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陳天華的名人事蹟故事【通用多篇】

陳天華的名人事蹟故事【通用多篇】

影響評價 篇一

陳天華的文章,旨在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痛斥清朝政府是“洋人朝廷”。認爲“革命者救世救人之聖藥也”,力主拿起武器,號召“手執鋼刀九十九,殺盡仇人方罷手”。在《猛回頭》、《警世鐘》裏,大聲疾呼“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雪國恥,驅外族,復我冠裳”;高呼“萬衆直前,殺那洋鬼子,殺那投降洋鬼子的二毛子”,“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其遺著編爲《陳天華集》。

香港舉行陳天華的追悼會,千餘人蔘加。次年閏四月七年級,其靈柩經黃興、禹之謨倡議籌辦運回長沙,各界不顧官方阻撓,決定公葬於嶽麓山。四月初七(1907年5月29日)舉行葬儀,長沙全城各校師生紛紛參加,送葬隊伍達數萬人,綿延十餘里,悽悽哀歌。送葬隊伍由朱張渡、小西門兩處渡河,“適值夏日,學生皆着白色制服,自長沙城中望之,全山爲之縞素”。軍警站立一旁,亦爲之感動,不加干涉。後來毛澤東在《湘江評論》第4號上評價,“這是湖南驚天動地可紀的一樁事”。

人物簡介 篇二

陳天華(1875年-1905年12月8日),近代革命家,原名顯宿,字星臺,亦字過庭,別號思黃,湖南省新化縣人,同盟會會員,清末革命烈士。

1896年入新化資江書院,1898年入新化實學堂。1903年留學日本,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次年回國參與組織“華興會”,籌備發動長沙起義。1905年,在東京與宋教仁創辦《二十世紀支那》雜誌;輔佐孫中山籌組同盟會,起草《革命方略》;《民報》創刊後任編輯,參與對康、樑保皇派的論戰。爲抗議日本政府頒佈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憤而投海殉國,時年31歲。1906年春,其靈柩運回長沙,公葬於嶽麓山。所著《猛回頭》和《警世鐘》成爲當時宣傳革命的號角和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