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心得體會篇1

愛是師德的核心,愛是教育最好的別名。如果我們能做到喜歡每個學生,教育無疑會進入一種別樣的境界。

愛是讓孩子擁有甜甜的批評。每接一個班,總有不喜歡的學生。但要尊重他,不要冷落他,漠視他。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關注,用真誠換得真誠。因爲只有差別,沒有差生。把自己當作孩子,把孩子當作與自己平等的人,激勵、期待的話只要能對一個人起作用,就不放棄任何一個人。

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段話語,足可以傳遞出或善意或嚴厲的批評,但都可以是甜甜的,甜甜的批評是出於對孩子的尊重,是對孩子深深的愛,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願我們每個老師都能讓孩子感覺到批評是甜的。

愛是讓每個孩子都充滿信心的成長。自信是通往成功的最佳通道。因而要非常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給予學生自信的力量,從潛意識方面引導學生向正面的、積極向上的方面發展。比如;我教過的學生中有個叫宋肖毅的同學,由於沒人輔導孩子的功課,學習成績不理想,比較自卑,看到這種情況,我就主動給他補課,漸漸地我們成了朋友,他開心的笑了。同學們對他也刮目相看。他變了,變得愛說、愛笑了,變得自信了。看到他的進步,我心裏比喝了蜜還甜。

要成爲孩子們喜歡的好教師,就要去愛孩子們,因爲愛是架起師生感情的橋樑,是一條無形的紐帶,是一把金光閃閃的鑰匙。如果教育缺乏了愛,就像池塘中沒有了水。在平凡的工作中,把愛灑入每個孩子的心田,把愛滲透到每個細節,只有自己心中擁有太陽,才能給人以陽光。既然做了教師,就不要吝嗇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心中擁有太陽,才能給人陽光,只有掌握了愛的藝術,我們的心血纔會澆灌出燦爛的希望之花!

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心得體會篇2

通過師德師風的學習,讓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大計,師德爲本。”到底什麼是師德師風?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爲,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纔會依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纔會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纔會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爲人師表、;廉潔從教。

新課程改革已全面鋪開,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學生爲本”,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學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動自由的獨立個體,被平等對待是一大願望,能得到老師的尊重對學生是極大的精神激勵。我從教育中體會到:尊重學生的實質就是把學生當作和自己一樣有尊嚴、有追求、有獨特個性特長、有自我情感的生命個體,從尊重學生出發,建立新型的現代師生關係,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擺脫出來,要從家長的威嚴中解放出來,要從唯一正確的師長的假想中醒悟過來,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讚美,善於交流,成爲學生成長的夥伴,成爲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鼓勵者,成爲“孩子們的同志和朋友。在學生心靈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愛心去澆灌,必將伴隨其生命的成長豎起人格的參天大樹。“萬紫千紅隨風去,冰心一片載玉壺”,這就是我這樣一位普通教師的高風亮節!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我想,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種葉的事業--平凡而偉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動實踐遠勝於說教。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都在用行動詮釋着師德師風的真正內涵。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心得體會篇3

未來世界的競爭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教師作爲促進教育發展的主體,肩負着光榮而神聖的歷史使命。爲了培養21世紀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我們必須有高素質的教師。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師德,師德決定教師素質,教師素質決定教育質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學而優則仕,德高望重則楷模。”作爲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就像有人說的“要想得到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注意自重。”教師要想尊重自己,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通過對該校師德師風的教育和學習,我對新時期師德師風有了新的認識,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我認爲,作爲一名新時期合格的人民教師,我必須具備以下素質:

一、更新教育觀念

通過這兩天的師德師風學習,我意識到在當今時代,科學發展高度分化和融合,人類社會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出整體和綜合發展的趨勢,這就要求教育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具有綜合文化素質和創新精神的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地進行,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儘快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如“以學生的發展爲重”、“培養創新型學生”、“讓學生終身學習有用的知識”、“改變師生關係”等。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改變以往的“應試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潛能和思維潛能。努力成爲一個與時俱進的學者。

二、加強政治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養。

這兩天系統學習了《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規。並嚴格要求自己遵紀守法,恪盡職守,恪守社會公德,忠於人民教育事業,爲人師表,廉潔奉公,教書育人。

三、愛與奉獻

有人說:“教師這個職業是神聖的。它把野蠻變成了禮貌,把無知變成了深刻。”在當今社會,有些人把名譽、金錢和權利作爲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這些人嚮往這些東西。而這些東西,不過只是一個分開的東西,路過而已。無私奉獻給黨的教育事業,是我一生中最寶貴最珍貴的東西。熱愛教育,就要有在教學上盡力的決心。既然選擇了教育,就應該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用心上進,開拓進取,無私奉獻,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四、孜孜不倦

俗話說,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會的老師。學生的學習基礎、心理特點、愛好、家庭背景都不一樣。學習上存在差異是客觀現象。作爲老師,首先要做的是不要把學生分成三六九個班,不要歧視成績不好的學生,要充分尊重學生。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研究教育的對象,尊重每個孩子。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升自己,從而向每一個學生求教,不放過每一個學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質?這就要求我們與時俱進,孜孜不倦地學習,用心奮進,開拓新的教學方法,做嚴謹的研究,孜孜不倦地教書育人,精益求精,積財不遺餘力,時刻準備着用“一桶水”供應學生“一碗水”。愛情是師德的重要體現。崇高的師愛表此刻平等對待學生,切不可因成績而歧視。要做到“三心”,即“愛、耐心、關心”,在生活和學習中時刻關心學生,對於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做到“用人格去愛你”,避免急躁、暴戾,對學生要有耐心,善於發現學生細微之處的良好變化,多一點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以身作則、嚴於律已

“學高爲師,身正是範。”學識與品德永無止境,致真、致善是教師一生的追求。古往今來,教師無論社會上稱之爲“先生”還是呼之爲“老師”;無論衆人評定他們社會地位是高,還是低;無論領到的薪水是多,還是少;在人們的眼裏,教師的職業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爲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要時時處處爲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總之,透過這次師德師風學習,讓我更加熱愛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一個教師只有具備了這種道德情感,才能產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強烈願望,千方百計的去教好學生。

透過這次師德師風學習,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則。教師從事的是培養人的工作,教師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言傳身教”,也就是說教師是用自己的學識、思想品質和人格魅力來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無論哪一層的學生都自覺或不自覺的把教師當成自己的榜樣。教師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參照對象,所以人們常說“教師是鏡子,學生是教師的影子。”以身做則要求了教師做事要言行一致,表裏如一,還要求我們儀表端莊,大方得體。否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

透過這次師德師風學習,使我更加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不僅僅要求我們教師發揚蠟燭的精神,還要求教師自覺服從黨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甘爲人梯,做辛勤的園丁。只有這樣才能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終生獻身教育,並用自己智慧的鑰匙,打開學業生踏入科學知識的大門。

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心得體會篇4

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爲人師表。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樣才能爲人師表。教師素質重在師德,教師職業道德充分體現了教師特有的職業思想、職業情操。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視教師職業道德培養,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培養新世紀人才的關鍵。教育是事業,是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爲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還要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

作爲一名教師是無尚光榮的,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教師對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靈魂。高校是我國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肩負着培養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任。教師是高校落實以德治國方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生力軍。作爲一名教師,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和爲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是不能擔當培養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在當代,教師只有從根本上掌握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神實質,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師德修養,樹立較強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隨着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新形勢和新任務對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成爲新世紀的優秀教師,除了學識淵博、教學得法之外,還應有更高的追求,這就是以育人爲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靈爲己任。這是沒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於對社會、對學生一生負責的責任感。能承擔如此重任,首先在於教師自己做人的層次要較高,要做有德之人、有爲之人。

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以人爲本,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正確處理與自己直接服務對象學生之間關係的準則,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育愛,作爲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愛,其內涵極爲豐富,既包括要求教師精心熱愛學生,又包括要求教師精心教育學生。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具有十分強烈的質量意識,要真正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方面下功夫。一個教師只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執着的愛,才能激發出做好這一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育人之果。

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這種愛,是不能以血緣關係和個人好惡爲轉移的,教師應當把它無私地奉獻給全體學生。愛是打開心扉的鑰匙。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裏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學生很善於觀察與思考,對你的一言一行,他們都在觀察並做出相應的評價和反應。如果他們切實地感到老師是在誠心誠意地愛護自己,關心自己,幫助自己,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對你產生歡迎的傾向,喜歡接近你,並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反之,如果他們感覺到你有愛生之心,他們就會在情感上對你採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牴觸的消極態度,那樣的話,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他們也不會接受。所以,具有愛心,是教師取得教育成果的極爲重要的前提,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重視業務素質提高,適應現代教育發展21世紀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的造詣,而且必須瞭解其他學科的發展動態,必須掌握現代教育技術。隨着攝像機、傳真機、計算機、投影儀等高科技教學儀器設備在教學中的運用,站在三尺講臺上,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講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方式受到了衝擊,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也使學生的知識來源和知識範圍日益擴大。教師已不再是“講壇上的聖人”,不再是“先學先知”之師和信息的權威擁有者甚至唯一的傳播者。教學方法也由傳統的單向灌輸轉變爲啓發建構,凸出認知主體在建構中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重視業務素質的提高,不斷“充電”,並且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適應信息化教育帶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變革,隨着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教師的職能也由“教”轉變爲“導”,推動學生不斷地去開拓創新,發展自己。

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心得體會篇5

如果說班級是小社會,那麼社會就是大班級。不管是班主任,還是老師,在班級生活、學習或勞動中,都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細節教育,這樣最能去“立德樹人”,也最能讓孩子們一步一個成功,逐漸成爲一個德才兼備的“社會人”。

在學習生活細節中,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什麼都想嘗試一下,但這種探索的慾望如果被老師“事無鉅細”地代替,肯定會在“好心”中扼殺了孩子去探索的慾望。

也許道理很多老師都明白,可是實際有的老師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連每個學生“削”鉛筆這樣的事也包辦了,認爲孩子“玩”轉筆刀多危險啊,更不說鉛筆刀、剪子,都被他們列入“危險品”準備管制到國小畢業!至於用大掃帚等衛生工具也被“辛勤”的老師包辦了。這樣孩子雖說能“專心學業”,但這些做法只能使孩子越來越膽小,越來越蔑視“體力勞動”,而這樣的老師,若有事請假,其班上衛生多次髒亂,有些孩子作業也不做了,等着老師來“轉”鉛筆呢。恰當的做法是,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然後放開你的手。

在學習生活細節中,適當的鼓勵不可少。特別是低年級孩子,由於年齡小,自信的建立往往需要老師適時適當的鼓勵,因此,哪怕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成功,如孩子能把地上的紙片放進垃圾箱時,老師都應及時表揚。當孩子面臨困難時,老師能給他的最有效的幫助是告訴他:“我知道你能行!”生活中孩子會遇到許多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當他向你求援時,不要急於動手幫他,而應該鼓勵他再試試。

在學習生活細節中,爲每個孩子多提供一些“實習”的機會。任何一種能力的培養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開始時孩子缺乏做的勇氣,老師不妨先讓孩子在班裏扮演一些“實習”者的角色,如負責分發一下作業,互相檢查一下讀書背書……甚至鼓勵一些孩子“實習”小老師給老師或別的孩子“講”思路等等。

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心得體會篇6

新課改倡導德育課教學要“源於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於生活”。這裏的“生活”指的是學生的真實生活。如,在學生日常生活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或典型意義的事例,進行加工,然後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積極參與思辯,從而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激發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認識。筆者認爲,立德樹人,源於“生活化”培養,是當今轉型教育觀。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德育教育則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視,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抓住一切切近青少年生活的有利時機,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塑造他們美好的心靈,使他們成爲知識豐富、道德高尚的人。教育是一個需要愛心的事業。愛能開啓蒙昧的.心靈,能融化心頭的堅冰,能彌合心靈的傷口。愛不是溺愛,儒家主張過猶不及,辯證法講究一個“度”,要做到不溫不火,恰到好處。其實愛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育學生的目的是增益其所能。

當今文化市場圖書不斷佔領我們的生活空間。其圖書品種繁多,良莠不齊,有部分學生選擇了一些含有迷信、暴力和色情等不健康內容的圖書來閱讀;有的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窄,不知道該選擇什麼樣的書來購買和閱讀;還有些學生不愛讀書等現象等,於是,我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讓大家討論。因爲這個問題是從學生生活中來的,學生馬上來了興致。

在辯論中,大家各抒己見,紛紛引用生活中的大量事實來說明自己的觀點,把平時不敢說而想說的話大膽地說了出來。而後,適時地把學生帶到書店,或學校圖書室,指導他們選購合適的圖書,開展“與好書交朋友”活動,讓學生在書的海洋裏豐富了知識,提高了認識。

當今網絡時代如暴風驟雨一樣進入人們生活。淨網成爲政府部門工作的重頭戲,以人爲本,制定良法善策,引導企業部門辦好網,遏制不良網站滋長蔓延,約束網民文明上網,共享智慧資源。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生活化”的辯題爲他們創設了一個情境。通過辯析,學生進一步明白:文明上網,選擇健康有意義的課外網絡讀物,可以豐富知識,拓寬視野,增長才幹,有利於學習成績提高;通過上網典例,讓學生懂得:道德上網,不會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有利於和諧相處,共創綠色網絡新空間。

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思想道德素養受到拜金主義的衝擊。關愛他人,扶助弱勢羣體,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努力創新,奉獻社會,報效祖國,成爲華夏兒女的履行的義務和擔當的歷史責任。“生活化”的立德教育,涵蓋思想各個領域,需要標新立異,更是刻不容緩。

學科教學是學習生活中知識科學發展的縮影。但學科教學不僅僅是科學知識的世界,還有道德、情感的重要內容,只有將社會生活知識點拓展到課堂學習中來,把生活作爲教學的背景,這纔是將教學知識點融入“生活化”的重要學習資源。其實,課堂是一座橋樑,要將校外的、校內的、個人的、集體的、科學的、生活的世界結合起來,成爲一個大家生活的場所,而不是割裂開來的學習知識的小天地。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如面對社會弱勢羣體,如何撫平坎坷;或情感體驗坊,給盲人充當柺杖;或面對人格名譽、國格尊嚴受到踐踏時,該如何正視踐行行爲;等等。這樣活生生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圍,讓學生走近生活,學得真實而輕鬆,德育課不再是傳統的枯燥無味的“說教課”,而“生活化”的教學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感受:一個個來自“生活”的真實事例感動着他們的心靈;一個個來自“生活”的真實情境喚醒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個個來自“生活”的疑難問題激起了他們思維的碰撞……

“生活化”活動對人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離不開活動,傳統德育教育只重視道德知識的說教,外在環境對兒童的制約,重視權威的主導,兒童的活動空間受到束縛,兒童的活動成爲機械外在的行爲訓練。我認爲只有真正激發學生的自我理解,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內在動因,纔會促進德性的成長。而活動是兒童這種成長的根本和源頭。

立德樹人師德教育心得體會篇7

我是一名國小老師,我很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在感受到孩子天真、可愛、活潑的同時,也發現了孩子身上存在的許多問題,有的孩子性格十分內向,自卑、懦弱、倔強;有的愛動、喜歡打鬧、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聽了吳金林老師“立德樹人家校共育”大型教育演講《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之後,我深深地領悟到了,無論是作爲一名教師還是一位家長,都應該關心、關注孩子的成長,尤其是精神上的餵養,注重環境的薰陶教育。

目前兒童圖書市場魚龍混雜,兒童讀物的內容令人堪憂,暴力,色情充斥其中,與兒童的純淨的心靈相悖,與我國宣揚的優秀傳統觀念相悖。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環境,給孩子一些高尚的教育,應當深入挖掘我國的經典國學,把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使用優秀的精神主食薰陶和影響孩子,當孩子喜歡國學和古典音樂的時候,孩子就會遠離低俗和膚淺了。

學習國學經典16字方針——直面經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終身受益,對我的觸動很大,當吳金林老師問“是先理解再背誦,還是先背誦再理解”時,我還很堅定地認爲是前者對。經過吳老師的提點,我才意識到我錯了。其實我們是在實踐中感悟和體會真理的,只有我們掌握了真理,才能夠指導我們的行動。我們應當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熟悉國學經典,讓孩子們茁壯地成長。

在此我真誠地向吳金林老師以及爲本次講座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員們說一聲“你們辛苦了”。真心希望這樣好的經典教育方法能夠得到廣泛的推廣,讓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