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數學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數學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數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篇一

一、講授法

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是一種最古老的教學方法,也是迄今為止在世界範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講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具體地說,又可以分為講述、講讀、講解三種方式。

講述:教師向學生敘述、描繪事物和現象。

講解:教師向學生解釋、說明、論證概念、原理、公式等。

講讀:教師利用教科書邊讀邊講。

二、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藉助啟發性問題,通過口頭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判斷等思維活動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談話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獨立思考進行學習。

三、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某個問題發表和交換意見,通過相互之間的啟發、討論、商量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討論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獨立四、演示法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現代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示物理或物理影象進行觀察,或通過示範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它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通常與講座,對話,討論等結合使用。

五、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培養各種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這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

數學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感知集合圖的價值,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進一步感知集合圖的價值,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具

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個性化調整或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師:上節課學習的藉助集合圖分析問題的方法你學會了嗎?有什麼感想?

生: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更容易理解。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大家掌握的情況怎麼樣。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師:閱讀下面的文字,說說你知道了什麼》(出示第107頁第6題)

生:知道了3個小朋友比賽寫出帶“春”字的成語的個數分別是多少。

師:讀完題,你覺得怎麼樣呢?

生:這道題的資訊很多,有點亂。

師:對於這樣的問題,你想怎樣分析解答呢?

生:也許畫圖可以幫助我們分析題意吧。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分析理解之後嘗試解答。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問題,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

求小剛和小佳一共寫出多少個成語,首先要找出與這兩個人所寫成語有關的條件:“小剛寫出了15個,小佳寫出了8個”,且“小佳寫出的8個成語小剛都寫出來了”,可以畫圖表示為。.。.。.

所以小剛和小佳一共寫出的成語個數是15個。

要求小剛和小紅一共寫出了多少個成語,同樣首先要找出與這兩個人所寫成語有關的條件:“小剛寫出了15個成語”,“小紅寫出了10個”,且“小紅寫出的成語中有5個小剛也寫出來了”。也就是說他們兩人寫出的成語中有5個是重複的,可以畫圖表示為。.。.。.

所以說小剛和小紅一共寫出的成語個數是15+10-5=20(個)。

……

對於解答正確的學生給予表揚鼓勵。

師:通過練習題的解答,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生:面對很多資訊時要思考清楚了再列式計算。

三、總結提升。

師: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麼收穫?

四、課堂作業。

1、同學們排隊做操,小明排在從前數第9個,從後數第7個,小明這一排一共有多少個同學?

2、三年級一班的50個同學中,每人至少喜歡一門課程,喜歡數學的有37人,喜歡語文的有35人,那麼這個班級喜歡語文又喜歡數學的有多少人?

數學教學教案 篇三

本節課選自七年級數學第三章第四節——角的比較與運算,是一節很受學生歡迎的數學課,在輕鬆、愉快中學到數學知識,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一、體現探究式教學理念

該課以探究式教學理念為指導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探索比較兩角大小的方法,通過分組交流合作研究;歸納總結用一副三角尺可畫哪些特殊角,通過群體間的交流與反思去領悟數學學習方法,學到數學知識。

二、以學生活動貫穿始終

本課以學生活動、探究、交流、反思為主線,充分體現了“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創造”的教學理念。通過線段知識的複習,首先,讓學生有相互的知識準備,為學生“動”起來奠定基礎,接著讓學生利用手中準備的兩個角研究如何比較大小,演示和、差,探究三角板畫特殊角,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的學習中來,而教師作為設計者,組織者與合作者,按照學生認知發展的需要,營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輕鬆互動氛圍,變教學過程為以學生為主的探究與思考過程。

三、重實效,以學生髮展為本

整節課,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充分展示了主人的姿態,凡能由學生自行研究解決的問題,能表達的觀點,教師決不代替解決和代述,教師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斷的提高和發展。

四、以“情感”為創新教學開道

以“活動”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以“真情”為創新開道,整節課為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時空,教師恰當運用評價手段,熟練運用語言、動作、神態等對學生進行心理激勵,不斷將教師期望關注傳遞給學生,使它們自信,從而敢於提出問題,發表見解,在一個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昇華自己的創造精神,豐富自身的創造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比較兩個角大小

會畫兩個角的和、差

會用三角尺畫特殊角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類比、推斷等教學活動,積累數學經驗,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發展形象思維及動手操作、歸納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組學習,樹立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探索精神,激發興趣。

教學重點:角的比較,畫角的和差

教學難點:角的和差,幾何語言的使用

教學關鍵:與線段類比學習

教學方法:分組合作、觀察、演示、探究

教師準備:三角尺、兩根木棍、小黑板、彩粉筆

學生準備:三角尺一套、自制兩個角模型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師:(教師手中拿著兩根長短不一的木棍)前面我們學習了線段的比較,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如何比較兩條線段的大小。

生:用刻度尺分別量出兩條線段的長度,長度長的線段大,長度短的線段小。

師:回答非常準確,這說明線段的大小與其長度的大小是一致的,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把兩條線段的一個端點重合,另一個端點落在同一側,由另一個端點的位置來判斷大小,另一個端點在外側的線段大。

師:敘述非常準確。看來同學們對前面的知識掌握非常好,語言表達也十分準確。線段有大小之分,同樣角也有大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大小比較。

數學教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自主解決乘加、乘減問題,建構乘加、乘減問題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地計算。

2、學生能初步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在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會“乘加、乘減”這一問題模型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能聯絡生活經驗解釋連乘的模型,增強探索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建立乘加、乘減的模型,掌握乘加、乘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

乘加、乘減問題的建模過程及模型內化和解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複習:看圖列乘法算式。

2、出示旋轉木馬圖,提出問題:旋轉木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們先自己動腦筋想一想,我們也可以藉助學具擺一擺,再在小組裡互相說說。(教師在黑板上擺上4排小棒,分別是3、3、3、2。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小棒的出現使數學由具體人到符號化的一種過渡。)

2、小組交流解決過程。

說清楚

(1)你想出了幾種方法?

(2)算式怎麼列?

(3)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聽仔細

(1)同學的方法和你的一樣嗎?

(2)怎麼不一樣?

(設計意圖:自主關鍵,合作是內化,讓學生在獨立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交流,能進一步幫助學生們獲得多種的解題策略。)

3、展示學生的解法,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在這個過程中,允許學生交流意見,以達全員參與的目的;提倡並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採用獨立嘗試,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在探索過程中鍛鍊提高能力;同時學會傾聽,在同學的經驗上想出新的方法。)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結果

①3+3+3+2=11 ②3x3+2=11 ③4x3-1=11等

(以上幾種方法中,方法①是連加,學生在以前已經學過。方法②、③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必須要引導學生得出這兩種結論。對於其它的方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能講出算理的都要及於肯定。以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維。)

(1)師: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能看懂嗎?有什麼問題要考考這些小老師嗎?

(2)生生、師生相互質疑。

4、結合小棒分析意義。

3×3+2就是求比3個3多2的數。

4×3-1就是求比4個3少1的數。

5、小結:選擇自己喜歡的解法,對同桌說一說算理。

6、怎麼計算,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7、觀察比較。

(1)你喜歡哪個算式,為什麼?(優化方法。)

(設計意圖:在複習連加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主動發現3+3+3+2,還可以用乘加算式來表示3×3+2。乘加算式的發現源自於學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簡單美,同時加深了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2)方法①我們已經知道了,它叫連加。方法②、③。你給它們取個名字,叫什麼好?

(3)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的內容。(板書:乘加,乘減)

(設計意圖:觀察比較是一種提升)

(設計意圖:在上述活動中,學生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通過情境理解了乘加、乘減的意義,自然得出了計算的順序,同時為今後兩步計算應用題的學習建立了感性認識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在操作體驗和演算法多樣化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絡,要藉助有效的“表象操作”促使學生從“實物”到“算式”的過渡。)

三、鞏固運用,模型內化

1、P58 做一做1。

2、練習十二4。

3、練習十二5。

四、課堂總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設計意圖:設計有梯度的習題,層層遞進。在層層遞進的問題情境中思維不斷提升,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特別是在例題的教學中,讓學生自由的說明方法,並展現演算法的多樣化,有效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學生都是具有豐富潛力的個體。事實證明,正確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靈活駕御教材,新教材才能展示它深沉的魅力。)

板書設計:

乘加 乘減

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11

3×3+2=11 4×3-1=11

9 12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五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作為剛接觸一年級的教師,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擔子之重。由於低年級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查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

數學是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學的功能不斷擴大。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學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公民應具備的文化素養之一。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學習數學要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這樣才能學以致用。如脫離生活而只知盲目計算,就會變成紙上談兵,變成書呆子,鬧出大笑話。那麼,怎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呢?下面我就談談這一學期來的做法。

一、在知識與技能方面

在實際的情景中能正確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記數單位個、十,知道2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學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教材,初步學會估算。

在現時的情景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培養從生活情景中抽象出20以內的數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識。在認識圖形的過程,發展了學生的觀察、想象思維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間概念。

二、能力的培養

在現實的生活中能與同伴交流,發現並能提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感受到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初步學會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的數學產生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的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很強,而國小生卻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為此,我在教學新知時儘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便於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學“簡單減法應用題”我先拿來5個蘋果,把其中2個送給一個同學,再讓學生根據我的做法用兩句話表達出它的意思,此時學生能說:有5個蘋果,送給xx同學2個,還剩3個。在這道題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和物品自由的編一道應用題,學生很快就編出了很多,我抓住機會告訴學生像這樣的題目在我們的數學裡叫做應用題,從而初步瞭解了應用題的概念。再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我先介紹常見的電冰箱、粉筆盒、墨水瓶等實物後問: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在此同時也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索長方體跟正方體的特徵,一下子說出了很多,最後,我要求學生用硬紙分別做一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這樣,學生對抽象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有感性的具體認識容易記憶,懂得運用,為學習它們的表面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本學期,我所擔任一年級數學的同學都存在著智力上的差異,由於每個兒童的生活條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維方式等不同,他們對同一數學問題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過分強求一致。所以我注重演算法多樣化,允許每個兒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例如:教學“9+5”時,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針對學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導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答。對能解答出得數同學我都給予肯定,通過不同的方式給獎勵,讓他們體驗到創造之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不少數學問題是從實際中來的知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它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三、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個問題:

實現了多維目標把握了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從知識能力方面確立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知識和掌握技能,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教學活動的經驗。

在教學中改變了教師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現象,努力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選擇完成練習題,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發展學生的智力潛能。

創設性的開發課程資源,利用課程資源。根據新的課程理念,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沒,而更應該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對學生實現多元化的評價理念,注重過程性評價,將評價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使評價成為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