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七年級數學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多篇

七年級數學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多篇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 篇一

6.3.1實數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以及實數的分類;

②知道實數與數軸上的點具有一一對應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在數的開方的基礎上引進無理數的概念,並將數從有理數的範圍擴充到實數的範圍,從而總結出實數的分類,接着把無理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從而得到實數與數軸上的點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了解數系擴充體會數系擴充對人類發展的作用;

②敢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並能有意識地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

教學重點:

①瞭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

②對實數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對無理數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無理數:

利用計算器把下列有理數3,,34795,,寫成小數的形式,它們有什麼特徵? 58119

發現上面的有理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小數的形式即:33.0,34791,50.5 0.6,5.875,0.858119

歸納:任何一個有理數(整數或分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小數或者無限循環小數的形式,

反過來,任何有限小數或者無限循環小數也都是有理數。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有很多數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都是無限不循環小數,

把無限不循環小數叫做無理數。比如,5,等都是無理數。3.14159265也是無理數。

二、實數及其分類:

1、實數的概念: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爲實數。

2、實數的分類:

按照定義分類如下:

整數小數)有理數(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實數分數數)無理數(無限不循環小

按照正負分類如下:

正有理數正實數負無理數實數零

負有理數負實數負無理數

3、實數與數軸上點的關係:

我們知道每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物理是合乎是否也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嗎?

活動1:直徑爲1個單位長度的圓其周長爲π,把這個圓放在數軸上,圓從原點沿數軸向右滾動一週,圓上的一點由原點到達另一個點,這個點的座標就是π,由此我們把無理數π用數軸上的點表示了出來。

活動2:在數軸上,以一個單位長度爲邊長畫一個正方形,則其對角線的長度就是2以原點爲圓心,正方形的對角線爲半徑畫弧,與正半軸的交點就表示2,與負半軸的交點就是

可以把每一個無理數都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即數軸上有些點表示無理數。

歸納:①實數與數軸上的點是一一對應的。即沒一個實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

反過來,數軸上的每一個點都表示一個實數。

②對於數軸上的任意兩個點,右邊的點所表示的實數總比左邊的點表示的實數大。

三、應用:

例1、下列實數中,無理數有哪些? 2。事實上通過這種做法,我們

2,2,3.14,,0,10.12112111211112,π,(4)2。 3,0.717

解:無理數有:2,5,π

2注:①帶根號的數不一定是無理數,比如(4),它其實是有理數4;

②無限小數不一定是無理數,無限不循環小數一定是無理數。

比如10.12112111211112。

例2、把無理數5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分析:類比2的表示方法,我們需要構造出長度爲的線段,從而以它爲半徑畫弧,與數軸正半軸的交點就表示5。

解:如圖所示,OA2,AB1,

由勾股定理可知:OB5,以原點O與數軸的正半軸交於點C,則點C就表示5。

四、隨堂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⑴無限小數都是無理數;

⑵無理數都是無限小數;

⑶帶根號的數都是無理數; ⑷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反過來,數軸上所有的點都表示有理數;

⑸所有實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反過來,數軸上的所有的點都表示實數。

2、把下列各數分別填在相應的集合裏:

有理數集合無理數集合

22, 3.1415926,7,8,2,0.6,0,,,0.313113111。 73

3、比較下列各組實數的大小:(1)4,(2)π,3.1416 (3)32,

五、課堂小結

1、無理數、實數的意義及實數的分類。 2、實數與數軸的對應關係。

六、佈置作業

P57習題6.3第1、2、3題;

七年級數學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篇二

一學期的工作又將結束了,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回顧這學期的工作,我執教七年級(7)、(8)兩個班的數學學科,工作中有收穫和快樂,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爲了更好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使以後的工作能夠有效、有序地進行,現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和工作

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請病、事假,腳踏實地地執行學校的各項要求。

二、積極參加各類學習培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本年度我結合自身特點制定了業務學習計劃,嚴格按照學習計劃,有序有效地進行了學習,我覺得自己的業務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特別是我又認真學習了幾本教育教學叢書,我覺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平時閱讀中領悟其中的教學藝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並能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很好的應用。

三、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教學工作方面:

在備課過程中認真鑽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靈活運用教材,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備課深入細緻。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一面自覺學習先進教育思想方法、優秀教學方法等,一面繼續進行“課堂教學”的分層教學研究,着力點放在激發興趣---教給方法---養成習慣---培養能力---形成品格上,改革教學方法、手段,增大課堂容量,提高學習興趣,實現“後進生轉化,中等生優化,優秀生提高,各類學生都得到應有發展”的目標。對於班級的學困生,給予特殊的關照,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在課堂上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適當的表揚,課後多找他們談心,使他們樹立起他們的信心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並發動班上的優等生做學困生們的輔導老師,組成“一幫二”小組,根據各自的情況給學困生定出目標,讓他們雙方都朝着那個目標前進。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爲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繼續探索數學知識之間的數學思想的運用和數學問題的思路方法、分析規律等;作完國中數學各章的知識樹和國中數學的分類知識樹;撰寫教學經驗類等論文。

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 、教材挖掘不深入。

2 、教法不靈活,不能吸引學生學習,對學生的引導、啓發不足。

3 、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學習不深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缺乏理論指導。

4 、差生末抓在手。由於對學生的瞭解不夠,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能力不太清楚。上課和複習時該講的都講了,學生掌握的情況怎樣,教師心中無數。導致了教學中的盲目性。

5 、教學反思不夠。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1 、加強學習,學習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

2 、學習新課標,挖掘教材,進一步把握知識點和考點。

3 、多聽課,學習同科目教師先進的教學方法的教學理念。

4 、加強轉差培優力度。

5 、加強教學反思,加大教學投入。

教師的工作周而復始,我將好好反思一年來我工作中的經驗和不足,立足本職崗位把以後的工作做好,讓工作更加有聲有色。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最新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人教版例文 篇三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方法。

2. 使學生能綜合運用比例尺知識,解決有關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學難點:求實際距離。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 什麼叫做比例尺?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2.說一說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體意義。

(1)比例尺1:45000

(2)比例尺80:1

(3)0----40㎞

1. 教學例2。

(1) 出示課文例題及插圖。

(2) 說一說從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已知條件:

① 1號線的圖上長度是10㎝;

② 這幅地圖的比例尺1:500000。

所求問題:1號線的實際長度是多少?

(3) 你認爲可以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

① 學生嘗試解決問題。

② 教師巡視課堂,瞭解解答情況,並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③ 彙報解答情況。

方程解:

解:設地鐵1號線的實際長度是X釐米。

根據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

10/X=1/500000

X=10×500000(問:根據什麼?)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

X=5000000

5000000㎝=50㎞

答:略

算術解:

根據圖上距離除以實際距離等於比例尺 ,得出:實際距離等於圖上距離除以比例尺

10÷1/500000

=10×500000

=5000000(㎝)

5000000㎝=50㎞

答:略

2. 教學例3。

(1) 出示例題,學生了解題目要求。

(2) 討論:你想怎樣畫?

通過討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在繪製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小,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

① 確定比例尺;

② 求出圖上的距離;

③ 畫出操場的平面圖。

(3) 小組同學合作,解決問題。

學生練習活動時,教師巡視課堂,瞭解學生解決問題的情況,記錄存在的問題。

(4) 彙報,交流。

① 小組派代表說明你的方案和結果。

② 選擇合適的方案,展示結果,並說明解決方案

如:選擇比例尺1:1000畫圖。求出圖上的長度

80×1/1000=0.08m

0.08m=8㎝

圖上的寬=60×1/1000=0.06m

0.06m=6㎝

操場平面圖: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文“”做一做”

2. 完成課文練習八第4~10題。

輔導記錄:學習用比例尺解決問題後,要求學生必須會用比例的知識解答,個別學生圖簡便,直接用算術法,而忽略了比例尺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單位換算是最容易出錯的。

補充練習:

比例尺

1、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圖上,量的甲乙兩地的距離是8釐米,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 )千米。

2、在一幅地圖上,甲、乙兩地之間的距離是3釐米,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150千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

3、有一種手錶零件長5毫米,在設計圖紙上的長度是10釐米,圖紙的比例尺是( )

4、從海口到三亞全長340千米,如果將它畫在1:50000的地圖上,約是( )釐米。(得數保留整釐米數)

5、一塊長方形的地,長75米,寬30米,用1/1000 的比例尺把它畫在圖紙上,長畫( ),寬畫( )。

6、大新國小體育場長150米,寬80米,請用1/10000 的比例尺把它畫在圖紙上,並求出圖紙上的體育場的面積是多少?

7、在長28釐米,寬18釐米的紙上,畫學校的平面圖。校園東西長520米,南北寬320米。用多大的比例尺比較合適?運動場長150米,在圖上應畫多長?

8、在比例尺是1:400的地圖上,量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0釐米,長與寬的比是3:2。這個長方形的實際面積是多少?

填空:

1、如果 a×3=b×5,那麼 a∶b=( )∶( )。

2、1:2000的圖紙上面積是24平方釐米,實際面積是( )公頃。

3、一個精密儀器零件圖紙的比例尺是50:1,圖上長5釐米,實際長( )釐米。

4、將2、5、8再配上一個數組成比例,這個數可以是( )。

5、如果x÷y = 712 ×2,那麼x和y成( )比例;如果x:4=5:y,那麼x和y成( )比例。

6、一種精密零件長5毫米,把它畫在比例尺是12:1的零件圖上長應畫( )釐米。

7、在一幅中國地圖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離是4釐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實際距離是180千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

8、、A的 與B的 相等,那麼A∶B=( )∶( ),它們的比值是( )。

9、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圖上,量得兩地距離是38釐米,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 )千米。

10、甲乙兩個互相咬合的齒輪,它們的齒數比是7:3,甲乙齒輪的轉數比是( ).

11、在一張比例尺爲1∶300的圖紙上量得一個房間的長是2釐米,寬1.5釐米,這個房間的實際長是( )米;如果有一條道路的長60米,畫在這張圖紙上應畫( )釐米。

最新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人教版例文 篇四

教學目標:

1、運用所學的圓、比例等知識解決問題;瞭解普通自行車和變速自行車的速度與其內在結構的關係,知道變速自行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

2、通過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有關自行車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經歷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重點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說一說你瞭解到的有關這兩種自行車(普通自行車和變速自行車)的知識。

2、自行車裏會有數學問題嗎?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車的速度與內在結構的關係

1、提出問題:兩種自行車,各蹬一圈。能走多遠?引出學生對自行車裏的數學的研究。

2、分析問題

(1)學生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方案一:直接測量,但是誤差較大。

方案二:根據車輪的周長乘以後車輪轉的圈數,來計算蹬一圈車子走的距離。

(2)討論:前齒輪轉一圈,後齒輪轉幾圈?

前齒輪轉的圈數× 前齒輪的齒數=後齒輪轉的圈數× 後齒輪的齒數

建立數學模型,收集數據並求解。

(1)蹬一圈車子走的距離=車輪的周長×(前齒輪的齒數 :後齒輪的齒數)

(2)分組收集所需要的數據,帶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彙報結果。各小組展示並解釋本組的研究過程和結果,在比較結果。三、研究變速自行車能組合出多少種速度?

1、提出問題:變速自行車能組合出多少種速度?

(1)瞭解變速自行車的結構。(有2個前齒輪,6個後齒輪。)

(2)根據這個結構,可以組合出多少種速度?

2、分析問題,求解,彙報。

3、蹬同樣的圈數,哪種組合使自行車走得最遠?

四、課堂作業

1、一輛自行車的車輪直徑是0.7米,前齒輪有48個齒,後齒輪有16個齒,蹬一圈自行車前進多少米?

2、一輛前齒輪有28個齒,後齒輪有14個齒,蹬一圈自行車前進5米。求自行車的車輪直徑。(保留兩爲小數)

五、課堂小結

自行車裏的學問可真大,你還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解決嗎?

最新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人教版例文 篇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能準確解答應用題。

2.加深學生對三類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和內在聯繫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異同點,會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能正確解答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新

(一)下面各題中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1.花手絹的塊數是白手絹的

2.白手絹塊數的 正好是花手絹的塊數。

3.花手絹的塊數相當於白手絹的

4.白手絹塊數的 倍相當於花手絹的塊數

(二)教師提問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的幾分之幾用什麼方法?

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什麼方法?

3.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什麼方法?

(三)談話導入

爲了更進一步瞭解每一類應用題的特點,鞏固解題方法,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做下面一組練習。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3

1.課件演示:分數除法應用題

2.比較。

(1)我們把這三道題放在一起比較,它們有什麼相同點?

相同點:三個數量是相同的;需要找準單位“1”來分析。

(2)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不同點:已知和所求不同;解題方法不同。

3.小結:分數應用題主要有以上三類: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3)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

4.解答分數應用題的方法是什麼?

抓住分率句;找準單位“1”;畫圖來分析;列式不必急。

三、鞏固練習

(一)應用題

1.一個排球36元,一個籃球40元,一個排球的價錢是一個籃球價錢的幾分之幾?

(1)學生獨立分析列式

(2)要求根據這道題的數量關係,改編出一道分數乘法應用題和一道分數除法應用題。

2.學校有故事書36本,是科技書的 ,科技書有多少本?

3.學校有故事書36本,科技書是故事書的 ,科技書有多少本?

(二)補充條件並列式解答。

一條路長15千米,修了全長的 ,_________________?

(三)選擇正確答案

1.修一條長240千米的公路,修了 ,修了多少千米?

2.修一條長240千米的公路,已經修了150千米,修了的佔全長的幾分之幾?

240× 240÷ 150÷240 240÷150

(四)思考題

有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是個位上的數的 .十位上的數加上2,就和個位上的數相等。這個兩位數是多少?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三類題的對比練習。解決這三類題的關鍵是什麼?

五、課後作業

(一)解答下面各題

1.六一班有學生45人,其中女生有20人。女生人數佔全班的幾分之幾?

2.六一班有學生45人,女生佔 .女生有多少人?

3.六一班有男生25人,佔全班的 .全班共有學生多少人?

(二)校園裏栽了楊樹144棵,栽的松樹的棵數是楊樹的 ,校園裏栽了松樹多少棵?

(三)學校買了藍墨水30瓶,紅墨水24瓶。藍墨水是紅墨水的幾倍?

六、板書設計

分數乘除法對比練習

1.池塘裏有12只鴨和4只鵝,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

4÷12=

2.池塘裏有12只鴨,鵝的只數是鴨的 .池塘裏有多少隻鵝?

12× =4(只)

3.池塘裏有4只鵝,正好是鴨的只數的 .池塘裏有多少隻鴨?

4÷ =12(只)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 篇六

一、合理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

“合作時間”的安排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只有合理的時間安排才能使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不趨於形式,進而收穫成效。對於小組合作學習來說,學習的時間的長短應根據教學內容而定,教師可以把一節課或者幾節課的時間用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式探索和相互學習中更深入理解課本知識,或者在課堂內讓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短時間的辯論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得到充分的表達,讓學生在每次合作學習過程中有充足的時間去獨立思考、發表個人意見以及對問題進行相互討論。同時,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各小組情況,引導學生進行課內外的合作延伸,並對部分有學習困難的小組實施及時的幫助。

二、合理設計問題

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不應過於簡單,簡單的問題雖然看起來能使課堂氣氛活躍,但時間久了會培養學生的思維惰性,設計的問題應能夠促進學生動腦,有利於集體探究、促進合作,引導他們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比如在上《三角形中位線》這一課程時,根據學生反饋,像“什麼是三角形的中位線?一個三角形有多少條中位線?中位線和中線有什麼區別?如何證明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問題的前面部分學生能夠很輕鬆地理解和掌握,但他們對課本上關於這個定理的證明思路及方法是陌生而疑惑的這個時候不需要急着去向學生解釋,應該讓班上同學提出他們的問題,針對問題的要害來進行適當的點撥,讓他們發揮集體智慧再進行討論,進而通過合作來解決問題。

三、教師角色扮演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嚮導及促進者,甚至是學習合作者,其主要的行爲表現就是交流、傾聽、分享、辦作,他們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同時扮演顧問、權威和同伴三種角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通過教師角色的變化實現。教師需要注意每個學生的參與度,根據不同班級和小組的特定情況,教師應當使用恰當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和評價,使各問題的形成和解決過程得到充分的展示,使互動過程達到高效的目的

四、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恰當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總的評價標準是小組的成就,其表現主要分爲兩個方面:

①對學生學業方面的進步做出評價;

②對小組的工作以及合作情況做出評價。小組評價標準需要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開始的時候就已明確,小組評價標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條件,小組合作任務不同則標準可以不同,要求越具體就越能使學生明確所要達到的目標,越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以下案例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案例1

在“整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瞭如下評價標準:達標:小組內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良好:組內成員均積極合作、互幫互助,實現了真正的合作。優秀:組內每個成員學會了知識的同時還發展了能力。

案例2

老師和同學在二次函數3種表示的教學過程中共同制定標準:a.三人一組,由老師隨機抽査。b.由老師決定被抽到小組的哪位成員選擇相應表示方式。c.每人用一種表示來輪流完成某一函數的3種表示方式。d.組內成員均表示正確且合理的小組爲優秀。由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出,第一個案例的小組評價分了幾個等級,但並沒有表述出很強的操作性,真正參與和真正合作的定義不明,缺少具體的行爲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會導致偏差的出現。

五、結束語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要重視小組合作的實效,避免形式主義,並不是場面熱鬧就能促進學習效率。這種全新的學習和教學方式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得到轉變,自身素質得到全面發展,該方式的推廣需要廣大教師積極探索、不斷創新。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會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2.初步體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想――“消元”。

3.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與探究精神。

重點: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難點:

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將“二元”轉化爲“一元”的消元過程。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

籃球聯賽中,每場比賽都要分出勝負,每隊勝一場得2分。負一場得1分,某隊爲了爭取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0場比賽中得到38分,那麼這個隊勝負場數分別是多少?

解:設這個隊勝x場,根據題意得

解得

x=18

則 20-x=2

答:這個隊勝18場,負2場。

新課:

在上述問題中,我們可以設出兩個未知數,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

設勝的場數是x,負的場數是y,

x+y=20

2x+y=38

那麼怎樣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呢?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麼關係?可以發現,二元一次方程組中第1個方程x+y=20說明y=20-x,將第2個方程

2x+y=38的y換爲20-x,這個方程就化爲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組中有兩個未知數,如果消去其中一個未知數,將二元一次方程組轉化爲我們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們就可以先解出一個未知數,然後再設法求另一未知數。這種將未知數的個數由多化少、逐一解決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歸納:

上面的解法,是由二元一次方程組中一個方程,將一個未知數用含另一未知數的式子表示出來,再代入另一方程,實現消元,進而求得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這種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簡稱代入法。

例1 把下列方程寫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

(1)2x-y=3 (2)3x+y-1=0

例2 用代入法解方程組

x-y=3 ①

3x-8y=14 ②

例3 根據市場調查,某種消毒液的大瓶裝(500g)和小瓶裝(250g)兩種產品的銷售數量比(按瓶計算)爲2:5。某廠每天生產這種消毒液22。5噸,這些消毒液應該分裝大、小瓶裝兩種產品各多少瓶?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步驟:

(1)從方程組中選取一個係數比較簡單的方程,把其中的某一個未知數用含另一個未知數的式子表示出來。

(2)把(1)中所得的方程代入另一個方程,消去一個未知數。

(3)解所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個未知數的值。

(4)把所求得的一個未知數的值代入(1)中求得的方程,求出另一個未知數的值,從而確定方程組的解。

作業:

教科書第98頁第3題

第4題

七年級數學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篇八

本學期,我擔任59、61班的數學教學工作。爲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鑽研新課標理念,改進教法,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積極向其他教師請教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是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

現將本學期的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明確學習的目的性

七年級學生大多數是13、14歲的少年,處於人生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他們好奇、熱情、活潑、各方面都朝氣蓬勃;但是他們的自制力卻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總之,七年級學生處於半幼稚、半成熟階段,掌握其規律教學,更應善於引導,使他們旺盛的精力,七年級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學習動機所決定,我對所帶班級進行了調查,學生的學習動機可大致分爲:

(1)學習無目的、無興趣,應付家長佔52.8%

(2)學習目的明確、對所學知識感興趣佔20.2%

(3)學習爲個人前途,爲家長爭光佔27%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但他們的可塑性很強,除了加強正常的正面教育,還可利用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

二、上好每堂課,精心設疑,激發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對數學“愛”的火花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有了“興趣”這位良師,他的知覺就會清晰而明確,記憶會深刻而持久,在學習上變被動爲主動。在教學中,特別注意以知識本身吸引學生。巧妙引入,精心設疑,造成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利用課本每一章開始的插圖,提出一般的實際問題,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幫助學生了解每一章的學習目的;又如代數第二章有理數的引入,我給學生舉了一個實例:從講臺走向門(向南)走3米,從門走回講臺(向北)也走3米,接着我問學生兩個問題:

(1)我的位置變了沒有?

(2)我走了幾米?能用數學式子表示嗎?對於這個具體問題,學生都說我的位置沒變,可實際走了6米,怎麼用數學式子表示就感到茫然了。這個例子誘發了學生的胃口,趁學生急於求知的心理狀態引入新的課題:“爲了滿足實際需要,必須把學過的算術數擴充到了有理數。”

此外,我還利用學生每天的作業反饋和單元測驗成績的反饋,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改變課堂教學方法,適應生理和心理特點

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往往直接受到課堂氣氛的影響,因此一定要把學生的學習內在心理調動起來,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和數學的心理特點來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讓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爲了適應學習注意裏不能長時間集中的生理特點,每節課授課不超過25分鐘,剩下的時間看書或做練習;練習要精心設計,形式多樣,口算、筆算相結合;有時一題目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叫同一張桌子的同學用不同的方法計算;有時叫不同水平的學生上黑板做難易程度不同的練習,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悅,是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自我表現的機會,獲得心理平衡。

四、開闢第二課堂,展示閃光點,激活學生的求知慾。

七年級數學的自然性、實用性,決定了開闢第二課堂的重要性。根據新教材的提示與要求,我經常利用課餘時間開展數學興趣小組活動,舉辦數學知識猜謎、小製作比賽、拼圖遊戲等等。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生動有趣、吸引力強,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創造力,也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在他們的閃光點上做文章,讓他們領略成功的喜悅,感覺路就在腳下。這樣他們就會興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繼續追求成功。特別要給學生多打氣,多鼓勵他們,要充分肯定其動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給予表揚,使其心理在表揚中受到振動,開始對學習數學感興趣。這時就要趁熱打鐵,教導他們上課要認真聽講、行爲要規範,做個好學生,引導他們逐步學好數學。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 篇九

教學目標

會進行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算。

理解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算理,體會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的作用和轉化的數學思想。

在探索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過程中,體會利用乘法分配律化未知爲已知的轉化的數學思想。

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

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算法則及其運用

難點

靈活地運用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算解決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 計算單項式乘單項式時,要把係數和同底數冪分別相乘,這樣做的依據是什麼?體現了怎樣的數學思想?

2. 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的分配律嗎?

3. 類似的,對於單項式乘以多項式,比如

你能將它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單項式乘單項式來計算嗎?

二、新課講解

探究新知

1.怎樣計算 ?

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想到運用乘法分配律將問題進行轉化:

教師指出,可以把單項式看成一個數,把多項式看成3個數的和。

2. 下面的運算該如何轉化成單項式乘單項式呢?請你試一試:

(1) ;(2)

利用變式,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學生互相交流後,教師板書,強調轉化的過程中要把一個項(包括項前的符號)整個的看成一個數,這樣能避免符號錯誤。

3. 你能根據上面的運算,用文字敘述一下單項式乘多項式的方法嗎?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上面的運算過程,然後師生共同總結:

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單項式成多項式中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通過乘法分配律,把單項式乘多項式轉化成已經解決了的單項式乘單項式問題,這裏體現了轉化的數學思想。

三、典例剖析

例1. 計算:

(1) ; (2)

學生解答各題,教師巡迴指導,發現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共同錯誤並點評,注意強調:

單項式乘以多項式要特別重視轉化的過程,初學時這一步不要省略,以後熟練了可以逐步省略。

例2 求 的值,其中

提問學生,可以直接把 帶進式子運算嗎?如果覺得運算很繁瑣,你有其它的建議嗎?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後,讓學生嘗試解答,之後教師板書示範,共同總結出方法:

計算代數式的值的一般步驟是先化簡,再求值。

四、課堂練習

基礎練習:

1.計算:

(1) ; (2) ;

(3) ; (4)

2.先化簡,再求值:

,其中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注意發現學生的錯誤,組織學生對錯誤進行分析,切實夯實基本運算能力。

提高練習

3.已知 ,求代數式 的值。

4.已知 ,求 的值。

讓學生自己分析,相互討論,豐富解決數學問題的經驗。

五、小結

師生共同回顧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運算法則,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所起的作用,交流解答運算題的經驗。教師對課堂上學生掌握不夠牢固的知識進行辨析、強調與補充,學生也可以談一談個人的學習感受。

六、佈置作業

P41 第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