靈感範文站

英雄事蹟簡介多篇

英雄事蹟簡介多篇

英雄事蹟簡介 篇一

林號是一個抗震救災的小英雄,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一個年僅九歲的孩子,在生死關頭,顧不上自己的傷痛,多次冒險解救同學;被壓在廢墟下,爲安撫嚇哭的女同學,帶頭領唱《大中國》……其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大放異彩。

地震發生時,班上在上數學課,小林浩同其他同學一起迅速向教學樓外轉移,林浩剛跑到教學樓的走廊上,就被樓上跌下來的兩名同學砸倒在地,便被壓在了廢墟之下。幸運的是,林浩很安全。而此時,廢墟下的小林浩表現出了與其年齡所不相稱的成熟,身爲班長的他在廢墟下組織同學們唱歌來鼓舞士氣,並安慰因驚嚇過度而哭泣的女同學。經過兩個小時的艱難掙扎,身材矮小而靈活的小林浩終於爬出了廢墟。但此時,小林浩班上還有數十名同學被埋在廢墟之下。9歲的小林浩沒有驚慌的逃離,而是再次鑽到廢墟里展開了救援,經過艱難的救援,小林浩用自己瘦小的身軀將兩名同學背出了廢墟,在救援過程中,小林浩的頭部和上身有多處受傷。連續救了兩個同學的林浩,再次跑進教學樓救人時,遇到垮塌的樓板,又被埋在了下面,他使勁掙扎,後來,是老師把他拉出來的。

他是那麼的堅強,在他身上有一種同齡人未擁有的堅強。他僅僅九歲,不僅綻放出人性光輝燦爛,而且,堅強勇敢的行動也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代表。

在我們面前的,不僅僅只是個抗災過後的英雄林浩,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頑強、不屈、堅貞的精神。

在此,我呼籲大家:在學習上,我們要向林浩一樣,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在生活中,我們要向林浩一樣,在危難時刻還能幫助別人;在社會上,我們要向林浩一樣,儘自己所能去造福他人。

英雄就是我們身邊的平凡人,他們閃射出人性的光輝令人敬仰。因爲他們都有一顆火熱的心。作爲同齡人的我們,更要學習他們這種捨己爲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抗疫英雄事蹟簡介 篇二

抗疫英雄事蹟簡介五篇

抗疫英雄事蹟簡介一

他是院長,也是病患。他叫張定宇。作爲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院之長,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漸凍症患者。行動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線堅持了 30 余天。每天接上千個電話,處理無數突發事件的他,無暇顧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妻子,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他說:“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們結婚 28 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別人眼裏風風火火的鐵血男兒,害怕失去摯愛的繾綣,溼了他的淚眼。一天睡眠不到兩個小時的張定宇,正在和病魔爭奪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的病人。”“以後我會被固定在輪椅上,我現在爲什麼不多做一點?”張院長,您捨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愛民情懷,英雄硬漢形象彰顯。

抗疫英雄事蹟簡介二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學家,她主要從事傳染病臨牀、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在 2003 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時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爲浙江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在春運臨近高峯,武漢疫情呈蔓延趨勢時,她頂着壓力,幾度建議“封一座城,護一國安康”。黨中央迅速採納了她的建議,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擴散,這一舉措不知讓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歲的李蘭娟院士還主動請纓,進駐武漢,和武漢的醫護工作一起接診病人。

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生。七十多歲的老人,一連 7 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她怕一眨眼,鮮活的生命會從她指間溜走。

她搶在時間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爲了儘快找到“對症下藥”的疫苗,她率領科研團隊,日夜兼程。

她是我們生命的守護神。

抗疫英雄事蹟簡介三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貫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武漢大學臨牀醫學七年制專業畢業。生前爲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因最早於2019 年 12 月 30 日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而被稱爲疫情“吹哨人”。

2020 年 1 月 8 日,他接診了一位 82 歲的女性患者,就診的疾病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他說:“我們平時接觸患者也沒有做特殊防護,病人來的時候也沒發熱,我就大意了。不過,第二天也就是 9 號,她就發燒了。等她 CT 做完,我就高度懷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爲 CT 顯示,她的症狀是雙肺磨玻璃樣病變,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現。而且,已經排除了常見病毒感染,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等情況。不過,因爲醫院還沒有用於檢測確診病人的試劑盒,當時並沒有給她確診。她1月8號住院,我 1 月 10 號就出現了咳嗽症狀。隨後他的病情也發展出現嚴重症狀,並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在住院期間他說:“疫情還在擴散,不想當逃兵。恢復以後還是要上一線。”

抗疫英雄事蹟簡介四

一個年輕的生命,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攻堅戰的防控第一線因過度勞累而猝死,我們不能不爲他惋惜與心痛。他叫宋英傑,是湖南省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他出生於 1992 年,他正值青春年華,是人生的黃金期。他因公

殉職,死的偉大。因爲,他是爲人民利益犧牲,我們應當向他致哀。

據中國青年網 2020 年 2 月 4 日報道,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宋英傑,在抗擊新型肺炎疫情工作中因多日連續超負荷工作,勞累過度。宋英傑從大年七年級起加入高速路口排查團隊堅持值班,並獨自負責衛生院倉庫醫療物資分發,連續十天九夜奮鬥在防控一線。“我年輕,我扛得住,這些事情讓我來”,成了他的口頭禪。3 日零點值班結束交接完班後回到宿舍,因過度勞累引發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職。

全國人民應當永世不忘宋英傑這個名字。因爲,他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攻堅戰中沒有貪生怕死;因爲,他堅守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第一線,沒有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那麼嬌貴,而是捨生忘死,毫不猶豫把自己年輕的生命獻給了黨和人民;因爲,正是由於他忘我兢兢業業的工作,才能讓更多百姓安全度過新型冠狀病毒的危險感染期。爲保護羣衆生命安全,宋英傑死得其所,說明他已經把我們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種子根植於人民的土地上,說明這顆種子已經在人民中間生根發芽和開花結果。而且,正是由於碩果累累,讓他更加感到責任重大,爲人民服務的腳步一刻也不能停止。

一個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第一線捨生忘死的人,他才能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才能用自己的生命托起百姓心中的太陽,他才能在黨和人民之間架起一座心心相印的橋樑,他才能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所以,當他挑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攻堅戰這個千斤重擔的時候,他始終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爲,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責任,疫情就是命令。

雖然宋英傑僅僅是一個副組長,是個芝麻官。但是,他卻覺得這個副組長的責任比千斤重擔都重要。只有毫不猶豫和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攻堅戰的歷史重任,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教育培養,才能無愧於黨和人民的信任

與重託,才能不給自己和 90 後的這個羣體丟臉;只有在關鍵時期經得起黨和人民的考驗,才能無愧於醫務工作者這一崇高職業;只有把不忘初心和牢記使命轉化爲實際行動,才能產生爲人民服務的動力。

宋英傑匆匆走了,我們必須向他默哀,爲他送行;宋英傑匆匆走了,當地黨和政府要關心和照顧好他的父母和其他親人,宋英傑匆匆走了,我們要學習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敢於擔當和顧全大局的精神,不能讓這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民英雄在天堂留下。

抗疫英雄事蹟簡介五

月 29 日這天,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一段話:這一次我做了一個決定,所有從年底到現在爲止的醫生,全部換掉,全部換崗。換成誰?換成科室裏所有的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在宣誓的時候不是說嗎,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難上。

所以我開了個黨小組會議,說共產黨員的口號你平時喊喊可以,但這個時候,我不管你有什麼想法,對不起,現在你馬上給我上去,不管你同意或不同意,都得上去。心理上爲了信仰上去也好,是因爲黨的約束上去也好,沒有討價還價,必須得上去。”一席話,充滿正能量!

意外成爲“網紅”之後,很多媒體要採訪張文宏,但他都一一拒絕了。“多一些時間,我們就可能多救一個病人。”

5位英雄人物事蹟 篇三

魯 迅(1881-1936) 男,漢族,原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縣人。文學家。魯迅早年就讀於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礦務鐵路學堂。1902年赴日本留學學醫,後放棄醫學救國思想,爲改變國民精神轉而志向文學。1918年5月,第一次以“魯迅”爲筆名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結識李大釗、陳獨秀等人。1926年參加北京“三一八”反帝愛國運動,8月被北洋軍閥政府通緝離京,先後在廈門大學、廣州中山大學任教。1927年10月到上海,不顧國民黨反動當局的迫害,從事革命文藝運動。1930年參與發起成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任常務委員,與瞿秋白一起領導左翼文藝運動。1933年任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執行委員,與宋慶齡等一起爲營救共產黨人和愛國人士而鬥爭。他一生創作了大量小說、散文、雜文、詩歌等作品,如《祝福》、《阿Q正傳》、《吶喊》、《彷徨》、《朝花夕拾》等。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他以筆爲武器戰鬥一生,被譽爲“民族魂”、現代文學的旗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寫照。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

李大釗(1889-1927) 男,漢族,河北省樂亭縣人,中共黨員。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他相繼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和演說,闡述十月革命的意義,成爲我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學組織中國第一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秋,他又領導建立了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並與在上海的陳獨秀遙相呼應,積極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成立後,負責黨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在黨的三大和四大上當選爲中央委員。1924年1月,作爲大會主席團五位成員之一,出席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參加大會宣言的起草等工作,爲實現國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當選爲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此後,直接擔負國共兩黨在北方的實際領導工作。1926年3月,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領導並親自參加了北京人民反對日、英帝國主義和軍閥張作霖、吳佩孚的鬥爭。1927年4月6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在北京逮捕李大釗等80餘人。在獄中,他備受酷刑,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李大釗等20位共產黨員和革命者被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

趙尚志(1908-1942) 男,漢族,遼寧省朝陽縣人,中共黨員。

趙尚志1925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同年冬受黨派遣南下廣州進入黃埔軍校第4期學習。蔣介石製造反蘇反共的中山艦事件後,1926年5月,趙尚志毅然退出黃埔軍校,按照黨的指示,回到哈爾濱參加建立黨組織和從事反帝反軍閥的革命活動。曾兩次被捕入獄,始終堅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經黨組織營救出獄,被任命爲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1933年10月領導創建北滿珠河反日遊擊隊,任隊長。隨着部隊的發展壯大,1934年6月任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司令,與李兆麟等創建了珠河、湯原抗日遊擊根據地。1935年1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軍長。1936年1月任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部總司令。同年8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軍長。後任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執委會主席、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副總指揮。面對日僞軍的瘋狂“討伐”、“清剿”,趙尚志率領抗聯部隊進行了英勇無比的艱苦戰鬥,遠征鬆嫩平原,爬冰臥雪,餐風宿露,作戰百餘次,打破了敵人一次次重兵“討伐”和“清剿”。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在戰鬥中身負重傷被俘,他寧死不屈,壯烈犧牲。

楊子榮(楊宗貴,1917-1947) 男,漢族,山東省牟平縣人,中共黨員。楊子榮13歲時隨父母闖關東,先後在鴨綠江上當船工,在鞍山、遼陽一帶當礦工,因此對東北的三教九流、風俗人情、行幫黑話等都有所瞭解。1943年春,因反抗日本工頭,被迫跑回山東老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同年10月隨部隊開赴東北,被編入牡丹江軍區第2團某部炊事班當戰士,不久調到戰鬥班當班長。194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於在戰鬥中的突出表現,榮立特等功,並被團裏評爲戰鬥英雄,後提升爲偵察排排長。1947年1月下旬,所在部隊得到號稱“座山雕”的匪首張樂山在海林縣境內活動的線索,遂派他帶領5名戰士化裝成土匪吳三虎的殘部前去偵察。楊子榮等人到達夾皮溝的山林中,幾番巧妙地與“座山雕”的坐探接觸,經過用黑話聯絡,取得了土匪的信任,打入其隱居地。2月7日,一舉將“座山雕”及其聯絡部長劉兆成、祕書官李義堂等25個土匪全部活捉,創造了深入匪巢以少勝多的戰鬥範例。爲此,團裏給楊子榮記了三大功。同年2月23日,在繼續追剿丁煥章、鄭三炮等匪首的戰鬥中英勇犧牲。東北軍區司令部追授他“特級偵察英雄”的光榮稱號,其生前所在排被命名爲“楊子榮排”。

白求恩(1890-1939) 男,加拿大安大略州人,加共黨員。

諾爾曼·白求恩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1935年被選爲美國胸外科學會會員、理事。同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支援中國人民的正義鬥爭,爲抵抗日本侵略軍的中國軍民服務,於1938年3月到達延安,隨即轉赴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他積極投入到組織戰地流動醫療隊、出入火線救死扶傷的工作中,爲減少傷員的痛苦和殘疾,他把手術檯設在離火線最近的地方。他提議開辦衛生材料廠,解決了藥品不足的問題;創辦衛生學校,培養了大批醫務幹部;編寫了多種戰地醫療教材並親自講課。他的犧牲精神、工作熱忱、高度責任心,堪稱模範。他雖年近五旬,但多次爲傷員輸血,一次竟連續爲115名傷員做手術,持續時間達69個小時。1939年10月下旬,在搶救傷員時左手中指被手術刀割破,終因傷勢惡化,感染敗血症,醫治無效,於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12月1日,延安各界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題了輓詞,並寫了《紀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讚揚白求恩偉大的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精神。

英雄人物事蹟 篇四

董存瑞(1933-1948)1945年,年輕的民兵董存瑞參加了八路軍,他在激烈的戰鬥中逐漸鍛鍊成爲一個機智勇敢的戰士,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戰鬥中,我軍被敵暗堡所阻。董存瑞抱着炸藥包衝到橋下,但找不到炸藥支架,爲保證整個戰鬥勝利,他毅然手託炸藥包,炸燬了敵人的暗堡,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邱少雲,1952年10月,所在部隊擔負攻擊金化以西“聯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爲縮短進攻距離,便於突然發起攻擊,11日夜,部隊組織500餘人在敵陣地前沿的草叢中潛伏。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雲身後就是一條水溝,只要他後退幾步,就勢一翻,就可在泥水裏將火苗撲滅。但爲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髮和皮肉,堅持30多分鐘,直至壯烈犧牲。實踐了他在入黨申請書中所寫:“爲了世界革命,爲了戰鬥的勝利,我願意獻出自己的一切!”的鋼鐵誓言。

戰後,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爲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追授“模範青年團員”稱號。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給他追記特等功,追授他“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楊根思,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11月,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咸鏡南道美軍戰鬥中,時任志願軍某部連長的楊根思,奉命帶1個排扼守下碣隅裏外圍1071.1高地東南小高嶺,負責切斷美軍南逃退路。29日,號稱“王牌”軍的美軍陸戰第1師開始向小高嶺進攻,猛烈的炮火將大部工事摧毀,他帶領全排迅速搶修工事,做好戰鬥準備,待美軍靠近到只有30米時,帶領全排突然射擊,迅猛打退了美軍的第一次進攻。接着,美軍組織2個連的兵力,在8輛坦克的掩護下再次發起進攻,他指揮戰士奮勇衝入敵羣,用刺刀、槍托、鐵杴展開拼殺。激戰中,又一批美軍涌上山頂,他親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擊,指揮第8班從山腰插向敵後,再次將美軍擊退。美軍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對小高嶺實施狂轟濫炸,隨後發起集團衝鋒。他率領全排頑強抗擊,以“人在陣地在”的英雄氣概,接連擊退美軍8次進攻。當投完手榴彈,射出最後一顆子彈,陣地上只剩他和兩名傷員時,又有40多名美軍爬近山頂。危急關頭,他抱起僅有的一包炸藥,拉燃導火索,縱身衝向敵羣,與爬上陣地的美軍同歸於盡,英勇捐軀。

樑士英 ,1948年9月,樑士英參加解放錦州作戰,被派到尖刀連8連2排5班當戰鬥組長。10月14日上午,總攻錦州的戰鬥打響了。樑士英首先登城,一個人用十幾顆手榴彈擊退了一個連的敵人反撲。在這關鍵時刻,樑士英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彈,將拉開導火索的爆破筒塞進碉堡裏,正當他轉身離開時,爆破筒又被敵人推了出來。樑士英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軀死死地頂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隨着“轟”的一聲巨響,敵堡被炸燬,樑士英壯烈犧牲,年僅26歲。

戰後,師黨委給樑士英追記三大功,授予“特等功臣”光榮稱號。縱隊命名5班爲“樑士英班”。錦州市人民政府將錦州西北門改稱“士英門”,將惠安街改稱“士英街”,以永遠紀念這位不朽的英雄,偉大的戰士。

羅盛教,1952年1月2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偵察隊文書羅盛教遇到4個正在滑冰的朝鮮

少年。忽然一個名叫崔瑩的少年壓碎了冰面,跌入8尺多深的冰窟窿裏。羅盛教

立刻脫掉棉衣,毫不猶豫地跳進冰窟窿裏進行搶救。他冒着零下20攝氏度的嚴

寒,探摸了3次才找到了崔瑩。他竭盡全力用自己的頭將崔瑩頂出水面,這時戰

友趕來把崔瑩救了上來。但羅盛教由於嚴寒,體力消耗殆盡,當他被人們救上來

時,已經停止了呼吸。時年只有21歲。志願軍領導機關爲了表彰羅盛教用生命救

出朝鮮少年的國際主義精神,給他追記特等功,並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模範

稱號。團中央追認他爲“模範青年團員”。他還榮獲了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一級

國旗勳章和一級戰士榮譽勳章。

英雄事蹟簡介 篇五

英雄事蹟簡介

英雄事蹟簡介

(一)

黃繼光(原名黃際廣),男,1931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縣一個貧農的家庭裏,小時候給地主當長工,受盡了地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1950年黃繼光加入民兵,第二年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2年10月19日在朝鮮上甘嶺戰役597.9高地壯烈犧牲。在這場戰役中,黃繼光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進攻部隊受到敵人機槍巢火力壓制的時候負責爆破任務,他投擲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務。最終他用身體擋住了機槍槍口使得後續部隊能夠攻下高地。

戰後,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黨委根據他生前申請,追認他爲中國共產黨黨員,追授“模範團員”稱號。1953年4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並追授“特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爲弘揚他的英雄事蹟,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縣人民政府建立了“黃繼光紀念館”,朱德、董必武、劉伯承、郭沫若爲之題詞。1982年紀念黃繼光英勇犧牲30週年時,鄧小平爲“黃繼光紀念館”的黃繼光塑像基座題字:“特級英雄黃繼光。”

英雄事蹟簡介

(二)

楊靖宇(1905-1940)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確山人。父親馬錫齡是一窮苦農民。楊靖宇八歲時進私塾讀書。

1918年入確山縣高等國小讀書。

1923年進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

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3月,爲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領導了確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初調到中國共產黨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

1929年奉中國共產黨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國共產黨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鬥爭。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

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

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

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佈南滿一帶開展抗日鬥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鬥爭。

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鬥爭,給敵僞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並勾結日本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鬥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爲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到了最後,他身邊僅有7名戰士,4名負傷。於是楊靖宇下令4人轉移。後來,他派了剩下的兩名戰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後,兩名戰士被日僞軍殺死。楊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間雪地中的小破屋裏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個中國人,楊靖宇恪守黨的鐵的紀律,不拿羣衆的一針一線,於是給了錢,讓其中一人幫他買些食物和棉鞋。結果那個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僞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僞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經日軍解剖,發現他竟以軍大衣中的棉花、樹上的樹皮、雪下的草根爲食。

英雄事蹟簡介

(三)

在湖北省武漢市,有一條以陳懷民命名的小路,時常會喚起人們對這位抗日英烈的記憶。4月下旬,記者專訪陳懷民的侄子陳德,聽他講述那段刻骨銘心的抗戰傳奇。

今年67歲的陳德,在華中科技大學工作,是陳懷民的哥哥陳天和之子。陳德告訴記者,他是聽着父輩們講述叔叔的抗戰>故事長大的。

“叔叔原名叫陳天民,參軍後改名陳懷民,意即有所作爲、愛國懷民。淞滬會戰爆發後,年僅16歲的叔叔,與他的兄長、我的父親陳天和一起投筆從戎。”

說起陳懷民的經歷,年近古稀的陳德如數家珍:“從畢業到犧牲的2年多裏,叔叔分別在淞滬、南京、臺兒莊和武漢等地參加了5次重大戰役,殲滅敵機8架,展示出非凡的空戰天賦。”

1938年4月29日,日軍36架“九六”戰鬥機和18架重型轟炸機殺氣騰騰地撲向武漢。陳懷民所在的中國空軍和蘇聯志願隊,在武漢上空與敵機展開了激烈的生死搏鬥。

“那一戰,叔叔渾身是膽,作戰十分英勇,開戰不到5分鐘就咬住了一架敵機。‘噠噠噠’隨着一串猛烈的機槍掃射,熾熱的彈頭擊中了敵機的油箱。‘轟’的一聲,敵機燃起一團大火,一頭栽向滾滾江濤„„”講到動情處,陳德滄桑的面龐上洋溢出自豪的神情。

“空中,叔叔的座機成了衆矢之的,5架敵機將他團團圍住。突然,機身一陣顫動,一發炮彈擊中座機,叔叔的胸部也被一塊灼熱的彈片擊中,殷紅的鮮血不斷涌出來。此時,飛機油料所剩無幾,子彈也全部打光„„”陳德揩了揩眼角的淚水,稍作停頓後激動地回憶道,“緊急關頭,叔叔放棄了跳傘求生的機會,他駕駛冒着青煙的飛機,向上倒翻180度,猛地拉大油門,呼嘯着撲向一架敵機„„”

一聲巨響過後,兩團烈火飄墜長江。一個月後,陳懷民的遺體才從長江中被打撈上來。追悼會那天,2萬多人前來致祭,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中央駐武漢辦事處爲他敬獻了花圈和橫幅,輓聯和橫幅上分別寫着:“捐軀報國”“義薄雲天”。

然而,比起家仇國恨的血淚心結,陳家人更願意訴說他們對和平的呼喚。陳德告訴記者,陳懷民駕機對撞的日本飛行員,名叫高橋憲一。後來,人們在高橋憲一的口袋裏,找到了一封他妻子美惠子寫的親筆信和一張照片,字裏行間流露出美惠子對丈夫的思念和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怨恨。

“看到美惠子寫給高橋憲一的信後,我們陳家人感到大家都是這場侵略戰爭的受害者。”陳德介紹,他的姑姑(陳懷民的妹妹)陳難親筆給美惠子寫了一封5000多字的信,希望化解日本普通民衆因受軍國主義欺騙而產生的民族仇恨。後來,這封信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全世界傳播。

陳德說,世人應當從殘酷的戰爭中得到警示,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英雄事蹟簡介 篇六

偉大的人物劉胡蘭,從小就聽爸爸媽媽講過。劉胡蘭這光輝的名字早就銘記在我的心中,我盼望早一天能讀到這樣一本關於劉胡蘭的書。

今天,我終於有幸地讀到了這本書,我被書中的劉胡蘭的英雄事蹟深深感動了,給我的震撼很大。

劉胡蘭,一個只有十五歲的文靜小女孩,表現出來的是對黨的事業赤膽忠心,對人民、對其他革命同志忠心愛戴,對敵人的屠刀臉不改色心不跳,寧死不屈,大義凜然,表現了共產黨人的崇高氣節。當她昂首走向敵人的屠刀時,是那麼從容不迫,視死如歸。

十五歲,是一個花樣年華。十五歲,我們還在父母身邊享受着天倫之樂!我們無憂無慮地生活着!可是,劉胡蘭卻被敵人屠殺,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爲她揮筆寫到:“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是對劉胡蘭的一種讚揚!

與劉胡蘭對照一下,我感覺自己十分地渺小。我平時碰到一點點困難,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會垂頭喪氣,叫苦叫累……我決心要向劉胡蘭姐姐學習,做一個勇於拼搏、不怕困難、英勇不屈的人,將來爲祖國效力!

讀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生長在和平年代,沒有了硝煙戰火,這樣的環境是由千千萬萬個像劉胡蘭姐姐一樣的英雄經過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此時此刻,我們要更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啊!爲了更好地爲人民服務,我們要從小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社會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正確樹立世界觀和人生觀,不斷磨練自己的知識,嚴格要求自己身體力行,使自己向一個正確的目標邁進。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劉胡蘭的崇高理想,堅定意志,寧死不屈的革命氣節,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英雄事蹟簡介 篇七

楊靖宇(1905-1940)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確山人。父親馬錫齡是一窮苦農民。楊靖宇八歲時進私塾讀書。

1918年入確山縣高等國小讀書。

1923年進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

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3月,爲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領導了確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初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鬥爭。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

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

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

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佈南滿一帶開展抗日鬥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鬥爭。

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鬥爭,給敵僞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並勾結日本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鬥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爲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到了最後,他身邊僅有7名戰士,4名負傷。於是楊靖宇下令4人轉移。後來,他派了剩下的兩名戰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後,兩名戰士被日僞軍殺死。楊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間雪地中的小破屋裏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個中國人,楊靖宇恪守黨的鐵的紀律,不拿羣衆的一針一線,於是給了錢,讓其中一人幫他買些食物和棉鞋。結果那個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僞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僞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經日軍解剖,發現他竟以軍大衣中的棉花、樹上的樹皮、雪下的草根爲食。

英雄事蹟簡介 篇八

蔣金波,江西省贛州市大餘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師。

2020年1月28日23時50分,在疫情防控一線連續奮戰十幾天的蔣金波醫生,因勞累過度突發心梗,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時年58歲。

據悉,在1月15日,在疾控中心工作了38年的蔣醫生就主動請纓上一線,成爲了流行病學調查組的一員,因爲單位只有一名專職司機,蔣醫生還自願擔任兼職司機,和同事深入火車站、汽車站、各高速路口設卡點、大型商場等進行防疫指導。從1月15日到28日,蔣醫生沒有申請過休息,在28日下鄉完成消殺工作後,倒在家中。

標籤:英雄事蹟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