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黃公好謙卑文言文翻譯(通用多篇)

黃公好謙卑文言文翻譯(通用多篇)

歐陽公苦讀文言文翻譯 篇一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着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就本文而言,歐陽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是:勤學苦練、專心致志。

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家長的善於教育,嚴格要求。

【閲讀訓練】

1.文中教以書字的書的含義,跟下面哪一句中的書相同?()

A.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C.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D.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2.翻譯句子。

①歐陽修四歲而孤。譯文:

②惟讀書是務。譯文:

3.就本文而言,歐陽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是:

4.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

【答案】

1.D

2、①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讀書

3、勤學苦練、專心致志

4、家長的善於教育,嚴格要求。

通過《歐陽修苦讀》閲讀參考答案,同學們是否覺得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程還不夠深刻呢,如果是這樣,那就抓緊時間改正吧。

黃公好謙卑文言文翻譯 篇二

黃公好謙卑文言文翻譯

在日常的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與駢文相對的,奇句單行,不講對偶聲律的散體文。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為文言文的理解而發愁?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黃公好謙卑文言文翻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齊有黃公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以其美也,常謙詞毀之,以為醜惡。醜惡之名遠布。年過(超過了訂婚的年齡)而一國無聘者。衞有鰥[guān]夫(老而無妻的人),失時(過了正常的婚娶年齡)冒聚之,果國色。然後曰:“黃公好謙卑,故毀其子,謂不美。”於是,爭禮之,亦國色也。國色,實也;醜惡,名也。名實相違也。選自《尹文子》,謙虛是美德,過分謙虛卻會脱離實際。

一、原文

齊有黃公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以其美也,常謙詞毀之,以為醜惡。醜惡之名遠布。年過(超過了訂婚的年齡)而一國無聘者。衞有鰥[guān]夫(老而無妻的人),失時(過了正常的`婚娶年齡)冒聚之,果國色。然後曰:“黃公好謙卑,故毀其子,謂不美。”於是,爭禮之,亦國色也。國色,實也;醜惡,名也。名實相違也。 [1]選自《尹文子》

二、註釋

1、謙卑:謙虛,卑:低下(認為自己低下)

2、好:喜歡

3、果:果然

4、布:傳揚

5、而;錶轉接,卻

6、國色:舊稱容貌美麗冠絕一的女子

7、毀:貶低

8、年:指適宜結婚的年齡

9、聘:訂婚

10、冒:冒失

11、姝:美女

12、然:這,這樣

13、後:之後

14、衞:衞國

15、失時:過了正常的婚娶年齡(這裏指年齡大了還沒找到對象)

16、亦:也

17、一:整個

18、然後:然:這事後:以後

19、故:緣故,原因

20、子:子女(這裏特指黃公的兩個女兒)

21、冒娶之:冒失地娶了她

22、謂:説;稱

23、以:認為

24、鰥夫:老而無妻的人

三、譯文

齊國有個叫黃公的人,喜歡謙虛。他有兩個女兒,都是全國少有的美女,因為她們很美,黃公就常用謙詞貶低她們,説是醜陋不堪,醜陋的名聲傳得很遠,以致她們過了訂婚的年齡而全國沒有來聘娶的人。衞國有位老而無妻的人,過了正常的婚娶年齡,冒失地把他的一個女兒娶去,果真是絕色佳人,以後逢人就説:“黃公喜歡謙虛,故意貶低女兒,説她們長得不美。”從這以後人們爭着送聘禮來求婚,把另一個娶去,也是個漂亮無比的美人。國色天香是實,醜惡是名,這是違名而得實了。

錢思公文言文翻譯 篇三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一種書面語言組成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口語為基礎而形成書面語。下面是錢思公文言文翻譯,請參考!

錢思公文言文

錢思公(1)雖生長富貴(2),而少所嗜好。在西洛(3)時嘗(4)語(5)僚屬(6),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7),卧則讀小説(8),上廁則閲小辭(9)。蓋未嘗(10)頃刻釋(11)卷也。

謝希深(12)亦言:宋公垂(13)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14)誦之聲琅然(15),聞(16)於遠近,亦(17)篤學(18)如此。餘因(19)謂希深曰:“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20)惟此尤可以屬思(21)爾(22)”。

譯文

錢思公雖然出身在富貴之家,但是沒有什麼不良愛好。在西京洛陽曾經告訴官員家屬,説這一生只喜歡讀書,坐着時候就讀經書和史書,躺在牀上就讀各種雜記書籍,上廁所時候就讀短小詩詞、小令。大概從來沒有半刻放下書時候。

謝希深也説: 同在史院宋公垂,每當去廁所都夾着書,誦讀聲音清脆,遠近都能聽到,也是如此好學。我於是告訴希深,説:“我平生所作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馬背上、枕頭上、廁座上。大概只是因為只有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

註釋

(1)錢思公:即錢惟演,北宋“西昆體”代表作家之一,吳越王錢俶兒子,從其父歸宋,宋景祐中以樞密副使任西京留守。下文提及謝希深(謝絳)、宋公垂(宋綬)也以文學知名一時。

(2)雖:雖然

(3)西洛:西京洛陽。

(4)嘗:曾經。

(5)語:對……説。

(6)僚屬:官府佐助官。當時,歐陽修、謝絳等都是錢惟演僚屬。

(7)經史:經書和史書。

(8)小説: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後來雜記類書籍。

(9)小辭:指短小詩詞。

(10)未嘗:從來沒有

(11)釋:放下。

(12)謝希深:即謝絳,歐陽修朋友。

(13)宋公垂:即宋綬,家富藏書,以讀書敏慧強記而著名。

(14)諷:不看着書本念,背書

(15)琅然:聲音清脆。

(16)聞:(能)聽見

(17)亦:也。

(18)篤學:十分好學。

(19)因:於是。

(20)蓋:大概

(21)屬思:集中思想寫作

(22)爾:罷

虞公拒諫文言文翻譯 篇四

虞公拒諫又叫《宮之奇諫假道》,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虞公拒諫文言文翻譯,歡迎參考閲讀!

原文: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翫。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

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

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聽,許晉使。

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問於卜偃曰:“吾其濟乎?”

對曰:“克之。”

公曰:“何時?”

對曰:“童謠曰:‘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鶉之賁賁,天策燉燉,火中成軍,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從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於王,故書曰:“晉人執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譯文

晉侯又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

宮之奇勸阻虞公説:“虢國,是虞國的外圍,虢國滅亡了,虞國也一定跟着滅亡。晉國的這種貪心不能讓它開個頭。這支侵略別人的軍不可輕視。一次借路已經過分了,怎麼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話説‘面頰和牙牀骨互相依着,嘴脣沒了,牙齒就會寒冷’,就如同虞、虢兩國互相依存的關係啊。”

虞公説:“晉國,與我國同宗,難道會加害我們嗎?”宮之奇回答説:“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長子和次子,泰伯不聽從父命,因此不讓他繼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執掌國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勞,因功受封的典策還在主持盟會之官的手中。現在虢國都要滅掉,對虞國還愛什麼呢?再説晉獻公愛虞,能比桓莊之族更親密嗎?桓、莊這兩個家族有什麼罪過?可晉獻公把他們殺害了,還不是因為近親對自己有威脅,才這樣做的嗎?近親的勢力威脅到自己,還要加害於他們,更何況對一個國家呢?”

虞公説:“我的祭品豐盛清潔,神必然保佑我。”宮之奇回答説:“我聽説,鬼神不是隨便親近某人的,而是依從有德行的人。所以《周書》裏説:‘上天對於人沒有親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説:‘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説:‘人們拿來祭祀的東西都是相同的,但是隻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來,沒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靈也就不享用了。神靈所憑依的,就在於德行了。如果晉國消滅虞國,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獻給神靈,神靈難道會吐出來嗎?”

虞公不聽從宮之奇的勸阻,答應了晉國使者借路的要求。宮之奇帶着全族的人離開了虞國。他説:“虞國的滅亡,不要等到歲終祭祀的時候了。晉國只需這一次行動,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七年級那天,晉滅掉虢國,虢公醜逃到東周的都城。晉軍回師途中安營駐紮在虞國,乘機突然發動進攻,滅掉了虞國,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為秦穆姬的陪嫁隨從。然而仍繼續祭祀虞國的祖先,並且把虞國的貢物仍歸於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記載説“晉國人捉住了虞公。”這是歸罪於虞公,並且説事情進行得很容易。

閲讀問題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漢氏失御 御:控制。

B.未見久學而渝者也 渝:違背。

C.夫工人之染 染:着色。

D.朝士敬而歎之 歎:讚歎。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豈非化以成俗 始以強壯出

B.成休息乎太和之中 相與枕藉乎舟中

C.甚於丹青 善假於物也

D.朋友欽而樂之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

3.把第1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夫學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驥之馬,亦驥之乘,希顏之徒,亦顏之倫也。(4分)

(2)然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匪志匪勤,理無由濟也。(4分)

4.第1卷文言文中,虞溥在獎訓學人時對學習目標、態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請簡要概括。(5分)

【答案】

1.B

2.B

3.(1)學習的人,不必憂慮才能不夠,而應憂慮志向不立;所以説,希望成為千里馬的馬,會成為千里馬那樣的馬,希望成為顏淵那樣的那類人,也會成為和顏淵一類的人。(2)然而積累每一勺水來形成江河,積累微小的灰塵來形成崇山峻嶺,沒有志向,沒有勤奮,按理説沒有理由成功。

4.目標:樹立美好的品德,有一顆正直的心,有良好的處世之道,二者相得益彰。態度:為了心目中的理想目標而積極努力,擁有這樣的向上的奮鬥的心態。方法:堅持去做,不斷努力,積少成多。

齊國好厚葬文言文翻譯 篇五

《齊國好厚》講述了齊國人為了追名逐利而形成的厚葬之風,以下是小編搜索整理一篇齊國好厚葬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閲讀!

原文:

齊國好厚葬,布帛盡於衣裘,材木盡於棺槨。齊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盡則無以為蔽,材木盡則無以為守備,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對曰:“夫凡人之有為也,非名之則利之也。”於是下令曰:“棺槨過度者戮其屍,罪夫當喪者。”未久,厚葬之風休矣。譯文

齊國人喜好豪華的葬禮,結果產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壽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齊桓公很是憂慮,就把這個情況告訴了管仲,説:“布匹都用光了我們就沒有衣服穿,木材都耗盡了就沒有用來製作防禦器材的材料,而豪華葬禮的風氣不能停息,怎樣禁止呢?”管仲回答説:“凡是人的行為,不是為了名,就是為了利。”於是齊桓公下命令説:“今後如果棺材做得太奢華,就屠戮那個死者,並且把那些發喪的人治罪。”羞辱屍體,沒有了名聲可圖;處罰那些主持喪事的人,沒有了利益可圖,人們為什麼還要做那種事呢?沒過多久,葬禮豪華的風氣就停息了。

註釋槨:外棺。

2為:行動。

3非名之,則利之也:不是為了名,就是為了利。

4戮:羞辱。

5罪:懲處,判罪。

6當喪者:指主持喪事的人。

7無以:沒有。

8另:夫:發語詞,不譯

9布帛:泛指織物

10好:喜好

11盡:都

12患:擔心

13以:用來

14休:停止

作者簡介

《史料》 記載,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歎不如。韓非將自己的學説,追本溯源於道家黃老之術,他對孔子、《道德經》有相當大的研究,《韓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韓非的哲學觀點。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説林》《説難》等著作。

韓非的學問比李斯大得多,因説話口吃,不善辯説,但善於著述。韓非回到韓國以後,看到韓國太弱,多次上書獻策,但都未能被採納。於是,韓非發憤著書,先後寫出《孤憤》、《五蠹》、《説難》 等。.。.。.。他的書傳到秦國,秦王非常讚賞韓非的才華。不久,因秦國攻韓,韓王不得不起用韓非,並派他出使秦國。韓非子被韓王派遣出使秦國,秦王很喜歡韓非,但還沒有決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韓非為秦王嬴政所賞識而倍受重用。由於李斯提出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通天大計,而首要目標就是韓國,但作為韓國公子的韓非與李斯政見相左(韓非主張存韓滅趙),妨礙秦國統一大計,於是李斯就向秦王講韓非的壞話。他説:“韓非是韓王的同族,大王要消滅各國,韓非愛韓不愛秦,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決定不用韓非,把他放走,對我們不利,不如把他殺掉。”秦王輕信李斯的話,把韓非抓起來。廷尉將其投入監獄,最後逼其服毒自殺,終年47歲,有記載説,韓非屍體運回韓國,葬在故土,即孤墳攤處,另説葬九女山古墓羣。

據史料可考,韓非子的故土在西平縣出山棠溪北岸的韓堂村。韓堂村建有韓家祠堂,而後遷至出山鎮西南,韓堂村留名至今。韓祠為韓家宗祠,何代修築無考,但每年春節韓姓子孫敬奉韓家宗祖一直延續,韓祠歷代修復,破損於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禮堂,有“思辨”碑石一塊,村人説曾蓋在西街井口,後無下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