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共4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7篇《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相關的範文。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共47篇)

篇一: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齊探究,實施真正好處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潛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潛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持續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構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用心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學生狀況分析:

1、透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潛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資料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構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

四、教材資料簡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1課。

第一單元《放大鏡》

科技發展促進觀測工具的發明和改善,觀測工具的改善又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從放大鏡到顯微鏡,人類觀察到微小世界越來越多的祕密。

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能夠認識的,人類對物質世界的不斷認識,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單元《環境和我們》

人類面臨多種環境問題,環境問題主要是人爲造成的,環境問題的解決要靠人類自己。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爲保護和改善環境作力所能及的事。

解決環境問題要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避免產生新的環境問題。每一個環境問題的解決都是一個系統工程

第三單元《宇宙》

宇宙是物質的,是能夠被觀察和認識的,人類已對宇宙有了越來越多地認識,但還有許多沒有被認識的問題。

宇宙是龐大和有序的。宇宙中的天體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現象是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造成的。大多數天體都有自己的運動模式,都處於規則的能夠預測的運動中。

第四單元《信息》

科學探究中的蒐集事實和證據、推理和尋找解釋的活動是獲取信息和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

科學家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和學生在科學課上經歷的所有學習活動,其實都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動過程。

五、主要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專題研究

情景模擬科學設計和小製作討論辯論科學欣賞

科學遊戲參觀訪問家庭科技活動科學幻想

六、教學進度

第一週:第一單元第1、2、3、4課

第二週:第一單元第5、6、7、8課

第三週:第二單元第1、2、3、4課

第四周:第二單元第5、6、7、8課

第五週:第三單元第1、2、3、4課

第六週:第三單元第5、6、7、8課

第七週:第四單元第1、2、3、4課

第八週:第四單元第5、6、7課

第九周至期末結束:期末及畢業總複習

一、學生狀況分析

透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必須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潛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但是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敢,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爲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中,六(1)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六(2)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不如一班用心,表現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個性注意培養,構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潛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資料分析

本冊資料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透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爲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期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透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必須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透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資料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着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潛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教學目標:

1、透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透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透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構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持續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個性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構成正確的解釋。

五、補差意見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個性是學困生,師生都要個性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2、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實驗率100%。

3、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後交流,課堂複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瞭解複習狀況和作業完成的狀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取“小老師”,讓他們在羣衆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給困難生以更多的展示機會,以呵護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用心採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教學進度安排

(略)

篇二: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同學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同學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和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局部效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同學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爲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同學將根據化學變化隨同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實質是發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同學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置,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時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妙。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動身,同學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置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置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維護行動。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同學將會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着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維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同學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本冊的重點是: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同學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方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置,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同學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堅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資料清單:

1、“微小世界”單元

觀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玻璃片,平面鏡片,顯微鏡。

觀察對象:昆蟲或昆蟲器官(昆蟲的足、翅、觸角等)標本;食鹽、味精、礦物晶體;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蟲、眼蟲等;洋蔥、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細胞裝片。

其他工具或資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脫脂棉或其他纖維。

觀察的圖片:多種生物細胞和細胞作用的課件或圖片。

2、“物質的變化”單元

實驗資料:火柴、生鏽的鐵釘和鐵片、蠟燭、米飯、澱粉、碘酒、幾種常見的食物、小蘇打、白醋、鐵鏽、硫酸銅溶液、塗有油漆的鐵製品、小自行車、白糖、檸檬酸、自制電路檢測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頭、鑷子、玻璃杯、小飲料瓶。

3、“宇宙”單元

模擬實驗資料:圓紙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氣筒、注射器、沙盤、電筒、蠟燭、紙板、橡皮泥、棉線、鐵絲、星空圖。

相關資料:有關月球、日食、月食、太陽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類宇宙歷程的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4、“環境和我們”單元

觀察實驗資料:廣口瓶、洗淨的小石子、紙巾、墨水、有回收標誌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裝盒。

常用工具:彈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鏡、顯微鏡。

相關資料:有關垃圾場、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三、各單元概述、教學目標和實驗清單:

(一)“微小世界”單元:

1、單元概述:

本單元按人類觀察工具的不時發展,視野不時開擴的線索編寫。同學將經歷用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對昆蟲、晶體、細胞和微生物進行進一步的觀察,激發他們深人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使同學瞭解到,人類爲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時地改進觀察工具。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的視野越來越開闊,發現了原來不知道的許多祕密。

教學的重點是拓展同學觀察的範圍,激發同學的觀察興趣,鼓勵他們探究和發現大自然的奇妙,學習和領悟使用觀察工具的好處,體會科學、技術、社會的關係。

第1課:同學通過討論和體驗,對放大鏡的構造和功能有進一步的瞭解。

第2―3課:指導同學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器官和物體的微細結構,體會用放大鏡比用肉眼觀察更有利我們對身邊世界的瞭解。

第4課:協助同學瞭解從放大鏡到顯微鏡的發明過程,認識到是顯微鏡的發明和不時改進,使人類觀察到越來越小和越來越精細的物體和結構,發現了微生物和細胞。

第5―7課:指導同學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和細胞,瞭解人類用顯微鏡探索生命世界的效果,同時認識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徵。

第8課:對單元學習進行回顧和總結,對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以和對人類探索自然的效果進行梳理,並通過查閱資料彙報交流,瞭解更多的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效果。

2、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放大鏡和顯微鏡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使我們能看到物體的更多細節。

爲了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透鏡應是透明的、中間較厚的,放大倍數與中間的厚度直接有關。

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單位,生物都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廣泛存在着,它和我們的生活、生產、環境有着密切的關係。

一些微生物太小,沒有放大鏡或顯微鏡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一起特點,也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環境下生存的結構。

物質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種多樣的。

(2)過程與方法

運用手執透鏡和顯微鏡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標本。

學習使用適當的器材和技術觀察細胞和微生物。

通過文字、繪畫、討論等形式記錄、交流觀察結果。

通過觀察實驗和收集資料,瞭解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效果。並以多種方式交流和彙報。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探索微小世界的興趣。

認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會促進觀察工具的不時進步,觀察工具的不時進步對促進科學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認識到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對人類的探索精神和發明效果表示敬佩。

(二)“物質的變化”單元:

1、單元概述:

本單元主要研究物質的化學變化,從化學變化隨同的現象中,尋找化學變化的實質:發生了新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發生了哪些新物質,怎樣判斷髮生了新物質,這就需要同學學會尋找足夠多的證據,作爲判斷髮生了新物質的依據。

本單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質的變化,同學需要認識到變化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從同學認識發展的角度,我們並不要求同學掌握化學變化的類型和化學變化生成的具體新物質,這對同學來說爲時尚早,他們將在中學時繼續學習。我們要求的是,同學能夠從種種變化的現象動身,推斷物質的變化是否發生了新物質,然後尋找各種證據驗證自身的假設,從而達到提升科學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同學學習科學的思維和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同學通過學習,在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上能有所發展,在理解科學、理解科學的思想和觀點、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單元教學所期望達到的主要目標。

第1課:主要出現生活中物質變化的實例。從這些變化的實例中,比較出兩類不同的變化,一類是隻改變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另一類是發生了新的物質。

第2課:通過兩個實驗,引導同學詳細觀察沒有變化的沙豆混合和發生了新物質的白糖加熱,分辨物質變化過程中的“變”與“不變”,分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主要特徵。

第3―6課:具體介紹一些化學變化的類型以和這些化學變化所隨同的現象。同學通過觀察現象、作出假設、尋找證據、得出結論的過程,研究各種化學變化,總結化學變化的主要特徵:發生了新的物質。

第7―8課:通過研究化學變化速度的控制,介紹化學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同學懂得化學變化與生髮生活之間的關係。最後協助同學總結本單元的主要內容。

2、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在不時地發生變化的。

物質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

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發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質的物理變化不發生新的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會發生新的物質。

物質的化學變化會隨同各種現象。

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髮生活有着緊密的聯繫,人類可以利用物質的變化解決生髮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推測、實驗設計和驗證獲得結果。

學習通過“假設檢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思維方式,自身設計對比實驗進行驗證。

經歷簡單的對比實驗的設計和實驗過程,培養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

按規範要求完成實驗。

對觀察研究結果進行簡單整理、分析並概括總結,逐步形成科學概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物質的變化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

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堅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認識到閱讀、收集更多的相關信息資料,豐富自身的認識,修正、完善原有的認識的必要的。

培養以證據說話的觀念和行爲習慣。

體會科學的思維方式可以協助我們認識事物的實質。

體會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以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的性質,需要有很多的證據。

認識到科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

(三)“宇宙”單元:

1、單元概述:

本單元的教學要讓同學在星空下來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礎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有關太陽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構,形成初步的、淺顯的、有系統的對宇宙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有一定解釋力的宇宙的體系或結構模型,培養同學對天文的興趣。

通過這八課的學習,希望同學認識到,宇宙是一個系統,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構成;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體都在運動變化,分佈在不同的宇宙空間並有不同的特徵;宇宙是龐大的,但是可以被人類探索、發現和認識的。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爲了增強單元教學的活動性,教科書設計了一些探究性活動,如畫月相、造環形山、日食的模擬實驗、建太陽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製作活動星圖等,使同學對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究活動的基礎之上。這是本單元的特色之一。

另外,教科書還設計了一些課後的活動,如觀月、觀星、收集資料等,希望這些活動能激發和培養同學學習天文的興趣。

本單元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客觀存在的觀察障礙,如天氣、燈光等;

二、夜間觀察活動較難組織、開展。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採用多種方法加以解決。

第1課:讓同學對月球的基本情況、運動方式以和人類對月球探索的過程有一定的瞭解,完成一張自身的月球卡的製作。

第2課:讓同學通過畫月相的活動,瞭解月相的變化,在對月相進行排列的過程中對月相變化的規律有所認識,並通過模擬活動試着解釋月相變化的原因。最後,讓同學觀察白晝的月相,對月相變化的情況進行實踐檢驗。

第3課:通過一個有趣味的活動一造環形山,讓同學在製作月球環形山模型的過程中,對環形山的成因展開探究。

第4課:讓同學對有趣的天文現象一日食和月食展開探究,這需要同學運用前面所學的有關日、月、地三天體運動模式的知識,模擬再現日食和月食,從而明白這兩種現象發生的原因。

第5課:讓同學瞭解太陽系的構成,並在此基礎上,根據數據表處置數據,並建立太陽系模型。同學將驚奇地發現,所建太陽系模型與有關太陽系示意圖相差甚遠。

第6課:同學將實際做一個星座模型,從而明白星座實際是遠近不同、相互沒有聯繫的恆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視覺構圖。

篇三: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由於生活習慣的差異,有些同學的科學知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不強,很多學生沒有多少機會接觸大自然,可是學生自身的特點,使得學生更加願意接觸科學,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科學是國小階段科學的最後一冊,包括了五個單元,共23課,從人的發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討科學的奧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教學重難點:

從不同的科學角度出發,重視國小生的思維能力的學習,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進行實驗,並得出實驗結論,對實驗結果作出解釋。

四、教學措施:

1、認真研讀教材,認真備課,結合新課標要求,將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的特點,用一種探究和輕鬆的氛圍進行課堂教學,通過多種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3、拓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分組自己動手進行實驗,自己得出結論並找出實驗結果,增強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五、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對實驗現象或結果得出結論,使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走進科學、運用科學,提高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的行爲習慣。

2、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找到科學的方法,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學會科學的看問題、想問題。

3、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瞭解自然,瞭解科學,將課本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提高對科學和環境的認識。

六、科學進度表:

周次時間單元名稱內容課時

第一週2.25-2.26人的一生1.細胞1

2.我從哪裏來1

第二週2.29-3.43.人的一生1

4.我像誰1

第三週3.7-3.11觀察細胞實驗1

第一單元複習1

第四周3.14-3.18無處不在的能量5.讓身體熱起來1

6.擺的祕密1

第五週3.21-3.25擺的祕密實驗1

7.鑽木取火1

第六週3.28-4.18.通電的線圈(一)1

9.通電的線圈(二)1

第七週4.4-4.8電磁鐵實驗1

10.無處不在的能量1

第八週4.11-4.1511.開發新能源1

第二單元複習1

第九周4.18-4.22地球的面紗12.地球的面紗1

13.風從哪裏來1

第十週4.25-4.29風的成因模擬實驗1

14.降落傘1

第十一週5.2-5.6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因素實驗1

15.小帆船1

第十二週5.9-5.13小帆船行駛方向與風向關係實驗1

第三單元複習1

第十三週5.16-5.20信息與生活16.來自大自然的信息1

17.生物是怎樣傳遞信息的1

第十四周5.23-5.2718.電腦與網絡1

19.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1

第十五週5.30-6.3第四單元複習1

探索宇宙20.太陽家族1

第十六週6.6-6.1021.神祕星空1

22.探索宇宙1

第十七週6.13-6.1723.未來家園1

第五單元複習1

篇四: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敢,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爲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中,六(1)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六(3)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不如一班積極,表現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六(2)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差,學習氛圍有些侷限,會學習、愛學習學生不如一、三班積極,表現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人類祖先的足跡”“綠色社區調查”“宇養好小金魚”和“雨具的改進”四個單元組成。

“人類祖先的足跡”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提出問題到蒐集資料,再到比較與分析證據資料過程,讓學生讀懂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同學交流,從而提高認識。

“綠色社區調查”單元,學生將通過設計調查計劃,交流調查計劃優劣,設計調查問卷、提綱,蒐集數據和信息從衆多繁雜的證據中發現結果和問題提出改進。培養學生調查的能力。

“養好小金魚”單元,從學生熟悉的養魚基礎上,通過調查、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小組合作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使學生認識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

“雨具的改進”單元,通過學生適用雨具的經歷,通過奇思妙想的設計改進雨具,交流雨具的使用優劣,體驗發明創造源自生活。使學生學會用智慧改變生活的方式。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着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如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養金魚的知識,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雨具的改進等。

4、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補差意見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2、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實驗率100%。

3、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後交流,課堂複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瞭解複習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擇“小老師”,讓他們在集體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給困難生以更多的展示機會,以呵護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積極採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學內容

課時

篇五: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課標要求

國小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並應爲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能保持和發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理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概念,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實、樂於探究的科學態度;發展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初步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初步形成對科學的認識。

1.通過對物質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瞭解物質的一些基本性質和基本運動形式,認識物體的運動、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轉換。

2.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瞭解生命體的主要特徵,理解生物的生命活動和生命週期;認識人體和健康,以及生命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3.通過對地球與空間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瞭解與地球相關的宇宙環境,知道太陽系的基本概況;瞭解地球的運動及地球的圈層結構;認識人類與環境的關係,知道地球是人類應珍惜的家園。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的一生”、“無處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紗”、“信息與生活”、“探索宇宙”、“研究與實踐”等研究主題。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主要線索進行構建,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整合,引領學生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徵及事物變化的相互聯繫,進行以邏輯推理爲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三、教學目標

本冊由“人的一生”、“無處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紗”、“信息與生活”和“探索宇宙”五個單元組成。

“無處不在的能量”單元,使學生體會到我們的身體能發出熱,養成樂於和善於觀察身體事物的習慣。知道擺的規律,。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鑽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設性解釋,瞭解人類用火的歷史。通過電磁鐵在通電條件下有磁性,電磁鐵也有兩極,它的兩極是可以改變的。

“探索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追尋達爾文”,能嘗試運用不同的方式分析信息資料,對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在探索生物進化的問題中尊重證據,不迷信權威,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闡述人類的進花歷程。瞭解生命的幾種觀點,認識人類對社會起源的過程。

四、本冊教材的重難點: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五、教學進度

第一週第一單元第1課

第二週第一單元第2、3課

第三週第二單元第4、5課

第四周第二單元第6、7課

第五週第二單元第8、9課

第六週第二單元第10、11課

第七週第三單元第12、13課

第八週第三單元第14、15課

第九周第四單元16、17課

第十週第四單元18、19課

第十一週第五單元20課

第十二週第五單元21課

第十三週第五單元22課

第十四周第五單元23課

第十五週至期末研究與實踐

六、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篇六: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材內容分析:

“微小世界”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一個窗口。在 “微小世界”這個單元裏,學生們藉助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研究各種物體。集中研究的內容首先是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他們將觀察昆蟲身體構造的細節部分,如口器、觸角和翅膀,還將觀察小昆蟲的生活習性和行爲特點。在這一單元裏,學生們還將研究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自制一個簡易的顯微鏡,並使用它展開一個觀察、研究身邊生命的活動。放大鏡和顯微鏡下的發現會拓展學生們瞭解認識世界的新視野,激起他們對科學探究活動的更大興趣。

“環境和我們”是向孩子們打開的第二個窗口。這一單元將引領學生們關心有關地球整體的環境問題,併力圖影響他們的日常行爲習慣。考慮到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活動是從研究垃圾問題開始的,試圖通過調查垃圾來源、組成及處理方式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們認識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身體力行,參與解決這一問題的活動,繼垃圾問題之後,教材又引導學生們通過蒐集資料,瞭解和關注人類面臨的其他一些環境問題,如淡水資源缺乏、溫室效應、土地荒漠化等,並引導他們開展考察家鄉環境、制定保護環境的班級活動方案和個人環保行動計劃。

“宇宙”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提供的數據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待着他們去參與。

“物質的變化”本單元主要研究物質的化學變化,從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中,尋找化學變化的本質:產生了新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產生了哪些新物質,怎樣判斷產生了新物質,這就需要學生學會尋找足夠多的證據,作爲判斷產生了新物質的依據。“物質的變化”,學生需要認識到變化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從學生認識發展的角度,我們並不要求學生掌握化學變化的類型和化學變化生成的具體新物質,這對學生來說爲時尚早,他們將在中學時繼續學習。我們要求的是,學生能夠從種種變化的現象出發,推斷物質的變化是否產生了新物質,然後尋找各種證據驗證自己的假設,從而達到提升科學探究能力的目的。

三、教學目標:

1、拓展學生的認識視野,激發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獨立研究和發現的能力。學習用工具觀察,領悟使用觀察工具的好處,理解科學和技術的關係。從放大鏡到顯微鏡,人類觀察到微小世界越來越多的祕密。

2、知道人類面臨的一些環境問題:缺水、氣候變暖、物種滅絕、臭氧層破壞、土地荒漠化等。瞭解家鄉環境存在的問題以及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3、知道垃圾減量的重要性,探索減少丟棄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知道垃圾怎麼分類,每類包括哪些,知道各類垃圾的合理處理方法。認識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瞭解一些常見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處。

4、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積極關注環境問題,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實際行動參與改善環境的活動;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培養資源意識。

5、瞭解宇宙方面的關於夜晚、星空的一些知識,瞭解有關月球、日食和月食、太陽系等相關的宇宙天體知識。

6、瞭解信息對人類的重要作用,增強科學探究的本領,學習從身邊獲得各種各樣信息的方法,學習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四、教學進度表

(2015 ~2016學年第 二 學期)

周次

日期

教 學 內 容

教時

備註

2.22~2.26

1.1放大鏡??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2

2.29~3.4

3.放大鏡下的晶體4.怎樣放得更大

2

3.7~3.11

5.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2

3.14~3.18

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8.微小世界和我們

2

3.21~3.25

2.1我們身邊的物質??2.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2

3.28~4.1

3.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4.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2

4.4~4.8

5.鐵生鏽了6.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2

4.4清明放假

4.11~4.16

7.控制鐵生鏽的速度??8.物質變化與我們

2

4.18~4.22

3.1地球的衛星月球2.月相變化

2

4.25~4.29

3.我們來造“環形山” 4.日食和月食

2

十一

5.2~5.6

5.太陽系? ?? ?? ?6.在星空中(一)

2

5.2放假

十二

5.9~5.13

7.在星空中(二)? ?8.探索宇宙

2

十三

5.16~5.16

4.1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處理

2

十四

5.23~5.27?? ??3.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4.分類和回收利用

2

十五

5.30~.6.3?? ??5.一天的生活用水6.污水和污水處理

2

十六

6.6~6.10?? ??7.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8.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

2

6.9~10放假

十七

6.13~6.17?? ??期末複習、考試

2

十八

6.20~6.25

2

中國小期末考試

篇七: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科學課。從上幾學期的學習情況來看,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研究氣氛濃厚。但由於一部分學生對科學課的研究方式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繫實際。

通過三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強了,對於“科學”也很有自己的見解。不是說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範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重點培養。

二、教材情況分析: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國小生國小科學課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通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裏,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麼方向發展呢?進一步打開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窗口,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裏,學生將學習風格各異的建築、奇妙的人體、有序的生態系統、宇宙與航天技術、像科學家一樣工作五個單元。

三、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四、各單元主要目標、要求

1、風格各異的建築,認識常見的建築及其結構,建築物的審美。

2、奇妙的人體,認識人體的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環等系統的構成及其功能,認識生理髮育的過程,向學生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衛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提供的數據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4、像科學家一樣工作,本單元主要向學生介紹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教育他們向科學家那樣工作。

五、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六、教學進度

本冊共五個單元18課。分別爲:風格各異的建築、奇妙的人體、有序的生態系統、宇宙與航天技術、像科學家一樣工作。本學期共19周,教學進度安排如下:

周別教學內容課時備註

11、常見的建築1

22、巧妙的結構1

33、美麗的建築1

44、人體的組成1

55、消化與呼吸1

66、呼吸與交流1

77、循環與運輸1

88、生理與適應1

99、健康成長1

1010、小池塘、大世界1

1111、小瓶子、大學1

1212、小行爲大環境1

1313、浩瀚的宇宙1

1414、探索宇宙1

1515、人造地球衛星1

1616、在太空中生活1

1717、走近科學家1

1818、科學學習回顧1

19期末複習1

篇八: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科學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科學課程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本學期將繼續和同學們在科學的學習上更加努力。六年級的學生具有更多的獨立思想,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心,使科學課程更加有吸引力,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了興趣,喜歡提問題,科學課程根據學生興趣,聯繫生活,使科學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由於生活習慣的差異,有些同學的科學知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不強,很多學生沒有多少機會接觸大自然,可是學生自身的特點,使得學生更加願意接觸科學,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科學是國小階段科學的最後一冊,包括了五個單元,共23課,從人的發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討科學的奧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教學重難點:

從不同的科學角度出發,重視國小生的思維能力的學習,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進行實驗,並得出實驗結論,對實驗結果作出解釋。

四、教學措施:

1、認真研讀教材,認真備課,結合新課標要求,將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的特點,用一種探究和輕鬆的氛圍進行課堂教學,通過多種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3、拓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分組自己動手進行實驗,自己得出結論並找出實驗結果,增強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五、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對實驗現象或結果得出結論,使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走進科學、運用科學,提高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的行爲習慣。

2、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找到科學的方法,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學會科學的看問題、想問題。

3、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瞭解自然,瞭解科學,將課本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提高對科學和環境的認識。

六、科學進度表:

周次時間單元名稱內容課時

第一週2.25-2.26人的一生1.細胞1

2.我從哪裏來1

第二週2.29-3.43.人的一生1

4.我像誰1

第三週3.7-3.11觀察細胞實驗1

第一單元複習1

第四周3.14-3.18無處不在的能量5.讓身體熱起來1

6.擺的祕密1

第五週3.21-3.25擺的祕密實驗1

7.鑽木取火1

第六週3.28-4.18.通電的線圈(一)1

9.通電的線圈(二)1

第七週4.4-4.8電磁鐵實驗1

10.無處不在的能量1

第八週4.11-4.1511.開發新能源1

第二單元複習1

第九周4.18-4.22地球的面紗12.地球的面紗1

13.風從哪裏來1

第十週4.25-4.29風的成因模擬實驗1

14.降落傘1

第十一週5.2-5.6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因素實驗1

15.小帆船1

第十二週5.9-5.13小帆船行駛方向與風向關係實驗1

第三單元複習1

第十三週5.16-5.20信息與生活16.來自大自然的信息1

17.生物是怎樣傳遞信息的1

第十四周5.23-5.2718.電腦與網絡1

19.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1

第十五週5.30-6.3第四單元複習1

探索宇宙20.太陽家族1

第十六週6.6-6.1021.神祕星空1

22.探索宇宙1

第十七週6.13-6.1723.未來家園1

第五單元複習1

篇九: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教學班4個。我擔任這四個教學班的科學課教學。他們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自然事物有了一些瞭解,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些自然現象,也有了一定的實驗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設計實驗的能力。本學期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學生經歷較完整的“收集證據、整理證據、分析數據、形成認識”的探究過程。還要求學生能夠用查閱資料、制定調查計劃、實地調查等方法獲取信息,能夠通過實驗、記錄收集證據,能夠通過表格進行歸類整理、分析數據、能夠通過討論、交流、展覽等方式最終形成認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32課,分四個單元。

1、微小世界。包括1---8課,使學生知道,怎麼樣使用放大鏡,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對比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看到的洋蔥表皮有什麼不同。2、物質的變化。包括1---8課,讓學生知道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3、宇宙。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種渠道蒐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並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4、環境和我們。包括1---8課,引導學生認識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成分複雜的垃圾,這些垃圾一經丟棄會給環境帶來污染。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認識到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這些垃圾對環境會造成破壞。關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使用放大鏡,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讓學生知道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及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及比較分類能力。

2、學習宇宙知識。讓學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種渠道蒐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並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3、教育學生用聯繫、運動、變化的科學自然觀認識和理解各種自然事物和現象。

四、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認識放大鏡是“凸”“透”鏡。

2、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間接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

3、蒐集整理月球的資料,根據資料的特徵製作自己的'“月球卡”。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和整理

4、佈置學生按要求帶垃圾來進行稱重測量。引導學生對垃圾產量大帶來的問題進行討論。

五、教學方法及措施

1、學習製造放大鏡。通過放大鏡、顯微鏡對物體的觀察、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2、學習用篩網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3、能利用多種渠道蒐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並且整理有關的信息。

4、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課 次教學內容課 時第1周

常規訓練

1課時微小世界:1--21放大鏡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2課時第2周3--53放大鏡下的晶體4怎樣放得更大5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3課時第3周6--8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8微小世界和我們3課時第4周

機動第一單元複習

3課時第5周物質的變化:1--31我們身邊的物質2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3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3課時第6周4--64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5鐵生鏽了6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3課時第7周7--87控制鐵生鏽的速度8物質變化與我們3課時第8周

機動第二單元複習

3課時第9周宇宙:1--31地球的衛星——月球2月相變化

3我們來造“環形山”

3課時第10周4--64日食和月食5太陽系6在星空中(一)3課時第11周7--87在星空中(二)8探索宇宙3課時第12周

篇十: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教學任務與目標

1、風格各異的建築,認識常見的建築及其結構,建築物的.審美。

2、奇妙的人體,認識人體的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環等系統的構成及其功能,認識生理髮育的過程,向學生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衛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提供的數據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4、像科學家一樣工作,本單元主要向學生介紹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教育他們向科學家那樣

二、教材內容的基本分析(含重點、難點等)及刪補意見:

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通過前面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裏,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麼方向發展呢?進一步打開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窗口,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裏,學生將學習風格各異的建築、奇妙的人體、有序的生態系統、宇宙與航天技術、像科學家一樣工作五個單元。

三、學生雙基能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科學課。從上幾學期的學習情況來看,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研究氣氛濃厚。但由於一部分學生對科學課的研究方式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繫實際。通過三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強了,對於“科學”也很有自己的見解。不是說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範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重點培養。

四、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

7、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8、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五、教學改革的大體設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努力做到:

1、注重蒐集信息、現場考察及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和試驗。

2、專題研究,注重情景模擬、科學小製作及討論辯論。

篇十一: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系統和平衡,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拓展與應用,從探究水平看,以指導性探究爲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過渡。本冊共由六個單元組成:《我長大了》、《遺傳與變異》、《進化》、《共同的家園》、《神奇的能量》、《拓展與應用》。

第一單元《我們長大了》是依據《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有關生長髮育和良好生活習慣等具體內容標準建構的。它是在學生們已經瞭解動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植物的一生”、“養蠶”),知道人類是如何繁衍後代(“我是怎樣出生的”)的基礎上引領孩子們對自身――從出生到現在以至將來的生長變化進行深入探究的一個單元。本單元重在指導學生認識和了解人體一生的變化,學習怎樣正確對待自己的生長髮育,並針對六年級學生正面臨的青春期發育,給予針對性指導,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安全而又順利地渡過青春發育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第二單元《遺傳與變異》是根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遺傳和變異現象的內容要求來建構的,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繁殖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現象的重要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遺傳現象;第二部分,生物的變異現象;第三部分,瞭解人類對遺傳、變異現象的探索。

第三單元《進化》是根據《課程標準》生命世界中關於生物進化的內容要求來建構的,這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的繁殖、遺傳與變異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生物進化的重要單元。本單元重點就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告訴我們什麼)、生物進化的原因(適者生存)以及生物進化的理論(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等方面作了比較系統的介紹,並

篇十二: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孩子能夠對科學這門學科產生濃厚興趣,而且素養培養得非常贊,好奇心極強,樂於動手,善於操作。課程難度值增加之後,也能夠非常認真的學習,科學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學科。

我所任教的二個班大多數學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不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課後作業不能及時上交,一部分學生思維有些侷限。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還應特別注意培養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爲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着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補差意見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2.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實驗率100%。

3.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後交流,課堂複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瞭解複習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擇“小老師”,讓他們在集體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給困難生以更多的展示機會,以呵護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積極採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篇十三: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

二、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本冊的重點是: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收集證據。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第一單元《微小世界》

科技發展促進觀測工具的發明和改進,觀測工具的改進又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從放大鏡到顯微鏡,人類觀察到微小世界越來越多的祕密。

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人類對物質世界的不斷認識,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

科學探究中的蒐集事實和證據、推理和尋找解釋的活動是獲取信息和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

科學家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和學生在科學課上經歷的所有學習活動,其實都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動過程。

第三單元《宇宙》

宇宙是物質的,是可以被觀察和認識的,人類已對宇宙有了越來越多地認識,但還有許多沒有被認識的問題。

宇宙是龐大和有序的。宇宙中的天體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現象是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造成的。大多數天體都有自己的運動模式,都處於規則的可以預測的運動中。

第四單元《環境和我們》

人類面臨多種環境問題,環境問題主要是人爲造成的,環境問題的解決要靠人類自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爲保護和改善環境作力所能及的事。

解決環境問題要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避免產生新的環境問題。每一個環境問題的解決都是一個系統工程。

篇十四: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簡單機械、自然資源、浩瀚的宇宙、插上科學的翅膀等四大板塊內容。

二、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學生24人,大部分學生對科學比較感興趣,接受能力較強,學習態度較端正。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認真聽講、嚴肅實驗紀律及客觀分析、認真討論、充分理解的學習態度,對於學習科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科學的能力,其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理解能力顯得尤其重要。

三、本冊重點:

簡單機械、自然資源、浩瀚的宇宙、插上科學的翅膀

四、本冊難點:

自然資源、浩瀚的宇宙

五、本冊目的要求:

1、能意識到系統是有一定結構層次的。鼓勵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設計實驗、實驗驗證、收集整理信息、得出結論。在充分體驗科學的認識過程中,培養學生猜想能力、觀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分析綜合等思維方法和能力以及設計與製作能力。

2、讓學生樹立珍愛生命、保護生物資源、節約能源的科學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用聯繫的觀點看待事物,從整體的角度分析系統中發現的各種現象,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從正反兩方面分析事物的發展,體驗感受系統結構和諧、對稱的科學美。

3、能認識更多的生物種類,瞭解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認識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知道能源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能說出太陽系的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順序。

4、能通過對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認識,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能設計出一些能量轉化裝置解決生活中遇到的能量能源問題,能大膽想象,關注科技的發展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六、教學措施:

1、努力鑽研教材,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2、表揚先進,鼓勵差生,積極調動學生積極性,全班平衡發展。

3、重視形象直觀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有意識的逐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4、加強實驗演示、實驗操作、充分理解。

5、適當佈置練習作業,認真批改及時訂正。

篇十五: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本冊教材

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系統和平衡,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拓展與應用,從探究水平看,以指導性探究爲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過渡。本冊共由六個單元組成:《我長大了》、《遺傳與變異》、《進化》、《共同的家園》、《神奇的能量》、《拓展與應用》。

第一單元《我們長大了》是依據《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有關生長髮育和良好生活習慣等具體內容標準建構的。它是在學生們已經瞭解動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植物的一生”、“養蠶”),知道人類是如何繁衍後代(“我是怎樣出生的”)的基礎上引領孩子們對自身——從出生到現在以至將來的生長變化進行深入探究的一個單元。本單元重在指導學生認識和了解人體一生的變化,學習怎樣正確對待自己的生長髮育,並針對六年級學生正面臨的青春期發育,給予針對性指導,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安全而又順利地渡過青春發育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第二單元《遺傳與變異》是根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遺傳和變異現象的內容要求來建構的,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繁殖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現象的重要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遺傳現象;第二部分,生物的變異現現象;第三部分,瞭解人類對遺傳、變異現象的探索。

第三單元《進化》是根據《課程標準》生命世界中關於生物進化的內容要求來建構的,這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的繁殖、遺傳與變異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生物進化的重要單元。本單元重點就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告訴我們什麼)、生物進化的原因(適者生存)以及生物進化的理論(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等方面作了比較系統的介紹,並且對恐龍消失等熱點話題進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釋。同時,在帶領學生探索生命如何進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環境對生物的作用,進而形成自然選擇這一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進一步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係的理解,爲後面繼續學習生物與環境的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單元《共同的家園》依據《標準》中關於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這部分內容來進行建構的。這一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植物、動物以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從尋找生物的家園入手,去認識生物的棲息地,動植物爲了適應環境在形態和習性上的特徵,同一棲息地上生物之間的關係,以及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使學生逐步認識到生物和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生物要適應環境,同時又作用於環境,生物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態系統,只有生態平衡,生物和環境才能共生共長。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於環境,又影響環境,影響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單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據《標準》中關於“能量的轉換”等具體內容標準建構的,是國小階段學習物質世界內容的最後一個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能量;第二部分,說明能量可以進行轉換;第三部分,介紹能源。第四部分,倡導節約能源和開發新能源,教育學生節約能源。

第六單元《拓展與應用》主要是依據《標準》中關於“能把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運用於新的情境中”的要求來建構的。本單元的關鍵詞:拓展、應用。拓展表現在解釋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釋現象,拓展所學。應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將原理予以實際運用的過程。

二、教學建議

1.用足每一分鐘,上好每一節課,堅定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目標的信心

縱觀本冊教材,有六個單元,共20課,應該說是科學課八冊教材中內容比較多的了,再與以往第十二冊自然相比,課時數也比較多。而再看這個學期是一個短學期,其中還包括五一長假以及學生的期中測試,而本冊教材教學總課時則需要29~33課時,也就是說每一節科學課都得實打實地最大效率地提高教學效果。時間之短,密度之大,要求科學老師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要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每一分鐘的價值。要求科學教師課前認真備課,認真和學生一起組織教學材料,精心地組織課堂上的每一個活動,活動要求少而精,任務要求小而實。少做或不做那些大而空的,泛泛而談的活動。

2.科學教師要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

需知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自己得有一桶水。新課程雖不必要求教師面面俱到,雖不必要求教師要有“一桶水”的量,但淵博的知識、豐富的內涵對於教育學生來說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科學課上尤其如此。對於本冊教材中的《遺傳與變異》、《進化》以及《神奇的能量》中的一些知識點,由於在老的人教版教材中涉及的不多或者說有的根本就沒有涉及,所以我們的科學老師要加強這方面的閱讀學習,不能依靠自己的老底子,須知不斷學習的教師纔會跟上形勢的發展,科學教師絕不能在科學課堂上犯科學性的錯誤。我們可以一知不解,但不能將一知半解的東西教給學生。

3.相信學生,樹立大活動觀

在科學課程剛剛起步時,出於對科學的理解,學生不會做,往往由老師帶着領着,於是我們稱這一階斷爲引導性探究。現在四年的科學課程學完了,如果我們還這樣不放心,還是想手把手的攙着學生,這樣顯然不符合學生髮展的步伐了。本冊教材主要的是以教師的指導性探究爲主,適當地讓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這就要求科學教師樹立一個大活動觀。要求給學生大段的科學探究時間,要求提供給學生必要時的幫助,至於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碰到的問題,要相信孩子們自己有能力去解決,要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是本冊“拓展與應用”的一個訓練側重點。

4.多種評價手段相結合,對學生四年來的科學學習作一個評價

本學年江都市所有的科學課程都到了六年級,也就是江都市所有的國小生都進行了四年的科學課程的學習。至於他們的學習效果到底如何,孩子們的科學素養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們會不會進行科學的思維,會不會把科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運用到他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去,有必要對學生四年來的科學素養作一個檢測,一方面檢驗我們四年來的教學成果,另一方面也爲我們下面的教學積累一個數據資料及從中進行反思的依據。所以要做好評價工作,要做到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要做到自主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要做到知識評價與技能評價相結合,要做到定量評價到定性評價相結合,要做到片面評價與全面評價相結合。爲學生四年來的學習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爲江都市的四年科學課程的改革作一個階段性的彙報。

篇十六: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科學教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着要爲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本學期我將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敢,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爲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本學期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三、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1、“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2、“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爲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3、“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4、“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着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教學目標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五、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並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髮現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係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並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並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週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彙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並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 學 內 容

課時

1

課前教育

2

2

1、放大鏡;

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2

3

3、放大鏡下的晶體

4、怎樣放得更大;練習

2

4

5、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

2

5

8、微小世界和我們;

單元練習

2

6

1、 我們身邊的物質;

2、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3、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

2

7

4、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鐵生鏽了;練習

2

8

6、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7、控制鐵生鏽的速度

8、物質變化與我們

2

9

單元練習;期總中練習;

2

10

1、地球的衛星一月球;

2、月相變化

3、我們來造環形山

2

11

4、日食和月食;

5、太陽系

2

12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2

13

8、探索宇宙;單元練習

2

14

1、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處理;

3減少丟棄及重新利用

2

15

4、分類和回收利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練習

2

16

6、污水和污水處理;

7、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

8、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

2

17

單元練習

2

18

單元檢測

2

19

學期總複習

2

20

學期實驗考覈

篇十七: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爲了使科學課的教學工作能順利進行,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個單元,簡單機械(1--5課)、自然資源(6--10課)、浩瀚的宇宙(11--15課)、插上科學的翅膀(最後一頁)。

在“簡單機械”這一單元裏,學生們將通過工人師傅常用的一些工具,來探索它們的原理,以激起他們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在“自然資源”這一單元裏,將引領學生們關心有關地球整體的環境問題和節約能源的問題,併力圖影響他們的日常行爲習慣;在“浩瀚的宇宙”這一單元裏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待着他們去參與和努力;本冊教材的最後一個單元是“插上科學的翅膀”,這一單元其實是本冊內容的概括與總結。學生們通過本冊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瞭解科學家是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的,體驗要準確獲得一個事實,除認真觀察外,還須將想像、推理與事實區別開來,在交流中要學會傾聽和準確表達。並從小樹立科學的理想,在未來的科學世界裏自由地飛翔。

三、教學目標:

1、知道人類面臨的一些資源問題:缺水、礦產資源、土地荒漠化等。瞭解家鄉資源存在的問題以及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2、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積極關注環境問題,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實際行動參與改善環境的活動;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培養資源意識。

3、瞭解宇宙方面的天體知識。

4、瞭解科學對人類的重要作用,增強科學探究的本領,學習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四、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的獵奇心較重,其實他們的求知慾望也是很高的。但他們的特點是依賴性強,思維不夠活躍。

五、方法措施:

1、充分利用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以教材爲攬本,多瞭解自然界的一些現象,以拓寬知識面,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慾望,先增加感性認識。

2、引導學生多做實驗,提高興趣,儘量要求獨立實踐、獨立思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以逐漸消除依賴心理。

篇十八: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齊探究,實施真正好處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潛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潛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持續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構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用心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學生狀況分析:

1、透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潛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資料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構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

四、教材資料簡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第一單元《微小世界》

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

學生將透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爲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第三單元《宇宙》

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期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透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第四單元《環境和我們》

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必須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五、教學進度

(略)

篇十九: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學生狀況分析

透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必須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潛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但是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敢,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爲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四個班中,六(1)(4)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六(2)(3)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不如一班用心,表現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個性注意培養,構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潛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資料分析

本冊資料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透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爲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期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透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必須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透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資料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着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潛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教學目標:

1、透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透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透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構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持續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個性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構成正確的解釋。

五、教學改善措施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個性是學困生,師生都要個性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2、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實驗率100%。

3、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後交流,課堂複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瞭解複習狀況和作業完成的狀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取“小老師”,讓他們在羣衆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給困難生以更多的展示機會,以呵護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用心採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教學進度安排

(略)

篇二十: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教科版國小科學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冊資料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透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爲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期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透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必須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透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資料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着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潛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本冊的重點是:

1.透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透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透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構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持續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單:

1.“微小世界”單元

觀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玻璃片,平面鏡片,顯微鏡。

觀察對象:昆蟲或昆蟲器官(昆蟲的足、翅、觸角等)標本;食鹽、味精、礦物晶體;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蟲、眼蟲等;洋蔥、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細胞裝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脫脂棉或其他纖維。

觀察的圖片:多種生物細胞及細胞作用的課件或圖片。

2.“物質的變化”單元

實驗材料:火柴、生鏽的鐵釘和鐵片、蠟燭、米飯、澱粉、碘酒、幾種常見的食物、小蘇打、白醋、鐵鏽、硫酸銅溶液、塗有油漆的鐵製品、小自行車、白糖、檸檬酸、自制電路檢測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頭、鑷子、玻璃杯、小飲料瓶。

3.“宇宙”單元

模擬實驗材料:圓紙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氣筒、注射器、沙盤、電筒、蠟燭、紙板、橡皮泥、棉線、鐵絲、星空圖。

相關資料:有關月球、日食、月食、太陽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類宇宙歷程的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4.“環境和我們”單元

觀察實驗材料:廣口瓶、洗淨的小石子、紙巾、墨水、有回收標誌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裝盒。

常用工具:彈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鏡、顯微鏡。

相關資料:有關垃圾場、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三、各單元概述、教學目標和實驗清單:

(一)“微小世界”單元:

1.單元概述:

本單元按人類觀察工具的不斷髮展,視野不斷開擴的線索編寫。學生將經歷用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對昆蟲、晶體、細胞和微生物進行進一步的觀察,激發他們深人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到,人類爲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向在不斷地改善觀察工具。觀察工具的改善,使人類的視野越來越開闊,發現了原先不明白的許多祕密。

教學的重點是拓展學生觀察的範圍,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鼓勵他們探究和發現大自然的奇妙,學習和領悟使用觀察工具的好處,體會科學、技術、社會的關係。

第1課:學生透過討論和體驗,對放大鏡的構造和功能有進一步的瞭解。

第2-3課:指導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器官和物體的微細結構,體會用放大鏡比用肉眼觀察更有利我們對身邊世界的瞭解。

第4課:幫忙學生了解從放大鏡到顯微鏡的發明過程,認識到是顯微鏡的發明及不斷改善,使人類觀察到越來越小和越來越精細的物體及結構,發現了微生物和細胞。

第5-7課:指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及細胞,瞭解人類用顯微鏡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時認識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徵。

第8課:對單元學習進行回顧和總結,對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以及對人類探索自然的成果進行梳理,並透過查閱資料彙報交流,瞭解更多的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放大鏡和顯微鏡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使我們能看到物體的更多細節。

爲了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透鏡應是透明的、中間較厚的,放大倍數與中間的厚度直接有關。

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單位,生物都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廣泛存在着,它和我們的生活、生產、環境有着密切的關係。

一些微生物太小,沒有放大鏡或顯微鏡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點,也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環境下生存的結構。

物質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種多樣的。

(2)過程與方法

運用手執透鏡及顯微鏡觀察生物及非生物標本。

學習使用適當的器材及技術觀察細胞和微生物。

透過文字、繪畫、討論等形式記錄、交流觀察結果。

透過觀察實驗及收集資料,瞭解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並以多種方式交流及彙報。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探索微小世界的興趣。

認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會促進觀察工具的不斷進步,觀察工具的不斷進步對促進科學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認識到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能夠認識的。

對人類的探索精神和發明成果表示敬佩。

3.實驗清單:

課次

主要實驗

1、放大鏡觀察物體;製作自己的放大鏡

2、放大鏡觀察昆蟲標本;放大鏡觀察蚜蟲

3、放大鏡觀察實驗、白糖、鹼面、味精顆粒;製作食鹽晶體

4、製作簡易顯微鏡;瞭解顯微鏡下的新發現

5、使用顯微鏡;製作並觀察洋蔥皮表皮細胞切片

6、用顯微鏡觀察生物細胞切片

7、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微生物

(二)“物質的變化”單元:

1.單元概述:

本單元主要研究物質的化學變化,從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中,尋找化學變化的本質:產生了新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產生了哪些新物質,怎樣決定產生了新物質,這就需要學生學會尋找足夠多的證據,作爲決定產生了新物質的依據。

本單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質的變化,學生需要認識到變化是有規律的,規律是能夠被我們認識的。從學生認識發展的角度,我們並不要求學生掌握化學變化的類型和化學變化生成的具體新物質,這對學生來說爲時尚早,他們將在中學時繼續學習。我們要求的是,學生能夠從種種變化的現象出發,推斷物質的變化是否產生了新物質,然後尋找各種證據驗證自己的假設,從而到達提升科學探究潛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的思維和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學生透過學習,在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上能有所發展,在理解科學、理解科學的思想和觀點、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單元教學所期望到達的主要目標。

第1課:主要呈現生活中物質變化的實例。從這些變化的實例中,比較出兩類不同的變化,一類是隻改變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另一類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第2課:透過兩個實驗,引導學生詳細觀察沒有變化的沙豆混合和產生了新物質的白糖加熱,分辨物質變化過程中的“變”與“不變”,分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主要特徵。

第3-6課:具體介紹一些化學變化的類型以及這些化學變化所伴隨的現象。學生透過觀察現象、作出假設、尋找證據、得出結論的過程,研究各種化學變化,總結化學變化的主要特徵:產生了新的物質。

第7-8課:透過研究化學變化速度的控制,介紹化學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懂得化學變化與生產生活之間的關係。最後幫忙學生總結本單元的主要資料。

2.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的。

物質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是能夠被我們認識的。

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質的物理變化不產生新的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

物質的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

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着緊密的聯繫,人類能夠利用物質的變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透過觀察、推測、實驗設計和驗證獲得結果。

學習透過“假設檢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思維方式,自己設計比較實驗進行驗證。

經歷簡單的比較實驗的設計和實驗過程,培養自行獲取知識的潛力。

按規範要求完成實驗。

對觀察研究結果進行簡單整理、分析並概括總結,逐步構成科學概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物質的變化是有規律的,規律是能夠被我們認識的。

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持續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認識到閱讀、收集更多的相關信息資料,豐富自己的認識,修正、完善原有的認識的必要的。

培養以證據說話的觀念和行爲習慣。

體會科學的思維方式能夠幫忙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

體會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以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的性質,需要有很多的證據。

認識到科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

3.實驗清單:

課次

主要實驗

1、

觀察物質的變化

2、

混合沙和豆子;加熱白糖

3、

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檢驗食物中的澱粉;製作神祕的信件

4、

小蘇打和白醋混合食鹽;檢驗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的氣體

5、

觀察鐵鏽;探索鐵生鏽的原因

6、

觀察硫酸銅與鐵釘的反應

7、

觀察鐵釘生鏽的快慢

(三)“宇宙”單元:

1.單元概述:

本單元的教學要讓學生在星空下來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礎上,在所帶給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有關太陽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構,構成初步的、淺顯的、有系統的對宇宙的認識。在頭腦中構成有必須解釋力的宇宙的體系或結構模型,培養學生對天文的興趣。

透過這八課的學習,期望學生認識到,宇宙是一個系統,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構成;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體都在運動變化,分佈在不同的宇宙空間並有不同的特徵;宇宙是龐大的,但是能夠被人類探索、發現和認識的。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爲了增強單元教學的活動性,教科書設計了一些探究性活動,如畫月相、造環形山、日食的模擬實驗、建太陽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製作活動星圖等,使學生對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究活動的基礎之上。這是本單元的特色之一。

另外,教科書還設計了一些課後的活動,如觀月、觀星、收集資料等,期望這些活動能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天文的興趣。

本單元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客觀存在的觀察障礙,如天氣、燈光等;二、夜間觀察活動較難組織、開展。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採用多種方法加以解決。

第1課:讓學生對月球的基本狀況、運動方式以及人類對月球探索的過程有必須的瞭解,完成一張自己的月球卡的製作。

第2課:讓學生透過畫月相的活動,瞭解月相的變化,在對月相進行排列的過程中對月相變化的規律有所認識,並透過模擬活動試着解釋月相變化的原因。最後,讓學生觀察白天的月相,對月相變化的狀況進行實踐檢驗。

第3課:透過一個搞笑味的活動一造環形山,讓學生在製作月球環形山模型的過程中,對環形山的成因展開探究。

每4課:讓學生對搞笑的天文現象一日食和月食展開探究,這需要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有關日、月、地三天體運動模式的知識,模擬再現日食和月食,從而明白這兩種現象發生的原因。

第5課:讓學生了解太陽系的構成,並在此基礎上,根據數據表處理數據,並建立太陽系模型。學生將驚奇地發現,所建太陽系模型與有關太陽系示意圖相差甚遠。

第6課:學生將實際做一個星座模型,從而明白星座實際是遠近不同、彼此沒有聯繫的恆星在天空中構成的視覺構圖。

第7課:學生將瞭解夏季主要星座的特點,並根據製作的星圖去實際觀察天空中的星座。這將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潛力和對天文的興趣。

第8課:學生將瞭解宇宙的組成、規模、運動變化等,同時瞭解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成果,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2.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方面有別於其他星球。

太陽、地球、月球的運動變化導致日食和月食現象。

星座是遠近不同的恆星在天空中構成的視覺構圖。

宇宙是由類似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組成的龐大的系統,它在不斷的運動變化。

宇宙是能夠被人類認識的,人們透過不斷地改善各種觀測技術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2)過程與方法

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和討論。

根據已有的現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並做出假設。

初步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象,並對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讓模型更具解釋力有所認識。

對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細緻的觀察,根據現象進行邏輯推理,探究天文現象或事物的成因。

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觀點或看法。如畫簡圖、示意圖、結構圖或做實物模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在討論交流中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對於豐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認識是必要的。

認識到科學是永無止境的探索宇宙是能夠被我們認識的。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客觀和樂趣,對探究宇宙天文產生較濃厚的興趣。意識到模擬實驗及推測與客觀真實是有必須距離的。

3.實驗清單:

課次

主要實驗

1、製作“月球卡”

2、畫月相;模擬月相變化;觀察一個月的月相變化

3、建星座模型;認識星座

4、模擬日食;模擬月食

5、建太陽系模型

6、製作活動觀星圖

7、模擬造“環形山”

(三)“環境和我們”單元:

1.單元概述:

本單元試圖從科學的角度指導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並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第1-4課:以學生認識發展的過程爲線索,從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開始,認識垃圾的數量、成分,引起學生對垃圾問題的關注,瞭解垃圾處理的方法。明白能夠透過自己的行動減少垃圾和對垃圾進行科學化的處理。期望透過活動,使學生對垃圾帶來的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科學方法有比較全面的瞭解,把對環境保護的認識體此刻行動上。

第5-7課:學生將統計家庭一天的用水量,瞭解人們日常生活對淡水資源的巨大需求,改變“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資源取之不盡”的錯誤觀念,培養節約用水的意識。探索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感受淨水的來之不易。進而實際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瞭解家鄉水環境存在的問題。

第8課:瞭解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人類的活動造成的環境問題,認識人類就應約束自己的行爲,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進而改善環境。

2.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超多成分複雜的垃圾,垃圾危害環境。

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燒等。

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能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環境。

減少固體垃圾的科學方法是減少丟棄、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垃圾分類、分裝便於垃圾回收利用。

人們生活中要用掉超多的水,淡水資源很緊缺。

水污染主要是人類的活動引起的,污水需經過複雜的.處理才能使用。

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是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人類正着力於採取相應的環境保護行動。

(2)過程與方法

調查統計家庭一天的垃圾數量和種類。

做垃圾填埋模擬實驗,經歷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的活動。

研究包裝盒是否過度包裝,設計物品的重新使用。

對垃圾進行分類分裝,參與回收利用活動。

統計、分析、比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做污水淨化實驗,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嚴重影響。

關注垃圾的處理、水污染等環境問題。

培養資源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節約資源的習慣。

樹立改善環境問題的信心。

增強環保意識和職責感,用心參與環境保護活動。

3.實驗清單:

課次

主要實驗

1、統計一天的用水量;制訂節水計劃

2、統計一天的垃圾

3、垃圾的分類和分裝;做一個堆肥箱

4、比較自來水和生活污水;參觀污水處理廠

5、填埋垃圾模擬實驗;設計垃圾填埋場

6、觀察比較商品包裝盒;設計廢舊物品的重新使用

7、查找環境污染的資料

8、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

四、教學進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學資料

課時

備註

2.9—2.13

始業教育

《微小世界》單元:

1.放大鏡

2.16—2.20

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3.放大鏡下的晶體

4.怎樣放得更大

2.23—2.27

5.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3.2—3.6

8.微小世界和我們

第一單元複習、梳理

第一單元測試

3.9—3.13

第一單元測試分析與講評

《物質的變化》單元:

1.我們身邊的物質

2.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3.16—3.20

3.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

4.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鐵生鏽了

3.23—3.27

6.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7.控制鐵生鏽的速度

8.物質變化與我們

3.30—4.3

第二單元複習、梳理

第二單元測試

第二單元測試分析與講評

4.6—4.10

期中複習、梳理

期中測試

期中測試分析與講評

篇二十一: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科學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科學課程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本學期將繼續和同學們在科學的學習上更加努力。六年級的學生具有更多的獨立思想,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心,使科學課程更加有吸引力,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了興趣,喜歡提問題,科學課程根據學生興趣,聯繫生活,使科學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一、學生狀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由於生活習慣的差異,有些同學的科學知識缺乏,科學探究潛力不強,很多學生沒有多少機會接觸大自然,但是學生自身的特點,使得學生更加願意接觸科學,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科學是國小階段科學的最後一冊,包括了五個單元,共23課,從人的發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討科學的奧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潛力,重視學生的動手潛力,創新思維的潛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教學重難點:

從不同的科學角度出發,重視國小生的思維潛力的學習,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透過學習,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潛力,依靠自己的潛力進行實驗,並得出實驗結論,對實驗結果作出解釋。

四、教學措施:

1、認真研讀教材,認真備課,結合新課標要求,將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的特點,用一種探究和簡單的氛圍進行課堂教學,透過多種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3、拓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分組自己動手進行實驗,自己得出結論並找出實驗結果,增強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五、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使學生透過觀察、實驗、思考對實驗現象或結果得出結論,使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走進科學、運用科學,提高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的行爲習慣。

2、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透過自己動手動腦找到科學的方法,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學會科學的看問題、想問題。

3、透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瞭解自然,瞭解科學,將課本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提高對科學和環境的認識。

篇二十二: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學生狀況分析

透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孩子能夠對科學這門學科產生濃厚興趣,而且素養培養得十分贊,好奇心極強,樂於動手,善於操作。課程難度值增加之後,也能夠十分認真的學習,科學是一個十分值得重視的學科。

我所任教的二個班大多數學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不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課後作業不能及時上交,一部分學生思維有些侷限。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還應個性注意培養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潛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資料分析

本冊資料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透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爲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期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透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必須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透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資料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着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潛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教學目標:

1.透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透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透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構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持續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個性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構成正確的解釋。

五、補差意見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個性是學困生,師生都要個性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2.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實驗率100%。

3.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後交流,課堂複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瞭解複習狀況和作業完成的狀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取“小老師”,讓他們在羣衆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給困難生以更多的展示機會,以呵護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用心採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教學進度安排

2.12?D2.18

始業教育;1.放大鏡;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2.19--2.25

3.放大鏡下的晶體;4.怎樣放得更大;練習

2.26--3.4

5.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3.5?D3.11

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單元練習

3.12?D3.18

(三)8.微小世界和我們;單元練習

3.19?D3.25

1.我們身邊的物質;2.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3.26--4.1

3.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4.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4.2?D4.8

5.鐵生鏽了;練習6.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4.9?D4.15

7.控制鐵生鏽的速度;8.物質變化與我們

4.16?D4.22

單元練習;期總中練習;

4.23?D4.29

1.地球的衛星一月球;2.月相變化;3.我們來造環形山

4.30?D5.6

4.日食和月食;5.太陽系

5.7?D5.13

練習;6.在星空中(一);7.在星空中(二)

5.14?D5.20

8.探索宇宙;單元練習

5.21?D5.27

1.一天的垃圾;2.垃圾的處理;3.減少丟棄及重新利用

5.28?D6.3

4.分類和回收利用;5.一天的生活用水;練習

6.4?D6.10

6.污水和污水處理;7.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

6.11--6.17

8.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單元練習;

6.18--6.24

綜合複習

6.25--7.1

複習考試

篇二十三: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齊探究,實施真正好處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材資料分析:

“微小世界”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一個窗口。在“微小世界”這個單元裏,學生們藉助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研究各種物體。集中研究的資料首先是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他們將觀察昆蟲身體構造的細節部分,如口器、觸角和翅膀,還將觀察小昆蟲的生活習性和行爲特點。在這一單元裏,學生們還將研究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自制一個簡易的顯微鏡,並使用它展開一個觀察、研究身邊生命的活動。放大鏡和顯微鏡下的發現會拓展學生們瞭解認識世界的新視野,激起他們對科學探究活動的更大興趣。

“環境和我們”是向孩子們打開的第二個窗口。這一單元將引領學生們關心有關地球整體的環境問題,併力圖影響他們的日常行爲習慣。思考到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活動是從研究垃圾問題開始的,試圖透過調查垃圾來源、組成及處理方式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們認識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身體力行,參與解決這一問題的活動,繼垃圾問題之後,教材又引導學生們透過蒐集資料,瞭解和關注人類面臨的其他一些環境問題,如淡水資源缺乏、溫室效應、土地荒漠化等,並引導他們開展考察家鄉環境、制定保護環境的班級活動方案和個人環保行動計劃。

“宇宙”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構成、日食和月食構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帶給的數據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僅明白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明白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盼着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本冊教材的最後一個單元“信息”也是本套教材的最後一個單元。“信息”單元的指向不是通常好處上的通訊、傳播、計算機技術方面的資料,而是將科學探究蒐集事實和證據、推理和尋找解釋的活動作爲獲取信息和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教材試圖用這樣一種設計使學生們對四年來的科學探究活動進行梳理,建立一個較爲系統的認識,從而加深對科學探究本質的理解。在這一單元裏,學生們將參與一些生動搞笑的活動,瞭解科學家是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的,體驗要準確獲得一個事實,除認真觀察外,還須將想像、推理與事實區別開來,在交流中要學會傾聽和準確表達。

三、教學目標:

1、拓展學生的認識視野,激發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獨立研究和發現的潛力。學習用工具觀察,領悟使用觀察工具的好處,理解科學和技術的關係。從放大鏡到顯微鏡,人類觀察到微小世界越來越多的祕密。

2、明白人類面臨的一些環境問題:缺水、氣候變暖、物種滅絕、臭氧層破壞、土地荒漠化等。瞭解家鄉環境存在的問題以及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3、明白垃圾減量的重要性,探索減少丟棄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明白垃圾怎樣分類,每類包括哪些,明白各類垃圾的合理處理方法。認識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瞭解一些常見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處。

4、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職責感,用心關注環境問題,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實際行動參與改善環境的活動;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培養資源意識。

5、瞭解宇宙方面的關於夜晚、星空的一些知識,瞭解有關月球、日食和月食、太陽系等相關的宇宙天體知識。

6、瞭解信息對人類的重要作用,增強科學探究的本領,學習從身邊獲得各種各樣信息的方法,學習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篇二十四: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六年級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一、基本狀況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科學課。從上幾學期的學習狀況來看,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研究氣氛濃厚。但由於一部分學生對科學課的研究方式不適應,不明白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繫實際。透過三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強了,對於“科學”也很有自己的見解。不是說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善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範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重點培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系統和平衡,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拓展與應用,從探究水平看,以指導性探究爲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過渡。本冊共由六個單元組成:《我長大了》、《遺傳與變異》、《進化》、《共同的家園》、《神奇的能量》、《拓展與應用》。

第一單元《我們長大了》是依據《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有關生長髮育和良好生活習慣等具體資料標準建構的。它是在學生們已經瞭解動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植物的一生”、“養蠶”),明白人類是如何繁衍後代(“我是怎樣出生的”)的基礎上引領孩子們對自身——從出生到此刻以至將來的生長變化進行深入探究的一個單元。本單元重在指導學生認識和了解人體一生的變化,學習怎樣正確對待自己的生長髮育,並針對六年級學生正面臨的青春期發育,給予針對性指導,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安全而又順利地渡過青春發育期,構成正確的人生觀。

第二單元《遺傳與變異》是根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遺傳和變異現象的資料要求來建構的,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繁殖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現象的重要單元。本單元的教學資料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遺傳現象;第二部分,生物的變異現象;第三部分,瞭解人類對遺傳、變異現象的探索。

第三單元《進化》是根據《課程標準》生命世界中關於生物進化的資料要求來建構的,這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的繁殖、遺傳與變異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生物進化的重要單元。本單元重點就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告訴我們什麼)、生物進化的原因(適者生存)以及生物進化的理論(達爾文的自然選取)等方面作了比較系統的介紹,並且對恐龍不見等熱點話題進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釋。同時,在帶領學生探索生命如何進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環境對生物的作用,進而構成自然選取這一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進一步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係的理解,爲後面繼續學習生物與環境的資料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單元《共同的家園》依據《標準》中關於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這部分資料來進行建構的。這一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植物、動物以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從尋找生物的家園入手,去認識生物的棲息地,動植物爲了適應環境在形態和習性上的特徵,同一棲息地上生物之間的關係,以及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使學生逐步認識到生物和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生物要適應環境,同時又作用於環境,生物和環境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生態系統,只有生態平衡,生物和環境才能共生共長。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靠於環境,又影響環境,影響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單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據《標準》中關於“能量的轉換”等具體資料標準建構的,是國小階段學習物質世界資料的最後一個單元。本單元的教學資料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能量;第二部分,說明能量能夠進行轉換;第三部分,介紹能源。第四部分,倡導節約能源和開發新能源,教育學生節約能源。

第六單元《拓展與應用》主要是依據《標準》中關於“能把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運用於新的情境中”的要求來建構的。本單元的關鍵詞:拓展、應用。拓展表此刻解釋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釋現象,拓展所學。應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將原理予以實際運用的過程。

三、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自己從出生到此刻的各種成長數據。

2、能夠利用簡單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生長過程中的各種數據。

3、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數據,對生長過程中現象作出解釋。

4、能夠提出有關進化的問題,並設法找到答案。

5、運用多種方法查閱信息源,瞭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關資料。

6、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探究化石的成因。

7、製作化石模型。

8、能夠對生物的進化、適應和滅絕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9、觀察校園或者自己居住環境中的小動物以及它們的棲息地。

10、收集各種環境中的動物及其相關資料。

11、收集各種食物鏈的資料。

12、會做葉子製氧、莖輸送水份,根吸水的實驗。

13、能夠進行生物食物鏈的模擬活動。

14、能夠做一個簡單的生態瓶。

15、能夠製作火箭用其發射器等能量置換玩具等裝置。

16、能夠用查閱資料的方式瞭解有關能量的知識。

17、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對能量的研究過程的結果。

18、能夠用可待續發展的眼光看待能源問題。

19、對提出的問題有較清晰的認識。

20、能夠就問題提出方案。

21、能夠依據方案收集數據並做簡單記錄。

22、能分析和調整自己所設計的產品,說明調整的好處。

23、能夠表達、交流、評價自己或小組的研究結果。

(二)、科學知識:

1、明白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

2、明白青少年身體發育的特點。

3、瞭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展的特點。

4、瞭解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

5、認識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6、明白生物是不斷進行的。

7、瞭解進化的歷程、規律和趨勢。

8、認識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

9、明白化石的成因。

10、對有關恐龍的知識有必須的瞭解。

11、明白達爾文經典進化論的基本觀點。

12、瞭解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現象。

13、瞭解遼西古生物學新發現。

14、意識到生物依靠環境生存,理解環境爲生物生存帶給必要的條件。

15、瞭解生物棲息地的組成。

16、瞭解食物鏈的組成。

17、明白生態平衡對於人類的重要性。

18、明白能量能使物體工作或運動。

19、明白能量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20、明白有些能源可再生的,有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21、明白地球上幾乎所有的能量都來自於太陽。

22、明白怎樣節約能源。

23、認識幾種新能源。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尊重證據。

2、願意合作交流。

3、珍愛生命。

4、體會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

5、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能辯證地看待科學技術對人類的影響。6、願意爲遺傳和變異這個科學事業做更大的貢獻。

7、關注與進化有關的搞笑問題。

8、體會到生命進化的艱難與輝煌,進一步加深珍愛生命的情感。

9、體驗到科學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像建立假設和解釋的重性。

10、感悟到人應與環境和諧相處。

11、呵護生物的家園,能自覺保護生物的生存環境。

12、能意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靠於環境,又影響環境。

13、意識到生物多樣性對於人類的重要性。

14、關注與能源有關的社會問題。

15、意識到能源危機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16、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參與生活,願意進行新的嘗試。

17、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影響。

四、方法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忙、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篇二十五: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狀況分析: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國小科學課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透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學生已經經歷了“家庭-校園-家鄉與祖國-地球”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裏,我們學習“宇宙”這一資料,進一步擴大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視野,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提高科學探究潛力和科學素養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裏,學生將學習“生物的演變”“月球”“太陽與太陽系”以及“無限宇宙”四個單元。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用心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各單元主要教學目標、要求

1、“生物的演變”將啓發學生探索生物進化過程中,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從而理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發現會拓展學生們瞭解認識生命的新視野,激起他們對科學探究的更大興趣。

2、“月球”是教材向孩子們探索宇宙搭建的一個階梯打開。本單元將以月球的基本狀況、月相的變化規律及原因、人類探索月球歷史作爲探究資料,逐步培養學生觀察記錄、進行模擬實驗蒐集和整理信息的潛力。

3、“太陽與太陽系”單元讓學生認識太陽與地球的關係,與人類的關係,瞭解科學家是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的,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快樂。

4、“無限宇宙”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了解有關太陽系、銀河系以及宇宙的關係。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奧祕的艱辛,明白一些主要的探測宇宙的工具,關注我國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期盼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四、教學措施:

1、強化以科學探究爲核心的科學學習過程,促進自主學習。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忙、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五、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生物的演變:(第一週~第四周)

第二單元:月球:(第五週~第七週)

第三單元:太陽與太陽系:(第九周~第十二週)

第四單元:無限宇宙:(第十三週~第十五週)

複習、期末評價:(第十六週)

篇二十六: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齊探究,實施真正好處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潛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潛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持續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構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用心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學生狀況分析:

1、透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潛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資料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構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

四、教材資料簡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1課。

第一單元《放大鏡》

科技發展促進觀測工具的發明和改善,觀測工具的改善又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從放大鏡到顯微鏡,人類觀察到微小世界越來越多的祕密。

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能夠認識的,人類對物質世界的不斷認識,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單元《環境和我們》

人類面臨多種環境問題,環境問題主要是人爲造成的,環境問題的解決要靠人類自己。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爲保護和改善環境作力所能及的事。

解決環境問題要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避免產生新的環境問題。每一個環境問題的解決都是一個系統工程

第三單元《宇宙》

宇宙是物質的,是能夠被觀察和認識的,人類已對宇宙有了越來越多地認識,但還有許多沒有被認識的問題。

宇宙是龐大和有序的。宇宙中的天體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現象是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造成的。大多數天體都有自己的運動模式,都處於規則的能夠預測的運動中。

第四單元《信息》

科學探究中的蒐集事實和證據、推理和尋找解釋的活動是獲取信息和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

科學家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和學生在科學課上經歷的所有學習活動,其實都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動過程。

五、主要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專題研究

情景模擬科學設計和小製作討論辯論科學欣賞

科學遊戲參觀訪問家庭科技活動科學幻想

六、教學進度

第一週:第一單元第1、2、3、4課

第二週:第一單元第5、6、7、8課

第三週:第二單元第1、2、3、4課

第四周:第二單元第5、6、7、8課

第五週:第三單元第1、2、3、4課

第六週:第三單元第5、6、7、8課

第七週:第四單元第1、2、3、4課

第八週:第四單元第5、6、7課

第九周至期末結束:期末及畢業總複習

篇二十七: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

二、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本冊的重點是: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收集證據。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進度

第1—3周(3、1~3、19)第一單元《微小世界》

第4—7周(3、22~4、16)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

第8—10周(4、19~5、7)第三單元《宇宙》

第11—14周(5、17~6、4)第四單元《環境和我們》

第15—16周(6、7~6、18)期末複習檢測

篇二十八: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敢,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爲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是六(1)班,共39位學生。學生上課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總體上課堂紀律好,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所以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爲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着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教學措施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2、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 及時查漏補缺, 做到實驗率90%以上。

3、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後交流,課堂複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瞭解複習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擇“小老師”,讓他們在集體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給困難生以更多的展示機會,以呵護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積極採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學內容 課時 備註

1 2月9日-2月15日 始業教育;1、放大鏡;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3

2 2月16日-2月22日 3、放大鏡下的晶體;4、怎樣放得更大;練習3

3 2月23日-3月1日 5、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3

4 3月2日-3月8日 8、微小世界和我們;

第一單元練習3

5 3月9日-3月15日 1、 我們身邊的物質;2、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3、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 3

6 3月16日-3月22日 4、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鐵生鏽了;練習3

7 3月23日-3月29日 6、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7、控制鐵生鏽的速度;8、物質變化與我們 3

8 3月30日-4月5日 第二單元練習;期中總練習; 3

9 4月6日-4月12日 1、地球的衛星一月球;

2、月相變化;3、我們來造環形山 3

10 4月13日-4月19日 4、日食和月食;5、太陽系 2

11 4月20日-4月26日 練習;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3

12 4月27日-5月3日 8、探索宇宙;第三單元練習3

13 5月4日-5月10日 1、一天的垃圾;2、垃圾的處理;3、減少丟棄及重新利用 3

14 5月11日-5月17日 4、分類和回收利用;5、一天的生活用水;練習3

15 5月18日-5月24日 6、污水和污水處理;7、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8、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 316 5月25日-5月31日 第四單元練習;概念梳理 3

17 6月1日-6月7日 總複習3

18 6月8日-6月14日 總複習3

19 6月15日-6月21日 總複習3

20 6月22日-6月28日 期末考試

21 6月29日-7月5日

篇二十九: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齊探究,實施真正好處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潛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潛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持續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構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用心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

本冊教材由以下五單元組成:《微小的生物》、《物質的變化》、《物體的運動》、《太陽、地球和月亮》、《生物與環境》,在探究序列中的水平是:1、探究對象主要是認識系統與平衡;2、過程與方法着重與假設與實驗、拓展與應用;3、探究水平是以自主探究爲主。

第一單元《微小的生物》是瞭解微生物世界,明白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並有意識地應用到科學知識指導自己日常生活的主要單元。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病毒》、《細菌》、《饅頭髮黴了》、《食用菌》。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是屬於“物質世界”板塊中“物質的變化範疇”,教材從生活中熟悉的變化入手,提升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識,並試圖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和科學概念的過程中,經歷部分或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水平,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是能夠改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的問題的用心性。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蠟燭的變化》《食鹽和水泥》、《鐵生鏽》、《牛奶的變化》。書村網shucunwang.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是從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開始的,引領學生從地球表面到地球內部去認識地球。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靜止和運動》、《距離和時間》、《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的運動方式》、《動物的運動》。

第四單元《太陽、地球和月亮》的教學只要求學生了解一些月球的現象就行了,這是十分複雜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不能講解的太深奧。

第五單元《生物與環境》中包括以下資料,1、明白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證據爲基礎;2、能針對問題,透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本單元由以下幾課組成:《蚯蚓找家》、《變色龍》、《植物向哪生長》、《密切聯繫的生物界》、《珍稀動植物》、《生物的啓示》。

三、基本狀況分析

1、六年級共3個班,經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用心性較高,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潛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但是由於在家過於嬌慣學生的動手實踐潛力較弱。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資料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構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

3、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往往活動的實效性較差,學生掌握探究活動的方法不繫統,良好的探究習慣需進一步培養,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觀察潛力、語言表達潛力、科學思維潛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都有待培養。

四、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忙、研討中學習;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11、在課堂教學的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學會制定研究計劃,掌握探究活動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開展課外探究活動和小專題研究。開展資料蒐集活動。

五、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現場考察、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科學遊戲、辯論會、報告會、交流會、科學幻想等。

篇三十: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齊探究,實施真正好處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材資料分析:

“微小世界”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一個窗口。在“微小世界”這個單元裏,學生們藉助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研究各種物體。集中研究的資料首先是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他們將觀察昆蟲身體構造的細節部分,如口器、觸角和翅膀,還將觀察小昆蟲的生活習性和行爲特點。在這一單元裏,學生們還將研究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自制一個簡易的顯微鏡,並使用它展開一個觀察、研究身邊生命的活動。放大鏡和顯微鏡下的發現會拓展學生們瞭解認識世界的新視野,激起他們對科學探究活動的更大興趣。

“環境和我們”是向孩子們打開的第二個窗口。這一單元將引領學生們關心有關地球整體的環境問題,併力圖影響他們的日常行爲習慣。思考到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活動是從研究垃圾問題開始的,試圖透過調查垃圾來源、組成及處理方式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們認識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身體力行,參與解決這一問題的活動,繼垃圾問題之後,教材又引導學生們透過蒐集資料,瞭解和關注人類面臨的其他一些環境問題,如淡水資源缺乏、溫室效應、土地荒漠化等,並引導他們開展考察家鄉環境、制定保護環境的班級活動方案和個人環保行動計劃。

“宇宙”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構成、日食和月食構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帶給的數據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僅明白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明白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盼着他們去參與。

“物質的變化”本單元主要研究物質的化學變化,從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中,尋找化學變化的本質:產生了新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產生了哪些新物質,怎樣決定產生了新物質,這就需要學生學會尋找足夠多的證據,作爲決定產生了新物質的依據。“物質的變化”,學生需要認識到變化是有規律的,規律是能夠被我們認識的。從學生認識發展的角度,我們並不要求學生掌握化學變化的類型和化學變化生成的具體新物質,這對學生來說爲時尚早,他們將在中學時繼續學習。我們要求的是,學生能夠從種種變化的現象出發,推斷物質的變化是否產生了新物質,然後尋找各種證據驗證自己的假設,從而到達提升科學探究潛力的目的。

三、教學目標:

1、拓展學生的認識視野,激發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獨立研究和發現的潛力。學習用工具觀察,領悟使用觀察工具的好處,理解科學和技術的關係。從放大鏡到顯微鏡,人類觀察到微小世界越來越多的祕密。

2、明白人類面臨的一些環境問題:缺水、氣候變暖、物種滅絕、臭氧層破壞、土地荒漠化等。瞭解家鄉環境存在的問題以及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3、明白垃圾減量的重要性,探索減少丟棄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明白垃圾怎樣分類,每類包括哪些,明白各類垃圾的合理處理方法。認識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瞭解一些常見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處。

4、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職責感,用心關注環境問題,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實際行動參與改善環境的活動;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培養資源意識。

5、瞭解宇宙方面的關於夜晚、星空的一些知識,瞭解有關月球、日食和月食、太陽系等相關的宇宙天體知識。

6、瞭解信息對人類的重要作用,增強科學探究的本領,學習從身邊獲得各種各樣信息的方法,學習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篇三十一: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班級學生狀況分析

透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潛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助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由於原因限制,有一部分教學班級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構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學生髮言不用心,表現慾望差,應個性注意培養,構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潛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共五個單元,共22課。

第一單元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選取了生活中最爲熟悉的生命世界的資料作爲開始,在學生經歷了探究有關動植物形態、習性、升值等方面的過程後,本單元講引領學生綜合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分析綜合等四位方法和潛力,透過觀察、調查、資料收集等活動,展覽、實驗、繪製關係圖等設計活動,以及記錄、交流、製作等活動對生命世界的構成構成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

第二單元無處不在的能量,該單元以能量爲核心,整合課程標準中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關資料,從系統的較粗瞭解什麼是能量,認識多種形式的能量,探究能量的轉化和控制。

第三單元寶貴的能源,該單元以能源爲線索,透過分析的能量的來源體現了“結構與系統”這一組統一概念。

第四單元太陽家族,本單元從認識太陽系的結構開始,分別研究了地球與太陽的關係,並未進一步學習天文學的知識點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五單元海洋資源作爲最後一個結束單元,再次從系統的角度引導的學生綜合運用查閱資料、討論和舉辦地展示會等多種形式,瞭解各種類型的海洋資源,感受海洋資源的豐富和秀麗。

三、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潛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潛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持續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構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用心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

1.瞭解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並能對常見到的植物進行分類。

2.歸納某一類動物的特徵。

3.瞭解食物鏈和光合作用的含義

4.瞭解細菌和病毒真菌的特點和對人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5.認識不同形式的的能量能夠互相轉化。

6.瞭解太陽系的組成,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

7.瞭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四季變化與地球的公轉有關。

四.教學措施

1.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製作活動。

應注意的問題:

1.指導學生大膽利用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物和現象進行有根據的推測,作出假設性解釋。根據動植物的形態特徵推測它們生活的環境等。

2.指導學生認真收集數據,意識到要尊重數據,用嚴謹的態度得出結論,如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實驗。

3.本冊中的很多資料適於動手操作,材料簡單易得,要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保證學生能真正地動起手來進行探究學習,這更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度參與。

4.建立能量概念,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在學生三年學習的積累上進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們原有的知識,並幫忙他們梳理、提升,構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學概念。

篇三十二: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爲指導,在全面實施新課程過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研究。正確處理改革與發展創新與質量的關係,繼續探索貼合新課程理念的國小科學理論聯繫實踐的教學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學習方式。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資料:簡單機械,自然資源,浩瀚的宇

宙,插上科學的翅膀等四大板塊資料。

三,學生狀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學生54人,大部分學生對科學比較感興趣,理解潛力較強,學習態度較端正。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認真聽講、嚴肅實驗紀律及客觀分析、認真討論、充分理解的學習態度,對於學習科學有必須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科學的潛力,其中學生的觀察潛力、分析

潛力,實驗操作潛力,理解潛力顯得尤其重要。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鑽研教材,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2,表揚先進,鼓勵差生,用心調動學生用心性,全班平衡發展。

3、重視形象直觀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潛力和思維潛力,有意識的逐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潛力。

4,加強實驗演示,實驗操作,充分理解。

5,適當佈置練習。

五,教學資料安排

單元周次

簡單機械18

自然資源912

浩瀚的宇宙爲1316

插上科學的翅膀1718

篇三十三: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5個班,通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初步由具體轉變爲抽象,教學中將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範圍,發展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實踐活動,聯繫實際生活,將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由於科學專職教師不夠和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匆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通過一學期的接觸,我發現有些學生對待科學學習不繫統,不知如何學習這門知識,今後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體內部的祕密》、《我們怎麼看到物體》、《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機械》、《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本冊教科書以學生髮展爲本,以科學探究爲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

各單元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評價活動顯示出整體性、連續性。本冊教科書每單元設置一個“單元評價頁”,以“單元探究主題”爲評價依據,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開展評價活動,保證了內容的連續性和整體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趨勢,評價方式可操作性強。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儘管教科書的評價是以“單元評價”的形式設置的,並不意味着課時教學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評價活動。教科書之所以設計成“單元評價”,學生已奠定了“課時評價”的基礎,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則,設計成“單元評價”後,有利於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自己的科學學習進行反思。但是,“單元評價”的落實,要靠每一個探究活動的積累。因此,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應更加強調過程性的評價,這是做好評價的保證。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待科學學習: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2、對待自然: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並用一定的方式讚美自然。

(二)知識目標

1、瞭解人體的祕密,如消化、呼吸、心腦循環等。

2、瞭解我們是怎麼樣看到物體的知識及愛眼護眼的常識。

3、瞭解秋生物生長與繁殖。

4、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識。

5.認識簡單機械的及作用。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4、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6、引導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具有簡單聯繫的具體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落實《課程標準》中“讓學生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的要求。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四、教學措施及注意事項

1、注意讓學生自己進行科學探究,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2、讓學生了解生命的週期,感受生命,熱愛生命。

3、在教學中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根據教材特點,製作一些課件,藉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於接受。

4、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5、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6、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7、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8、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9、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五、教具學具準備:

第一單元:人體模型

試管、碘酒、澱粉、等。第二單元:眼球模型、簡易照相機

第三單元:種子、放大鏡、顯微鏡、載物片等第四單元:星空對照圖第五單元:簡單機械組合器械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日期

進度第一週

3.5—3.11

1、食物到哪裏去了

第二週

3.12—3.17

2、我們的呼吸第三週

3.18—3.25

3、心臟和血管

4、腦和神經第四周

3.26—4.1

5、凸透鏡

6、照相機和眼睛第五週

4.2—4.8

7、保護眼睛

8、潛望鏡的祕密第六週

4.9—4.15

9、神奇的眼睛

10、種子發芽了第七週

4.16—4.22

11、種辣椒

12、植物的花第八週

4.23—4.29第九周

5.2—5.6

第十週

5.7—5.13

第11周5.14—5.20

第12周5.21—5.27

第13周5.28—6.3

第14周6.4—6.10

第15周6.11—6.17

第16周6.18—6.24

第17周6.25—7.1

第18周7.2—7.6

總複習

期會考試

13、果實是怎樣形成的

14、植物的分身術

15、生物繁殖新技術

16、春季星空17、夏季星空

18、斜面19、槓桿

20、滑輪21、齒輪

22、自行車的科學

23、未來的交通工具

總複習

期末考試

篇三十四: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一班,共有學生75人。通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初步由具體轉變爲抽象,教學中將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範圍,發展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實踐活動,聯繫實際生活,將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由於科學專職教師不夠和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匆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有些學生髮言不積極,表現慾望差,今後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體內部的祕密》、《我們怎麼看到物體》、《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機械》、《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本冊教科書以學生髮展爲本,以科學探究爲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

各單元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評價活動顯示出整體性、連續性。本冊教科書每單元設置一個“單元評價頁”,以“單元探究主題”爲評價依據,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開展評價活動,保證了內容的連續性和整體性。評價指標設計細緻明確,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發展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趨勢,評價方式可操作性強。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儘管教科書的評價是以“單元評價”的形式設置的,並不意味着課時教學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評價活動。教科書之所以設計成“單元評價”,學生已奠定了“課時評價”的基礎,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則,設計成“單元評價”後,有利於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自己的科學學習進行反思。但是,“單元評價”的落實,要靠每一個探究活動的積累。因此,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應更加強調過程性的評價,這是做好評價的保證。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待科學學習: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2、對待自然: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並用一定的方式讚美自然。

(二)知識目標

1、瞭解人體的祕密,如消化、呼吸、心腦循環等。

2、瞭解我們是怎麼樣看到物體的知識及愛眼護眼的常識。

3、瞭解秋生物生長與繁殖。

4、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識。

5.認識簡單機械的作用。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4、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6、引導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具有簡單聯繫的具體問題。

7、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學問題,學會關愛生命。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撰寫考察報告”的能力及認真細緻、勤于思考、樂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落實《課程標準》中“讓學生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的要求。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五、教學措施

1、注意讓學生自己進行科學探究,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2、讓學生了解生命的週期,感受生命,熱愛生命。

3、在教學中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根據教材特點,製作一些課件,藉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於接受。

4、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5、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6、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7、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8、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9、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11、加強個人業務修養,不斷學習有關科學課的資料;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

六.注意事項:

《課標》中提到“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說明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每一項科學活動中,都要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探究過程,即教師要參與探究。

針對高年級教學特點和科學課的學科特點,主要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對數據的分析研究等。

七、教具學具準備:

第一單元:人體模型試管、碘酒、澱粉、等。

第二單元:眼球模型、簡易照相機

第三單元:種子、放大鏡、顯微鏡、載物片等

第四單元:星空對照圖

第五單元:簡單機械組合器械八、周次及課時安排

九、教學進度表

第一週:學前教育

第二週:

1、食物到哪裏去了

2、我們的呼吸

第三週:

3、心臟和血管

4、腦和神經

第四周:

5、凸透鏡

6、照相機和眼睛

第五週:

7、保護眼睛

8、潛望鏡的祕密

第六週:

9、神奇的眼睛

10、種子發芽了

第七週:清明假

第八週:

11、種辣椒

12、植物的花

第九周:

13、果實是怎樣形成的

14、植物的分身術

第十週:

15、生物繁殖新技術

16、春季星空

第十一週:五一假

第十二週:

17、夏季星空

18、斜面

第十三週:

19、槓桿

20、滑輪

第十四周:

21、齒輪

22、自行車的科學

第十五週:

23、未來的交通工具

第十六週:研究與實踐製作車輛模型調查家鄉的種植業

第十七至十八週:複習與機動

第十九至二十週:考試放假

篇三十五: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科學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科學課程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本學期將繼續和同學們在科學的學習上更加努力。六年級的學生具有更多的獨立思想,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心,使科學課程更加有吸引力,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了興趣,喜歡提問題,科學課程根據學生興趣,聯繫生活,使科學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由於生活習慣的差異,有些同學的科學知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不強,很多學生沒有多少機會接觸大自然,可是學生自身的特點,使得學生更加願意接觸科學,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科學是國小階段科學的最後一冊,包括了五個單元,共23課,從人的發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討科學的奧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教學重難點:

從不同的科學角度出發,重視國小生的思維能力的學習,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進行實驗,並得出實驗結論,對實驗結果作出解釋。

四、教學措施:

1、認真研讀教材,認真備課,結合新課標要求,將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的特點,用一種探究和輕鬆的氛圍進行課堂教學,通過多種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3、拓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分組自己動手進行實驗,自己得出結論並找出實驗結果,增強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五、教學目標:

篇三十六: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科學教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着要爲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本學期我將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敢,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爲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本學期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三、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1、“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2、“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爲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3、“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4、“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着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教學目標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五、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並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髮現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係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並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並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週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彙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並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六、教學進度安排

篇三十七:國小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科學課。從上幾學期的學習情況來看,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研究氣氛濃厚。但由於一部分學生對科學課的研究方式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繫實際。

通過三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強了,對於“科學”也很有自己的見解。不是說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範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重點培養。

二、教材情況分析: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國小生國小科學課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通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裏,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麼方向發展呢?進一步打開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窗口,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裏,學生將學習風格各異的建築、奇妙的人體、有序的生態系統、宇宙與航天技術、像科學家一樣工作五個單元。

三、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四、各單元主要目標、要求

1、風格各異的建築,認識常見的建築及其結構,建築物的審美。

2、奇妙的人體,認識人體的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環等系統的構成及其功能,認識生理髮育的過程,向學生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衛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提供的數據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4、像科學家一樣工作,本單元主要向學生介紹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教育他們向科學家那樣工作。

五、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六、教學進度

本冊共五個單元18課。分別爲:風格各異的建築、奇妙的人體、有序的生態系統、宇宙與航天技術、像科學家一樣工作。本學期共19周。

篇三十八:六年級科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

二、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本冊的重點是: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收集證據。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第一單元《微小世界》

科技發展促進觀測工具的發明和改進,觀測工具的改進又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從放大鏡到顯微鏡,人類觀察到微小世界越來越多的祕密。

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人類對物質世界的不斷認識,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

科學探究中的蒐集事實和證據、推理和尋找解釋的活動是獲取信息和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

科學家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和學生在科學課上經歷的所有學習活動,其實都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動過程。

第三單元《宇宙》

宇宙是物質的,是可以被觀察和認識的,人類已對宇宙有了越來越多地認識,但還有許多沒有被認識的問題。

宇宙是龐大和有序的。宇宙中的天體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現象是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造成的。大多數天體都有自己的運動模式,都處於規則的可以預測的運動中。

第四單元《環境和我們》

人類面臨多種環境問題,環境問題主要是人爲造成的,環境問題的解決要靠人類自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爲保護和改善環境作力所能及的事。

篇三十九:國小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六年級現有兩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於死學硬記死板知識,喜歡或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着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爲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八冊。全冊教材包括了“無處不在的能量”、“追尋達爾文的足跡”、“宇宙”、“科技與未來”、4個單元,多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3、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附:教學進度表

課題課時

1、細胞1

2、我從哪裏來1

3、人的一生1

4、我像誰1

5、讓身體熱起來1

6、擺的祕密1

7、鑽木取火1

8、通電線圈(一)1

9、通電線圈(二)1

10、無處不在的能量1

11、開發新能源1

12、地球的面紗1

13、風從哪裏來1

14、降落傘1

15、小帆船1

16、來自大自然的信息1

17、生物是怎樣傳遞信息的1

18、電腦與網絡1

19、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1

20、太陽家族1

21、神祕星空1

22、探索宇宙1

23、未來家園1

篇四十:國小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系統和平衡,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拓展與應用,從探究水平看,以指導性探究爲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過渡。本冊共由六個單元組成:《我長大了》、《遺傳與變異》、《進化》、《共同的家園》、《神奇的能量》、《拓展與應用》。

第一單元《我們長大了》是依據《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有關生長髮育和良好生活習慣等具體內容標準建構的。它是在學生們已經瞭解動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植物的一生”、“養蠶”),知道人類是如何繁衍後代(“我是怎樣出生的”)的基礎上引領孩子們對自身——從出生到現在以至將來的生長變化進行深入探究的一個單元。本單元重在指導學生認識和了解人體一生的變化,學習怎樣正確對待自己的生長髮育,並針對六年級學生正面臨的青春期發育,給予針對性指導,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安全而又順利地渡過青春發育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第二單元《遺傳與變異》是根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遺傳和變異現象的內容要求來建構的,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繁殖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現象的重要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遺傳現象;第二部分,生物的變異現象;第三部分,瞭解人類對遺傳、變異現象的探索。

第三單元《進化》是根據《課程標準》生命世界中關於生物進化的內容要求來建構的,這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的繁殖、遺傳與變異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生物進化的重要單元。本單元重點就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告訴我們什麼)、生物進化的原因(適者生存)以及生物進化的理論(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等方面作了比較系統的介紹,並且對恐龍消失等熱點話題進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釋。同時,在帶領學生探索生命如何進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環境對生物的作用,進而形成自然選擇這一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進一步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係的理解,爲後面繼續學習生物與環境的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單元《共同的家園》依據《標準》中關於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這部分內容來進行建構的。這一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植物、動物以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從尋找生物的家園入手,去認識生物的棲息地,動植物爲了適應環境在形態和習性上的特徵,同一棲息地上生物之間的關係,以及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使學生逐步認識到生物和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生物要適應環境,同時又作用於環境,生物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態系統,只有生態平衡,生物和環境才能共生共長。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於環境,又影響環境,影響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單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據《標準》中關於“能量的轉換”等具體內容標準建構的,是國小階段學習物質世界內容的最後一個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能量;第二部分,說明能量可以進行轉換;第三部分,介紹能源。第四部分,倡導節約能源和開發新能源,教育學生節約能源。

第六單元《拓展與應用》主要是依據《標準》中關於“能把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運用於新的情境中”的要求來建構的。本單元的關鍵詞:拓展、應用。拓展表現在解釋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釋現象,拓展所學。應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將原理予以實際運用的過程。

二、目的要求

1、通過本冊教學,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對現象或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或有依據的推測。

2、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學會認識事物的相互關係。

4、初步學會認識動物的週期性變化。

5、初步學會通過調查收集證據以及對事物、現象的發展變化做出推論。

三、重難點

1、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培養學生預測收和收集證據的能力。

3、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四、學生素質分析

本學年我上六年級(3)班和(4)班,經過六年級上學期科學課的學習,學生體會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較以前有所提高,學生對大自然,特別是對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現象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問個爲什麼,喜歡提問題,愛提問題,這將驅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進一步的科學探究。但是在現在的大環境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和家長對這門學科不是很重視,六(3)班養成習慣較好,學習科學的氛圍較六(4)強,但部分男生也是學習不夠認真,六(4)班基礎比較薄弱,學生兩級分化明顯,後進生較多,學習願望不強,學習習慣差,依賴性強,不願學,使老師在教學起來時比較吃力,存在很大的難度大。

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六、補差措施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2、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

3、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後交流,課堂複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瞭解複習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擇“小老師”,讓他們在集體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給困難生以更多的展示機會,以呵護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積極採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篇四十一:國小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共有4個單元。第一單元是《無處不在的能量了》。第二單元是《追尋達爾文的足跡》,第三單元是《宇宙》,第四單元是《科技與未來》,在各個單元學習中均有過程與技能訓練。本冊內容是科學課的深入,既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又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二、目的要求

通過本冊教學,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對現象或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或有依據的推測。

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初步學會認識事物的相互關係。

初步學會認識動物的週期性變化。

初步學會通過調查收集證據以及對事物、現象的發展變化做出推論。

三、重難點

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培養學生預測收和收集證據的能力。

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四、學生素質分析

六年級共有85名學生。經過三年半的科學課的學習,學生體會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生對大自然,特別是對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現象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問個爲什麼,喜歡提問題,愛提問題,這將驅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進一步的科學探究。但是在現在的大環境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和家長對這門學科不是很重視,而且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依賴性強,不願動手,這些都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五、教學措施

帶領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加強學生動手、動腦,做好探究實驗。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四十二:國小六年級科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現有學生34人,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大多數學生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缺乏科學常識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有待於進一步加強。使學生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八冊。全冊教材包括了“無處不在的能量”、“追尋達爾文的足跡”、“宇宙”、“科技與未來”、4個單元,多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3、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六、教學進度安排

略。

篇四十三: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計劃

一、教材分析:

六年級《科學》下冊共由“人類祖先的足跡”、“綠色社區調查”、“養好小金魚”和“雨具的改進”四個單元組成,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二、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三、教學目標:

(一) 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 科學知識

1、注重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並強調應用於日常生活。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並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橋樑”,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人體與細胞的關係及其原因,並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瞭解有序的生態環境從小世界看大科學。

四、學生情況分析:

1、通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和場地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還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製作活動。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時間內?? 容課時備註

1

2.9-2.13

開學報名、準備開課

2

2.16-2.20

1.1向人類的祖先“提問”

1.2追尋人類祖先的足跡

3

3

2.23-2.27

1.3探尋人類祖先的奧祕

1.4展現人類祖先的生活畫卷

3

4

3.2-3.6

第一單元複習

3

5

3.9-3.13

2.1我們心目中的綠色社區

2.2我們的調查研究計劃

3

6

3.16-3.20

2.3調查小組在行動

2.4我們的綠色社區建議

3

7

3.23-3.27

第二單元複習

3

8

3.30-4.3

3.1小金魚之死???? ?3.2制訂偵破方案

3

9

4.6-4.10

3.3做好偵破準備 3.4揭開金魚死亡之謎

3

10

4.13-4.17

3.5給金魚安個舒適的家

3

11

4.20-4.24

第三單元複習

3

12

4.27-5.1

4.1尋找雨具的缺點 4.2我們的改進設計

3

13

5.4-5.8

4.3智慧就在我們手中?? 4.4金點子行動

3

14

5.11-5.15

4.5成果展示會

3

15

5.18-5.22

第四單元複習

3

16

5.25-5.29

期末複習

3

17

6.1-6.7

期末複習

3

18

6.8-6.14

期末複習?? 檢測

3

一、指導思想

我們中年級(三、四年級)語文教研組在認真學習和領會我校教研室在本學期下達的關於教學工作的精神之後,同時結合我們中段語文教學實際,現將本學期教研工作的開展、實施方案設計如下:

具體實施方案:

根據學校《教研工作計劃》,以《新課程標準》的年段要求爲基礎,本學年將着重以抓好學生的閱讀習慣,以讀促寫,全面提高三、四年級學生聽、說、讀、寫水平爲目標,加強教研組內的語文教學研究,充分發揮日常備課、授課、教研和批閱作業等工作的科學性、實效性、創新性和合作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計劃

一、關於備課教案的使用

1、做好完善備課教案和日常教學反思工作。爲了使教學工作不斷髮展和提高,我們將在認真備課和使用教案的同時,加強對自己教學工作的反思。在實踐與反思中,逐漸建立自己風格,並對隨時根據授課的情況對備課教案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動,充分發揮其服務教學的作用。我們將對本學期教材中的精讀課文中的八篇教案進行統一研究和修改,並從上課後的得與失兩個方面,寫出個人教學反思。學期末,每位教師交一份本學期的個人教學總結,字數在800字左右。

2、不斷增加優秀教案篇目。根據學校本學期的教學活動,結合上級和校視導活動、“輪教”課和教研組內的觀摩交流課,不斷挖掘、研究教材,爭取在已有教案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並對其中的`非熱點課文做重點研究,整理出新的研究課教案。每人學期末至少交一份新課教案及教後反思。

二、不斷完善教學研究工作

1、明確年段教學工作重點。

如:四年級下冊在讀寫、習慣方面訓練目標:

(1)讀文章時要想象畫面的習慣;

(2)邊讀邊想提出問題的習慣;

(3)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習慣;

(4)認真、細緻地觀察習慣;

(5)主動積累詞語的習慣。

2、教學工作力求有側重、抓落實

根據學校本學期教學任務規劃,三、四年級語文組將在教學中側重於學生閱讀和習作教學的研究。上好習作指導課,講評課。精講閱讀課,每單元選取兩篇課文精講精練,在理解內容後,重領會表達,發揮文本示範功能,以讀引寫,以讀促寫,把閱讀與習作緊密結合。

3、日常教研與週三教研緊密結合。

爲充分發揮教師集體智慧,發揮教研活動研究性、指導性、創新性和實效性強的特點,在每週三教研活動時間,採用輪流備課制。備課過程實現“講――評――看――定”四個字。一講:每週由主要發言人分析單元教學重點、難點和習作指導的基本思路。二評:其他成員就基本思路進行評議,補充,修改。三看:明確分工,藉助網絡優勢,蒐集好的教案和課件以供參考。四定:在大家的討論後,確定習作和練筆的內容和指導思路。在教研活動記錄中具體體現。

4、加強業務理論學習,提高文學修養。

根據我校師資培訓要求,主動閱讀推薦書目,並做好讀書筆記。規定每週三教研活動時間,利用十五分鐘,交流讀書體會。

5、發揮“師師合作團隊”力量。

爲激活教師個體智慧和潛能,發揮好“發展性教師”互學、互助、互查合作小團隊的力量。評價與被評價教師之間每學期互聽課,促進交流,實現經驗共享。

6、制定月查制度。

採用月聽課,月互查備課、互查作業的方式,促進交流,相互學習,提高教學水平,完善個人工作。

三、作業設計與佈置方案

(一)作業設計目標

根據本學期學校工作計劃,以日常教學爲基礎,以促進學生髮展,減少學生過重負擔,提高學習興趣爲目標,以督促、檢驗學生日常學習爲目的,三、四年級語文教師在上學期作業佈置的基礎上,優化設計作業,整合練習,求同存異,爭取更加科學、全面地佈置本學期作業。

(二)作業種類及要求

1、常規作業:

語文課堂作業本(分1號本和2號本)、日記本、摘抄本、作文本、練習冊(單元檢測)、稿紙本(聽寫、複習)。

作業要求:

(1)作業本書寫格式統一(第一頁空白――目錄,每次作業寫日期、寫課題)

(2)改錯位置及批閱形式統一(每個錯字一遍,句子改一遍)

(3)書寫統一使用藍黑鋼筆。

2、習作:

大作文以語文園地每單元的要求爲主,本學期共八篇,小練筆以文本爲例,並結合生活、學習、活動確定內容和主題。教師全批全改。對課外練習中好的習作內容,進行有選擇地佈置。

3、綜合實踐活動:

爲更好地激發孩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本學期我們將注意把握年段特點,有計劃地整合教材,設計豐富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環境調查等,以手抄報、日記形式展示。

4、讀書活動:

合理規劃和充分利用每週一節的閱讀課。利用課內與課外時間,向學生推薦適合學生年齡段的圖書。本學期根據教材安排,我們向學生推薦《一千零一夜》和《伊索寓言》等。在班內開展讀書活動,樹立年級、班級愛書、讀書的小標兵,向同學們介紹讀書的經驗。

5、單元作業複習紙:

複習紙以幫助學生理清本單元學習思路,掌握知識要點爲基礎。目的在於加強平時學習,淡化期末複習,減輕學生期末考試的壓力。本學期尚處於嘗試階段。內容包括:本單元講讀課文的知識要點、課文中出現的多音字、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出現的修辭方法及閱讀訓練重點。

(三)評價方式

篇四十四:湘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湘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敢,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爲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中,207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210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不如一班積極,表現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本冊教材的總目標科學探究,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能圍繞主題制定研究計劃,能通過考察、調查、觀察、實驗、測量、查閱、統計等方法蒐集和整理信息並進行分析,能借助數據、文字、圖表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並認真傾聽他人的評議、友好交換意見,嘗試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和科學小論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關心科技的新發展,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的.聯繫。科學知識初步瞭解生物的進化、水環境污染與保護、宇宙、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等有關知識。

教學目標的具體落實,請參看附學表4——“《全日制義務教育科(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在每課中的體現”。

三、本冊教材的結構體系

1、教材內容概述本冊教材以“人與自然,學習總結”爲主題,編排了“生物的進化”、“水環境污染與保護”、“宇宙探索”、“我們學習了科學探究”、“科學的歷程”5個單元,一共有17課、39個活動。其中,“生命世界”有1個單元、4課書;“地球與宇宙”有2個單元、8課書;還設有2個獨具特色的總結性單元、5課書。每個單元的主要內容是:

(1)“生物的進化”——此單元包括“生命的歷程”、“物競天擇”、“人類的起源”、“動物的馴化”4課書。此單元主要引領學生圍繞着人類發展的歷史、環境的變化對生物進化的影響以及馴化動物的歷程展開研究,並通過對化石的分析、資料的查找讓學生親歷發現的過程,初步瞭解生物進化論。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7課時。

(2)“水環境污染與保護”——此單元包括“小河的哭訴”、“污染來自哪裏”、“清潔劑的‘威力’”、“保護我們的生命之河”4課書。此單元圍繞“水環境污染與保護”這一主題,分別從污染的現狀、污染的源頭、污染的危害、怎樣防止污染等角度並通過考察、調查、觀察、實驗等多種方式展開研究性學習,引領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水污染問題,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6~7課時。

(3)“宇宙探索”——此單元包括“太陽和太陽系”、 “浩瀚宇宙”、“燦爛星空”、“宇宙暢想曲”4課書。此單元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想象、討論等一系列活動由近及遠地瞭解關於太陽、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的奧祕,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同時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力。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6~8課時。

(4)“我們學習了科學探究”——此單元包括“我們的科學學習歷程”、“確定我們的研究主題”、“啓動我們的探究之龍”、“分享我們的探究果實”4課書。此單元是全冊教材、全套教材的總結單元,旨在引導學生比較系統地回顧和總結四年來所經歷的探究歷程,梳理、總結出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並再次經歷一次相對完整的探究過程,然後以研究報告和科學探究成果展示會的形式作爲國小四年來科學探究學習的一次彙報。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4~5課時。

(5)“科學的歷程”——此單元只有“科學的歷程” 1課書。此課是以科技史爲專題的全套教材的總結課,旨在讓學生對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進程初步有所瞭解,並對這一進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有所感悟,能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繫,並且在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得到昇華。此單元(課)教學大約需要1~2課時。

2、教材結構特點及呈現方式?內容單元主題關鍵詞情感態度方法、技能生命世界1.生物的進化進化時序尊重證據適者生存推理判斷地球與宇宙2.水環境污染與保護環保遞進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主題研究地球與宇宙3.宇宙探索宇宙由近及遠主動求知大膽想象觀察猜想能力提升4.我們學習了科學探究探究全過程敢於探究注重事實綜合運用科技史5.科學的歷程STS歷程傳承文明關注科技回顧總結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以能力訓練爲明線、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爲隱性滲透的暗線、以科技史促進明線和暗線的完善,以主題單元構建內容結構,以科技史導入,以指南車卡通人引領,展開教材的知識體系。

(2)圍繞“人與自然”這一主題由近(人類自己)及遠(地球資源、宇宙)、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編排教學內容。

(3)特意設置了探究能力訓練的總結性單元。3~4年級,重點訓練了“觀察”、“實驗”、“蒐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探究能力;5年級~6年級上冊,重點訓練了“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推理判斷”的探究能力。本冊教材將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探究能力(本期探究能力要求詳見附表1)進行科學學習,並設置了探究能力回顧、總結、提升的專題單元。

(4)科技史資料豐富,功能突出(詳見附表2),並特意設置了科技史的總結性單元(即最後一課)。

四、教學策略及注意的事項

1、在非總結性單元中,有意訓練學生綜合運用各個方面的探究能力。

經過前面幾個學期較爲完整的科學探究能力的訓練,學生已具備初步的研究能力,因此,本冊教學中,根據每個單元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師應當引領學生綜合運用各個方面的探究能力主動地學習,但具體到某一課,又應當有側重點。例如:第1單元可以讓學生經歷接受式探究的全過程,其中的第1課,可重點訓練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第2單元可以重點訓練學生圍繞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其中的第1課,則可以重點訓練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的能力。

2、利用本冊教材的2個總結性單元對學生進行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科技史的教育。

3、充分發揮科技史的功能。

本冊教材的科技史資料和前幾冊教材一樣,在正文和“指南車信箱”裏爲師生的教與學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就地取材,也可以作爲案例進行加工,以充分發揮它的“激發興趣”、“方法引領”、“技能指導”、“情感薰陶”等多種功能。

五、附表,對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提問

1.善於觀察生活並從中發現問題,面對自己未知的領域能從不同角度進行發散性提問。

2.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能夠對一些事物作出推想,能提出與課題有關的問題。

3.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進行比較時,能找出便於研究的有價值的問題。

篇四十五:國小六年級科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六年級三個班科學。經過三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積極性較高。但是由於在家過於嬌慣學生的動手實踐能手較弱。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顯微鏡下的世界,我們的地球,物質在變化,探索宇宙,假設與實驗等。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與功能、認識事物的相互關係、認識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關於“顯微鏡下的世界”的內容,主要指導學生初步認識細菌、黴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體由細胞構成,瞭解微生物與人類的密切聯繫;“我們的地球”主要是從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開始,引領學生從地球表面到地球內部去認識地球;“物質在變化”從生活中熟悉的一個個變化入手,提升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識,並試圖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和科學概念的過程中,經歷部分或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科學探究的水平,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可以改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問題的積極性;“探索宇宙”讓學生通過觀察、記錄太陽和月球的運動變化,探究它們的運動模式,鍛鍊自己的毅力,讓學生通過了解人類對宇宙奧祕的探索,認識科學的進步和人類智慧的潛力,引領學生進入天文這座神聖的殿堂,打開宇宙這本書,遨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問,揭開宇宙神祕的面紗。突出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從探究水平上看,應在教師引導和指導下,加大學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給孩子更多一點自主權。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觀察與測量,指導學生蒐集證據和信息資料,突出解釋與用模型解釋的訓練,注重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質疑,並有一些設計與製作的活動。

三、教學基本目標

1、科學探究:經歷幾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加深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認識。不僅關注資料的收集和實驗的探究,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分析和整理,並用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並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交流。進一步理解控制變量對比實驗的意義和方法,開始學習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自然現象,發展運用數據解釋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地球運動深入淺出探索的興趣和探究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關注物質的變化,對宇宙充滿探索的慾望,並能從科學發展史中獲得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學知識:獲得有關“顯微鏡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質的變化”等方面粗淺的科學知識,逐步積累經驗,理解相關科學概念。

四、教學措施

1、利用過程性評價和建立科學檔案袋的方式,引導學生學好科學。

2、教師提供材料和資料,提倡學生自帶材料,引導學生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學,勤于思考爲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有什麼意義等問題,並做好記錄。

4、鑽研新標準和現有教材,充分利用現有教具、學具和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系統化的單元備課,提前做好教學準備。

篇四十六:國小六年級科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接任六年級科學教學,同學們通過三年的科學學習,科學探究已經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學生學會了收集資料、整理分析和進行實驗記錄的科學探究方法,學生小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礎。

據上學期科學老師介紹:學生非常喜歡科學實驗,四個班級由於課堂常規的不平衡,導致綜合能力差異較大,具體表現在,觀察不仔細,操作欠規範。

二、教材簡析: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

從使用工具開始,提出研究問題,然後研究最簡單的機械—槓桿,由此開始認識槓桿類機械,再研究非槓桿類機械,最後以自行車爲載體,以齒輪研究爲主要內容對本單元的'研究作一次總結與提升,讓學生對機械的作用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槓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2、有的機械可以省力,有的機械不能省力但能發揮其他作用。

3、能根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需要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機械。

過程與方法:

4、通過實驗和收集數據,發現問題並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釋。

5、對於自己的預測,用實驗來證實。

對於自己的探究,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樂意與同學進行交流。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

引導學生們對紙的抗彎曲能力進行研究。並運用學到的形狀和結構的知識,做框架、建高塔、造橋的活動中,知道結構具有不同的特點能滿足不同的需要;發現改變物體的形狀結構可以改變其承受力的大小;體驗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巨大影響,提高探究興趣,發展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課)是探究形狀結構的科學道理。1——6課分別研究條形、拱形、框架等結構。7課是認識橋樑的結構。

第二部分(第8課)“用紙造一座橋”是設計科學合理的形狀結構。

教學目標: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某些性能。

2、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點是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瞭解圓頂形、球形等有與拱形相似的特點。

3、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定性強。

4、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5、識別和控制變量,記錄數據、分析數據,把探究的結果與最初的假設相比較,得出合理的結論。

6、在探究中能既大膽假設又能小心求證。

7、發展尊重他人,認真傾聽,敢於發表自己意見的品質。發展樂於動手、善於合作不怕困難的品質,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

第三單元:能量

從學生最熟悉的電出發,探究電生磁,製作電磁鐵,觀察玩具小電動機怎樣轉動起來,把電能變成機械能。然後以電能與其他能量的相互轉化爲中心,認識各種不同形式能量及其相互轉化,再擴展到認識太陽能,瞭解我們現在使用的絕大部分能量都來自太陽能的轉化與儲存。活動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課),探究電流怎樣產生磁性,製作電磁鐵並研究電磁鐵的磁極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電動機怎樣轉動起來,感受電能轉化成動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6—7課),通過尋找電的用途,研究電的來源,認識電能和其它能量間的轉化。

第三部分(第8課)探究煤、石油、天然氣能源礦產與太陽能之間的關係,認識我們使用的能量幾乎都源於太陽能的轉化與儲存。

教學目標:

1、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2、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性質。改變電磁鐵的正負極接法、改變線圈的繞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的圈數、電池的數量等因素有關。

3、經歷一個完整的較深入的探究過程,研究電產生磁、電磁鐵磁力大小、小電動機轉動原理,體會到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的重要性,將自己的分析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

4、認識能量有多種形式,能相互轉化並儲存在一些物質中。意識到重數據分析,用嚴謹的科學態度得出結論,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留意觀察、善於思考的重要性。

第四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 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本單元所關注的是物種的多樣性。引領學生認識生物種類的多種多樣,認識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認識生物個體不同的形態結構與他們的生活環境的關係以及多種多樣生物存在的意義。

1-2課記錄統計校園中的動植物種類,用生物分佈圖描述,感受校園生物的多種多樣,建立認識。

3-4課從校園生物拓展到自然界生物多樣性認識。通過分類活動,領悟分類是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方法,進一步建立生物多樣性的認識。

5課研究人類自己,認識生物個體與個體之間也是千差萬別的。

6-7課引領學生認識不同環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體結構,生物形態結構,體會生物多樣性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8課運用資料分析,認識到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大自然賦予生物生存的權利。

教學目標:

1、知道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

2、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知道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要保護它們賴以生活的環境。

3、能觀察到生物之間可辨識的不同特徵。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實驗、調查、查閱資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能傾聽他人的報告,並能用適宜的方式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

4、能夠關注周圍生物所生活的環境,具有環境保護的意識。能夠認同人類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員,願意與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員和諧相處。

5、能夠體會到仔細觀察常會有許多新發現,發展研究生物的興趣。

三、教學措施:

1、用豐富多彩的親歷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記錄、收集數據,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能力。

2、用激勵的評價語言激發他們的興趣,用展示成果的活動彰顯他們的能力。(四人合作小組:組長、實驗員、記錄員採取輪換制)

3、以嚴謹的科學態度指導他們規範操作實驗(控制變量的對比實驗)。

4、提供成果展示平臺,評選製作作品(建高塔、美麗的橋、生物多樣性小報……)迎接學校主題開放活動。

5、建立經常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考覈制。課堂常規30%(發言、傾聽、不同意見、獨特觀點)+實驗探究30%(記錄表、實驗報告、成果資料)+卷面測試30%+小組合作自評10%。

操作:常規記錄1人(製表格),科學課代表1人收集活動記錄、實驗報告、成果資料。小組自評表。

篇四十七:國小六年級科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1—2)班的科學課。六年級通過三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強了,對於“科學”也很有自己的見解。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範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情況分析:

(一)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各單元主要目標、要求

1、“微小世界”是向學生打開的第一個窗口。在“微小世界”這個單元裏,學生們藉助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研究各種物體。集中研究的內容首先是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他們將觀察昆蟲身體構造的細節部分。接下來要研究放大鏡下的晶體,在這一單元裏,學生們還將研究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自制一個簡易的顯微鏡,並使用它展開一個觀察、研究身邊生命活動。放大鏡和顯微鏡下的發現會拓展學生們瞭解認識世界的新視野,激起他們對科學探究的更大興趣。

2、“環境與我們”是向孩子們打開的第二個窗口。此前他們參與了有關生命和物質世界的許多探究活動,但還沒有對我們的生活的地球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觀察的視角。這一單元將引領學生們關心有關地球整體的環境問題,併力圖影響他們的日常行爲習慣。考慮到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活動是從研究垃圾問題開始的,試圖通過調查垃圾來源、組成及處理方式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們認識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身體力行,參與解決這一問題的活動。繼垃圾問題之後,教材又引導學生們通過蒐集資料、瞭解和關注人類面臨的其他一些環境問題,如淡水資源缺乏、溫室效應、土地荒漠化等,並引導他們開展考慮家鄉環境、制定保護環境的班級活動方案和個人環保行動計劃。

3、“宇宙”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提供的數據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4、“信息”單元的指向不是指通常意義上的通訊、傳播、計算機方面的內容,而是將科學探究、蒐集事實和證據、推理和尋找解釋的活動作爲獲取信息和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教材試圖用這樣一種設計使學生們對四年來的科學探究活動進行梳理,建立一個較爲系統的認識,從而加深對科學探究本質的理解。在這一單元裏,學生們將參與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瞭解科學家是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的,體驗要準確獲得一個事實,除認真觀察外,還須將想象、推理與事實區別開來,在交流中要學會傾聽和準確表達。

三、教學目標:

(一)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二)繼續發展學生對對比試驗中變量的識別和控制的能力,學習運用對比試驗進行科學探究的技能,學會細緻的觀察。

(三)讓學生學會將記錄和數據轉化爲證據,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建構科學概念,學會用比較和分類的方法認識和描述多種多樣的事物。

(四)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五)使學生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觀察法、實驗法、信息資料蒐集、整理資料法。

五、具體措施

(一)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二)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三)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四)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五)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六)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七)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八)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九)充分應用各類教育資源和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