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實習報告

福利院實習報告多篇

福利院實習報告多篇

【第1篇】兒童福利院的實習報告樣文

今年暑假已經結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園,在暑假中,我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到了實習中,在不斷地實習中得到了更好的進步。今年暑假我實習的地方是兒童福利院,這是一個不被關注的地方,很多的現實情況導致我們一直以來對他們的存在不實十分的關心,可是他們是需要社會的幫助的,我應該去幫助他們!

一、實習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爲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習的目的有:

1.瞭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習單位介紹

哈爾濱兒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爲: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爲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爲小學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習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爲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裏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爲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爲院裏的工作保密。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羣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爲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在十天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爲以下三點:

1. 院裏的孤獨與夢想

因爲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爲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裏,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哈爾濱還是很熟悉的。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後想幹什麼,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後的事情。

2. 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裏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着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爲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裏。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衆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爲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衆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着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3. 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着好奇心來打量着,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爲“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爲“媽媽”。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裏的教室裏複習功課,週六週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願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傑”,然後組詞“傑出”、“俊傑”,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傑”,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裏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係,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係,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鬱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爲什麼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裏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麼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第2篇】兒童福利院實習報告

實習時間:xx年6月8日-----xx年6月21日

實習地點:_____兒童社會福利院

一、 實習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爲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習的目的有:

1. 瞭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 深入學齡兒童中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 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 實習單位介紹

_____兒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爲: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爲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爲國小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 實習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爲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裏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爲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爲院裏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羣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爲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在十天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爲以下三點

1. 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裏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着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爲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裏。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衆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爲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衆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着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2. 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着好奇心來打量着,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爲“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爲“媽媽”。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裏的教室裏複習功課,週六週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願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傑”,然後組詞“傑出”、“俊傑”,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傑”,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裏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係,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係,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鬱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爲什麼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裏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麼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3. 院裏的孤獨與夢想

因爲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爲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裏,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_____還是很熟悉的。

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後想幹什麼,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後的事情。

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着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爲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習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曾經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成爲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我相信的!

【第3篇】大學生實習報告(兒童社會福利院)

一、實踐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爲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1. 瞭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 深入學齡兒童中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 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踐單位介紹

xx兒童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爲: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爲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爲國小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踐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爲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裏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爲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爲院裏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羣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第4篇】兒童福利院的實習報告範文

一、實習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爲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習的目的有了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習單位介紹

哈爾濱兒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爲: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爲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爲國小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習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爲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裏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爲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爲院裏的工作保密。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羣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爲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在十天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爲以下三點 院裏的孤獨與夢想

因爲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爲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裏,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哈爾濱還是很熟悉的。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後想幹什麼,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後的事情。

【第5篇】10月社會工作專業大學生福利院實習報告

社會連結理論認爲:當一個人感受到社會道德和社會秩序對他的重要性,瞭解到社會上多數人對他的期望時,他就與社會有了一種連結。要想讓殘疾少年適應環境,需要有強大的後盾,使他們與社會發生連結。家的教育就是愛與責任的傳遞,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以家的形式,賦予生命一種頑強的自我修復功能在廢墟中挺立。

(一)實習情況綜述

20xx年3月5日至5月21 日,我們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個小組,在xx市社會福利院康復區開展了爲期十週,每週五、六、日分別由一個小組負責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選擇xx市社會福利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以前在這裏作義工,與他們建立了友好的關係;另外,我們瞭解到他們的實際困難:即那裏十位年齡在13--18歲不等,文化水平在國小三五年級之間的殘障少年,無人授課、無處求學;同時,他們在自我認知、文化知識、社會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注:除了這些智力正常的殘疾少年,康復區還有成年人和弱智青少年,鑑於時間、精力和能力的侷限,我們和他們只作簡單的交流,未建立專業關係。)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制定了總體實習計劃:先聯繫我校附小xx校長,動員國小生捐課本、習題集、工具書、課外讀物等一百餘本。然後,以作義務老師的方式,與他們順利地建立專業關係。工作方法上,以小組活動與個案工作結合、輔導與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們的目的是:運用社會工作的價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爲得以糾正,在協助他們形成正確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學會學習、學會交往;最終學會自我管理,即他們自覺、自動和自主改變自己的行爲。

(二)實習的意義

由於實踐經驗的不足和理論知識的欠缺,'實習'解決問題的功能沒有充分體現出來。突出體現的是'實習'作爲'第二課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專業認同方面

與案主的正式接觸中,我們認識到專業工作與一般助人活動的實質區別,從而對自己的專業有了客觀全面的認識。一般助人活動的隨意性,決定了它缺乏嚴密的組織性、前後相繼的系統性、解決問題的徹底性,它是一種插入式的人文關懷。對於'義工'來說,志願活動疏導了自己助人的意願,滿足自己瞭解弱勢羣體生活狀態的需要。對於受助者來說,他們享受了一種探望式的關懷。活動結束之後,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狀態中,對改變他們的弱勢羣體地位沒有本質的作用。

社會工作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它要求組織性、系統性和徹底性相統一。如果說'志願活動'是可以隨便排列的卡通畫面,那麼'社會工作'就是設計動畫片;如果'義工'過年的時候送給小白兔成筐蘿蔔,'社工'既要送給他們蘿蔔籽,還要教會他們種蘿蔔的技術;如果說'志願活動'傳達了社會對弱勢羣體進行人文關懷的信號,表達了社會接納他們的至誠意願,那麼,'社會工作'要做的是把這種美好的意願落到實處。

對於社會工作者來說,社會工作是一種滲透,是一種要爲案主的未來長久的幸福負責的系統工程。社會工作意味着在付出的同時尋求接納,在相互接納中承擔責任。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對案主生存狀態的神入,從一開始就決定社會工作沒有輕鬆和真正的開心可言--在案主的問題解決以前。

【第6篇】兒童福利院暑假實習報告

今年暑假已經結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園,在暑假中,我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到了實習中,在不斷地實習中得到了更好的進步。今年暑假我實習的地方是兒童福利院,這是一個不被關注的地方,很多的現實情況導致我們一直以來對他們的存在不實十分的關心,可是他們是需要社會的幫助的,我應該去幫助他們!

一、實習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爲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習的目的有:

1.瞭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習單位介紹

三、實習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爲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裏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爲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爲院裏的工作保密。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羣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爲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在十天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爲以下三點:

1. 院裏的孤獨與夢想

因爲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爲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裏,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哈爾濱還是很熟悉的。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後想幹什麼,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後的事情。

2. 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裏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着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爲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裏。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衆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爲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衆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着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3. 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着好奇心來打量着,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爲“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爲“媽媽”。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裏的教室裏複習功課,週六週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願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第7篇】福利院實習報告

集體性的實習結束後,我們緊接着又開始於我們個人的實習。經過我們同學的集體商討後決定於1月5日開始我們的個人實習。第一天我們廣泛搜索有關資料,最後決定前往株洲兒童福利院。

第二天,也就是xx年的1月6日來到了目的地。在這裏我們感受到了與外面世界截然不同的環境和氣息。首先株洲市兒童社會福利院坐落在著名的湘江河畔,背靠風景如畫的慶雲山,距離市中心僅1公里,所在城市株洲是中國南方交通樞紐之一,飛機、鐵路、高速公路、水路都很方便。多年來,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相繼建成辦公樓、兒童公寓、殘兒康復樓、職工生活樓。同時美化了環境,院內草園草甸,綠樹環繞,鮮花爛漫,使兒童福利院的硬件設施和環境檔次達到了全國先進行列。

根據兒童的需要,株洲市兒童社會福利院在服務設施上設有兒童公寓、康復室、娛樂室、醫務室、露天娛樂場、洗衣房、食堂和浴室等,並配有專業特教老師、保教員、醫療人員和精幹的後勤隊伍。我院現有孤兒260餘名,其中孤殘兒童190多名。1960年以來,我院累計收養孤殘兒童1500多人次。

全院80餘名員工本着“一切爲了孩子”的宗旨,堅持對孩子實行“養、治、教、康”相結合的服務方針,積極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治療工作,努力給孩子創造“一流的生活條件,一流的教育康復環境”。同時我們也期盼社會各界富有愛心的人士一如既往對我院給予關注,我們將 肩負您們的重託,以深厚的感情,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株洲市兒童社會福利院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我們在這裏逗留的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經過和福利院的成員們直接接觸還是讓我們備受感動,他們在那麼不一樣的環境下生活着,他們所走的道路對我們而言不知坎坷多少倍。這次讓我們親眼目睹了這一切,對我們這次實習真是產生了久遠和深刻的影響。

首先,對自己的再認識。我們對自己的定位開始由“社會人”轉變爲“社會工作者”。在體會到自身價值的同時,堅定了作社會工作的信念。他們是因爲上天自己的失誤,而先天殘疾的孩子。他們因爲下肢殘、侏儒、皮膚並臉上覆蓋性紅斑、視聽障礙、發音不請等生理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督促我們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們該把在空虛和抱怨中虛擲的時間,分給他們一些。我認爲,。一個健全的社會,該爲一切成員提供健全靈魂的空間,提供維護生命尊嚴的條件。體會到這一切的時候,我明白了作爲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其次,在專業技能方面的成長。接觸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對理論知識系統應用的過程。實習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關於殘疾人生理、心理、社會需求的第一手材料。

再次,對專業技能與價值的認識。 與他們的交往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用一個社會工作者的身份,設身處地地考慮他們的處境;以社工的視角理解他們的問題。那時侯我們理解到社會工作傳遞給人的是一種價值理念,它是一種溫暖的生活方式。

最後,關於專業價值與專業技能之間關係的思考——價值是靈魂,技能是主導。 在專業技能不足的時候,我們體會到了“愛”的威力——它是一個“緩衝坡”。面對他們突發的情緒轉變、不願對我們說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時,當他們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在合理的方案拿出來以前,我們給予的是毫不遲疑的付出真誠的愛、無理由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安慰。

【第8篇】大學生暑假福利院實習報告

今年暑假已經結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園,在暑假中,我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到了實習中,在不斷地實習中得到了更好的進步。今年暑假我實習的地方是兒童福利院,這是一個不被關注的地方,很多的現實情況導致我們一直以來對他們的存在不實十分的關心,可是他們是需要社會的幫助的,我應該去幫助。

一、實習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爲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習的目的有:

1.瞭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習單位介紹

哈爾濱兒童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爲: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爲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爲國小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習內容與個人工作總結報告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爲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裏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爲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爲院裏的工作保密。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羣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爲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在十天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爲以下三點:

1. 院裏的孤獨與夢想

因爲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爲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裏,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哈爾濱還是很熟悉的。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後想幹什麼,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後的事情。

2. 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裏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着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爲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裏。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衆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爲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衆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着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3. 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着好奇心來打量着,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爲“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爲“媽媽”。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裏的教室裏複習功課,週六週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願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傑”,然後組詞“傑出”、“俊傑”,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傑”,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裏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係,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係,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第9篇】福利院的實習工作報告範文

集體性的實習結束後,我們緊接着又開始於我們個人的實習。經過我們同學的集體商討後決定於1月5日開始我們的個人實習。第一天我們廣泛搜索有關資料,最後決定前往株洲兒童福利院。

第二天,也就是xx年的1月6日來到了目的地。在這裏我們感受到了與外面世界截然不同的環境和氣息。首先株洲市兒童社會福利院坐落在著名的湘江河畔,背靠風景如畫的慶雲山,距離市中心僅1公里,所在城市株洲是中國南方交通樞紐之一,飛機、鐵路、高速公路、水路都很方便。多年來,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相繼建成辦公樓、兒童公寓、殘兒康復樓、職工生活樓。同時美化了環境,院內草園草甸,綠樹環繞,鮮花爛漫,使兒童福利院的硬件設施和環境檔次達到了全國先進行列。

根據兒童的需要,株洲市兒童社會福利院在服務設施上設有兒童公寓、康復室、娛樂室、醫務室、露天娛樂場、洗衣房、食堂和浴室等,並配有專業特教老師、保教員、醫療人員和精幹的後勤隊伍。我院現有孤兒260餘名,其中孤殘兒童190多名。1960年以來,我院累計收養孤殘兒童1500多人次。

全院80餘名員工本着“一切爲了孩子”的宗旨,堅持對孩子實行“養、治、教、康”相結合的服務方針,積極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治療工作,努力給孩子創造“一流的生活條件,一流的教育康復環境”。同時我們也期盼社會各界富有愛心的人士一如既往對我院給予關注,我們將 肩負您們的重託,以深厚的感情,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株洲市兒童社會福利院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我們在這裏逗留的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經過和福利院的成員們直接接觸還是讓我們備受感動,他們在那麼不一樣的環境下生活着,他們所走的道路對我們而言不知坎坷多少倍。這次讓我們親眼目睹了這一切,對我們這次實習真是產生了久遠和深刻的影響。

首先,對自己的再認識。我們對自己的定位開始由“社會人”轉變爲“社會工作者”。在體會到自身價值的同時,堅定了作社會工作的信念。他們是因爲上天自己的失誤,而先天殘疾的孩子。他們因爲下肢殘、侏儒、皮膚並臉上覆蓋性紅斑、視聽障礙、發音不請等生理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督促我們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們該把在空虛和抱怨中虛擲的時間,分給他們一些。我認爲,。一個健全的社會,該爲一切成員提供健全靈魂的空間,提供維護生命尊嚴的條件。體會到這一切的時候,我明白了作爲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其次,在專業技能方面的成長。接觸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對理論知識系統應用的過程。實習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關於殘疾人生理、心理、社會需求的第一手材料。

再次,對專業技能與價值的認識。 與他們的交往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用一個社會工作者的身份,設身處地地考慮他們的處境;以社工的視角理解他們的問題。那時侯我們理解到社會工作傳遞給人的是一種價值理念,它是一種溫暖的生活方式。

最後,關於專業價值與專業技能之間關係的思考——價值是靈魂,技能是主導。 在專業技能不足的時候,我們體會到了“愛”的威力——它是一個“緩衝坡”。面對他們突發的情緒轉變、不願對我們說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時,當他們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在合理的方案拿出來以前,我們給予的是毫不遲疑的付出真誠的愛、無理由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安慰。

【第10篇】大學生在福利院實習報告範文

三個月的實習,接觸了很多人,有性格各異的老人,有兢兢業業的護理人員,在與爺爺奶奶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員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實習第二天,安徽省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在xx召開,省裏部分領導和社會工作人才來我們福利院參觀,瞭解了一下我們的社會工作介入方式和主要內容等.此次參觀和推進會的召開給我的感觸很深,由此可以發現我們社工越來越被社會所認可和熟知了,不僅政府的支持力度大大加強,社會上一些機構也開始瞭解和嘗試使用社會工作人才,這對我們專業的發展和我們自信心的建立都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社會工作專業發展及人才隊伍建設前景也越來越廣闊了。

平日裏,我們每天都會到每位老人的房間裏跟他們打個招呼,問候一下,在跟爺爺奶奶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在福利院裏面,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不只是陪老人們聊聊天、談談心,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從那些爺爺奶奶身上發現他們的優點,然後虛心的像他們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

在福利院工作的護理人員也給我上了很有意義的一課。實習之後我才知道這裏面已經開始接收全護理的老人了,第一次走進全護的房間的時候我都有點害怕,看到那些幾乎沒有什麼意識的老人躺在那裏,有的在呻吟,有的在艱難的大喘氣,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看着那些護理人員耐心的給每位老人換尿布,蓋被子,跟他們聊天,詢問他們有什麼需要,我卻發現自己全然不知所措。那時候我才真正的體會到做個護理人員是多麼的偉大與不易.在這裏工作的護理人員基本上都是二十多歲,而且有很多都是剛畢業、都還沒有結婚,每天在院裏照顧爺爺奶奶洗澡、大小便、餵飯等,從未聽她們抱怨過,也未曾見過她們厭煩或是對老人不禮貌、不用心。

還有一次院裏面突然要做一個表格,我深受打擊。本以爲自己的office系統操作掌握的還可以,做簡單的excel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結果當我動手開始做的時候我才發現,一些基本操作我都掌握的那麼不熟練,甚至連自動換行都搞不清楚該怎麼用,合併單元格都找了半天才知道怎麼操作。真就應了那麼一句話“書到用時方恨少”,以前上計算機課的時候不是玩手機就是睡覺、聊天,現在用得着那些知識和技能了,就亂了手腳,如果不是李瑩姐過來幫忙,我想我這個堂堂的安師大本科生就把這大學生的臉面給丟盡了……

經過此事,我明白一個道理,平日裏學習知識和技能,一定要認真、用心,切不可毛毛躁躁,也不可以過於貪玩而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和任務。

在福利院實習期間,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馮老師和唐老師兩位奶奶,從她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她們都很樂觀、很熱情.她們兩位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她們都是自己要求去福利院的,她們覺得在這裏生活很自在,用自己的退休金養活着自己,每天都很充實,也不會給子女增添什麼負擔,這樣她們很滿足。每次看到兩位奶奶,跟她們聊天,我就總是在想,她們的晚年生活真是幸福,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式,而且自己會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斷的充實着自己,福利院或許只能給她們提供住所和服務,能夠活多久我們無法決定和控制,但是她們用自己的方式在不停地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這就是最讓人羨慕的。

再看看我們身邊,很多人都在得過且過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在不停地想辦法延伸自己的生命長度,也有很多人用抽菸、酗酒、熬夜等方式不停的降低着自己的生命質量,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活明白呢?到底我們是要選擇生命長度,還是生命的寬度呢?還是什麼都想要,還是什麼都不在乎?這是個問題。

總之一句話,我們在校園裏、課堂上學到的那些簡單理論知識對我們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社會是個大舞臺,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無論何時,我們都要虛心、認真、努力。

【第11篇】10月大學生暑假福利院實習報告範文

今年暑假已經結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園,在暑假中,我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到了實習中,在不斷地實習中得到了更好的進步。今年暑假我實習的地方是兒童福利院,這是一個不被關注的地方,很多的現實情況導致我們一直以來對他們的存在不實十分的關心,可是他們是需要社會的幫助的,我應該去幫助。

一、實習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爲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習的目的有了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習單位介紹

哈爾濱兒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爲: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爲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爲國小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習內容與個人工作總結報告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爲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裏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爲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爲院裏的工作保密。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羣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爲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在十天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爲以下三點 院裏的孤獨與夢想

因爲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爲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裏,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哈爾濱還是很熟悉的。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後想幹什麼,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後的事情。

2. 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裏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着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爲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裏。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衆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爲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衆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着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3. 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着好奇心來打量着,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爲“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爲“媽媽”。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裏的教室裏複習功課,週六週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願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傑”,然後組詞“傑出”、“俊傑”,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傑”,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裏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係,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係,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本站精心整理了《xx年5月畢業實習總結》,望給大家帶來幫助!一:其次是我上大學之前已經在設計學校裏培訓過photoshop設計軟件的應用,因此我能熟練的應用photoshop平面設計軟件來傳達,表現我的設計理念。...

1、實習介紹:頂崗實習是機械工程系各專業教學計劃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專業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工學結合的一個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對於培養學生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的良好品德和增強感性認識等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學生理論聯繫實...

一 、實習時間 xx年7月16日—xx年8月15日 四 班級 大商英0803點 二習地點 佳惠超市 五 年級 大三 三實習人 六 實踐單位 家惠超市 實踐是邁上社會的基礎,社會實踐讓我們經驗豐富。生活中的大小事情每時每刻都在錘鍊着我們。

想成爲一個優秀的hr嗎?那麼在大學就要抓緊時間磨礪自己了,小編建議大家去人力資源相關部門實習提升自己的技能,這裏小編也準備了一些人力資源實習報告3000字的精彩範文,快來看看吧!一、實習目的在機關單位學習處理日常的行政事務,熟悉...

數控大學生實習報告範文一、實習目的或研究目的1.通過本次實習使我能夠從理論高度上升到實踐高度,更好的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爲我以後的工作和學習奠定初步的知識。

汽車銷售可以快速提高大家的反應能力和說話水平。下面是xx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關於汽車銷售實習報告3000字的範文,歡迎閱讀與參考。實習目的:通過實習瞭解銷售技巧,學習銷售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把所學的商務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

從20**年1月12日開始,到20**年六月二十八日,根據學院要求,我在封丘礪智學校實習。在實習期間,擔任國小四年級語文兼班主任。積極向其他老師請教,汲取經驗和教訓。

實習目的:選擇身邊的企業單位爲對象,聯繫課上所學理論,採用實地考察跟蹤其物流全過程的方法,對墊江物流業發展現狀進行初步瞭解。培養實際調研能力,嘗試檢驗所學知識,並從實際中進一步學習瞭解物流的內涵與外延。

【第12篇】暑假兒童福利院實習報告

實踐時間: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實踐地點:xx兒童社會福利院

一、實踐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爲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1. 瞭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 深入學齡兒童中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 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踐單位介紹

xx兒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爲: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爲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爲國小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踐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爲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裏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爲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但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爲院裏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羣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爲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在十天的實踐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爲以下三點

1. 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裏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着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爲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裏。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衆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爲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衆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着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2. 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着好奇心來打量着,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爲“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爲“媽媽”。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裏的教室裏複習功課,週六週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願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傑”,然後組詞“傑出”、“俊傑”,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傑”,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裏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係,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係,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鬱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爲什麼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裏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麼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3. 院裏的孤獨與夢想

因爲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爲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裏,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還是很熟悉的。

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後想幹什麼,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後的事情。

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着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爲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踐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曾經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成爲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我相信的!

【第13篇】社會工作專業大學生福利院實習報告

社會連結理論認爲:當一個人感受到社會道德和社會秩序對他的重要性,瞭解到社會上多數人對他的期望時,他就與社會有了一種連結。要想讓殘疾少年適應環境,需要有強大的後盾,使他們與社會發生連結。家的教育就是愛與責任的傳遞,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以家的形式,賦予生命一種頑強的自我修復功能在廢墟中挺立。

(一)實習情況綜述

20xx年3月5日至5月21 日,我們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個小組,在xx市社會福利院康復區開展了爲期十週,每週五、六、日分別由一個小組負責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選擇xx市社會福利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以前在這裏作義工,與他們建立了友好的關係;另外,我們瞭解到他們的實際困難:即那裏十位年齡在13--18歲不等,文化水平在國小三五年級之間的殘障少年,無人授課、無處求學;同時,他們在自我認知、文化知識、社會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注:除了這些智力正常的殘疾少年,康復區還有成年人和弱智青少年,鑑於時間、精力和能力的侷限,我們和他們只作簡單的交流,未建立專業關係。)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制定了總體實習計劃:先聯繫我校附小xx校長,動員國小生捐課本、習題集、工具書、課外讀物等一百餘本。然後,以作義務老師的方式,與他們順利地建立專業關係。工作方法上,以小組活動與個案工作結合、輔導與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們的目的是:運用社會工作的價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爲得以糾正,在協助他們形成正確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學會學習、學會交往;最終學會自我管理,即他們自覺、自動和自主改變自己的行爲。

(二)實習的意義

由於實踐經驗的不足和理論知識的欠缺,'實習'解決問題的功能沒有充分體現出來。突出體現的是'實習'作爲'第二課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專業認同方面:

與案主的正式接觸中,我們認識到專業工作與一般助人活動的實質區別,從而對自己的專業有了客觀全面的認識。一般助人活動的隨意性,決定了它缺乏嚴密的組織性、前後相繼的系統性、解決問題的徹底性,它是一種插入式的人文關懷。對於'義工'來說,志願活動疏導了自己助人的意願,滿足自己瞭解弱勢羣體生活狀態的需要。對於受助者來說,他們享受了一種探望式的關懷。活動結束之後,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狀態中,對改變他們的弱勢羣體地位沒有本質的作用。

社會工作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它要求組織性、系統性和徹底性相統一。如果說'志願活動'是可以隨便排列的卡通畫面,那麼'社會工作'就是設計動畫片;如果'義工'過年的時候送給小白兔成筐蘿蔔,'社工'既要送給他們蘿蔔籽,還要教會他們種蘿蔔的技術;如果說'志願活動'傳達了社會對弱勢羣體進行人文關懷的信號,表達了社會接納他們的至誠意願,那麼,'社會工作'要做的是把這種美好的意願落到實處。

對於社會工作者來說,社會工作是一種滲透,是一種要爲案主的未來長久的幸福負責的系統工程。社會工作意味着在付出的同時尋求接納,在相互接納中承擔責任。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對案主生存狀態的神入,從一開始就決定社會工作沒有輕鬆和真正的開心可言--在案主的問題解決以前。

第二,對自己的再認識:

我們對自己的定位開始由'社會人'轉變爲 '社會工作者'.在體會到自身價值的同時,堅定了作社會工作的信念。

他們是因爲上天自己的失誤,而先天殘疾的孩子。他們因爲下肢殘、侏儒、皮膚病、臉上覆蓋性紅斑、視聽障礙、發音不請等生理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督促我們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們該把在空虛和抱怨中虛擲的時間,分給他們一些。有人說,看一個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對窮人的態度即可;我認爲,從一個社會對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態度中,也可以瞥見其文明程度。一個健全的社會,該爲一切成員提供健全靈魂的空間,提供維護生命尊嚴的條件。體會到這一切的時候,我明白了作爲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第三:在專業技能方面的成長

接觸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對理論知識系統應用的過程。實習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關於殘疾人生理、心理、社會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們幼時被xx市兒童福利院收養,長到12歲時分別被領養、寄養、資助繼續求學等。而其餘的,就暫時滯留在xx市社會福利院。一年前,他們的老師辭職。他們就過着這種生活:白天吃飯、看電視、作衛生,晚上睡覺。第二天早上醒來,開始同樣的循環。這只是讓單調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複製到不同的日子裏而已。

被遺棄的日子裏,福利院爲他們提供了細數生命尊嚴的空間。在成長的過程中,封閉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着排斥與壓抑。從本質上說,這是對他們尊嚴的一種漠視。

第五:對專業技能與價值的認識

與他們的交往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用一個社會工作者的身份,設身處地地考慮他們的處境;以社工的視角理解他們的問題。那時侯我們理解到社會工作傳遞給人的是一種價值理念,它是一種溫暖的生活方式。

第四,關於專業價值與專業技能之間關係的思考--價值是靈魂,技能是主導

在專業技能不足的時候,我們體會到了'愛'的威力--它是一個'緩衝坡'.面對他們突發的情緒轉變、不願對我們說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時,當他們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在合理的方案拿出來以前,我們給予的是毫不遲疑的付出真誠的愛、無理由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安慰。這樣問題不會惡化,許多小問題會在這個過程中化解。然而,要解決問題我們必須熟練地運用各種專業技能。

社會工作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價值重於技能。只重技能而輕專業價值觀的形成,顯然是捨本逐末、事倍功沒;只重價值而忽略技能,只能傷了'愛心'又無功而返。我們應該讓 '關愛的心'成爲一種本能,本能意味着瞬間作出真實的反映,它省去了在不同態度之間反覆權衡的徘徊。這不只是道德需要、不是空中樓閣的說教、而是價值和技能相融的便捷途徑。

(三)案主的問題

在十週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問題主要歸納爲以下三點:

1:身體的缺陷、社會知識和情感教育的先天不足,使他們產生很深的自卑感,這是他們產生性格障礙的主要原因。

院方對他們的總體評價是:懶惰、沒有上進心、自私、不會與人交往、不會關心人等等。這些爲一個成人定性的詞語,卻用在孩子身上。環境在不能爲他們提供應有的愛、自由和關懷的情況下,絲毫沒有降低對他們的苛刻要求。的確,他們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自我封閉性和對外界的防備心理,這造成他們不會交往、不會關心他人。這是因爲在生活中他們很少受到來自道德、寬容、勵志等方面的關懷和教育;這是他們在自我照顧過程中被迫形成的一種求生本能。

有一個女孩櫻:清瘦、嬌小、總是面含微笑。每次,她會指着我們身上蚊蟲叮咬處、結疤的傷口等溫柔地比劃一番;走路時,她喜歡拽着我的手貼着我走;我們坐下來時,她就站在身後給我們辮上各種可愛的髮辮,然後幸福地笑。只是,去了幾周我們從來沒有聽過她說一句話。

一天,在她們宿舍玩了好久之後,我對她說:'你給我辮辮子好嗎'

她重重點頭,然後要往我身後走,我拉住了她:'不要點頭,告訴姐姐,說'好'好嗎?'

她遲疑地張了一下嘴,還是羞澀的點頭。

'不能說'好'嗎?'我假裝生氣地嗔怪她。

'好--'那個字拉了好長的音,聲音如被卡了的磁帶一樣,時高時低地在空中打顫。她不喜歡在生人面前說話,是因爲聲帶的缺陷。後來她還是怯生生到不敢開口,經過幾次強化訓練,我們可以順暢地開玩笑。經過了解,他們中另外兩個孩子,也是因爲相同原因不愛說話。顯性的自卑,是不想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隱性的自卑,來源於沒有爸爸、媽媽、沒有正常孩子該有的一切。這是他們產生性格障礙的主要原因。

2:對外界的嚮往與缺乏'自我認知'之間的矛盾

他們需要自由的空間,讓生命沿着自己的紋路延伸。因爲青少年期,是自我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決定他們以後會成爲什麼樣的人。他們都希望走出福利院,然而當我們問他們今天想幹什麼時,竟然都說'沒想過'和'不知道'.從他們爲難的神色中,我知道這是事實。他們的理由是,院裏領導不讓他們瞎想,想也沒有用。

除了院方的管制,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除了電視報紙,他們沒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教他們寫短文時,我讓他們描述一下淋雨的感覺,他們都在搖頭。'有過這 種體會嗎?''沒有。''看過雨嗎?''沒有。'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下雨更加不允許在外面。對於自然現象都生疏若此,何況社會?

我告訴他們你怎麼想,你不說別人永遠不會知道,更加管不了。如果不想的話,即使現在就把你們放出去,又能幹什麼呢?我們給他們一個星期的時間大膽設想,下一週去的時候,我們要知道答案,這是作業。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美麗的,比如唱歌、畫畫、學古箏、廚師等。更主要的是,許多人有這方面的天賦。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自我意識,至少讓他們明白他們是獨立的人。

3:'半隔離'狀態的生存狀態,使他們處於'心理無依'的狀態。

他們每人都有用作業本自制的通訊錄,上面有:姓名、地址、電話三欄。我們要逐一填寫。他們會說出一些陌生的名字,問我們是否認識,那些都是曾經去看望過他們的大學生。難爲他們還那麼'念念不忘'.女孩小昕,經常讓我們帶信給我們學校的一個女生,還會送漂亮地風鈴給她(他們一個月只有10元零花錢,這些錢要用來沒生活用品,買一件新衣服意味着省吃儉用幾個月,那個風鈴是別人送她的)。後來我們問她:'你是不是很喜歡xx姐姐啊,怎麼每次都問她啊?'她說:'是啊,因爲我寫了好多信,只有xx姐姐給我回信了。'

只要有電話響起,教室裏就會出活躍起來。離電話最近的人跑慢一點,大家就高呼:'xx,快,快啊!誰的電話?'電話接通的時候,他們都自覺地保持安靜,是誰的電話,誰就在大家羨慕的目光裏幸福接聽。談話的內容大家共享的,原來他們的快樂來地那麼簡單!

(四)開展殘疾少年社會工作的構想

目前,我們的社會缺少足夠的空間和寬容去接納殘疾人。我們的同情和憐憫,從某種程度上隱含着排斥--似乎他們生來就是被同情的,而不是參與創造和分享 '正常社會'的一分子。他們也在'我是殘疾人'的自我認知下,躲避着外面的世界。這種成長環境就如脆弱的玻璃器皿,稍微的外力就會使之支離破碎,個人的才智也會在廢墟中老化。要想在短期內根除社會偏見是不可能的。那麼,當務之急就是要他們正視自己'身體殘疾'的事實、樹立'意志不殘'的信念,以客觀平和的心態迎接異樣的目光、適應環境。

社會連結理論認爲:當一個人感受到社會道德和社會秩序對他的重要性,瞭解到社會上多數人對他的期望時,他就與社會有了一種連結。同時,要想讓他們在這種情況下適應環境,需要有強大的後盾,使他們與社會發生連結。家的教育就是愛與責任的傳遞,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以家的形式,賦予生命一種頑強的自我修復功能在廢墟中挺立。

1.童話--安置心靈之家的'宅基'

小時侯,童話的缺席是一輩子都彌補不了的。它扼殺了孩子沒有負擔的期望,也關閉了孩子用自己的眼光觀察世界、用一己的思維來創造世界的窗口,那樣的童年往往殘疾。以後的補償最多是借屍還魂式的徒勞,終不得精髓。因此,開始的時候,我們鼓勵他們回憶自己聽過的童話故事。我們也挑合適的童話故事對他們進行教育。

2.一個有組織的羣體,分工明確地一幫一或一幫幾--小屋的基本'架構'

生活在公共環境中,心靈的的慰藉就缺少私有源泉;人們通過某種擁有,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家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是孩子獨有的私有財產。我們根據文化程度,把他們分成3個小組,每週五、六、日,分別去三個人,一人負責一個小組,爲他們上課、解答問題等。當其中個體有問題時,我們就進行單獨談話。我們經常問他們一些漂亮飾物和照片的來歷,他們就自豪地介紹照片中的自己,幸福地回憶與哥哥姐姐們在一起的經歷。爽朗的笑聲溶解爲燦爛面孔的旁白,那種神態馳騁球場的體育健兒拿着獎盃奔向球迷。這時他們會感到有人是專門爲他們而去的。

3.讚美和鼓勵--進入小屋的'門'

如果說可愛的讚美字眼對一個人的人生是重要的,那麼在一個人的人生之始尤爲重要。我們對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漂亮髮辮、條理清晰的作文、敏捷的思維等進行讚美,以此 逐步樹立起他們的自信。當我們要求他們寫日記、保持安靜、不打架時往往以獎勵爲藉口,每每都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當每次許諾之後,我們都在同學中收集適合的衣物帶過去。

4.以寬容和教育做保證的自由犯錯的空間--小屋的'牀'

成長意味着犯錯,成長渴求着自由與寬容。因此,他們需要一種力量來正確地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去嫁接一些、捨棄一些,而不是生硬地切割。有的時候,他們會把分給小夥伴的食物拒爲己有、把作業做的亂七八糟、把同伴打的哇哇大哭、其中一些人看不起那些有智力障礙的人。開始的時候,我們對這些很反感,可是自己在這個年齡段做錯事後,還蠻橫地摔門而去,而每次媽媽都會默默地做好我喜歡的飯菜等着我迷途知返啊。一個人犯一次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別人一次也不肯原諒他。理請自己的頭緒以後,我通過'換位思考'的方法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值的慶幸的是他們很聽話。有了牀之後,即使屋子沒有建好也可暫作休息。

5.任意喊出需要與失望的自由--小屋的'窗'

如果說童話給了孩子們自由幻想的空間,那麼我們該爲小屋裝上這麼一扇窗--任其任意喊出自己的需要與失望。他們有權利在現實生活中爭取童話喚醒的夢想;即使我們滿足不了那些要求,孩子也可以在被拒絕的空間裏慢慢融入現實。

6集體的監督與安排--小屋的'公安'

自發的助人活動很難長期堅持,因爲自覺性的養成,離不開初始階段集體的監督與鼓勵。我們該有這麼一種集體存在,它就是保障小屋安全的'公安'.而專業社會工作者的誕生,使這種可能成爲現實。週末和節假日,經常有高校學生、社會慈善人士去參觀,如果能夠有效地利用志願者,使志願活動成系統、成規模,將會受益無窮。

(五)實習實錄

第一:他們的在乎讓我慚愧

我們的實習受到少年、院領導的熱情接待和真誠配合。剛去的時候,康復區宛若一張被定格的照片:房屋、假山、路邊的行道木,溶爲一體似地一動不動。乾淨的庭院內無人走動,走道兩邊的長椅上零零散散地坐着一些人--他們都保持着固定的姿勢:翹腿的、低頭的、打瞌睡等等,相互之間沒有任何交流。

我們剛一進門,他們立即都站起來,同時幾乎把眼睛和嘴張到最大,表現出喜出望外的神態。然後紛紛跑開了--不是跑向我們,而是邊跑邊向屋裏沒有出來的人大喊,然後一起站在屋檐下看着我們。

我們主動走上前和他們聊天、發書、作遊戲,氣氛很快活躍起來了。他們送了我們一串串漂亮的紙鶴和紙心。走的時候,我把東西放在所長的辦公室裏,忘記拿出來了。我很爲難地對小魚(一個15歲的女孩,坐在人羣中她可以瞬間抓住人們的視線。沉默淤積的憂鬱氣質,絲毫掩蓋不了骨子裏的寧靜與自信;清秀的臉始終舒展着淺笑,真誠而不招搖。;只是,走動的時候原本平整的路變地不平了)說:'這樣好吧,一會你幫我把東西拿出來,下次來我再帶回去好嗎?'

同伴也應和着說:'算了,算了,下次再說吧,我們還要趕時間。'

小魚說:'不能算的,不能算的。'說話時會笑的眼睛在聲音沉寂的一剎那歸於憂鬱,深邃的眸子在我和同伴之間遊移。她舒展的眉頭始終漾着的笑意,也被緊張俘虜了。

似乎如果我們不回去拿的話,她就會哭。一直不喜歡說話的女孩櫻,一直搖着我的手,並且目光掃向一個工作人員(辦公室鑰匙在她那),然後再定定地盯着我。後來她陪我要來鑰匙的時候,圍着我們的幾個少年,臉上都露出瞭如釋重負的輕鬆笑容。

實習要結束的時候,我和同伴在他們中一部分人中作了一個小實驗。即讓他們寫下自己最捨不得的六個人,在一一刪除之後留下一個人。我們想通過這種方法,粗略瞭解他們過去的生活,以及他們現在的渴望。結果,出現每條紙上都寫着夥伴的名字,其中三張紙上有我和同伴的名字。後來那些紙被我帶回來了。其實,我們有什麼資格 出現在那些紙上呢?我們是去實習的,我們做的也只是舉手之勞而已啊!

【第14篇】大學生福利院實習報告

三個月的實習,接觸了很多人,有性格各異的老人,有兢兢業業的護理人員,在與爺爺奶奶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員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實習第二天,安徽省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在xx召開,省裏部分領導和社會工作人才來我們福利院參觀,瞭解了一下我們的社會工作介入方式和主要內容等。此次參觀和推進會的召開給我的感觸很深,由此可以發現我們社工越來越被社會所認可和熟知了,不僅政府的支持力度大大加強,社會上一些機構也開始瞭解和嘗試使用社會工作人才,這對我們專業的發展和我們自信心的建立都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社會工作專業發展及人才隊伍建設前景也越來越廣闊了。

平日裏,我們每天都會到每位老人的房間裏跟他們打個招呼,問候一下,在跟爺爺奶奶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在福利院裏面,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不只是陪老人們聊聊天、談談心,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從那些爺爺奶奶身上發現他們的優點,然後虛心的像他們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

在福利院工作的護理人員也給我上了很有意義的一課。實習之後我才知道這裏面已經開始接收全護理的老人了,第一次走進全護的房間的時候我都有點害怕,看到那些幾乎沒有什麼意識的老人躺在那裏,有的在呻吟,有的在艱難的大喘氣,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看着那些護理人員耐心的給每位老人換尿布,蓋被子,跟他們聊天,詢問他們有什麼需要,我卻發現自己全然不知所措。

那時候我才真正的體會到做個護理人員是多麼的偉大與不易。在這裏工作的護理人員基本上都是二十多歲,而且有很多都是剛畢業、都還沒有結婚,每天在院裏照顧爺爺奶奶洗澡、大小便、餵飯等,從未聽她們抱怨過,也未曾見過她們厭煩或是對老人不禮貌、不用心。

還有一次院裏面突然要做一個表格,我深受打擊。本以爲自己的office系統操作掌握的還可以,做簡單的excel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結果當我動手開始做的時候我才發現,一些基本操作我都掌握的那麼不熟練,甚至連自動換行都搞不清楚該怎麼用,合併單元格都找了半天才知道怎麼操作。真就應了那麼一句話“書到用時方恨少”,以前上計算機課的時候不是玩手機就是睡覺、聊天,現在用得着那些知識和技能了,就亂了手腳,如果不是李瑩姐過來幫忙,我想我這個堂堂的安師大本科生就把這大學生的臉面給丟盡了……

經過此事,我明白一個道理,平日裏學習知識和技能,一定要認真、用心,切不可毛毛躁躁,也不可以過於貪玩而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和任務。

在福利院實習期間,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馮老師和唐老師兩位奶奶,從她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她們都很樂觀、很熱情。她們兩位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她們都是自己要求去福利院的,她們覺得在這裏生活很自在,用自己的退休金養活着自己,每天都很充實,也不會給子女增添什麼負擔,這樣她們很滿足。每次看到兩位奶奶,跟她們聊天,我就總是在想,她們的晚年生活真是幸福,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式,而且自己會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斷的充實着自己,福利院或許只能給她們提供住所和服務,能夠活多久我們無法決定和控制,但是她們用自己的方式在不停地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這就是最讓人羨慕的。

再看看我們身邊,很多人都在得過且過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在不停地想辦法延伸自己的生命長度,也有很多人用抽菸、酗酒、熬夜等方式不停的降低着自己的生命質量,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活明白呢?到底我們是要選擇生命長度,還是生命的寬度呢?還是什麼都想要,還是什麼都不在乎?這是個問題。

總之一句話,我們在校園裏、課堂上學到的那些簡單理論知識對我們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社會是個大舞臺,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無論何時,我們都要虛心、認真、努力。

大學生福利院

【第15篇】兒童福利院大學生實習報告

一、實踐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爲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1. 瞭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 深入學齡兒童中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 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踐單位介紹

xx兒童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爲: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爲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爲國小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踐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爲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裏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爲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爲院裏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羣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爲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在十天的實踐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爲以下三點

1. 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裏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着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爲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裏。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衆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爲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衆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着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2. 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着好奇心來打量着,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爲“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爲“媽媽”。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裏的教室裏複習功課,週六週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願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傑”,然後組詞“傑出”、“俊傑”,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傑”,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裏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係,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係,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鬱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爲什麼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裏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麼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3. 院裏的孤獨與夢想

因爲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爲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裏,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還是很熟悉的。

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後想幹什麼,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後的事情。

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着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爲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踐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曾經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成爲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我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