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學生報社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大學生報社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大學生報社的實踐報告

幾個月說起來那麼長,可一眨眼的工夫,在《南方週報》爲期幾個月的實習今天就正式結束了。回想這幾個月,在磨礪自己的同時,我對電視新聞有了更深的瞭解,尤其是民生新聞又有了新的認識,使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充分地結合起來。我深切意識到,生活在象牙塔裏的大學生不要以單純的想法去理解和認識社會,只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會,進行深入地探索。在學校學會更多得書面知識,在實踐中好好利用知識進行運作。接觸、瞭解社會,從實踐中檢驗自我。

理想終歸是理想,我也不太清楚自己以後會走怎樣的路,絕望時曾寫過一段話:當別人的夢想已經被扼殺的時候,我還殘存一絲狂熱的眷戀。當帶着光榮與夢想離開的時候,我希望還有再回來的一天。做出決定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我必須承受自己的現實,並在殘酷中努力保持智慧的頭腦和清醒的決斷。如我們是一羣戴着腳鐐跳舞的人,要努力跳出最優美的姿態!

一、對新聞事業的感悟

記得以前有一位實習歸來的師姐給我們做實習報告時說:實習徹底粉碎了我的新聞理想。那時我大一,那句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南方週末》實習的近半年,絕對沒有給我留下這種印象。

這裏的記者大多數都是非常敬業的。他們對新聞孜孜以求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對每一個選題,他們都盡力做到完美;對每一個採訪對象,他們都力圖挖到更多的細節和關係;對每一個報道的細節,他們都努力覈實。

曾有一位記者對我說過:新聞是一項瞭解社會最便捷、最迅速、全面的職業。我還想加上一句:新聞也是爲數不多的能讓人產生榮譽感與自豪感的職業。在這裏,我真的感覺到:新聞是一項值得終生爲之奮鬥的事業。從職業到事業,新聞的每一個步驟、環節都是值得人玩味、奮鬥與挑戰的。每一次比較成功的完成任務之後,挑戰者所獲得的滿足感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

帶我的記者對我說:要把新聞放到生命的高度來看待。也許你遲一點結婚,不要想房子、汽車那些物質的東西你就會做更好的新聞。當然他的意思不是放棄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來做新聞。他指出我的不足之一,就是對新聞還不夠重視。

也許很多人已經覺得記者只不過是一項謀生的職業,而我足以把她當作一項可以終身爲之奮鬥的事業。新聞是有價值的,做新聞的人也是有價值的,你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使新聞變的重要起來,也使你的名字在公衆輿論中留下一筆。而當前,恐怕最能引起人們重視的也就是時政記者了,比如通過網絡和《南方週末》成長起來的林楚方。這是一個很難做、很難做好的領域,但也是一個大有前途的神奇的領域。

二、對新聞的感悟

儘管我學的是廣播電視新聞,但對報紙的眷戀彷彿一直主導着我。我喜歡駕御文字的感覺,雖然電視編輯也是很需要頭腦的工作,但學校僅有的幾次實習總讓我覺得枯燥大於樂趣。喜歡寫作,讓我直奔北京的目的就是找一家足夠好的平面媒體鍛鍊我,滿足我。

我很幸運,在北京遇到了一圈好人,找到了一家好報紙,玩味到新聞是有趣的。

新聞要有價值,做新聞要有真實、客觀、手快。我在實習前對新聞的理解就這麼多。等我實習結束的時候感觸最深的還是這基本的幾點。

在我剛到報社的時候,帶我的記者吳晨光讓我寫一份簡歷,並簡單寫一下對《南方週末》的看法。那正是我走投無路的時候,情急之下當然是只揀好聽的說。寫完後記者給我修改了一遍,一方面他修正了我一些“誇大”的話;另一方面,他給我修改了語言,讓我體會怎樣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更多的信息,最充分的意思。然後發給廣州的新聞部主任。

他訓練我的另一個方法是規定我每週找一兩個選題,寫出新聞價值何在,培養新聞敏感。雖然這樣報給編輯的個別選題也從來沒有被採用過(這與《南方週末》的體制有一定關係),但這對新手的鍛鍊的確有非常大的好處。遺憾的是由於懶惰,這一點我做的很差。

《南方週末》的操作一般是編輯在周

四、週五的時候告訴記者選題去做,下週二下午截稿,突發事件的報道、或由於被採訪對象審稿的緣故有時可以推遲到週三中午截稿。週三是編輯組稿的時間,在北京報紙於週四一早與讀者見面,網絡版也隨之推出。

北京記者站的主要工作人員是十幾名記者,兩三位編輯。記者在接到選題後,先讓我在網上搜集關於此報道的一切有用信息。蒐集資料的過程是對選題把握的一個最初過程,同時鍛鍊新手判斷新聞價值的最初方式。開始時我只是將所有網上的報道一股腦檢索出來發給記者,沒有任何重點。但慢慢的我知道哪些是基本信息,哪些是以前的報道提出比較好的思路,可以繼續挖掘的,哪些是應該用紅色標記出來的,哪些是應該寫上點自己的想法的。

開始時能做的事情也只是幫記者蒐集資料、整理採訪錄音或筆記,一度,我甚至覺得自己在這家山峯般的報社能做的是不是隻有這些?即便整理採訪錄音我也很機械,總是把所有采訪機裏的聲音都整理出來,沒有任何重點。但真的應該明白哪些是有用的,哪些記錄的用處有多大,這樣對自己也省事,對別人或自己以後的工作也有好處。

值得慶幸的是別人給了我很多機會,非常信任地讓我獨立設計採訪問題、承擔一些還算重要的採訪,比較誇張的是有一次做關於事業單位改革的稿子,聯繫到一位國家行政學院的教授,他說下午有時間讓我過去,而我那時儘管看了些資料,但對事業單位改革還是一片混沌,記者輕輕的一聲“那你去吧”,我只好硬着頭皮找那個連出租車司機都不知道的在哪兒的國家行政學院。

在一家有水平的報紙,呆的時間越長收穫也就越大。到後面我當我完全可以獨立操作選題的時候,我覺得很滿足。我是個無法說“不”的人,因爲我覺得在實習期間你沒有資格對記者或是採訪對象說“不”。別人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去不用寫稿的新聞發佈會看看也是一種經歷;滿世界地找合適的採訪對象也是一種經歷;爲確定一條消息是否屬實假冒別報記者套人話是一種經歷;接下我幾乎從來沒關心的糧食政策最終好歹做出來的也是一種經歷;爲之通宵寫稿也是一種經歷;在阿富汗中國工人被殺事件發生後,很湊巧地電話採訪到中國駐阿富汗大使孫玉璽,但我只隨便說了幾句就掛掉電話被記者罵也是一種經歷……

好新聞是需要有靈氣的人做的,更需要勤奮的人做。慚愧的是我在北京的五個月還是太懶惰,回頭想想的時候,我浪費了很多好機會。

三、對《南方週末》的感悟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8號中糧廣場b座705——《南方週末》在北京的駐地。這條街向西走,就是著名的長安街。站在中糧廣場上雖然看不見十里長街的繁華與天安門、故宮的金碧輝煌,但足可以仰望到一座現代中國報業的豐碑。

衆所周知,《南方週末》是一家以深度報道著稱的報紙,曾在90年代末風行一時,其後雖因種種原因報紙品質有所下降,但至今仍可算是中國頂級的週報。

所以,當我於xx年2月13日——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下踏進這家報紙北京記者站的大門時,我是懷着一種崇敬與惶惑的心情,我擔心自己可憐的新聞業務能力是否終究會在這家報紙的聲譽面前、在衆多優秀的記者面前顯得十分幼稚、愚蠢。但當時我別無選擇。

而之後的事實證明,進入《南方週末》是我極大的榮幸。不大的寫字間足以成就哪怕一個實習生的光榮與夢想。

這裏記者對自己的報紙都是深懷感情的,我總覺得這在其他媒體是罕見的。在那裏的日子我甚至也可以自大地認爲自己是個“南方週末人”,出去採訪聽到部委的人用警惕的口吻說“噢,是南方週末的?”——那是一種逆反的自豪;聽到一般的羣衆用景仰的口氣說:“噢,是南方週末的!”——那是一種發自肺腑的驕傲。

《南方週末》的確有讓人自豪的地方。報紙的操作比較西化,對新聞的理解和製作比較純粹。這裏還有一些比較好的做法:比如每週的週會上要評報——評每一個版的新聞作的如何,還缺什麼東西,這條新聞背後還有什麼可以繼續挖的,這條新聞的真實面目是什麼,有什麼是可以做有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具體的操作手法上還應該有什麼改進,是否能用“第一人稱”寫作;什麼樣的稿子應該放在頭條,《南方週末》的頭條是否有被邊緣化的傾向,一期報紙中同時有兩篇不錯的稿子,什麼樣的應該放在頭版,若放在應該用什麼樣的操作手段等等。每一次評報都給我很多啓發,而且大家在評別人的稿子不會太多估計面子,而是有什麼說什麼。北京記者站的氛圍很民主。

這也是南方週末的文化傳統。當報社內部發生一些管理上的問題被大家詬病的時候,每一個底層的記者都很真誠的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報社老總平等對話,這是我在其他任何單位都不曾見到過的。他們心中一直認爲南方週末秉承的是公正客觀理念,在報社內部首先應該作到這一點,報社是全體記者編輯共同的家,這在其他報社也是罕見的。在媒體越來越僅僅成爲一種職業的時候,這種觀念實在難得。

但是南方週末在發展過二十年之後,內部管理體制也暴露出很多問題,起初看到這些的時候我有點失望,似乎中國曾經最好的報紙也不過如此。其實想想也很正常,社會都在轉型,一個小元素髮生問題真是太正常不過了。

在即將結束實習的時候,我給管行政的大姐交鑰匙,她說這就走啦?要不大家聚聚。不過,誰都不知道的時候我就走了,正如我剛來的時候。

在這家光榮的報社裏,我只是個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我時時想起那些很好的人,那間被其他實習的同學來看時稱做“天堂的”寫字間,懷念他們的純真與帥性,懷念那些可以一起做夢的人。

生日的時候一位記者送我一套《光榮與夢想》,到現在也沒有看完全書,但這個書名足以刺激我的神經。當我懷抱着她去火車站送一位要回學校的同學時,一套很沉的書彷彿是我全部的體溫。

四、對社會的感悟

做記者做到最高境界就是做人和做社會關係。

想要做一個採訪首先得聯繫到採訪對想,找合適的採訪對象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人學的過程。尤其是那些部委官員和做批評性報道時。怎樣能讓那些頑固的採訪對象接受你的採訪,怎樣在最快的時間內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這不是書本上以及採訪課上能教我們的,經驗,以及社會關係的積累就顯得尤爲重要。

帶我的記者讓我把所有采訪過的人按照職業分類記錄,以便下次繼續使用,至少通過他們可以找到新的目標。參加過一些不用寫稿的新聞發佈會後,他要求我去跟那些領導交換名片。有時採訪部委領導真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如果能直接聯繫到本人會方便許多。

多去聽一聽學術講座,或一些學者內部的沙龍,對學問是提高,對採訪來源是豐富。

工作中的這些人際關係相對來說還是很容易處理的,因爲北京記者站是比較純粹的同志關係。但採訪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事讓你不得不感慨世界的複雜與自己的單純。

也許只是一件不大的事,但當事人爲了能讓你報道由此產生社會影響,有助於他們解決問題,會請你吃飯,給你種種暗示事成後的好處。我碰到的那些當事人不是壞人,但那一刻,我真不知道一個簡單的工作關係爲什麼要被很多人搞的那麼複雜。那天下午,我去人大找同學,吃飯時大家說的不過是學校裏的事情,反差太大,我的腦子有點不夠用。

在社會上混很不容易。但毛澤東曾說過:與人鬥,其樂無窮。有時候,人會犯賤吧。

在北京的五個月,實習中我不算很用功,有時間的時候我去各種各樣的地方玩,認識各種各樣的人。有時那些朋友能給我生活上的幫助,有時能給我工作上的直接幫助。

實習,更多的不是實習業務,其實也只爲一種生活經歷。

我總在想,我們這個年齡段的更多的人來北京,不是上學就是工作,總有學校或單位爲他們安排好最初的生活。可我們,初到一個完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們甚至不知道剛到北京的第一天住在哪裏,我們找不到該去的地方,我們操着標準的普通話跟老北京人(也許就是在北京多呆了幾天的人)“交流”,忍受出租車司機拉着我們轉圈,忍受去各種各樣的地方找便宜的房子租,找實習單位,忍受一度絕望的味道。

所以,在北京我特別容易感動,感激每一個給過我幫助的人:在我剛到時收留我的師兄,幫我聯繫實習單位的朋友,對我很真誠的記者,在我沒錢借我錢的朋友,幫我聯繫採訪對象、出謀劃策的記者,帶我玩的同學、朋友。我真的很感激他們,有了他們,我在北京的日子纔不是特別孤獨,反而我異常留戀那種孤獨的自由。

很奇怪,每一個從北京實習回來的同學無論找工作還是考研依舊想去那個很不適宜人生活的地方。我不太清楚首都的魅力大在哪裏,但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

“曾有一位記者對我說過:新聞是一項瞭解社會最便捷、最迅速、全面的職業。我還想加上一句:新聞也是爲數不多的能讓人產生榮譽感與自豪感的職業。在這裏,我真的感覺到:新聞是一項值得終生爲之奮鬥的事業。從職業到事業,新聞的每一個步驟、環節都是值得人玩味、奮鬥與挑戰的。每一次比較成功的完成任務之後,挑戰者所獲得的滿足感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

看到這幾句時,突然一種情緒涌動起來佔滿胸口。高中便堅定下來的新聞理想,像一捆堆積牆角時時待燃的乾柴,突然遇到一股渴望已久的火苗,便勢不可阻的迅速蔓延開來……半個月前北閣面試南周的時候,那種激烈搏動的頻率再一次卷席心房,告訴我:你,就該是這樣的人;否則,當你站在這塊土地上時,你怎會感到腳心都融入了泥土中,怎會感到全身都如陽光般通透起來呢?

現在算來,我已經跟着記者出去採訪過二十多次了,每次採訪中我都會把記者問的問題記下來,回來後自己都會主動寫稿子,寫完稿子再讓記者看看,給我指出不足。以往自己就很少動筆寫稿子,現在看到自己第一次寫的稿子都想笑,感覺就是乾巴巴的,特生硬,口導寫的太過生硬,沒有起到吸引觀衆關注的效果,解說詞也寫得像流水帳,在情感類的片子中,解說詞幹巴巴的,不夠感人,同期寫得太羅嗦,不夠精煉等等。。從後來的稿子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我從中發現電視新聞的語言是越簡單越好,要通俗易懂。同時句子要美,要有一種親和力,讓觀衆有一種輕鬆對話的感覺。

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會更加的努力的,因爲這次在電視臺的實踐,我懂得了許多,不懂得的更多,這就需要我的努力了。

我相信我能夠做好的,我堅信我的明天會更加的燦爛!

【第2篇】大學生報社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今年我讀過了一個難忘的暑假,說是難忘,因爲我沒有回家,而是在報社實習工作了兩個月,這對我來說,簡直是太好了,我非常興奮自己能夠有一次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特別是在報社,這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夢,不過我相信,只要我不斷的努力,我就會一直不斷地進步,今年暑假我就是在不斷的進步中走過!

通過學校宣傳部老師以及大通社的幾位學生幹部的努力爭取,我總算得到實習機會了。在知道結果的那一刻我異常激動,然後認真規劃了一下自己的暑假,這樣,自己距離曾經的夢就會近很多的。這次實習總體上還是比較成功的,我們得到了報社領導和老師們的認可,也從中學到不少知識,爲人處事和新聞觀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另外,通過實習我們對和的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認識,不再幼稚的感覺什麼是什麼,學會了怎樣實事求,尊重事件的本來面目,與自己的新聞夢想更近了。

能到《平原晚報》實習,自己真的不敢奢望,之前去過《洛陽晚報》,那裏的威嚴讓我有種自卑的心理,畢竟《平原晚報》也是一家市級報社,無論要求還是紀律都應該是非常高的,而我只是一名大二的主修廣播電視新聞學的本科生,並沒有與之相當的能力。所以,事先我們幾個就認真做好準備,從與老師交談的態度到提要求的措辭都是經過我們四個人的反覆推敲才最終實施的。也許是年輕吧,我們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頭,想早早地進入社會,多隨外出採訪,體驗一下學校以外的新聞傳播情況,爲以後的求職應聘準備條件。

因爲專業知識和興趣愛好,我和陳靜分到《平原晚報》總部,跟一個老師學習稿件,偶爾和出去做一些採訪。王騰和晴川則跟晚報一性格豪爽的樓市跑樓市。剛來的幾天,我們每天早上8點之前都會到報社,打掃衛生,整理老師的文件。旁邊的老師看到我們汗如雨下的樣子,都誇師大的學生有素質,積極主動,我們幾個總會是笑臉應答,因爲我們是揹負着師大和宣傳部以及大通社的榮譽去實習的,我們必須展現師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可實習將近半個月了,也沒什麼採訪人物,我們幾個都非常着急,情緒也開始有懈怠。偶爾寫點消極的感慨,把寶貴的時間都忘記了。其實在那段時間裏我們完全有時間和機會學好方正飛騰這個軟件的,只是我們都太不切實際了。

真的也許是還年輕的緣故吧,我們缺少社會閱歷,們出去採訪很少帶我們,有些任務我們也不方便跟去。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報社度過的,看報紙,寫評論,偶爾也寫一些感慨,然後時間就這樣慢慢地走完了。不過看到們在聽到有突發事件後立刻趕赴事發現場的魄力時,我還是由衷地敬佩和羨慕,也許將來從事這個行業了,我也會嚴格要求自己的。

經過一個月的實習,新聞在我的意識裏越來越成爲一種模糊的概念了。隨着對其漸入瞭解,就像一個點和一個圈的關係,當還是點的時候,我並不覺得新聞有多難,需要把握多少度。當點漸漸擴大,成爲一個周長繼續擴大的圓時,我才體會到新聞也有其更深層的類似於藝術表現的市儈和絕妙。新聞源於生活,源於社會,源於黨和人民。新聞的幾個要素包括真實性、時效性、趣味性及重要性都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真實性,在學習過程中我也反覆在思考辨證這個問題。但一味地追求新聞的真實性是不可能順利完成新聞的廣泛傳播的。以前總是認爲,新聞,是什麼就是什麼,要絕對堅持其真實性。

可是實習的這一個月,當所謂的理論和時間相撞時,理論只是一片空白,並且顯得比較膚淺。現在的新聞傳播同樣考慮社會效應和大衆的接受限度,如果一味追求真實,只會把新聞送進死衚衕。怎樣很藝術的變相表達纔可能達到新聞傳播的最終目的,讓新聞起到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

有一次單獨去輝縣的向陽幸福院,碰到新鄉好多媒體的,參與完那個活動之後,我感慨頗多,做新聞的困惑和疑問也逐漸增加。回來後我一直在探究新聞策劃和策劃新聞這兩個問題,現在社會,什麼事情都講究策劃,新聞也不例外。前者是爲順利正常有步驟地進行新聞傳播而採取的一種理性的新聞規劃,後者則是爲達到一定的目的用不恰當的手段對新聞事實進行扭曲和擺佈。聯想現在的新聞,好多都已經是擺佈出來的,有的甚至是虛假的,每年查處的虛假新聞也不在少數,大多都是很雷人的。這樣的新聞傳播環境無可否認地造就了一批喪失社會良知和責任心的新聞工,他們會拿封口費,會寫虛假廣告,會看關係發新聞,會“不辭辛勞”搭上地區腕兒級人物然後伺機找“岔兒”領費,會“獨當一面”給人辦事包人滿意……這些只是我的個人見聞,但是當它們一天天多起來的時候,我想到中國新聞事業的悲哀,想到作爲一個會在這樣紛繁複雜的環境裏逐漸喪失原本的理念和意志,想到像成舍我、王韜以及其他優秀的新聞工還在的話,他們會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和老師出去採訪的幾次經歷,讓我明白很多事情並不是說辦到就能辦到的,採訪前要做充分的準備,採訪中要引導導被採訪者,不能隨採訪者自己的意願,還要注意提到與採訪對象相關的人,蒐集多方素材,這樣在寫稿的時候就可以水到渠成。以前在學校的採訪,都是事先策劃好的,有老師和同學一起,大家集思廣益。而現在,大部分時候老師會把任務完全交給你,而你就必須保質保量的完成,而這個過程不能僅僅說得到鍛鍊就可以一筆帶過的,像專業課上學到的採訪方法和技巧以及原則性的問題,都是必須掌握好的,這樣在學以致用的情況下又提高了自身的新聞業務水平。

第一次實習,得到很多實用的東西。也明白新聞真實的難度,所以以後不會再鑽這個牛角尖了。不過作爲一個新聞人,必要的社會良知和責任感還是必須堅持的,這是一個新聞人稱其爲人的最起碼素質和底線。還好實習期間遇到的都是一些社會小問題,有的糾紛也不傷大局,總體上社會主義的新聞還是比較安定的,大的事件我們接觸不到,這些小的事件就正好讓我們練筆了。需要大力宣傳的,我們要學會把原本只有一度的意義提升到三度,沒有那麼好,也要看情況,巧妙地誇大。而一些批評揭露的新聞,可就沒這麼輕鬆了,有時候費了好大勁,好不容易完成的採訪和披露,對方找一下報社上層領導,一個小小几天的辛苦就白費了。現實就是這樣無奈,所以一些圓滑的就開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沒有得罪人的時候,幹嗎總跟自己過不去呢。於是很多不公平的現象就應運而生了,這也是無可避免的。所以,有些事情並不是自己能決定的,的道路是很艱難的。堅持兩年,執着地選報廣播電視新聞專業,因爲喜歡,所以熱衷。正是這樣,我纔會有的動力好好規劃自己的新聞路,從點滴積累開始,一步一個腳印,難與不難也是視努力而定的。在以後的學習和實踐中,我仍會堅持,爲圓自己的夢而努力。

新聞難做,這是很正常的,不過我擔心的是自己想做這份難做的工作連機會都沒有,現在大學生找工作多難啊。好的單位幾乎不要人,差的單位大學生一般都不願意去,高不成,低不就的,導致現在就業形勢越來越難。我不想這樣,在畢業後就失業,我會通過社會實踐提高自己能力,在我畢業的時候可以直接找到工作單位,我相信我會做的更好的!

【第3篇】2022年12月大學生報社社會實踐報告

2022年暑假——一個介於我的大學生活二年級和三年級之間的一個重要的假期,總共有將近兩個月的自由時間。

光陰似箭,時光如梭,彈指一揮間,大學生活已經度過了一半,但在自己的意識中似乎只是不經意的一瞬。

回首往事,不禁一種強烈的緊張感涌上心頭,於是我發現自己在這個假期不能再像以往那樣無所事事了,我必須做點什麼。同時,經過自己十餘年的知識積澱和兩年多的專業知識學習,我也確實需要一個平臺來檢驗一下自己的實際水平,既能總結過去,也爲未來的發展方向找點支撐。

於是期末考試剛結束,7月5日——假期開始的第一天,我就馬不停蹄地來到了黃岡《鄂東晚報》報社參加實習。俗話說: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昇華理論。在實習過程中,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來指導實際的新聞採寫,而真刀真槍的實踐也能檢驗自己的專業水平,昇華、豐富自己理論知識。實習也就成了我這個假期的重頭戲。

來到報社,我被分配跟隨《鄂東晚報》採訪中心副主任熊慶萍老師。後來,熊老師又帶了一個實習生——一個來自華科的女孩,自然我們倆成了搭檔。像其他實習生的經歷一樣,開始的一兩天我被要求去看報社以往出版過的報紙,我發現我不再像以前實習那樣視其爲一件不可推脫的負擔,通過看報紙我熟悉了《鄂東晚報》的一貫辦報風格,瞭解了報紙所注重報道的新聞類型,掌握了報紙基本排版規律、新聞稿件構成等諸多的信息,在我以後的實習過程中證明這項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提高了我寫作稿件的成功率。

在隨後實習的日子裏,熊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有關黃州各小區物業管理情況調查的選題。這次稿件的採寫過程成爲我本次實習中最難忘的經歷,並且這篇稿件也成爲了自己實習中所撰寫的衆多稿件中甚爲自豪的。

實習那些天,正是黃岡天氣較爲炎熱的一段時間,每天氣溫都是35度以上。爲了搞好採訪,我和搭檔頭頂烈日,常常是揮汗如雨,總共花費了四五天的時間去深入到黃州各小區採訪第一手資料。我們的足跡遍及城區東坡、東門、八一、大地、安居等七八個小區,幾乎走遍了黃州城區的大街小巷。

因爲之前實際採訪經驗並不是很多,加上進入各個小區採訪我們也真的是人生地不熟,更爲難的是好多時候採訪對象根本就不跟我們記者合作,不是“不知道”,就是不理不睬,我們倆一度都失去了採訪下去的勇氣,但是那些迫切希望盼望改變如今物業管理混亂局面而能夠安居樂業的小區居民那渴望的眼神,一次次給了我們繼續工作下去的勇氣。

自古英雄多磨難。這篇稿件也真是做到了三易其稿。採訪完成後,我梳理資料,借鑑網上的信息,查閱有關書籍,把稿件整理好,一次次送到《鄂東晚報》房產週刊的謝老師那裏去審查,嚴格的謝老師總能從中找出很多不足,於是我就一遍遍的在拿回來改,心裏真是很不情願。但是,可喜的是,一次次稿件的失誤之處越來越少,稿件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專業,黃天不負有心人,最終高質量的稿件見諸報端。

此後,我在報社又相繼參與並撰寫了農民工受傷、未成年人進網吧、區工商局表彰大會、夏季飲料消費調查等一些稿件(具體數量並未清點,也並未留有底稿),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鍊。

屈指算來,從7月5日開始,一直到8月4日結束,我總共在《鄂東晚報》待了一個月,自己是受益匪淺。除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得到了相應的鍛鍊和提高外,我覺得最寶貴的就是我在報社裏邊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幾個實習生既從各位報社準記者那裏學到了很多教科書里根本就沒有的東西,並且我們幾個人還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實習結束後,我就回到了青島老家,在家裏一直是挺無聊的,沒有什麼願意做的事情,也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去做,每天在家裏除了吃就是看看電視什麼的,偶爾也會出去上上網,但是不經常,因爲父母在身邊,不能表現的太墮落了,裝裝乖孩子還是應該的。

就這樣我在家裏墮落了二十天後,不堪忍受的我就又提前一個週迴到了學校,原計劃是利用這樣一段時間好好看看計算機,因爲進入9月剛開學就是國家二級計算機過級考試了。其實在我心裏過不過只是一個問題,我實在是不想讓那80塊錢的報名費去打水漂(私下覺得國家要80報名費實在是太黑了)。

最終計算機複習也是沒能真正紮下心去,還是玩多學少啊,大家都剛來,有兩個月沒見了,聚聚會,吃吃飯、上上網什麼的花去了大部分時間。沒辦法,這樣我也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了。至於過與不過,也只能聽天由命了,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總的來說,2022暑假是一個比較有意義的假期,我過的緊張而充實。

現在,隨着假期的結束,新的學期又開始了,我也又一次收拾行李,踏上了新的征程。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於人,相信有一個假期充分的準備,我在新的學期裏會走的更順。

作爲一名未來的記者,我一直記着“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人生信條,原新華社社長郭超人有一句名言:在記者的筆下“有財產萬千,有譭譽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關天”。所以作爲一名合格的人民記者,我在將來除了要學好專業知識外,我也要加強自己的政治修養、知識修養和思維修養,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永不滿足,永不懈怠。

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養淡泊名利的心志,鍛鍊得心應手的文筆。

路已在腳下展開,唯一我要做的的就是沿着自己堅定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不管是花團錦簇,還是荊棘叢生,永不停息,永不回頭。

前方的世界很精彩,相信明天會更好。

【第4篇】2022年2月大學生報社營銷工作社會實踐報告

爲了培養我吃苦耐勞的精神我放假提前來到了西安參加了英語報社的銷售工作,有機會爲社會做一份貢獻爲迷茫的新生指明大一應該做的事情,滿足了“自我實現”的最高需要,同時也使自己適應着時代的需求。培養了自己服務社會服務羣衆的意識。爲我將來的工作增加了一些經驗同時也增強了我的抗挫折能力,現在活動已經結束,我對此次活動做出如下總結:

1、實踐時間:2022年8月11號到8月26號,共15天

2、實踐過程

實踐的前幾天,就由英語學習輔導報報社的馬老師爲我們講解我們的英語報紙的優勢並對參加活動的人員進行部署安排,並對他們說此次推銷應當注意的一些事項。

實踐當天早上9:00,在400路公交起點站集合。然後由我校主管負責人帶領乘車前往西安理工大學。到理工大學後,同學們稍事休息後,經科理工大學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了學校情況後,在理工大學自由活動一會兒以熟悉場地概況。馬老師到後,對同學們進行了具體的安排,使每一個同學都有一個崗位。至此,活動順利開始。中午午飯過後,同學們稍事休息後,活動繼續。

活動中,同學們盡心盡力,以自己的熱情爲每一位新生及家長服務,也給家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活動中,同學們不忘自己此次行動的目的,向新生的父母及新生介紹四六級考試的重要性並介紹我們報紙的優勢。

3、活動意義:

①此次活動讓同學們的社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由於此次活動是在人流量較大期間的理工大學進行,同學們不免要和社會上公務員之家的陌生人見面、交談,因而使得同學們的社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②開拓了我的視野:由於此次活動的是我第一次走出學校面對那麼多的陌生人進行推銷,學到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我在推銷和服務的同時,學到了一定的社會知識,懂得了父母賺錢的辛苦。

③增強了我的社會服務意識和抗挫折能力:此次活動的時間較長,約8個小時左右,有可能遇到閉門羹的情況,以及有些家長及學生的排斥,甚至會被誤會成騙子或者說了大半天卻沒有人要買我們的報紙等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有時候真的想要放棄,但我又不得不鼓勵自己堅持到最後,並微笑着推銷到最後。

4、活動不足:

①活動時間太長;此次活動的持續時間相對太長,達8個小時,使得我到活動的後期顯得不夠積極,導致活動質量有所下降,雖說提高了我的社會服務意識,但活動時間還是顯得相對較長。

②人員規劃不合理;因爲一些同學臨時有事,活動出現了早退現象,而第二天參加活動的人數又有所減少,使得活動人員的規劃出現問題。

③同學們玩心太重;活動過程中,由於有的同學對沒有去過理工大學而產生的好奇導致很多同學出現擅離職守四處遊玩的現象,導致了活動質量有所下降。

儘管此次活動存在着上述不足之處,但還是圓滿完成,針對此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我們會盡力在下次的活動中加以改正。如在活動時間長短的安排上和人員規劃的安排上對下苦功。從而更好的發揚同學們吃苦耐勞,服務社會,服務羣衆,爲構建和諧社會盡一份力的精神。

【第5篇】2022年暑假大學生報社社會實踐報告

實習地點:**報社

實習時間:20xx年7月4日——20xx年8月28日

實習內容:本人於20xx年暑假在**報新聞部熱線組,跟隨記者**實習。所發稿件多爲消息,刊登於《**》《**》《**》等版面。

實習報告:

作爲一個新聞系的學生,在學校課堂裏學到的東西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次能得到在媒體實習的機會,把理論付諸於實踐,我非常珍惜。通過近兩個月的學習,我收穫了很多,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有人說大一的學生不知道自己不會什麼;大二的學生知道自己不會什麼;大三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會什麼;大四的學生知道自己會什麼。於我來說,實習就是這樣一個契機,讓我明白了自己“不會什麼”,於是纔有了彌補的可能。

在報社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人際關係。採編大廳裏坐着的有領導,有記者,有編輯,有見習記者,還有同我一樣的實習生。來報社的第一天就一個感覺:實習生比記者多。幾乎每個記者都帶有實習生,有的記者甚至帶了兩三個之多,所以首先要取得的就是老師的信任。這些記者本沒有帶實習生的義務,我們這些半吊子水平的實習生也確實給他們添了不少麻煩,所以讓他們相信我們是誠心誠意來學習的,我們能給報社幫上一些忙是很重要的。時間久了,我們和記者的關係都是亦師亦友的。大家都喜歡勤快的人,有些瑣碎的小事是每個實習生都必須經歷的。每天早上我們都會幫老師做些清潔工作,給老師們倒水、拿報紙,眼高手低的大學生是不爲人所喜的,只有給記者們留下好映像,他們纔會逐漸信任你,出去採訪的時候也會盡量帶着你。其次,和實習生們的相處也是很重要的,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疏離,彼此是同伴又是競爭對手,但畢竟是同齡人,交流起來也比較投機,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實習的地方,彼此就好像是對方的鏡子,不多久,十幾個人竟都成了朋友,這算是本次實習的額外收穫吧。

這次實習中,最重要的是積累了實際工作的經驗。理論說起來誰都會,但真正到了實際操作的時候,做起來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就拿採訪來說,我們都知道採訪前要做好準備工作,要明確採訪的目的和重點,記者要具備必要的知識,要熟悉採訪對象,要使採訪的起點高,節省時間。但這些都是課本上的知識,實際情況是,很多時候,尤其對於都市報,我們面對的都是突發事件,沒有時間先去了解採訪對象,沒有時間臨時“具備”相關知識,即便是趕往採訪的路上匆忙定下的採訪目的和重點,多數情況下也會在記者置身於事發現場時發生改變,也會因採訪對象不經意間說出的一句話而改變。另外,採訪時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對記者來說是非常頭痛的,因爲不瞭解,採訪就不可能深入,在採訪對象侃侃而談的時候,記者就會疲於應付,導致報道流於表面。所以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時刻處於採訪狀態中,隨時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把每一次採訪都當作是學習的機會。很多時候,我們這些新手欠缺的就是經驗,只有接觸的多了,我們的視野才能得以開拓,這對以後的工作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記者還要懂得創造訪問的條件。通常到了新聞現場,我們首先要找到掌握總體情況的人,其次找一些一般參與者、知情者,然後是事件的外圍人物,即旁觀者和聽說過的人。這三種人缺少任何一種就會讓受衆覺得報道不完整,缺少說服力。另外還要選擇好訪問的時機和場合,在一次工地失事的負面事件採訪中,一些工人面對記者的時候守口如瓶,但私下裏卻單獨電話聯繫記者反映情況,因爲他們害怕別人知道是自己向記者透漏情況,害怕工地負責人報復。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記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穿衣服也要注意採訪的場合。記得有一次採訪的對象是珠寶商,到了現場以後,才發現他們都是西裝革履,只有我一個人還是t恤衫牛仔褲,感覺特別尷尬。

帶我的趙老師經常對我說,最大限度地讓記者接受進而傾訴,才能算是好記者,在這方面我欠缺的很多。有一次採訪需要了解當事人居委會方面的情況,趙老師讓我單獨電話採訪,可是我問來問去問了一堆空話,沒用,而且還讓居委會的人覺得很委屈,因爲當時聽信居民的一面之詞,潛意識裏認爲居委會什麼工作都沒做,不管有沒有意識到,我的語氣讓居委會的人感到不舒服,但事實上居委會做了很多,這次採訪很不愉快,後來趙老師重新打了個電話,先把我這個爛攤子收拾了,之後問到了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這次失敗的採訪讓我認識到,兼聽則明,不可相信一面之詞,有時候弱勢的一方並不是有理的一方,我們所遭遇的事實很少有絕對錯的一方和完全對的一方,切莫讓感情影響判斷。採訪的時候要把握好交談的氣氛,記者的身份很敏感,我們應該儘可能地讓對方覺得記者的到來能給他一個澄清事實的機會,而不是來懷疑詰問追究責任的。記者還要注意問話要從具體情況問起,要從細節下手,問得簡單明白,一個太過籠統的問題會讓被訪者覺得無從開口。此外還要及時組織問題引導談話,問出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切莫讓採訪對象牽着鼻子走。

觀察的能力是一個新聞記者最基本的素質,它是記者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徑,以及把第二、三手材料變成第一手材料的主要手段,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觀察會成爲記者採訪的唯一手段。有時候愈是細節的愈是特別的,很多報道都是因細節兒出彩,很多采訪也是因細節而真實,能讓記者判斷採訪對象言論的真僞。

【第6篇】大學生報社實習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暑假爲我們提供了一個生活的節點,讓我們去體驗社會,走向實踐,感受生存。今年暑假的實習讓我收穫良多,感慨良多。

新聞學專業是一門務實的學科,對實踐能力要求很強。從採訪、寫作到最後的編輯校對,都和實踐緊密相連,可謂熟能生巧,如果僅僅依靠學校學的一點兒理論知識,不切身體驗,這樣的媒體人只會紙上談兵。進入大學也是進入了自己的新聞旅程,大一大二對我來說是新聞的啓蒙,雖然說起步晚了點兒但系統的學習讓我對着門學科有了自己的認識。通過對各種報紙的瞭解,對各種報人的學習,以及對作爲老一輩傳媒人的老師的敬佩,都使我躍躍欲試,想快點兒加入傳媒人的行列。

今年暑假我有幸進入了南陽晚報社實習,本想象着我是魚兒他是水,憑藉着我對報紙生產流程的瞭然於心,一定難不倒我,但事實上卻讓我直面了骨感的現實。行動開始前我對這次旅程充滿了各種幻想,信心滿滿,總是提醒自己以一個爺們兒的姿態來生存,新聞本身就是一件體力活。第一站先去見了南陽的一個親戚,也是被潑的第一盆冷水。在那個叔叔家交談了很多新聞方面的話題,比較輕鬆,但當被問起五四時期的著名女報人時便一個也說不出來,從學過的現代時期中國著名報人到國際著名報人一遍遍的搜索,腦子裏給的答案是沒學過啊,也不敢吱聲,一時啞口無言。這也讓我瞭解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不全面的,而且學習缺乏主動,新聞方面的著作讀的太少。通過後來的查找,讓我認識了好多五四時期的著名女報人,其中對邵飄萍的妻子湯修慧印象最爲深刻。

到報社的第一天便是下縣採訪,要求是早上六點準時在報社門口集合,這是我初次去報社。早上五點半起牀,收拾好所有的東西,揹着自己的揹包便出發了。六點準時和他們碰面,作了自我介紹,我們便一起乘車去了桐柏縣。一路上我話不多,聽他們談論這次採訪任務,這次採訪的是一對善良農村的夫婦,他們靠着自己的雙手,三十年來收留救助了一百多位孤寡老弱病殘人員。以前這種事聽起來就感到不可思議,這次竟然可以親眼見到他們,因此內心充滿了期待。下了高速,又在村村通公路上九曲迴腸了一段路後,終於到了採訪地點。在外面看這是一間很普通的農舍,我們到的時候門口還坐着幾位大娘在擇菜,一副常態的生活圖躍然於眼前,沒有半分雕飾。當說明來意進到屋裏的時候,我瞬間被這整潔給震驚了,一切井井有條,井然有序,甚至比平常的農舍要更加的乾淨,土牆邊的幾盆花也更見顯眼奪目,你根本無法像想象到這裏生活着許多生活不能自理的人。隨後便見到了這宅子的主人,就是我們的採訪對象,這對夫婦很平常,表情也很淡然,沒有一絲的世俗雜念,剩下的只是淳樸。大家都坐下後,一個記者哥哥掏出筆記本,開始對他們進行採訪,之前在車上我看過他的採訪提綱和拉好的稿,他告訴我這是採前必要準備要胸有成竹,對採訪對象有全面的瞭解,知己知彼。採訪提綱設定的好壞,影響着整個採訪效果,這是課本上學過的,但事實看來現場應變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從某方面找到突破口後,就會有一連串的收穫。採訪過程中另一個姐姐抓拍了現場照片,所謂有圖有真相,我們親眼看到的一定要重現在受衆眼前。最後參觀了被收留者的宿舍,足以使現在很多大學生感到愧疚,一張牀配一個被子一個枕頭,被子疊的整整齊齊,被單也沒一點兒皺的地方。有采訪纔有發言權,的確如此,以前在微博上總是看到人性虛僞醜惡的一面,偶爾看到有轉發正能量的,都會本能的猜疑,不相信現在還有這麼好的人,接下來就是疑問,他們這樣做圖什麼啊。不知不覺中,性本惡的思想已根植於頭腦中。知道這次見到這對善良的夫婦後,總感覺一定有無數這樣的雷鋒在全國各地,只是等待着我們去發現去報到去傳遞。媒體的功能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完全的彰顯出來,它是人們表達感情的一個出口,無數的小事件只有通過我們的媒體報道放大,讓人們相信正義的力量總會長勝不衰的。

每天有千千萬萬的新聞發生,面對魚龍混雜的新聞信息,媒體要做好受衆的把關人,掌握好報道的平衡性。既要發揮媒體輿論監督的作用,鐵肩擔道義,懲奸除惡,又要做好輿論引導,多傳播正能量,告訴受衆正義總能戰勝邪惡。只有從受衆出發,爲受衆多辦實事,維護手中的利益,懲惡揚善,媒體才能又更好的出路。

接下來的日子裏,每一次出去採訪都會收穫不同的感受。在一次採訪冒名貸款的事件中,晚報社又給我上了珍貴的一課。七月中旬的一天,有個姓周的男同志向報社反應情況說,他被冒名貸款了三十萬,現在信用社已經把他的信用凍結不讓他再貸款了。原來這位周某這幾天準備投資一個項目,資金不夠需要到信用社貸款,拿上所有的證件到了信用社,工作人員告訴他他三年前貸的三十萬到現在都沒還,已經過了保證日期,他的信用檔案上被記了一筆,現在不能貸款了。但周某說他從來沒有貸過款,之後他到信用社多次打聽這件事都沒有合理的說法,最後不得不求助晚報。接到這件事情之後,主任把任務分配給了我們。瞭解完全部情況後的第二天,我們就來到了信用社,把整件事情反映給了信用社這部分的負責人馬理事,希望他能解釋一下這件事情。馬理事得知事情始末後,就叫下邊的人去他們的網絡系統上查詢,我們等了片刻後有電話回了過來,隨後瞭解到電話是從周先生所在地區的信用社蒲山分社打過來的,說是周先生的內弟之前帶過款,而據我們瞭解周先生是確認自己周圍的人沒有貸過款之後才求助晚報的,於是就猜測應該是信用社下面的人出的差錯,這會兒領導查到了,就編了個說法,於是我們就編個理由離開了等他們的回話。幾天過去了,沒有一點兒動靜,又過了幾天我們被信用社信貸科的一個人叫了出來,說要請劉姐我們吃頓飯討論一下這件事情,當聽完這個人的話後,劉姐當即就找個理由回絕了,說我們先把這件事情解決了什麼都好說。回去後,她告訴我他們想私下裏把這件事情解決了,這個時候態度立場要強硬,不能犯錯誤,而且事情解決不了會使更多的人遇到冒名貸款的事情,要真正解決問題。我當時就覺得,記者這個行業所揹負的重大責任,一定要時時刻刻的把良知背到身上。在劉姐的強烈跟蹤採訪下堅持下,信用社最後查處了問題的根源,處理了一些人員,並對周某賠禮道歉。

記者有時候更像偵探,爲了真想,尋找蛛絲馬跡。記者這種特別的偵探服務於我們的廣大受衆,積極發揮自己輿論監督的作用,影響社會。每當要談起媒體的威力,我總會想起那篇《被收容者孫zhi剛之死》,因爲一篇新聞報道,暴露出城市收容制度的弊端,草根公知紛紛出頭,最後在輿論的壓力下,國務院頒佈新法。這就是文明的進程。

經過這次社會實踐,使我見識了很多,也明白了自身的不足。首先,深切的體會到了媒體的力量,以及媒體責任意識的重要性。一個好的媒體要對自己的受衆負責,在做好報的的同時不能忘了社會道義。其次,深知要做一個好記者一定要讀更多的書,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更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通過實踐總結出,理論要紮實,要有目的的去學習新的知識,再用新的只是來指導實踐。

【第7篇】2022年10月大學生報社社會實踐報告

2022年暑假——一個介於我的大學生活二年級和三年級之間的一個重要的假期,總共有將近兩個月的自由時間。

光陰似箭,時光如梭,彈指一揮間,大學生活已經度過了一半,但在自己的意識中似乎只是不經意的一瞬。

回首往事,不禁一種強烈的緊張感涌上心頭,於是我發現自己在這個假期不能再像以往那樣無所事事了,我必須做點什麼。同時,經過自己十餘年的知識積澱和兩年多的專業知識學習,我也確實需要一個平臺來檢驗一下自己的實際水平,既能總結過去,也爲未來的發展方向找點支撐。

於是期末考試剛結束,7月5日——假期開始的第一天,我就馬不停蹄地來到了黃岡《鄂東晚報》報社參加實習。俗話說: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昇華理論。在實習過程中,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來指導實際的新聞採寫,而真刀真槍的實踐也能檢驗自己的專業水平,昇華、豐富自己理論知識。實習也就成了我這個假期的重頭戲。

來到報社,我被分配跟隨《鄂東晚報》採訪中心副主任熊慶萍老師。後來,熊老師又帶了一個實習生——一個來自華科的女孩,自然我們倆成了搭檔。像其他實習生的經歷一樣,開始的一兩天我被要求去看報社以往出版過的報紙,我發現我不再像以前實習那樣視其爲一件不可推脫的負擔,通過看報紙我熟悉了《鄂東晚報》的一貫辦報風格,瞭解了報紙所注重報道的新聞類型,掌握了報紙基本排版規律、新聞稿件構成等諸多的信息,在我以後的實習過程中證明這項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提高了我寫作稿件的成功率。

在隨後實習的日子裏,熊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有關黃州各小區物業管理情況調查的選題。這次稿件的採寫過程成爲我本次實習中最難忘的經歷,並且這篇稿件也成爲了自己實習中所撰寫的衆多稿件中甚爲自豪的。

實習那些天,正是黃岡天氣較爲炎熱的一段時間,每天氣溫都是35度以上。爲了搞好採訪,我和搭檔頭頂烈日,常常是揮汗如雨,總共花費了四五天的時間去深入到黃州各小區採訪第一手資料。我們的足跡遍及城區東坡、東門、八一、大地、安居等七八個小區,幾乎走遍了黃州城區的大街小巷。

因爲之前實際採訪經驗並不是很多,加上進入各個小區採訪我們也真的是人生地不熟,更爲難的是好多時候採訪對象根本就不跟我們記者合作,不是“不知道”,就是不理不睬,我們倆一度都失去了採訪下去的勇氣,但是那些迫切希望盼望改變如今物業管理混亂局面而能夠安居樂業的小區居民那渴望的眼神,一次次給了我們繼續工作下去的勇氣。文章轉載自:個人簡歷網 實習報告頻道 原文地址:2022年暑假報社實習社會實踐報告

自古英雄多磨難。這篇稿件也真是做到了三易其稿。採訪完成後,我梳理資料,借鑑網上的信息,查閱有關書籍,把稿件整理好,一次次送到《鄂東晚報》房產週刊的謝老師那裏去審查,嚴格的謝老師總能從中找出很多不足,於是我就一遍遍的在拿回來改,心裏真是很不情願。但是,可喜的是,一次次稿件的失誤之處越來越少,稿件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專業,黃天不負有心人,最終高質量的稿件見諸報端。

此後,我在報社又相繼參與並撰寫了農民工受傷、未成年人進網吧、區工商局表彰大會、夏季飲料消費調查等一些稿件(具體數量並未清點,也並未留有底稿),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鍊。

屈指算來,從7月5日開始,一直到8月4日結束,我總共在《鄂東晚報》待了一個月,自己是受益匪淺。除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得到了相應的鍛鍊和提高外,我覺得最寶貴的就是我在報社裏邊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幾個實習生既從各位報社準記者那裏學到了很多教科書里根本就沒有的東西,並且我們幾個人還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實習結束後,我就回到了青島老家,在家裏一直是挺無聊的,沒有什麼願意做的事情,也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去做,每天在家裏除了吃就是看看電視什麼的,偶爾也會出去上上網,但是不經常,因爲父母在身邊,不能表現的太墮落了,裝裝乖孩子還是應該的。

【第8篇】2022年大學生報社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01*年*月——9月對我來說,是一段難忘的回憶。我們在珠江時報實踐,可以說這是我們第一次正式與社會接軌踏上工作崗位。剛開始時有期待也有忐忑。我明白工作與學校的學習生活有很大區別,我們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一方面,要將自己歸零,還原空瓶狀態;另一方面,要獨立,不能再依賴別人,就像指導老 師所說:出來社會,你傷心難過了,如果別人不顧及你,那是正常的事,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如果別人顧及你了,你應該視爲驚喜,並且滿懷感激之情。我們就在這樣一種心態下,走向工作崗位,開始爲期6個星期的實踐生活。

我被安排到南海新聞部。說是安排,其實是報社根據我們的興趣愛好進行調配的,相比其它部門,如社區報和新媒體,我更希望學會寫最常見的新聞體。帶我的記者 老師是戴歡婷老師,第一天她跟我說,接下來有個綜治大行動系列報道,她負責三電和教育專版,任務將會很重。當時我心想:任務重好啊,我們正式來報社學習的,而且實踐時間只有6個星期,任務多可以學到多一點東西。在往後的日子裏,正如老師所言,忙得不可開交。當別人休息時,我經常外出採訪;當別人上網時,我在辦公室寫稿;而週末,難得休息,我也在加班,對我而言,每天已沒有星期之分,這樣充實的日子正式我所企盼的。我相信鑽石是在壓力下造成的。

在報社裏,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外出採訪、寫稿件,有時聽聽採訪時錄下的錄音,把錄音整理成文字。除了綜治行動的專題報道外,日常一般都是寫消息,大約800——1000字左右,比專題要好寫很多。

下面我將通過做人與業務兩方面寫我在珠江時報實踐的體會和收穫:

做人方面:

要有禮貌。禮貌是處理人際中最基本的要求,我在報社時稱呼帶我的記者爲老師,其它認識的記者就叫xx姐、xx哥,不認識的直接用“您好”,說實話,我連搞衛生的阿姨都不遺漏。見面打個招呼,那才比較有可能有後續。

要懂得感恩。我很幸運,我跟的記者對我非常好,經常帶我去改善伙食,空閒時間也去逛逛街,更重要的是教了我很多東西。我也一直懷着感恩之心,臨走時,我給她送了一盆可以防輻射的花(目前還沒發芽),花名叫勿忘我,希望老師能明白我的心意。

要察言觀色。作爲實踐生,我們可能缺乏社會經驗,但是我們多的是學習的機會。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學習別人是怎麼做的,下次自己該如何做。比如在實踐期,搭 乘電梯時,我會走在前面按鍵;在飯桌上,我會端茶倒水,(剛開始時經常在猶豫是不是坐錯位置了,還有也猶豫自己有沒有資格倒水,(*^__^*) 嘻嘻……);中午老師要休息了,我會關燈,並把窗簾拉上;要是有人打噴嚏,我也會將空調調到一點溫度......我認爲做這些並不是奉承,而是表達真誠。

要做好準備。要寫好稿件,少不了材料。要拿到好材料,記者在採訪之前要好準備怎麼寫?這樣寫要用到什麼材料?我的記者老師經常是在去採訪之前就 已經構思好了。這樣到達現場時就會有目的性,而不會啞口無言,還要注意大膽地詢問,把材料問到位不僅是記者的職責,也是對讀者負責。

要寫得出色。作爲新聞人,報道最重要的是遵循客觀性和真實性,但也要爲讀者考慮一下,不能把乾巴巴的稿件讓讀者看。我的老師就教我要學會“編”,但這個編 並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合情合理地編。比如去採訪市民,有些市民說話的水平有限,不能夠一針見血,也有些是隻說了表面的,深層次的煤油說出來,這樣記者就要發揮編寫的能力,幫助市民把他們沒有說出來的話說出來,但是,如果是領導說的話,那就不可以隨意改動啦。所以,在寫稿時除了要保持客觀,還要生動一點,要 讀者有親臨其境的感受。

要終生學習。我一直都以爲找到工作後,就可以把學習放一邊了,但記者老師卻告訴我,在寫稿之前要看看網上別人寫這類稿時時如何寫的,可以向別人借鑑一下。 老師經常寫稿件要瀏覽幾十個稿件,寫專題時更甚,瀏覽上百個。後期我在寫稿時,也經常上網瀏覽別人寫的,我發現同樣的題材,卻有非常多風格,而且有的寫的真的非常不錯。現代社會,知識日新月異,無論是做哪個行業,都必須學習。保持終生學習,才能時時進步。

注意細節。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我想這句話可以用在各行各業。記者在寫稿時也得注意細節。往往精彩的細節描寫能讓讀者讀出故事性和趣味性。這就要求我們 在採訪時,不僅要聽內容,還要留意環境、表情、眼神、動作等細節。比如慰問特困老人,記者就要留意老人住的環境是怎樣的?慰問百歲老人,要留意老人的樣貌和精神狀態。老師曾經發了她以前領導寫的稿件給我借鑑,那篇稿件實在有太多細節描寫了,雖然是政治稿,但我看着卻像在看故事。很不錯。

要主動。學東西是爲自己而學,不是學給別人的。主動一點才能學到更多東西,比如到報社後,如果沒事幹,可以問問記者今天有什麼安排,又比如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但還沒到下班時間,也應主動問記者還有什麼可以幫忙的。主動一點,就意味着向前一步。

善於總結。總結時最後的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學習之後不總結往往會前功盡棄。自己寫的稿對比老師寫的,總結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有了質的飛躍。有時我覺得寫稿的過程還不如總結的過程重要。

實踐的6個星期,我一共發了30篇稿件。到後期,經常能聽到記者的表揚,她說我寫的稿件有些不用改動就可以發表了。實踐最後一天,同一個辦公室的另一個記者也說我事業心強,而且工作認真、細心。他們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但我深知自己在寫稿上還有很多不足。往後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學習專業知識。

【第9篇】2022年8月大學生報社社會實踐報告

xx年暑假——一個介於我的大學生活二年級和三年級之間的一個重要的假期,總共有將近兩個月的自由時間。

光陰似箭,時光如梭,彈指一揮間,大學生活已經度過了一半,但在自己的意識中似乎只是不經意的一瞬。

回首往事,不禁一種強烈的緊張感涌上心頭,於是我發現自己在這個假期不能再像以往那樣無所事事了,我必須做點什麼。同時,經過自己十餘年的知識積澱和兩年多的專業知識學習,我也確實需要一個平臺來檢驗一下自己的實際水平,既能總結過去,也爲未來的發展方向找點支撐。

於是期末考試剛結束,7月5日——假期開始的第一天,我就馬不停蹄地來到了黃岡《鄂東晚報》報社參加實習。俗話說: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昇華理論。在實習過程中,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來指導實際的新聞採寫,而真刀真槍的實踐也能檢驗自己的專業水平,昇華、豐富自己理論知識。實習也就成了我這個假期的重頭戲。

來到報社,我被分配跟隨《鄂東晚報》採訪中心副主任熊慶萍老師。後來,熊老師又帶了一個實習生——一個來自華科的女孩,自然我們倆成了搭檔。像其他實習生的經歷一樣,開始的一兩天我被要求去看報社以往出版過的報紙,我發現我不再像以前實習那樣視其爲一件不可推脫的負擔,通過看報紙我熟悉了《鄂東晚報》的一貫辦報風格,瞭解了報紙所注重報道的新聞類型,掌握了報紙基本排版規律、新聞稿件構成等諸多的信息,在我以後的實習過程中證明這項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提高了我寫作稿件的成功率。

在隨後實習的日子裏,熊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有關黃州各小區物業管理情況調查的選題。這次稿件的採寫過程成爲我本次實習中最難忘的經歷,並且這篇稿件也成爲了自己實習中所撰寫的衆多稿件中甚爲自豪的。

實習那些天,正是黃岡天氣較爲炎熱的一段時間,每天氣溫都是35度以上。爲了搞好採訪,我和搭檔頭頂烈日,常常是揮汗如雨,總共花費了四五天的時間去深入到黃州各小區採訪第一手資料。我們的足跡遍及城區東坡、東門、八一、大地、安居等七八個小區,幾乎走遍了黃州城區的大街小巷。

因爲之前實際採訪經驗並不是很多,加上進入各個小區採訪我們也真的是人生地不熟,更爲難的是好多時候採訪對象根本就不跟我們記者合作,不是“不知道”,就是不理不睬,我們倆一度都失去了採訪下去的勇氣,但是那些迫切希望盼望改變如今物業管理混亂局面而能夠安居樂業的小區居民那渴望的眼神,一次次給了我們繼續工作下去的勇氣。

自古英雄多磨難。這篇稿件也真是做到了三易其稿。採訪完成後,我梳理資料,借鑑網上的信息,查閱有關書籍,把稿件整理好,一次次送到《鄂東晚報》房產週刊的謝老師那裏去審查,嚴格的謝老師總能從中找出很多不足,於是我就一遍遍的在拿回來改,心裏真是很不情願。但是,可喜的是,一次次稿件的失誤之處越來越少,稿件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專業,黃天不負有心人,最終高質量的稿件見諸報端。

此後,我在報社又相繼參與並撰寫了農民工受傷、未成年人進網吧、區工商局表彰大會、夏季飲料消費調查等一些稿件(具體數量並未清點,也並未留有底稿),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鍊。

屈指算來,從7月5日開始,一直到8月4日結束,我總共在《鄂東晚報》待了一個月,自己是受益匪淺。除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得到了相應的鍛鍊和提高外,我覺得最寶貴的就是我在報社裏邊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幾個實習生既從各位報社準記者那裏學到了很多教科書里根本就沒有的東西,並且我們幾個人還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實習結束後,我就回到了青島老家,在家裏一直是挺無聊的,沒有什麼願意做的事情,也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去做,每天在家裏除了吃就是看看電視什麼的,偶爾也會出去上上網,但是不經常,因爲父母在身邊,不能表現的太墮落了,裝裝乖孩子還是應該的。

就這樣我在家裏墮落了二十天後,不堪忍受的我就又提前一個週迴到了學校,原計劃是利用這樣一段時間好好看看計算機,因爲進入9月剛開學就是國家二級計算機過級考試了。其實在我心裏過不過只是一個問題,我實在是不想讓那80塊錢的報名費去打水漂(私下覺得國家要80報名費實在是太黑了)。

最終計算機複習也是沒能真正紮下心去,還是玩多學少啊,大家都剛來,有兩個月沒見了,聚聚會,吃吃飯、上上網什麼的花去了大部分時間。沒辦法,這樣我也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了。至於過與不過,也只能聽天由命了,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總的來說,xx暑假是一個比較有意義的假期,我過的緊張而充實。

現在,隨着假期的結束,新的學期又開始了,我也又一次收拾行李,踏上了新的征程。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於人,相信有一個假期充分的準備,我在新的學期裏會走的更順。

作爲一名未來的記者,我一直記着“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人生信條,原新華社社長郭超人有一句名言:在記者的筆下“有財產萬千,有譭譽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關天”。所以作爲一名合格的人民記者,我在將來除了要學好專業知識外,我也要加強自己的政治修養、知識修養和思維修養,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永不滿足,永不懈怠。

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養淡泊名利的心志,鍛鍊得心應手的文筆。

路已在腳下展開,唯一我要做的的就是沿着自己堅定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不管是花團錦簇,還是荊棘叢生,永不停息,永不回頭。

前方的世界很精彩,相信明天會更好。

【第10篇】2022年6月大學生報社營銷工作社會實踐報告

爲了培養我吃苦耐勞的精神我放假提前來到了西安參加了英語報社的銷售工作,有機會爲社會做一份貢獻爲迷茫的新生指明大一應該做的事情,滿足了“自我實現”的最高需要,同時也使自己適應着時代的需求。培養了自己服務社會服務羣衆的意識。爲我將來的工作增加了一些經驗同時也增強了我的抗挫折能力,現在活動已經結束,我對此次活動做出如下總結:

1、實踐時間:xx年8月11號到8月26號,共15天

2、實踐過程

實踐的前幾天,就由英語學習輔導報報社的馬老師爲我們講解我們的英語報紙的優勢並對參加活動的人員進行部署安排,並對他們說此次推銷應當注意的一些事項。

實踐當天早上9:00,在400路公交起點站集合。然後由我校主管負責人帶領乘車前往西安理工大學。到理工大學後,同學們稍事休息後,經科理工大學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了學校情況後,在理工大學自由活動一會兒以熟悉場地概況。馬老師到後,對同學們進行了具體的安排,使每一個同學都有一個崗位。至此,活動順利開始。中午午飯過後,同學們稍事休息後,活動繼續。

活動中,同學們盡心盡力,以自己的熱情爲每一位新生及家長服務,也給家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活動中,同學們不忘自己此次行動的目的,向新生的父母及新生介紹四六級考試的重要性並介紹我們報紙的優勢。

3、活動意義:

①此次活動讓同學們的社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由於此次活動是在人流量較大期間的理工大學進行,同學們不免要和社會上的陌生人見面、交談,因而使得同學們的社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②開拓了我的視野:由於此次活動的是我第一次走出學校面對那麼多的陌生人進行推銷,學到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我在推銷和服務的同時,學到了一定的社會知識,懂得了父母賺錢的辛苦。

③增強了我的社會服務意識和抗挫折能力:此次活動的時間較長,約8個小時左右,有可能遇到閉門羹的情況,以及有些家長及學生的排斥,甚至會被誤會成騙子或者說了大半天卻沒有人要買我們的報紙等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有時候真的想要放棄,但我又不得不鼓勵自己堅持到最後,並微笑着推銷到最後。

4、活動不足:

①活動時間太長;此次活動的持續時間相對太長,達8個小時,使得我到活動的後期顯得不夠積極,導致活動質量有所下降,雖說提高了我的社會服務意識,但活動時間還是顯得相對較長。

②人員規劃不合理;因爲一些同學臨時有事,活動出現了早退現象,而第二天參加活動的人數又有所減少,使得活動人員的規劃出現問題。

③同學們玩心太重;活動過程中,由於有的同學對沒有去過理工大學而產生的好奇導致很多同學出現擅離職守四處遊玩的現象,導致了活動質量有所下降。

儘管此次活動存在着上述不足之處,但還是圓滿完成,針對此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我們會盡力在下次的活動中加以改正。如在活動時間長短的安排上和人員規劃的安排上對下苦功。從而更好的發揚同學們吃苦耐勞,服務社會,服務羣衆,爲構建和諧社會盡一份力的精神。

【第11篇】2022年7月大學生報社社會實踐報告

7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xx報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實踐活動。實踐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這些收穫將會使我終身受益。 實踐崗位是由院xx*團聯繫的,我很高興有自己的一份,但當我得知是在xx報實踐時,已有的興奮感不覺少了好幾分。說實話,當初在院報看報紙時,對《xx報》總有一種不屑的感覺,認爲他們的報紙做的很枯燥,可讀性不強,只是簡單的例行報道,並帶有一定的專業性,社會新聞不多,但還是硬着頭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幾個團友一塊兒來到xx報,到達時已9點多了,招待我們的是辦公室的鄭主任,她耐心地向我們介紹了報社的主要活動安排,又帶我們認識報社總編、副總編和其他的記者。由於時間關係,這一天已沒有什麼採訪活動了,她就安排我們在閱覽室熟悉報紙。

第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並沒有學到什麼新聞知識,但辦公室記者親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氣,我決定不管有多麼枯燥,我都會努力在這裏堅持下去。

由於xx報的專業性,我們可採訪和參加的活動比較少,很多的時候都是針對東風的人和物,我們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觀”,對於社會新聞,一般只有週末版塊才用。這樣一來,我們就只好在閱覽室呆着。時間久了便覺無聊,指導老師看出了我(公文有約)們的心思,就讓我們自己出去採寫新聞,找新聞點。於是我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時可以提高新聞敏感性和職業道德。

但事情總有不盡人意,在xx報實習的學生較多,有鄖醫的,有湖南師範大學的等。他們幾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聞專業的師哥師姐,我們幾個“冒牌貨”在新聞專業用語和獲取新聞方面都比他們差很多,再加上指導老師考慮到大三的專業師哥師姐們面臨着就業問題,平時給他們提供的鍛鍊機會就多一些,這給我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但我們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以後的每天早晨,我們提前一小時到報社,主動找指導老師詢問有沒有采訪任務,爭取更多的鍛鍊機會,實在沒有,就向教師請教一些新聞採訪與寫作的問題,同時在閱覽室看一些與新聞寫作有關的雜誌,重要的部分還特意記在採訪本上,我們的執着與主動獲得了指導老師和主編的好評,我也體會到: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與指導老師相處的日子裏,我漸漸認識到做一名優秀的記者是不容易的。記得有一次xx公司召開穩定工作會議,會議在下午2:15開始,指導老師要求我們必須在2:00之前到達會場,會議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暑天的沉悶與燥熱使人由內到外都極其難受,但記者們絲毫沒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會時外面下起了瓢潑大雨,我們都沒有帶傘,也許是時間觀念的“驅使”,記者老師毫不猶豫地衝進了雨林,我們卻躲在後邊不走,等回到報社時,發現記者們已穿着溼透的衣服開始工作了。當我們將這一次的新聞稿慎重地交給指導老師時,他一臉嚴肅地說:“開會時不是明確強調這次會議的內容不準讓媒體報道嗎?”我們爲自己的不認真頓感慚愧。事後我才體會到:記者們在享着“無冕之王”的稱譽背後還經歷着多少辛酸,擔負着多少社會責任。

報社裏有一位姓黃的前輩,七十多歲了,對報紙卻還頗有研究,他時常對我們傳授新聞寫作的經驗,他說:“新聞歸根到底還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終都要體現在字面上纔算數。”他列舉了一些因用詞不當而鬧出的笑話和差錯的新聞案例,告訴我們用詞造句的重要性,並說:“現在的大學生啊,語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們要多學多記,多理解,學一學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訪黃前輩的辦公室時,我們發現黃老的辦公桌上有好幾本中文詞典,陳舊的筆記本上記滿了名人名言,成語解釋和有問題的新聞例篇,對應的分析評論等。我們由衷地感到博學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學到老”應該作爲這次暑期實踐的結束語。 報社也不是一直都忙於工作,有時記者們也會帶我們去七樓打球,這給我們的實踐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拿鑑定表那天,我們有些不捨,向各位記者道別之後,我們又回到閱覽室,翻閱着各種資料直到下班。我不是學文的,更不是學新聞專業的,卻有幸在xx報學習,是我的興趣所投。如今,回首實踐的一個月,我覺得自己受益匪淺:

第一,我覺得自己在新聞採訪與寫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這爲我做好新聞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我提煉了幾條新聞寫作技巧:首先,必須樹立新聞價值永遠最重要的觀念;其次,也還需注意稿件的質量。儘量少用“的”“了”等口語化的字詞,追求語言簡潔;另外,對於新聞事實的選擇要“敢幹放棄”;最後,也要注意寫作上的模糊用語和精確表達的選擇,使新聞更具說服力。

第二,報社記者的勤奮給了我很大的啓示。他們有時爲了趕時間,就把飯帶到報社吃,中午乾脆在辦公室睡覺,有時也長時間見不到他們,那是出去採訪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話:“新聞不是可以坐在辦公室裏憑空捏造出來的,必須出去跑,只有到處跑,才能發現新聞。

第三,編輯老師認真、嚴謹的從業風格也使我深受影響,認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第12篇】2022年大學生報社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三年的大學時光如白駒過隙,一個炎熱而又短促的暑期來臨了。全國有多少大學學子,奔赴在神州各地,有回家的,單騎旅行的,自主創業的,爲本專業社會實踐的。有碌碌無爲的,有開心快樂的,有實現夢想的,也有志願貢獻的。就今年,一個紅紅火火的深圳大運會,弄得大學生們內心一陣火熱,大運會志願者,大運會火炬手,開幕式表演者,每個學子都躍躍欲試,想成爲那個活躍的分子。可是暑假都快結束了,才發現熱鬧是屬於他們的,我們什麼也沒有。帶着傷感,歷數過往假期的社會實踐。

大一寒假,幸運的去了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科爾沁都市報”社會實踐,雖然是自己單槍匹馬,但也獲得了點好成績,二等稿,60元的稿費。一個好的開端卻沒有迎來好的後續,在往後的假期裏,五個假期,寒假帶家教掙錢,暑假到處遊玩。雖然走過祖國的很多山水,但以前都是無大腦的遊玩,自己也覺得可惜了。今年的暑假例外,我去過北京游完故宮長城後,就回到學校了,趕巧有同學找我去促銷平板電腦。雖然不是我想尋找的社會實踐地方,但是它卻成了我唯一的社會實踐地方。我想,曾經的社會實踐對我最大的提高不是專業技能水平的提高,而是一種身心的歷練,精神境界的提升。而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精神的強大與健康是多麼地重要,有一顆善良的心能讓你進入社會後出淤泥而不染;有一顆堅毅的心,能讓你在未來的事業中勇往直前。我想這樣的心靈實踐對於我們來說是多麼地寶貴。他會給我們將來的業務社會實踐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這樣也少了我沒去專業單位社會實踐的沒落。想則悲,實則也值!

我社會實踐的地方是“通遼市太陽洋聯想電腦黃金代理店”。這是一個新成立的公司,最近要搞一次商業活動,目的在於,一是提升店面知名度,二是推出聯想新研發的“樂派”平板電腦。我與其它幾名同學就是這次活動的臨時促銷,我們的任務是負責活動期間電腦的展示及防盜,以及引導顧客上店面購買電腦。這看似是一項很簡單的工作,也是不太關及策略,智商的事。但我覺得用心去做,專業的去做,一定能做出一個不一樣的臨時促銷員。

促銷的兩天開始了,由於“樂派”時尚的外觀以及活動中節目的有趣,吸引了不少顧客的駐足,我熱情地向顧客們介紹“樂派”的優點,還鼓勵他們盡情的體驗。所有臨時促銷員中還屬我對“樂派”最瞭解,每當有顧客詢問或欲購買時,大家都拉着我去給他們講解,我心裏美滋滋的,這個“解說員”與“發言人”我無疑是做好了。

我們還有一個任務是引導顧客到店面購買電腦,這個我做的比較少,因爲我一直講解抽不開身來。不過活動第二天顧客相對少了,我也有幸做了以此“引導員”。雖然,我沒學過專業的營銷知識,但我覺得,在引導的途中與顧客溝通,可以較好地瞭解顧客的購買需求和心理。這樣有助於電腦的銷售。在引導過程中溝通的語言如果能親切似話家常,更能讓顧客放鬆警惕心裏,放心購買電腦,增加電腦的銷售率。

後來我還引導了兩對顧客,分別是年輕的夫妻和一個家庭,我在引導過程中通過交談了解了他們的購買心理,也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後來公司的老總笑着來到展區鼓勵我們說,樓上已經出好成績了,讓我們好好加油,我心裏可高興了。雖然我除了每天50塊的臨促費以外,沒任何的獎金,但是我卻快樂的收到了成功的喜悅。

通過這個暑期爲期兩天的社會實踐,我學到了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營銷的知識,這就是有魚不如有漁!我還知道快樂地工作的重要性,只要你快樂工作,工作自然不會虧待你還會善待你!讓自己時刻充滿激情的工作吧!

【第13篇】大學生報社社實踐報告

大學生報社社實踐報告範文

一活動內容。

我跟隨指導老師在報社進行了十二天的學習,參與了《洛陽石化報》八月一第四版“河陽大風車”、八月八日第四版“文苑”的校對、排版工作,以及《健康與生活》第二版插圖的尋找及編輯工作。

二收穫

1詞語方面。在校對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自己平時用錯的詞。如,我常把“好象”這個詞寫爲“好像”。由於頭腦中已經形成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從沒懷疑過 “好像“個詞的正確性。此外,我還學會了其他一些詞的用法,如“翹楚”。原文中作者是這樣使用這個詞的:“沈園是蘇州園林的翹楚”。“翹楚”這個詞是用來比喻傑出的人才的,顯見用在這裏不合適,應改爲“濫觴”。此外,我還體會到了把握詞語感情色彩的重要性。一位職工在《無法拒絕》中寫到:“土地誘惑着我們植下了一個個綠色的生命”。這裏把“誘惑”的感情色彩搞錯了,讓人覺得這種表達很彆扭。

2句子方面。國小生文章中的病句比較明顯,多爲缺少主語、詞語搭配不當、介詞使用錯誤等。職工文章中的病句比較隱蔽,不易被發現。主要有以下幾種病句類型

(1)句子結構非常複雜。《無法拒絕》一文中有這樣一句:“於是我不再煩躁不安,甚至還會竊喜於深秋的某個早晨能聽到依然開花的金橘樹的花蕾芳香引來的蜜蜂的嗡嗡聲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這一句太長太複雜,不利於讀者理解她要表達的意思。最終改爲:“於是我不再煩躁不安,甚至還會竊喜於深秋的某個早晨,聽到金橘樹的'花蕾芳香引來的蜜蜂的嗡嗡聲,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

(2)使用非書面的語言。有位老同志寫了有關“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文章,文中常用俗語。但在批評只會在別人身上找問題的人時,他使用了一句極爲粗俗的俗語,非常不妥。

(3)對古詩詞理解不深,使用錯誤。一位職工的文中有這樣一句:“古人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這樣閒適飄逸、融入自然的浪漫生活情致,令我們望洋興嘆。”作者沒有理解詩的原意,僅從這兩句來猜測它的意思。古詩出自《離騷》,是屈原表達自己節操高潔不與小人同流合污的,並不是說生活閒淡的。於是最終把句中的古詩改爲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有文章在寫兩個朋友分別時用了《陌上桑》中秦羅敷對使君說的話。

3總體的表達上。國小生用的是簡單的句子、詞語,表達略顯生硬,但能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廠裏職工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有些文章還寫得感人至深。通過這次實習,我真切體會到了不同的語言的表達效果。

4報紙的排版上。我學到了基本的排版規則,如:兩篇文章的標題不能頂,不同文章的分欄橫豎不能通;頭條新聞的標題字體應是一版中最醒目的,字號應是一版中最大的;一版中,文章從主到次按照順時針順序排列;圖片放在整版的中間更醒目……

【第14篇】大學生報社的社會實踐報告書

幾個月說起來那麼長,可一眨眼的工夫,在爲期幾個月的實習今天就正式結束了。回想這幾個月,在磨礪自己的同時,我對電視新聞有了更深的瞭解,尤其是民生新聞又有了新的認識,使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充分地結合起來。我深切意識到,生活在象牙塔裏的大學生不要以單純的想法去理解和認識社會,只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會,進行深入地探索。在學校學會更多得書面知識,在實踐中好好利用知識進行運作。接觸、瞭解社會,從實踐中檢驗自我。

理想終歸是理想,我也不太清楚自己以後會走怎樣的路,絕望時曾寫過一段話:當別人的夢想已經被扼殺的時候,我還殘存一絲狂熱的眷戀。當帶着光榮與夢想離開的時候,我希望還有再回來的一天。做出決定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我必須承受自己的現實,並在殘酷中努力保持智慧的頭腦和清醒的決斷。如我們是一羣戴着腳鐐跳舞的人,要努力跳出最優美的姿態!

一、對新聞事業的感悟

記得以前有一位實習歸來的師姐給我們做實習報告時說:實習徹底粉碎了我的新聞理想。那時我大一,那句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實習的近半年,絕對沒有給我留下這種印象。

這裏的記者大多數都是非常敬業的。他們對新聞孜孜以求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對每一個選題,他們都盡力做到完美;對每一個採訪對象,他們都力圖挖到更多的細節和關係;對每一個報道的細節,他們都努力覈實。

曾有一位記者對我說過:新聞是一項瞭解社會最便捷、最迅速、全面的職業。我還想加上一句:新聞也是爲數不多的能讓人產生榮譽感與自豪感的職業。在這裏,我真的感覺到:新聞是一項值得終生爲之奮鬥的事業。從職業到事業,新聞的每一個步驟、環節都是值得人玩味、奮鬥與挑戰的。每一次比較成功的完成任務之後,挑戰者所獲得的滿足感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

帶我的記者對我說:要把新聞放到生命的高度來看待。也許你遲一點結婚,不要想房子、汽車那些物質的東西你就會做更好的新聞。當然他的意思不是放棄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來做新聞。他指出我的不足之一,就是對新聞還不夠重視。

也許很多人已經覺得記者只不過是一項謀生的職業,而我足以把她當作一項可以終身爲之奮鬥的事業。新聞是有價值的,做新聞的人也是有價值的,你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使新聞變的重要起來,也使你的名字在公衆輿論中留下一筆。而當前,恐怕最能引起人們重視的也就是時政記者了,比如通過網絡和成長起來的林楚方。這是一個很難做、很難做好的領域,但也是一個大有前途的神奇的領域。

二、對新聞的感悟

儘管我學的是廣播電視新聞,但對報紙的眷戀彷彿一直主導着我。我喜歡駕御文字的感覺,雖然電視編輯也是很需要頭腦的工作,但學校僅有的幾次實習總讓我覺得枯燥大於樂趣。喜歡寫作,讓我直奔北京的目的就是找一家足夠好的平面媒體鍛鍊我,滿足我。

我很幸運,在北京遇到了一圈好人,找到了一家好報紙,玩味到新聞是有趣的。

新聞要有價值,做新聞要有真實、客觀、手快。我在實習前對新聞的理解就這麼多。等我實習結束的時候感觸最深的還是這基本的幾點。

在我剛到報社的時候,帶我的記者吳晨光讓我寫一份簡歷,並簡單寫一下對的看法。那正是我走投無路的時候,情急之下當然是只揀好聽的說。寫完後記者給我修改了一遍,一方面他修正了我一些“誇大”的話;另一方面,他給我修改了語言,讓我體會怎樣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更多的信息,最充分的意思。然後發給廣州的新聞部主任。

他訓練我的另一個方法是規定我每週找一兩個選題,寫出新聞價值何在,培養新聞敏感。雖然這樣報給編輯的個別選題也從來沒有被採用過,但這對新手的鍛鍊的確有非常大的好處。遺憾的是由於懶惰,這一點我做的很差。

的操作一般是編輯在週四、週五的時候告訴記者選題去做,下週二下午截稿,突發事件的報道、或由於被採訪對象審稿的緣故有時可以推遲到週三中午截稿。週三是編輯組稿的時間,在北京報紙於週四一早與讀者見面,網絡版也隨之推出。

北京記者站的主要工作人員是十幾名記者,兩三位編輯。記者在接到選題後,先讓我在網上搜集關於此報道的一切有用信息。蒐集資料的過程是對選題把握的一個最初過程,同時鍛鍊新手判斷新聞價值的最初方式。開始時我只是將所有網上的報道一股腦檢索出來發給記者,沒有任何重點。但慢慢的我知道哪些是基本信息,哪些是以前的報道提出比較好的思路,可以繼續挖掘的,哪些是應該用紅色標記出來的,哪些是應該寫上點自己的想法的。

開始時能做的事情也只是幫記者蒐集資料、整理採訪錄音或筆記,一度,我甚至覺得自己在這家山峯般的報社能做的是不是隻有這些?即便整理採訪錄音我也很機械,總是把所有采訪機裏的聲音都整理出來,沒有任何重點。但真的應該明白哪些是有用的,哪些記錄的用處有多大,這樣對自己也省事,對別人或自己以後的工作也有好處。

值得慶幸的是別人給了我很多機會,非常信任地讓我獨立設計採訪問題、承擔一些還算重要的採訪,比較誇張的是有一次做關於事業單位改革的稿子,聯繫到一位國家行政學院的教授,他說下午有時間讓我過去,而我那時儘管看了些資料,但對事業單位改革還是一片混沌,記者輕輕的一聲“那你去吧”,我只好硬着頭皮找那個連出租車司機都不知道的在哪兒的國家行政學院。共3頁,當前第1頁123

在一家有水平的報紙,呆的時間越長收穫也就越大。到後面我當我完全可以獨立操作選題的時候,我覺得很滿足。我是個無法說“不”的人,因爲我覺得在實習期間你沒有資格對記者或是採訪對象說“不”。別人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去不用寫稿的新聞發佈會看看也是一種經歷;滿世界地找合適的採訪對象也是一種經歷;爲確定一條消息是否屬實假冒別報記者套人話是一種經歷;接下我幾乎從來沒關心的糧食政策最終好歹做出來的也是一種經歷;爲之通宵寫稿也是一種經歷;在阿富汗中國工人被殺事件發生後,很湊巧地電話採訪到中國駐阿富汗大使孫玉璽,但我只隨便說了幾句就掛掉電話被記者罵也是一種經歷……

好新聞是需要有靈氣的人做的,更需要勤奮的人做。慚愧的是我在北京的五個月還是太懶惰,回頭想想的時候,我浪費了很多好機會。

三、對的感悟

xx市建國門內大街8號中糧廣場b座705——在北京的駐地。這條街向西走,就是著名的長安街。站在中糧廣場上雖然看不見十里長街的繁華與天安門、故宮的金碧輝煌,但足可以仰望到一座現代中國報業的豐碑。

衆所周知,是一家以深度報道著稱的報紙,曾在90年代末風行一時,其後雖因種種原因報紙品質有所下降,但至今仍可算是中國頂級的週報。

所以,當我於xx年2月13日——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下踏進這家報紙北京記者站的大門時,我是懷着一種崇敬與惶惑的心情,我擔心自己可憐的新聞業務能力是否終究會在這家報紙的聲譽面前、在衆多優秀的記者面前顯得十分幼稚、愚蠢。但當時我別無選擇。

而之後的事實證明,進入是我極大的榮幸。不大的寫字間足以成就哪怕一個實習生的光榮與夢想。

這裏記者對自己的報紙都是深懷感情的,我總覺得這在其他媒體是罕見的。在那裏的日子我甚至也可以自大地認爲自己是個“南方週末人”,出去採訪聽到部委的人用警惕的口吻說“噢,是南方週末的?”——那是一種逆反的自豪;聽到一般的羣衆用景仰的口氣說:“噢,是南方週末的!”——那是一種發自肺腑的驕傲。

的確有讓人自豪的地方。報紙的操作比較西化,對新聞的理解和製作比較純粹。這裏還有一些比較好的做法:比如每週的週會上要評報——評每一個版的新聞作的如何,還缺什麼東西,這條新聞背後還有什麼可以繼續挖的,這條新聞的真實面目是什麼,有什麼是可以做有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具體的操作手法上還應該有什麼改進,是否能用“第一人稱”寫作;什麼樣的稿子應該放在頭條,的頭條是否有被邊緣化的傾向,一期報紙中同時有兩篇不錯的稿子,什麼樣的應該放在頭版,若放在應該用什麼樣的操作手段等等。每一次評報都給我很多啓發,而且大家在評別人的稿子不會太多估計面子,而是有什麼說什麼。北京記者站的氛圍很民主。

這也是南方週末的文化傳統。當報社內部發生一些管理上的問題被大家詬病的時候,每一個底層的記者都很真誠的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報社老總平等對話,這是我在其他任何單位都不曾見到過的。他們心中一直認爲南方週末秉承的是公正客觀理念,在報社內部首先應該作到這一點,報社是全體記者編輯共同的家,這在其他報社也是罕見的。在媒體越來越僅僅成爲一種職業的時候,這種觀念實在難得。

但是南方週末在發展過二十年之後,內部管理體制也暴露出很多問題,起初看到這些的時候我有點失望,似乎中國曾經最好的報紙也不過如此。其實想想也很正常,社會都在轉型,一個小元素髮生問題真是太正常不過了。

在即將結束實習的時候,我給管行政的大姐交鑰匙,她說這就走啦?要不大家聚聚。不過,誰都不知道的時候我就走了,正如我剛來的時候。

在這家光榮的報社裏,我只是個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我時時想起那些很好的人,那間被其他實習的同學來看時稱做“天堂的”寫字間,懷念他們的純真與帥性,懷念那些可以一起做夢的人。

生日的時候一位記者送我一套,到現在也沒有看完全書,但這個書名足以刺激我的神經。當我懷抱着她去火車站送一位要回學校的同學時,一套很沉的書彷彿是我全部的體溫。

四、對社會的感悟

做記者做到最高境界就是做人和做社會關係。

想要做一個採訪首先得聯繫到採訪對想,找合適的採訪對象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人學的過程。尤其是那些部委官員和做批評性報道時。怎樣能讓那些頑固的採訪對象接受你的採訪,怎樣在最快的時間內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這不是書本上以及採訪課上能教我們的,經驗,以及社會關係的積累就顯得尤爲重要。

帶我的記者讓我把所有采訪過的人按照職業分類記錄,以便下次繼續使用,至少通過他們可以找到新的目標。參加過一些不用寫稿的新聞發佈會後,他要求我去跟那些領導交換名片。有時採訪部委領導真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如果能直接聯繫到本人會方便許多。

多去聽一聽學術講座,或一些學者內部的沙龍,對學問是提高,對採訪來源是豐富。

工作中的這些人際關係相對來說還是很容易處理的,因爲北京記者站是比較純粹的同志關係。但採訪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事讓你不得不感慨世界的複雜與自己的單純。共3頁,當前第2頁123

也許只是一件不大的事,但當事人爲了能讓你報道由此產生社會影響,有助於他們解決問題,會請你吃飯,給你種種暗示事成後的好處。我碰到的那些當事人不是壞人,但那一刻,我真不知道一個簡單的工作關係爲什麼要被很多人搞的那麼複雜。那天下午,我去人大找同學,吃飯時大家說的不過是學校裏的事情,反差太大,我的腦子有點不夠用。

在社會上混很不容易。但毛澤東曾說過:與人鬥,其樂無窮。有時候,人會犯賤吧。

在北京的五個月,實習中我不算很用功,有時間的時候我去各種各樣的地方玩,認識各種各樣的人。有時那些朋友能給我生活上的幫助,有時能給我工作上的直接幫助。

實習,更多的不是實習業務,其實也只爲一種生活經歷。

我總在想,我們這個年齡段的更多的人來北京,不是上學就是工作,總有學校或單位爲他們安排好最初的生活。可我們,初到一個完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們甚至不知道剛到北京的第一天住在哪裏,我們找不到該去的地方,我們操着標準的普通話跟老北京人“交流”,忍受出租車司機拉着我們轉圈,忍受去各種各樣的地方找便宜的房子租,找實習單位,忍受一度絕望的味道。

所以,在北京我特別容易感動,感激每一個給過我幫助的人:在我剛到時收留我的師兄,幫我聯繫實習單位的朋友,對我很真誠的記者,在我沒錢借我錢的朋友,幫我聯繫採訪對象、出謀劃策的記者,帶我玩的同學、朋友。我真的很感激他們,有了他們,我在北京的日子纔不是特別孤獨,反而我異常留戀那種孤獨的自由。

很奇怪,每一個從北京實習回來的同學無論找工作還是考研依舊想去那個很不適宜人生活的地方。我不太清楚首都的魅力大在哪裏,但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

“曾有一位記者對我說過:新聞是一項瞭解社會最便捷、最迅速、全面的職業。我還想加上一句:新聞也是爲數不多的能讓人產生榮譽感與自豪感的職業。在這裏,我真的感覺到:新聞是一項值得終生爲之奮鬥的事業。從職業到事業,新聞的每一個步驟、環節都是值得人玩味、奮鬥與挑戰的。每一次比較成功的完成任務之後,挑戰者所獲得的滿足感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

看到這幾句時,突然一種情緒涌動起來佔滿胸口。高中便堅定下來的新聞理想,像一捆堆積牆角時時待燃的乾柴,突然遇到一股渴望已久的火苗,便勢不可阻的迅速蔓延開來……半個月前北閣面試南周的時候,那種激烈搏動的頻率再一次卷席心房,告訴我:你,就該是這樣的人;否則,當你站在這塊土地上時,你怎會感到腳心都融入了泥土中,怎會感到全身都如陽光般通透起來呢?

現在算來,我已經跟着記者出去採訪過二十多次了,每次採訪中我都會把記者問的問題記下來,回來後自己都會主動寫稿子,寫完稿子再讓記者看看,給我指出不足。以往自己就很少動筆寫稿子,現在看到自己第一次寫的稿子都想笑,感覺就是乾巴巴的,特生硬,口導寫的太過生硬,沒有起到吸引觀衆關注的效果,解說詞也寫得像流水帳,在情感類的片子中,解說詞幹巴巴的,不夠感人,同期寫得太羅嗦,不夠精煉等等。。從後來的稿子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我從中發現電視新聞的語言是越簡單越好,要通俗易懂。同時句子要美,要有一種親和力,讓觀衆有一種輕鬆對話的感覺。

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會更加的努力的,因爲這次在電視臺的實踐,我懂得了許多,不懂得的更多,這就需要我的努力了。

我相信我能夠做好的,我堅信我的明天會更加的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