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在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會議暨學習型社會專題研討交流會上的發言

在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會議暨學習型社會專題研討交流會上的發言

在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會議暨學習型社會專題研討交流會上的發言

同志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促進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不斷提高國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資源開發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爲了推進全民終身學習,建設教育強國,教育部於近期發佈了《學習型社會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在文件中“高校”出現頻次多達15次,可見高校在構建學習型社會中的關鍵作用和重要地位。文件明確要求各高校要加大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力度,大力推動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改革創新,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提供有力支撐。文件既明晰了建設目標和重點任務,又提出了支持保障政策和評價考覈要求,是推動大學踐行構建學習型社會重要使命的行動指南。下面,我講幾點體會。

第一,引領價值導向,營造學習型社會氛圍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中的“三綱領”道出了學習的真諦——棄舊圖新、弘揚美德、完善自我,而文中“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強調了修己是實現家國情懷的前提,說明自我學習完善與家國繁盛的一致性。這裏的“大學”雖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大學,但“大學之道”卻應成爲各高校辦學的最高宗旨,要讓所有的大學生乃至社會公民都認識到,只有不斷學習,充實自我,才能成就人生理想,才能擔負起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時代重任。大學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繼續教育與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爲指引,圍繞教師、學生及其輻射人羣,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在構建學習型社會中的導航引領作用。首先,大學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科研、教學的專業成長道路上不斷精進,以身示範,爲人師表,成爲學生們學習的榜樣、時代的典範。其次,大學要加強學風建設,通過學風主題教育、先進典型示範、舉辦讀書文化節系列活動等,打造沉浸式學習情境,建設書香校園,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尋珍納新,以知促行。再次,大學要鼓勵廣大師生帶動家人、輻射所在社區,發揮專業特長,積極開展學習宣傳活動,提高人們在工作、生活、文化等領域的學習興趣,推動大家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不斷學習中實現增長才幹、提升修爲、豐富內心,從而更好地充實自我、建設美好家庭、承擔家國使命。

第二,堅持育人爲本,打造學習型組織體系

大學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大學承載着學生價值塑造、知識傳承、能力培養的功能和責任,是每個人學習生涯中最關鍵、最美好的一個階段。與此同時,大學涵蓋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繼續教育等多種類型,是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優質人力資源最重要的機構之一,是黨和國家的人才搖籃。因此,大學要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爲根本任務,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打造全員支持、資源集聚、持續完善的學習型組織體系,營造便於學習、高效學習、享受學習的育人環境。首先,要凝聚共識,形成統一的學習型組織願景。大學的學習型組織是以促進人的全面長遠發展爲目標,通過打造符合大學學習者的學習特徵與需求的實體和虛擬學習空間,形成融通開放的學習模式,從而使學習者獲得高效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次,要統籌資源,搭建不限時空的學習支持系統。系統主要涵蓋權責分明的教學管理服務、優質豐富的線上線下學習資源服務、個性化全過程的學習指導服務,以及與功能匹配的軟硬件設施。系統的實現需要學校多部門協同、校院兩級聯動,基於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求,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爲莘莘學子的夢想和未來保駕護航。再次,要激發動力,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可以借鑑“學分銀行”試點的經驗,深度探索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學分認定、積累及轉換,鼓勵學生跨學科跨領域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綜合素養,增強創新能力。最後,要聚合團隊,形成學習生態圈。學習興趣與研究方向一致的學習者可組建學習團隊,通過組織專題學習、論壇研討、知識競賽、技能比拼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共享學習資源,彼此激勵鞭策,碰撞交流多元化的觀點,互相啓發,共同進步,建立個體與團隊雙贏的良性學習生態。

第三,驅動科研創新,強力推進產學研合作

大學發展之基是科研創新。科研創新既是攸關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戰略支撐,也是提升大衆需求體驗,影響人民福祉的重要法寶。作爲推動科學技術發展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大學要自覺將國家發展需要和社會需求作爲科技攻關方向,主動謀劃佈局,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大力推進原創研究。科研創新是推動人類學習進步的助力器,也是生成新的學習內容的發動機,而產學研合作是推進科研創新的重要途徑。通過大學科學研究與產業領域的廣泛對接,深化產學研合作融合,推動高校和企業人才培養、成果轉化以及產業轉型的協同創新發展。其一,大學要主動對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及企業前沿性戰略性研究需求,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健全合作項目組織管理體系,提供研究和管理人員、研究環境和條件等支持保障,激勵研究人員勇闖科研創新“無人區”,推動形成可推廣應用的科研成果。其二,大學要定期組織教師深入企業,開展企業實踐和技術培訓學習,緊跟行業最新進展,並鼓勵教師將其及時引入教學過程,優化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其三,大學和企業要形成協同育人機制,發揮人才培養合力。一方面要高度重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科學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通過科教協同、理實結合等方式完善育人體系,有機融合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深入貫通專業知識和行業知識,培養社會發展所需的創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大學要統籌科研、師資、場所等資源,根據社會單位的需求,主動承接企業職工繼續教育及培訓工作,助力企業培養高層次人才。

第四,強化數字賦能,建立智慧學習管理平臺

大學動力之源是數字賦能。隨着高等教育進入數字化變革時代,尤其是ChatGPT等人工智能應用進入教育領域後,“學習革命”已然發生,學習場景不再侷限於學習者所在的學校,學習資源不再是學校統一安排的課程,甚至教師可能也不再僅是站在講臺上的老師。虛擬仿真教育場景、海量線上課程、AI教師等既對傳統教育方式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同時也驅動大學重塑育人方式,從而實現內涵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作爲教育數字化改革的先鋒,大學要迅速響應學習型社會建設需求,在共建共享學習資源、革新學習評價、提升數字素養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建立校級智慧學習管理平臺。一是要針對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的不同特點,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教材建設,針對性地培育社會服務型教學團隊,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面對社會民衆適當開放圖書館以及實驗實訓場地,並依託平臺實現線上管理,打破學習的時空限制。二是要通過數據驅動優化學習評價範式。在學習者完成階段性學習任務之後,平臺主動評估學習狀態,進行查漏補缺,與此同時全程記錄學習數據和學習成果。通過強化自我評價和過程評價,激活學習主體發展的內在動力。三是要通過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豐富數字教育培訓資源內容、開展數字素養相關的教育活動等,提升學習者的數字素養和技能水平,培養具有數字思維和終身學習意識的數字公民。

同志們,大學是創建學習型社會的中堅力量,要始終堅守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持教育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理念,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大力推進資源開放化、管理數字化、學習個性化,實現讓改革成果更大程度、更大範圍地惠及社會民衆,滿足人民的全面發展需求,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建設教育強國貢獻力量。

我就講這麼多,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