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口技》語文教案(多篇)

《口技》語文教案(多篇)

《口技》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瞭解課文內容,培養誦讀文言文的能力。

2、瞭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起表現作用。

3、感受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教學重點: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並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教師:1993年,有一個藏族小夥子叫洛桑,在中央電視台名牌欄目《曲苑雜壇》中表演系列節目“洛桑學藝”一炮打紅。在“洛桑學藝”中,他把自己的特長髮揮得淋漓盡致。自此一年內,洛桑這個笑星迅速紅遍大江南北。遺憾的是,這位年輕的笑星過早地隕落。1995年10月2日因車禍去世,年僅27歲。時至今日,許多人還對他的表演記憶猶新。下面我們一起來重温一下這位年輕笑星的精湛表演。(播放洛桑學藝片段,約3分鐘)

教師問:短片中那麼多的聲音是怎麼來的?明確:都只是憑一張嘴模仿出來的。

問:知道這種技藝叫什麼嗎?明確:口技。它是一種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擬各種聲音的傳統民間藝術。

問:洛桑雖然已經去世了,但直到今天我們還能通錄像欣賞他精彩的口技表演,其實,口技是一種很古老的民間藝術,可那時不象現在有攝象機,他的精彩表就只有通過文字記載。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場用文字形式記載的口技表演。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環寫的《口技》,把書翻到20課。

二、新授。

首先,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場口技表演。(聽錄音)

1、齊讀課文。

2、問:剛才我們欣賞的《洛桑學藝》中,洛桑的表演道具很簡單的,那麼文章中的這位口技藝人又使用了哪些道具呢?明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問:文中哪一節對此進行了交代?明確:開頭和結尾兩節。

問:按理講對道具的交代只要一處就足夠了,作者為什麼要交代兩次呢?

明確:説明口技藝人技術的高超。問:那麼這位口技藝人技藝的高超表現在哪裏呢?

學生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把他放一下,等會再來看。

3、問:課文中的口技藝人模仿了哪些聲音?明確:犬吠 欠伸 囈語 兒啼 婦嗚 夫叱 絮絮,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咳嗽,大呼、齊哭、百千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 等。

問:這麼多的聲音都是同一個場景中發生的嗎?明確:不是,三個場面:①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②一家人由醒而夢。⑧火起後眾人的慌亂惶恐。

請一位同學來朗讀一下第2節。問:這一節中大家對那些詞句在理解上還感到困難?(學生質疑,相互幫助解決)如無疑問,教師提問,學生回答。----①“眾妙畢備”的“妙”

《口技》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一 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 學生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 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 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 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二 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後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複述課文,以瞭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敍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髮揮想象複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後,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於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後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敍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 指導預習

1、查字典,給下面的字注音,並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聲責罵)

傾(斜) 頃(短時間)

2、認真閲讀課文註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 研習新課。

1、教師範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後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着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餵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説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並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捲起) “但”(只) “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並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並翻譯,然後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裏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於,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於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裏。於: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裏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客團坐……無敢譁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裏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説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譁:喧鬧,聲大而雜亂。

(2)提問:這一段寫什麼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後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譁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一 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後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衚衕裏狗在叫,接着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説着夢話。遙:遠。巷:衚衕、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着小兒子,給他餵奶,孩子含着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着,一邊哼着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説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餵奶”講。後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着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着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着頸子,偏着頭看,微笑着,默默地讚歎,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後,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後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於“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後,緊接着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着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係。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後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鬆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後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隻手,每一隻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着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説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裏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於是眾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髮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裏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峯,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三: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急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着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誇張讚歎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後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裏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裏邊。

12、提問:為什麼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後“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藉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麼作用(結合完成課後“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後,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後,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後,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着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着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 練習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後背誦全文)。

《口技》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掌握“會”“湊”“乳”“舒”“名”等文言實詞的意思。

2、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並體會其作用。

3、瞭解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藝,培養對祖國熱愛的情感。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區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小黑板、問題卡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洛桑學藝》模仿樂器演奏的片段。趁同學情緒高漲之時,教師引導:普通的`嘴,竟能將如此眾多的樂器模擬的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歎為“聽”止。我們把這種藝術叫做口技,它是中國保守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歷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環也描繪了一場精彩的口技扮演,他筆下那位藝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怎樣的聲音世界呢?(激發同學學習本課的熱情以和同學主動探究的願望)

二、瞭解作者和作品

《口技》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順治年間進士。本文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虞初新志》是一部筆記小説集,由清代人張潮所編,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時人的文言短篇,並和評語,編者意在“表彰軼事,傳佈奇聞”。

三、揭示目標

(出示小黑板)

四、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林嗣環sì、囈語yì、狺狺yín、叱chì、伸頸jǐng、嘿歎mò。

《口技》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詞語,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文言詞語,瞭解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現象,熟讀背誦全文;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敍方法;

4、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掌握課文重點字詞句的意義及用法

積累文言知識;

2、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快速記憶能力;

3、瞭解口技這種傳統技藝。

難點:瞭解課文內容,學習本文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讀

讓學生説説自己所瞭解的一些民間藝術,比如變臉、剪紙,然後播放幾段口技錄音,讓學生説説聽到了哪些聲音.

二、研讀課文,理解文意

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只是,抄在和黑板上,請同學們完成。

三、讓同學們找出本文特殊的時間詞語,理清課文的三個場景,交代本堂課的學習方法-朗讀法,從讀中進一步學習課文。

⑴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個場景?

第一個場景:夢中驚醒。(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後的喧鬧情景。)

第二個場景:漸入夢鄉。(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第三個場景:火起羣亂。(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①第一個場景的聲音從“深巷犬吠”開始.寫到屋中四人的不同聲音,由遠及近,由小到大;

②第二個場景“夫聲起”、“婦夢中咳嗽”説明一家人由醒而睡,聲音變小,尤其通過“鼠傾盆器之言”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

③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婦大呼”、“兩兒齊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各種風火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説明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

2從三個場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⑶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於反襯與讚美藝人技藝高超。

瞭解了課文的內容,老師泛讀,讓同學們評價。

3朗讀第5段、理解課文結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這一段寫到“撫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向已。”似乎與第1段相重複,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再次寫到道具的簡單,既與第1段相呼應.更是以側面反襯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藉助於其他繁多的器物。)

4提問口技表演如此高超。全篇文章都圍繞着哪個字展開?

總結課文第一部分,介紹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演出時間舞台佈置、道具、聽眾情況及演出時的氣氛。

而文章第二、三自然段,運用正面描寫同側面烘托相結合。着力描寫表演者的表演者的高超技藝,這是正描寫課文第一部分,介紹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演出時間舞台佈置、道具、聽眾情況及演出時的氣氛。

着力描繪聽眾的神態,這是側面烘托。兩者結合着寫,是為了把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機地聯繫起來,以突出表演口技之“善”。

文章至此,作者完成了口技者表演前的交代,並在高潮前作好了鋪墊與渲染,下文忽然波瀾突變則順其自然。而文中作者不斷通過正側面的襯托烘托表現了口技者的高超技術,圍繞一個善字作文章,同時也表現自己高超的描寫

佈置作業:

個性朗讀。背誦課文

總結歸納字詞

《口技》語文教案5

一、學習目標:

1、把握課文內容,驚歎我過古代口技藝術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體會作者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的寫法。

3、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積累、認讀、理解、鑑賞與評價等能力

二、教學設想

1、本文雖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在掌握了重點詞語的前提上,藉助註釋學生不難通讀全文,而且較容易被口技藝人帶入奇妙的聲音世界。

2、通過自讀→討論→點撥式的教學方法,抓住重點問題:即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區別與各自的作用。

3、運用表演的方法進一步瞭解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醒木一響,老師上場”(教師可以利用教學用具黑板擦演示一下,以引起學會的注意)同學們,在自己的記憶中搜索一下,一般是什麼人會用到這種醒木?……升堂斷案的縣官,那叫驚堂木。古代藝人表演用到的開場道具,例如説書的,還有我們今天要來認識的這位--京中善口技者。

2、交流預習所得。

(1)字

(2)詞:歸納一下文中表示“一會兒”的時間副詞

(3)全文內容摘要

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三個場面:

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 (第2自然段)

一家人由醒而夢 (第3自然段)

火起後眾人的驚亂惶恐 (第4自然段)

(4)一句話説出你讀後感受

為口技藝術的魅力所折服

驚歎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3、梳理課文

緊接着預習交流環節的第4進行提問:

作者是怎樣表現口技者高超技藝的?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技藝高超的證據來(三分鐘)

找出以後,小組討論,看看自己找出來的是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討論以後,交流結果:

(1)第一段中“京中有善口技者”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技藝高(正面)如果我們採用一種簡單的方法,找出其中一個字來説明技藝高,應該是哪個字?

明確:“善”,統領全篇,全文的內容情節都是圍繞“善”來展開的。

四個“一“,極力渲染道具之簡單,以襯托後面所介紹的藝人技藝之高超。

(2)第二段中:第一階段的表演(正面描寫--“遙聞……眾妙必備”

“遙聞”,説明聲音之遠,“欠伸”、“囈語”則在近前,表明了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表現了事情發生在深夜,人們熟睡之後,“犬吠”烘托了夜深人靜的氣氛,也成為一家人醒來的緣由。接着便寫一家四口人逐次醒來,孩子哭鬧,大人餵奶,呵斥的聲音,摹寫了由一種聲音的表演轉到幾種聲音的混合表演,掀起了表演的第一次高潮,排比句式“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鳴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摹寫五種聲音,造成一種奇妙的效果。

(3)第三段中:表演本身(正面描寫)“夫鼾聲起……夢中咳嗽”

寫一家人醒後又入睡的過程,把聽眾由喧鬧聲引入夜深人靜的境界。這段寫一家四口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生活氣息,又有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表演效果(從側面表現):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第四段中:全文高潮(正面描寫)

前兩句先寫起火和一家人的初步反應,接着便把聲音由卧室引到室外,由一家人變成眾多人,表現了火勢發展之迅猛,然而又對火場中的聲音作了集中的描寫。“中間”“又夾”説明了許多聲音相互攙雜。

觀眾表現(側面)“於是……幾欲先走”

(5)第五段中:觀眾表現,五個“一”連用,與開頭照應(側面描寫)

4、假若把文中這些側面描寫的部分去掉,同學們看,好不好?

側面描寫的襯托作用,使文章的表現手法富於變化,增強感染力。

5、文中的這些側面描寫又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文中的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場面表演中觀眾的反應 “伸頸”“側目”,聽得入神,被表演吸引

“微笑”“默歎”對錶演者的讚賞,進入情境

“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説明觀眾融入情境

“無不變色離席……”“幾欲先走”已完全進入情境

失去了自持能力。二是首尾兩段對道具和氣氛的描寫。

6、拓展訓練

(1)你會模仿小動物(如鳥、貓、雞、鴨子等)、樂器或其他事物的聲音嗎?

7、作業:

練筆: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寫一篇200字的小文章,描寫你所看過的一段精彩演出。

《口技》語文教案6

1、教學目標

⑴瞭解與《口技》有關的知識,瞭解作者林嗣環等文學常識;理解課文內容,領略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理解、積累“會、少、間、名、奮、畢、幾”等文言詞語,體會文中描摹音響的詞語(如:作作索索、力拉、呼呼、許許等),辨析表示時間的詞語(如:少頃、既而、是時、未幾、忽、俄而等);順暢朗讀全文。

⑵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敍方法;體會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表現手法;揣摩語言,賞析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描述。

⑶感受我國古代民間藝術的精湛奇妙,激發熱愛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弘揚民族文化的精神。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口技”表演條理井然、細膩生動的記敍與描寫。

難點:多方面表現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寫法。

3、教學方法

根據本文敍述流暢描寫生動的特點,擬用以下幾種方法實施教學:

誦讀體悟法;譯述品評法;討論置疑法;拓展探究法。

4、教學時間

兩課時。

5、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及示範朗讀帶。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瞭解相關知識,反覆誦讀課文,掌握文言字詞,理清敍述思路,努力譯述課文。

教學步驟:

1、導語激趣

(錄音機播放口技表演的磁帶)同學們,你們聽到了什麼?用你的語言簡單描述一下。(學生描述老師點評)是啊,陽光明媚的春光中鳥兒歡快的百囀千啼,汩汩流淌的山間小溪,青青草地上羊兒咩咩的叫聲,還有牧童悠揚的笛聲,多麼美好動人的春光圖阿!其實這是口技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藉助簡單道具,模仿出自然界的各種聲音,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們學習清代林嗣環寫的《口技》,透過生動的文字描繪,去感受精彩的口技表演,相信你會有身臨其境之感,你會領略到這種傳統技藝的無比美妙。

2、走進文本

⑴預習檢查,反饋自學情況。

①多媒體顯示,給加點字注音。

少頃(shǎo)囈語(yì)曳(yè)屋許(hǔ)許聲幾(jī)欲叱(chì)犬吠(fèi)中間(j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