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徵文稿

中秋節的作文徵文精品多篇

徵文稿6.66K

中秋節的作文徵文精品多篇

中秋節主題徵文 篇一

秋日的夜,悄悄地降臨了。圓圓的月亮驅散了暑氣,銀色的月光灑滿了大地,也給一棟棟樓房披上了白紗。令人興奮不僅是這美麗的景色,而且還因爲今天是中秋節。

吃過那豐盛的晚餐後,我一邊回味着剛剛吃過的美食一邊在想怎麼過中秋節。突然,我的腦袋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於是我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我們把家裏的那張小圓桌搬到陽臺上,而後一邊吃美味的月餅,喝着果汁美酒,一邊賞圓月,談心聊天,OK?”爸爸媽媽聽了,微笑地點了點頭。

一家人全部行動起來,我負責把陽臺整理乾淨,媽媽負責月餅,果汁美酒與飯後水果,爸爸則負責搬桌子與椅子。不一會兒,所有準備完畢。

我和爸爸坐在小園桌前,等待着媽媽和美味佳餚。正在這時,媽媽送來了用精緻的小盤子裝的月餅,水果,還送來了一杯杯“瓊漿玉液”,我看見爸爸直瞪着些吃的與喝的,心想:原來老爸也這麼貪吃啊!想到這兒我不由自主地笑了,聰明的老爸知道我在笑他,便恢復了他以往的紳士風範。

我們一邊吃着月餅一邊賞月。中秋月亮升起來了。好圓好豐滿的月啊!幾顆頑皮的小星星向我眨着眼睛,銀盤似的月亮灑下了銀光,草坪上,樓房上好像披上了一件白紗似的外套,格外美麗。突然,一個個煙花出現在那靜靜的黑幕上,煙花被襯托得格外醒目。突然,爸爸對我說:“黛婕,咱們來比賽吟誦唐詩,唐詩必須要和月亮有關,媽媽當評委與裁判,雙重角色哦!”

“好,比就比!”我迫不及待地朗誦起了李白的《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接下來是爸爸了,他吟誦了一首《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爸爸驕傲地看着我,我不以爲然地又吟誦了一首詩:“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我看了爸爸一眼,心想:他學問比我多,肯定會吟誦一首我不知道的詩。果然不出我所料,爸爸吟誦了一首我不知道的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天色漸漸晚了,可中秋月亮依然掛在黑色的天幕上,稀稀落落的星星,像害羞似的,時隱時現。

度中秋 篇二

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在這天,人們坐在月亮下,披着柔和的月光,我們全家人圍坐在陽臺上,分吃着團圓大月餅,齊樂融融的說着,笑着,欣賞着天邊那一輪皎潔的明月——好一幅和美的團圓畫!

雖說“月到中秋分外圓”,可我覺得美好明亮的月亮旁圍繞着一朵名叫“思念”的愁雲。團聚的美好景象使我想起了從前兒時的玩伴,我最好的朋友。幼時,每逢中秋我們兩家人便聚在一起,在小區的亭子裏一同度過這團圓的美好時刻,雖說兩家人不是親戚,卻早已親如一家了。如今,她卻在異鄉過着她自己的生活,這難免令人傷感。蘇軾一曲《水調歌頭》說出了多少人心底最美好的心願!不知道遠在他鄉的她是否在思念我呢?李白的一首“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天真,那也只能是記憶中的美美好了。一年之中,難得見到滿月,趁着花好月圓人團聚之時,好好珍惜當下,把握住現在的每分每秒。儘管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已經悄然逝去,我們更應該面向未來。不困於心,不亂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去,如此安好:“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家是最溫暖的地方,多少在外漂泊的遊子期盼着中秋佳節與親人在一起開開心心吃月餅,賞月亮,話家常,連空氣裏都充滿了喜悅,洋溢着幸福,原來世間最難能可貴的便是親情!

此時,月亮靜靜地揮灑着皎潔柔和的清輝,如一位江南水鄉的女子,溫婉動人。月華如水,流瀉一縷清輝,彌散一份靜謐,遁去了塵世的喧囂。感謝中秋之月,感謝大自然的恩賜,感謝有個幸福的家!

中秋節徵文 篇三

中秋節晚上聽爸爸說我們要去大酒店吃飯。車剛一停下,就看到樓上窗戶伸出來的小腦袋在興奮的叫叔叔。三步並作兩步地跑上樓去,看到已經來了兩個大人,三個小孩。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還有很多人。沒有來的孩子還有八個。不過有一個例外,因爲他在媽媽的懷抱中。哈哈!

我想這麼多人在一個屋子,太擠了吧!誰知道是專門給我們小孩子安排了一個房間。爸爸媽媽們想的可真周到!開始上菜了,我看到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餚被端上桌子,非常豐盛。我們十個小孩子像模像樣的學起大人也舉起了杯子乾杯起來。我旁邊的小哥哥愛吃羊肉,看來他是一隻來自北方的“狼”。我愛吃滷麪,味道可真好!他們稱我爲“面王”。有道菜的轉圈放了好多窩窩頭,紅顏色的、黃顏色的,一會就被我們一掃而光了。我們邊吃邊玩,有的學着狂歡節的樣子跳着搖滾舞蹈、有的在模擬踢足球、有的在用自己的各種飲料配置紅酒、有的還在拍電影,哈哈,我可是電影導演哦。興奮的時刻總是很短暫,爸爸媽媽說結束的時候,我戀戀不捨的走了。我會想你們的!再見了,朋友們!

在回家的路上,我聽見媽媽和阿姨的對話。她們都在說她們小時候的事情。阿姨說,那時候吃個白麪饃都吃不上,天天就是紅薯。不是紅薯幹,就是紅薯面。現在看到紅薯就想吐。媽媽說她最記得小時候的獎品,那就是五分錢的泡泡糖。那種泡泡糖是扁扁的長方形的,只有表現好的時候,外婆才獎給她五分錢,媽媽就興沖沖的買回來那樣的泡泡糖。媽媽說,如果碰到晚上買回來,嚼過後就不捨得吐掉。用一個乾淨的紙包起來明天再吃。天啊!五分錢啊!我從來沒有見過!我見過許多種錢,就沒見過五分的。聽了媽媽和阿姨小時候的事,太讓我不可思議了。現在哪個孩子還會爲一個饅頭而發愁呢?不僅衣食無憂,而且要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有。媽媽和阿姨都在感慨這越來越好的日子。是啊,比起阿姨和媽媽的小時候,我們可真是很幸福的哦!

正是祖**親的日漸強大才使我有這樣快樂的童年和優越的生活環境。想到繁榮昌盛的祖**親,我和爸爸媽媽的心情都無比的開心激動。到家後,媽媽讓我看空中圓圓的月亮。我擡頭望着月亮,忽然想到了哪本書裏的一句話“月光像輕柔的白紗,溫柔地鋪向大地……”媽媽看我那表情,邊拍着夜空的月亮邊哈哈的大笑。

這是一個多麼多麼愉快的中秋節啊!

中秋節主題徵文 篇四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爲中秋節,俗呼爲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於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蔔、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竈”。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隻月亮裏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冑,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着兩隻大耳朵,亦謔亦諧。有曲爲證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閒。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裏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中秋節,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春明採風志》裏有“中秋臨節,街市遍設果攤,雅爾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並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現在,這些秋果街上都買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變成的人的最美時刻。美中不足的是蘿蔔有點貴,和蘋果一個價。難免有老年人痛斥這沒有道理的價格。值得一提的還有毛豆,過去中秋並不常見,今年在北太平莊副食店的月餅攤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鍋,而且確實是帶枝的毛豆。

從習俗上看,和過去中秋靠近的還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僕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北京這兩年似乎又興起了中秋送禮大行動。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裏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爲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想,現在到底拜的是那裏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現在講究廣式月餅,過去“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爲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餅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能放半年的,肯定不會是廣式月餅。 月餅源自民間祭祀,同樣,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於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從製作工藝上說,油炸、蜜餞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連餃子,也是春節供後的食品。

其實,不僅僅吃食是這樣,延順這個思路推廣開來,藝術的誕生(謹慎的人在這裏會用某些藝術門類這個概念)一樣離不開民間祭祀的。還記得上學時曾對這個問題發生興趣,翻看一些河南、山東地區的考古資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頭腦的是一柄出土于山東日照的玉斧,當然真的玉斧無緣得見,但是單單就那圖畫已經足以讓人驚訝了。那斧薄得能夠透過光線而上面精緻的一條夔紋是很難讓人簡單地以“活靈活現”這個詞將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時代,它的存在又能夠說明什麼?

與其說玉斧是斧,倒不如稱之爲一種語言,描述着艱難的砍砸者同上天對話。或者稱之爲精靈,這是一個屏棄了功利取捨的精神的精靈。於是由了它,藝術方纔出現。更於是人才徹底地脫落成爲人。

中秋節真好,好在又一次讓我想到了這些已經好久不想的問題。當然節日本來就是人們精神的節日,與此時偶爾察覺月餅與烙餅的差異,也並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這個樣子麼。給自己做吃的,爲了填飽肚子沒一個認真。饅頭包子幾百上千年從不變化,但凡加上點精神追求,就能花樣翻新。

中秋節徵文的作文 篇五

中秋節的時候大家都要邊吃月餅邊賞月,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我來告訴你吧!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爲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爲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爲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爲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爲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爲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爲“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爲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爲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爲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爲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爲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爲“團圓節”。

中秋節徵文 篇六

中秋是什麼?或許問不一樣的人便會得到不一樣的回答,對於小孩來講,中秋是一輪明月和香甜的月餅;對於老者來講,中秋是暮年的感傷和那深深地惆悵;對於異鄉的遊子來講,中秋是解不開的相思和情結;對於久別的男女朋友來講,中秋時千里月明共團圓的情懷。

中秋給大家以回味的不只是那輪明月和那月餅。中秋是一個奇妙的日子,中秋之夜、皓月當空、涼風習習,家家餐桌前肯定會圍滿了親人。平時裏,大夥各都爲了事業學習終日奔波。難得聚在一塊,此時所有些瑣碎之事都被瞬間拋開,家大家圍坐在一塊輕鬆的說笑着談論着。

這個時候平時裏非常難覺察到的暖融融的氛圍開始瀰漫在每個人周圍,或許就在這個時候大家纔會發現,同輩的孩童們已經長高不少了,爸爸媽媽的皺紋和那絲絲銀髮又添加了不少,爺爺奶奶的手腳日漸不靈活,或許在這個時候候心裏都會有莫名的傷感,或許會發目前大家平凡的日常,這部分最容易的幸福卻是最珍貴的。那是一種稍縱即逝的美,是一曲無詞無韻的歌曲,是一首蘊含生命與活力的詩篇。

遙望中秋明月,皎潔明亮,珠圓玉潤,散發着清涼的光澤,照亮孤寂的夜空,也照亮了衆人的眼,那雙雙迷離的眼神,由於明月而神采飛揚,那雙雙慾望的目光也由於月而純真平靜。

可是月亮自己呢?月,就這麼孤獨的駐留在夜空,將攝人心魂的冷豔植入每一個人心深處。遙望整個夜空,居然沒一顆星星可以和她爭輝,她的美,是供世人觀賞的,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因此,明月纔會這樣漂亮,纔可以美得被人癡迷,不知曉世人的目光給了明月何種的滿足,讓她能日復1日,年復一年的青春不老,冰清玉潔。

依稀想起,國中時度過的一箇中秋,在皎潔的明月下,與友人一塊,學着古人的豪邁多情,踱着步子在庭院中吟詩作對,飲壺觴以醉月,舉杯起而邀月。

現在的大家,離古人太遠,距離詩詞太遠,對於詩詞愈來愈陌生。但是我覺得,中秋之夜的確需要詩詞的伴隨。假想一下,假如中秋留給大家的僅僅是纏綿交織的星月神話,和那月下瓜果,沒一絲絲詩律的情調,那大家對中秋還有哪些回味?

中秋,就是詩。中秋月下低吟詩詞,詠賞秋香皓月。

於中秋明月下,低吟“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纔有了對中秋明月更深的理解。

中秋節徵文的作文 篇七

啊,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來到了。因爲中秋節那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又特別明亮,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大家可一定要記得在這一天晚上邊賞圓月邊吃月餅噢!

你瞧,“鳥兒們都匆匆歸巢啦”!大街上一番熱鬧場景:汽車排成了一條條“長龍”;行人們有的拎着、有的扛着大包小包,臉上掛着喜盈盈的笑容;超市裏呢,哇!人頭攢動,商品琳琅滿目。親戚朋友們還不忘在繁忙之餘相互發個短信送上一份真摯的祝福呢!別看這一小小的中秋節,但我卻有着不一樣的感受呢!你不妨來聽一聽:

中秋節這天,天公偏偏不作美,竟下起了大雨,我的邊賞圓月邊吃月餅的計劃“泡湯”嘍!下面該輪到“大地不留情”了,節前,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團圓飯爺爺奶奶都缺席了。中秋節本來是團圓的日子,可上天卻偏偏不讓你如意,一個美好的佳節就這麼鬱悶地度過了。唉,真應了古代著名詩人蘇軾詞中寫的那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看見我垂頭喪氣的樣子,媽媽知道了原委,便安慰道:“琳琳,俗話說:有得有失嘛!任何事都要一分爲二的去看待。比如因爲下雨,實現不了賞圓月吃月餅的心願了,但天氣變涼爽了,好舒服啊!我們還可以一起陪着奶奶看電視、聊聊天,多開心啊!再比如奶奶摔傷這件事,以前她一直忙裏忙外,非常辛苦,很少有機會休息,也不願意休息,但這下終於可以安心地休息一陣子了。”

“嗯,是啊!”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心想:原來任何事都要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那樣你會發現原來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這個中秋節真是不一樣,多麼令人難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