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資訊簡報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多篇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多篇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 篇一

資訊科技是一門新課程,它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資訊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資訊科技教學方面,談談幾點反思:

一、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明顯。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們應該採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學會了本節內容。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學習環境,保持良好學習情趣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我懂得,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牴觸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是保持學生學習情趣的最佳手段。

現在每班學生都在七十人左右,教師要一個一個教根本忙不過來,因此在分組的基礎上,採用“生教生”的教學方法。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輔導,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負擔,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使所有學生不會的問題得到解決。在這種分組教學的情況下,教師的作用並沒有失去,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

三、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法

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資訊科技這門學科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創造性、操作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這一教學法既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也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資訊科技的知識和技能。

總之,要教好資訊科技這門課程,要求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學期,我擔任了八年級年級的資訊科技課教學。本人歷來對資訊科技課非常重視,注重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非常感謝校領導能給我這個機會,給我一個自由發揮的舞臺,尤其感謝盧主任,在教學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在學生中開展了調查,對於時下他們最感興趣和了解的資訊科技內容進行了統計和歸納;其次,把學生知識點內容也結合進來;再次,教授了教材上將要學習的某些內容,但是程度對於農村的學生來說不是很簡單,但能為國小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最後,和其他學科的內容想結合,使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

本學期,大致教授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基礎操作篇

①資料夾的操作(要求每個同學建立一個以自己班級學號命名的資料夾,將今後每堂課的作業都

儲存在自己的資料夾裡)

②檔案和資料夾的搜尋

③桌面的設定

(2)網路篇

①學會瀏覽網頁

②申請免費電子郵箱,收發電子郵件

③聊天軟體QQ的使用

④申請網誌(學生Blog)的空間,學會修改模板、發表日誌

⑤學會發送電子賀卡

(3)軟體篇

①“畫圖”軟體的使用

②用“Word”軟體製作小報

③用“Word”軟體製作表格

④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幻燈片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完成任務還是比較有興趣,他們覺得如果能快速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就能體現出自己的能力。對於依靠軟體完成的任務,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也做的非常好,比如小報、幻燈片和金山畫王的圖片,有些學生的作品體現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我在授課和指導學生的同時,注意了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時瞭解他們的愛好,他們感興趣的技術,和他們想學的知識,並把這些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力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他們引導到主動學習、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來,也通過不斷的交流,增進了和學生之間的感情。

當然,在本學期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學生掌握知識還不牢固,教過的內容,過了2、3個星期就忘記了;有些學生對於鞏固的、知識點重複的練習興趣不高;由於學生水平的差距,造成講課效果不一致,往往好的同學已經反覆操練了幾遍,而較差的同學還未能完成一遍,而我個別輔導的時間有限,因此某些同學一學期內完成的任務寥寥。這些問題在以後都需要改進。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 篇二

(一)小組合作

實際教學中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水平差異很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時,可採用合作學習策略,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習者通過討論、互助等方式來互促學習,提高學習成效。學習過程中必要的交流互動,協商合作,可讓學生有機會對某一個問題提出不)(同的觀點,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

例如在講授“檔案的特性”時,讓學生小組討論,並上機操作驗證。

檔案的特性

1、唯一性(上機試一試)[教師演示建立2個同名的檔案是否成功?]

2、可攜帶性(學生舉例)

3、可修改性(上機試一試)[修改一個檔案,看大小等有沒改變?]

4、可容性(具體檔案型別舉例)

5、確定性

我的教學設計意圖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總體來說,完成情況還是理想的。但有些學生濫竽充數,坐在電腦前不知幹什麼好,沒有全部完成上機要求;有的又不敢大膽討論。這種現象也是我們資訊科技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

(二)資訊科技教學中的分層教學問題:

在資訊科技課的實際教學當中,我覺得分層教學實施起來差強人意。一節資訊科技課的流程包括很多方面:換鞋要幾分鐘,開關機又要幾分鐘,剩下的時間除了授課,還要留意裝置和學生的情況,40分鐘很快就過去。往往只能顧及整個班的教學,很難分身顧及個別好的學生或者差的學生。部分已經接觸過WindowsXP的學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太重視有關基礎知識的學習,甚至對老師的示範操作不屑一顧。同時,還有部分同學在國小沒有接觸過WindowsXP作業系統,對檔案和資料夾的管理不太理解。儘管我也知道可充分發揮前者的積極性,讓他們充當“小老師”,適當輔導後者。但實際上操作起來,沒有想象的那麼如意。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分析學生特點和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任務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難度適中,分出層次,哪些是必須要做的,哪些是選做的,避免有的學生吃不飽,而有的學生吃不了。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篇三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能會常常遇到一些突發事件,但可能有部分老師的處理可能和我一樣,這樣就有意或無意傷害了學生。如有的學生上課舉手回答問題答錯了,就批評他,或就直接讓他坐下,而不進行分析他錯的原因。久而久之,這個學生肯定不會再在上課時舉手回答問題,這樣就出現一堂課上沒有學生舉手回答問題,這樣教學氣氛就比較差,影響我們的教學激情,同時我們也不能及時得到學生掌握程度的反饋資訊。另外一些差生,每次考完後成績大部分是不理想的,我們就要說他成績怎麼考得這麼差,拖班級後腿……而不注重他的進步(如總是錯的題會做了,粗心的毛病改掉了……)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更加產生厭學,導致惡性迴圈。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每一個學生都有他們的自尊,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裡說過:“任何時候都不會給孩子不及格的分數”,其用意是希望教師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行為對學生有無傷害。

在教學過程會出現閃光點。如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課語,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重難點創新的分析,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語,對學生做出的合理讚賞的評價語等諸方面都應該進行詳細記錄,供日後參考。同樣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總會有這有那的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語言說話不當,或教學內容處理不妥,教師課後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學生冷場、不能很好掌握知識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們每個學期至少會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動,那至少我們可以聽到一些優秀的課例,我們也可以取他們的成功之處用之自己的教學中。所以我們應該在每一堂課後都要進反思自己的成功與失敗之處,捨棄糟粕,避免在今後的教學中犯同樣的錯誤,取其精華用之以後的教學中,從而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使我們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篇四

1.教材分析

資訊科技的學習過程不能是機械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充滿體驗、充滿實踐、充滿探究、充滿創造的過程。

高中第一節講資訊與資訊的特徵,基本上是概念與知識的介紹,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學內容,較難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2.學情分析

根據以上分析,如果直接從概念講解入手,照本宣科進行概念和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生往往覺得比較枯燥,很難接受,不但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影響到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因此必須採取例舉法來講解,吸引學生的興趣,達到教學效果。

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1)感受生活中的資訊,認識普遍存在的資訊,理解資訊的含義;

(2)通過實驗總結資訊的基本特徵,瞭解資訊對生活和學習的重要性。

1、重點

(1)瞭解資訊與人類的關係,理解資訊的概念和基本特徵。

(2)瞭解計算機中資料與資訊的關係,知道資訊編碼方法和度量單位。

(3)瞭解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強化資訊意識。

2、難點

(1)理解資訊的含義和特徵。

(2)理解計算機中表示資料的方法。

4.教學過程

一、匯入

請同學們首先一起觀察老師,說出老師的特徵。(學生討論回答:老師的髮型、衣服的顏色,臉型、姿勢等等特徵)。通過觀察老師獲得很多關於老師的資訊。

可見資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在每個人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那麼,資訊究竟是什麼?資訊有哪些作用?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二、新課講授

1、資訊

展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活動的有關圖片,請學生回答通過觀看以上圖片能得到什麼資訊,看到每一幅圖片都想到了什麼。(展示圖片,學生討論併發言)這些圖片向我們傳達各種各樣的資訊。請同學們討論並說出,除了這些資訊,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還能夠獲取哪些資訊。

1.1資訊的含義

所謂資訊,是指資料、訊息所包含的內容和意義。在我們學習、生活、工作中都離不開資訊,資訊無所不在,無所不有。

1.2資訊的基本特徵

(1)傳遞性。資訊的傳遞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2)共享性。資訊作為一種資源,通過交流可以由不同個體或群體在同一時間或不同時間共享。

(3)依附性。各種資訊必須依附一定的媒體介質才能夠表現出來,為人們所接收,並按照某種需要進行處理和儲存。資訊如果經過人的思考分析和處理,往往會產生新的資訊,使資訊增值。

(4)價值相對性。資訊使用價值的大小是相對的,它取決於接收資訊者的需求及其對資訊的理解、認識和利用的能力。

(5)時效性。資訊會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變化狀態,這的效用就會降低,一旦超過其“生命週期”,資訊就失去效用,成歷史記錄。

(6)真偽性。

5.板書設計

一、資訊與資訊的特徵

1、什麼是資訊

2、資訊的特徵是什麼

二、開展活動

三、思考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資訊的載體也越來越多,那麼資訊還可以從哪些載體中獲取呢?

6.教學反思

採用體驗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綜合應用言語講解和多媒體課件啟發學生,通過聽案例、說想法、看課件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資訊科技課程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資訊、資訊特徵。讓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從身邊的例子談起,讓學生從自己的感性認識中去了解資訊這個概念,效果比較好。在討論活動中,學生反應熱烈,發表了很多意見。課後大部分同學在完成作業時都比較認真,雖然講得不全面,但培養了學生獲取加工資訊的能力,初步建立了資訊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