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學工作總結多篇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學工作總結多篇

八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的主題是工業文明的誕生和發展。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又稱爲現代化。工業文明發展進程又可以分爲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6世紀初到18世紀工業革命前,工業文明的早期階段,也稱原初現代化。在這一階段,工業文明首先在西歐興起。第二階段是工業革命開始以後到19世紀末。在這一階段,經過工業革命後,人類真正進入工業社會,同時工業文明從西歐擴散到全球。第三階段是20世紀上半期。在這一階段,由於工業文明的全面到來,人類社會有許多不適應,出現了巨大的震盪,也進行了調整和探索。第四階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20世紀70年代初。在這一階段,人類吸取了上一階段的經驗教訓,工業文明得到順利推進。第五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是工業文明深入發展的階段。

以往的歷史教學體系把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分開,分別教授。這種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採取了中外混編的方式。中外混編不是簡單的世界史和中國史的拼盤,而是要把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需要正確地在世界文明進程中給中華文明定位。

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一個重大區別就是工業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區封閉孤立發展的狀態,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各個國家相互聯繫,相互依賴,即全球化。當前,全球化迅猛發展。從人類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歷史進程,對於深刻理解現實是十分必要的,也構成本冊教材的重要內容之一。

本冊涉及的歷史時期內,與工業文明的三個發展階段相對應,全球化也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單元敘述了新航路開闢後,整體世界即全球化的開始。第二單元敘述了工業革命後,在尋求市場的力量的推動下,整體世界最終形成。第三單元敘述了整體世界形成後,西方列強爭奪殖民地引起的災難性後果——世界大戰。

全球化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歷史的進步。人員的流動,物種的傳播,商品的交換,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進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發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歐興起的工業文明傳播到世界,使亞非拉民族走上現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擴張爲載體的,伴隨着侵略與掠奪。全球化過程,特別是早期全球化過程,又是亞非拉地區殖民化的過程。即使在殖民體系瓦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發達國家依然居於全球化進程的中心主導位置,建立了對發展中國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本教材力圖全面把握全球化的這兩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單元中分別做了敘述,既揭露全球化進程中西方殖民擴張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進步和積極作用。

二、教學目標

(一)總目標: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會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體驗對歷史和現實問題進行綜合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正確對人生和社會發展的各種問題,逐步樹立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知識與技能:瞭解人類生活的自然環境差異、不同區域的人文特徵、歷史變遷及其各種問題。理解人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豐富內涵,以及人的發展與自然、社會的相互關係。知道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制度文明發展的一般過程和基本趨勢。會用多種方法和現代信息技術收集、保存、處理和評價社會信息。

(三)過程與方法

嘗試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觀察、評價現實問題,提高辨別重大是非的能力。思考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與外國文化的創造過程,培養當代青年應有的創新能力。體會在社會生活中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學會恰當地展示自己、關愛他人、與人合作。嘗試從不同角度、綜合多種知識探究社會問題,提高參與社會實踐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進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

1

2.13—2.15

第五單元第一課

2

2.20—2.24

第五單元第二課

3

2.27——3.3

第五單元第三課

4

3.6——3.10

第五單元第四課

5

3.13—3.17

第五單元第五課前三課時

6

3.20—3.24

第五單元第五課第四課時、綜合探究五

7

3.27—3.31

第六單元第一課

8

4.3——4.7

第六單元第二課、第三課前一課時

9

4.10—4.14

第六單元第三課二、三、四課時

10

4.17—4.21

第六單元第四課

11

4.24—4.28

綜合探究六、第七單元第一課

12

5.1——5.5

第七單元第二課

13

5.8——5.12

第七單元第三課前三課時

14

5.15—5.19

第七單元第三課第四課時、第四課

15

5.22—5.26

第七單元第五課

16

5.29——6.2

第七單元第六課、綜合探究七

17

6.5——6.9

複習

18

6.12—6.16

複習

19

6.19—6.23

複習

20

6.26—6.30

考試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案: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和掌握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針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求同存異”方針。

(3)瞭解周恩來在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活動等基本史實。

(4)培養學生讀圖及處理信息的能力。

(5)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對新舊中國外交進行對比。

(2)實施師生互動、小組探究式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誌着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認爲是處理國與國關係的基本準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的影響。

(2)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爲我國贏得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萬隆會議的成功,贏得了廣大亞非國家的理解與尊重。

(3)瞭解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與作用,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難點]

1、正確分析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國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國內外複雜形勢。

2、對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爲處理國與國關係的基本準則的正確理解。

教學工具

電子白板

教學過程

導入:

毛澤東接受羅馬尼亞大使遞交國書儀式小故事

[講授新課]

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我國建國初期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

[說一說]

面對我們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你認爲我們應當採取什麼樣的外交策略?

[材料分析]

(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爲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戰爭政策。

(材料二)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爲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願與之建立外交關係。”

①從這兩則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國建立後我們採取了什麼樣的外交政策?

②在這個外交政策下,我國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績?

[比一比]

①你知道最早和中國建交的是哪個國家嗎?

②到1950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17個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得到25個國家的公開承認,你能說出這17個與中國正式建交的國家嗎?

[材料分析]

(材料)近代中國由於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蔣介石國民政府實行對帝國主義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據統計,中國近代同法外國簽定的不平等條約有1000多個,被迫開放的口岸有100多個,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處。賠償白銀13億兩、割地僅俄 國一家竟達150多萬平方公里。難怪一位外國人說:中國已經達到了一個國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階段。

①以上材料反映了一個怎樣的歷史現實?

②新舊中國的外交政策有什麼不同?導致了怎樣不同的後果?

③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不同?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比一比]

①什麼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②它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③哪兩位同學分別代表兩個國家,能用幾個動作表示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每組選兩名)

[補充]

關於中印邊界爭端問題的由來

二、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

放錄相《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創設歷史情境

(動腦筋)

①萬隆會議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②中國代表團此去會遇到哪些困難?

③你認爲應該如何應對?

④假設

a、中國代表團對一些國家的指責加以反駁

b、中國代表對一些國家的指責不予理睬

這樣做分別會出現什麼情況?

⑤中國代表團是怎樣因勢利導扭轉局面的?

⑥這次會議的召開具有什麼樣的歷史意義?

(故事會)

同學們講有關周恩來總理的外交小故事

(小品表演)

萬隆會議現場報道

採訪周恩來總理

(動腦筋)書74頁

(補充資料)“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並且現在仍然受着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這是我們大家都承認的。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瞭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裏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

“我們的會議應該是求同存異。會議應將這些共同願望和要求肯定下來。這是我們中間的主要問題。”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的講話

課後小結

[小結]

(談一談)

1、今天我們共同瞭解了新中國建立後我國所採取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外交成就,談談你的感想?

2、你知道什麼是“萬隆精神”嗎?“萬隆精神”在今天的社會中依然適用嗎?(請舉例說明)

八年級下冊歷史的教學總結 篇三

又一學期不知不覺結束,現將這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這學期,我擔任八年級五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努力,我完成了“課標”要求,按預期教學計劃實現了教學目的。這學期,我的教學目標是:按新課標要求,堅持進行教學改革,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根據課標和學生實際對新部編教材進行整合;逐步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進一步提高。爲了實現這一目標,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1、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學,將抽象理念或意境形象化,喚起學生聯想和想像力,激起學生問題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歷史素養情感教育;

2、倡導學生提前預習、及時複習,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後勁。

3、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和考試做題技巧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提高學習成績的學習方法。

經過學生的努力,我不定期的檢查跟蹤和指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更加紮實,學習能力提高很大。

除了教學外,我在教育學生時儘可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班級學生管理中,寬嚴相濟,教書育人;按時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從沒曠工和無故請假;積極參加區教研室組織的歷史素養大賽,取得一等獎的好成績;認真完成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按時、認真、高質量的完成了學校學科主任的各項任務。

作爲一名黨員,我積極參加黨小組的學習,認真記筆記;積極參加黨小組的的各項活動,按時交黨費,踊躍參加捐款活動;積極參加模擬練習和考試。

總之,我認爲我自已:勤於學習、愛崗敬業、教書育人,能以積極認真的心態面對教育教學,盡到了一個教師應盡的職責。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案設計 篇四

《鴉片戰爭》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瞭解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並由此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掌握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能力訓練

過程方法探索分析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條約》給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

運用史料指導學生閱讀插圖、資料、自由閱讀卡,從中獲取與本課相關的史實

邏輯思維訓練學生從鴉片戰爭的原因、經過、結果、影響的時空座標中,掌握系統有序的歷史知識網絡,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習慣

情感、

態度

價值觀思想意識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髒和血腥,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僞和唯利是圖的本質

愛國情感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汲取鴉片戰爭“落後捱打”的歷史教訓,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

教學重點

中國從主權獨立、領土完整、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虎門銷煙和南京條約)。

教學難點

分析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社會政治和經濟的重大變化,理解中國近代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組織學生回顧七年級學習情況,聯繫新學期課改趨勢,修訂課堂評價辦法,並落實到位。

2、指導學生閱讀第1頁“導入框”。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指導學生閱讀本目以及第6頁“自由閱讀卡•從_毒品”,討論回答問題:

1、英國爲什麼要向中國走私鴉片?

(爲開闢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原料而侵華,爲牟取暴利而走私鴉片。)

2、英國走私鴉片對中國造成哪些危害?

(a.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b.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加重農民負擔;c.腐蝕統治機構,清政府更加_d.毒害中國人民身心健康,削弱軍隊戰鬥力。)

3、面對着鴉片的危害,林則徐採取了怎樣的措施?收到什麼效果?

(嚴厲禁菸)(將繳獲的230多萬斤鴉片銷燬在虎門,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表現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4、林則徐處理鴉片是燒燬它們嗎?爲什麼?

(不是)(因爲燒鴉片會產生大量毒煙,造成人們“被動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與海水化合反應產生的高溫來熔化鴉片,避免污染。)

小結、過渡:林則徐虎門銷煙打擊了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挫敗了英國用鴉片打開中國大門的美夢。他們就悍然發動侵略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

二、中英《南京條約》

學生閱讀本目,思考回答:

1、這場戰爭是否因林則徐禁菸而引起?

(不是。因爲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政府的既定政策,他們要保護骯髒的煙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什麼手段都耍得出來。即使沒有林則徐的禁菸,他們也要用大炮說話的。德國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馬克思也說過:“英國用大炮_國接受一種名叫鴉片的麻醉劑”,因此,這場戰爭被稱作“鴉片戰爭”。)

2、這場戰爭的結局如何?

(中國戰敗,清政府_定《南京條約》。)

3、根據課本第5頁“練一練”: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請你分析一下,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什麼危害?

(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鉅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開放五口通商和協定關稅,有利於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師講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涵義:

“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經濟已被破壞,有了一定成分的資本主義經濟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剝削制度。“半殖民地”指當時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帝國主義壓迫和控制的國家。

4、根據課本第5頁“活動與探究1”:中國爲什麼會在鴉片戰爭中失敗?

中國和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幾乎是同時產生的,但是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受到封建_義的嚴重阻礙,始終處於萌芽狀態。而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歐洲社會的一系列活動和運動都在促進它的成長。經過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成功,資本主義的生產力迅猛發展起來,歐洲的資本主義長成了參天大樹。而英國這時已成爲號稱“世界工場”和“日不落帝國”的資本主義“老大”。它與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擁有明顯的優勢。“落後就要捱打”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5、小表演活動: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儀式上雙方代表的對話(可自由發揮)。

本課小結

1、指導學生根據“知識網絡”,進行“接龍複習”。

2、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5頁“練一練”。

3、提醒學生預習第2課《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8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篇五

第二次鴉片戰爭

一、說教材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進一步加深。本課的內容爲綜合考察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提供了思維素材,,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而且能夠促進學生整體把握知識的結構和內在聯繫。從而貫徹“以學生髮展爲主”的新課標理念。

教學目標

1、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性質和影響;《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火燒圓明園;俄國侵佔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2、分析《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危害,使學生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3、在落實目標1、2、的過程中,通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影響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本課重點:《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危害

本課難點: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

二、說教法

探究性學習: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於強凋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通過讓學生靜下心來自主學習,對教材內容進行仔細梳理,找出自己的不足,作爲教師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提供依據。教師通過給學生進行方法指導,教他們學會挖掘教材的潛在因素,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對教材進行反覆整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避免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滑行”,達到查缺補漏、深化提高的學習目標。

三、說學法

學情分析:我的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學生,剛開始高中學習不久,初高中的過渡尚在進行,學習習慣、思維方式還有待養成。

主要環節:

教師引導——學生自學——當堂反饋。

簡述歷史思維的三時態特徵,並將學生分爲三組

讓學生分組在課本中找出與各時態相對應的觀點

提出本課的總問題:爲什麼同一事件不同的時間人們的看法會有如此差異?

分別以“鴉片戰爭後的中國”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簽訂”爲例通過具體問題引導學生由共時態思維向即時態思維轉化,完成教學目標

板書設計:

第三節第二次鴉片戰爭

一、英法發動侵略戰爭

1、英法美提出“修約”要求及實質2.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

二、《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1、攻佔大沽、天津和《天津條約》的簽訂2.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和《北京條約》的簽訂

三、俄國侵佔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四、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一些基本構想,上述構想基於新課程標準中“以學生髮展爲主”這一理念,力圖在課堂上體會到歷史學習的樂趣,培養髮散性四維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習歷史的樂趣不僅僅建立在軼聞野史之上,關注社會演進中人們的觀念之變,體味社會文明的進步,才能真正從理性層面體會歷史之美。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學總結 篇六

本學期,我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爲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以促進水平的提高。

一、基本情況

1、教學基本情況

本學期任教八年級(3)班,七年級(1)(3)(5)班的政治科教學工作,八年級歷史科使用的是嶽麓版的新教材,七年級政治科使用的是人民版教材。這一學期,我在各位領導的正確指導下,認真落實教學工作計劃,努力學習課改理論,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狠抓教學質量,認真完成各項材料和各項任務,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啓發思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分析問題,本班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尖子生少,基礎差的學生較多,我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注意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以期對下學期的教學工作有所借鑑。

2、學生基本情況:

剛進入八年級,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從內容到學習方法都不是熟悉的。因此上在開學初這一段時間裏我大部分時間所做的是在瞭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及習慣。做到心中有數。爲以後的上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有利的驗證。

3、教學完成情況:

①、按質按量完成了本學期所有課程的基礎知識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了重點、難點,抓住基礎點,講清了重大歷史事件,評析了重要歷史人物,使學生通過本學期的學習掌握了從原始社會到南北朝的重要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內容。

②、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通過對歷史文化、經濟等和成就講授,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教會學生客觀分析評價歷史人物,例如:秦始皇、曹操等人物。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事物的能力;進行了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教育;進行了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學生思想覺悟

二、本期教育教學工作總結

(一)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國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

(二)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三)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爲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四)狠抓學風。

我所教的1個班,學生比較喜愛該科,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但有爲數不少的學生,因爲怕班主任責備,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作業也因爲怕分數低而找別人的來抄,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對此,我狠抓學風,在班級裏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的行爲。

與此同時,爲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雖然大部分同學對該課很感興趣,學習勁頭也濃,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後進生基礎太差,考試成績都很差,有些同學是經常不及格,我找來差生,瞭解原因,有些是不感興趣,我就跟他們講學習語文的'重要性,跟他們講一些有趣的語文故事,提高他們的興趣;有些是沒有努力去學,我提出批評以後再加以鼓勵,併爲他們定下學習目標,時時督促他們,幫助他們;一些學生基礎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態度,或過分自卑,考試怯場等,我就幫助他們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己信心,並且要在平時多讀多練,多問幾個爲什麼。同時,一有進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時地表揚他們。經過一個學期,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成了勤學苦練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五)抓好課後輔導。

我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心講解,教給他們好的記憶方法,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對所學知識鞏固複習,及時查缺補漏。並與家長聯繫,及時溝通情況,使家長了解情況,以便在家裏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監督。

六、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

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爲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本期教學成績總結(期末考試)

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八年級歷史期末試卷以自主測試形式由縣統一命題,依據了《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着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能力的精神,從地區八年級物理教學實際出發。該套試題的命題素材主要來自現有教科書及社會生活實際,試題內容靈活,注重生活實際和應用。

1、優點

(1)對歷史教材的主幹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生能根據要求加以複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

(2)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採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

(3)能根據題意認真解答。大部分學生能根據題目的要求,認真分析問題,正確地得出答案。

2、存在問題

(1)基本功不紮實。書寫不公正、不規範,錯別字多。

(2)同類知識混淆不清。學生對同類知識掌握不牢固,張冠李戴的現象很普遍。

(3)時間、地點類的知識掌握不到位。

(4)審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如28題圖示法的設置

(5)複習不到位。本次考試一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太好,選擇題錯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學生在複習過程中拿出的時間,沒有集中精力去記憶。

3、改進措施。

(1)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四、存在的問題

綜合本期教學工作和試卷批閱情況,並結合我校教學現狀,我認爲我的物理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學素質遠遠落後於當前教育形勢。

由於自己的業務水平有限,遠遠不能適應於當前的課改需要。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和學習,要持之以恆地進行訓練。

(二)學生成績不夠理想。

尤其是學生個人成績並不突出,要進一步加強對優生的培養力度。爭取能取得好的名次。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對所學的知識系統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

(三)教科研成績不突出。

教研成果少、檔次上不去。要加強教學理論的鑽研與教學業務的學習。

五、下學年發展方向

針對存在的問題,下一學年的工作打算是: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學業務水平。要進一步學習課改理論,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教科研方法,提高自己綜合素質,多出教研成果,力爭提高成果檔次。

(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和優生冒尖兩不誤。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和優生的輔導工作,既要在統考中取得好成績,又要在各類競賽中取得好成績。

(三)繼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構建與新課改相適應的課堂教學,體現開放性、自主性,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理論聯繫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四)在教學中,學習中不斷積累經驗,認真寫好手記、案例,不斷進行理論學習,爭取撰寫出有質量的教學經驗論文。

(五)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使學生對基礎知識學有所得。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案:鋼鐵長城 篇七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的建立;我國自行研製的導彈驅逐艦;我國自己製造的核潛艇;現代化海軍的多兵種;人民空軍的誕生;飛機的國產化;空軍的現代化;導彈部隊的組建;導彈部隊的裝備;導彈的戰鬥力。

通過指導學生利用教材中的圖片資料、收集課外資料、觀看影像資料等,說明人民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發展過程的歷史,培養學生獲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分析國防現代化即鋼鐵長城的形成原因,認識科技強軍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比較能力。

通過對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發展歷史的比較,感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威、國威,體會國防力量的日益增強;認識到國防鋼鐵長城的形成,反映了國家與民族的日益強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認識到堅固的國防鋼鐵長城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學生國防觀念,從而使學生樹立起爲中國的國防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本課主要介紹了國防建設的巨大成就,即鋼鐵長城的形成。講述了人民海軍的建立和發展,人民空軍的建立和發展,導彈部隊的建立和發展。

本課重點是現代化海軍、空軍的建立。新中國成立後,加強了國防建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走科技強軍之路,成效顯著。人民海軍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組成,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空軍的現代化建設也有了新的飛躍,成爲保衛祖國領空的鋼鐵衛士。

本課難點是國防力量的強大與國家綜合國力增強的聯繫,理解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關係。明確建立鞏固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同時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把國防現代化建設放在中國改革開放這一特定歷史環境與歷史背景中理解,有一定難度。

教學工具

圖片、PPT

教學過程

【導入】:

視頻:閱兵式,從新中國成立到抗戰勝利70週年。共同之處:三軍,海陸空。作用:築起“鋼鐵長城”。

——【出示課題】

【課題解析】:

鋼鐵:強大;長城:軍隊。如何實現科技強軍。【本課主題】:科技強軍。

【探究過程】:

一、海軍

1、發展歷程

1949年建立:華東軍區海軍

20世紀50-70年代發展:北海、東海、南海海軍

20世紀90年代:現代化水平提高

2、武器裝備:

1971年,導彈驅逐艦;核潛艇。

3、兵種:

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

[教學方法]生閱讀課文歸納概括、提煉。師補充講解。提問:武器裝備與兵種的分化,體現出海軍發展的什麼特點?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現代化水平不斷髮展。

材料補充:對比甲午中日戰爭時期與新中國海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意識到軍隊強大對國防建設的重要性。

二、空軍

1、概括:建國初(20世紀50年代)3000多架,朝鮮戰場。

2、新型飛機及機型:

1956年仿製殲5型殲擊機

分類: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

3、技術改進

仿製→自行研製

[教學方法]生閱讀課文歸納概括、提煉。師補充講解。總結:空軍的發展,說明科技水平提高,現代化水平提高。

三、導彈部隊

1、任務:核反擊

2、建立:1966年

3、武器裝備:中程、遠程、洲際導彈核武器。

[教學方法]生閱讀課文歸納概括、提煉。師補充講解。總結:導彈部隊的建立與發展,說明科技水平提高,現代化水平提高。

【小結】

一、海軍、空軍、導彈部隊發展的意義:

1、是軍隊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2、有利於加強國防。

3、有利於保衛祖國的安全。

二、軍隊現代化在海軍、空軍、導彈部隊方面的表現,各舉一例。給我們的啓示是什麼?

1、表現:

海軍:1971年,導彈驅逐艦;核潛艇。

空軍:1956年仿製殲5型殲擊機

導彈部隊:1966年建立導彈部隊,逐步裝備中程、遠程、洲際導彈核武器。

2、啓示:

要加強國防,實現軍隊現代化,必須走科技強軍之路。

課後小結

【小結】

一、海軍、空軍、導彈部隊發展的意義:

1、是軍隊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2、有利於加強國防。

3、有利於保衛祖國的安全。

二、軍隊現代化在海軍、空軍、導彈部隊方面的表現,各舉一例。給我們的啓示是什麼?

1、表現:

海軍:1971年,導彈驅逐艦;核潛艇。

空軍:1956年仿製殲5型殲擊機

導彈部隊:1966年建立導彈部隊,逐步裝備中程、遠程、洲際導彈核武器。

2、啓示:

要加強國防,實現軍隊現代化,必須走科技強軍之路。

八年級下冊歷史的教學總結 篇八

本學期我擔任中學八年級的歷史工作教學、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教學反思。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的學情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不易接受。

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剛接觸新的教材,同學們還不能馬上適應、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血肉築長城》的時候,這課的主題是“;抗日戰爭”;,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爲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爲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爲此準備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條謎語導入新課,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當講完課的時候,我拿出準備好的錄象帶,讓學生觀摩學習,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沒有認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

二、本學期主要工作:

1、凸現現代課程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本期利用各種機會加強業務學習和教科研理論學習、學習筆記達2000字左右。

2、深入學生實際,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特徵,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興趣,愛好及方法等。

3、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課前積極參加集體備課,或突破難點,或選擇教法和學法,或設計作業,或營造情景、累計參加集體備課30節左右。

4、圍繞市教學開放周活動,積極參加歷史教研室組織的出謀劃策,集思廣益的`聽課,評課活動。

5、積極主動地參加其他教研組和學校組織開展的公開課,青年教師彙報課,校優質課評比活動、聽課節數達50節左右。

6、及時瞭解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7、開展課外輔導,課外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如歷史人物訪談、交流歷史學習方法,經驗、歷史專題報告會、觀看愛國主義影視片、學習方法,複習方法指導、社會生活情況調查、從而培養了學生興趣,拓展其視野,並與同組教師交流心得。

8、努力開展課題研究,圍繞《現代教育技術與歷史課堂教學的整合》,,羣策羣力鑽理論,查資料,重實踐。

9、努力突出歷史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拓展歷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

10、通過多樣化方法和現代化手段,努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三,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績:

1、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爲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更好的基礎。

2、本人的公開課,取得較好成績,受到本組同事好評。

3、課外活動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做人,掌握了歷史知識。

4、課題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加強了學習資源與學生學習方式,教學要素,教學環節的整合,爲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歷史的環境和氛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此外,學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

1、個人備課有時針對性不強,特別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備好的課不得不進行必要調整。

2、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得不夠到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成分還比較多。

3、課題研究亦有流於形式的時候,以致實質性的工作做得遠遠不夠。

4、課外活動的開展因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總體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處。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1、加強備課的針對性,努力服務於課堂教學和學生。

2、有意識地強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

3、實質性地開展課題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點具體的內容。

4、加強課外活動的指導和引導,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夥伴。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學總結 篇九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的歷史工作教學。由於八年級的歷史是會考必考科目,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主要工作:

1、凸現現代課程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本學期利用各種機會加強業務學習。

2、深入學生實際,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特徵、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興趣愛好及學習方法等。

3、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課前積極參備課,或突破難點,或選擇教法和學法,或設計作業,或營造情景。

4、積極參加聽課、評課活動。

5、及時瞭解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6、開展課外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如:

(1)歷史人物訪談。

(2)交流歷史學習方法、經驗。

(3)觀看愛國主義影視片。

(4)學習方法、複習方法指導。

(5)社會生活情況調查。從而培養了學生興趣,拓展其視野,並與同組教師交流心得。

7、努力突出歷史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拓展歷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

8、通過多樣化方法和現代化手段,努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二、主要工作成績:

1、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爲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更好的基礎。

2、課外活動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做人,掌握了歷史知識。

3、加強了學習資源與學生學習方式、教學要素、教學環節的整合,爲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歷史的環境和氛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此外,學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個人備課有時針對性不強,特別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備好的課不得不進行必要調整。

2、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得不夠到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成分還比較多。

3、課外活動的開展因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總體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處。

四、教學反思。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剛接觸新的教材,同學們還不能馬上適應。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老師說過:“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1、加強備課的針對性,努力服務於課堂教學和學生。

2、有意識地強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

3、加強課外活動的指導和引導,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