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民情日記

社區民情日記總結社區民情日記總結(精選多篇)

目錄

社區民情日記總結社區民情日記總結(精選多篇)
第一篇:社區民情日記制度10.07.16第二篇:民情日記工作總結第三篇:民情日記:移民社區的移民們第四篇:來自軍店街社區民情日記第五篇:民情日記 民情調研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社區民情日記制度10.07.16

洪園社區民情日記制度

一、社區“兩委”負責人都要堅持記居情日記;

二、民情日記格式由三部分組成,即:事由、辦理過程、辦理結果;

三、對轄區居民的情況,尤其是分管工作對象要掌握,通過串門,知情。

四、對居民提出的問題和困難在日記中要反映處理的結果,以及對問題的反饋,做到落地有聲。

五、民情日記內容要真實、真誠完整,要求字體工整認真。

第二篇:民情日記工作總結

“民情日記”工作情況半年總結

“民情日記”工作制度推行以來,我院嚴格按照上級院的部署要求,切實把它作爲深入推進“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爲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和強化基層黨的作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訪民情、聽民聲、解民憂,做到了目標明確,機制健全,措施可行,落實得力,取得了較好效果。到目前爲止,我院共記錄《民情日記》**篇,幫助羣衆解決實際困難**餘件。

一、明確要求、廣泛參與

我們明確了“民情日記”的實施範圍和對象,重點圍繞以下六個方面:對深化改革、發展經濟、調整結構、增加收入、減輕負擔的意見要求;生產生活中需要幫助解決的困難;羣衆對基層組織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公益事業、社會治安等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走訪羣衆的心得體會,解決問題的典型事例,幹部羣衆生活實踐中創造的新經驗、新典型;農村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及其熱點、難點問題。規定了“民情日記”的格式,明確了科級以上領導每月記“民情日記”不少於5篇,中層幹部每月不少於4篇,一般檢察人員每月不少於3篇。同時要求幹警真實記錄工作、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所爲,真正到基層中去,向羣衆討教,心誠則明;到服務對象中去,請他們提建議,心誠則悟;到羣衆家裏去,同羣衆廣交朋友,促膝談心, 1

心誠則靈,切實做到透徹瞭解羣衆的心思,真實感受羣衆的情緒,真誠聽取羣衆的呼聲,如實反映羣衆的意願。

二、健全機制,穩步推進

爲保證這項工作取得實效,我們建立了以首問責任制、反饋處理制、責任追究製爲主要內容的工作機制。同時,我們還進一步完善創新了近年來圍繞改善黨羣、幹羣關係,在疏通民情渠道方面建立推行的一系列制度和辦法,如“1+1”和諧共建主題實踐活動等,由此進一步暢通了民情收集渠道,加深了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推動了“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爲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

三、強化督查,狠抓落實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求幹警保持反映社情民意的敏銳性,認真貫徹“一線工作法”要求,堅持領導帶頭,“身”入到人民羣衆之中,既要“身”到,更要“心”到,尤其要抓住“辦事”這個關鍵,對羣衆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及時捕捉,認真幫助解決,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迴音。特別是對影響人民羣衆利益和改革發展穩定的事情,及時處理解決,爲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爲確保處理效果,我們從抓好督促檢查入手,制定了嚴格的考覈辦法和獎懲措施,並責成專人具體負責該項工作的組織、指導和督查,對“民情日記”的實施情況不定期地抽查、檢查,組織閱評、點評、座談交流,對不認真堅持和落實“民情

日記”制度的檢察人員進行通報批評,並責令限期整改。每季度進行一次 “民情日記”評比活動,並把部門和個人 “民情日記”制度的實施情況,作爲年度考覈、評優、使用的重要依據,進一步提高了檢察人員察民情、幫民需、解民憂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篇:民情日記:移民社區的移民們

3月30日 星期三 晴

移民社區的移民們

今天和工作隊員賀文一起到(麻家渡鎮營盤河村)兩河社區入戶走訪調查。兩河社區是因潘口電站建設從原上庸鎮兩河村集中安置在營盤河村的移民社區,共有87戶334人,分住在14幢樓房中。

我們首先來到社區管委會書記劉春全家。他家共8口人,祖孫四代同居,兒子、兒媳、女兒都到上海打工去了,家裏只有老父親和他們老兩口,還有兩個孫子在就近的麻家渡中學讀書。談到搬過來的感受,劉春全感慨不已:“過來三年多了,生活都已適應。87戶移民基本上家家都有在外打工的,打工收入佔村民總收入的80%以上。而且,這邊比兩河交通要方便,房子寬敞漂亮,環境綠化美化也好。”

離開劉春全家,我們來到馬路對面的移民樓下,在場院裏見到正在曬太陽的席剛臣老兩口。席剛臣今年79歲,與兒子單另住,但都在一幢樓上,老伴8年前患腦溢血留下了左側肢體活動受阻的後遺症,每天必須他隨身照護。席剛臣告訴我們,現在黨的政策好,特別是對老年人,從各個方面都考慮到了,有病有農村合作醫療,他和老伴兒每月各有25元的低保金,加上兒子們分擔的一些養老金,生活還算有保障,原來移民時賠的4萬多塊錢由四兒子保管着。

隨後,我們又走訪了經濟示範戶章先兵和老黨員喻成洋。他們的住房都很寬敞,平均面積195平方米。章先兵是在上海打工的工頭,搞建築,一年下來能掙10萬元左右,妻子袁勝雲在家開了個百貨商店,順帶照顧小孩上學。喻成洋向我們反映了移民羣衆的一些心願:一是劃分的土地較遠,且是黃土地,粘性大,雨天難行,盼望能早日將生產路硬化;二是樓房有時停水,沒地方取水,希望能在每棟住宅樓後像當地居民一樣打口水井;三是在菜地旁有條用於灌溉的水渠,村民多從渠邊行走,但沒鋪蓋板,小孩經常掉下去,很危險。我們實地看了一下,渠道長240米、寬0.6米、深0.7米,是村民到菜地的主要通道和澆灌水源,上面沒有蓋板,的確危險。我們表示一定向有關單位反映和彙報,我也暗下決心爭取幫他們把水渠蓋板問題解決好。菜地裏,移民官知海老漢正在忙活,他說,這裏的菜地跟老家一樣好,他在下優質香瓜種,過幾個月請我們一定到他家嚐嚐。

一天下來,我們共走訪了11戶移民家庭。感覺移民們已基本適應了新環境、新

生活,他們用樸實寬厚的胸懷接收了大建設帶來的生產生活方式改變,用勤奮勞動的雙手美化亮化着新家園,正以昂揚奮進的精神創造並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縣檢察院 胡元青)

第四篇:來自軍店街社區民情日記

3月31日 星期四 晴

我們第二小組所負責片區爲軍店街社區(原稱軍店街村),該社區位於房縣縣城西面、距縣城11公里的軍店鎮,四周丘陵起伏,風景宜人,原316國道穿境而過,奔流千年的軍馬河將該社區一分爲二:河之北爲“下店子”,河之南爲“軍馬鋪”。社區現居住892戶2748人,街道民居多爲明清建築,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街面卵石小道依山勢一路逶迤。據瞭解,早在清末民初,這裏就形成了店連店、鋪連鋪,家家經營、戶戶擺攤的繁華景象,成爲川陝客商的集散地。幾天來,我們的足跡遍佈村莊和社區老街,在入戶走訪的過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隨着黨的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正在不斷改善,生活質量逐步提高。同時,我們也從中發現了繼續推行農村城鎮化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和困惑。

土地,一直以來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保證。而今,隨着農村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該社區一些因開發需要土地被徵收、舉家搬遷至老街生活的農民,卻面臨着失去土地後的生計問題。

該社區12組居民張明俊,家中田地因修高速公路而被徵收,一家三口來到下店子老街居住,丈夫外出打工、她在家照顧10個月大的孩子,因沒了土地,手頭資金又不寬裕,一家只能靠在外打工的丈夫每月寄幾百元錢維持生活。在老街,像張明俊這樣的居民還有很多,他們都面臨着失去土地後的生計問題。在走訪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搬遷來的農民反映:無論是軍店街老街、軍馬鋪老街,還是下店子老街,均存在街道年久失修、配套設施落後的問題,居民生活不便、出行困難。

農村城鎮化,應爲進城農民帶來的是順暢的交通,醫療、教育等服務的便捷以及其它生活設施的完善,這樣才能解決農民往昔在農村時的不便和困難,併爲其日後的生活和勞作提供保障。城鎮配套設施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進城農民的信心和留守的願望。從目前情況看,農民進城後,生活成本增加、農業生產開展不便,有的已經沒有了土地,也沒地方養家禽了,另謀生計既缺資金、也沒有平臺,導致很多人只想依賴政府補貼和申請低保。如若不加強對城鎮的規劃,特別是進城農民居住地的規劃以及相關配套政策的完善,不加強對進城農民溫飽、醫療、教育、保險等方面的保障,不僅留不住農民,也會制約城鎮發展。

目前看來,沒有人口城鎮化就不可能有農村城鎮化,但人口的城鎮化過快又帶來了諸多問題。在此過程中,經過與當地政府的溝通,我們感到,應當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爲進城農民辦實事、謀福祉:

加強培訓,以富帶貧。農民進城後,因思想觀念差異、謀生手段差異而產生較大貧富差距。軍店鎮政府可舉辦創業、再就業等方面的講座與培訓,組織搬遷戶致富典型、城鎮經商突出模範等給進城農民現身說法,開拓農民創富思路。招商引資,帶動就業。該社區可結合當地豐富的黃姜、木耳、核桃等資源,招商引資,吸引外資進入本地發展加工業,推動當地優質農產品走向市場,解決當地農民就業問題。

大力發展旅遊業。充分利用當地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顯聖殿”及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典建築的優勢,統一風格,規劃鄰近街道建設,使之成爲能與江灣、李坑等地相媲美的旅遊景區,帶動服務業,從而加快該社區經濟發展。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搬遷戶聚集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整治翻新“蛤蟆石”短街,架設路燈,實現自來水戶戶通,解決進城農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能專心致志地投入到致富奔小康的行動中來,不再爲溫飽問題而犯愁。

“十二五”規劃中,推進城鄉統籌進程是極爲重要的課題。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要統籌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探索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我們衷心希望,軍店鎮政府能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大力開展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重現軍店街社區昔日的繁華景象。

(作者系省發改委服務業處副處長馬國柱)

第五篇:民情日記 民情調研

民情 日 記

水竹中心校餘正燕

當前,農村越來越多的家庭夫妻雙雙遠家離鄉,陸續走上了外出打工、經商的行列,有些兒童的家長不可避免地盡不了家長監護的責任,而他們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親戚代養,這部分遠離了父母親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便成了農村特殊羣體。這一特殊羣體的成長、教育已成爲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優良環境,勢必影響他們的每一步成長,只有創造優良的環境,纔會讓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劉順香是八年級年級學生水竹鄉雙旋村,一個文靜而漂亮的姑娘。正是由於她的文靜,以至於她在上課時也極少發言,有時就呆呆地做着,不知在想些什麼。本學期來每(本站)次作業總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時完成。而且,最近書寫越來越慢,成績也越來越差。針對這個情況,我和班主任決定對她進行一次家訪,希望能夠聯合家長的力量一起幫助取得進步。

二、處理和解決

還沒去家訪,剛跟劉順香說了一下,沒想到她的眼淚就掉下來了。看來,她也知道自己自從他爸爸去世後,她學習中的現況,摸清她心裏的想法,對症下藥,針對她的一些特殊情況,媽媽要多關心她,多和她交流談心,老師也要如此。讓她感受家庭和學校的溫暖。放學後我們來到水竹想把村劉順香家,她媽媽一人默默的坐在沙

發上。看見我們來家訪,晃晃悠悠的站起來給我們讓座。一進家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張黑白照片,簡單的傢俱,一張四方桌,幾張椅子,一臺很舊的電視可以算是值錢的家當了吧。

剛一坐下,還未開口,這位母親的眼眶便紅了,劉順香媽媽向我們反映了一些她家的情況:她們本是三口之家,雖不富裕但是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年前張燕的爸爸得病,經過兩次手術,本不富裕的家庭變得一貧如洗。十幾天前再次發作,離開了她們母女,離開了這個家。她由於過度憂傷和疲勞,也患病多日。孩子請親戚朋友照顧,看了她的回家作業,也發現了她作業馬虎、學習也不夠理想。常常還發現她夜間偷偷地哭,吵着要爸爸--------聽着聽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我想同劉順香學的速度慢、厭學有着複雜的原因,要幫助她除了耐心更需要愛心。讓她時時處處感到同學、老師在愛她,關心她!瞭解她的所想,關心她的情緒,多一個擁抱,多一個微笑,多一次理解,不是強調她作業做得夠不夠好,不是需要她一開始就要成爲最優秀的孩子。她是在該得到理解的時候沒有得到理解,是在該擁有老師關愛時沒有得到關愛,是在她該得到家長幫助時沒有得到幫助。這時作爲老師我決定重新出發,從心出發,慢加等待,愛加理解,注意家校交流溝通,讓孩子重新找到自己。

家訪回來,我馬上向街道網格領導反映此事,併爲這個家庭申請了低保,讓她們感受政府的關懷,在經濟上儘可能幫助她們。

並讓她幫老師發作業,讓她與最能關心同學的孩子做同桌,讓她做她期望做得,真誠的發現她的優點,及時表揚;真誠看見缺點,及時指正;對她不責備,對她不發怒。以人爲本,以人的身心素質爲本,這不僅是教育的出發點,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終歸宿,對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輕視的,否則,就無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

從心靈關注的角度來看,兒童的心靈具有可塑性,同時也是一顆脆弱的心靈,一顆向上的心靈,一顆善於學習的心靈。所以教育的效果,並不在於教育內容本身的正確與否,而主要在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是否貼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實際。

三、感想

在這樣走訪的過程中,獲知羣衆心聲,“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正在成爲 “爲居民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爲他們排憂解難”的載體,並在逐步成爲常態。走進學生家庭,就帶去了政府的關懷、學校的重視、老師的關愛,學校、社會和家庭三位一體的對話和交流,匯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進學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學生心裏的浪花。心靈的距離,有時就等同於腳下的距離。網格走訪就是教師與學生家庭的零距離接觸。

本站推薦訪問其他精彩內容: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