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民情日記

數學日記(通用2多篇)

數學日記(通用2多篇)

數學日記 篇1

今天拉琴的時候,老師總是提醒我注意拍子。

我有點疑惑。老師慢慢地跟我解釋後,我恍然發現這就是數學問題呀!全音符是四拍,拉的時候心裏要默數四拍“1,2,3,4”。二分音符是全音符的二分之一,就是兩拍,拉的時候心裏默數兩拍“1,2”。四分音符是全音符的四分之一,就是一拍,拉的時候就數一個“1”。八分音符就全音符的八分之一,也就是八分之四,就是二分之一拍,拉的時候就是“半個1”。

弄明白了音符的關係,好像上了一節數學課,生活裏真是無處都有數學呀!

數學日記 篇2

今天,我在一本《同步奧數培優》上看到了一道題:將一個長爲10分米,寬6分米的長方形剪成6個完全一樣的小長方形(橫着剪二刀,豎着剪一刀),這6個小長方形的周長這和比原來的長方形周長增加了多少分米?

我想:這種題對我來說也真是小菜一碟!我先算好大長方形的周長,是(10+6)×2=32(分米)。因爲它橫着剪兩刀,有三個小長方形,就6÷2=3(分米);豎着又剪一刀,就分成了兩半,是10÷2=5(分米)。然後,我把每個小長方形的周長算好:(5+3)×2=16(分米),6個小長方形的周長是6×16=96(分米)。最後,96-32=64(分米)6個小長方形的周長比一個大長方形多多少分米。

其實在《同步奧數培優》上還有許多這樣類似的題,它正等我去攻擊。所以,我一定不要像爸爸常常對我說的“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打好基礎,我便永遠都是勝利而不是失敗!

數學日記 篇3

在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數學測驗中,考生總是做完就得了,大部分人不會去檢查、驗算;一次測驗的結果出來了,約50%的人是因爲馬虎,沒考好。那麼,怎樣的驗算是正確的呢?

據我的經驗得出,口算題的驗算是用得數加/減/乘/除其中一個數,看所得的數是不是另一個數;填空題一般是公式,概念,只要讀一讀,背一背,正確的答案也就出來了;方程驗算,把得數代入原式裏,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最難的、最麻煩的是應用題,首先要保證式子符合題意,如果不肯定,可以先在草稿紙上寫一寫、算一算,然後用逆算的方法驗算。

好了,朋友們,驗算是一種奇特的東西,你努力,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你懶惰,它會讓你難受。朋友們,千萬別讓驗算溜走,因爲它寂寞,你也會寂寞。

最後,祝你們擁有驗算,取得好成績。

數學日記 篇4

學習“數學”我曾有過許多的困難,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都想過放棄,不過我對數學的好奇心很大,總想把題目做完做好。困難一步步向我進攻,但我一次次的把它們擊敗,那真是“有志者事竟成”。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時正在學環形的面積,當時我只知道求圓的面積,可現在兩個圓在一起了,不知道怎樣求了,我沒認真思考,就放棄了,結果作業做得不好。我想:不能這樣下去了,我要努力。上課時我認真聽了老師講解,一下子就明白了,這道題我知道怎樣做了:一個環形它內圓半徑是10釐米,外圓半徑是15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我先求出外圓的面積:3.14×152=706.5(平方釐米),再求出了內圓面積:3.14×102=314(平方釐米),那麼環形的面積就是:706.5-314=392.5(平方釐米)。嗨!太簡單了。

所以說:只要有信心什麼事都能成功。

數學日記 篇5

這個學期的數學課我們學習了圖形,有正方形,長方形,還有圓柱體等等,我覺的很趣。

我觀察了一下生活中圖形也無處不在,比如說,我的鉛筆是圓柱體,我的橡皮是正方體,老師的黑板是長方形的。生活裏還許多組合圖形,比如我家裏的餐桌是由兩塊正方形的木板組成的,如果家裏來客人的時候,媽媽就會把兩塊正方形的木板打開,這個時候桌子就會由兩個正方形的板拼出一塊長方形的桌子,這樣就可以坐下很多人了。還有我家裏的穿衣鏡,它的下面是由一塊圓形的木板當底座的,上面的鏡子是一面六邊形組成。出了家門,我又看到馬路上的麪包車,麪包車也有圓形的輪子和長方體的車身組成的。

圖形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有單獨的圖形也有可以組合在一起的成爲物品的圖形,我非常喜歡觀察生活裏的圖形,圖形帶給我不一樣的數學快樂!

數學日記 篇6

大年初六,爸爸、媽媽帶着我去了太倉弇山園百樂園遊玩。

我先去售票亭買了一張“豪華飛椅”的票,售價10元。這裏有許多鞦韆式的座位,圍繞在一個大圓柱周圍。開始轉的時候,大圓柱的外層徐徐上升,座位也在轉的同時不斷地上升,人在座位上飛了起來。越飛越快,有的人開始尖叫起來。但是我覺得一點也不害怕呢。接着我們又買了三張“花籃式觀覽車”的票,每張20元,總共60元。最後我和媽媽又去坐了“太空漫步”,每張15元,共計30元。這樣的話我們總共花了10+60+30=100(元)。

在玩的過程中我碰見了同學,他手中拿了一張40元的套票,聽說可以總共玩八個項目。這下我才恍然大悟,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買40元套票的話,同樣玩這三個項目不用套票要花費100元,而用套票我們只要用40元,足足便宜了60元。唉,我真是虧本了!所以我要告訴小朋友們,下次你去這裏玩的話想要節約點錢的話還是買套票吧,這可是我的忠告喲!

數學日記 篇7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見學好數學是多麼的重要!

學習數學對我來說還有許多小插曲呢——這幾個星期我們都在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由於不熟練,我不太能理解,做題時總是出差錯,媽媽總是有時間就教導我,可是我腦子裏仍然一片空白,總是覺得媽媽說的就是一些亂七八糟我不理解的東西。

媽媽拿我沒辦法,只好讓我自己去做題練習。媽媽先告訴我:除法算式就像下樓梯一樣,從最高位算起,如果最高位除不了除數,就把第二位數移下來,如果後面的數不夠除除數,就在寫商的地方直接寫0媽媽說的話讓我明白了其中的奧祕,雖然做題時還是有錯誤出現,但是我很快就能糾正過來。

明白了做除法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生活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象走樓梯一樣一步一步向前走,要腳踏實地,要不然就可能會一步錯全盤皆錯!

數學日記 篇8

放寒假了,我準備把我小熊存錢罐裏的錢都拿出來數一數,看看有多少,我打算把這些錢都捐給書法課的康老師組織的暖陽行動--看望孤寡老人。

我把肚子飽飽的小熊存錢罐打開,開始數錢了,10元的紙幣有10×5=50(元),5元的紙幣有5×9=45(元),1元的硬幣有1×8=8(元),5角的硬幣5×7=3元5角,1角的硬幣有1×21=2元1角,哈哈,我的錢還真不少呢,讓我來看看一共有多少吧!50+45+8=103元,3元5角+2元1角=5元6角,103元在加上5元6角等於多少呢?108元6角錢!

雖然,我的錢不算特別多,但是康老師教育我們對待有困難的人,要有一顆關愛的心,我把所有的零用錢捐出去,不管多少,只要有這樣一份心意,我相信也一定會溫暖到孤寡老人的心!

數學日記 篇9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買菜啦、買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數學。

這個學,老師教了一個新知識是小數的乘法和除法。這個知識可幫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媽媽一起去買桔子。桔子是1.8元一斤,媽媽買了4.5斤。本應該付錢8.1元。可是營業員粗心大意,不知道怎麼算的,算成了9元錢。還好我利用了這個學期新教的知識在腦子裏算過一下1.8÷2=9角;1.8×4=7.2元;9角+7.2元=8.1元?

馬上糾正了營業員的失誤。不僅營業員阿姨誇我聰明?這麼小都會小數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媽媽還表揚我?給她省了0.9元?並且學過的知識能在生活中活用。

是啊,要是沒學好這門數學,以後損失的不只是這0.9元,或許是幾百幾千甚至上億呀。

數學日記 篇10

今天真是個好天氣!我和媽媽準備去小區對面的嘉盛廣場買東西。

來到嘉盛廣場的信和超市,媽媽要買一瓶洗潔精,於是,我們就走到了洗潔精專區。這時,媽媽對我說:“我現在要買一瓶柑橘位的洗潔精,這裏有不同重量。考考你,那種最實惠。我就買最實惠的那種。”我心想:這有什麼難的,我看一眼就知道了。我一眼掃過去,排除了很多瓶,只剩下兩瓶了。

我思索了一下,仔細的端詳着,發現雖然兩瓶洗潔精的大小都差不多,可是包裝紙上寫着的重量是不一樣的:一個寫着1.5千克;另一個寫着1.3千克。而它們的價格都是12元,當然是1.5千克的那瓶便宜一點啦。我對媽媽說:“這瓶最便宜,就買這瓶吧。”這時,媽媽拿着另一瓶洗潔精笑嘻嘻地對我說:“這瓶1.8千克,12.9元,這瓶最便宜。”我仔細一看,原來那是超級特價裝,哎呀!失算了。

生活中到處都充滿着數學,一不小心就會出現錯誤,我們一定要學好數學。

數學日記 篇11

10月28日星期:二天氣:晴轉陰

現在學了分數除法,我已經收穫了不少知識,可是在我的作業本中,也常常出現一些錯誤,不信?你來瞧瞧!

“12除以4等於?”,這個題目早已司空見慣,可是我呢?卻偏偏寫成了“12除以4等於12乘四分之一等於3”。老師不僅給了我“良”,還給了我“舍易求難”的評價,羞得我想找一個地洞鑽進去。

瞧!我又一個錯了!最後的結果“4+2=8(小時)“,這個結果把老師嚇得可不輕,開玩笑似的說:”要不要將你送到一年級去,讓你學學4+2等於幾?”此時此刻,我覺得我的臉都不知道往哪兒擱了!當然,這只是在辦公室裏的對話。在教室時,老師給我留了一點兒面子,沒說出我的名字。

哦,天哪!爸爸又在喊我去訂正數學作業了,不然,我又得“挨批”了!拜拜!

數學日記 篇12

星期日,媽媽帶着我去逛商場,因爲正值聖誕期間,所以許多商家都在進行打折扣銷售,店面外邊掛着許許多多花花綠綠的牌子,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正當我看得起勁時,媽媽拉着我走進了一家紅蜻蜓皮鞋專賣店,我一看,新款棉靴6折起。啊哈,我們不是前不久剛好學過打折扣銷售的有關知識點嗎?現在正好派上用處了。我把媽媽看中的那雙棉靴原價記下來,又看看現價,原價是460元,現價是276,276÷460×100%=0.6×100%=60%。

不錯,確實是六折。我連忙向媽媽解釋了一遍,媽媽聽了我的解釋,點頭稱讚道:“不錯,現在學會學以致用了。”說着,又拉着我走進了奧康皮鞋專賣店,這家店同樣也在打折扣銷售,只是打折的幅度大了些,有打5.8折的,有6.8折的,還有7.8折的,我看見了一雙正在打5.8折銷售的冬靴,想要媽媽爲自己買一雙,便又算了起來。這雙鞋原價爲580元,580×58%=580×0.58=336.4≈336元,580-336=244元。哇,降低了將近一半。

真是太划算了。在我的勸說下,媽媽只好買了一雙。

接着,我們又來到了一家美特斯邦威的專賣店,媽媽準備給我買兩件羽絨服,商場的優惠活動如下:一件打8折出售,兩件打6折出售。

我思索着,實在想不出到底先一件一件買合算還是買兩件合算,只好再算了起來。一件羽絨服的原價爲360元,另一件羽絨服的原價是420元。如果先買其中一件,那麼360×80%=288元,420×80%=336元,288+336=624元。如果兩件一起買,那麼:(360+420)×60%=780×0.6=608元,608元<624元。兩件一起買合算一點兒,這麼一算,豁然開朗,原來購物中藏着這麼多的數學奧祕。要是沒有一定的數學知識還真有可能被忽悠了,只有具備很快的口算本領,才能在現場買到既喜歡又便宜的物品呢。雖然只節省了十幾元錢,但我已經用自己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能夠學以致用,就足夠了。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會有收穫。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數學充滿了奧祕,它可以點燃智慧之光。因此,我們要學好數學這門學科,去探索數學,數學的大門永遠爲你開啓,等待你發現更多的規律與奧祕。

數學日記 篇13

因爲這個學期的數學期末成績不是很好,所以老爸又開始了六年級上學期的數學複習計劃。

“首先,今天我們複習的是我們平常常用的折扣。”“啊哈,這個很簡單啊。”我打了一個響指。“首先我們先來複習一下概念。”“商店有時降價出售的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通稱“打折”。幾折表示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很好。來,就拿星期一的例子來說吧,我和你媽媽給你買了羽絨服,原本是699元的,現在打了七折,那麼我們應該付多少元呢?”“這很簡單。”

我拿出了草稿紙:“首先,七折就等於70%,那麼應該用原本的錢數,去乘以折扣,就可以得出現在的價格啦,應該用699×70%等於……”我在草稿紙上認真的一算着,生怕算錯,驗算了一遍又一遍:“是489.3元。”“沒錯。”爸爸拍了拍的小腦袋:“算的可好。”我心裏樂開了花。

“好的,再來,現在我要換一種題目的方式咯,現在我們知道現價是489.3元,也是打了七折,請問原價多少元,應該怎樣算啊?”“哈哈,老爸你又抄襲上面的題目啦,很簡單,用現價除以折扣就可以得出啦,那麼應該是489.3÷70%=699元,都不用算啦。”“不錯,不錯,那麼下面我們再來做做書上的一道題目,爸爸買了一個隨身聽,原價是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應該怎樣算啊?”我摸了摸“糊塗”的小腦袋,突然靈機一動:“簡單,首先我們應該找出單位“1”,其次看到“便宜”這兩個字,說明是要求相差數的,應該用原價去乘以相差數,應該就是160×(1-90%)=16元。”

“嗯,很好。”爸爸拍了拍掌,我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

數學日記 篇14

前幾天我過生日,全家人來到王品牛排聚餐,媽媽店了6份主餐,積了6積分,加上原先的積分9,共15積分,工作人員送了我們一張白金卡,我們又買了10送1的禮券抵掉了6份主餐的錢。

後來我想:到底是10送1禮券划算還是打9折的白金卡划算?回家後,我在紙上算:10送1禮券相當於你花10份主餐的錢可以吃到11份主餐,一份主餐350元,所以10送1禮券共用3500元,再加上原來吃的9份,共6750元。而白金卡你得先吃15份主餐,積到15分以後,領取白金卡。所以前面的是6×350=2100元。但15和20無法比較,所以假設再用白金卡買5份主餐:5×350×0.9=1575,再把2100元加上1575再加上原來的9份(3150)最後結果是6825。6825>6750。結果令人不解,爲什麼看似划算的白金卡在本次消費中並不划算。

我懷疑我師父算錯了,因爲10送1禮券相當於10÷11=0.9090··≈0.91折,可白金卡打的是0.9折,0.9×10=9(元),0.91×10=9.1(元)。明顯10送1禮券會比白金卡更不划算,可在實際結果中,10送1禮券會比白金卡便宜。

經過了苦苦思索後,我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用10送1禮券的話,用原價買的只有9份,而爲了積夠換白金卡的積分,你又要用原價買15份的主餐,差別就在於此。結論很簡單:在本次消費中,用10送1的禮券會比用白金卡更加划算。

我算出來後欣喜若狂,原來選優惠也有這麼多講究。

數學日記 篇15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我們一家人到街上去玩。今天街上的人可真多,好多店鋪都裝扮的漂漂亮亮的,還貼了好多海報。“爸爸,爲什麼好多店子都寫着‘八折、九折’的,是什麼意思啊?”

“哦,是打折。”爸爸說,“知道打折的意思嗎?”

“什麼意思啊?”我搖了搖頭,望着爸爸。

“打折,說明白一點就是降價。是那些賣東西的老闆爲了多銷售一些商品的手段。‘八折’就是按原價的80%來賣。同樣,幾折就是按百分之幾十來賣。”

“百分比我們還沒學過,那要怎麼算啊。”聽完爸爸說的,我頓時沒了精神。

“沒學過,可以找學過的方法嘛,也不動動腦子,提示你一點,從分數入手。”說完,爸爸就不再說了。我腦子裏一直都在想這個問題,沒過多久我們買完東西就回到了家。

剛進家門,我立馬到房間裏拿出草稿紙來算這個問題。

“分數入手,分數入手······”我咬着筆頭找不到班的頭緒。

“怎麼,還在想打折的問題,沒想出來?”“嗯,還是搞不懂。”我期盼的看着爸爸。

“好吧,告訴你。來,我們先來考慮一個問題——分數是什麼?”爸爸不先告訴我反而問我問題。

“分數就是幾分之幾囉。”我不假思索的回答。“還真直接,呵呵。好了,我們首先要記住分數的兩個特點。一個是分數每一份都是平均分的;一個是被平均分的都可看成單位‘1’。記住了嗎?”爸爸說。“嗯。”我點了點頭。

“好,商品的打折就是降價,按照折扣價來賣。幾折就是百分之幾十,也就是說把價格分成100份,只要其中的幾十份價格就可以買到。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把價格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百元以下,把它們變成分,再分成100份,有多少元每份就是多少分;另一部分是百元以上有多少百元分成100份每份就是多少元。再把每部分分別乘以折扣也就是百分之幾十的分子幾十。注意第一部分的單位是分。然後統一單位元,兩部分相加就行了。”

“謝了。老爸,我知道了,以後有問題再找你。”

“不要老是靠我,自己多想想,要利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數學日記 篇16

今天,我和爸爸去逛超市。

爸爸帶我到賣蔬菜的那個小角落去買菜。我們買了2斤黃瓜、1斤西紅柿,還有2斤我最愛吃的土豆。回來的路上爸爸問我:“黃瓜正好有4只,咱們一家三口,但是媽媽去濟南了,我們兩個人每人吃幾隻?我想起了以前學的除法,我說:“4÷2=2,每人吃兩隻。”爸爸又問:“這4只黃瓜,一共花了3元2角,每隻多少錢?”我想了想,說:“3元2角,是32角,32÷4=8,每隻8角。”爸爸點了點頭,笑着說:“你算得真對!”今天,我真高興呀!買到了愛吃的蔬菜,又學到了數學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數學日記 篇17

一天,小明要去交電費,突然發現電力公司爲了鼓勵節約用電,修改了以前收費的方法,變成了:每月用電不超過100千瓦時,按每千瓦時0.52元收費,每月用電超過100千瓦時,超過部分按每千瓦時0.6元收費。

這可把小明害苦了,要知道,他對數學一竅不通啊!沒辦法,她只好回家慢慢算了。小明家十月份用電共121千瓦時,該如何算呢?這時,小明的妹妹小紅回來了。她看哥哥愁眉苦臉的,就問他怎麼了……終於搞清楚事情了以後,小紅決定幫幫這個“數學白癡”。她坐下來,耐心地爲小明講解:“我們家一個月用電超過了100千瓦時,121-100=21(千瓦時)21×0.6=12.6(元)超過的千瓦時要交12.6元,再算100×0.52=52(元),然後把五十二元加上十二點六元就等於六十四點六元了,多簡單啊!你想到哪去了!”“喔,原來是這樣啊,我還以爲有多複雜呢!”小明恍然大悟。

最後,小明終於順利地把電費給交了。當他看到有人在電力公司門口焦急地計算自己該交多少錢時,小明就熱心地跑過去,指導他怎樣算。小明愉快地想:教別人的感覺不懶啊!看來以後我得“改頭換面”,重新學數學啦!

數學日記 篇18

我們現在開始學釐米和米,今天,就在操場上上了一節不一樣的數學課。

我們學習了身體上的“尺”,認識了許多量長度的名稱,它們分別叫“拃、步、庹、腳”。高老師教我們用腳量米的時候雙腳要靠攏,用步量米的時候要跟平時走路一樣大小的步子就能量出一米的步數。

這一節數學課上得真有趣!我們不但認識了量長度的各種單位名稱,還學會了怎麼去用它。

數學日記 篇19

開始上一年級了,在學習10以內加減法的過程中,我和爸爸媽媽在家裏經常玩*牌湊10的遊戲,我很喜歡。每次在準確拿到兩張牌的時候我都很開心,有時一着急也會拿錯,沒關係,有輸就有贏,下次不再算錯就行了。

爸爸媽媽說,這不只是遊戲,還是在學習,原來學習也可以這麼簡單,這麼有趣。

數學日記 篇20

大家都知道數學與生活是離不開的,比如到商店買東西都要有價錢的。

比如商價的¥和元差不多一樣,還有商場和小賣店的比較,商場利潤多,因爲商場的標價是那麼的便宜,所以商場的人多些,別看商場價錢很低,比如是一元兩角的商品,假如有十個人,那就是十二元,而小賣店的商品很貴,人就少些,如果是二元五角,小賣店那就比商場的價錢少二倍。

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

數學日記 篇21

今天,講了一節有趣的'課,題目叫做:認識圓形,當然,圓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形狀,例如:車輪、方向盤、園鍾、碗……這些都是最常見的。

那麼第一個討論的話題就是:可以用什麼方法畫圓?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同樣也引來了同學們的一陣思考。也有人提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方法,如用手比着畫一圈兒、把胳膊掄圓畫一個大大的圈、或是用方形切圓……

討論了許久,一位同學提出的法子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方法如下:

1、將一條鞋帶(或繩子)一端固定在某一個點。

2、再將另一端捆上一根筆。

3、拉直鞋帶,用帶筆一端畫一週(中心不能動)

這樣一個完美的圓就畫好了,這個方法比其他一些方法畫的更標準,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能調節圓的大小,所以我們都十分贊同。

但,有了圓規這樣的方便工具,我們就不用非常費力的畫圓了,那方便的圓規該如何使用呢?方法如下:1、右手握住手柄。

2、將圓規的兩個腳分開到指定圓的半徑長度。

3、針尖對準位置用帶筆一端圍繞中心畫一週。

對,這十分簡便,畫得也標準。那麼圓心,半徑,直徑是什麼呢?我們都很好奇,老師耐心地說:“聽着,圓規畫圓時,針尖對準的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連接圓心與圓上的任意一點叫半徑,用字母r表示,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用字母d表示。要說直徑有幾條呢?那就是——無數條,半徑的道理也是同樣。而且圓還是一個軸對稱圖形,把圓沿任何一條直徑對摺,兩邊都可以重合。圓還真是個有趣的看似簡單的圖形!

數學日記 篇22

又是一節精彩的數學課又是一節值得回味的課又是一節知識的總結課……

“今天我們學的是圓,大家知道在沒有圓規的情況下怎麼畫圓嗎?”這句話一出口原本熱鬧的教室立刻鴉雀無聲,過了一會兒便開始有同學舉手了,“老師可以用水杯底畫”“老師可以用量角器一半一半的畫。”“老師可以用手臂輪着一圈畫。”“老師還可以把大拇指定住,其他手指繞一週轉一圈”大家又開始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老師把這幾種方法都記錄下來,“還有別的方法嗎?”老師問到,“這些都無法改變圓的大小。”“老師,我知道了!”一個同學激動地舉起手來。“”用鞋帶綁上筆,另一端固定住,繃直線畫一個圓。”

這個同學的方法和圓規本質上是一樣的,所以後來就發明了圓規,第一步怎麼做?“”把圓規拿起來”“怎麼拿?”“衝着把兒一端”“你說的不精準,如果按你的說法來說針尖兒早已扎進肉裏了”全班同學鬨堂大笑,老師開始總結了第一步是用手捏住圓規的手柄,第二步是分開圓規的兩角,第三步是固定住圓規的尖角,第四就是旋轉一週。圓心就是尖角所在的點,決定圓的位置用o表示。半徑決定的是圓的大小,用r表示,直徑是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用d表示。而我卻意外的發現。直徑是半徑的兩倍,在同一圓內半徑和直徑有無數條。圓是一個軸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

數學日記 篇23

今天數學課我們學了“圓的認識”。

首先就是畫圓的方法。可以用杯子底或蓋比着,用筆繞着它旋轉一週;可以用鞋帶,一端繫着筆,另一端固定在一個地方,拉直鞋帶,固定的一端不動,有筆的一端旋繞一週,鞋帶的長度決定了圓的大小,它長圓就大,它短圓就小;還可以用手臂,以肩膀爲圓心,手裏拿着筆,旋繞一週就畫出來了。

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用圓規,先把兩腳分開,分開的長度取決於要畫的圓的半徑是多長,尖腳固定在紙上,另一頭繞着尖腳旋繞一週,在畫的時候尖腳不能移動,移動就畫不出一個完整的圓了。

用圓規畫圓時,尖腳所在的點叫做圓心,一般用大寫字母“O”表示;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小寫字母“r”表示,半徑的長度也是圓規兩個腳之間的距離;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一般用小寫字母“d”表示。畫完要標出圓心、半徑或直徑。

同一圓內,兩條半徑等於一條直徑,一條半徑等於二分之一條直徑。所有半徑長度相等,所有直徑長度相等。半徑和直徑有無數條。圓是對稱圖形,對稱軸有無數條。圓的中心位置是由圓心決定的,圓的大小是由半徑決定的。

最後老師還給我們出了道判斷題:“直徑是半徑的2倍。”“錯——”我們不謀而合。原因是必須在同一圓內直徑才能是半徑的2倍。

數學日記 篇24

今天,我發現了一道十分有趣的題。經過認真分析與細心計算,我終於把這道題“打敗”了。

題目是這樣的:一家三口,媽媽和爸爸同歲,媽媽的年齡是兒子的三倍,三人四年前年齡之和是七十二歲,三人現在各爲多少歲?

一看到這道題,我頓時傻了眼,徹徹底底地被這道題難倒了。但我知道,如果就這樣“認輸”的話,將會令多少人失望啊!

於是,我靜下心來,開始慢慢分析,終於發現,這是一個和倍問題。原來,這個問題的突破口就在“三人四年前年齡之和是七十二歲”這個條件當中。從這裏,我們可以求出三人今年的年齡之和:72+4×3=84(歲)。求出三人今年的年齡之和後,我們便可以用解決和倍問題的方法來求出兒子今年的年齡:84÷(3×2+1)=12(歲)。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根據“媽媽和爸爸同歲”和“媽媽的年齡是兒子的三倍”這兩個條件來算出父母今年的年齡:12×3=36(歲)。

從今天這道題,我明白了遇到困難時,不要因爲恐懼而退縮,困難越大,我們便越要勇往直前,打敗困難。

數學日記 篇25

星期五天氣晴

爸爸問了我一道題一千克綿花與一千克鐵,哪個重?我說:“鐵重。”“爲什麼?”爸爸說。我說:“不對,應該是一樣重的。”“錯了,在正常情況下,鐵重,因爲鐵的密度大體積小,浮力小,所以鐵重。在真空環境下,一樣重的。”爸爸說。

星期六天氣晴

今天我和姥姥去商店買生活用品。先買了一瓶沐浴露28元,然後買了4塊香皂,一塊3.5元。我去結賬的時候我算了算一共42元,我給了收銀員100元,收銀員找給我了58元。

算式:28+4x3.5=42(元)

100-42=58(元)

數學日記 篇26

今天,我寫完數學作業就看了看數學書,到54頁第10題時,我想了想到底有幾種關係。

根據兩個相聯的量就可以進行比較,如我和爸爸歲數的比;爸爸和媽媽年工資的比和爸爸媽媽月工資的比。不相關的兩個量是不能比較的。我的年齡和爸爸媽媽的工資也是不能比較的。可以交換比的前項和後項。

想了一會兒以後,我想出了三種,分別是:我和爸爸年齡比是12:43,爸爸和媽媽的年工資比是30:29。爸爸和媽媽月工資比是30:29。

想完以後,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爸爸媽媽,他們誇了我,我非常的快樂,心裏比吃了蜜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