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實習報告

文物與博物館實習報告

前言

文物與博物館實習報告

實習是一個極爲重要的實線性教學環節,是職場生涯的開始,是展示知識成果的年臺目通過在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相關崗位實習接觸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相關崗位實際工作,瞭解職場增強事業心、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使自己在社會實或中接觸與本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增強感性認識,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提高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在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相關崗位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受益匪淺,也打開了視野,增增長了見識,使我認識到將所學的知識具體應用到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相關崗位工作中去,爲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過這段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相關崗位的實習讓我明白:只有在實習期間儘快調整好自己的學習方式,適應社會,才能被這個社會所接受,進而生存發展。

一、實習地點

晉陽古城遺址。晉陽古城遺址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古城營村附近,始建於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歷經秦、漢、三國、南北朝、隋唐、五代,於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毀於戰火。晉陽古城自創建以來,曾爲戰國時期趙國都城,是中國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會。

二、實習時間

2017年6月底至2017年9月初

三、基本情況

晉陽古城遺址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源區晉源鎮附近,西城牆緊挨大運高速公路,南城牆南接龍山大街,北城牆瀕臨蒙山大街,東城牆靠近汾河西岸,古城面積大致約20平方公里。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9月,聯合國開發署將晉陽古城遺址的保護、開發和研究列爲“21世紀城市規劃、管理與發展”援助項目;2006年12月,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將晉陽古城遺址列入“十一五”期間全國百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項目;2010年10月9日,國家文物局公佈了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晉陽古城獲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立項。晉陽古城遺址是山西省歷史記載最爲清晰、規模最大與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古城遺址。2012~2016年,爲了配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與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根據“十二五”考古工作計劃,2012年開始對古城遺址西北區域展開考古調查,在距明太原縣城北城牆350米、晉陽古城西城牆830米處發現了一處比較重要的建築基址羣,定名爲“晉陽古城二號建築基址羣”。這個建築基址羣分爲東西兩組建築基址,其中西組建築基址,始建於唐,譭棄於宋初。建築基址在廢棄以後,上部除遭到耕種破壞,並沒有再進行營造活動,故整體佈局保存基本完整。整組建築由左右兩側房屋組成一個封閉的多進院落。建築南向,中軸線左右佈局,有院牆、道路、三個庭院、多處面闊三間的建築組成。位於中軸線上的建築基址因現代道路間隔未發掘,但能夠從現在發掘跡象推測出對稱的佈局。從門前散水向北,每組建築地面逐漸擡高。最南側散水平面至最北建築地面高差0.75米。左右兩側殘留地面均在同一水平高度。儘管中軸線上建築沒有發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左右兩側是一期建築。營造建築臺基時先夯築最重要的殿堂,再緊挨着這些殿堂的包邊磚進行夯築。兩側的建築與中間建築都是在各自夯築好後再次夯築連接部分。整體建築臺基完成後,再在柱礎位置設置磉墩。左右建築以三間爲一組,其前廊都整齊通透,但房後散水並不統一,根據殿的大小,散水前後錯落,說明建築出檐長度有別。兩側建築面闊相等,但東側建築進深較西側深1.5米。其中七號房址平面面積較大,磉墩與柱礎石形制也較大,似樓閣式建築。一號與二號房址爲中軸線上庭院之間的建築,其兩側各有踏步與東西兩側建築連接。三塊方磚錯縫平鋪散水,雙行側磚勒邊,牙子磚堵縫。後牆外散水,雙方磚平鋪,單行側磚勒邊,牙子磚堵縫。每組三間殿堂,踏步正中設置。在七號房址廊前灰坑中出土金剛經殘碑,在六號與八號房址之間出土大量殘碑,其上文字有“迦殿”“造天王堂”“作頭”等很多內容。另外,在二號殿址西側出土有“……善之祥兼固……即隋之晉陽宮……特命良工塑北方……雄異也武皇……”的殘碑。由這些碑刻內容可推斷此建築爲寺廟建築,建築內可能有天王堂、釋迦殿等。另據“武皇”可以判斷該碑所記內容爲後唐追憶前朝之事。建築基址周圍出土有經幢殘段、精緻的石雕建築構件、日用瓷器、吻獸以及大量磚瓦等。通過對出土遺蹟及遺物的分析,判斷該寺廟建築爲大型寺廟建築的一部分,修建年代爲唐,可能在唐武宗時期受到破壞,五代後唐重新塑像或修葺,最終毀滅於宋初。在西組建築以東100米,發掘了東組建築。爲了徹底瞭解該區域內不同時期堆積,選擇性對部分探方發掘至生土。整個東組建築基址分三期。最早期建築遺蹟時代爲漢代,主要有一些房址和水井。出土四神磚、方格菱形方磚、雲紋瓦當、繩紋面布紋裏板瓦和筒瓦、繩紋陶罐以及大型石質建築構件等。第二期建築遺蹟疊壓在早期建築遺蹟之上,時代爲魏晉十六國,發現有大型窖第2頁共2頁穴及房址等遺蹟。出土器物有繩紋板瓦、繩紋筒瓦、雲紋瓦當、“富貴”文字紋瓦當、藍紋板瓦、“六年”文字板瓦和一些陶器等。第三期建築始建於東魏,經北齊、隋,最後廢棄於唐。建築基址的夯土範圍遍佈整個發掘區,採用一種大面積“滿堂紅”地基處理方式,夯築方法爲平夯,與“營造法式”灰土和碎磚瓦交替夯築方法一致。地基處理完成後,在承重牆的地方,用條形夯加固。立柱的地方再置磉墩和柱礎石。柱礎石表面素平,也有較少的覆盆狀。該建築基址應是一個由四周房屋圍合而成的院落,院中排水渠曲折迴繞,水井修築考究,礎石整齊劃一。出土有青掍板瓦、青掍筒瓦、青掍方磚、“興和”與“天保”銘記的空心磚、脊頭瓦、蓮花紋瓦當、漢白玉“神王”造像、青瓷碗、紅陶碗、灰陶罐以及“五銖”錢等。兩組建築基址的發掘,揭示了不同時代同一區域的不同類型建築,對於研究古代建築的佈局與演變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唐五代大型寺廟建築,其比較完整的建築平面結構,較爲少見。另外,新發現的魏晉十六國文化層及出土遺物,應成爲山西地區最明確的魏晉十六國考古研究的標尺。根據發現的“隋之晉陽宮”殘碑資料,推斷髮掘區可能是北朝和隋代晉陽宮所在區域,這需要更深入的考古工作來證實。如果確證,這將對於進一步瞭解晉陽城不同時代的城市佈局奠定重要基礎。晉陽古城工作難度大,時代跨度長,地層疊壓複雜,能做出這樣的成績,是長期努力的結果。二號建築基址羣西組建築揭露得比較完整,在全國佛教寺院考古中很少見,這對於隋唐佛寺考古有重要的價值。該建築無論是規模還是出土“敕”字殘碑作爲皇家寺廟的證據還不充分。該組建築規模不大,但比較完整,可能是一處單獨的寺廟,也可能爲一組建築的一部分,其縱列式的佈局類似西明寺的東院。這樣的佛寺具有典型的唐代特色,磉墩的做法與青龍寺相同。發掘中要梳理好每個殿址出土的遺物,這對於瞭解建築的功能有重要的幫助。

四、工作內容 

1、考察

前往苗圃、古城營村、麪粉廠等相關地點進行考察,通過測量、諮詢等確定考古發掘的範圍等,並做了相關的拍照和文字記錄。

2、發掘

在考古工地進行發掘,協助領隊老師參與發掘工作,對主要工作內容包括髮掘、記錄、拍照、繪圖、測量等。

3、室內整理

(1)清理文物(除陶器外,對其它文物進行水洗、物理和化學處理時須徵得領隊的同意)

(2)粘對文物(隨時與領隊和小件專管員詢問小件編號的更改) 

(3)修復文物(隨時與領隊和小件專管員詢問小件編號的更改) 

(4)整理髮掘日記(與領隊和小件專管員商量,主要是遺蹟單位和器物小件編號的更改,遺蹟現象的比較判定、填寫相關表格、按根據日記編寫探方記錄) 

(5)統一和整理遺蹟單位、器物小件編號(與領隊和小件專管員商量)

(6)陶片分類(按遺蹟單位、陶質、陶色、紋飾和加工方法進行)  

(7)統計陶片(按遺蹟單位、陶質、陶色、紋飾和加工方法進行分類統計數量和比例)  

(8)挑選標本(區別保存和就地處理者)  

(9)填寫器物標本清單(註明器物標本類別、數量和就地處理的陶片的數量、方法和地點,)

(10)標本上寫字、編號

(11)挑選標本(按紋飾、質地、形制等選擇,供類型學用)

(12)器物排隊(類型學研究,分型分式) 

(13) 挑選器物(需要繪圖、照相和製作器物卡片者) 

(14)器物繪圖(草圖和清圖,註明器物號) 

(15)器物照相(黑白、彩色、反轉和數碼,對底版和照片進行編號) 

(16)器物拓片(註明器物號) 

(17)填寫器物卡片(一式三份) 

(18)填寫器物卡片一覽表 

(19)挑選器物(供編寫報告使用) 

(20)挑選化驗樣品(注意樣品的包裝、填寫選送樣品表格) 

(21)探方資料裝袋(各種草圖、表格、照片、拓片)

(22)資料入庫(日記、探方資料袋、器物卡、掛圖) 

(23)編寫簡報和報告 

(24)文物裝箱(一切從文物的安全着眼) 

(25)移交文物和資料(填寫清單,其中包括文物的名稱、質地、類別、數量、保存狀況、接受單位、資料的類別、數量)

4、陶瓷器黏結與補配

以往修復陶器時使用的黏結劑和配材料主要有大漆、瞬間黏結劑(如502膠)、工業用3鞋結、膠、水混、石、環氧樹脂、硝酸纖維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醇黏合劑等。但是除了環氧樹脂、硝酸纖維素和聚甲基丙酸酯合劑等合成材料,其他料對文物都有再次摧毀的缺點。

(1)黏結

黏結時使用環氧樹脂、硝纖維素黏合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黏合劑、氰基丙烯酸黏合劑、聚苯乙烯黏合劑、502膠等。
    黏結方法:對於碎片很多的陶器,一般先黏合小的碎片再黏合大片,在黏結劑完全疑固之前,需要將其放在沙池或者用其他道具固定住。環氧樹脂黏結綜合性能的最優化,取決於黏合劑的組成和配方,同時也與對被黏合購片表面的處理、塗膠和固化等黏合工藝有關係。操作時,首先用水清洗黏合界面,清選過的器物放在50-60℃或者室溫環境中自然於燥。然後用調謂月或者牙等工取環氫樹脂均勻塗滿畫面,使鞋合面浸潤完全,去表而多餘樹脂,防止量後結合時技壓到片表污污染器。確酸纖維素黏合劑、聚甲基兩酸甲番非合劑、基丙透酸合劑和聚苯乙黏合劑和環氧樹脂的作方法基本相同,可適量添加一些陶片粉末或者礦料一起使用,且具有可逆,但是由於它們的固化時間較久,一般需要塗膠半乾時合對斷面,最後還要擦淨合對斷面時擠壓出的餘膠。因爲502膠是瞬間凝固膠,度低,又由於陶片比較脆弱,操作的時候比使用樹脂類膠要難,而且必須快速準確地合對斷面來黏結。
  (2)補配
    在使用環氧樹脂補配陶器類文物時,它有黏着力強、收縮力低、內聚力大、操作性能息好、穩定性高(耐老化、耐溶劑、時水、時化學、時熱等),能保持文物原統和黏合後基本看不出痕跡的特性,並且作色方便。此不氧樹脂不僅適合作爲陶器的補配材料,也適合作爲其位材質文物的樸配材料。目前在陶器上用得較多的村指材料是AA,AA的主劑和固化劑混合使用比是2:1,爲了作色的要,可在樹脂裏添加礦物顏樣,以達到和器顛色一致的數果,也可以最後用礦物顏料在補配效作色,缺點是隨着面化劑量的增加,黃變速度加快。

五、心得體會

這次在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不僅深入瞭解了考古發掘相關的知識,讓我閱歷增加,並且提高了我的實踐能力。

通過這次實習,我收穫了很多,一方面學習到了許多以前沒學過的專業知識與知識的應用,另一方面還提高了自己動手做項目的能力。本次實習,是對我能力的進一步鍛鍊,也是一種考驗。從中獲得的諸多收穫,也是很可貴的,是非常有意義的。

在實習中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是一個讓我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中的好機會,原來,學的時候感嘆學的內容太難懂,現在想來,有些其實並不難,關鍵在於理解。

在這次實習中還鍛鍊了我其他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我的綜合素質。首先,它鍛鍊了我做項目的能力,提高了獨立思考問題、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在工作的過程中,複習了以前學習過的知識,並掌握了一些應用知識的技巧等。其次,實習中的項目作業也使我更加有團隊精神。

從那裏,我學會了下面幾點找工作的心態:

1、繼續學習,不斷提升理論涵養。  

在信息時代,學習是不斷地汲取新信息,獲得事業進步的動力。作爲一名青年學子更應該把學習作爲保持工作積極性的重要途徑。走上工作崗位後,我會積極響應單位號召,結合工作實際,不斷學習理論、業務知識和社會知識,用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用精良的業務知識提升能力,以廣博的社會知識拓展視野。  

2、努力實踐,自覺進行角色轉化。  

只有將理論付諸於實踐才能實現理論自身的價值,也只有將理論付諸於實踐才能使理論得以檢驗。同樣,一個人的價值也是通過實踐活動來實現的,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鍊人的品質,彰顯人的意志。必須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潛心體會,並自覺的進行這種角色的轉換。  

3、提高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習,是開端也是結束。展現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馳騁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將繼續學習,深入實踐,不斷提升自我,努力創造業績,繼續創造更多的價值。

可以說這次實訓不僅使我學到了知識,豐富了經驗。也幫助我縮小了實踐和理論的差距。這次實訓將會有利於我更好的適應以後的工作。我會把握和珍惜實訓的機會,在未來的工作中我會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不斷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爲實現理想而努力。最後,我要感謝學院組織的這次十分有意義的實訓,使我們學到了很多,也領悟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