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精品黨員先進事蹟感悟多篇

精品黨員先進事蹟感悟多篇

優秀黨員先進事蹟感悟篇1

中宣部近日追授中科院原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褒揚他是永葆初心矢志奮鬥的布衣院士,號召廣大知識分子向他學習。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時代楷模、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院士用他的精彩一生,回答了“人生的意義”這個大問題。87歲,將幾乎畢生積蓄880萬元捐贈給教育事業;89歲,將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事業;一生,無私奉獻給中國水稻科研事業。

盧永根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其研究設想被業界認爲是目前對栽培稻雜種不育性和親和性比較完整和系統的新認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水稻育種實踐具有指導意義。在他擔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期間,打破學校面臨的人才斷層困局,給有能有爲的年輕人拓展了廣闊天地,打開了學校人才培養的新格局。盧永根選擇了教師行業,無怨無悔,兢兢業業教書,勤勤懇懇育人。作爲一名老教師,盧永根同樣以他的一腔愛國之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學生。立德樹人,終是桃李滿天下。在他的培養和感召之下,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併成長爲各自研究領域的中堅力量。

盧永根的愛黨愛國、爲民奉獻的精神,鼓舞和激勵我們把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砥礪前行。

優秀黨員先進事蹟感悟篇2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爲“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爲“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爲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爲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爲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想是因爲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爲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不忘初心使命,心甘情願爲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爲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爲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爲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她心繫困難羣衆,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爲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羣衆路線,就必須情繫羣衆、一心爲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爲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衝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爲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紮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裏—更需要我們!

優秀黨員先進事蹟感悟篇3

人生因奉獻而昇華,因堅持而偉大。91歲的老黨員、離休幹部周永開在入黨74年的宗旨踐行中始終對黨永葆忠心,對人民永懷感恩之心,身體力行在崗盡責,捐資幫困助學,退休後仍發揮餘熱致力於生態事業,花萼山滿眼的蒼翠是他用心用情建設的印證,是留給人民的寶貴財富。

革命事蹟催人感動,革命理想深感振奮,革命情懷激勵作爲。在這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保持思想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黨員幹部立身之本,工作之要,要自覺深學周永開同志的典型事蹟,領悟事蹟中的革命理想、工作精神、有效經驗,指導工作朝着既定方向、目標前進,確保航向正確,路線精準,實效突出。

用堅定的態度和如一的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黨是我一生的追隨。”在革命**年代,周永開堅定入黨的決心,對黨忠誠,踐行共產黨員的底色革命到底;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盡職履責,主動作爲,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黨員幹部;在黨的98週年華誕前夕,91歲的周永開拿出自己節儉下來的10萬元退休工資,鄭重交了一筆黨費,感懷黨恩,誓死敬黨。這至純致敬的愛黨行爲值得每一位黨員幹部從中汲取精神營養,增強行動自覺,不論身在何方,不論處於何種境地,都要把對黨忠誠作爲自己的行動指南,永不叛黨。

用真誠的態度和務實的行動彰顯爲人民服務的初心。“我是在黨的教育、培養下成長起來的,理應知恩圖報。”周永開積極回報黨恩,以身作則,帶頭垂範踐行爲人民服務的初心。百年大計,教育爲本。周永開深切關懷孩子就學問題,數十年如一日地爲貧困家庭捐款捐物,資助貧困孩子上學,爲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爲了花萼山這片綠水青山,周永開自費在山中買房巡山建林,走遍花萼山自然保護區11個鄉鎮30多個行政村51個組,挨家挨戶宣傳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以實際行動感染村民主動加入護林行動,在20多年的堅持下,花萼山綠意盎然,野鳥翻騰,人與自然一片和諧。這份執着和毅力讓人肅然起敬,激勵黨員幹部幹事創業貴在堅持,成於努力,以踏踏實實的作風和高屋建瓴的視界用心對待與人民利益休慼相關的大小事,做忠誠乾淨擔當的好乾部。

優秀黨員先進事蹟感悟篇4

當我們走在上班的路上,享受着陽光賜予的溫暖;當我們手拉孩子,攜着愛人林間漫步;當我們陪伴父母,報答養育之恩之時。這些對荊州鄉紀委書記李夏及李夏的家人來說已經永遠的定格在了搶險救災的路上,李夏的年輕生命,和他未完待續的事業一起,也永遠留在了這個夏天。從此我們黨失去了一個好乾部,孩子失去了寵愛她的爸爸、妻子失去了丈夫、年邁的父母失去了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令人扼腕而嘆。

在他幫扶的貧困戶眼中,李夏是一個好乾部,總是像家人看望他們,帶着他們脫貧;在同事眼中,他認真負責,有天然的人民情懷;在家人眼中,他是一個說到做到,重承諾的人,但這一次,關於妻子的生日,關於女兒電話手錶辦卡,恐怕他將永遠無法兌現承諾了......

生命是短暫的,生命更因短暫而無價。年僅33歲的李夏,沒有虛度此生,在羣衆危難時刻毫不退縮、不怕犧牲,用短暫且不平凡的一生詮釋了新時代紀檢監察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的優秀品格,用寶貴的生命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用實際行動樹立起共產黨員的標杆,以生命之軀揚起了鮮紅的黨旗。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有一種責任叫擔當,有一種情懷叫堅守。“在路上”是李夏的微信暱稱,“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或許,他一直都爲羣衆、爲家人忙碌奮鬥在路上。李夏同志告訴我們工作總要有人幹,條件再艱苦,彎下腰去適應;工作再困難,迎上前去拼搏。

李夏同志與我是同齡人,同一年的公務員,孩子也同齡,但他身處基層一線,無論是工作環境還是工作任務,都比我要惡劣得多、繁重得多。李夏同志不懼艱險、奮勇向前,展現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爲民情懷,這給剛踏上紀檢監察工作崗位的我上了生動的一課,帶來的是無限的動力。

作爲一名年輕的紀檢監察幹部,我要主動向李夏同志對標看齊,時刻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把發展好、維護好羣衆利益作爲監督執紀問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心用情做好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優秀黨員先進事蹟感悟篇5

盧永根院士出生在香港,後來紮根內地,興農報國,把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論文抒寫在廣袤大地上。回望盧永根的奮鬥歷程,他愛國、愛校、愛民,堅定地繼承和發揚了‘丁穎精神’,一心追求和實現作爲一名共產黨員、一名科學家的崇高境界和遠大理想。他的一生,飽含着對祖國最深沉的大愛。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宣部追授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時代楷模”稱號。

對黨忠誠,“香港仔”的“中國心”。盧永根曾說“日本侵華戰爭的現實教育了我,使我覺醒到當亡國奴的悲慘。我是炎黃子孫,要爲自己的祖國復興效力。”堅決聽黨話、永遠跟黨走,他用義無反顧的抉擇,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農業科學家,更是一位信仰堅定、永葆初心的優秀共產黨員。作爲一名年輕的基層黨員幹部,要學習盧永根永遠對黨忠誠,始終跟黨走,有堅定的信仰,爲我們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奉獻自己的一生。

窮己爲人,“布衣院士”的“窮”與慷慨。盧永根生活中節儉樸實,是‘布衣院士’;但他在工作中慷慨大方,畢生積蓄回饋教育事業。他的人生字典裏只有奮鬥和奉獻,唯獨沒有自己,這種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彰顯出共產黨人鮮亮的初心底色。作爲黨員幹部應以盧永根同志爲榜樣,爲國盡力、爲民謀利,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節儉樸素的優良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中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始終把黨和人民的事業作爲畢生的追求,保持激情幹勁,真正爲人民辦實事、辦好事。

不忘初心,“科學家”的愛與奉獻。盧永根曾說“一名真正的科學家,必須是一名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要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作爲自己工作的動力。”他一生致力於水稻遺傳育種研究,長期奮鬥在農業科學研究第一線,以奮鬥姿態投身於科研實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他以非凡擔當和忘我拼搏成就了愛國知識分子的價值。我們應該像盧院士一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黨愛國,發乎於心、現乎於行,始終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勇於拼搏,敢於擔當。

盧永根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進典型,是時代的楷模,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榜樣。他一心向黨,愛國爲民的精神,鼓舞和激勵我們新時代青年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砥礪前行。

優秀黨員先進事蹟感悟篇6

連日來,舟曲縣扶貧辦原副主任張小娟同志的先進事蹟在我省廣大幹部職工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一致表示,張小娟同志是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廣大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一定要以她爲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力以赴幹好本職工作,爲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作出應有貢獻。

“她是父母的孩子,丈夫的妻子,兩個孩子的母親,更是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戰士,是我們所有扶貧幹部的驕傲!”得知張小娟犧牲的消息後,東鄉縣趙家鄉牆頭村強頭山社包社幹部劉小威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說,張小娟同志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終把人民利益置於首位,舍小家顧大家,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值得每一名扶貧幹部學習。

平涼市委政研室下派鄉鎮掛職的扶貧幹部吳波樺說,張小娟同志是扶貧路上的“最美之花”,她將短暫的生命奉獻給偉大的事業,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作爲一名在脫貧一線工作的“85後”幹部,面對繁重而艱鉅的工作,要摒棄急躁態度,主動沉下心、撲下身,以實際行動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

會寧縣侯川鎮扶貧工作站副站長李偉說,張小娟同志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扶貧幹部應該堅守的初心,她雖不能再同我們一起吶喊、一起衝鋒,但她敢於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永遠留在消除貧困的戰場上。今年,是會寧縣脫貧的決勝之年,我們要在張小娟同志的精神激勵下,向貧困發起最後的總攻,奮勇向前、攻堅拔寨,一舉摘掉貧困帽子。

“當聽到張小娟同志的事蹟後,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在進村入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張小娟同志是爲了什麼,又是怎麼做的。最近,我終於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踐行新時代基層扶貧幹部應有的擔當和使命。”

麥積區元龍鎮黨委專職副書記王軍鋒表示,今後,要以張小娟同志爲榜樣,銘記自己的初心,把責任扛在肩上,讓每位貧困戶穩定脫貧,努力做一名新時代基層滿意的扶貧幹部。

作爲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孫澤濤深切地體會到扶貧幹部的艱辛和身負責任之大、任務之重。他說:“學習了張小娟同志的事蹟後,既爲她失去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又被她的精神所深深打動。作爲同齡人,我要學習她一心爲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堅守初心,勇挑重擔,多爲羣衆辦實事、謀幸福,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點燃貧困羣衆致富的希望。”

優秀黨員先進事蹟感悟篇7

假如今年的你39歲,丈夫病故、父母離世、無兒無女、身處異鄉,你是選擇庸庸碌碌虛度剩下的人生,還是在奮鬥之中書寫新的人生華章?39歲的張桂梅選擇了化悲痛爲力量,紮根小城華坪20餘載,把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通過愛心傾注到當地的教育事業之中,帶領1600多名貧困女學生走出大山,撒播下希望,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新時代的“小城大愛”故事。

愛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爲孩子們多做點事。”樸實無華的語言下,蘊含着張桂梅對山區貧困學生最深沉的愛。她把家訪當常態,10餘萬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腳下,成爲1500多戶家庭走訪的“墊腳石”,爲的就是減輕“山裏人出趟門不容易”的負擔,瞭解到每一個學生最真實的情況,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作爲基層黨員幹部,我們就是要把一顆愛心融化在羣衆的心田,尤其是對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等弱勢羣體,要通過日常生活、交往,和他們建立友情,從心底打破隔閡,詳細瞭解掌握他們的真實意願,在千方百計解決實際困難中,不斷提升羣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堅定。“黨員在,女高就有辦下去的希望。”剛剛成立之初的華坪女高,師資緊缺、學生家底薄,被認爲是一所“絕對辦不下去的學校”。但張桂梅卻不信這個“邪”,帶着8名教師,其中6名黨員,佩戴黨徽上課,發揮黨員帶頭示範作用,把黨員教師們內心的澎湃激情轉化爲堅定信念,造就了獨特的麗江華坪“女高精神”,華坪女高也逐漸成爲當地學生、家長嚮往的學校,教育教學成績日漸顯著。張桂梅和學校的黨員教師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成功需要無比堅定的信念,我們要從她身上汲取精神養分,對於選準了的方向、認準了的事,要敢抓敢管、敢作敢爲,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奉獻。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項榮譽,張桂梅始終保持着入黨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資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和收養孤兒,把70多萬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一條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褲、一件很老氣的花襯衫、一雙舊舊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視眼鏡,是伴隨她多年的“行頭”,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獻給了自己最熱愛的教育事業。對她來說,“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讓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獻理所應當。面對“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爲中華民族謀幸福”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以張桂梅這樣的榜樣爲標杆,對標對錶,學習她們身上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立足本職崗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幹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做出我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