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精品多篇)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精品多篇)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的內容、結構、情感、和主題。

二、學習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寫,以及準確生動的動作描寫。

三、探討文中的疑難詞語和問題,培養探究的習慣。

教學重點:

一、要求學生掌握本文的寫景的筆法,瞭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二、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

教學難點:

寫三味書屋的部分難在兩點:1、是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困難;2、是有些難解的詞語。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預習檢查:

1、掌握下列字的讀音和字形。

鑿【záo】畦【qí】嚇【xià】罕【hǎn】系【jì】

霄【xiāo】蝥【máo】竅【qiào】斂【liǎn】覓【mì】

秕【bǐ】躁【zào】塾【sú】恭【gōng】莢【jiá】

椹【shèn】蛉【líng】絡【luò】髓【suǐ】篩【shāi】

塾【shú】蟋【xī】蟀【shuài】蜕【tuì】橘【jú】

柚【yòu】寇【kòu】倜【tì】儻【tǎng】叵【pǒ】

噫【yī】嗬【hē】豁【huò】(豁[huō豁口]

攢【cuán】(攢[zǎn攢錢])宿【sù】(宿[xiǔ半宿]宿[xiù星宿])

拗【ǎo】(拗[ǎo拗斷]拗[ào拗口]拗[niù執拗])

2、掌握下列詞語的詞義。

確鑿:確實無誤。菜畦:菜地。

長吟:長聲鳴叫。雲霄:極高的天空。

纏絡:纏繞。機關:計謀,心計。

陌生:生疏,不熟悉。鑑賞:鑑定和欣賞(藝術品、文物等)。

人跡罕至:很少有人來到。覓食:尋找食物。

總而言之:綜合上面所説的內容。答禮:還禮。

方正:行為、品性正直無邪。消釋:(學識)精深廣博。

畢竟:終歸,到底。同窗:同在一個學校學習的人。

陸續:表示動作行為先先後後、斷斷續續。倜儻:灑脱大方。

人聲鼎沸:人生喧嚷嘈雜,好像鼎裏的水沸騰起來一樣。

3、作品簡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託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説《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4、題目簡介:

①在浙江省紹興城內新台門後,是台門內十多户人家共有的後園。1919年百草園和新台門屋子賣給了姓朱的人家,從此百草園面貌大變,井也被填掉了。只有“短短的泥牆根”還保持原樣。

②三味書屋,在浙江省紹興城內新台門魯迅故居東邊不院的對面,是清末秀才壽懷鑑(字鏡吾)的寓所內第三間房,用為書塾。“三味書屋”原名“三餘書屋”。“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意思是勸勉學者利用“三餘”之時刻苦勤學。後來壽鏡吾先生的祖父把“三餘”改為“三味”。“三味”的意思是“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zhuàn),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hǎi)”。魯迅先生12歲到三味書屋讀書,中途曾有中斷,首尾共6年。

二、課文導入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煩惱,隨着年歲由小變大,他的煩惱增加了……”這便是成長,有喜也有憂,有憧憬也有一絲絲擔心。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邀請一些大作家為我們講述成長的故事,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文學大師魯迅,他帶來的故事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正課

(一)【聽課文錄音提問】

1、提問: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討論並歸納:文題出現兩處地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學習的場所。作者用“從……到……”的詞語把它們聯繫在一起,從此,可以發現,課文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遊戲、玩耍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2、提問: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各是哪裏?哪一段是中間的過渡段。

討論並歸納:(1)百草園:從開頭到“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2)三味書屋:從“出門向東”到完。3)過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裏的人……”

3、提問: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麼?説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

討論並歸納:第一段是總説百草園是我的樂園。説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麼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説。後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麼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4、提問: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討論並歸納:(老師提示引導並歸納)(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用詞貼切。(讓學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竄、輕捷、低唱、彈琴等詞語和相關語句。)(2)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讓學生分別找出相關內容)形:肥胖、高大、臃腫、小球聲:長吟、彈琴色:碧綠、紫紅、菜花和蜂的“黃”。味:又酸又甜。春景:桑葚、菜花。夏景:鳴蟬。秋景:蟋蟀的叫(3)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先用兩個“不必説”從整體上寫百草園,再寫局部的“泥牆根一帶”;由低到高寫靜物,再由高到地寫動物;整體是從植物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到植物。(4)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有擬人: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寫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作者把百草園描寫得有聲、有色、有趣、有味,確是兒童的樂園。

(二)學生齊讀課文第二段,體會寫景的妙處。

(三)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繼續學習第一部分。

1、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後,又寫的是什麼?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讓學生簡要複述和評論這個故事。

2、問:文章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討論並歸納: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祕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3、下面一段寫的是什麼?寫的是冬天的百草園。捕鳥。

4、冬天的百草園最有趣的是什麼事?

5、文章是怎樣描寫捕鳥的,準確地運用了哪些動詞?為什麼要寫捕鳥?

討論並歸納: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後寫捕鳥的收穫、經驗教訓。運用的動詞有“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寫捕鳥也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二、小結:

寫百草園,始終圍繞着一個“樂”字——樂於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於聽美女蛇的故事,樂於捕鳥活動,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

三、閲讀課文過渡段和三味書屋部分:

1、學生齊讀過渡段。

2、問:“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討論並歸納:不知道,從“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都無從知道”可以看出,三個“也許是”表示儘管猜測的原因很多,但一個也無法肯定。

3、問:“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這句話運用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什麼心理?

討論並歸納:運用擬人,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

4、問:這一段在全文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5、問:第二部分一開始作者對先生是怎樣評價的?

討論並歸納:先生很“和藹”。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6、問:怎麼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這蟲的問題?

討論並歸納: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學生讀他所指定的書,書外的問題是不予解答的,況且提問者又是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學生,如此“不務正業”,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於這種態度是否正確,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學生沒提出也可不討論。)

7、問:“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説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討論並歸納: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規則而不常用,説明他對這種落後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度,也反映他對學生的開明思想。

8、問:你認為在三味書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寫得有趣味?學生自由發言,不求統一,合理就行。主要讓學生理解把握課文內容。

9、問:從作者的記敍和描寫中,你覺得作者對三味書屋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感情?學生自由討論,有理就行。

10、請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讓學生討論“研討與練習”:一題的3小題)

四、小結:

全文主要內容由兩部分構成——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表現了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樂的生活。

五、作業。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是作者少年時代生活的戀歌。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狀況,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表示不滿。學習本課,要讓學生能理解作者的這一思想感情,從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學習環境。

二、教學本課的步驟分為七個方面:教材、學情、模式、設計、板書、課堂評價、課程資源開發。

(一)説教材

在人教版的教材裏,整個國中魯迅的文章總共有九篇,它包含了散文、散文詩、小説、雜文。雖然會考時直接的考點不多,但是重要的考點基本上是以他的文章為藍本。所以要想讓學生具備會考的應考能力,魯迅的文章是不容忽視的。

1、課時安排:三課時

(1)第一課時:好文初採風。在這一節課主要解決文學常識、生字詞、內容結構。

(2)第二課時:玩轉百草園。在這一節課主要解剖作者在百草園的童年之樂。

(3)第三課時:探祕三味書屋。在這一節課主要領會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玩轉百草園的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

(2)體會寫景的方法。

(3)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4)體會少年魯迅的童真童趣,感受他熱愛自然、自由的感情。

(二)説學情

1、作品認識方面

由於國小時已經學過魯迅先生的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以及《少年閏土》,所以學生對於魯迅先生的文章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現在學他的文章也不是太難的事情。

2、對寫景方面的積累

文章的第二段主要是通過景物描寫來展現百草園給我帶來的樂趣,在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過朱自清先生的《春》,所以他們對於寫景的角度是不陌生的。

3、學生心理方面

迷戀大自然,好奇神祕傳説,渴望自由,也是現在學生的特點,他們與少年魯迅有着相同的地方,所以學習起來完全能體會到“樂園”的實際意義。

(三)説模式

1、設計教學模式有六個板塊:激趣導入、確定目標、整體感知、研讀品析、練習反饋、拓展延伸。

2、設計意圖:依據新課標中提出的教學目標要關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價值觀的要求。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重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做到語文與生活相聯繫。

(四)説設計

1、激趣導入:用音樂伴奏來進行聽覺感染,用圖片欣賞來達到視覺吸引的目的。

2、確定目標:小組討論寫景的內容、優美的語言、文章的結構、表達的情感,教師作概括性的點撥。

3、整體感知:快速回顧第一課時所學的知識,為研讀百草園做鋪墊。

4、研讀品析

(1)春夏秋的百草園:多鍾感官寫美景,層次井然寫美景,重點句式説最愛。

(2)神祕的百草園:美女蛇的故事。

(3)冬天的百草園:利用設想、對照、遊戲再現雪地捕鳥的過程。

5、練習反饋:利用“成長中印象深刻之景色”進行片段寫作訓練。

6、拓展延伸:利用《春》進行寫景方法的延伸,利用《思,在百草園》進行題材延伸。

設計意圖:以學定教,在瞭解學生的認識和需要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

(五)説板書

根據百草園的文眼“樂園”設計板書。

(六)説評價

學生的評價一般來説分為三部分:自我評價,羣體評價,教師評價。正確的評價也是教學的輔助手段。

(七)課程資源開發

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充分利用課內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使教學目標完成的更出色。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篇三

一、複習回顧,圖片導入

上節課,我們整體把握了全文內容,領略了作者在百草園的一段生活經歷,

這節課讓我們同作者一起走進三味書屋。

二、快速閲讀,感知“三味”

少年魯迅對三味書屋的生活是否滿意?

不滿意?(①拘束人的禮節:拜鹿——拜孔子,拜先生;②問“怪哉蟲”老師不予回答;③讀的內容大多不懂。)

三、研讀賞析,讀書生活

1、課文兩部分內容是怎樣銜接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第九段巧妙地過渡的,這一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生活的眷戀之情,同時也暗示對三味書屋讀書的不情願、不滿意。

2、第二部分是從哪些方面寫三味書屋的?

學習三味書屋的生活

1)學習環境: 呆板 (黑油竹門,匾,畫)

2)學習生活: 單調枯燥:{(正面描寫)教學內容單調難明,只讀書,習字,對課,古書難明

{ 教學方法死板,發問遭禁止,要打戒尺,罰跪

{(側面描寫)折花、尋蟬蜕,做戲,畫畫兒,喂螞蟻。

教書先生:方正、質樸、博學、嚴格中有和藹、開明的一面

——好學、追求探索知識,封建教育束縛了兒童的身心發展

寫人:客觀、帶有感情。

3、童年魯迅對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麼態度?

討論明確:主要是敬慕先生,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為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

4、把前後兩部分聯繫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説法可供參考。

①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離兒童實際的私塾

②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③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

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這三種説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説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第一種説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説法,是對第一種説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説法合理些。第三種説法,最易為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為合理

四、互動釋疑,拓展延伸

(一) 互動釋疑:“似乎”和“確鑿”矛盾嗎?

——“教參”答案:這句話是用成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麼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説。

——“似乎”表示“從表面看是這樣,而實際上不是”。這一句的意思是:從表面看確實只有一些野草,沒有什麼動人之處,但實際上有許多有趣的事物,是“我的樂園”。所以不但不矛盾,還表現了魯迅的語言藝術。

(二)拓展延伸:

1、學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魯迅的童年與少年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那裏卻是另外一道風景: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活潑、天真、好奇、求知慾強等)

2、你怎樣認識百草園的趣味和三味書屋的無味?(①兒童少年與大自然接觸,不僅增長知識,而且無拘無束;②三味書屋生活被封建禮教束縛,學的東西似懂非懂,枯燥無味。)

3、你怎樣看待壽鏡吾老師?

(①方正、質樸、博學;②在當時比較開明,不打罵學生;③對學生既和藹又嚴格。但在封建社會裏,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是守舊的。)

4、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是否存在對比

三味書屋並不像人們分析的那麼壞,那麼可怕,作者對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無意持批判態度,因此,文章的前後兩部分也就不存在什麼對比的問題。

A、可從六個細節看:

1、據壽先生之子壽洙鄰在《我也談談魯迅的故事》一文中寫道:“三味書屋坐東朝西,前臨小河,架石橋以渡,後有竹園,修竹千竿,門前有小院,簇種花草,後有‘自怡’亭一間,前後還有高大的古木,名貴的花草。可見三味書屋的環境十分幽靜,是一個讀書的好所在。屋內正中是一幅畫,“畫着一隻很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這説明陳設並不算古舊,氣氛也談不上沉悶。至於説學生要兩次行禮,這也完全正常,如今學生上學不也要向國旗行禮,向老師行禮嗎?何況“第二次行禮,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這是必要的禮貌教育,談不上禮儀陳腐。

2、先生不回答“怪哉”是怎麼回事也無可挑剔。

3、關於戒尺和罰跪的問題,文中説得很清楚:“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周作人曾經指出,壽先生“不打人,不罵人”,“罰跪我就沒有見過” 。很明確,先生雖然嚴厲,然而不失開明。

4、至於鼎沸的讀書聲,讀的盡是一些艱澀難懂的內容,魯迅對此也只是一種繪聲繪色的回憶,並無批判之意。當時沒有本站,只能讀那些古書。我們要歷史地看待和分析問題,不能苛求於古人。

5、關於壽先生讀書的聲調、姿態,那是進入了文章氛圍、激起內心視象的非常投入的一種好的朗讀,真可謂是聲情並茂。

6、最後談談學生在讀書時的小動作問題,小動作過去的學生有,當今的學生也不少。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是非常用功的。壽洙鄰説魯迅“風度矜貴,從不違犯學規”,“雖不注意正課,但未嘗欠課,一見了了,不勞記誦,間出餘技,為同學捉刀”。魯迅寫這個細節,並不是為了説明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單調乏味”,像“牢籠”,他只不過認為有趣,活靈活現地描寫出來罷了。

B、還可以從“百草園”的描寫不全是好的、樂的,也有陰暗的,可怕的一面看;“三味書屋”的描寫不僅不壞,還有特別值得津津樂道、特別值得自豪、得意的事情:

如對百草園裏的赤練蛇的描寫,有恐怖色彩,説明“樂園”也有“不樂”(只是有趣)。

再如在三味書屋,“我”能夠看到上學前請長媽媽都難得找到的各種小説,並描摹了成本成本的《蕩寇志》和《西遊記》的繡像,後來還賣了錢,這對於少年魯迅來説,不知道是如何得意,如何自豪的美事,由此説來,三味書屋不但不可怕,而且是一個值得“我”回味一生的好地方。從這兩個細節可以看出,魯迅原本就沒有把前後兩部分對比起來寫的意思。

五、總結存儲,作業延伸

1、用形象化的兒童語言寫一段童年有趣的生活。

2、用形象、風趣的語言描寫某位老師上課的神態、語言、動作,讓同班同學一看就知道寫的是哪位老師。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篇四

一、説教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選自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寫於1926年,是一篇回憶童年往事的敍事散文。對寫作初衷,魯迅説:“是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借回憶舊時的好事物,來排除目前的苦悶,寄一絲安慰。”作為一篇經久不衰的老課文,不管教材編排如何變化,總少不了它的位置。不得不承認其在語文學科中的重要地位和範文形象。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曲譜寫童年往事的優美樂章。在這一膾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筆觸舒捲自如地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本文通過對百草園美麗景物和奇聞趣事的描寫及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記敍,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私熟教育的若干側面。

本課所在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整體把握主要內容,並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將本文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與示範性。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文章中語言表現的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瞭解與掌握課文的表達與寫作技巧,同時通過學習文章中無憂無慮,天真爛漫時光的描摹,激發學生的共鳴,使學生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引導學生健康的成長。

二、説教法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課教學着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採用朗讀和問題導引等方法,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的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慾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形象到語言進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三、説學法

首先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學生要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在民主、寬鬆、自主的教學氛圍中全員、全程、全面地參與學習活動。在與老師同學網絡等的合作中質疑解難探究。

其次應依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抓住“神”——主旨,然後掌握“形”——內容。同時應用學習散文最基本最好的方法是讀——抓關鍵。

最後具體到本文篇幅較長生字詞較多,作者是文學大師魯迅等特點,學生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自行解決了解作者掃清字詞障礙等事情。同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狀物、敍事、寫人都栩栩如生,是魯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兒童心理的景,情是兒童心理的情。” 用成人的眼光看來課文中的內容並不新鮮,但在兒童眼裏,一切都新奇,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學生應聯繫自我,將生活感知遷移到課文內容這一新知上,激活學習的興趣,增加了探究的自信。

四、説程序

設計思路:

其一,我力圖突破傳統的教法着力貫徹新課改精神。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少年時期兩個相鄰的人生驛站,是魯迅在歷經人生滄桑後對童年生活的温馨回憶。而傳統的教學往往把這兩者對立起來,説作品表現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那位先生是一個“體現孔孟之道的不學無術的典型腐儒”。我認為這種解讀存在着教條化、程式化、上綱上線化的傾向,削減了文章的語文味,影響了學生的審美興趣。而作者在文中並沒有刻意地將兩者進行比較,推崇百草園而否定三味書屋,只是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自然地寫下來,三味書屋裏淋漓痛快的讀書、無拘無束的溜玩、興味盎然地偷畫、嚴而不厲的先生在作者筆下也充滿親切温馨。所以我在教學中沒有設計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讓學生自主閲讀、自主感受、自主表達,在個性化體驗中完成對文章的解讀。

其二,加強對課文的朗讀。我們的語文課一定要多讀,靜下心來讀,讀出節奏,讀出美感,讀出情懷。一定要讓學生“沉浸”到文本中去,從文字中體會情感,讓學生帶着一種當事人的參與感來真實體會,而不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只有這樣才能切切實實的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其三,本文篇幅較長,要講的東西也很多,但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儘量刪繁就簡,長文短教。我在交代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安排兩個課時教授。第一課時主要是交流學生預習的情況,包括對作者的瞭解和字詞的掌握;其次是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並提示一些問題讓學生自由閲讀和思考。我今天要説的是第二課時,本堂課淡化對主題的解讀,重點放在分析第一部的描寫,讓學生學習如何運用多種手法增強語句的表現力,使文章生動富有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和寫作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關注自身的生活與成長。

具體程序如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主要熟悉了課文內容,理清了文章思路,感受了大師敍事的功力,放的開又收的攏,內容繁多,而不蕪雜,敍事清晰而有條理。今天我們將深入文本,品味大師語言的魅力,隨作者一起感受美好的無可複製的童年。

二.品讀文本:

(一)走進百草園

1、問題導引,品析語言。

①同學們,你認為百草園裏什麼東西最吸引你?

②作者是怎樣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 欣賞圖片。

③作者為什麼能把百草園的景物寫得這樣精彩?

(總結景物描寫的方法:細緻觀察、抓住特徵、融入情感、講究順序、多個角度、聯想想象、恰當修辭、精選詞語。)

這個環節落實了本堂課的重點,即“分析第一部的描寫,讓學生學習如何運用多種手法增強語句的表現力,使文章生動富有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和寫作能力。”

而這三個問題引導學生用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思路來品析文章,理解“景是兒童心裏的景,情是兒童心裏的情”。同時圖文並茂,從感性到理性,比較容易喚起學生的興趣和信心。

④百草園裏有許多樂事,你覺得哪一件最有意思?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

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雪地捕鳥”這一段落,引導學生分析動詞的表達效果,並補充朱自清《背影》裏一段關於父親買桔子的動作描寫,進一步加深對動作描寫的認識。

⑤要求學生用“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的句型説一段話。

⑥請一同學上台表演在人多的食堂買飯的艱難,提醒全班同學注意觀察,完了,每個人寫一段話,描述表演者的動作變化。

學以致用,遵循由簡到難有樣可依的原則,從孩子們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挖掘他們言語表達的潛能。

⑦大家的注意力好像都在於百草園的美景趣物樂事,那美女蛇的傳説在文中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性呢?

過渡自然,問題直接。學生對話交流,教師點評總結。魯迅藉助這個故事饒有興趣地從另一側面豐富了作品的內容,使得百草園更加充滿神祕色彩。更重要是的是它反映了兒童的心理,滿足了潛存於他們心靈深處的好奇。可以想象得出,孩子們對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喜歡又害怕的。在技巧上看,這一插話是轉描寫為敍事,別開生面地為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百草園一滲入人情,就更具魅力了,這實是一記妙着。

2、朗讀訓練,感性認識。

語文課堂需要書聲琅琅,散文的賞析更需要朗讀。通過朗讀,學生可以增強語感,豐富對語言的感性認識。

3、小結百草園的生活。

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

短牆根的趣味

美女蛇的傳説

雪地裏的捕鳥

“自由自在”的百草園生活

這一總結迴歸整體,百草園作為樂園的形象一目瞭然,並突出了“自由自在”的快樂,以便引出下面對三味書屋生活的分析和感受。

(二)走進三味書屋

1、作者寫了三味書屋的那些生活片段?

提問題遭拒絕

全心習字對課

忙裏偷閒尋樂

有口無心念書

瞄準時機畫畫

“苦中有樂”的三味書屋生活

將看似雜亂的三味書屋生活梳理成片,苦樂相伴,有助於學生客觀的認識。

2、你如何看待三味書屋的生活?

我特意把問題設計得很開放很主觀,力圖通過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自由輕鬆愉快的對話,達到對文章主題的個性理解。

三、聯繫自身,感悟童年,小結課堂。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寬闊的原野。在這上面,你可以培植世界上所有的花鳥蟲魚,可以放飛心靈上所有的夢想希望,可以播灑一生的幸福,可以盪漾一生的笑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兒時生活的一段美好回憶。這段生活經歷對魯迅先生的人生髮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希望同學們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永遠保持兒童純真活潑的天性和求知進取的心靈。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篇五

【課題】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創意説明】

本設計用兩個形式精粹、含藴豐富的問題,帶動對全文的閲讀品析,以期達到刪繁就簡的藝術效果。

【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

本單元課文主題是成長,我們將陸續學習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長的文章。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中國現

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生。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位偉人的成長故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朗讀帶。

結合課前導引瞭解課文展現的是魯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天裏也有童趣;

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

根據課題劃分文章段落。

3、拓展延伸:

⑴ 鋪墊性問題:百草園是樂園,在三味書屋,少年魯迅是不是就沒有樂趣了呢?

(切入課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書屋之樂)

學生讀、圈、議,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從文字間體會作者敍述時的感情。

小結:從這個段落裏,我們看到了一顆天真調皮跳蕩着的童心,更欣賞到了散文“絢麗之極趨於平淡”的最高境界。

⑵ 主問題:三味書屋的樂趣與作者在百草園事所體會到的樂趣相同嗎?

(引導學生用心閲讀課文第一部分,並自覺把前後兩部分的內容進行比較)

學生讀、圈、議第一部分,教師可側重訓練學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能力。

小結:正是因為百草園裏的景、物、人、事對兒童具有一種温馨的親和力,所以少年魯迅才對它有一種特殊的依戀,才有了離別時的難捨。

自由朗讀第9自然段,領悟作者深情。

學生比較三味書屋之樂與百草園之樂的異同。討論後各抒幾見。説“異”説“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

4、選擇自己喜愛的句段,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資料整合平台】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室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幼時……,稍長……。1898年到南京求學。1909年回國,1918年《狂人日記》,1927年定居上海,1936年病逝。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些安寧而寫的,可以説《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侯(12歲到17歲)在這裏讀書。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篇六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是一篇回憶童年往事的敍事散文,選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共寫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處的童年生活,是作者少年時代生活的真實寫照。學習本課,要讓學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引導學生健康的成長。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理念、語文課程標準以及單元要求與課文特點,我給本課設置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熟記魯迅先生的有關知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理解並運用描寫景物的手法;學習運用聯繫比較法,進行探究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熱愛自然,關注生活的態度。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學習描述百草園的部分寫景抓特點、按順序、多角度描寫的手法。

2、教學難點:

對主題的理解,對學習和生活的正確認識

二、説學情

七年級學生由於受年齡的限制,寫景往往比較概括,不夠具體,條理不夠清楚,原因就是觀察不夠仔細,沒有掌握觀察的方法。針對這一實際,本課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學會觀察、描寫景物的一般方法。

三、説教學法

(一)説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我們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學習心理特徵。本課我主要採用了誦讀法和設疑討論法來鞏固加強學生的誦讀水平,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積極討論。

(二)説學法

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步驟的學法指導:

1、課前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或參考書,瞭解作者、作品及相關的背景資料。

2、通過聽讀,朗讀,整體把握課文。

3、深入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4、小結交流,拓展延伸。

四、説教學過程

由於本文篇幅較長,內容較為豐富,我將用兩個課時講授,下面我來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知識積累,激趣導入

我主要採取創設情境,談話導入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學們,老師想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童年的時候都喜歡什麼遊戲,有什麼難忘的趣事嗎?哪位同學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回答)“同學們的童年生活真是豐富多彩,想知道魯迅先生的童年是如何度過的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板書課題),誰能告訴大家你從題目中獲得了哪些信息?(根據“從…到…”,我們可以知道文章有兩部分內容:1、百草園生活。2、三味書屋生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朗讀全文後説一説百草園生活的三味書屋生活各自的特點。(讓學生明確百草園生活特點:自由快樂、豐富多彩、有無限趣味;三味書屋生活特點:單調枯燥、乏味、受束縛)

2、説一説你最喜歡哪部分,為什麼。

(三)品詞析句,合作探究

1、朗讀第1到8自然段,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①作者是如何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

(作者從句式、描寫的範圍、對象、不同的觀察的角度,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來描寫百草園的景物。)

②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文章第三自然段“長的草裏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裏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起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從百草園的景物描寫,過渡到百草園傳説中去。)

③百草園的傳説與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有什麼聯繫?

(討論歸納:其一傳説符合兒童的好奇冒險心理,也是兒時的一種樂趣;其二,這為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引導兒童去了解它;其三,百草園的豐富生活和美女蛇傳説對兒時的作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這個傳説增加了百草園是我的“樂園”的因素。)

④請同學們再次默讀第七自然段,找出冬天捕鳥所用的動詞,分析這些詞彙的妙處。

(明確:作者用“掃、支、撒、系、牽、看、拉”等一系列的動詞,清晰明確地描寫了捕鳥的全過程,表現了兒童好動的性格,對捕鳥的喜好。)

2、解決以上問題後,我將對全篇進行小結,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領悟。

3、佈置作業:學習課文寫景的手法,寫一處你喜歡的景物。

五、板書設計

根據力求簡潔,突出重點的板書要求,本課板書設計如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百草園生活:自由

快樂

無限趣味

三味書屋:單調枯燥

乏味

受束縛

寫景:抓特點

多角度

按順序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課文描述百草園生活的部分,學習課文多角度,多層次,井然有序寫景的特點;

2、體會作者對百草園作為兒時樂園的特殊感情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感受百草園的趣味生活

2、通過討論交流掌握本文多角度,多層次,井然有序寫景的特點3.在導遊活動中感受作者對百草園的特殊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偉人童年時美好的記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描述百草園生活的部分,體會作者對百草園作為兒時樂園的特殊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課文多角度,多層次,井然有序寫景的特點

突破方法:通過“導遊”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問題抓住重點,指導讀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注重方法的指導,引領學生進入課文,與文本對話,與事物對話,從而感受文章的表達技巧,感受作者對百草園作為兒時樂園的特殊感情

【教法與學法導航】

教法導航:情景法、引導法、點撥法、討論探究法、活動法等

學法導航:

朗讀法、品味法、合作法、讀寫結合法、體驗法等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認真分析學情,根據本課內容特點和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等

2、查閲有關“百草園”的書籍、網站,收集與本課時有關的圖片、文字資料等,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3、對課堂充分預設,積極尋找重難點的突破方法

4、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繼續朗讀課文,掌握百草園部分的主要內容

2、查閲有關導遊知識的資料,準備課上交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自從魯迅先生創作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便名噪海內外每到節假日,大批遊客湧向浙江紹興魯迅故居附近,去遊覽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以此來回味魯迅先生小時候的逸事,表達對魯迅先生的懷念

假如你是當地的一名導遊,請根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的內容,為遊客做一番聲情並茂的導遊(出示魯迅故居圖——百草園)你認為一個出色的導遊最基本的素質應該是什麼?

(投影顯示:能準確挖掘景點的妙處,並將它準確傳達出來,以增強遊客遊覽的興趣)

今天,大家將面臨一項艱鉅的任務,那就是為魯迅老屋後的百草園擔任導遊,引導遊客遊覽百草園,領略百草園的美希望每一位學員都能順利過關!

二、美點概覽:

雖然,我們暫時還不能身臨其境去遊覽真正的百草園但是,我們手頭有最好的資料: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們和少年魯迅一道共同領略百草園的無窮樂趣吧!

自讀課文1~8自然段,用“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你看那”的句式概括百草園的妙處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回答示例:

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美麗的,你看那高大的皂莢樹……

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神祕的,你看那美女蛇的故事……

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有趣的,你看那雪地捕鳥遊戲……

概括你對百草園的瞭解,説一説百草園有哪幾方面的美點

學生回答後明確:景物美傳説美遊戲美

三、美點欣賞:

我們已經知道了百草園的景物美、傳説美、遊戲美,那麼它們究竟美在何處呢?下面讓我們細讀課文,親自去領略吧!

投影顯示:(百草園圖),以持續閲讀興趣,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句子

1、課文第2自然段,描繪了哪些景物?它們的特徵分別是什麼?作者按怎樣的順序介紹景物的?作者又是如何做到繪聲繪色地描寫景物的?

討論明確:

景物:“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蟊”“何首烏”“木蓮”“覆盆子”,草園中的景物如此繁多

特徵: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

①“碧綠的”“紫紅的”寫出了繽紛的色彩;

②“光滑的”“肥胖的”“輕捷的。”寫出了有趣的情狀;

③“長吟”“低唱”“彈琴”給人聽覺上的愉悦;

④“又酸又甜”寫出了充溢於口的味覺感受

同時這些景物又反映了季節的更迭,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蟬鳴是在盛夏,蟋蟀叫是在秋天,冬天雪景,構成了完整的四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