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工作計劃

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多篇)

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多篇)

道德與法治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篇一

本學期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本人承擔七年級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為完成新學期的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思想品德教育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安排如下: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綜合課程,教材體現了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特點。”據此,以國中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以青春生命在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以及全球關係中的自我發展為線索,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凝練三年六冊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

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作為對國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

對於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著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中成長。

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國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

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髮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國中生活逐步展開後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在重要的意義。

20xx年 2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出臺,“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被作為中國學生髮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

青少年期的同伴關係,不僅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

過富有情趣的生活。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

師長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的關係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

到了青春期以後,隨著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凸顯,他們要求擺脫依賴、走向獨立的願望和行動增強,有時會和師長產生衝突。教材不迴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各種衝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的'獨立願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衝突背後“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成相互理解。

第四單元:

過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既是本冊書前三個單元的價值昇華,也為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定上只是作為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1、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思想品德的教學。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3、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例項,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5、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6、結合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練習、作業並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道德與法治教研組工作計劃 篇二

一、工作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縣教研室教研計劃的精神和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以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為目的,紮紮實實上好道德與法治課,開展好各項活動,認真落實教學目標。

二、教研目標:

本學期道德與法治教研工作的重點是: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以作業設計的研究為主要內容,以立德樹人為目的,逐步成熟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道德與法治課程,真正起到優化學生的品德與行為的作用。

三、活動安排:

平時工作中注意加強道德與法治的備課工作,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目標,上好每節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依據教材提供的範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它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儘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完成;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互相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根據學科特色,努力創新富有實效的教學方法,提供學生參與創新學習的機會,留心收集活動作業的案例,並多撰寫論文和教學案例設計。

充分利用教育資訊網上的'教學資源庫的素材,積極進行多媒體網路教學,使教學內容現代化,促進教學改革。

四、本學期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制定本學期品德教學工作計劃,交流討論,落實計劃目標要求。組織教師學習課標,結合本學段要求落實教學常規。

十月份:開展教研活動,學科組內開展聽課評課活動,互相學習,加強交流,探究作業設計案例。

十一月份:新教師彙報展示課,開展教研活動,組織老師們探究作業設計案例。

十二月份:做好期末總結工作,組織學生開展期末評價。

次年一月份:複習,期末測評。

道德與法治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篇三

愉快的暑假生活結束了,新的學期又將開啟,在這個學期裡,我擔任五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任務。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1、通過第一單元《面對成長中的新問題》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是班級的主人》的教學,體會父母為家庭忙碌的辛苦,管好自己,少給父母添麻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為家庭做貢獻。

3、通過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xx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驕人祖先燦爛文化》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瞭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人是為家鄉做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五年級上冊的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有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五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面對成長中的新問題”、“我們是班級的主人”、“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驕人祖先燦爛文化”。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五年級國小生處於敏感素質發展即將交替的階段,速度、靈敏、柔韌等素質的發展階段快要過去,力量、耐力等素質的敏感期即將到來。特別是大肌肉群的發展時期,也將向大小肌群同時發展的時期過度。五年級是素質發展的大好時期,相應練習的容量要大。

學生比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有了較大的提高,特別是對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做到較長時間的注意;但注意力仍然容易分散。參加活動的動機還是以直接興趣為目標,喜歡的活動都願意參加。特是集體活動,非常樂於表現自己的才能展示自身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選擇多種多樣的教學內容,運用靈活多樣的教法手段,滿足學生參與活動和學習的需要。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道德概念和行為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說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為依託,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4、結合大隊部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6、領略大自然的美,瞭解社會的繁榮,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

7、根據國小生心理髮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採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迴圈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8、課程中積極發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啟發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閱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蘊含的規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

㈠指導思想

充分體現課程標準,在生活的基礎上實現課程的高度綜合,將思想品德、生活常識、社會常識、手工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等多項教育內容在生活的基礎上加以整合。從目標看:關注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多重目標。教材呈現的是學生熟悉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並在注重理性生活、審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結合的基礎上,努力實現各項教育內容和多重目標的綜合。

㈡培養目標

充分體現教材的範例性,新教材所蘊含的科學知識、道德觀念和審美觀念,不再是以“告訴”的方式,而是以範例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教材呈現的是一個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情景,分別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溝通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周邊的生活情景去感悟。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不是習得“案例”本身,而是習得“案例”之後的某些更普遍的、更有價值的東西,新教材的設計注重對現實的認識、對生活的體驗、對精神的感悟和對可能生活的憧憬,把學生培養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

1、以時間和兒童成長的需要為基本線索設定主題

本冊教材以兒童的成長需要為主線,以兒童不斷擴大的生活空間和時間為線索,整體呈現兒童的生活,從而引發兒童綜合的學習和思考。同時,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著重選擇與兒童生活關係密切的、兒童需要並樂於學習的內容,在反映兒童現實生活的同時,也適當關注兒童對未來生活的需求。

2、突出養成教育的地位。

突出養成教育,即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通過行為指導、情境辨析,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重視生態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為其成長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能自然和諧相處的公民打下基礎。

3、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的學習特點。

通過精心創設活動情境,編寫典型範例,設計思考問題,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自主學習和實踐的空間,同時,又考慮現實狀況,活動方法簡便易行,使活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這點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即活動、感悟、實踐、指導。

4、從教材的表現形式看,強調圖文並茂,以圖為主。

教材以圖的形式,用兒童的語言和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加教科書的趣味性、可讀性、啟發性和指導性。教材畫面有利於兒童全面把握影象所表示的內容,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提出自己的見解,充分運用教科書兼備的表徵功能、想象功能、審美功能和價值功能。

5、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一方面實現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有機結合,使教材從課內向課外拓展,形成開放性教科書體系。另一方面,具有廣泛的適用性,為教師和學生留有選擇、開拓和創造的空間。

㈢措施方法

1、要認真鑽研教材教法,利用現代化教具,努力投身於課改當中,響應區局“全員磨練合格課”的號召,認真錘鍊合格課堂。

2、要十分重視學生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

3、結合生活中的一些例項進行教育。

4、重點做好培優輔差工作,在集體活動多給優生及學困生開小灶,使優的更優,差的趕中趕優,達到“抓兩頭,促中間”,全面豐收,全面提升。

5、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絡,直接或間接地利用電話,不斷了解學生的動態,隨時採用相應的措施,以便對學生進行督促教育。

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四

一、指導思想:

九年級是整個國中階段的最後一個學年,即通常我們所說的畢業班,其重要性非同一般。讓學生順利地通過會考進入高中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是本學年的最重要的任務。這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一切以服務會考為導向,深入研究會考,以《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為指導,遵循教學規律,結合本階段學生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合理高效組織日常教學工作,不斷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國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以國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國中學生思想品德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具有較強的思想性、人文性、綜合性、實踐性,要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和知識三個維度得到均衡發展。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又是整個國中三年知識難度大、涉及考點多的重點考查物件。其主要內容涉及我國現代化建設種的五個方面,及五大建設。具體包括經濟建設(改革開放),政治建設(民主建設、法治建設)社會建設(共同富裕),文化建設(科技創新、教育、文化、美德、精神、價值觀),生態文明建設(人口、資源、環境),另外還要了解民族團結教育及民族常識的相關內容,最終落腳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就需要學生關注國家時事,樹立國家情懷,提高開放意識,樹立全球觀念,這是學好本冊書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

三、學情分析

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學生眼中的副科,一直以來都不怎麼受學生的'重視,這也是各個階段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因此,一般情況下,從國中一入學開始,學生就沒有在本學科上投入很大的精力,這種狀態在七八年級時一直都存在。從而導致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上普遍存在基礎薄弱的現實情況。加之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八年級上半學期幾乎沒有上課,耽誤了很長時間的課程,這也為九年級的教學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和更繁重的任務。要在一年的時間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並且補齊之前學生的短板,難度可想而知。網課期間,學生在家上課,自律性不高,態度不端正,紀律鬆散,學習效果較差,可想而知,學生入學後肯定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適應學校正常的上課節奏,這將大大降低學習效率,所有這些都是以後正式上課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四、奮鬥目標

圍繞學校“凝心聚力,奮發有為,再創輝煌,再造巔峰”的錚錚誓言,作為一名九年級畢業班的老師,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勢必要奮發有為、力爭上游,儘自己最大努力將自己所帶領的班級打造成全校最優秀的班級隊伍的一員,不為班級拖後腿,不為級部拖後腿。在全校40個班級當中,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我所帶領的班級都進入班級前十名的行列,對每個班的60多個孩子負責。爭取在每次考試中,讓我的學科成績全員及格,良好率達到60%以上,優秀率達到30%以上,歷次考試中各項指標都不低於全校平均水平。最終在__年的會考中再創佳績,成就每一個學生,同時也成就自己。

五、方法措施

立志不難,口號誰都會喊,但關鍵在落實。任何一項事業的成功都離不開踏踏實實的埋頭苦幹,持之以恆的默默付出。除此之外,更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為此,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來實現我的目標。

1.研究會考,尤其是命題規律,總結答題技巧,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2.研究教材,歸納基礎知識體系,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

3.精選習題,題不在多而在,讓學生從精練經典習題中學會運用知識。

4.注重課堂,提高課堂效率,利用好課堂的每一分鐘,關注每個學生。

5.充分備課,充分備課是高效課堂的前提,不能簡單依賴經驗。

6.注重反饋,讓學生時刻重視老師的每一項任務,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六、教學進度安排(見附表)

新學期的開始又意味著一個新的征程,新的面孔,新的班級,但不變的是奮鬥的目標及常規的任務。只要我的教學工作始終圍繞著會考這個指揮棒,就能戰勝一切困難,贏得最終的勝利。

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五

一、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4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0人。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都能按時上學,且能堅持較主動的進行早自習。但是他們的思想品德情感形成還不穩定,意志品質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相對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時,他們的責任感和自尊心逐漸產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應比過去做得更好,更認真,就可利用道德與法治,抓住這個極好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質。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不多,但模仿性較強,因此利用教材讓學生樹立榜樣意識。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構建了整體結構,理清各年段目標、內容和螺旋上升的邏輯關係,實現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目標內容的連續性和一致性,教材有以下特點:

第一,以道德教育和法制規則教育為核心,進一步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領土教育、愛祖國、愛中國共產黨、愛社會主義教育、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教育。

第二,凸顯教材的課程性品性,提升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內涵,明晰教材中道德發展的線索。

第三,加強教材對當今國小生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制規則問題、生活問題和社會適應性問題的針對性。

第四,重視融入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因素,提升德育品位和功效。

第五,重視初步的道德與法治思維的發展,開發問題意識和引導批判性思考。

第六,突出學生動手動腦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多元智力技能在活動中的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第七,凸顯道德與法制課程的自主多元的學習評價。第八,進一步加強教材的綜合整體性建構。第九,進一步加強教材的開放性和適應性。第十:創造新的教材呈現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本冊教材一共有五個一級主題活動,分別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我可愛的家鄉》、《環保行動》、《中國人了不起》和《我要上三年級了》,在每個一級主題下還有若干個二級主題和活動內容;道德與法治學習指導提升、方法策略與知識技能指導;討論交流與發表、自主多元評價;穿插在相應活動中的學生作品案例;可能的主題延伸活動等。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憲法法律規定的國家標誌,初步建立公民、國家國籍的認識。

2、初步建立對家庭關係的法律認知。

3、瞭解並遵守班級學校公共場所的規則,感受規則公平的意義和要求,初步樹立規則意識。初步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識。

4、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和公安、消防、衛生等安全標誌,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遵守基本交通和消防安全規則。

5、愛護動植物節約資源遵守環境保護規則。四、教學重難點

四、重點:

1、充分體現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2、遵循綜合建構的原則,體現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在培養目標、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方式等方面的連續性、發展提升性和差異性。

難點:進一步確立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發展的核心地位。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教學過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絡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

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

教科書是一種“活性因子”,它應啟用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絡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相信、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5、拓展教學空間。

以直接學習為主,並逐漸向間接學習過渡的多種學習方法相結合,引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6、加強道德行為的教育

強化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訓練;加強情感教學,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動作用,促進學生認知的內化和良好行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複,使學生在不斷深化、重複的教學過程中認知得到強化,良好行為習慣得到養成。

六、奮鬥目標:

1、爭取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基本認識憲法法律規定的國家標誌初步建立公民國籍國家的意識,知道國家名稱和首都,知道憲法和人民代表大會。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為將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3、能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和公安消防衛生等安全標誌,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遵守基本交通和消防安全規則。班裡爭取不出現大的安全事故。

總之希望通過一學期的努力、能使本班的班風班貌有較大的變化,做一長放心,家長滿意,孩子喜歡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