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徵文稿

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精品多篇】

徵文稿2.5W

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精品多篇】

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 篇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週末,聽到媽媽唱了這樣一首歌,我覺得這首歌裏面似乎有很多故事,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立即上網百度了一番,才得知這首歌叫《春天的故事》,歌中的這位老人,居然是一位偉人,他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爺爺。

說來慚愧,我以前真的不知道鄧爺爺,更不知道什麼是改革開放。帶着我的好奇心,我便纏着正在閱讀電子書的爸爸給我講一講關於改革開放的事情。

爸爸說,從他兩歲起到現在改革開放已經整整四十年了,他也算是改革開放的見證人了。於是,他就給我講了他同改革開放一起走過的日子。

在爸爸童年的記憶裏,家裏很少有品種多樣的蔬菜和肉食,包餃子是家裏最開心的時刻;玩具是父母和自己手工做的;穿的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顏色單一,樣式簡單。

少年時代的爸爸也喝上了健力寶,讀上了各種新奇的圖書。連環畫已經被鐳射錄像和裝幀精美的漫畫小說所取代,五分錢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種味道的雪糕佔據了少年青澀的眼球,15寸的黑白電視已經換成了21寸的彩電,裏面播放的也已經不再僅僅是新聞聯播和動物世界了。

邁入青年時期的爸爸儘管對街邊數不清的零食不再感興趣,卻發現超市的蔬菜多種多樣起來,而且似乎比肉類更受歡迎;穿着各國名牌衣服的行人在街上隨處可見;電腦和網絡悄然地構架起了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的點,線,面。

聽着爸爸講完自己的故事,我突然陷入了沉思。雖然我只有11週歲,但是飯桌上從不缺各種蔬菜和肉類,每個季節的衣服有好幾套。我會玩QQ和微信,會用iPad玩遊戲和學習原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鄧小平爺爺的改革開放所帶來的變化,所帶來的幸福!我一直都與祖國的春天有個美麗的約會!

啊,中國,啊,中國,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我的耳邊彷彿又想起了媽媽的歌聲。我,身爲一箇中國人,倍感驕傲!我,身爲一箇中國人,無比自豪!我堅信,在我大中華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在我大中華科技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40年!我必將始終在春風的吹拂下茁壯成長!

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 篇二

自從去年小寶出生以後,外婆就到我們家來幫忙照顧小寶,也常常幫我們家買菜。所以隔幾天媽媽就給外婆一些錢,常常一次就給一千元。外婆每次都會說太多了,現在不是年不是節的去菜場錢包裏都有上千塊錢,在以前,一年都用不了這麼多錢呢。

他們的談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外婆,這些錢很多嗎?”外婆告訴我:也不說她小時候,就是四十多年前,那時我媽媽還沒出生,他們一年的費用確實沒幾百塊,大家收入都很少,買東西都要用各種票:什麼糧票、油票、布票,每一分錢都要算着用,餐桌上永遠是鹹菜、蘿蔔乾,有點鹹魚幹就算最好的菜了,只有過年時買一、兩斤肉。那時候,誰都沒有錢,所以連錢包都沒有。

外婆還告訴我,媽媽出生後剛好趕國家好形勢,大家的錢漸漸寬裕起來了。我媽媽和舅舅小時候偶爾特別想吃肉的時候,還是會買一些,但怎麼樣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現在一個星期買的魚肉,放以前幾個月都沒那麼多,錢雖然夠用,但都要節省着,這樣纔有錢讓舅舅和媽媽讀書。那時候,口袋裏有幾塊錢摸摸很讓人心裏踏實呢。但是啊,現在每天想吃肉就吃肉,想吃魚就吃魚,去菜場買菜錢包總是鼓鼓的,想的不是錢夠不夠,而是想怎樣買才營養均衡,有利身體健康。

但是媽媽卻總說這樣不方便,現在付錢都用手機掃二維碼了,根本不需要帶現金。只要掃一掃就付錢,讓有些老年人簡直無法想象,我外婆就是其中的一位。媽媽常常說給外婆換部手機,去菜場也可以用微信、支付寶付錢。但外婆堅決不同意:“好好的手機能打電話,幹嘛要換?掃一掃就付錢,萬一遇上騙子,掃了後把裏面的錢都轉走怎麼辦?這種新玩意兒,你們年輕人用用就好!”上個月,外婆的老人機(傳統手機)終於壞了,媽媽就給她買了一部智能手機,還在外婆的手機裏安裝了微信、支付寶,充了錢。我們教外婆用微信來發語音、打字發表情。“哎呀,這麼神奇呀。”外婆驚歎道。外婆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但是我們一旦說到用微信來買菜時。外婆便一臉驚慌:“這東西怎麼可能安全,這太危險了!我們老年人。不像年輕人,那麼會使用手機。誰知道那些人會不會騙你呢。而且你說的手機可以付錢,但是錢呢,錢在哪裏呀,我怎麼沒看到錢呢?”但是我們一家人合夥勸了外婆一晚上,她便勉強答應跟媽媽去菜場試一試。

第二天下午,我跟着媽媽一起陪外婆到菜場去買菜。真正教外婆如何用手機付款。不過外婆仍舊提心吊膽的,那樣子可真是可笑。

但是我外婆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強的,過不了幾天,就會自己到菜場用手機掃碼買菜了。不過他的擔心還沒有消失。每天都在餐桌上問爸爸錢有沒有算錯。有時她也忍不住感嘆:買菜時不用從錢包裏拿錢,也不用想找回的錢對不對,確實方便了不少!

現在,外婆又沒有錢包了,出門只用帶手機和鑰匙。同樣是沒錢包,但現在與四十年以前完全不同呢!

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 篇三

自從這四十年過去後,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善。讓我們先說說“衣、食、住、行”吧。

我媽媽小時候,要想買糧食要用“糧票”買,那是如果一家有九口人,數“人頭”,“‘王家’九人,五兩銀子,每人二兩小米,五兩大米。”說完後,就會把相應數量的糧票給你。買布是“布票”……而如果想得到一張肉票,就更是難上加難了。而且,冬天沒有除了白菜土豆的任何蔬菜和水果,每家每戶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吃到用優等麪粉包的餃子,平時只能吃到一些粗糧,而現在在我們的餐桌上沒有四季之分,夏天的蔬菜在冬天照樣可以吃到,餃子甚至被人們當作了快餐食品,粗糧雜糧被當作貴賓請上了餐桌;關於以前人們的生活狀況還有一個笑話:以前,人們總會去買一小塊油多的豬皮,掛在門上。每次出門前往嘴上擦一些豬油,以表示自己家裏吃得起豬肉。而現在,這早已成爲不講衛生的行爲。

咱們再說說“衣”吧。以前,除了過年是小孩子可以穿上花花綠綠的衣服外,其它時間,人們都千篇一律穿着藍灰色衣服,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我們看到人們的衣着在不斷髮生着變化,不但顏色、樣式發生着巨大的變化,而且服裝還有了不同的“分工”,爬山時有登山服、運動時有運動服、外出玩耍時有休閒服、上班時有職業裝等等,真是應有盡有啊。

那麼住是什麼樣子的呢?最早以前是“三級跳坑”,後來變成了四合院,在後來變成了單元房,以前一家三代人同擠在十幾平方米的房子裏,小孩子不會有自己的房間,甚至也沒有自己單獨的牀,從小到大都是跟爸爸媽媽擠在一起,衛生間、廚房都是公共的,家裏沒有單獨的衛生間;而現在我們小孩子都能擁有自己的房間,一家裏有兩個衛生間也是很正常的事。

最後,咱們說說行吧,以前哪裏有什麼公共汽車、出租車、小轎車,人們出行主要靠兩條腿,也叫11路公共汽車,你可能沒聽過“三轉一響”吧,這三轉中的一轉就是自行車,在那個年代誰家裏有自行車那是大家非常羨慕的,而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小轎車,開着自己的私家車外出旅遊已經成爲一種時尚。

再說一個和我們有關的,我的爸爸媽媽是在小人書、連環畫的陪伴下長大的,他們小的時候玩具也很少,爸爸最喜歡的玩具是一個自己做的木頭槍、而媽媽最喜歡的玩具是姥姥自己做的一個布娃娃,而我自己的書櫃裏有各種類型的書籍:科技類、故事類、漫畫類、遊戲類等等,玩具的種類也很多,光娃娃就有幾十個,爸爸媽媽把他們的愛都給了我一個人,媽媽說給我買玩具就好象在實現自己的童年夢想一樣。

“住房裝修像賓館,三人兩個衛生間,一家兩臺大彩電,家中有了電影院,出門跟着輪子轉,電話裝在兜裏面,衣着越來越大膽,奶奶也把婚紗穿,客人來了不做飯,除夕圍爐上酒店,退休大媽會操盤,買車買房去貸款,大學畢業自己幹,休閒花錢買流汗,高雅音樂露天演,走出國門看新鮮。”一首打油詩讓身邊的變化略見一斑。

在這短短四十年中,中國的發展和進步顯而易見,親愛的祖國,希望你的明天更加美好、富強。

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 篇四

這個暑假到鄉下,問了奶奶才知道以前的生活有多麼窮和苦。

奶奶說,她小時候住在山上,山路很崎嶇上下很不方便。那時候很窮,生病了沒錢看病,只能聽天由命。房子很小,是用木頭、爛泥和石頭造的,如果漏了也只能爛泥和石頭修。家裏的馬桶不是沖水馬桶,而是木桶,多了就倒專門裝糞的大缸裏。上廁所沒有紙只能用破褲子破衣服代替,洗洗反覆用。那時候沒有電,晚上沒有燈只有煤油燈,大熱天沒有電扇,只能用手搖蒲扇。一日三餐有時吃不飽,平時只吃些自己種的蔬菜,沒有肉吃。生活中買什麼都要用票,例如糧票、肉票、布票……奶奶九歲纔開始上學,學校是一間平房,只有一位老師教,上了四年就不上了,主要是經濟問題,當時一年學費要四塊錢,對當時來說已經很貴了。十三歲開始到地裏幹活,幹到十九歲才轉到廠裏幹活,這時國家纔有了起色。

現在國家富裕了,強大了,人民生活水平也奔小康了。

家家住起了鋼筋混凝土造的高樓,哪怕狂風暴雨也能安然無恙。家裏有空調,不怕冷也不怕熱,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馬路四通八達,有汽車、火車、高鐵、飛機等,出行方便。網絡科技也很發達,像一張巨大的蛛蛛網,可以在線預約醫療門診;也可以在線預約訂購各種票,例如火車票、飛機票、電影票以及各種門票等等;可以在線跟遠方的親朋好友視頻聊天;也可以導航、GPS定位,不怕找不到要去的地方……

學校好大好美啊!教學樓是四層的,有三棟。還有體育館,塑膠跑道的操場,不論風霜雨雪我們都可以安然地上體育課。學校裏,到處是高大挺拔的的大樹,綠油油的小草。學校還有許多活動讓校園變得豐富多彩。

改革開放四十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沒有這四十年,就沒有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

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 篇五

隨着時間的流逝,不知不覺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四十年。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街上變得熱鬧非凡、公路上開始車水馬龍、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奶奶告訴我,過去的四大件:自行車、手錶、收音機、縫紉機,不再是最值錢的東西了。而這些東西已被電視、冰箱、空調、汽車和手機所取代。電視讓大家不出門就可以看到外面發生的事情;冰箱可以把吃不完的東西保存起來;空調在任何時候都能調節房間的溫度;汽車成了人們的日常代步工具;手機讓每個人隨時隨地都能通訊。這四十年給人們幫助很大!

爺爺說,現在科技發展特別的快。以前天天還要帶個錢包出門,還有可能弄丟呢。如果要去買一個很貴的東西,還要裝好多錢,多麻煩啊。我想到現在,天天只要帶一個手機出門,如果要買東西,只要掃掃二維碼就支付好了,而且支付寶還可以搖一搖領紅包呢!上個星期,媽媽從成都帶回來了一盒牛肉絲,我覺得很好吃,還想吃一盒。媽媽只用手機掃了一下盒子上的二維碼,再選擇要什麼商品,點擊下單後,牛肉就可以給你郵寄過來。這樣不用出門就可以吃到成都的牛肉了。

我一定要感謝鄧小平爺爺給我們帶來的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 篇六

改革開放40年,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祖**親日益強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質量也越來越好,人人都能感受到祖國騰飛的腳步。

我的姥姥出生在1957年,經歷過祖國物資最匱乏的60年代。姥姥小的時候,人們常常會餓肚子。家裏的土豆壞了都不捨得扔掉,姥姥的媽媽會把壞了的土豆切成片,曬乾磨成面,做成皮兒,包了苦菜當午飯,可早上晚上就只能喝糊糊了,有的人家甚至連糊糊都喝不上。

穿的就更別提了。常常是大人穿破的衣服補一補,改小了給家裏的老大穿,老大穿小了再給老二穿,老二穿小了再給老三穿?所以一件衣服總是補了又補,縫了又縫,簡直就是和尚的百衲衣。

冬天來了,人們會把棉花裝進夏天的單衣裏。天氣暖和了,就又把棉花掏出來。一年四季只有一件衣服。

我的媽媽出生在1982年,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溫飽已基本不愁,但物質還是很短缺。

媽媽長在一個小山村,人們一日三餐都以莜麪爲主,大米和白麪非常稀有,要是誰家有點大米和白麪,也都是留給孩子吃,大人是萬萬捨不得的。

媽媽小時候穿的衣服沒一件是買來的,都是姥姥在商店扯了布,回家親自縫製的。

我出生在2009年,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幸福的時代了!我的衣服都是從商店裏買來的名牌,只要稍一過時,就立刻把扔掉,換身新衣。每一頓飯不但能吃得飽飽的,還能吃得好好的,我想吃什麼,媽媽就會給我做什麼,從沒聽說過缺什麼材料。我們還經常會在超市裏買一大堆零食。

玩的就更多了,媽媽經常會給我買許多新奇好玩的玩具,如四驅車,跳躍戰士,旋轉陀螺,真是玩兒都玩兒不完,開心極了。

祖國在騰飛,所有的家庭都和我們家一樣,正乘着改革開放的春風,昂首闊步飛奔在幸福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