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實習報告

地質實習報告精品多篇

地質實習報告精品多篇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一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後,將進行爲期三週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繫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內常見的礦物、岩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爲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並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瞭解實習區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係,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徵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岩作用的類型,沉積岩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岩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製信手剖面圖。

通過參觀煤礦、石灰岩礦,瞭解外生礦牀的一般特徵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普通地質實驗室實習

實習一、礦物(一)

認識礦物的形態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

實習二、礦物(二)

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徵,初步掌握礦物的鑑定描述方法。

實習三、風化作用

在校園後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生的地質現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徵並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

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

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像,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生的地質現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徵及河牀、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徵;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類型。

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岩

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岩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鑑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岩。

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

1、通過構造模塊認識褶皺、斷層的類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特徵;

2、通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

實習七、常見的岩漿岩

觀察認識常見岩漿岩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岩漿岩的鑑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岩漿岩。

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岩

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岩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鑑別特徵,初步掌握變質岩的鑑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岩巖。

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

通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

普通地質野外認識實習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後,將進行爲期三週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繫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內常見的礦物、岩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爲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並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瞭解實習區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係,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徵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岩作用的類型,沉積岩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岩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製信手剖面圖。

通過參觀煤礦、石灰岩礦,瞭解外生礦牀的一般特徵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2、觀察認識內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峯山滴水巖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寒武系變質岩、震旦系混合巖的岩石特徵,初步掌握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的因素;觀察認識峯山花崗岩體(黑雲母花崗岩)的岩石特徵及細晶岩脈的穿插關係,瞭解岩漿侵入作用的機制;觀察認識峯山岩體與寒武系變質岩的侵入接觸關係,以及接觸帶附近巖體結晶顆粒的變化,地層受熱接觸變質作用產生的角巖化、斑點化現象;初步掌握斷層的識別描述方法,學習斷層素描圖的繪製。

(2) xx峯山電視臺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峯山花崗岩體的岩石特徵及細晶岩脈、石英脈、煌斑岩脈的穿插關係;觀察認識峯山岩體與寒武系變質岩的侵入接觸關係及花崗岩的粒度變化,分析峯頂處的變質岩(殘餘頂蓋)的形成機制;觀察認識花崗岩中的“X”次生節理,學會節理的產狀測量與記錄。

(3)贛縣江口木材廠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燕山晚期玄武岩的巖性特徵及產出狀態,初步掌握岩漿噴出作用及噴出巖的野外鑑定特徵。學習斷層特徵的判別與產狀測量。

(4) xx市蛤湖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筆架山岩體(花崗斑岩)的巖性特徵及中細粒花崗岩脈的穿插關係;通過參觀瑩石礦,瞭解氣水-熱液成礦作用的機制,初步掌握瑩石礦的鑑定特徵及形成條件。

3、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三天

第一部分 前言:實習的目的任務、要求、時間、地點等;

第二部分 實習路線中主要地質特徵:按照地層、岩漿岩、變質岩、構造、礦產的順序進行概括性地總結;

第三部分 幾種地質現象的認識與探討:選擇地質實習路線中最有興趣、感想最深的兩種以上地質現象,對其作用方式、形成過程、產物及特徵作較深刻、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

第四部分 結束語:通過實習的收穫、體會及建議。

地質實習報告要求實事求是、邏輯清楚、言簡意駭、圖文並茂。

5、通過實習,要求對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學會用手持GPS定點。

(2)能掌握地質羅盤測量岩層(構造面)的產狀。

(3)初步學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礦物、岩石並描述其主要特徵。

(4)學會繪製地質信手剖面圖,學會繪製地質現象示意圖、素描圖。

(5)基本掌握地質觀察點的記錄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編寫地質路線小結。

(6)初步學習標本採集的一般方法和有關知識。

(7)學習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地質實習報告 篇二

地質學實習報告

班級: 姓名:

學號:時間:

一、序言

1、實習時間:xxxx、實習地點:

年10月21-23日

延慶硅化木地質公園(10月22日)

碓石口-碓臼峪(10月23日) 中國地質博物館(10月25日)

3、自然地理概況: (1)延慶硅化木地質公園

沿途有石灰岩山地、花崗岩山地、火山沉積盆地、白河峽谷等地貌類型。 可看到石灰岩層面構造、單斜構造、穹窿構造以及硅化木的形成環境

(2)碓石口-碓臼峪

該區域有很多震旦系硅質灰巖、石英砂岩,太古片麻岩,燕山期花崗岩。能看到不同時代岩層的接觸關係以及燕山復背斜南翼單斜構造。

4、實習儀器及調查方法:

(1)實習儀器: 地質羅盤儀、地質錘、放大鏡、捲尺、標本袋、照相機、地形圖、記錄本、鉛筆等 (2)調查方法:

A、巖性和構造的觀察方法

選擇地質露頭作爲觀測點:自然露頭和人工露頭 a巖性觀察內容 沉積岩-

顏色:注意區別繼承色、原生色和次生色 礦物成分:繼承礦物、粘土礦物和化學沉積的礦物 結構:碎屑結構

構造:層理、波痕、結核、化石 岩漿岩-

礦物成分:暗色礦物和淺色礦物 結構:結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態 構造:氣孔、杏仁、流紋等 變質岩-

礦物成分:特有礦物 結構:變晶結構和變餘結構 構造:片理、片麻、千枚構造 b.構造觀察內容

層理構造:注意區分層面和節理面 褶皺構造:觀察褶曲類型 斷裂構造:斷層和節理 B、地質露頭的測量方法 產狀的測量注意事項:

a.查明所測的層面是岩層上層面還是下層面,二者傾向差180度

b.所測層面應能代表整個岩層的產狀

c.測量傾角時,一定要測量層面與水平面的最大夾角。

C.鬆散沉積物的調查方法

觀測內容:沉積物厚度、產狀、顏色、結構和構造特徵等 第四紀沉積物鑑別標誌見附表 D.野外記錄的內容

記錄形式:文字記錄、圖上記錄、圖形記錄和照相記錄 記錄內容:觀測日期、天氣狀況、當日路線起止地點,各點觀測記錄

各點觀測記錄:順序編號、地形圖上座標、方位、露頭或剖面的性質、巖性、構造、產狀、厚度、接觸關係,地貌調查的主要內容等。 5.基礎資料:

附表1 第四紀沉積物鑑別標誌

附表2 岩漿岩和沉積岩的分類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三

經過一個多學期煤礦地質學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與和煤礦地質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瞭解,掌握了關於工程地質與煤礦地質中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狀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爲了更好的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地質學的瞭解,____級採礦工程同學六月二十號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進行3天地質的實習。

這次實習我們採用分組實習的模式,每小組設組長,採用小組長負責制,負責資料如乘車的時間安排,人身安全,並及時傳達老師通知,全班共分5組。6月20日在校園2301教室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實習動員大會,下午領取了實習工具。6月21日正式開始了本次工程地質認識實習實習。

一這次實習的主要目的

1、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2、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岩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3、學會對岩石的肉眼識別

4、認識斷層、岩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5、瞭解淮南幾大山脈的地質狀況,岩層產狀,及構成。

6、掌握邊坡穩定性的概念及如何增強其穩定性

二實習的主要過程

路線一洞山

1觀察洞山地區的岩石、地層和古生物,瞭解去沉積環境;

2聯繫羅盤的使用,測量岩層的產狀;

3瞭解東山地區的構造特徵。

路線二羅山

1觀察舜耕山斷層

2瞭解組成羅山山體的岩石和地層

3觀察“淮南蟲”的產出層位,認識疊岩石,瞭解寒武紀前的生物特徵;

4觀察太原古界和上元古界之間的不完整整合;

5認識岩石風化剖面,瞭解土壤構成

路線三八公山----茅仙洞

1練習使用地圖

2認識羅山地區地層,不同類型的碳酸岩;

3測量岩層產狀,並與洞山地區比較;

4觀察阜鳳逆掩斷層和山王集正斷層,及其在八公山山體形態構成中的作用;

5觀察廟山窪的石芽地貌;

6觀察淮河的地質作用;

7珍珠泉在進行觀察舜耕山逆掩斷層,分析八公山及舜耕山在構造上的關係。

三實習區地質、地理概況

本次實習位於淮南市市區附近,淮南是中國的能源基地,這源於地址歷史上淮南的地質環境,本區地層由前震旦紀變質岩系及其以後各紀沉積岩組成,變質岩全爲結晶片岩,沉積岩由震旦紀起,以古生界爲主並有部分中生界及新生界,總厚達4千米。含煤地層爲上石炭紀及二疊紀,區內逆斷層繁多,岩層重複相間,構成鱗片狀構造,使煤系地層成一個不對稱正弦曲線型分佈。奧陶紀石灰岩爲主要含水層,二疊紀煤系地層則於寒武、奧陶紀之下,造成本區水文地質條件複雜。煤質爲氣煤--肥煤,灰份10-20%,含硫較高,一般在4%左右。求得B+C1級儲量172.66萬噸。故在淮南地區實習,是觀測工程地質的很好的選取。淮南歷史悠久,又有淮河,及其豐富的地貌地質特徵,造就了優美的環境,同時也造就了超多的煤氣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淮南的煤發的電佔華東六省的一半以上,可見淮南的地質環境在石炭二疊紀是以前有超多的植被覆蓋,動植物繁衍及其茂盛,這也是淮南淮南作爲能源基地的地質層面原因。

四岩層、地質構造及地質作用的認識

(1)洞山的構造及地質狀況

第一站,我們首先來到洞山,位於淮南市南部。6月21號的第一點從那裏開始,陳春奇老師在那裏講解了羅盤的使用,然後親自演示了怎樣使用羅盤測量岩層的傾向,傾角。留下的半個多小解答,功夫不負有心人,不斷的練習,每個同學都能靈活運用羅盤。之後我們沿着路向上走,來到第二點,馬家溝組(肖縣組)看到了呈刀砍狀的岩石表面,陳老師講解了白雲山與石灰石的區別。第三點在不經意間到了,泥岩沉積的構造隔水性很好。第四點是土壩組,厚度137米,在土壩組有個岩石破碎帶,風化表面呈蜂窩狀。

第五點,崮山組,厚度74米,浪層波痕,透過觀察,崮山組的上部有土黃色和紫紅色的灰巖下部有耳狀的薄層泥灰岩。時間悄悄的流逝,又下起細細的雨,這一切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巨厚灰巖的張夏組,陳老師詳細的講解了純淨灰巖的作用,我們在實習的過程中又學到了很多知識。

緊之後我們來到了與張下組的分界面順層擦痕面,主要是由能夠澆築水泥的灰巖組成。張下組的到來不期而至,伴隨着棗球狀灰巖的出現第七個點也就這樣結束了。說到徐莊組那可得說一段阿,這片山叫五層山,山的頂層就是土壩組,那裏的傾向是184°傾角是68°,在那裏老師教我們認時間,比如中寒武統表示的是岩石,中寒武世表示時間。。第九個點叫毛莊組那裏是無層山的第五個小山包,主要由泥岩組成哦。。最後一點是饅頭組,來到那裏主要是挖掘三葉蟲化石。因爲那裏是紫紅色的頁岩比較脆,中部是有黃色條紋的灰巖所以比較容易挖掘化石,當然我們收穫都不少阿。。

(2)羅山的構造及地質狀況

第二站,我們去了羅山油庫,那裏的岩石都是比較久遠的,最遠的是27億年的。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劉家溝組,那裏是沒有化石的沉積構造,有着大型槽狀的交錯層理,我們測得那裏的岩層產狀,走向172°,傾角63°。我們沿着路繼續向前,老師又教會我們如何測路的坡度,自我感覺與實際相差是很大的,我們測得這條路的坡度大約爲6°。我們沿着階梯一向到羅山油庫旁,那裏有着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向斜和背斜,但是沒有老師的指導,我們幾乎沒人看出,老師在那裏講解了很長一段時間,那裏屬於四頂山組。繼續爬山,來到了半山腰,那裏的的岩石6.6億年左右,大部分是白雲岩。再往上,我們看到了九里橋組。九里橋組是有竹葉狀灰巖和泥灰岩構成。那裏有着沒有被世界公認的淮南動物羣,動物羣至今6.8億年。構成山脊的是壽縣組,岩石較爲堅硬,風化不是很嚴重,最厚的是劉老碑組,大概530米左右,我們在那裏測了下山坡的坡度並和老師探討人上山的最大坡度,到達山頂我們留了影,這是我們實習的紀念。接下來的是一個斷層,老師教我們畫了斷層,接下來是五山組,曹店組,這兩組都是很薄,加起來纔將近40米。由於這時天氣很熱,很多人都期盼回去,在觀測過後就結束了這天的實習。

(3)八公山和茅仙洞的構造及地質狀況

八點多,乘車來到了八公山,第一點看到了猴家山組的白雲岩。那裏的岩石產狀與以前觀測的不同,那裏的岩石比較緩測得兩組數據,第一組傾向86°,傾角15°,第二組傾向90°,傾角25°。那裏的岩石發育密集,巖體比較完整。那裏的岩石比較堅硬是由於在海底有着超多含si質的火山噴發造成的。

之後來到八公山的第二個點,那裏有着比洞山更多的三葉蟲,很多人都在這尋找完整的三葉蟲作爲實習的紀念。不幸的是我沒找到完整的三葉蟲。和同學合了幾張影后,踏上了新的旅途,大約在路上觀光桃樹來到了徐莊組,看到了帶有動物爬行遺蹟的岩石,那裏的岩石產狀北偏東50°,傾角30°。桃子吃了,車也開始駛向鳳台。到了鳳台淮河大橋的東岸,我們看到了一個斷層,這是自然構成的斷層,這斷層屬於平移斷層。最後一點茅仙洞,那裏的淮河以侵蝕作用爲主。在茅仙洞附近,位於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於快速的側蝕作用構成了懸崖峭壁。繞過八公山,河流進入淮北平原,那裏地勢平坦,河道變寬,河水流速減緩,泥沙攜帶潛力降低,沉積作用增強,個性是流經八公山侵蝕、搬運的超多泥沙在此淤積,逐漸構成河心灘,導致河流分叉,構成所謂的“二道河”。河流淤積的土地肥沃,適合農作物生長,因而建立了“二道河”農場,每年向國家帶給了超多商品糧。

。隨着侵蝕作用的繼續,河道會逐漸北移,茅仙洞會慢慢不見,,如此發展下去,也許幾萬年、幾十萬年以後,茅仙洞與二道河之間的山體會被侵蝕殆盡,夷爲平地,或者構成一個“牛軛湖”,而河道則會“去彎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置向東北在八公山鎮附近流向二道河。那時,八公山的大部分將不復存在。

河流既是如畫山水的“雕塑師”,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

淮河河牀內沉積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組成,其次爲長石、白雲母、岩屑、生物介殼碎片等。分選較好,磨圓程度較高,大小一般在0.2—0.05mm左右,多爲細砂。河漫灘主要爲粉砂和粘土。

地史中的河流沉積由河牀沉積及河漫灘沉積組成,碎屑沉積物自下而上由粗變細,構成完整的沉積系列。在河湖密佈或河流入海處,河流淤積構成超多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茂盛,是煤構成的有利場所。茅仙洞這個地區主要的還是河流沖刷作用,以及邊坡的不穩定現象,風化作用。之後我們便乘車回去了。

這天結束了我們的地質實習。我們其實在這這天中學到了很多實際的知識,從課本到現實是個必要的過程,在實踐中我們能更好的運用自己的知識。我們還有很多不足,回到校園我們透過查閱資料瞭解了更多的地質知識。

五實習小結

透過這次4天的工程地質認識實習,我學到了很多。比起課本上的知識,實習瞭解的東西,更形象,更能激發學習興趣,而且生動易懂。這次實習前後,我們觀察了土壩組白雲岩,含不規則石英條帶,風化後蜂窩狀,

崮山組上部頁岩,泥灰岩,下部鮞粒灰巖張夏組厚層鮞粒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巖

徐莊組上下部灰巖,中部砂頁岩。毛莊組灰巖,頁岩互層。饅頭組上下部紫紅色頁岩。中部灰巖,含三葉蟲

猴家山組白雲岩,白雲質灰巖,頁岩,底部礫岩,含磷四頂山組白雲岩爲主,含疊層石九里橋組灰巖,泥灰岩,含蠕蟲化石;壽縣組砂岩劉老碑組頁岩爲主,夾灰巖、砂岩

伍山組石英砂岩;曹店組砂礫岩。

我還認識到淮南動物羣,以及三葉蟲化石在饅頭組中能夠找到,淮河的河流沖刷作用對兩岸的影響,以及,邊坡的不穩定現象,風化作用,等等。我們透過老師的講解還學習到土壤的構成過程,並且觀看了風化剖面。這次實習我受益匪淺,不經學到很多和採礦工程相關的工程地質學知識,還學到了很多淮南的歷史文化知識,我們的指導老師陳老師學識淵博,他像一個朋友容易溝通。他爲人風趣幽默,教學很簡單,大家很愛學,我們對實習老師的教學風格很是喜歡。透過這次實習,我深刻的認識到實踐對於知識的獲取的重要性,期望校園能多能組織這樣的實習,多多開展實踐類型的實習,這樣再加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我們能把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並且能很快領悟到各種工具的用處而不是紙上談兵。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還想再去一次,但我更想去更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因爲我還想見見恐龍化石,也想了解那個時候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我很想明白那些地面霸主到底是怎樣被絕種的!總之很感謝老師能給我這次機會!

地質實習報告 篇四

20xx年7月7日至9日我們礦資班的全體同學在彭老師的帶領下進行爲期三天的地質實習(兩天地面一天地下)。

一、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是在校內完成了《地質學與礦物學》課程的教學後,到礦山進行一次課程實踐教學實習。其目的是把《地質學與礦物學》課程的理論實與礦山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認識.判別、分析地質現象的能力。鞏固、深化和擴大地質學基本理

論與基本知識,並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及地形地質圖,爲後續課程及今後工作打下基礎。

二、概述

廣西大廠錫多金屬礦田位於廣西西北部XX縣境內,交通較爲便利。大廠鎮位於XX縣西南部,東與車河鎮相連,南與XX市XX區交界,西與吾隘鎮相鄰,北與城關鎮、羅富鄉接壤,爲柳州華錫集團下屬企事業單位所在地。鎮政府駐地距縣城41公里,全鎮轄7個村民委、4個社區居委會,160個自然屯,165個村民小組。20xx年末總人口32862人(含華錫集團駐鎮各單位人口),全鎮總面積273.3平方公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後實有耕地面積9908.46畝,森林覆蓋面積2.77萬畝。大廠鎮地理位置優越,216國道過境並直達自治區首府XX市。境內已探明錫儲量160.5萬噸,佔全國總量的22.7%、世界總量的6.2%;銻163.5萬噸,佔全國總量63.3%,世界總量的30.4%;銦6777噸,佔世界總量的52.2%,被譽爲中國新興錫都和中國有色金屬之鄉。我鎮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有色金屬產業,轄區內有廣西華錫集團下屬的生產企業銅坑礦、鳳凰公司、再生資源公司、水電廠等和廣西高峯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區直企業,32家民營選礦企業、5家民營冶煉企業。20xx年財政收入5.1個億,社會生產總值預計突破40億元大關,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突破4800元。

三、礦區地層特徵

礦帶內出露的地層主要有泥盆系至三疊系(見圖2-5、表2.1),屬海相類復理石碳酸鹽巖建造,沉積厚度約4325~7851m。基底地層應屬加里東構造層的一套下古生界至前寒武系,可與桂北地區的四堡羣、丹州羣(板溪羣)、震旦系、奧陶系和志留系下統等對比。陳毓川(1993)[2]對桂北地區各時代統、組地層單元中成礦元素與同類岩石中的背景含量比較,認爲四堡羣中富集的成礦元素有:w、sn、v、fe、mn、co[29];丹州羣有:th、fe、cr、co;寒武系是:th、p、au、as、sn、pb的富集層位;下奧陶統是cu、ni、mo、v的富集層位。因此,基底地層具有爲上覆地層中的礦牀提供成礦物質的條件。

四、礦區地質構造特徵

礦區的構造線沿北西向分佈,主要構造包括大廠斷裂和大廠背斜,長坡-銅坑、巴力和高峯等錫多金屬礦牀沿大廠斷裂和大廠背斜自北西向南東呈串珠狀排列。

大廠斷裂:是丹池斷裂派生的次一級斷裂,呈壓扭性,斷裂面在走向和傾向上呈舒緩波狀,走向3160-3400,總體傾向北東,傾角400-750,具多期活動的特點,大廠斷裂既是導礦構造,又是容礦構造。銅坑-長坡礦牀即產於斷裂的上盤。大廠斷裂等nw向構造,還普遍被ne向(250~450)斷裂切割,ne向斷裂主要顯張扭性,在大廠背斜的轉折傾伏部位特別發育,是後期充填脈狀礦體的主要容礦構造。 大廠背斜:位於大廠斷裂北東側,是與之近乎平行的倒轉背斜,背斜西翼岩層產狀較陡,傾角大於700,局部直立,甚至倒轉;東翼較平緩,傾角小於400。背斜軸跡爲3300,向北部轉爲3000,向北西傾伏。在傾沒端的中、上泥盆統不同巖性接觸層位,岩層間普遍發育強烈的層間錯動,特別是在細條帶硅質灰巖(d3l2b)與小扁豆狀灰巖(d3l2c)、細條帶硅質灰巖(d3l2b)與寬條帶灰巖(d3l2a)以及寬條帶灰巖(d3l2a)與硅質岩(d3l1)等層位之間的層間錯動尤爲強烈,錯動帶中常含有大量瀝青質。這些構造對後期的改造成礦和礦體的形態、產狀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五、礦區岩漿岩特徵

丹池成礦帶內主要有燕山中、晚期的花崗岩漿活動,主要分佈在龍箱蓋、大廠、芒場等地,以岩脈、巖株、岩牀形式產出,屬淺成-超淺成岩漿岩。岩石種類有黑雲母花崗岩、花崗斑岩、石英斑岩、煌綠玢岩、閃長玢岩、白崗巖等。

1、黑雲母花崗岩

出露於礦帶中部的龍箱蓋褶斷帶,面積1600m×200m。據地球物理資料,其爲一等軸狀(東西向略長)的隱伏巖體,在0m標高的面積約21km2。該巖體主要組成礦物包括鉀長石、斜長石、石英、黑雲母、白雲母,副礦物成分有黃玉、磷灰石、電氣石等。同位素年齡爲167ma及97ma,相當於中白堊世,爲燕山晚期產物。

在化學組成上其特徵是:①si02含量高; ②偏鹼性, k20含量大於na20;③氧化鋁過飽和;④貧cao、fe203、feo、mgo和mno等組分。

2、花崗斑岩

分佈於長坡礦區的東部,呈巖牆狀產出,當地稱之爲“東巖牆”,地表共見3條,一般長500-1500m,最長達8000m,寬5-16m。南北走向,傾向東,傾角約700。含少量黃鐵礦、閃鋅礦、自然銅、脆硫銻鉛礦以及錫石等礦物。在長坡等地觀測,該巖牆周圍的蝕變作用很弱,也遠離錫礦體。其rb-sr同位素年齡爲93ma.

3、石英閃長玢岩

斷續出露於長坡礦區的西部,以巖牆形式

泥灰岩的岩石組合中。

長坡-銅坑礦牀從上到下、從新到老的地層分別爲:1、d 3 3 泥灰岩、頁岩;2、d2d 3 大扁豆灰巖;3、d2c 3 小扁豆灰巖;4、d2b 3 細條帶狀灰巖;5、d2a 3 寬條帶狀灰巖;6、d1 3 硅質岩;7、d2 2 灰巖、頁岩、硅質岩。

1、d 3 3

泥灰岩、頁岩

灰黑色至黑色,泥質、鈣質、碳質,可見生物碎屑化石)。厚340~370米。層理髮育,巖性軟,抗壓強度1177㎏/㎝2。如1#標本。

2、d2d3

大扁豆灰巖:灰色,扁豆狀構造,扁豆體排列不規則,扁豆體大小4cm×2.5cm~2cm×0.6cm之間,成份以鈣質爲主,少量泥質,巖性軟。厚15~20米。岩石完整、層理不發育、裂隙較發育。抗壓強度1150㎏/㎝2。

3、d2c 3

小扁豆灰巖:灰色,扁豆狀構造,扁豆體排列較規則,扁豆體大小3.5cm×0.5cm~1cm×0.3cm之間,成份以鈣質爲主,少量泥質,巖性軟。厚90~116米。岩石完整、節理髮育,抗壓強度1620㎏/㎝2。

4、d2b 3

細條帶狀灰巖:深灰色硅質薄層與淺灰色鈣色薄層相間,形成條帶狀構造,條帶寬1~5mm,巖性較硬。厚16~20米。岩石堅硬,裂隙較發育,抗壓強度1650㎏/㎝2。層內有星散狀或條帶狀黃鐵礦產出。

層間見浸染狀黃鐵礦化,裂隙脈充填物中有黃鐵礦、鐵閃鋅礦、脈石爲石英。

5、d2a 3

寬條帶狀灰巖:灰色,條帶狀構造,條帶寬1~2cm之間,泥、鈣質成份,巖性軟,可見典型的層間梯狀張性裂隙脈,裂隙由方解石充填。層內有星散狀或條帶狀黃鐵礦產出。厚16~20米。岩石完整,抗壓強度923㎏/㎝2。

6、d1 3

硅質岩:灰黑色至黑色,緻密塊狀,隱晶細粒結構,組份主要是石英。厚60~160米。層紋或條帶狀構造,岩石堅硬、破碎、裂隙很發育,抗壓強度1562㎏/㎝2。本層含碳酸鹽結核,有浸染狀和順層狀產出的細粒黃鐵礦。

(1)塊狀構造,黑色,磁黃鐵礦沿裂隙充填,充填物爲方解石。

(2)似條帶狀構造,少許星點狀黃鐵礦層間分佈,裂隙充填物爲方解石,碎屑角礫。

7、d2 2

灰巖、頁岩、硅質岩(7#標本、圖-16):深灰色灰巖、頁岩、硅質岩互層,成份:碳質、鈣質、泥質、硅質,巖性軟,有生物碎屑化石。70~116米。

七、礦牀水文地質特徵

礦區內沒有大的地表水體,北部雖有銅坑溪,南部有同車江溪,但流量小,受地下水及大氣降水補給,地表且覆有200~350米厚的灰頁岩隔水層,同車江溪距礦牀甚遠,與礦牀不發生水力聯繫。礦區內石炭系地層富含喀斯特水,但被長坡背斜地下水分水嶺所隔,地下水流向北東,即向礦牀側伏方向,因而喀斯特水對礦牀充水不發生影響。地形對地下水和大氣降水的排泄均有利。

礦牀範圍內的上泥盆統五指山組扁豆狀灰巖裂隙發育,但含水的裂隙不多。裂隙水是礦坑充水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來自塌陷坑內的大氣降水。總的來看,礦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不致影響礦牀開採。

八、實習收穫與體會

參加完三天的地質實習,真正體會到了地質工作的艱辛,深深地懂得了地質工作者的辛苦。

通過三天的地質實習,不僅讓我們在專業知識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讓我對自己所學專業有很大的理解。 通過這次實習我比較好的掌握了正確地辨別觀察到各種地質現象,能通過岩石礦物的各種物理性質鑑別常見岩石礦物,對實習及出露的岩石能夠正確的描述和命名,初步分析實習區中的地質構造特徵及地層產狀,掌握野外識別方法,掌握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包括方位測量及測量岩層產狀要素) 這一次實習教會了我很多事情,首先是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即使條件再艱苦,我們也要堅持。第二,本次實習讓我對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更進一步深入的理解,加強了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第三,本次實習更鍛鍊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三天我們基本都是在野外,每天頂着烈日,路邊雜草叢生。雖然早上老師允許我們坐車上銅坑,但我們幾個同學還是依然選擇走路上去。

這次實習是我的第一次外出實習,爲我今後積累了許多的經驗。對我以後的工作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讓了進一步瞭解礦山,對專業更加熟悉。我一定更加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爲建設美麗礦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 篇五

一、前言

1、目的和任務

本次實習的目的主要是爲了瞭解巖性及其構造、去武安的沿途出現的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質作用、沉積岩構造等,同時也是爲了更好地與書本上的內容結合,加深對一些地質構造的認識與理解,爲將來的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時間、地點與路線安排

08年10月31日早八點---------室內的講解及分配實習任務

08年11月1日早七點---------水電學院——古武當山

08年11月2日早七點---------水電學院——京娘湖

08年11月3日早七點---------武安活水村西—蓮花洞

08年11月4日早八點---------進行內業的實習報告的書寫

3、實習隊伍的組成

由老師及幾位輔導員帶隊講解,以班級爲單位,共同完成地質實習任務。

二、實習區概況

地形地貌

區域位於太行山東麓南段,西連太行山地,東接華北平原,爲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過渡帶。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爲陡峻的斷塊山地,山巒起伏,向東逐漸過渡爲丘陵、平原。總的地勢是西北、西部高,東南、東部低。

一地理位置及地理位置及交通概況

1、古武當山

古武當山位於河北武安市西北處,距邯鄲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歷史名山。山頂一唐代古碑上記載有“古武當山”字樣,經專家考證認定是久爲國內道教界尋找的著名的北方武當山,其歷史早於國內其他武當山。

古武當山自然風光秀美,文物古蹟衆多,山勢奇特,五峯相望,頂頂有廟,峯峯插天,杆被繁茂,滿山蔥鬱。進入景區,您可先乘纜車直達山頂,上廟主峯海拔1437.7米,真武廟建在山頂處,廟內供着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極宗師張三丰。北頂老爺頂,南頂奶奶頂,中間有一天橋連接。置身山頂,極目遠望,遍山水雲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廟中坐,廟在雲中行”。

2、京娘湖

京娘湖位於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鄲約60公里,現爲AAAA級風景區。因宋太祖趙匡胤千里送京孃的故事發生在這一帶,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稱口上水庫,位於武安市西北部山區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現憑藉其中山川水色開闢成爲旅遊風景區和避暑勝地。

這裏層巒疊嶂,川穀深幽,其風景各具特色。有的爲人工造就,氣魄雄偉,巧奪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話故事和歷史故事相交融,賦情於景,使人觸景生情。據史料記載趙匡胤千里送京孃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此外,京娘湖水庫大壩,大壩橫阻於門道川與常社川入口處。爲漿砌石重力壩,高81米,長185米,壩頂寬10.5米,水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橋。一壩雄踞,宛如銀壁,雄偉壯觀。還有京娘峽,原名三層門,後因此處所傳趙匡胤千里送京孃的故事而改稱現名。這裏峭壁高懸,若乘舟入谷,仰望藍天一線,俯視碧水一帶,大有“峯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3、蓮花洞

蓮花洞位於東太行山武安活水村向南,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區,這裏的岩石以石灰岩爲主,加上降雨量比較豐富,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的地貌。已開發出長約300多米的水旱二洞,旱洞有億萬年形成的鐘石乳、石竹、石筍、石花、石幔、石瀑布,琳琅滿目,包羅萬象。水洞之內一汪甘泉清澈見底,汩汩不絕。登山的過程回看到溶洞,山上裸露的灰巖面上可見到溶蝕的溝槽,洞內可見石鐘乳,石柱,在山頂可看到竹葉狀灰石、鮞粒灰巖,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三、地層巖性

古武當山

地層自老致新依次爲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第三系、第四系。其中震旦系、三疊系地層分佈面積小,出露不全。石炭系、二疊系、第三系地層多被第四系地層覆蓋,只有零星露頭出露。其他各時代地層出露良好。

京娘湖附近的主要巖性

長城系大紅峪組:爲本地區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爲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長石英砂岩,含鐵質及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裏和波痕發育,與上覆寒武系地層爲假整合接觸,平均厚度爲18m。

蓮花洞附近主要巖性:

火成岩(閃長玢岩):閃長玢岩屬中性淺成巖,主要礦物成分爲斜長石、角閃石,次要礦物爲黑雲母、黑雲母、輝石及石英。呈斑狀結構,斑晶以斜長石和角閃石爲主。常爲灰色,如有次生變化,則多爲灰綠色,塊狀構造。常以岩脈或在閃長巖體邊部產出。

沉積岩:長城系大紅峪組:爲本地區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爲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長石砂岩,含鐵質和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裏和波痕發育,與上覆寒武系地層爲加整合接觸,平均厚度爲18米。我們在去蓮花洞的路上可以看到震旦砂岩與寒武砂岩假整合接觸。

四、岩石

能夠看到的岩石:閃長玢岩、矽卡巖、閃長巖、片麻岩、正長巖、頁岩、泥岩

1、閃長玢岩是中性淺成巖,其礦物成分與深成岩閃長巖相同。主要礦物爲中性斜長石和普通角閃石。具明顯斑狀結構,其斑晶多爲斜長石和普通角閃石,偶見黑雲母。岩石整體顏色多爲灰及灰綠色,塊狀構造。常呈岩脈產狀,或爲閃長巖體邊部產出。

2、閃長巖爲中性深成岩的代表岩石,也是花崗石石材中主要岩石類型之一。其化學成分介於酸性、基性巖之間。

3、片麻岩(變質岩)一般具片麻狀構造,中粗粒鱗片粒狀變晶結構。主要由長石、石英和各種暗色礦物(雲母、角閃石、輝石等)組成。根據岩石的物質成分可分爲富鋁片麻岩、斜長片麻岩、鹼長(二長)片麻岩和鈣質片麻岩等。還可依所含礦物種類進一步分爲角閃石斜長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長片麻岩、黑雲母斜長片麻岩等。其原巖類型比較複雜,可以是正常沉積岩(粘土巖、粉砂岩等),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種侵入岩。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可由區域變質作用或接觸變質作用形成。

4、頁岩是由粘土脫水膠結而成,大部分有明顯的薄層理,能沿層理分成薄片,這種特徵也稱作頁理,風化後多成碎片狀或泥土狀。成分複雜,除粘土礦物(如高嶺石、蒙脫石、水雲母、拜來石等)外,還含有許多碎屑礦物(如石英、長石、雲母等)和自生礦物(如鐵、鋁、錳的氧化物與氫氧化物等)。具頁狀或薄片狀層理。

5、石英石英是一種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均十分穩定的礦產資源,晶體屬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礦物,即低溫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礦物中分佈最廣的一個礦物種。廣義的石英還包括高溫石英(b-石英)。石英塊又名硅石,主要是生產石英砂(又稱硅砂)的原料,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燒製硅鐵的原料。

五、地質構造

(1)斷裂構造

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岩石因所受應力強度超過自身強度而發生破裂,使岩層連續性遭到破壞的現象稱爲斷裂。基本類型是節理和斷層。

①節理裂隙:

岩層發生了裂開但兩盤岩石沒有發生明顯的相對位移的斷裂變動。按其形成的力學性質,節理可分爲張節理和剪切節理和劈理。節理常成組出現,如“X”-形的共軛節理。在京娘湖南側、漳河北岸,可見到不同形狀的節理構造。構造

理是各種裂隙中分佈最廣泛的裂隙,所有大型水電工程都會遇到。

②斷層:

如果斷裂兩側的岩石已發生了明顯的相對位移,則稱斷層。

(2)褶皺構造:

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岩層在側向壓力作用下發生彎曲,但仍保持連續性和完整性,這種地質構造形態叫褶皺。褶皺中單個的彎曲也稱褶曲。褶皺的面向上彎曲﹐兩側相背傾斜﹐稱爲背形﹔褶皺面向下彎曲﹐兩側相向傾斜﹐稱爲向形。如組成褶皺的各岩層間的時代順序清楚﹐則較老岩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爲背斜﹔較新岩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爲向斜。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單個褶皺大者可延伸數十公里﹐小者可見於手標本或在顯微鏡下才能見到。

向斜與背斜

(3)沉積岩層理構造及層面構造:(京娘湖)

層理是沉積岩在形成過程中,由於沉積環境的改變所引起的沉積物質的成分,顆粒大小、形狀或顏色在垂直方向發生變化而顯示成層的現象。層理是沉積岩中最重要的一種構造特徵,是沉積岩區別於岩漿岩和變質岩的最主要標誌。

水平層理:是由平直且與層面平行的一系列細層組成的層理。它是在比較穩定的水動力條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帶、閉塞海灣、海和湖的深水帶),從懸浮或溶液中緩慢沉積而成的。

單斜層理:是由一系列與層面斜交的細層組成的層理。細層的層理向同一方向傾斜並大致平行。它與上下層面斜交,上下層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單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見於河牀或濱海三角洲沉積中。

交錯層理:是由多組不同方向的斜層理互相交錯重疊而成的,是由水流的運動方向頻繁發生變化所造成的,多見於河流沉積層中。

層面構造:指岩層層面上由於水流、風、生物活動等留下的痕跡,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六、岩漿作用

岩漿岩是由岩漿凝結形成的岩石,約佔地殼總體積的65%。岩漿是在地殼深處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揮發組分的高溫粘稠的硅酸鹽熔漿流體,是形成各種岩漿岩和岩漿礦牀的母體。岩漿的發生、運移、聚集、變化及冷凝成巖的全部過程,稱爲岩漿作用。

岩漿作用主要有兩種方式:

1、岩漿侵入活動→侵入岩。岩漿岩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侵入在地殼一定深度上的岩漿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岩石,稱爲侵入岩。

2、火山活動或噴出活動→噴出巖(火山岩)

在岩漿從上地幔或地殼深處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殼形成侵入岩或噴出到地表形成噴出巖的過程中,由於溫度、壓力等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岩漿的性質、化學成分、礦物成分也隨之不斷地變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漿岩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如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還有鹼性岩、碳酸鹽巖等巖類,也充分說明了岩漿成分的複雜多樣性。

根據產狀,也就是根據岩石侵入到地下還是噴出到地表,岩漿岩又可以分爲侵入岩和噴出巖。侵入岩根據形成深度的不同,又細分爲深成岩和淺成巖。每個大類的侵入岩和噴出巖在化學成分上是一致的,但是由於形成環境不同,它們的結構和構造有明顯的差別。深成岩位於地下深處,岩漿冷凝速度慢,岩石多爲全晶質、礦物結晶顆粒也比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淺成巖靠近地表,常具細粒結構和斑狀結構;而噴出巖由於冷凝速度快,礦物來不及結晶,常形成隱晶質和玻璃質的岩石。

七、河流地質作用

河流地質作用分爲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河流沉積作用主要發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幹流處,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積在海洋和湖泊裏。河谷沉積只佔搬運物質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暫時性沉積,很容易被再次侵蝕和搬運。

①侵蝕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包括機械侵蝕和化學侵蝕兩種。河流侵蝕一方面向下沖刷切割河牀,稱爲下蝕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動力以及挾帶的砂石對河牀兩側的谷坡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爲側向侵蝕,而河流化學侵蝕只是在可溶岩地區比較明顯,沒有機械侵蝕那麼普遍。

②搬運作用:河水在流動過程中,搬運着河流自身侵蝕的和谷坡上崩塌、沖刷下來的物質。其中,大部分是機械碎屑物,少部分爲溶解於水中的各種化合物。前者稱爲機械搬運,後者稱爲化學搬運。河流機械搬運量與河流的流量、流速有關,還與流域內自然地理——地質條件有關。

③沉積作用:當河牀的坡度減小,或搬運物質增加,而引起流速變慢時,則使河流的搬運能力降低,河水挾帶的碎屑物便逐漸沉積下來,形成層狀的沖積物,稱爲沉積作用。

八、礦產資源

武安市資源豐富,礦產5大類、23個礦種。其中煤炭總儲量23億噸、石灰岩總量達70多億噸。沿途乘車可見到許多水泥廠依山而建。

九、結束語

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在諸多地質構造性質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沿途我們見到了許多地質構造,撿了許多卵石。

實習的日子我們雖然有些累,但收穫了大學的課堂裏沒有的許多東西,不僅學到了地質方面的許許多多的知識,也學到了爲人處世的許多道理與方法,學會了怎樣學習,也學會了把書本的知識與實際結合,在未來的日子裏我會繼續關心地質情況,繼續學習,爲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爲期一週的實習很快過去了,在老師的耐心講解下我們學到了很多,基本的認識並能清晰判斷以地質構造,相信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都會對我大有幫助。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六

一、實習時間:

二、實習地點:生態樣方調查及植被認知、土壤結構和取樣、華南植物園溫室。

三、實習內容

1植物樣方調查

1.1樣方調查的目的

瞭解植物分佈情況。瞭解各層植物的種類以及各自的生長情況。學習用正確的方法調查不同的植物。通過植物樣方調查,找出植物生長與周圍環境的關係。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在實際環境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虛心學習,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形成熱愛專業、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的良好品德。 1.2準備的材料

一盤捲尺、一盤皮尺、標本袋、標本夾、繩子、頭、繩子、編號牌。

1.3調查過程

對於喬木層,我們選取了一個長20米,寬20米的樣方面積,然後我們觀察了一下,確認了樣方中喬木。接下來,我們又數清楚了每種喬木的棵數,並給它們編號掛上了號碼牌。然後我們按照一定得順序,一棵一棵的測量這些喬木的高度、胸徑、冠幅、枝下高以及判斷它們的生活力。並同時將測量的結果記在相應的表格中。

對於灌木層,我們選取了一個長5米,寬5米的樣方面積,然後我們觀察了一下,確認了樣方中灌木。接下來,我們又數清楚了每種灌木的棵數,並給它們編號掛上了號碼牌。然後我們按照一定得順序,一棵一棵的測量這些灌木的高度、基徑、蓋度以及判斷它們的生活力。並同時將測量的結果記在相應的表格中。

對於草本層,我們選取了1個長1米,寬1米的樣方面積,然後我們將樣方內的草本植物進行分類,數出各種植物的棵數,接着量出每棵植物的平均高度蓋度,並根據它們各自的生長狀況判斷它們的生活力。

1.4調查的結果

2土壤剖面

2.1挖土壤剖面

剖面的設置、挖掘和觀察土壤剖面應設置在代表性較廣的地形部位上。一般挖成1×1.5~2米的長方形土坑,其深度因土而異。對發育於基岩上的土壤,一般挖至露母巖爲止;通常深1~3米左右;對沼澤土、潮土、鹽土和水稻土等地下水位較高的土壤以出現地下水爲止。挖出的表土與心土要分別堆置於剖面坑的兩側。觀察面上沿的地表不能堆土和走動,以免影響觀察、採樣。

剖面挖就後,先按形態特徵自上而下劃分層次,逐層觀察和記載其顏色、質地、結構、孔隙、緊實度、溼度、根系分佈、動物活動遺蹟、新生體以及土層界線的形狀和過渡特徵。接着根據需要進行pH、鹽酸反應、酚酞反應等的速測。最後自下而上地分別觀察、採集各層的土樣,並將挖出的土按先心底土、後表土的順序填回坑內。

2.2剖面的結構

土壤剖面指從地表到母質的垂直斷面。不同類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態的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徵,包括土壤的若干發生層次、顏色、質地、結構、新生體等。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由於物質的遷移和轉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組成、性質和形態各不相同的層次,稱爲發生層。發生層的順序及變化情況,反映了土壤的形成過程及土壤性質。

土壤剖面發生層一般分爲:表土層(A層)、心土層(B層)和底土層(C層)。底土層中,還包括潛育層(G層)。表土層也叫腐殖質-淋溶層,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層;在森林覆蓋地區有枯枝落葉層。心土層也叫澱積層由承受表土淋溶下來的物質形成的。

底土層也叫母質層,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響,保持母質特點的一層。潛育層也叫“灰粘層”,是在潛水長期浸漬下經潛育化作用形成的土層,土色藍綠或青灰色,質地粘重,通氣不良,養分轉化慢。觀察和了解土壤剖面是認識土壤、分析鑑定土壤肥力,制定耕作措施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從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質的土壤縱截面稱爲土壤剖面。一般都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水平層狀構造,在野外以其顏色、質地、結構及鬆緊度、新生體等區分。層狀結構爲其最重要特徵,是土壤形成及其物質遷移、轉化和累積的表現。一般劃分3個最基本層次:①表土層(A層)。爲有機質積聚層和物質淋溶層;②心土層(B層)。爲淋溶物質澱積層;③底土層(C層)。又稱母質層。這3個基本層最早由俄國土壤學家道庫恰也夫命名,以後,人們根據每個基本層的性狀與發生學特點又進一步細分。

簡單剖面

原始剖面:剖面上只有A和AC層。弱分異剖面:剖面層次分異不明顯,各層之間無明顯界線

侏儒剖面:發生層完整,但每一土層的厚度甚薄。

巨型剖面:熱帶氣候條件下高度風化形成的超深厚剖面,厚度可達數米至十餘米。

侵蝕剖面:土壤剖面上部部分層次被侵蝕掉。複雜剖面

1)異源母質剖面:土壤剖面上部土層的成土物質與底部基岩或母質組成不一致的剖面。

圖2.2垂直斷面

2)埋藏剖面:由於後來物質覆蓋,在土壤剖面的一定深度中出現一個或一個以上埋藏層或埋藏剖面的剖面。

3)堆疊剖面:原來的土壤剖面多次被沉積物質覆蓋,或由於大量使用泥肥、土糞等使土壤表層或耕層不斷墊高。

4)翻動剖面:剖面表土層以下的土層經人爲翻動到地表。

5)人造剖面:在採礦、興修水利等活動後,將混雜的土壤物質堆積或填回而形成的剖面。

2.3分層取樣

2.3.1樣品採集

瞭解污染物質在土壤中的垂直分佈,沿土壤剖面層次分層取樣,每個柱狀樣取樣深度都爲100cm,分取三個土樣:表層樣(0~20cm),中層樣(20~60cm),深層樣(60~100cm)

2.3.2取樣方法

①鐵鍬、鐵鏟、竹片等直接取樣;②採樣筒取樣;③土鑽取樣;④挖坑剖面取樣

1、地表層:鐵鍬、鐵鏟、竹片直接取樣;

2、分層取樣:手工操作和機械操作土鑽,進入一定深度的土壤,將土柱提上,,按需要切割採樣;或鐵鍬、鐵鏟等挖一剖面,分層取樣。

2.3.3取樣量各點(層)取1kg土樣裝入樣品袋,對多點均量混合的樣品可反覆按四分法棄取。

2.4注意事項

1、對照採樣點不能設在田邊、溝邊、路邊或肥堆邊。

2、有腐蝕性或要測定揮發性化合物,用廣口瓶裝樣;含易分解有機物的待測定樣品,採集後置於低溫(冰箱)中。

3、分層採樣次序:自下而上,先採剖面的底層樣品,再採中層樣品,最後採上層樣品。

4、測量重金屬的樣品,則應避免使用金屬器具取樣。可用竹片或竹刀去除與金屬採樣器接觸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樣。

3生態研究案例分析:酸沉降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

3.1酸沉降對森林植物的影響及其機理

森林衰退的原因一般認爲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對植物的生理生化過程造成直接影響;二是對森林的間接影響,即認爲酸沉降經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引起土壤的酸化,造成植物營養不良,有毒元素活化,重金屬釋放,進而影響植物生長和森林衰退[3]。

3.2直接影響

3.2.1植物體形態

1、傷害葉片

葉片是植物與大氣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是大氣污染物最先進入植物體的門戶。因此,植物的傷害症狀最早出現在葉片上[4]。幹、溼沉降都會改變植物葉片表面蠟被層和角質層的物理、化學特性。這些結構對葉片除了起到保護作用外,還可以調節植物的許多生物化學反應。對樹葉表皮的破壞,加速了葉片的老化,使葉片失去活力,變得枯焉甚至掉落、死亡[5]。特別是在低pH值的酸沉降作用下,在短期內就能對葉片造成可見傷[6]害。樹葉的變小,黃葉的增多,數量的減少,勢必會削弱其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活動,影響光合作用,導致林業生產下降,森林退化[7]。

2、傷害根系

根系作爲植物水分代謝和礦質營養的重要器官,是土壤資源的直接利用者和產量貢獻者,它的生長髮育直接影響到地上部莖葉的生長和生物量的高低,並與植物的抗逆性以及森林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有關。根系也是一個重要的碳素庫,其呼吸作用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反饋途徑之一[8]。植物根系養分吸收性能與土壤養分、水分、pH值和溫度等環境條件有着密切的關係,同時又影響着根際土壤中養分的遷移和有效性。酸沉降不但改變了根系周圍的物質組成、理化特性,也直接傷害了根系的生長。

3、生長及生產力

酸沉降引起森林生產力的下降已成爲無可爭辯的事實。但在一定的時空範圍內,一定的酸度條件下,酸沉降的的確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樹木的生長或羣落的增長。如在中歐和美國等國家出現的大面積森林衰退之前,其森林生長量比同時期未受酸雨影響的森林的生長量有較大的增加。其原因是錯綜複雜的,有學者認爲一方面酸沉降中的N、P和S素對植物起到了施肥的作用,另一方面酸沉降中強酸根離子的增加促進了土壤的風化,從而使進入土壤溶液中的營養元素含量增加,有利於植物的生長[9]。至於在有些受害林羣中,樹木仍能繼續增長,是因爲死亡的樹木被分解、礦化後爲其附近的樹木提供了養料。雖然這種增長能夠持續幾年,但最終會導致樹木死亡率的增加和生物量的降低[10]。一些人工模擬實驗也證明了,在輕度酸雨或短時期內,酸雨對植物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11]。

地質實習報告 篇七

班級:姓名:

學號:時間:

一、序言

1、實習時間:xxxx、實習地點:

年10月21-23日

延慶硅化木地質公園(10月22日)

碓石口-碓臼峪(10月23日)中國地質博物館(10月25日)

3、自然地理概況:(1)延慶硅化木地質公園

沿途有石灰岩山地、花崗岩山地、火山沉積盆地、白河峽谷等地貌類型。可看到石灰岩層面構造、單斜構造、穹窿構造以及硅化木的形成環境。

(2)碓石口-碓臼峪

該區域有很多震旦系硅質灰巖、石英砂岩,太古片麻岩,燕山期花崗岩。能看到不同時代岩層的接觸關係以及燕山復背斜南翼單斜構造。

4、實習儀器及調查方法:

(1)實習儀器:地質羅盤儀、地質錘、放大鏡、捲尺、標本袋、照相機、地形圖、記錄本、鉛筆等(2)調查方法:

A、巖性和構造的觀察方法

選擇地質露頭作爲觀測點:自然露頭和人工露頭a巖性觀察內容沉積岩-

顏色:注意區別繼承色、原生色和次生色礦物成分:繼承礦物、粘土礦物和化學沉積的礦物結構:碎屑結構

構造:層理、波痕、結核、化石岩漿岩-

礦物成分:暗色礦物和淺色礦物結構:結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態構造:氣孔、杏仁、流紋等變質岩-

礦物成分:特有礦物結構:變晶結構和變餘結構構造:片理、片麻、千枚構造b.構造觀察內容

層理構造:注意區分層面和節理面褶皺構造:觀察褶曲類型斷裂構造:斷層和節理B、地質露頭的測量方法產狀的測量注意事項:

a.查明所測的層面是岩層上層面還是下層面,二者傾向差180度

b.所測層面應能代表整個岩層的產狀

c.測量傾角時,一定要測量層面與水平面的最大夾角。

C.鬆散沉積物的調查方法

觀測內容:沉積物厚度、產狀、顏色、結構和構造特徵等第四紀沉積物鑑別標誌見附表D.野外記錄的內容

記錄形式:文字記錄、圖上記錄、圖形記錄和照相記錄記錄內容:觀測日期、天氣狀況、當日路線起止地點,各點觀測記錄

各點觀測記錄:順序編號、地形圖上座標、方位、露頭或剖面的性質、巖性、構造、產狀、厚度、接觸關係,地貌調查的主要內容等。5.基礎資料:

附表1第四紀沉積物鑑別標誌

附表2岩漿岩和沉積岩的分類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 篇八

一:指導思想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與健康行爲。

3、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爲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4、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受益。

二:工作目標

1、認真完成八年級和九年級體育教學任務,使學生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培養學生的興趣。

2、認真完成上級領導安排的各種時令性工作和任務。(1)帶領訓練隊參加縣級運動會(2)配合領導組織開展第一屆校運動會。

3、每天帶領學生晨練工作,同時每天早操督促學生認真做早操。

4、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多組織一些與體育鍛煉與體育比賽項目。如:學生籃球賽,實習生排球賽

5、好實習班主人工作;

(1)、指導班級日常的晨讀,早讀及晚自習,搞好教室和衛生區的衛生

(2)、瞭解他們的學習成績,身體狀況,性格特點及興趣愛好等,

(3)、管理好兩操,加強學生的身體鍛鍊,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增進身體健康

三、措施

認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學習和活動,認真記學習筆記,寫學習心得,提高自己思想認識。服從領導,聽從分配,團結同志,關心愛護學生。在工作中時時處處以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忠於職守,爲人師表。

1、加大教育力度,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體育教學是整個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因此,上好體育可是重中之重,是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的重要手段,在這實習期間,我將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努力探索新課程標準,積極改進自己的授課方式,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在教學中嚴格貫徹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的上好體育課,學好體育知識,增強體質,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2、進一步提高課外教學活動和運動競賽水平,學校的體育工作除體育教學以外,還有課外體育活動和運動競賽,這兩項同樣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課外體育活動是學生非常喜愛的活動形式,它即可以使學生對在體育課上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又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學習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基於這一點,對實習期間做好輔導,以保證課外體育活動順利的開展。

這段時間學到了不少學校裏沒有教的東西,感覺很不一樣。也許這就是社會吧。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認真的態度。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認真對待,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出錯。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九

一、實習目標

地學基礎野外實習是《地質學基礎》課程的基本教學環節,同學們通過此次野外實習,要求能夠進一步鞏固地質學基礎的理論知識,學會和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考察鑑別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爲學習《土壤學》、《土地管理學》、《小城鎮規劃》等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實習時間:20xx年12月18日

三、實習路線:學校----金馬河大橋----映秀鎮----都江村

四、實習工具:鐵榔頭、稀鹽酸

五、指導老師:吳德勇老師、鄭子成老師

六、實習要求:

1、深入認識和了解溫江周邊地區的地質地貌;

2、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分析不同地區地質地貌所屬類型、形成原因和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

3、能夠清楚地質地貌與生產利用的關係,以及某些地質災害的形成原因和必須的防禦措施。

七、川渝地質地貌:川渝面積57萬km2,分爲東部地臺區和西部地槽區,其中東部包括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地,西部包括甘孜、阿壩及涼山洲的部分。

(一)地質構造

1、東部地臺區。從元古代代早期,由於呂梁運動、晉寧運動和澄江運動,形成盆地的雛形。龍門山以東,形成的褶皺較低,褶曲起伏較小。 a、構造盆地

(1)盆地西部

①龍門山山前坳陷,龍門山和龍泉山之間盆地界線

廣元—寶興—鹽源—木裏

②龍泉——熊坡斷褶帶,包括龍泉山、丹棱總崗山。

③江油——蘆山斷褶帶

(2)盆地中部

位於龍泉山和華鎣山之間,形成許多小背斜或稱爲平緩而較的穹隆構造,傾角較小,產狀平緩。

(1)川北深拗大向斜以白堊系地層爲主,梓潼爲中心,包括三臺、綿陽。

(2)宣漢旋轉背向斜。

(3)蓬萊鎮——南充穹背斜羣。

(4)威遠穹窿(威遠——滎經之間)

(3)盆地東部

條形褶皺,分佈華鎣山大斷裂以東,巫山、七曜山以西,形成一系列向斜開闊,背斜狹窄的隔檔式構造,北邊平行,南部分支,形成掃帚狀構造。

(1)華鎣山褶皺帶

(2)永川帚狀褶皺帶,華鎣山褶皺向南延伸時受盆地邊東南褶皺影響,形成許多短(帚狀)背斜。

(3)雲陽、開江弓弧背斜

b、盆地邊緣

龍門山褶皺帶:位於盆地西部,由一系列緊密走向北東的斷裂褶皺構成。大巴山斷褶帶:分佈於盆地東北緣,四川重慶、陝西、湖水交界的地方。復背斜,在向斜翼部產生次一級構造。

涼山斷裂帶:分佈於峨眉斷塊以南,康滇古陸以東,以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隆起、斷裂組成。

2、西部地槽區。平武金湯孤形構造。

(二)地貌

1、東部盆地

(1)盆西平原、沖積扇平原、複合沖積扇、西低東高南低海拔750-400m。

(2)盆中丘陵區,位於龍泉山與華瑩山之間,地熱南高北低,北部深丘,南部低丘,有方山丘陵(簡陽)、單斜丘陵,饅頭丘(遂寧)。

(3)盆東平行嶺谷,寬度5-8km,有很多三迭系岩層(石灰岩),很多溶洞,背斜出露,在背斜核部形成三山一槽谷。

2、盆周山地

(1)盆地北緣山體雄偉。

(2)盆地東、東南、南緣七曜山、大婁山,山地海拔1000-1500m,溶洞特別發育,溶洞成層分佈。

(3)盆地西緣峨眉山、龍門山、斷裂帶發育,坡度陡,新構造運動活動頻繁。

3、川西高原

南部:從東到西,高原面上有幾條江和山川。

金沙江→沙魯裏山→雅礱江→大雪山→大渡河→邛崍山→岷江

山、江相間分佈,河流由斷裂構造形成

北部:橫斷山區(範圍)具體而言:三江流域地區。

八、實習內容

(一)金馬河大橋(平原)

1、金馬河地理位置

金馬河上起都江堰的青城大橋,下至新津紅巖子,全長約79.194km,流經都江堰、溫江、崇州、雙流、新津5區(市)縣,金馬河爲岷江排洪河道。外江向南流經都江堰市、崇慶市、溫江區、雙流縣,至新津縣武陽鎮段稱金馬河。它的河牀寬窄不均,一般爲300~600m;河牀甚淺,橫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變幅大。金馬河的地勢開闊平坦,河水攜帶固體物質的能力較低,致使年均約900萬噸的推移質和懸移質沿河淤積,河牀逐年擡高,河洲遍佈,灘沱相間,河道彎曲,河牀左右擺動不定。金馬河是一條寬、淺、散、彎的典型平原遊蕩性河,金馬河同時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馬河是典型的河流地貌,沉積物類型是沖積物,具有二元結構,其特點是分選性好,磨圓度較好,成層性較清楚,具有韻律性。

2、金馬河地質地貌概況

金馬河遍佈鵝卵石,鵝卵石大部分分選性較差,磨圓度較高。用力用鐵錘將石頭敲開,發現岩石顏色大部分呈白色,灰白色,有云母存在。由此初步判斷其爲岩漿岩。但通常來說,河流兩岸的堆積物應該爲沉積岩,金馬河的岩石卻爲岩漿岩,這是由於岩石倒置所形成的。

河漫灘是常年河流洪水期淹沒河牀以外的谷底部分,不能被佔用。現在有些人說河漫灘可以利用起來,例如耕地、建房。但是,這是不合理的,河漫灘是不能被佔用的,因爲只要發大水,就會被淹沒,更何況是幾十年不遇的大洪水。

站在河漫灘上,發現冬季的金馬河河流水流量小,河心灘很明顯地顯現出。

可見河心灘枯水期常露出水面(河心灘是在水流變緩的雙向環流作用下形成的,洪水期可往下游移動)。當河心灘不斷淤高增寬,高出平水期水面,就成爲可耕作和作爲居住地的江心洲。而我腳下所站的金馬河的河漫灘,是河牀長期側向移動與河流中騎行氾濫的產物。河漫灘具有二元結構,這是沖積物區別於其他成因堆積物的主要標誌之一,其沖積物上層粗下層細。

有河漫灘的存在,多半就伴隨着河流階地的出現。當時我們走下來的可以通車的小路一階,就是金馬河的一級階地。河流的下切侵蝕,原來的谷底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階梯狀的沿河平臺稱爲河流階地。階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氣候的變化;構造運動;侵蝕基準面的變化;人類活動的影響等。據觀察,金馬河的階地是一級階地,因此階地形成較晚。階地的階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積物組成,因此屬堆積階地。階地具有二元結構,與河流二元結構類似。一級階地營養成分豐富,耕性好,加上金馬河河道比較寬,河谷比較深,人工修築了防護堤,因此是一級階地就作爲了建築用地和基本農田用地。但是,從長遠考慮,最好不要將一級階地用作永久建築用地。同時,此地也是地下水彙集區,地下水豐富。

3、金馬河缺點

(1)金馬河河道寬窄不均,影響河水的運動。在河道寬闊段,水層較薄,受固體邊壁制約更明顯,則流動緩慢,相反地,在狹窄地段,河水流動相對較快。

(2)由於洪水對金馬河河牀的不均勻沖刷和無序地亂採河中砂石,導致金馬河河牀起伏不平,坑灘相間,加大了牀面粗糙程度,使河水流動的難度增大。

(3)金馬河洪水沖毀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馬河沿岸堤防工程,基本上是年年發生。遇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沖毀主要灌溉渠道的取水口,洪水進入灌溉渠道。近期使灌溉渠道沿線發生洪澇災害,淹沒村莊、農田、莊稼,遠期則可能影響灌溉渠道的取水,造成洪水後灌溉缺水,形成旱災。洪水嚴重威脅金馬河沿岸的城鎮、村莊以及下游河心洲上的村莊。

4、金馬河治理

(1)早年,金馬河的防洪治理多采用國家財政補貼的方式,對衝毀的工程進行及時修復。但結果是年年在修復,年年有破壞,不能形成整體防洪能力,無法從根本上消除隱患。

(2)採用河道砂石資源開採與開槽束水的技術方略。束水攻砂,攻砂定槽,制定了河道砂石開採與河道治理相結合的整治方案,即在河道中心利用採砂手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十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實習目的與任務:按照學校的安排我們在本學期學習了《土木工程地質》,緊接着我們就進行了地質野外實習的過程。我們進行這次實習的目的在與:鞏固和加深在課堂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瞭解岩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發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岩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的地質發展演變簡史;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瞭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爲學習後續課程、從事專業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實習時間:20xx年6月24日至6月26日實習地點: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天津市北部薊縣山區,屬燕山山脈中段南翼,沿津(天)圍(場)公路東側(薊縣段)呈南北走向,毗鄰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園東面與河北省遵化市的清東陵隔山相望,黃崖關長城猶如一條巨龍橫臥於剖面之上;南面是漁陽古城,縣城東側的翠屏湖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水資源基地;北面是河北省興隆縣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面有京東第一山、全國十五大名山之一的盤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居京(北)、津(天)、唐(山)三市腹心地帶,素有京、津、唐“金三角”之稱。古老的地質構造奠定了現代地貌發育的基本框架和發展方向。地勢北高南低,地質公園北端與興隆縣交界處的九山頂,海拔1078.5米,是天津市的最高峯。而座落在地質公園南端的府君山,海拔只有350米,海拔高度相差728.5米。保護區的地貌類型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寬谷、盆地和坎谷等構成。中、低山主要分佈在長城沿線及其以北地區的石英岩分佈區,山高、坡陡,氣勢磅礴。丘陵主要分佈在縣城以北的石灰岩、白雲岩、砂頁岩分佈區,海拔一般在300、500米。山體渾圓,坡度緩,土層較厚。是我國惟一記錄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質歷史的國家地質公園。其範圍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分爲7個景區:

1、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

2、八仙山石英岩峯林峽谷景區;

3、盤山花崗岩地貌景區;

4、九龍山碳酸鹽巖峯叢景區;

5、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

6、九山頂石英砂岩峯林景區;

7、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總面積342.05平方公里,規劃面積240.6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53.6平方公里,北緯40°00′~40°15′,東經117°15′~117°35′。處於京、津、唐交會地帶,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實習對象:河北工業大學交通工程專業07級全體學生(劉焱)實習活動:(如下)6月24日早上我們從西生活區坐大巴一路奔波來到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下車後,我們稍作整頓,然後老師開始介紹地質情況,我們的地址野外實習考察也就開始了。1.礦物、岩石的認識和地質構造的認識實習首先講的是沉積岩。沉積岩是在地表環境中,先前存在的化石(岩漿岩、變質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積岩)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風化的物質、有機物質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巖等地址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積岩是地殼表面分佈最廣的一種岩石,雖然它的體積只佔地殼的5%,但是露出面積約佔陸地表面積的75%。沉積岩主要由碎屑物質、粘土礦物、化學沉積物、有機質及生物殘骸等一些物質組成。沉積岩的結構按其組成物質、顆粒大小及形狀等方面的特點,一般分爲碎屑結構、泥質結構、結晶結構及生物結構四種。

1)碎屑結構碎屑結構是指岩石中由50%以上的碎屑顆粒被膠結物所膠結的結構,是沉積岩所特有的結構。按碎屑粒徑的大小,碎屑結構可分爲:

a、礫狀結構(碎屑粒徑>2mm

b、竹葉狀結構(碎屑形態多呈扁平狀)

c、砂質結構(碎屑粒徑介於2~0.05mm之間)

d、粉砂質結構(碎屑粒徑爲0.05~0.005mm)

1)泥質結構該結構由粒徑上發生變化,從會而顯示出成層現象。由於形成層理的條件不同,層理有各種不同的形態,常見的類型有:水平層理、斜層理、交錯層理和波狀層理。

2)塊狀構造岩石層理不清楚,礦物顆粒排列五一定規律。

3)鮞狀構造具有同心圓狀的圓形或橢圓形顆粒,形似魚籽。鮞狀構造直徑一般在0.5~2mm之間,鮞粒的形成系膠體物質圍繞沙粒、碎屑在淺海淺水環境中沉積而成。

4)層面構造沉積岩岩層面上的特徵如波痕、泥裂、雨痕等,這些特徵同樣反映了沉積岩生成條件和形成環境的特殊性,同時也是我們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標誌。其中的波痕特徵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積岩的肉眼鑑定:在鑑定碎屑岩時,除觀察顏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別注意觀察碎屑的形狀和大小,以及膠結物的成分。在鑑定泥質岩時,則需仔細觀察他們的構造特徵,即看有無頁理等;在鑑定化學巖時,除觀察其物質成分外,還需判別其結構、構造,並輔以簡單的化學試驗,如用冷稀鹽酸滴試,檢驗其是否起泡。接着我們考察了岩漿岩。岩漿岩又叫火成岩,佔地殼總質量的95%,在三大類岩石中,岩漿岩佔有比較重要的位置。岩漿岩是由岩漿冷凝形成的岩石。岩漿岩上升侵入圍巖,在地殼深處結晶形成的岩石,稱爲深成岩(形成深度大於3km)。在地面以下較淺處形成的岩石稱爲淺成巖(形成深度小雨3km)。兩者統稱爲侵入岩。由噴出地面的岩漿凝固形成的岩石成爲噴出巖,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岩漿岩的礦物成分岩漿岩主要由SiO2、Al2O3、Fe2O3、MgO等氧化物組成。其中SiO2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反應岩漿性質和直接影響岩漿岩礦物成分變化的主要因素。常依SiO2的含量,將岩漿岩劃分爲不同的類型:超基性岩(65%)。岩漿岩的結構和構造岩漿岩由於形成的環境不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結構和構造。岩漿岩的結構是指岩石中礦物的形態、大小和結晶程度,以及顆粒之間的關係。岩漿岩的構造是指岩石中礦物的空間排列及其填充的方式。瞭解結構和構造可以瞭解岩漿岩的形成環境。如噴出巖由於冷卻快,來不及結晶,形成玻璃質,稱爲玻璃質結構。其中一些氣體尚未逸散,形成氣孔構造。岩漿一面流動一面凝固形成許多流紋,做流紋構造。深成岩在地下緩慢結晶,它的顆粒在空間分佈比較均勻,形成塊狀構造;在深處,各種礦物結晶的大小相近,這樣的結構叫做等粒結構。而淺成巖中由於礦物結晶時間不同,造成先結晶的晶體粗大,後結晶的晶體細小,從而形成斑狀結構。岩漿岩的簡易鑑定方法:首先,觀察巖體的產狀等,將定是不是岩漿岩及何種產狀類型。然後觀察岩石的顏色以初步判斷岩石的類型。含深色礦物多、顏色較深的,一般爲基性或超基性岩;含深色礦物少、顏色較淺的,一般爲算子那個或中性巖。相同成分的岩石,隱晶質的教顯晶質的顏色要深一些。應注意岩石總體的顏色,並應在岩石的新鮮面上觀察。接着觀察岩石中礦物的成分、組合及特徵。並估計每種礦物的含量,即可初步確定岩石屬何大類。進一步觀察岩石的結構構造特徵,區別是噴出巖還是淺成或深成岩。最後綜合分析,據《土木工程地質學》“岩漿岩分類表”確定岩石的名稱。最後,考察了變質岩。變質岩是指地殼中已存在的岩石,由於地殼運動和岩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境的改變,處在高溫、高壓及其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岩石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生一系列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根據變質作用的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因素,將變質作用分爲: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變質岩的結構可分爲:變餘結構(殘餘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岩石經變質作用後常形成一些新的構造特徵,這是區別於其他兩類岩石的特有標誌,是變質岩的作重要特徵之一。原巖變質後仍殘留有原巖的部分構造特徵者叫變餘構造。通過變質作用形成的新的構造叫變成構造:

a)板狀構造岩石具有平行、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於分裂成板體,原岩基本未重結晶,僅有少量絹雲母或綠泥石。

b)千枚狀結構岩石常呈薄板狀,其中各組分基本已重結晶並呈定向排列,但結晶程度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礦物,僅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見有強烈的絲絹光澤,系由絹雲母、綠泥石小鱗片造成。常具撓具和小皺紋。

c)片狀構造在定向盈利的長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狀、柱狀礦物如雲母、角閃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組分全部重結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礦物顆粒。

d)片麻狀結構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爲主,期間夾以鱗片狀、柱狀變晶礦物,並呈大致平行的斷續帶狀分佈而成,他們的結晶程度都比較高。

e)塊狀結構岩石中的礦物分佈均勻,結構均一,無定向排列,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構造。變質岩的簡易鑑定方法:鑑別變質岩時,可先從觀察岩石的構造開始,根據構造,將變質岩區分爲片理構造和塊狀構造兩類。然後可進一步根據片理特徵和結構以及主要礦物成分,分析所屬的亞類,確定岩石的名稱。2.水流的地質作用認識實習河流普遍分佈由於不同的自然地理帶,是改造地表的主要營力之一。河流的地質作用主要有侵蝕作用和搬運作用。1河流的侵蝕作用河流在運動過程中對河谷岩石進行的破壞作用稱爲侵蝕作用。其主要通過沖蝕磨蝕和溶蝕三種形式對河底及兩岸進行侵蝕

1)下蝕作用下蝕作用的強度首先與流速和河水中的泥沙含量有關。此外,還與河牀的岩石性質及地質構造有關。下蝕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時又使河流向源頭伸長。分水嶺不斷遭到切割剝蝕,河流的長度不斷增加,以及河流的襲奪現象都是河流溯源侵蝕的結果。

2)側蝕作用河流一攜帶的泥沙爲工具,並以自身的動能和溶解力對河牀兩岸的岩石進行侵蝕,使河谷加寬的作用稱爲側蝕作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平原區的河流,由於河牀坡度較爲平緩,側蝕作用占主導地位。2河流的搬運作用河流主要通過對碎屑物的懸運躍運和推運三種方式來進行搬運。碎屑物以何種方式被搬運,主要取決於顆粒的沉降速度與上推力的對比情況。

3河流的沉積作用河流搬運物從水中沉積下來的過程稱爲沉積作用。4河流沖積土1)河牀沉積2)河漫灘沉積3)牛軛湖沉積

4)三角洲沉積5)山區河流沉積土6)由冰川補給的河流沖積土3.風化作用認識實習影響風化作用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和地質因素。

一、氣候因素:影象風化作用的氣候因素主要指降水量與溫度。降水量豐富且水循環快的地區有利於化學風化的進行;而溫度則影象化學反應的速度,水中游離氧的含量和水的離解度隨溫度增高而加大,水中CO2含量雖隨溫度增高而減少,但溫度增高十度,反應速度卻加快一倍,因此,氧化作用和水溶液的作用都隨溫度增高而加快,有利於化學風化作用的進行。而且,氣候控制着數量和類型,它們對風化作用產生各不相同的影象。地球氣候的分帶性決定了風化作用速度及其產物類型的分帶性。

二、地形因素:在相對高程很大的中低緯度山區,可以看到不同高程上有不同的氣候帶因而有不同類型的風化作用。地形陡緩的不同,風化作用也不同。陡坡地下水位低,植被稀少,物理風化相對強烈,產物不易保留,未風化岩石不斷暴露接收風化;緩坡平地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相對強烈,礦物分解徹底,風化產物殘留原地,母巖被覆蓋,不利於物理風化,最後形成大量粘土和殘餘礦牀。坡向也有影象,中低緯度陽坡晝夜溫差大,冰凍風化比陰坡強烈,以至陽坡比陰坡更凹凸不平。

三、地質因素:主要有岩石的礦物成分、岩石結構構造和構造運動的影響。

不良地質現象認識實習山區公路地質選線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質現象的制約,主要的不良地質現象有滑坡、泥石流、巖崩、岩溶、巖堆(坡積層)、軟弱土、膨脹土、溼陷性黃土、凍土、水害、採空區以及強震區(高地應力)等。因此在施工前優選出工程地質條件最好、地質災害最少、工程建設對地質環境的不利影響最小的路線走廊帶,真正貫徹地質選線的原則。對於滑坡、崩塌、巖堆、泥石流、岩溶、軟土、泥沼等嚴重不良地質地段和沙漠、多年凍土等特殊地區,路線應設法繞避。其次,當工作中發現仍有重大的地質病害存在或有潛在的重大地質病害時,必須及時調整線位。對於重大的地質病害應儘量繞避,實在無法繞避的要考慮工程措施的可能性與可靠性,並且應減少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提高工程措施的可靠性和安全度。對地質病害應以防爲主,以治爲輔,能避當避,即使增加工程造價也是值得的。

實習總結:在3天的實地考察中,我們和老師走在一起,學在一起,老師給我們進行的詳細舉例說明,增強了我們的實踐能力,並且這些都加深了我們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認識,對三大類岩石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讓我知道了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實際聯繫起來的話它只能變成無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應該儘量多的去實踐。這次實習也讓我認識到團體協作的力量,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一定要注意團隊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在這次實習中我所收穫的這些爲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基礎,在我以後的工作中定會給予很大的幫助。在這期間,我們面對烈日當頭曾汗如雨下,汗水浸透了我們的衣服,但是我們堅持了。在堅持一下,在挺一會兒,一切都會過去,等待我們的只有勝利。同時感謝李老師和郭老師不畏酷暑給我們進行的生動講解,而兩位老師的這種敬業精神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