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黨員致富先進個人總結(精選多篇)

第一篇:農村優秀黨員致富帶頭人先進個人事蹟

黨員致富先進個人總結(精選多篇)

帶頭致富的鄉村女強人

在**區**村後山的羊腸道上,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位眉清目秀、勤奮善良的青年婦女,每天揹着一個小孩再一手拿着鋤頭、一手牽着另一個小孩,早出晚歸,整整在這條小道上走過了五個春秋。她就是33歲的**村致富帶頭人、優秀共產黨員張建菊。

張建菊從小就家境貧寒,全家人只靠善良勤勞的母親,挑着涼粉小擔走村串鄉、趕廟會、跑集鎮賺來的一點錢苦苦維持着全家人的生活。張建菊望着瘦弱的母親,含淚離開了學校,在家幫母親承擔家務活。面對困窘的家境和家鄉的窮山惡水,她彷徨過、怨過自己命苦。母親看到她終日愁眉苦臉,便對她說:“孩子,人窮志不能窮啊!再說你正趕上黨的好政策,人人都有用武之地的好時代,只要有決心、有信心,什麼事都能幹成!”母親的話給了他很大的勇氣。16歲的那年春天,她跟着村裏大人到金昌市一家大酒店打工,由於她好學上進,工作積極,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成了酒店的骨幹,擔任了會計兼大堂領班。四年後,她用實踐積累的豐富經驗,在金昌市自己開辦了一家酒店,生意越做越紅火,在當地享有盛名,成了打工妹中的佼佼者。

張建菊結婚後,隨丈夫回到老家農村,她看到不少鄉親們成天游來逛去,怨天怨地,認命受窮,無所作爲。她想改革開放近30年了,還有這麼一些人,思想不解放,總是隻靠舊觀念種莊稼過日子,只要觀念變,黃土地也能生出金來。我應該帶頭在農村幹出個樣子來給大家看,農村同樣大有作爲。後來,她在山上承包了10多畝地,建起了桃園,挖坑種樹,打井蓋房,架線修路,挖溝護園,搞基本建設。春季她帶着兩個小孩上山,一鋤一鋤把10多畝桃園翻了一遍,套種香菜、西瓜、大白菜、蘿蔔等農作物。數九寒冬,她頂着凜冽的北風刨開凍土,給桃樹施上基肥。她還刻苦學習鑽研園藝知識,熟練地掌握了剪枝、施肥、防病滅蟲等技術。第一年,僅套種的香菜、大白菜兩項收入3500元,辛勤的汗水換來豐收的喜悅。

第三年,她的桃園碩果累累,四面八方的客戶前來購買,運往南方大城市,村裏人稱她是“桃老闆”,有的還叫她“富婆子”。在她的帶動下,不少農民跟她上山承包土地,建起了桃園,她教他們管理,搞推銷等。成了當地有名的農村致富帶頭人。

五年後,正當桃園進入收穫黃金季節時,誰也沒想到,她卻毅然把桃園無償轉送給本村一位苦於找不到致富門路的困難戶。不少親朋好友有點想不通,說什麼:“搖錢樹白白送給別人,你自己怎麼辦?”她充滿信心地回答:“致富的路很多,什麼地方都可以闖出一條致富路來。”

xx年春天,張建菊帶着幾名貧困戶婦女去廣東闖天下。

2014年,她的名字和先進事蹟載入了**區羣英譜裏。被區委、區政府授予“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的光榮稱號。

第二篇:致富先進個人材料

引先進科技創致富之路

——記一位帶領農牧民走上致富道路的優秀農牧民

**,現年46歲,男,系****村民。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引進蔬菜種植技術、改良蔬菜品種以及研發適宜於高原缺氧地區各種蔬菜的種植技術,並將引進的先進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廣大農牧民,爲農牧民增收致富、豐富地區蔬菜市場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一、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勇於做邁出第一步的人。

爲了解決我縣羣衆吃菜難,吃新鮮蔬菜更難的問題,1989年**縣政府投資10萬元,在**修建了一處總佔地面積爲8畝的蔬菜種植基地,但是由於我縣夏季短,氣候惡劣,加之缺乏後續發展動力和資金,以及蔬菜種植技術的落後,基地收效甚微。因此,2014年政府決定將地轉包給個人,當時蔬菜種植業並不被人看好,都認爲我縣氣候不適宜大面積種植蔬菜,且縣城蔬菜市場基本被海東地區甚至省外各地的蔬菜供應商佔據,無法有好的銷量。這時**同志力排衆議,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在沒有多少創業資金的情況下,多方籌措,與縣農牧局簽訂承包合同,邁出了個人承包蔬菜種植基地的第一步,並開始潛心研究蔬菜的種植技術,力求改良蔬菜品種,爲發展我縣蔬菜種植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引進先進種植技術,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素的限制,我縣農業發展滯後,傳統

的蔬菜種植僅有洋芋、白菜等少數幾種,而且僅作爲自家食用,從未進入蔬菜市場。**剛承包蔬菜基地的頭幾年,蔬菜產量低,品質也較差,想進入我縣蔬菜市場幾乎沒有任何機會,因此常常是菜好不容易種出來了,卻沒有人買,只好自己吃或者送給親朋,家人看到他如此辛苦,卻沒有相應的回報,就勸他儘早放棄,改幹其他行業,但是他偏偏不信這個邪,他說:“天下沒有種不好的地,只有不會種地的人,我就不信我種不出來大家都喜歡吃的菜”。沒有技術,他積極聯繫縣科技局的科技人員,一天幾次登門請教技術;沒有資金,他賣掉自己心愛的牛羊,引進優良籽種和維修溫棚;看不懂科技教材,他一字一字地查字典,記筆記,認字記詞,從新學習,縣科技局的技術人員看到他如此堅忍不拔和好學上進,被深深地感動了,多次主動到蔬菜基地現場爲他指導,併爲他借閱了多本科技讀物。在縣科技局科技人員的精心指導和他本人的不懈努力下,經過不斷地嘗試和多次的失敗,他終於獨立培育出了321種蔬菜,在我縣3800米的高原土地上種出了辣椒、西紅柿、黃瓜、菜瓜、大豆、菠菜,香菜等以前從未長出過的蔬菜,並改良了油菜,白菜等品種。因**的蔬菜基地離縣城僅有4公里之遙,運輸距離近,時間短,菜品能夠保證新鮮、低價,一經上市,受到了**縣廣大百姓的歡迎,蔬菜銷量直線上升,所得收入不僅還清了以前所有欠款,還爲家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截止目前,**的蔬菜基地累積產量達160萬斤。

**自己富了,從前的兩間土房變成了現在的小洋樓,家中還擺設着冰箱、電視等現代化電器和傢俱。但是他卻開心不起來,因爲他看到還有那麼多村民和同胞仍在貧困線上掙扎,於是他立志要幫助他們改變現狀,“讓他們也像我一樣能買得起電視”成爲了他努力的目標,他先將一些文化水平較高、有志創業的年輕農牧民招收到自己的蔬菜基地,支付工資,在解決他們就業同時,手把手傳授蔬菜種植技術,提高了他們的技術水平,爲今後創業提供的技術和資金基礎,當發現自己的職工中有可塑之才時,他更是不遺餘力地爲其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自己出錢爲他們蓋溫棚,買籽種,幫助其創業。截止目前,他通過招聘蔬菜種植工,管理員等方式已解決了11名農牧民的就業問題,同時通過傳授技術,扶持資金等方式,成功幫助7戶農牧戶實現了脫貧致富,並進一步通過這些人,幫助了其他更多的農牧民改進了蔬菜種植技術,看着同村的人一個個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看到他們種植的蔬菜不僅進入了**的蔬菜市場,還打入了結古等其他兄弟縣城的蔬菜市場,他由衷地感到高興,並在心中繪出了一副更爲宏偉的藍圖——要帶領**的農牧民建設一個全縣乃至全州最大的蔬菜基地。

**,一個僅有國小文化水平的農牧民,一個沒有任何資金基礎的普通農牧民,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的和堅韌的意志,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還帶動了一批農牧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同時

第三篇:黨員帶頭致富先進事蹟

xx同志現年40歲,家住xx鄉xx組,中共黨員,在黨員“定區聯戶、助政惠民”活動中,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光輝作用,結合自身優勢,帶頭帶領羣衆,發展茶葉發展。

一、調整發展思路

爲了努力打造高山有機茶,今年在風景秀麗、奇石凸出、山青秀美、海拔1400米的石公嶺新植茶園200多畝,現正在整地打帶。結合戶外活動和旅遊產業,着力打造旅遊型茶園,提升茶葉知名度。

二、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今年自投資金,按食品安全認證的要求,新建茶廠530平方米,現正在施工過程中,新開村部至石公嶺公路4公里,現基本完成路基工程,完善茶園澆灌40多畝,預計總投資近40萬元。

三、進一步完善茶廠加種植大戶加農戶的發展思路

以黨員 “定區聯戶、助政惠民”活動爲平臺,發展種植茶葉。現有老茶園100多畝,新植茶園100多畝,每月義務帶領農戶,深入茶園指導、茶園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每月召開一次座談會,宣傳發展茶葉產業的優惠政策,指導發展思路,與農戶簽訂茶葉長期收購合同,進一步明確了茶廠與農戶的權利與義務,解決了農戶的後顧之憂,增加了農戶種植茶葉的信心。通過黨員“定區聯戶、助政惠民”活動,密切了黨羣關係,加速了產業的發展,解決了羣衆的實際困難,增加了羣衆收入。

例如:1、xx農戶有茶園15畝,以前因無技術管理茶園和因無固定收購鮮葉的茶廠。一年只有2014元的收入,對發展種植茶葉鮮葉上根本沒有信心。在今年,通過年初與xx茶下籤訂了收購鮮葉的合同和對茶園進行合理的管理,增加了茶葉產量,保證了茶葉價格。就今年純收入1.6萬元,比去年增加純收入1.4萬元。

例如2:xx農戶,以前全靠種田和務工維持家庭生活,家庭年收入不到5000元,家庭生活十分困難,通過“定區聯戶、助政惠民”活動,xx同志多次深入農戶,談心、宣傳發展茶葉產業優惠政策。今年鄧修操農戶主動承包了xx50畝茶園進行管理和茶葉操作,由xx同志提供技術管理和資金,就在今年鄧修操農戶純收入近3萬元,直接增加了家庭收入近2.5萬元,改變了以前家庭生活困難的面貌。

第四篇:致富引領個人先進事蹟

今年52歲的黨員鄧麗珍,是靈山縣豐塘鎮平嶺村委會主任,也是一名與時俱進、甘於奉獻的農村黨員。多年來,她以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毅力、非凡的膽識和熱心爲民的精神,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盡心盡力爲身邊的黨員和羣衆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處處展現了當代農村黨員的先鋒風采,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幹部羣衆的高度讚譽。

不甘平凡 爭當致富能手

走入平嶺村,翠綠的茶園生機勃勃,漂亮的樓房錯(更多請關注:)落有致,寬敞的環村水泥路四通八達。這裏,90%以上的農戶住上了樓房,100%農戶看上了有線電視,100%的自然村鋪設了水泥路……然而,有誰會想到,以前的平嶺村是一個靠傳統種植水稻、低產木薯爲主的小山村,村民生活普遍貧困,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吃飽穿暖是最大的滿足。1994年,鄧麗珍擔任平嶺村的婦女主任,爲幫助村民擺脫貧困,她認真做了一番市場調查,認爲養雞業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就毅然幹起了養雞的行業。她租下了村委會對面的那兩排廢棄的倉庫,第一批雞進了1000多羽。爲了過好給雞防病治病這一關,她經常跑縣畜牧局、鎮畜牧站和請教附近養雞專業戶,還買來書籍自己鑽研,終於弄懂了雞的生理機能、病理常識,熟悉了雞的習性。3個月後,她的第一批肉雞出欄,淨賺了五六千元。初獲成功,鄧麗珍喜不自勝。從第二批開始,她的膽子大了,一批養個幾千羽,一年出欄幾茬,年底一算,收入也有幾萬元。xx年初,她在縣委黨校舉辦的農村養殖技術培訓班上了解到,養鱉比養雞收益高,有市場,還覺得多了一門技術後,自己和村民可以多一種養殖業選擇,抗市場風險能力會強得多。這樣,她就把雞場交給丈夫,於xx年4月投資3萬多元建了2畝多的養殖池,試養3000多隻黃沙鱉和本地塘角魚,創出了一套鱉魚混養的生態養殖技術。現在,她養的黃沙鱉每隻已有兩斤多重了,每隻市價200多元。此外,她還從外地引進3畝多的優質沙糖蜜桔種植,獲得了好的收成,爲羣衆拓寬了種養致富的好路子,她本人也成爲當地有名的“致富能手”。

甘於奉獻 帶領羣衆致富

鄧麗珍創業成功後,不是像有的專業戶那樣保守技術,而是盡力動員鄉親們也來一道依靠科學種養致富,她給他們“保駕護航”。爲了更好地帶動村民發家致富,鄧麗珍騰出一間70多平方米的活動室,購回電視機、影碟機、電腦等電教設備,自費設立了“農家課堂”,開辦“農民夜校科技班”。平時,“農家課堂”通過放映科教片,現場指導,“零距離”地爲農民傳授知識。農閒時,她便組織村中黨員特別是村中留守的婦女到家裏,自己當起老師,盡己所知、盡己所能,傳授種養技術,宣傳先進思想,使他們徹底摒棄腦中的小農意識,大膽發展家庭經濟。平嶺村有一戶農民叫黃志暖,家境貧困,有意發展肉雞養殖業卻苦於無技術、缺資金。鄧麗珍得知後,主動上門爲他鼓勁:“只要你有決心,肯下苦功夫,資金和技術的問題我幫你解決!”黃志暖在她的鼓勵下到山裏蓋了養雞場,一茬肉雞也養幾千只。現在,他不僅靠養雞過上了好日子,還熱心幫助其他農戶發展養雞業。他說,從鄧麗珍身上我不僅學會了養雞技術,還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得到過鄧麗珍幫助的人還有很多,這些鄉里鄉親說起她來就稱讚,個個對她充滿敬意。xx年,鄧麗珍牽頭創建了平嶺村鄧麗珍麻雞養殖致富聯合體,把零散的養雞農戶聯合起來,實行統一購銷,統一技術指導、獨立經濟覈算,優化了資金、技術、勞動力和資源配置,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如今,平嶺村成爲了養雞專業村,80%的婦女參與到了養雞的行列中,僅依靠養雞這一項,人均收入就增加近1000元。2014年,全村人均年純收入達3920元,比1994年翻了兩番。

第五篇:致富引領個人先進事蹟

今年52歲的黨員鄧麗珍,是靈山縣豐塘鎮平嶺村委會主任,也是一名與時俱進、甘於奉獻的農村黨員。多年來,她以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毅力、非凡的膽識和熱心爲民的精神,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盡心盡力爲身邊的黨員和羣衆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處處展現了當代農村黨員的先鋒風采,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幹部羣衆的高度讚譽。

不甘平凡 爭當致富能手

走入平嶺村,翠綠的茶園生機勃勃,漂亮的樓房錯落有致,寬敞的環村水泥路四通八達。這裏,90%以上的農戶住上了樓房,100%農戶看上了有線電視,100%的自然村鋪設了水泥路……然而,有誰會想到,以前的平嶺村是一個靠傳統種植水稻、低產木薯爲主的小山村,村民生活普遍貧困,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吃飽穿暖是最大的滿足。1994年,鄧麗珍擔任平嶺村的婦女主任,爲幫助村民擺脫貧困,她認真做了一番市場調查,認爲養雞業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就毅然幹起了養雞的行業。她租下了村委會對面的那兩排廢棄的倉庫,第一批雞進了1000多羽。爲了過好給雞防病治病這一關,她經常跑縣畜牧局、鎮畜牧站和請教附近養雞專業戶,還買來書籍自己鑽研,終於弄懂了雞的生理機能、病理常識,熟悉了雞的習性。3個月後,她的第一批肉雞出欄,淨賺了五六千元。初獲成功,鄧麗珍喜不自勝。從第二批開始,她的膽子大了,一批養個幾千羽,一年出欄幾茬,年底一算,收入也有幾萬元。xx年初,她在縣委黨校舉辦的農村養殖技術培訓班上了解到,養鱉比養雞收益高,有市場,還覺得多了一門技術後,自己和村民可以多一種養殖業選擇,抗市場風險能力會強得多。這樣,她就把雞場交給丈夫,於xx年4月投資3萬多元建了2畝多的養殖池,試養3000多隻黃沙鱉和本地塘角魚,創出了一套鱉魚混養的生態養殖技術。現在,她養的黃沙鱉每隻已有兩斤多重了,每隻市價200多元。此外,她還從外地引進3畝多的優質沙糖蜜桔種植,獲得了好的收成,爲羣衆拓寬了種養致富的好路子,她本人也成爲當地有名的“致富能手”。

甘於奉獻 帶領羣衆致富

鄧麗珍創業成功後,不是像有的專業戶那樣保守技術,而是盡力動員鄉親們也來一道依靠科學種養致富,她給他們“保駕護航”。爲了更好地帶動村民發家致富,鄧麗珍騰出一間70多平方米的活動室,購回電視機、影碟機、電腦等電教設備,自費設立了“農家課堂”,開辦“農民夜校科技班”。平時,“農家課堂”通過放映科教片,現場指導,“零距離”地爲農民傳授知識。農閒時,她便組織村中黨員特別是村中留守的婦女到家裏,自己當起老師,盡己所知、盡己所能,傳授種養技術,宣傳先進思想,使他們徹底摒棄腦中的小農意識,大膽發展家庭經濟。平嶺村有一戶農民叫黃志暖,家境貧困,有意發展肉雞養殖業卻苦於無技術、缺資金。鄧麗珍得知後,主動上門爲他鼓勁:“只要你有決心,肯下苦功夫,資金和技術的問題我幫你解決!”黃志暖在她的鼓勵下到山裏蓋了養雞場,一茬肉雞也養幾千只。現在,他不僅靠養雞過上了好日子,還熱心幫助其他農戶發展養雞業。他說,從鄧麗珍身上我不僅學會了養雞技術,還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得到過鄧麗珍幫助的人還有很多,這些鄉里鄉親說起她來就稱讚,個個對她充滿敬意。xx年,鄧麗珍牽頭創建了平嶺村鄧麗珍麻雞養殖致富聯合體,把零散的養雞農戶聯合起來,實行統一購銷,統一技術指導、獨立經濟覈算,優化了資金、技術、勞動力和資源配置,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如今,平嶺村成爲了養雞專業村,80%的婦女參與到了養雞的行列中,僅依靠養雞這一項,人均收入就增加近1000元。2014年,全村人均年純收入達3920元,比1994年翻了兩番。

心繫羣衆 當好羣衆“貼心人”

鄧麗珍富裕了,出名了,獲得了很多榮譽。她是黨的十七大代表,自治區、欽州市黨代會的代表、縣裏的人大代表,還是全國表彰的“勞動模範”和“三八紅旗手”;xx年榮獲欽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xx年榮獲“全國農村科技興村帶領人”稱號;2014年又榮獲“自治區漁娘庭院養殖帶領人”稱號……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覺得自己的責任更重了,她給自己的定位是:做羣衆的“貼心人”。除了做好村委會主任的本職工作外,她還熱心於公益事業。如,村裏的硬底路,別人的捐款是每人50元,她一家4口的捐款卻有3500元;村裏有個學生黃燕的父親病故,母親精神失常,她每年支付黃燕的學習費用,一直負擔到國中畢業。她覺得很多事情她不做,就好像沒有盡到責任。對羣衆的困難和疾苦,她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並積極力所能及地爲農民羣衆辦實實在在的事。在平嶺村,誰家有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鄧麗珍,而鄧麗珍對找上門尋求幫助的,都熱情接待,都盡力支持,她丈夫說,每年她賒出的(借出的)錢或物都在3000元以上。村裏的夫妻鬧口角、婆媳鬧矛盾、鄰里間磨擦等,都是比較難處理的事,但作爲村委會主任,鄧麗珍善於靜心聽解,分析問題,爲雙方擺事實、講道理,矛盾往往都會在她的和風細雨中化解平息,深得羣衆的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