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哥白尼的事蹟介紹多篇

哥白尼的事蹟介紹多篇

哥白尼的偉大學說 篇一

1687年,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問世,標誌着哥白尼體系的最後勝利。1685年在大馬士革已有了哥白尼學說體系的譯本和詳盡的說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布魯諾,由於批判《聖經》並堅決贊同哥白尼的日心說,1600年2月,在羅馬鮮花廣場被燒死。17世紀30年代至1646年波蘭傳教士穆 尼閣(Nieolas Smoglenski,1609——1655年)來華爲第一階段,在這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裏,以徐光啓組建和主持歷局,編譯系統介紹西方天文學的大型叢書《崇禎曆書》爲契機,哥白尼的名字在中國學者 當中迅速傳播。1634年,《論宇宙或光》脫稿,此書以哥白尼學說爲基礎,與教會的觀點不相容,而伽利略又正遭致教會迫害,笛卡爾只得暫不發表。1634年編成的《崇禎曆書》中譯用了《天球運行論》中的大量材料,但由於傳教士的隱瞞、歪曲,哥白尼學說卻沒有被介紹過來。1633年6月22日,宗教法庭宣佈哥白尼學說爲邪說,判處伽利略終身監禁,宣佈(對話)爲禁書,然後,逼迫伽利略進行發誓。1633年,伽利略受到宗教裁利所審利,利處終身監禁,其著作《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被列入《禁書目錄》 。1632年伽利略著書立說捍衛哥白尼體系時已年過半百。伽利略在1632年發表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的對話》給哥白尼體系以決定性支持,1638年發表了《關於力學與位移運動兩門新科學的討論及數學證明》批駁了統治歐洲達兩千多年之久的亞里士多德關於運動和運動原因的理論,創建了實驗、物理思維和數學演繹三者巧妙結合的研究方法。1632年,伽利略發表《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宇宙體系的對話》以新的觀測事實再次猛烈抨擊荒謬的托勒密宇宙體系。1622年來華的湯若望在其後來寫的《曆法西傳》中,已提到哥白尼,並說“已上哥白尼所著,後人多祖述焉。1618~1621年,開普勒發表了《哥白尼天文學概要》簡明扼要地敘述了哥白尼的理論,並以自己的發現補充、修正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學說。1618~1621年,開普勒寫了《哥白尼天文學概要》一書,把天文學的研究概括爲5個方面: 觀測天象;提出對觀測到的天象進行解釋的假說;宇宙論的物理或哲學;推算天體過去與未來的方位; 有關的儀器製造和使用的機械學。直到1979年11月11日,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才決定爲伽利略平反,爲他恢復名譽。

哥白尼個人履歷 篇二

在那個“科學成了神學的婢女”的年代,許多學說都被歪曲和閹割了,被用來爲封建統治服務。在中世紀的歐洲,很少有人瞭解古代科學典籍的真實內容。這時,科學工作者的一個重要課科,就是發掘古代的文化遺產。

古希臘的大天文學家托勒密,在公元二世紀時,總結了前人在400年間觀測的成果,寫成 《天文集》(即《至大論》)一書,提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學說。這個學說一直爲人們所接受,流傳了1400多年。

托勒密認爲,地球靜止不動地坐鎮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體,包括太陽在內,都圍繞地球運轉。但是,人們在觀測中,發現天體的運行有一種忽前忽後、時快時慢的現象。爲了解釋忽前忽後的現象

托勒密說,環繞地球作均衡運動的,並不是天體本身,而是天體運動的圓輪中心。他把環繞地球的圓輪叫做“均輪”,較小的圓輪叫做“本輪”。爲了解釋時快時慢的現象,他又在主要的“本輪”之外,增加一些輔助的“本輪”,還採用了“虛輪”的說法,這樣就可以使“本輪”中心的不均衡的運動,從“虛輪”的中心看來彷彿是“均衡”的。托勒密就這樣對古代的觀測資料作出了牽強附會的解釋。

但是在以後的許多世紀裏,大量的觀測資料累積起來了,只用托勒密的“本輪”不足以解釋天體的運行,這就需要增添數量越來越多的“本輪”。後代的學者致力於這種“修補”工作,使托勒密的體系變得越來越複雜,每個行星需要不止一個本輪,總數達80個以上的“輪上輪”,並且還要引入“偏心點”和“偏心等距點”等複雜概念。這就使它缺少簡潔性,而簡潔性正是科學家們所追求的。對天文學的研究也就一直停留在這個水平上。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說法,正好是“神學家的天空”的基礎。中世紀的神學家吹捧托勒密的結論,卻隱瞞了托勒密的方法論:托勒密建立了天才的數學理論,企圖憑人類的智慧,用觀測、演算和推理的方法,去發現天體運行的原因和規律,這正是托勒密學說中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因此,儘管托勒密的“地球中心學說”和神學家的宇宙觀不謀而合,但是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一個是科學上的錯誤結論,一個是愚弄人類、妄圖使封建統治萬古不變的彌天大謊。哥白尼對此作出正確的評價,他說:“應該把自己的箭射向托勒密的同一個方向,只是弓和箭的質料要和他完全兩樣。”

哥白尼曾十分勤奮地鑽研過托勒密的著作。他看出了托勒密的錯誤結論和科學方法之間的矛盾。哥白尼正是發現了托勒密的錯誤的根源,才找到了真理。

哥白尼認識到,天文學的發展道路,不應該繼續“修補”托勒密的舊學說,而是要發現宇宙結構的新學說。他打過一個比方:那些站在托勒密立場上的學者,從事個別的、孤立的觀測,拼湊些大小重疊的“本輪”來解釋宇宙的現象,就好像有人東找西尋地撿來四肢和頭顱,把它們描繪下來,結果並不像人,卻像個怪物。

哥白尼早在克拉科夫大學讀書時,就開始考慮地球的運轉的問題。他在後來寫成《天體運行》的序言裏說過,前人有權虛構圓輪來解釋星空的現象,他也有權嘗試發現一種比圓輪更爲妥當的方法,來解釋天體的運行。

哥白尼觀測天體的目的和過去的學者相反。他不是強迫宇宙現象服從“地球中心”學說。哥白尼有一句名言:“現象引導天文學家。”他正是要讓宇宙現象來解答他所提出的問題,要讓觀測到的現象證實一個新創立的學說——“太陽中心”學說。他這種目標明確的觀測,終於促成了天文學的徹底變革。

哥白尼的觀測工作在克拉科夫大學時就有了良好的開端。他曾利用著名的占星家瑪爾卿·布利查(約1433~1493年)贈送給學校的“捕星器”和“三弧儀”觀測過月食,研究過浩翰無邊的星空。

哥白尼在克拉科夫大學學習三年就停了學,而到意大利去學習“教會法”了。這是他舅父務卡施的主意。因爲當時盤踞在波蘭以北的十字騎士團經常侵犯邊境,爲非作歹,而和他們作鬥爭,就必須有人精通“教會法”。哥白尼認爲抗擊十字騎士團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說:“沒有任何義務比得上對祖國的義務那麼莊嚴,爲了祖國而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他同意了務卡施的建議。爲了取得出國的路費和長期留學的生活費用,他再次接受他舅父的安排,決定一輩子擔任教會的職務。1496年秋天,哥白尼披上僧袍,動身到意大利去了。

他在意大利北部的波倫亞大學學習“教會法”,同時努力鑽研天文學。在這裏,他結識了當時知名的天文學家多米尼克·瑪利亞,同他一起研究月球理論。他開始用實際觀測來揭露托勒密學說和客觀現象之間的矛盾。他發現托勒密對月球運行的解釋,正像雷吉蒙騰所指出的那樣,一定會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月亮的體積時而膨脹時而收縮,滿月是膨脹的結果,新月是收縮的結果。1497年3月9日,哥白尼和瑪利亞一起進行了一次著名的觀測。那天晚上,夜色清朗,繁星閃爍,一彎新月浮游太空。他們站在聖約瑟夫教堂的塔樓上,觀測“金牛座”的亮星“畢宿五”,看它怎樣被逐漸移近的娥眉月所掩沒。當“畢宿五”和月亮相接而還有一些縫隙的時候,“畢宿五”很快就隱沒起來了。他們精確地測定了“畢宿五”隱沒的時間,計算出確鑿不移的數據,證明那一些縫隙都是月亮虧食的部分,“畢宿五”是被月亮本身的陰影所掩沒的,月球的體積並沒有縮小。就這樣,哥白尼把托勒密的地心說打開了一個缺口。

1500年,哥白尼由於經濟困難,到羅馬去擔任數學教師。第二年夏天,哥白尼回國,後因取得教會的資助,秋天又到意大利的帕都亞學醫。1503年,哥白尼在法臘羅大學取得教會法博士的學位。

這時,哥白尼還努力研讀古代的典籍,目的是爲“太陽中心學說”尋求參考資料。他幾乎讀遍了能夠弄到手的各種文獻。後來他寫道:“我愈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尋求幫助,就愈是把時間花在那些創立這門學科的人身上。我願意把我的發現和他們的發現結成一個整體。”他在鑽研古代典籍的時候,曾抄下這樣一些大膽的見解:

“天空、太陽、月亮、星星以及天上所有的東西都站着不動,除了地球以外,宇宙間沒有什麼東西在動。地球以巨大的速度繞軸旋轉,這就引起一種感覺,彷彿地球靜止不動,而天空卻在轉動。”

“大部分學者都認爲地球靜止不動,但是費羅窩斯和畢達哥拉斯卻叫它圍繞一堆火旋轉。”

“在行星的中心站着巨大而威嚴的太陽,它不但是時間的主宰,不但是地球的主宰,而且是羣星和天空的主宰。”

這些古代學者的卓越見解,在當時被認爲是“離經叛道”的,但是對哥白尼來說,卻好比是夜航中的燈塔,照亮了他前進的方向。

1506年,哥白尼結束了在意大利十年留學的生活,動身回國。

日心說

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之前,“地心說”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直居於統治地位。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的結構不斷地進行着思考,早在古希臘時代就有哲學家提出了地球在運動的主張,只是當時缺乏依據,因此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 在古代歐洲,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張“地心說”,認爲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其他的星體都圍着地球這一宇宙中心旋轉。這個學說的提出與某宗教《聖經》中關於天堂、人間、地獄的說法剛好互相吻合,處於統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學說,把“地心說”和上帝創造世界融爲一體。因而“地心學”說被教會奉爲和《聖經》一樣的經典,長期居於統治地位。 隨着事物的不斷髮展,天文觀測的精確度漸漸提高,人們逐漸發現了地心學說的破綻。到文藝復興運動時期,人們發現托勒密所提出的均輪和本輪的數目竟多達八十個左右,這顯然是不合理、不科學的。人們期待着能有一種科學的天體系統取代地心說。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哥白尼的日動學說應運而生了。

約在1515年前,哥白尼爲闡述自己關於天體運動學說的基本思想撰寫了篇題爲《淺說》的論文,他認爲天體運動必須滿足以下七點: 不存在一個所有天體軌道或天體的共同的中心;地球只是引力中心和月球軌道的中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體都繞太陽運轉,宇宙的中心在太陽附近;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運動,都是地球運動引起的;在空中看到的太陽運動的一切現象,都不是它本身運動產生的,而是地球運動引起的,地球同時進行着幾種運動;人們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後運動,是由於地球運動引起的。地球的運動足以解釋人們在空中見到的各種現象了。

此外,哥白尼還描述了太陽、月球、三顆外行星(土星、木星和火星)和兩顆內行星(金星、水星)的視運動。書中,哥白尼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論。科學地闡明瞭天體運行的現象,推翻了長期以來居於統治地位的地心說,並從根本上否定了某宗教關於上帝創造一切的謬論,從而實現了天文學中的根本變革。 他正確地論述了地球繞其軸心運轉、月亮繞地球運轉、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繞太陽運轉的事實。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樣嚴重低估了太陽系的規模。他認爲星體運行的軌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圓,這當然是錯誤的。他的學說裏的數學 運算很複雜也很不準確。但是他的書立即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驅使一些其他天文學家對行星運動作更爲準確的觀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麥偉大的天文學家泰壽·勃萊荷,開普勒就是根據泰壽積累的觀察資料,最終推導出了星體運行的正確規律。

這是一個前所未聞的開創新紀元的學說,對於千百年來學界奉爲定論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哥白尼的日心宇宙體系既然是時代的產物,它就不能不受到時代的限制。反對神學的不徹底性,同時表現在哥白尼的某些觀點上,他的體系是存在缺陷的。哥白尼所指的宇宙是侷限在一個小的範圍內的,具體來說,他的宇宙結構就是人們所熟知的太陽系,即以太陽爲中心的天體系統。宇宙既然有它的中心,就必須有它的邊界,哥白尼雖然否定了托勒密的“九重天”,但他卻保留了一層恆星天,儘管他迴避了宇宙是否有限這個問題,但實際上他是相信恆星天球是宇宙的“外殼”,他仍然相信天體只能按照所謂完美的圓形軌道運動,所以哥白尼的宇宙體系,仍然包含着不動的中心天體。但是作爲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哥白尼的歷史功績是偉大的。確認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從而掀起了一場天文學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類探求客觀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 哥白尼的偉大成就,不僅鋪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學的道路,而且開創了整個自然界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從哥白尼時代起,脫離教會束縛的自然科學和哲學開始獲得飛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