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課題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課題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的探索與實踐”課題中期報告

楊義萍論文:《讓學生生活引領思想品德課教學》獲金壇市“課程改革與智慧課堂” 論文評比二等獎。 校級研究課:《人貴誠信》學習心得

黃琴華論文:《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策略初探》獲金壇市“課程改革與智慧課堂”論文評比二等獎。校級研究課:《向自己的目標邁進》;《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爲規範》 學習心得

袁冬華論文:《淺談構建生活化政治課教學》獲金壇市“課程改革與智慧課堂”論文評比二等獎。校級研究課:《理解我們的老師》;《消費者依法享有合法權益》 學習心得

劉美珍校級研究課:《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做個有教養的現代人》 學習心得

吳冬偉

徐鐵軍

【第2篇】構建共同體的雅行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三、開題論證後的實施方案(由課題主持人填寫)

填寫內容:問題提出、研究意義,研究綜述、核心概念界定、理論依據、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實施步驟和措施、組織領導、成員分工、研究成果及責任人、經費管理以及課題研究目前行動情況等,並附主要參考文獻。表格不夠可以自加頁碼。

(一)問題的提出

我校創辦於xx年,是一所九年一貫制民辦學校。絕大多數學生來源於農村,獨生子女、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家庭條件相對比較好。但多數學生因受到家庭的放縱或溺愛型教育,及對社會不良風氣缺乏正確的判斷而受到一定影響,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責任意識淡薄,還存在很多不良行爲習慣。而當今社會已進入一個全球信息化、經濟一體化、高度物質文明的時代。一個舉止不雅、談吐粗俗、不懂禮儀的人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是沒有品位的,是不可能走向世界與人愉快合作,也很難融入高度文明的和諧社會。有鑑於此,我們決定在開學伊始在全校啓動“雅行教育”實踐研究。

(二)研究意義

雅行教育作爲一種德育新路徑,爲走入困境的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方法指引,更爲德育工作的生活化、主體化、實際化、時代化提供了一個重要契機。雅行教育將德育融入學科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及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基礎和人文情懷。雅行教育在德育觀念、德育方法、德育環境、德育內容等方面進行了新的思考與探索,對於促進學生道德認知、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爲的養成與發展,實現德育工作目標,提高德育實效性等方面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構建雅行教育共同體,讓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更好的培養和諧發展、人格健全的現代人才。

(三)研究綜述

目前,國內外學校以“雅”爲核心開展相關的德育理論建構和實踐活動有很多。有雅行教育、孝雅教育、卓雅教育、雅教育等。雅行教育由湖北省武漢市廣埠屯國小於xx年率先推行,中央文明辦把該校的經驗作爲優秀案例在全國推廣後,在全國獲得很大反響。湖北省中國小掀起了開展雅行教育的高潮,有代表性的學校有:武漢市洪山區花山中心國小以開展“雅言、雅行、雅趣”爲特色、麻城地區振東學校以“學雅規、立雅標”爲特色等等。上述學校開展雅行教育的主要思路是:把德育融入校園文化、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師生在潛移默化中成爲儒雅博學、情趣高雅的人。實施雅行教育的學校在充分實踐的基礎上,也積極建構相關理論。但其提出的理論框架與實驗學校的實際實施情況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現在:其理論框架龐大複雜,包括學生行爲規範、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教育、校園文化等內容,但大多數實驗學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只是側重學生行爲規範教育,但在學科教育、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中滲透雅行教育的不多,同時涉及雅行教育評價的也不多。課題研究和實踐活動只是侷限於校園,沒有延伸到家庭和社會。

綜上所述,實驗學校他們都爲後繼者的相關研究和實踐提供了較高的參考價值。但是應該清醒地看到:以上研究和實踐主要集中在城市國小,其生源在人口構成和文化特徵方面比較單純一致,其家長羣體的思想文化屬於較高層次。但對於城鄉結合部、農村學校,尤其是留守兒童比較多的學校,以及在家長素質普遍偏低的情況下,如何培養學生講文明禮貌、具有規範的行爲習慣、高尚的人品道德、健全的人格等,如何在該類型學校內部和家庭中實行雅行教育等等,目前各校已進行的相關研究還比較忽視。另外,已有的研究大都是注重於學校內部的教育,學校.家庭.社會如何形成合力,共同作用於雅行教育,使雅行教育更具有實效,各校研究也還不夠深入。因此,我們的研究就是爲了解決上述不足。

(四)課題界定

“雅”,是人內外兼修的氣質,是人內在精神修養不斷提升而外顯的文雅風範。“行”,是人知行統一的能力,是在長期實踐活動中培養出的一種較穩定的行爲習慣。學生如果從小就能做到行起於正,達成於雅,將爲其終身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礎。雅行的具體內涵就是要有慧中而秀外的素養。“秀外”是對個體外部行爲表現的要求,其內涵包括:語言文雅、行爲儒雅、形象優雅、情趣高雅;“慧中”是對個體內在知識、情感素質的要求,其內涵包括:具有內化的豐富的情意素養,如同情心、愛美之心等;具有與其年齡相對應的稍微超前的而且不斷積澱的文化素養,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前者是對學生情感素質和情趣特點的要求,後者是對學生知識素質或“知”的要求。雅行教育就是要實現從“反應人” 向“慧中秀外” 的人變化的過程,是“實然人性” 向“應然人性” 發展的過程。在當今社會背景下,需要考慮“能行”(實踐能力)、“禮行”(文明素養)、“善行”(公民責任)。綜合起來:博學、智識、雅行、善爲、才藝。共同體是指由學校及家庭、社會共同構成的團體,團體成員在開展雅行教育過程中經常進行溝通、交流,並分享各種資源,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形成合力,共同作用於雅行教育的新型的模式。

(五)理論依據

1.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黨對教育的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雅行教育旨在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 指出,對未成年人的培養要把“從規範行爲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爲”當作首要任務。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各級婦聯組織、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國小校要切實擔負起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的責任。

3.主體道德教育理論。雅行教育是遵循學生心智規律,喚起學生道德發展的內在需要的基礎上的以人爲本的教育。崇尚價值引導和情景感悟,崇尚情景陶冶和自我教育,力圖避免強制和生硬灌輸,追求由他律向自律的轉化,從而引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健康發展。

4.“實踐德育”理論。雅行貴在“雅”,重在“行”,因此雅行教育是一種“實踐德育”。長期以來,我國思想品德教育遠離社會實踐活動,表現出強烈的“書本德育”的不良傾向。學校德育應力戒簡單的品德與社會知識的灌輸和說教,注重在實踐過程中進行良好行爲的自主建構,促進中國小品德與社會性素養的不斷生成。

5.“生活德育”理論。德育要回歸生活、親近社會,反映中國小的生活需要,雅行教育旨在密切聯繫學校、家庭生活、社區生活以及學生在這些空間中的生活經驗、生活事件進行教育。雅行教育還在於考慮到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社會要素、社會關係和社會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參與社會生活,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

(六)研究目標

1、通過探索 “雅”的學校文化建設和注重“行”的系統教育,以及操作、管理方式,構建以“學校、家庭、社會”爲共同體的雅行教育模式體系,培養和諧發展、人格健全的現代人才。

2、在研究過程中不單一依靠學校、教師,還充分發揮和利用家庭、社會的力量,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共同管理的體系,儘可能發揮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體的作用。

3、積極探索並構建“雅行教育”學科課程滲透體系,把雅行教育滲透於學科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而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有效地提高學校德育工作整體效益,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4、注重對學生雅行的評價,也同樣對教職員工及家長的雅行進行評估;注重對雅行教育效果進行評價,更重視對雅行教育的過程評價;建立多種評價,把量化評價和定性評估有機結合。從而建立多層面、多角度的立體評價體系。

(七)、研究內容

1.雅行教育的校園文化建設研究。校園文化建設“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原則,“一箇中心”以創造有利於校園和諧、學生健康成長爲目標的校園文化爲中心;“兩個基本點”堅持以“學深入潭、品質如玉”的玉潭內涵及雅行教育爲特點的樓羣、走道等物質文化(幼兒園、國小、國中部教學樓、綜合樓、食堂分別爲玉璞樓、玉琢樓、玉成樓、玉宇樓、玉膳樓;國小部、國中部、教工宿舍分別爲文雅樓、儒雅樓、風雅樓);堅持以學生雅行教育內容和成果的教室文化、報刊文化、櫃窗文化等爲內涵的意識文化。

2.雅行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師生員工、家長愛心語言及忌語集;師生員工、家長雅行及忌行指導手冊;師生員工、及家長文明禮儀叢書;雅行教育活動指南。

3.雅行教育的操作體系研究和雅行教育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體的實踐與研究(家校教育同盟的構建)。

4.雅行教育的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實施的研究。

5.“雅行教育”學科課程滲透實踐研究。

(八)研究思路

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本着“調查論證——制定方案——培訓學習——分組實施——階段反饋——活動實踐——構建體系——總結提升——形成成果”的課題研究思路。以學科教學、雅行課程、主題活動、社會實踐等爲主要研究陣地,以培訓促提高、以感悟強意識、以體驗鑄行爲、以評價促內化的研究進程。課題組成員既合作有分工,在課題論證、方案制定、培訓學習、課題研究等過程中,結成一個“科研成長共同體”,有效保證研究的實質性進展。

(九)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緊密教育教學實際,把課題研究落實到平時的工作中,針對課題研究過程中不斷產生的問題,及時進行分析、反思、調整,並提出改進意見和方法,並付之於行動。

2.案例研究法。把在雅行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生的有意義、有價值的故事,記錄下來,通過反思和感悟,形成研究案例,從中反映探究、摸索的過程和細節。

3.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進行歸納、提煉,進行分析,得出雅行教育實踐研究方面的成果,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十)研究原則

1.科學性原則。課題組成員要組織全體教職員工及家長認真學習 掌握目標,理解掌握《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精神,組織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相關雅行教育及其它教育教學理論,使全體教職工及家長在教育教學中尊重科學、遵循教育和兒童少年的成長規律。

2.實踐性原則。雅行教育我們堅持師生員工的主體地位,師生員工均積極參與學習、體驗活動,最終達到行爲的內化,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並通過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的目的。

3.差異性原則。研究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家庭教育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個孩子在不同方面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

4.整體性原則。學校、家庭加強長期的合作交流 ,全體師生員工、家長形成整體推進的合理,真正發揮家校教育同盟的合力;在教育內容上力求整體性、系統性。

5.創新性原則。每月開展與課題有關的活動,適時召開課題的研討會、交流會,及時總結經驗,創新研究思路和方法。

(十一)實施步驟和措施

1.準備階段(xx年4月--xx年4月)

①組織課題組骨幹力量學習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相關理論,收集資料,分析研究國內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國小各科滲透的實踐研究的歷史和現狀。課題組全體成員學習有關理論、查閱資料、討論制定並修改課題方案及各項制度。

②建立研究組織,構建本項目研究的申報材料框架。組織專人就主要內容進行商討,形成初稿,約請專家、領導論證。

2.實施階段(xx年5月--2022年3月)

定期召開專題分析會,請有關專家給以指導和幫助,並及時修正,充實課題方案,使實驗不斷深入。歸納出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滲透雅行教育的新方法。

3.總結階段(2022年4月—2022年9月)

在有關領導、專家指導下,進行教學實驗總結,收集課題成果,撰寫實驗報告和相關論文,然後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再次修改實驗報告,準備結題工作。

(十二)組織領導

課題組組長及課題主持人曾章武校長,全面負責整個學校的教學工作,爲中學高級教師,有着豐富的課堂教學實踐經驗積累和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修養功底,多次榮獲市縣名優校長、名優教師、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曾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國家級及省市級評比活動中獲獎,並且成功地主持過省市級教育課題的研究工作。

課題組副組長鄧茂松校長,負責國中部的教學工作,中學高級教師,桃江縣教育系統“十傑”共產黨員,湖南省優秀教師、益陽市優秀教師,桃江縣優秀中學校長。教學成績突出,是桃江國中政治把關教師,參與過多本資料的編寫工作,爲省級教研課題參與人員。

課題組副組長蔡彩承諾,現任學校教導處主任,專職於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爲中學語文一級教師,桃江縣首屆名師,兩次被評爲益陽市優秀教師,多年來堅持參加各類進修,堅持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並在教學中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嘗試,曾在各級各類報刊雜誌上發表教育教學方面的文章,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主持的微型課題《農村中學語文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實踐與研究》獲縣二等獎;作爲主要參與者的市級課題《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心理現狀及對策研究》獲市二等獎;作爲主要參與者的省級課題《提高農村中國小教師校本培訓有效性策略研究》獲省二等獎;

課題組其他主要參與者,大都來自教學第一線,有多年的德育課教學的實踐,他們年富力強、具有研究和創新精神,其中有不少教師曾主持或參與過課題研究。

(十三)成員分工

(十四)研究成果及責任人

(十五)課題的科研保障

領導決策有保障。上學期開始,學校大力推行德育創新教育——雅行教育,本課題由學校總校長任組長,從而從人力、物力和財力上予以課題組強有力的支持,形成了全體師生參與,重點實施研究的格局,有利地保證了課題的順利實施。

科研經費有保障。本課題是學校的總課題,屬於學校重點推出的品牌,學校將撥出專款,每年3萬元。在研究經費上給予保障,添置設備,購買資料,提供培訓。

科研時間有保障:學校儘量減輕課題組成員的課業量,使它們有較充足的時間從事研究工作;在排課程表的時候,把課題組成員的課程表排得相對集中,便於他們開展研究。

師資力量保障:本課題組成員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並且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校將建立極具特色的教師校本培訓機制,通過派教師到外地進修、聘請專家講學、組織教師自學等形式培訓教師,轉變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研究能力,爲課題研究奠定堅實的師資基礎,提供高質量的教師保障。

硬件設施有保障。學校已經爲教師教科研工作的開展和深入提供了諸如互聯網、圖書館等強有力的物質保障和技術支撐。另外,學校教科研氛圍濃厚,也爲本課題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獎勵機制有保障:我校將建立科研獎勵機制,對在課題研究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給於獎勵,在年終考覈、評先進、評職稱等方面優先考慮,並給於適當的物質獎勵,推動羣衆性的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爲使研究順利進行,該課題設立領導組織,指導組織及工作組織等三種層面的組織形式,以保障課題研究的可行性與高效益。

最後,祝願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和指導下,在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圓滿成功!

附:主要參考文獻

《1844年哲學經濟學手稿》 馬克思 人民出版社 1979年 ;《人類理解論》 洛克商務印書館 1997年 ; 《心理學思想流變》 張春興 上海教育出版社,xx年 ; 《西方哲學史》 羅素 商務印書館 1984年;《中外教育史綱》 胡金平南京師範大學 xx年 ; 《士與中國文化》 余英時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 ;《論語》 《禮記》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 ;馬斯洛,《人的潛能和價值》 華夏出版社 1987年 ;索利,《英國哲學史》 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雅》 1989年 華夏出版社

【第3篇】暑期課題作業社會實踐報告

調查報告題目:《社會是大課堂,實踐長真知識》

調查目標:增加自己的閱歷,體驗工作的艱辛與樂趣,瞭解更多社會知識。

調查時間:XX年8月1日

調查對象:社會

調查方式: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實習中,我採用了看、問等方式,對在工作中人與人的關係做了進一步的瞭解,分析了人與人之間特點,方式.我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裏,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苦累交加,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這也許是我一個人的感覺。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我們中國學校教育和實踐的確是有一段距離的。

我們的教育應該社會實踐更多得結合起來,採用理論和實踐的辦學模式,做到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關係,暑期實踐與平時實踐的關係,社會實踐廣度與深度的關係,分別同過課堂,暑期和實踐把我們所學的和運用想結合起來,才能更完全的掌握.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近一個月短暫而又充實的實踐,我認爲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作用,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着很大幫助。更重要的是要向他人虛心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和單位規章制度,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領導和同事們的經驗,好的習慣和他們的知識也會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大寶貴的財富.這次實踐更讓我肯定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於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知識、道理。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性的社會,是一個充滿規則的社會,我們國家要與世界接軌,高才能的人是必不可少的,但沒實踐的人才是無處可用的.因此對於人才的培養應當面向實際,面向社會,面向國際.環境保護本身的社會實踐很強所以採用理論聯繫實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辦學模式是比較可行的(不過是個人的想法),定期安排學生見習,讓學生更好的消化所學的知識。本人在河南省鞏義市北官莊機械廠的會計部進行了社會實踐學習,以下是本人此次學習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經過這次實踐,雖然時間很短。可我學到的卻是我一個學期在學校難以瞭解的。就比如何與同事們相處,相信人際關係是現今不少大學生剛踏出社會遇到的一大難題,於是在實習時我便有意觀察媽媽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級相處的,而自己也儘量虛心求教,不恥下問。要搞好人際關係並不僅僅限於本部門,還要跟別的部門例如市場部的同事相處好,那工作起來的效率才高,人們所說的“和氣生財”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無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與前輩們聊聊天不僅可以放鬆一下神經,而且可以學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儘管許多情況我們不一定遇到,可有所瞭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會實踐的目的了。

【第4篇】《有效技能研究與實踐》課題結題報告

拓展教學技能    促進教師成長

――廬陽中學《有效技能研究與實踐》課題結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課題提出

現代化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它還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着眼點,是一種改善教學、改革教育的新思路。在信息時代的今天,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成爲當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

廬陽中學是一所新建學校,作爲一所高起點學校,硬件建設較好。大部分教師都具備較高的教育技術能力。在此情況下,因地制宜地開展“有效技能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有利於學校資源設備的充分利用,有利於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有利於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的轉變以及教育質量的提高,有利於提升教師生命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另外,作爲一所新辦學校廬陽中學年輕教師佔87.5%以上,他們對傳統教學技能的應用還顯不足,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已成爲學校師資培訓的現實需求。同時,考慮到現代教育技術畢竟只是一種教輔手段,由於條件及學科特點限制,現代教育技術不可能運用於每節課,傳統教學技能的提高在“提升教師生命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同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着服務於教學的指導思想,我們要求教師在立足於傳統教學技能提升的基礎上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能,打造學科教學特色。

2、概念的界定

有效技能:達到預期效果謂之“有效”,掌握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謂之“技能”。這裏所說的技能是指運用教育技術的能力。有效技能是指通過研修,能夠將教育技術的知識和技能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同時收到預期的教學教學,提升教育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把現代教育技術有效地融入學科教學之中,優化教育教學結構,提高教育質量。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進教師傳統教育技能的拓展與創新。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豐富以自主學習軟件爲載體的學科資源,實現資源共享的目的。

4.探索促進教師掌握並有效運用教育技能的途徑和方法,初步形成有效技能培訓模式。

三. 研究的思路:“學習--實踐——反思——發展”的研究模式

四、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任務分解

爲了使研究工作落到實處併爲教學服務,我們以校本研究思想爲指導,要求教師“研究自己的問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各學科組教師從學科特點入手、從課堂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出發,在校“有效技能研究與實踐”大課題範圍內共申報了六個校級子課題。

附:廬陽中學“有效技能的實驗與研究”子課題一覽表

序號 子課題名稱 教研組 負責人

1 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踐 語文 張曉梅、王園園

2 現代教育技術影響下講述技能的研究 數學 紀賢平

3 多媒體背景下英語導入技能的研究 英語 宋媛媛

4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實驗效率的研究 理化生 許登峯

5 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課堂提問的研究 政史地 劉勝薈

6 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評價 藝體 汪小寶

【第5篇】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探索與實踐課題工作報告

各位老師、各位同行:

這裏我要做的不是規範的學術報告,主要是向大家彙報思想品德課題組兩年來所做的工作。另外,探討本課題組研究工作存在的問題,還不是很成熟,提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課題研究所做的工作

本課題自開展以來,我們以課題研究的“目標”爲切入點,開展了一系列紮實有效的研究工作,具體如下:

(一)學習教學理論,提高理論素養。

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升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逐步轉變教學觀念,是我們一直堅持的信念。我們組織教師有目的地學習教學理論,學習新課標,使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及時更新和提高。同時,我們還開展一些經驗交流會,圍繞某個專題,進行討論、交流。爲了及時瞭解教改動向,獲取最新教育信息,我們還組織適當的外出學習。另外,課題組還堅持組織教師進行每月一次的新課標學習,使課題組教師的教學理念能緊跟時代潮流。學習的書籍有《給教師的100條新建議》、《課堂教學論》----

【第6篇】課題作業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課題作業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題目:《社會是大課堂,實踐長真知識》

調查目標:增加自己的閱歷,體驗工作的艱辛與樂趣,瞭解更多社會知識。

調查時間:xx年8月1日

調查對象:社會

調查方式: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實習中,我採用了看、問等方式,對在工作中人與人的關係做了進一步的瞭解,分析了人與人之間特點,方式.我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裏,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苦累交加,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這也許是我一個人的感覺。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我們中國學校教育和實踐的確是有一段距離的。

我們的教育應該社會實踐更多得結合起來,採用理論和實踐的辦學模式,做到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關係,暑期實踐與平時實踐的關係,社會實踐廣度與深度的關係,分別同過課堂,暑期和實踐把我們所學的和運用想結合起來,才能更完全的掌握.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近一個月短暫而又充實的實踐,我認爲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作用,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着很大幫助。更重要的是要向他人虛心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和單位規章制度,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領導和同事們的經驗,好的習慣和他們的知識也會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大寶貴的財富.這次實踐更讓我肯定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於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知識、道理。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性的'社會,是一個充滿規則的社會,我們國家要與世界接軌,高才能的人是必不可少的,但沒實踐的人才是無處可用的.因此對於人才的培養應當面向實際,面向社會,面向國際.環境保護本身的社會實踐很強所以採用理論聯繫實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辦學模式是比較可行的(不過是個人的想法),定期安排學生見習,讓學生更好的消化所學的知識。本人在河南省鞏義市北官莊機械廠的會計部進行了社會實踐學習,以下是本人此次學習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經過這次實踐,雖然時間很短。可我學到的卻是我一個學期在學校難以瞭解的。就比如何與同事們相處,相信人際關係是現今不少大學生剛踏出社會遇到的一大難題,於是在實習時我便有意觀察媽媽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級相處的,而自己也儘量虛心求教,不恥下問。要搞好人際關係並不僅僅限於本部門,還要跟別的部門例如市場部的同事相處好,那工作起來的效率才高,人們所說的“和氣生財”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無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與前輩們聊聊天不僅可以放鬆一下神經,而且可以學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儘管許多情況我們不一定遇到,可有所瞭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會實踐的目的了。

【第7篇】《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實踐研究》課題實驗報告

《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實踐研究》課題實驗報告

德化縣《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實踐研究》課題組 陳其普

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實踐研究,是以合作學習理論爲指導,以提高思政課課堂教學效益,讓課堂成爲學生主動、健康發展的平臺爲目標,探索如何把合作學習引入思想政治課課堂的教與學的行爲與策略的研究,是一種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2003年秋季起,在我縣的一中、五中、六中、八中、三班中學、龍門灘中學、蓋德中學、陽山中學,我們進行了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實踐研究活動。

一、合作學習實踐研究的理論依據

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實踐研究把合作學習作爲它的理論基礎。

當代合作學習理論開創者、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約翰遜等人認爲,合作就是“在教學中採用小組的方式以使學生之間能協同努力,充分地發揮自身及其同伴的學習優勢。”傑克布斯等人則進一步認爲,“合作學習是一種價值觀,這是最重要的合作學習原理。換句話說,合作並不只是一種學習方式,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希望學生能接受作爲一種價值觀的合作。”而作爲一種價值觀的合作學習,注重的是學生合作品質的培養、合作精神的養成。

合作學習互動觀認爲教學過程是一個信息互動的過程,它不僅是師生的雙邊互動,更突出生生互動。生生互動是教學系統中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學習目標觀注重突出教學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學在認識、情感和技能目標上的均衡達成。合作學習師生觀倡導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合作學習形式觀認爲教學形式應以集體講授爲基礎,以異質合作學習小組爲主體形式,力求體現集體性與主體性的統一。合作學習評價觀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爲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合作學習情境觀倡導突出合作的主導地位,並把競爭與個人活動的價值納入教學過程中,使它們兼容互補,相得益彰。

二、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實踐研究的目標

1、改變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爲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使合作學習成爲思想政治課(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

2、讓學生學會合作,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和態度。

3、探索提高合作學習效益的方法和途徑。

三、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實踐 準備

① 思想準備(教師的思想準備和學生的思想準備)

教師的思想準備。組織教師學習《國務院關於落實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頒分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王坦著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等有關合作學習的理論,以及報刊雜誌上有關介紹合作學習實踐經驗的文章,更新教師的教育思想,樹立進行合作學習教學的新理念,明確了進行合作學習教學的意義。

學生的思想準備。 因爲學生同樣受過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已習慣於“靜聽”式的教學方式。 因此在合作學習教學實踐前,對學生進行了必要的培訓。讓學生明白課堂將是一個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以學生自主先學爲前提,以小組爲單位,進行組內成員之間、組際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爲主要活動內容的共同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是課堂活動的主體,而且是課堂的主人;不僅在課堂活動中獲取知識、技能與方法,而且能不斷領悟世界的意義和人本身存在的真諦,不斷激活生命、確證生命、豐富生命、提升生命的質量與價值。

② 組織準備

組建課題研究的領導組。成立了以縣進修學校教研員爲核心的研究領導組 ,確定幾個較多政治教師參加本課題研究的學校的 課題研究小組負責人,以便統一 組織 各校的課題研究活動。

組建學生的學習小組。根據合作學習形式觀的要求,教師把 每個教學班的同學組成若干個異質小組,每組通常由4—6人組成。各組成員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能力傾向差異合理搭配,通常是好的一名,差的一名,中等的2—3人。各小組總體水平差不多,這就形成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局面。它爲互助合作奠定基礎,又爲各小組間開展競爭創造了條件。爲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組內有明確的分工。首先確定組長一人,再由組長確定各成員在小組活動中的各種角色,如小組發言人、記錄員和分配每個成員的具體任務。同時還對小組長進行培訓,使他們能明確職責和懂得履行職責的基本方法。

四、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實踐的方法

1、引導學生自主先學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學生原先那種“先教後學”的、他主的、被動的學法,提倡“先學後教”的自主的學法。 爲了讓學生的先學更有成效,必須做好先學的指導。第一、教師用一定時間,給學生講清教材的編寫特點及自學的方法,並鼓勵他們在自主先學中要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知識大膽地個性化地去解讀教材,理解教材,並在解讀與理解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第二、由教師以教材每節或框題爲單位,編寫導讀提綱或預習思考題(2004年秋季七年級進入課改,新教材的編寫發生了根本新的變化,採用預習思考題的形式),在上課前幾天發給學生,用來指導他們課前自學。 導讀提綱 或預習思考題的編寫,主要是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所設置的教學目標。其內容包括:一是寫上本課的學習目標。二是編寫一些能聯繫社會生活、時政熱點的實際,有一定思維深度,有啓發性、開放性、探究性,又有臺階性的思考題和具有能力遷移的練習題。讓學生在自學時能沿着這個“臺階”,將思維逐步引向深入。三是設置一個疑問欄,讓學生把在自學中遇到的疑問、難題等記錄下來。

2、小組討論、生生互動

小組討論,就是讓學生按原先組織的學習小組圍坐在一起,在小組長的組織和主持下,一起交流各自的自學情況,一起探索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包括教師在導讀提綱中提出的問題)。

生生互動,是學生與學生之間以言語爲其主要表現形式的溝通與交流,即生生對話。

以生生對話爲特徵的小組討論,它與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狀況有着密切的聯繫。學生課前有效的自學是進行小組成員間交流對話的前提和必要準備;小組成員間的對話是學生自學的深化和質量的提升。

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主動參與各小組的討論,在參與中指導,並瞭解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展等情況,從而靈活地調整活動進程,小組討論活動結束後,教師要對討論情況進行點評。

3、班級交流、師生對話

班級交流,實際上是把生生間的交流與對話範圍由學習小組內拓展到班級全體同學,同時教師也直接參與到對話中去,使課堂中的對話活動進入到生生對話與師生對話交織狀態。

師生對話,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蘊含着教育性的相互傾聽和言說。這種相互傾聽和言說,是師生間思想的碰撞,心靈的交流,智慧的交融 ,生命 的對話。

班級交流、師生對話,是小組討論的延伸和繼續,是學生個體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成果的展示和深化。這一活動由教師主持。活動內容有:第一,彙報小組合作學習成果。每節課輪流由2至3個小組的代表彙報。每個代表彙報後,允許同組其他同學補充。或就導讀提綱中的某個問題,指定某小組的代表來彙報討論結果。其他組的同學也可以發表不同的意見,可以評判。第二、由小組代表把通過自學、小組討論還弄不懂的問題,或他們感覺沒有把握的、模糊不清的問題提出,讓全班師生共同探討。第三、教師可圍繞着教學目標,運用多媒體或其他手段創設新情景,提出新問題,作爲師生對話的新話題,供師生進行深入的探究。第四、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個可辯論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從而加深對一些基本觀點的全面深刻理解。

在進行這一環節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應認真傾聽學生的敘說,注意針對學生敘說的內容適時“追問”,從而把問題的探究引向深入。對學生的發言要及時給予點評,或就討論的問題談自己的見解。但要注意以平等身份,商討的口氣。如:“我認爲……”,“我的理解是……”,決不能作出簡單的否定,也不要只作簡單的“好”、“很好”、“很棒”之類的肯定,應簡要說出肯定的理由。同時教師還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教師首先是對話話題的確定者,選擇適當的對話話題是進行有效對話的關鍵。其次是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是學生討論、對話的夥伴。而不是權威的講授者和活動的包辦者,更不能把本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邊多重的交流對話活動變爲向學生單向灌輸的“一言堂”。同時還應更是一個虔誠的傾聽者。要尊重學生對問題的各種見解,耐心傾聽他們的言說,洞察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並以此爲根據,引導學生豐富和調整自己的認識,深化對問題的探究。再次,是活動的調控者,教師除積極地、平等地參與學生的討論對話外,還應對整個活動進行有效地調控,使討論對話內容不遊離於教學目標之外,並能根據討論對話進展情況,及時地引導轉換話題,把握方向,使整個討論、對話活動能沿着所確立的教學目 標步步深入。

4、倡導學生質疑提問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樂於探究、敢於質疑和提問,是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實踐研究的一項內容和目標。也是在課堂上開展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合作探究的一種表現形式。

有人尖銳地指出,“唯一愚蠢的教學是隻有老師提問而學生不問問題”。因而,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改變傳統教學中只有教師提問題,讓學生回答的狀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倡導學生質疑提問,就是每節課安排一定時間鼓勵學生,把凡是腦中受課本知識的觸發而閃現出來的問題,或是聯繫自己和社會生活的實際所產生的不明白的問題,或是對教材的某些提法有疑問的,或是對教師的講解、說法認爲不對的和不理解的都可大膽地提出,讓師生共同探討或要求教師回答。

要讓學生敢提問題、會提問題,一要創造一個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開放學生自由探索的時空。二要鼓勵學生解放思想,放飛想象,敢向權威挑戰,敢向老師發問。既要爲解決“無知”而發問,更要爲求得“新知”而發問。教師對學生提問題時,要以愉悅的心情耐心地傾聽和及時地迴應。三要教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與技巧,讓他們學着詢問,學着質問,學着反問,既應對一切未知現象多問幾個爲什麼,也要敢於對一切看似確定的結論多問幾個爲什麼。要引導學生善於聯繫實際提問題,不斷提高“問”的水平。力爭做到“將不會提問題的學生教得會提問題”。讓學生既能帶着問題走進教室,又能帶着問題走出教室,使思想政治課課堂充滿問題。

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教學實驗中的小組討論、生生互動,班級交流、師生對話、學生質疑、共同探究等教學活動的設置,創造了一個生生合作學習、師生合作學習的平臺,並在這個平臺上盡情地張揚個性、表現自己、體驗成功,分享着教育的歡樂,感受着自己生命的成長和生命的意義。

五、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實踐研究的成果

1、逐步改變了傳統的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方式,使課堂成爲師生交流、互動、共同的發展過程。

把合作學習作爲一種教學方式 ,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突破與超越。在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中,思想政治課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腳戲”,不再是僅僅向學生傳遞、灌輸知識,不再是隻有教師居高臨下地告訴學生這是什麼那是什麼,而是師生在課堂上組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對話,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和共進。這種師生主體共同參與的交流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轉換了教師的角色,使教師成爲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夥伴,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釋疑解惑的點撥者,從教學活動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向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簡單地“告訴”,而更多的是創設情景,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和探究。

2、營造了民主、寬鬆、和諧、愉悅、有序的課堂氛圍

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改變了傳統思想政治課課堂那種“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的課堂氣氛。課堂上,話語權不再被教師“壟斷”, 學生也享有了自由“言說”的權利。他們在課堂上有話可以說,有問題可以提,有不同意見可以發表和爭論,從而使課堂充盈着民主、寬鬆、和諧、愉悅、有序的氣氛,課堂 成了學生的學堂。在這裏,學生的人格尊嚴得到了尊崇, 主人的地位得到了確認,個性得到了張揚,潛能得到了喚醒,主體性得到了發揮。

3、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初步形成了 多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隨着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悄然的變化。學生學習由被動變爲主動。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按照導讀提綱或思考題的要求,課前認真學習教材,並能根據自學的感受,在教材上圈點勾劃。現在教師一提問,學生就爭先恐後搶着回答 。以前課堂上只有教師向學生問問題,現在經常出現了學生大膽向老師質疑提問的情境;以前的學生是被動地走進教室靜聽教師的“灌輸”,現在的學生經常是帶着問題走進教室,等待着老師的點撥和指導;以前的課堂只有教師一個人的聲音在沉悶地迴響着,現在的課堂成了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處處充滿了生命的氣息、青春的活力。

學習方式單一向多樣化轉化。合作學習教學實踐積極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和個性化,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學習。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學生學習方式已逐漸由 單一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向多樣的、主動接受式和主動發現式等轉化。通過合作學習教學的實踐,多樣性的、個性化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逐漸成了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

4、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

①、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師的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學教材,大多能捕捉到重點和要點,對教材展示的內容的理解力提高了,對教材中提出的問題解答的能力增強了。

②、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圍繞教材內容或一個主題,學生會收集到相關的各種各樣的資料,學習也不再侷限於書本,而是拓展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③、交流和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通過小組討論,班級交流,學生質疑,師生共同探究的實踐,大部分學生能在交流研討活動中,大膽交流自己的看法、思想和情感的體驗,還涌現出了許多能爭善辯的好手。

④、合作學習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經過二年多的合作學習教學實踐,學生初步養成了合作學習的習慣,在討論交流過程中學會了傾聽別人的訴說,在傾聽中吸取有價值的東西,糾正自己原來錯誤的認識;學會了尊重他人,當同學在發言時,能注意傾聽,不隨意插話,並做好記錄;學會了悅納別人,當同學的發言有創見和新意時,能給於肯定和讚賞,當同學的發言出現錯誤時,不譏笑,而能較爲耐心解說和糾正。

⑤、質疑、提問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學習教學實踐,鼓勵學生探究學習,把提高學生質疑、提問題能力等認識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成爲學生的思考、質疑、發現、求證問題的過程,從而改變了以前課堂學生只聽沒問的狀況。

5、合作學習教學得到學生歡迎。我們在今年5月對參加合作學習教學實踐的6所中學6個班297名學生進行了無記名問卷調查,其中,對合作學習教學實踐持贊成態度的佔91%,認爲自學能力有所提高的有72%,認爲質疑提問題的能力有所增強的有52%,認爲課堂氣氛寬鬆、和諧、活躍的佔87%,認爲師生關係更融洽的佔76%。調查數據表明,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使大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思品課)持“愛學”的態度,“樂學”的情緒,並獲得了“會學”的技巧,提高了“自學”能力。

6、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高

二年多來的合作學習教學實踐,由於課堂的開放,使得整個教學過程不確定性因素大量增加,特別是開展了師生、生生對話和鼓勵學生提問質疑,給教師帶來了極大得挑戰。教師的責任促使他們不斷再學習、探索、反思、總結、提高。

7、課題研究得到上級的肯定,產生了較好的影響

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實踐研究作爲泉州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在2004年10月的中期檢查中被評選爲優秀課題並同時被泉州市教育局確認爲泉州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並於2006年春順利通過泉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結題驗收。其課題的研究成果在我縣的思想政治課(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併產生了較好的影響。

六、合作學習教學實踐探索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教學理念轉變尚未到位。二年多的合作學習教學實踐表明,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師的頭腦中仍然存在。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着以傳遞知識爲首要任務,以學生考試獲高分爲目標的傾向,關注結論忽視過程,關注考分,忽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現象仍然嚴重存在。

2、未能準確把握合作學習的本質。有些教師只把合作學習僅僅作爲一種教學方式,而未能把它作爲是一種價值觀的合作學習,因而也就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合作品質的培養與合作精神的養成。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僅淺層次地停留在對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的簡單的模仿。

3、評價制度改革滯後,在考試製度、內容、方式、方法尚未根本改革的情況下,以學生書面考試的分數作爲衡量教與學的優劣標準依然通用、盛行 。它不可避免地對課堂教學改革起着負面作用,嚴重影響了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熱情和積極性。一些教師依然認爲,用傳統地教學方式,照樣可以讓學生取得好成績,何必“瞎折騰”,真是費力不討好,多此一舉。

二年多的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活動,雖有幾多收穫,但也存諸多不足。今後我們將把收穫作爲繼續探索的起點,讓不足在實踐中消失,使合作學習教學之花在思想政治課(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百花園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第8篇】中學《有效技能研究與實踐》課題結題報告

2016中學《有效技能研究與實踐》課題結題報告

2016中學《有效技能研究與實踐》課題結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課題提出

現代化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它還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着眼點,是一種改善教學、改革教育的新思路。在信息時代的今天,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成爲當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

廬陽中學是一所新建學校,作爲一所高起點學校,硬件建設較好。大部分教師都具備較高的教育技術能力。在此情況下,因地制宜地開展“有效技能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有利於學校資源設備的充分利用,有利於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有利於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的轉變以及教育質量的提高,有利於提升教師生命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另外,作爲一所新辦學校廬陽中學年輕教師佔87.5%以上,他們對傳統教學技能的應用還顯不足,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已成爲學校師資培訓的現實需求。同時,考慮到現代教育技術畢竟只是一種教輔手段,由於條件及學科特點限制,現代教育技術不可能運用於每節課,傳統教學技能的提高在“提升教師生命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同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着服務於教學的指導思想,我們要求教師在立足於傳統教學技能提升的基礎上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能,打造學科教學特色。

2、概念的界定

有效技能:達到預期效果謂之“有效”,掌握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謂之“技能”。這裏所說的技能是指運用教育技術的能力。有效技能是指通過研修,能夠將教育技術的知識和技能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同時收到預期的教學教學,提升教育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把現代教育技術有效地融入學科教學之中,優化教育教學結構,提高教育質量。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進教師傳統教育技能的拓展與創新。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豐富以自主學習軟件爲載體的學科資源,實現資源共享的目的。

4.探索促進教師掌握並有效運用教育技能的途徑和方法,初步形成有效技能培訓模式。

三. 研究的思路:“學習--實踐——反思——發展”的研究模式

四、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任務分解

爲了使研究工作落到實處併爲教學服務,我們以校本研究思想爲指導,要求教師“研究自己的問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各學科組教師從學科特點入手、從課堂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出發,在校“有效技能研究與實踐”大課題範圍內共申報了六個校級子課題。

附:廬陽中學“有效技能的實驗與研究”子課題一覽表

序號 子課題名稱 教研組 負責人

1 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踐 語文 張曉梅、王園園

2 現代教育技術影響下講述技能的研究 數學 紀賢平

3 多媒體背景下英語導入技能的研究 英語 宋媛媛

4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實驗效率的研究 理化生 許登峯

5 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課堂提問的研究 政史地 劉勝薈

6 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評價 藝體 汪小寶

(二)理論學習

1、組織教師學習研究方案

各子課題組負責人用教研活動時間組織教師集體學習研究方案,領會研究目標,明確研究方法,增強了研究的目的性。

2、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學習和實際培訓

2008年4月,我校組織教師參加了自主性學習的平臺操作的學習,由我校信息中心的教師針對本校的實際情況爲全體教師進行上機指導,教師在上網瀏覽學校網站,系統學習使用方法後,能熟悉自主平臺的操作,爲課題研究實踐做好了技術準備。

3、強化專業知識理論學習

各子課題組織學習了與本組課題研究相關的理論知識,制定學習計劃,以自主學習和研討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加強理論學習,爲課題研究作好理論支持。

(三)行動研究

整個學校有效課題的研究採用分合結合,由學校統一佈置研究活動,分六個子課題進行,分工協作,共同研究。

1、專題研討課語文組進行了學校網絡自主性學習的平臺的教學嘗試,充分發揮了平臺討論、資源共享等優點,體現了新課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的實現。

理化生都是以實驗爲主的學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非常重視實驗的教學,積極探索如何讓學生通過實驗更快更好的掌握所學習的知識;在現代信息技術之下,老師們更是積極探索改進書中的實驗,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使實驗更有效發揮其動手探究的作用。

2、交流與展示

1)論壇交流

爲了分享研究成果,我們引導教師利用我校網絡資源廣泛開展交流。“廬中論壇”是老師們即時交流的一個有利平臺,對課題研究可以隨時進行交流探討,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師博客又以動態的形式呈現了我校老師成長成熟的過程,同時通過與網絡中的教育同仁的切磋交流,提升了教師自我專業的發展。

2)特色教研展示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與實驗,各子課題成員無論是在教育技能還是在教研方法上都有所收穫。爲了解學校各子課題研究情況,促進現代教育技術及自主性學習的平臺與各學科教學技能綜合運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學校要求各子課題組集中展示各組的特色教研活動。其中英語組和政史地組還對全區進行了展示,取得了區內領導和老師的一直好評。下面是對全區展示的兩個子課題的特色教研活動。

教研組 內 容 形 式 時 間 地 點 主 持 負責人

英語 “三動課堂”研究

——聽說導入 微 型

課 堂 12月18日

(週四)

2:10—3:10 四樓多媒

體教室 丁紅

汪芳 王傳禮

郭豔華

政史地 “全效課堂”研究

——有效提問 案 例

研 究 12月18日

(週四)

2:10—3:10 二樓多媒

體教室 劉勝薈

闞曉東

3)團隊展示活動:在課題結題階段,學校組織了子課題團隊成果展示活動,此次團隊展示活動是各子課題組這一年來研究工作的.濃縮,展示了各自的研究特色,呈現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展示活動分六個子課題組一一開展,各組凝聚每一位組員的智慧,精心準備,以多樣的形式多角度、多方位展現了各組的研究行動。此外學校還開展了“有效技能”論文評比、先進課題組評比活動。在綜合考覈各子課題組這一年來開展的研究工作及呈現的研究成果後,評選出優秀子課題團隊――政史地組,同時評選出優秀教學設計 27 篇,優秀論文32 篇。

3. 成長檔案袋建設

爲了促進教師及時反思研究行動,總結研究成果,我們引導每位教師都建立了個人成長檔案。因我校現代化設備完善,老師們具有便捷的上網條件,因此,爲了便於分享與交流、方便更新,我們要求教師以博客的形式製作成長檔案袋。成長檔案記錄了老師們在這一年多時間裏的專業成長的點滴,或是失敗的教訓,或是成功的經驗。

爲了督促和檢查檔案袋建設工作,我們還開展了檔案袋評比活動。在信息組教師的全力配合與指導下,各組教師精心收集、整理資料,生動的再現了組內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展示了自我學科特點,同時通過製作評比也大大增強了老師多媒體使用技能的提高。

評比結果如下:

特等獎 英語教研組 語文教研組

一等獎 政史教研組 理化生教研組

二等獎 數學教研組 藝體教研組

4. 教科研先進評比

爲了促進教師反思總結,學校還開展了“有效技能”論文評比、先進課題組評比等系列先進教科研評比活動。在綜合考覈各子課題組這一年來開展的研究工作及呈現的研究成果後,評選出優秀子課題團隊――政史地組,同時評選出優秀教學設計 27 篇,優秀論文32 篇。

五、研究成果

1.教師教育技能顯著提高

(1)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更加註重教育教學技能及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合理及高效運用,在課堂提問技能、課堂講授技能、課堂環節的架構技能等方面得到有效拓展,專業技能的提升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在研究過程中,百分之百的教師參加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技能大大提高,70%的教師參加自主學習的平臺的培訓,大部分教師會利用ppt或authorware製作簡單的課件,利用自主學習的平臺備課、教學。

2. 人人建立了教育博客

研究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使每位教師都建立了成長檔案袋——教育博客,加強了教師內部有關教育教學的交流,從而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和教育教學觀念的更新。

3.形成了有效技能培訓模式

研究過程中我們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師教育技能培訓方法,即“三步法”研修模式,即:學習---實踐—反思。”

1、培訓學習:行動研究需要理論先行,教育教學技能的提升和完善需要理論的指導,同時信息化的飛速發展也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掌握新的教育技術。

學校在教師理論學習及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方面,提倡多樣化的方式。我們提倡同伴互助,通過師徒結隊的方式形成一對一的互助,促進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除了這種一對一的互助方式外,我校還形成以教研組、備課組爲單位的學習共同體。共同制定學習計劃,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2、行動研究:教育教學技能最終通過課堂實踐實現,教師需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因此,我們引導教師從教育實踐中發現問題,並以此爲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活動對教學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3、反思促進:學校制定一套激勵制度,每學期的教學月評選優秀課堂,每學年評選出優秀論文、案例,並將評選結果和教師的月考覈、年度考覈相聯繫,這樣的激勵措施可以促進教師在思想上更加重視教育教學技能的提高,重視自身的專業成長,並積極付諸實踐。

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參與課題及鑽研課題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2.由於沒有可以借鑑的經驗和模式,研究能力和精力有限,課題研究的深度還不夠。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個有機的整體過程,只有進行整合教學的教師本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真正有效地、大面積地提高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要不斷提高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特別是在整合過程中的應用能力。

4.學生要有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技能才參與整合教學活動。

【第9篇】毛概社會實踐報告課題

一、調查背景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羣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如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普遍還存在 儲蓄觀念淡薄和盲目攀比心理的消費問題等。

二、調查對象

大一到大四學生。

三、調查方法

採用網絡問卷調查方式。

四、報告正文

論大學生消費現狀

摘要:

針對越來越明顯的大學生消費熱問題,我們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其中對 每月學生的主要花費進行了提問、對比、數據分析,總結了我校大學生的消費主要去向,從普遍現象來看,我校大學生中簡樸的學生要明顯多於肆意揮霍金錢的學生,但是,現今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導致了生活費用的明顯增加。

關鍵字: 大學生、消費、物價、消費來源

正文: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正逐年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感到供養一個大學生的壓力,很多人說,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基本可以趕超白領。那麼,大學生的高消費到底源於何處呢?爲什麼大學生的花費會如此巨大呢?

本次的調查對象多爲大二的學生,雖然反映出的問題不是很全面,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從調查數據的整體來看,大多數同學的月生活費都花在了伙食費、通訊費、交通費等基本生活費用上,但是爲什麼生活費用會越來越大呢?我們分析,可能是社會整體消費水平的提高,物價上漲,物資豐富等原因能造成的,此外,地域不同,環境消費水平的不同也是影響大學生生活費用重要因素。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目前社會經濟有所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但大學生的消費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增長不是很快。31%的大學生月生活費還 限於400~600元,月生活費水平主要集中於600~1000元,佔到了59.5%,僅有 7.1%的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0 以上的只有2.4%。從此項數據顯示,大學生的基本消費結構還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我們發現大多數大學生對家長的依賴性很強,獨立意識較弱,他們的 生活費來源大都僅僅來自於家庭(81%),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會通過自己做兼 職打工(7.1%)來減輕家庭的負擔。這一方面說明了我們的大學生獨立性差,責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會體諒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國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對於中和素質和人格培養的忽視。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數據還說明了一點,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爲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兼職,大多數學生也不是爲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儘早經濟獨立,而是爲了要增長個人的閱歷和社會經驗,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比起歐美髮達國家的同齡人16 歲就要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爲明顯。可是,換個角度思考,這也是我們提高大家經濟意識的一個突破口,需培養和加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爲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這是大學生消費中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據有關資 料顯示,武漢大學生中其中年消費的達到28500 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 2100 元。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爲8383.96 元。這其中有92.7%的大學生把家庭 供給作爲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佔其總消費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 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 腦、手機和娛樂等方面的消費上。在我們的調查中也體現出了大學生消費的兩極 分化,不過高消費的人還是少數的,僅2.4%的被調查者每月生活費在1200 以 上。而生活水平較低的學生主要是在娛樂、交際、通訊、衣着等方面比較節儉, 學習方面的花銷也會適當減少。

研究了各個方面的支出金額後,我們發現學生們花費最多的事在飲食方面, 通訊費用和娛樂費用跟以往調查顯示的結果相比有增長的趨勢,花費在學習方面 的金額與其他方面相比所佔比例始終較小。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 於250—— 400 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 這一羣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羣體的特點。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 費仍然處於“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 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娛樂、通訊支出,潛在 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花費在學習方面的費用所佔比例不大從側面反映出當代 大學生的學習心態不是很積極,學習慾望不是很強烈,經歷過多的放在娛樂和校 園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學校和社會可以對大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多買書,多讀 書,努力發展完善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身價值。人際交往費用的增長,說明 學生越來越重視學校中的人際關係交往,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憂慮的地方。更 進一步的思考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 書”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正逐漸成長爲新時代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在大學讀書的我們,目前基本上還沒有能自主負擔所有生活開銷的能力,所以,在花錢購物時就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肆意揮霍,許多沒有必要的開銷都應逐一免去,在大學期間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建議同學們要控制慾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攀比心理的形成 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 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 有必要擡不起頭來;

多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購物時不要急於出手,多參考別人的意見;另外要學會理財,制定每月的開銷計劃,進行消費記帳也是大有幫助的。理 財其實也是一種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效能,如何去 規劃、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