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校傳染病疫情管理制度(精品多篇)

學校傳染病疫情管理制度(精品多篇)

學校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一

一、疫情報告制度:

學生在校期間如有傳染病的發生,應及時、準確地報告市疾控中心(在經醫院確診或實驗室檢查)。

順序:學生---班主任---衛生室---校長室---市疾控中心、市教育局

二、晨檢制度: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加強晨檢工作。對患傳染病的學生,班主任老師應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隔離治療,並對已發生傳染病班級的其它學生要在衛生部門指導下進行預防性服藥,如板蘭根、維生素C等。

三、消毒制度:認真做好教室、專用教室消毒工作,對發生傳染病的班級和住宿部要重點消毒,勤洗曬衣被並用紫外線消毒車和含氯消毒液噴灑、揩擦消毒。

四、病癒後復課要求:

根據不同的傳染病隔離時間來決定隔離期限,隔離時間未到的必須要有醫院傳染病科證明,並由衛生室複檢後學生才能進教室上課,反之仍作爲病未愈不能來校上課。

五、傳染病流行季節,加強這一內容的健康教育,教育學生勤洗手,及時做好學生的計劃免疫,防止交叉感染。學生離校一個月以上或外出離本市返回時,應向家長詢問有無傳染病接觸史,並要經過醫務人員重新檢查。有傳染病接觸史的待檢疫期滿後方可回班。

六、對患傳染病的學生所在班和與傳染病患者接觸過的學生進行檢疫,隔離、觀察、不串班。檢疫期滿後無症狀者方可解除隔離。

七、工作人員家中及學生家長髮現傳染病人應報告學校領導,採取必要措施。

學校傳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篇二

一、成立領導小組組長:

成員:

二、晨(午)檢工作人員應進行上崗培訓,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教職工和學生熟悉晨(午)檢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人人自覺遵守。

三、晨(午)檢工作人員上崗前一律戴口罩手套,經體溫測量後方可上崗,有條件的穿工作服。

四、落實專人每日對測溫計做好檢查和維護,確保設備正常運行。出現意外故障時,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人工體溫晨(午)檢。

五、學校門口設立監測點,師生在入校前完成體溫檢測。晨檢在學校門口進行,值班領導完成檢測任務。中午回家就餐後返校師生要再次進行入校午檢,班主任老師在教室門口進行第二次體溫檢測。晨(午)檢工作的要點爲:

(1)測:測體溫,額溫大於37.3°爲體溫異常;

(2)看:看師生的精神狀態,面色等。

六、每天早晨第一節課上課前,班主任完成對學生健康狀況的詢問與觀察。詢問和觀察要點爲:發熱、咳嗽、乏力、呼吸不暢、腹瀉、流涕、咳痰等,並填寫本班級學生健康狀況表報校醫室(衛生保健室)。

七、晨(午)檢和日常觀察中發現學生出現各種感染症狀,立即將其轉至隔離室觀室等待,由校醫(衛生保健教師)及時進行排查,發現疑似病例立即告知學校疫情報告人及時報告,第一時間內啓動發熱檢查流程(見流程圖),做好記錄並通知家長。

八、校醫室(衛生保健室)應做好晨檢工作的監督和指導,每天及時收集、統計和報告,每日9:30前上報教體局,確保及時覈實、跟進處理預警信息和發現疫情。同時相關名單交給相關班主任,關注學生當日情況,如有異常情況,採取相關措施。

學校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三

一、總則

1、傳染病防治實行預防爲主的方針,防治結合、分類管理、依靠科學、依靠羣衆。

2、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爲甲類、乙類和丙類。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除上述病種傳報之外,水痘、手足口病、結核性胸膜炎也要及時上報。

二、建立防治網絡

在衛生部門的領導下,組成縣教育局、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等爲一體的學校傳染病防治網絡。

三、具體工作:

1、建立傳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和報告、責任制度,建立完善的防範流行性疾病和傳染病、預防飲食飲水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學校有專人負責傳染病的監測和報告工作,做到早期發現病人,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2、學校衛生室做好傳染病監測管理工作,對班主任進行傳染病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加強晨、午檢和因病缺課登記以及健康情況巡查,保持教室通風換氣,促進空氣流通。

3、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衛生活動,利用健康教育課、衛生廣播等,根據不同的季節特點對學生進行預防傳染病知識的健康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對傳染病的防治意識和應對能力。

4、加強學校環境衛生,消除衛生死角,消滅蚊子、蒼蠅等病媒生物和腸道寄生蟲的危害。

5、認真做好學校食堂衛生自查,完善各項傳染病防治措施,做好學生的計劃免疫接種工作,推薦接種非計劃有價疫苗。

四、疫情報告和控制

1、學校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有專人負責在第一時間內報告縣教育局安辦、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漩口鎮衛生院,並做好登記工作。

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於六小時內上報。

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於十二小時內上報。

責任疫情報告人在丙類傳染病監測區內發現丙類傳染病和其他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上報。

2、做好學校的消毒隔離工作,控制並消除傳染病在師生中的蔓延。

學校預防傳染病制度 篇四

爲了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加強個人衛生與環境衛生管理,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師生傳染病的傳播,特制訂如下消毒管理制度:

一、消毒負責部門

校長負總責,學校教育處衛生室負責監督、指導、檢查,相關人員具體實施。

二、消毒的方法及要求

1、化學性消毒:學校內統一使用含氯消毒液,校內專人負責管理,定期查驗有效期限,定時進行發放,教學生使用時要求現配現用。(物品清潔與消毒的方法詳見附表)

2、物理性消毒:蒸汽消毒:溫度達到100℃後消毒15分鐘,蒸汽消毒10分鐘,遠紅外熱力消毒溫度達到120℃後消毒20分鐘。消毒櫃內溫度要求進行監測。

3、紫外線消毒

1)紫外線燈專人負責,操作人員會正確使用,在使用時穿好防護服及眼鏡,防止對人體造成傷害

2)每次使用前對紫外線燈管進行擦拭,保證燈管無污漬及塵土,保證紫外線的穿透性。

3)使用移動性紫外線消毒車,對空氣消毒時按照每立方米1.5瓦計算紫外線燈車的數量;對物體表面(圖書等)消毒時,要求燈管與待消毒物體表面的距離少於1.5米,消毒時間每次持續照射不少於60分鐘。

4)對學校內的每臺紫外線燈車按照車及燈管進行編號,每次使用後及時登記,燈管累計達到1000小時,及時更換新燈管,如過程中發現損壞要及時更換。

三、環境衛生及消毒制度。

1、各班級教室每日由值日生打掃衛生,辦公室每天安排工作人員值日,師生每週進行一次大掃除。辦公室和教室每天要有充足時間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各班清潔衛生打掃學生每天負責進行公共環境衛生打掃,師生定期噴灑消毒液或石灰水進行噴霧消毒,防止病菌的滋生和傳染。

3、各班清潔用具要做好標記(如笤帚、拖布、抹布等)並要專用,拖布要求活動室與睡眠室、盥洗室、衛生間各一把,根據不同用處做標識,每次用後及時處理乾淨,乾燥存放。

4、教室、宿舍、食堂、圖書館、衛生間等公共場所每日均要開窗通風。每次通風時間不少於30分鐘,每日至少3次;條件允許,在做好保溫的前提下,開啓窗戶,保持空氣流通、新鮮。

5、圖書館、辦公室等區域使用的空調:定期對送風口、迴風口進行消毒。

6、每日要使用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消毒劑或75%的酒精,對公共場所、公用物品、公共接觸物品、物體表面和地面消毒,定時用消毒水爲辦公室設備、門把手和電梯按鈕、廁所進行消毒。洗手間要配備肥皂或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

7、防疫期間,摘口罩前後做好手衛生,廢棄口罩放入垃圾桶內,每天兩次使用含氯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

8、如發現班內有類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現象,則班主任應及時做好監控工作,並做好相應的消毒措施。

四、個人衛生、消毒制度。

1、飲水必須自帶獨用茶杯,不喝生水、涼水,不吃生菜、涼菜。

2、學生應做到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勤剪指甲,飯前便後要洗手,防止病從口入;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澡、勤換衣服,保持清潔衛生。

3、洗手處要放置消毒肥皂或殺菌洗手液。

4、全體師生應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服,注意個人衛生。

5、保持寢室房間的通風換氣,每天最少兩次,每次最少半個小時。

6、咳嗽和打噴嚏時不要正對別人。應使用紙巾保護遮掩口鼻,如有不適應及時就醫。

學校預防傳染病制度 篇五

爲預防傳染病在學校的發生,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文件規定和要求,切實保護廣大師生身體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目標和原則

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實行預防爲主的方針,分級管理,分工負責。

二、成立工作領導小組

學校成立傳染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校長XXX任組長,衛生健康副校長XXX任副組長,成員由政教處、後勤處、教務處、各年級管理部、家委會主要負責同志。

三、日常管理要求

1、班主任及相關教師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和傳染病預防知識的教育。通過健康教育課、衛生知識講座、校廣播、展板、校園網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傳染病的危害和預防知識,營造預防傳染病的宣傳氛圍,增強師生預防傳染病的。意識和能力。

2、班會課、衛生與健康課要隨着季節的變化,及時指導學生的起居飲食,對衛生、生活異常的學生要及時幫助教育,用老師的關心和呵護,儘量減少學生患病率。

3、進一步完善學生出勤登記制度,班主任老師每天上午負責學生到校情況檢查,班主任做好缺課學生的原因記錄,對因患病缺課的學生要做詳細病因記錄。

4、建立和健全家校聯繫制度,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與家長隨時可

以聯繫的通訊方式。教育學生有事要請假,來不及請假的要及時電告老師,因病請假的要把病因告訴老師,並做好記錄。

5、班主任對本班學生因病請假的學生要進行跟蹤瞭解。對明顯的傳染病種及發熱、腹瀉等疑似傳染病,一旦發現馬上報告,如超過報告時限造成不良影響的,視情節輕重追究相關責任。

6、要教育學生,生病時及時讓家人陪同就醫,一般不鼓勵學生帶病上課,對明顯有傳染病的帶病學生要勸其先治好病再上學,並及時與家長溝通,防止發生學生因帶病上課而傳染他人的現象。

7、根據實際情況,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措施,並根據法律、法規有關細節和要求,做好每一個環節的工作。

8、要加強對校園環境衛生管理,對教室、宿舍等人員聚集的區域要經常通風、換氣,保證空氣流通。學校要定期對校園環境衛生進行大掃除,消除衛生死角,保持室內外環境衛生。要加強對廁所的衛生管理,完善廁所管理制度,定期對廁所進行消毒。

9、要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教育學生飯前便後要洗手,不隨地吐痰,不共用臉盆、毛巾、餐具等生活用品,不到非法飲食場所就餐,防止病從口入;教育學生不要把食品帶入宿舍,防止老鼠咬噬食物,構成隱患。

10、規範疫情報告程序,建立疫情報告網絡。在學校一旦發生傳染性疾病,就必須及時採取防控措施。爲此,必須明確各自職責,及時有序地把疫情報告上級,力爭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狀態之中。疫情報告的程序是:班主任(班級第一責任人)→疫報員→學校主管領導→報上級。

力求做到:不瞞報、不謊報、不漏報、不遲報,確保疫情準確無誤地按文件有關時限要求報上級主管部門和衛生部門。

學校傳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篇六

1.食堂人員根據“錯時供應”的原則,按照11:00(小託班)11:08(中班)11:15(大班)三個時間節點有保育員取送午餐進相應班級,組織幼兒用餐。

午餐分年級、分地點安排:

託班:本班活動室、小班組:本班活動室、午睡房、餐廳

中3班:本班活動室、午睡房

中1班、中2班:本班活動室、隔壁空教室

大1班、大2班:本班活動室、公共區域

上午:託班、9:30小班9:20中班9:10大班9:00領取點心,組織幼兒盥洗、點心。

下午點心:先起牀的幼兒先用點心。用點方法與午餐相同。

2.教師組織幼兒用點,用餐期間全程使用一次性手套、佩戴口罩。

3.幼兒分區就餐,並根據當天來園人數對各班就餐區域進行合理調配。桌子相隔1米,一桌2人進餐。

4.保育員統一配餐送至幼兒座位,降低幼兒間交叉感染可能性。保育員分到餐後,幼兒摘口罩進餐。

5.教師來回巡視觀察進餐、用點情況,教育幼兒不說話,安靜進餐。

6.教師、保育員和孩子一起進餐。

7.行政進託、小班進餐。

一餐二點就餐後

1.進餐結束,規範處理剩餘飯菜,倒入專用垃圾袋密封,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噴灑消毒處理。

2.指導餐後正確方法擦嘴,指導對應使用口杯,用溫開水漱口。

3.餐後各班錯時組織幼兒餐後至少15分鐘的散步。引導幼兒不做劇烈活動,班與班不交叉活動,關注幼兒在散步過程中的安全,不將散步中撿到的危險物品藏入口袋或弄傷小朋友。散步中堅持慢行,避免幼兒跑跳等劇烈運動。

4.對班級進餐環境、餐具、地面等進行清潔消毒。

學校預防傳染病制度 篇七

學校領導重視傳染病防治工作,建立預防保健協調組織,明確校長爲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第一責任人,確定專人負責預防保健工作並有疫情報告人,具體防治制度如下:

一、積極開展預防傳染病的衛生健康教育,積極配合社區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除老鼠和蚊、蠅以及其他傳播傳染病動物對人體的危害。

二、有計劃地改造學校公共衛生設施,加強飲用水衛生的管理。

三、建立健全全學校傳染病監控與疫情報告制度,做到傳染病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制定晨檢制度,做好晨檢查, 班主任根據學生的缺課情況,發現有疑似傳染病及時報告給學校保健室,學校疫情報告人逐級做好疫情報告並做好登記工作。疫情報告順序爲:學生、班主任、保健室、學校領導、疾病防控中心、市教育局體衛科、市衛生局。

四、對發生疫情的`班級做到及時消毒、及時隔離,定期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浸泡等。保持室內環境空氣流通,經常開窗通風,做到溼式清掃。

五、學生患傳染病癒後,須持醫院出具的復課證明及有關化驗單,經學校確認後方可復課。

六、進一步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工作,通過學校網站、宣傳窗、健康教育課、班會、板報、廣播等途經,經常性地對學生開展傳染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學生了解預防傳染病的相應知識和要求,班主任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發現學生健康狀況有異常時,應及時帶學生就疹,養成勤洗手、不面對他人咳嗽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七、根據季節積極配合防疫部門做好學生預防接種工作,以控制疫苗相關疾病在學校的流行。當有疫情發生時,易感人羣、密切接觸者可在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開展應急接種。

學校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八

學校人羣聚集,流動性大,接觸面廣,是傳染病的易發場所。青少年由於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禦各種傳染病的能力較弱,是多種傳染病的好發年齡,一旦發生,極易傳播和流行,並可擴大到家庭和社會。必須高度戒備地重視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現將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有關要求規定如下:

一、落實組織領導,強化單位及一把手責任制

1、健全學校衛生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學校主要領導負總責,確保認識到位、職責到位、經費到位、檢查到位、獎懲到位。

2、建立“羣防羣控、蓋邊沉底”的工作網絡,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員工參與學校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工作的積極性。

二、落實健康教育,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1、充分利用板報、校報、校園網、廣播電視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傳染病預防知識教育,切實增強學生的衛生防病意識和社會公共衛生的責任感。

2、教育學生做到“四勤”、“四不”、“一報告”。即:勤洗手臉、勤通風、勤曬衣被、勤鍛鍊;不隨地吐痰、不喝酒抽菸、不共用毛巾、不要過度緊張和疲勞;發現傳染病可疑者立即報告。

3、各級各類學校應根據傳染病流行季節的特點,每年至少集中開展兩次以預防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病爲重點的衛生宣傳教育。中國小校還應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告家長書等形式,宣傳傳染病預防知識,以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

三、落實學校衛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1、各級各類學校要健全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學生晨檢及定期體檢制度;重要場所定期消毒制度;課堂、宿舍、公共場所衛生清掃制度;個人衛生清潔制度;食品衛生安全制度;體育活動衛生制度;學生健康管理制度。

2、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和疫情管理臺帳制度。

四、落實“四早”措施,確保疫情預防和控制無漏洞、無死角

1、早發現。中國小、幼兒園要堅持晨檢制度並保持經常化。晨檢應在校醫的統一組織和指導下,由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員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特別是請病假的學生應及時查明病因。在傳染病流行季節,還可增加午檢。對可疑者應由校醫做進一步檢查、確認。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學校應以年級、班級或宿舍爲單位,採取相應的排查措施,發現有傳染病早期症狀者,督促其立即到醫院就診。

2、早隔離。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狀者,應立即採取隔離措施,確保其他學生不與之接觸。根據傳染病類型和傳染性強弱,必要時對與病人接觸的'人員進行相應隔離。

3、早報告。學校的校醫或校醫院有關科室的醫師爲傳染病疫情報告責任人。在確認疫情的第一時間內報當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並按照當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記、分析和整理工作。對報告的疑似病例被確診或排除,要向上級機關發出更正報告。發生大面積疫情時必須按省衛生廳、省教育廳的要求實行“零報告”和日報告制度。對不報、瞞報、漏報者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4、早治療。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狀者,應根據不同類型傳染病,及時將病人送定點醫院隔離治療或在家隔離治療,同時在當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導下,對病人所在場所進行終末消毒。發生大面積疫情時,可對與病人接觸的其他人員進行預防性投藥,對所在場所定期消毒。

五、落實經費保障,改善學校衛生條件

1、學校衛生條件好壞,直接影響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教學用房、宿舍、餐廳要通風良好;食堂建築、設備及環境要求應符合《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廁所應有沖洗和洗手設施;要爲學生提供符合標準的飲用水;有與學校規模相適應的設備、設施完善的校衛生室。

2、保證疫情發生時有足夠的消毒、防護用品以及應急工作所需的經費。

六、落實應急預案,確保突發事件處置有序高效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對疫情發生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一旦發生疫情,要有人指揮,有人值班,有隔離、消毒、防護、救護等具體措施和物質保證,確保在第一時間內控制疫情的發展。確保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七、落實學校衛生機構,加強日常管理

1、嚴格執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規定。各級各類學校要按規定設立衛生室或衛生科。衛生室應當設專兼職保健醫生,具體負責師生的衛生保健工作。

2、根據《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教育部《中國小衛生保健機構工作規程》,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成立區域性的中國小生衛生保健機構。

八、落實督查、檢查,嚴格責任追究

1、學校領導要熟悉學校衛生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經常瞭解學校師生對學校衛生工作管理方面的意見,經常查看學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員集中場所的衛生狀況,經常檢查督促有關部門和人員認真履行職責,並將其工作實績納入考覈與獎懲中。

2、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認識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責任不到位的情況要予以通報,並責令整改。因工作不力造成後果的,要視情節輕重追究有關人員和領導的責任,情節特別嚴重的,要依法追究相應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學校傳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篇九

爲加強學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環境衛生檢查工作,提高師生防病防疫意識,保障師生身體健康,防止傳染病疫情在校園內暴發,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學校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制度。

一、提高認識,明確責任。

幼兒園要真正把校園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工作落實落地,切實加強園所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的領導。明確園長是落實幼兒園衛生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分管園長、德育主任、後勤主任、保健醫等是幼兒園衛生管理的具體責任人,強化責任心,落實責任制。

二、建立機制,規範管理。

發動廣大師幼全員參與搞好室內外環境衛生,對公共場所一天一小掃,一週一大掃,一月一清掃。對容易滋生細菌的地方和衛生死角,要派專人負責,有專門消毒保潔措施,有專人檢查,嚴格把關。檢查工作做立長效機制,形成工作常態。

三、加強教育,養成習慣。

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以“衛生爲榮,不衛生爲恥”的校園風尚,利用宣傳欄、LED大屏幕等形式進行衛生宣傳,使幼兒獲得防治疾病的知識,從而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四、細化制度,強化督查。

制定好《校園環境衛生、功能室環境衛生制度》《班級衛生消毒制度》《寢室衛生管理制度》《食堂衛生制度》《洗碗工職責》《辦公室衛生制度》《個人衛生制度》《生活垃圾處理制度》等制度,實行環境衛生檢查評比制度,採用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檢查,每週五下午分管部門領導與保健醫進行全園衛生大檢查,利用網站及時公佈檢查結果。

五、運用結果,獎懲分明。

幼兒園衛生檢查結果應每週一小結,每月一通報,每學期一評比。評比結果與班級工作、保育員、衛生員等相關教職工的期末綜合考覈掛鉤、與年底評優評先、職稱評定掛鉤。

學校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十

一、成立學校防控領導小組,成立預防機構,承擔校內傳染防治和疫情報告。

二、把傳染病防治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作爲學校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

三、對傳染病實行預防爲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

四、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消除污染源,出四害、改善生活條件。

五、開展愛國衛生宣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講衛生,同時加強學校飯堂飲食衛生管理杜絕"病從口入"六、定期給全校師生進行健康體檢,以便做好常見病的預防保健工作。()同時根據病情,對師生進行預防接種工作。以避免傳染病流行。

七、對傳染病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隔離、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