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人民日報摘抄(高中作文素材)2022【精品多篇】

人民日報摘抄(高中作文素材)2022【精品多篇】

人民日報摘抄(高中作文素材 篇一

實際上,時常陷入利益羈絆的又何止青年?一事當先,做還是不做,往往悉心思忖;分內工作,竭盡全力還是敷衍塞責,尚得仔細權衡。得與失,取與予,風險與收益,付出與回報——在利益的座標系上,很多人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演繹着價值排序,精準計算着投入產出。一切似乎都進行得準確順暢。只是,當物質的慾望填滿生活,利益的喧囂遮蔽生命的星光,在萬籟俱寂的夜晚,也會惘然惆悵:爲什麼,我們“兩手滿當當,心中空蕩蕩”?

當今中國,利益的正當性早已“除魅”。對利益名正言順的主張,讓人人得享發展成果,“利益覺醒”可說是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馬克思早有斷言:“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刻意迴避利益,豈止是陳腐迂闊,離開利益的齒輪,世界將空擋滑行。對個人也好,對社會也好,都如小平同志所言,“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主義”。

但是,考量利益,並非讓利益的追求絕對化。表面上看,精緻的利益計較未必無益於社會的進步。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內創造出經濟奇蹟。利益最大化的風輪,很容易鼓盪物質的城堡遍地開花。然而,這樣的城堡卻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進的可能。只在意自己的人不會在意公共問題,只關心物質利益的人不會關心社會福祉。

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懷,我們的身邊便會充斥利己主義的鐵桿擁躉,責任能夠淡忘、道德可以離席、靈魂容許出醜。不是嗎?毒奶粉氾濫,地溝油盛行,在唯利是圖的利益盡頭,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線的崩塌。

志願服務,主動回報社會,卻被猜測其中掩藏着利益動機;應對災難,企業獻出愛心,卻被揣度背後有着利益交換。楊善洲圖什麼,用利益的邏輯說不通,就斥爲“傻瓜”;郭明義爲什麼,用功利的尺子量不了,就斷言“神經病”。利益的風暴撕碎了懸在一些人頭頂的崇高雲層,人不過是慾念死海中一個小小的漩渦。“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不與實利掛鉤的理想不是“做作”、便是“矯情”,利益於是成爲時代價值的“粉碎機”,讓我們的社會只剩誅心之論,難言感動信任。

這是現代版的義利困惑,也是墮落版的利益考量。走出了“恥於言利”的時代,難道就一定要拋棄“時刻準備着”的理想?經歷着“利益解放”的大潮,難道就一定要放棄“爲了全人類”的信念?拒絕利益主義獨步天下,理想情懷又該何處安放?

就像文學家所說的那樣,“理想有如晨星——我們永不能觸到,卻可以藉着星光在人生海洋中遠航”。確實,理想飢不可食,寒不可衣,不能幫我們找一個優厚的工作,領一份體面的薪水。甚至一個有理想的人,活在當下,會比別人更覺生存的困難與尷尬。但是人若沒有了理想,生命將走向何方?我們讚頌希望“讓人類遠離飢餓”的袁隆平,我們欽佩把汗水灑落山間郵路的王順友,實際上是讚頌一種更飽滿的意義、欽佩一種更豐盈的人生。循着理想的星光,我們才能跳脫一己得失,眼界更遠、胸懷更大,找到一個更持久、更深刻的生命出口。

“唯意志論”者固然舉步維艱,只有利益的人生同樣蒼白無力,“喻於利”不是開啓幸福的萬能之鑰,“喻於義”才能推開夢想的必然之門。構築精神的高地、留存理想的底色,纔有靈魂的原野鬱鬱蔥蔥,文明的河流碧波盪漾。這就是爲什麼寫出《國富論》的亞當•斯密,更看重《道德情操論》,也是爲什麼社會的改革者,既需要現實主義的利益考量,更需要理想主義的勇氣擔當。

翻開歷史,越是大發展、大變動的時代,越需要有超越個人、超越利益的理想。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的執着信念,法國大革命中民主自由的熱烈追求,20世紀初葉席捲世界的紅色狂飆,都曾是導引時代前進的旗幟。在中國現代化的關鍵時刻,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的當下,尤需在物質利益之外,多一份理想情懷。借用叔本華的一句話,它是對每個時代偉大事物的同一性和連續性的信心,是對一代代人的變化和衰退的抗議。

2、有個體意識,也要有全局觀念

在今日中國的現實語境下談全局觀念,很容易招來拍磚乃至譏笑。一個傳統上如此重視集體歸屬感的羣體,又剛從“狠鬥私字一閃念”的年代走出來不遠,很多人還沉浸在對“無我”的反思之中。追求個性的張揚,強調多元與多樣,思想的鬆綁,彷彿纔剛剛開始。有什麼必要在肯定個體意識的同時,強調全局觀念的“也要”?

這正是社會治理的複雜性所在。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沒有哪種觀念像個體意識與利益訴求一樣,如此席捲人心。從“主觀爲自己,客觀爲他人”到“我的地盤我做主”,從“言利未必非君子”到“無利不起早”,個人利益已經成爲很多人處理社會關係的出發點。或含蓄或直白,或溫和或激烈,對個體的強調,迅速在社會價值譜系中全線展開。

觀念的演進,源自奔流的實踐。個體意識勃興的背後,是告別計劃經濟、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進程。明確的權利主體和利益邊界,是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的內在要求。“凡是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羣衆意見,凡是損害羣衆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也正是因爲對個體利益的尊重,中國的改革和發展才贏得了億萬人發自內心的推動。只有集體沒有個體的時代一去不返。

然而,“全局”從來不會因爲對“個體”的強調就不復存在。辯證法的偉大在於,它永遠提醒我們認識到問題的另一面。垃圾焚燒廠建在你這裏不行,建在我這裏也不行,但它總要建在一個地方,否則必然是垃圾圍城;修橋修路修車站,拆你的房子不行,動我的奶酪不許,但它不可能修在空中,除非大家都不過橋不走路不出遠門。一邊抱怨霧霾遮天,一邊不願安步當車節能減排;一面痛罵就醫難買房貴,一面又都想掛專家號住豪宅,這樣的“通吃心態”,不止是在初級階段的中國行不通,在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地方,恐怕也都會碰壁。

一切都讓個人聽命於集體,強調個人爲“全局”無條件犧牲確屬苛求;但“我滿足了,纔是公平,我滿意了,才叫正義”,肯定也非理性。如果每個人都想着一己之私的最大化,完全以自身的感受衡量社會進步,“各私其私,絕無國民同體之概念”,不僅難以發育出良好的社會,也難以長久維持個體的利益。

中國社會已經進入利益多元的時代。如果我們承認權利和利益的多元多樣,歡呼由此帶來的文明進步,那麼也必須承認這樣的事實:不同的利益都要尊重,個體與整體必須協調。近年來,無論是地鐵禁食的爭議,小區文明養犬的討論,還是公共場所禁菸引發的熱議,一系列公共事件無不提醒我們,個體行爲並非是可以肆意奔突的河流,權利是有邊界的。正如諺語所說,你揮舞拳頭的權利止於我的鼻尖。懂得不同主體的妥協溝通,才能形成多元共存的利益格局。

社會的發展,將個體的尊嚴和福利推上了空前的高度,但也要看到,超乎歷史條件和時代環境的個人主張,可能成爲國家之痛。對“從搖籃到墳墓”高福利制度的過度追求,讓歐洲國家掉入高成本、高稅收的陷阱,社會危機由此而生。同樣地,在中國進入快速城鎮化的當下,要求取消所有城鄉差別,在教育、醫療、戶籍制度等方面實現絕對的均等化,不僅是脫離歷史的,也是超越時代的。

從世界範圍來看,20世紀以後,傳統的權利概念經歷了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即絕對的、排他的權利須受到某種限制,以服從公共利益的需要。這個過程也是作爲個體的公民重新進入社會的過程,是意識到權利之上還有社會責任的過程。無視他人權利和社會整體利益,脫離時代的語境,抽象的權利只能在現實中逐漸風乾。

不要總讓“個體”與“全局”彼此排斥、互相追尾,不要總將對“全局”的考量,放在“個體”的對立面上。標籤盛行的地方,理性容易枯萎;思維陷入絕對時,真理即成謬誤。如果說,個體意識和權利意識的覺醒,只是公民意識成熟的第一步,那麼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還需要每一個人更多秉持目光四射的全局觀念,更多承擔力所能及的社會責任。

3、有“批判精神”,也要有“建設心態”

曾有人說,批判精神,是呼喚進步的閃耀火花,它證明至少我們還沒有沉淪;批判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神聖之光,它證明至少我們還沒有墮落;批判精神,是面向未來的熱切向往,它證明至少我們還沒有絕望。

誠哉斯言。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批判是思想進步的活水、社會發展的源泉。沒有哥白尼的批判精神,就沒有神學大廈的坍塌,也就沒有我們所生活星球的真相;沒有費爾巴哈的批判精神,就沒有對黑格爾哲學的揚棄,也就沒有馬克思主義的登場;沒有共產黨人的批判精神,就不會有社會主義中國的撥亂反正,也就沒有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正是在批判中,我們突破一個又一個禁區,從必然王國一步步逼近自由王國。

如果說問題是時代的呼聲,那麼批判則是對這呼聲的迴應。在認識論層面,批判是認識問題的邏輯起點;從方法論角度,批判爲解決問題、推動進步提供了契機。然而,僅僅有批判精神,混沌的世界是否就一片澄明、叢生的問題是否就迎刃而解?

比批判更進一步,費爾巴哈貢獻了唯物主義的思想武器,哥白尼勾畫出太陽系運行的真實圖景。中國共產黨人的態度,毛澤東說得清楚:“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箇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

這樣的態度,是辯證唯物主義者的態度,也是歷史唯物主義者的態度。在他們眼中,推動歷史前進的力量,不是置身事外的冷嘲熱諷,也不是痛快一時的情緒宣泄,而是破與立的對立統一、批判與建設的相得益彰。他們懂得,當批判精神異化爲“爲批判而批判”,不加分辨地否定昨天、鄙薄今天、懷疑明天,結果只能陷入歷史的虛無:昨天一無所有,今天一無是處,明天一無建樹。

社會總有不完美,值得批判的事情豈止車載斗量。13億人口的中國,快速發展的轉型期,有問題,甚至有很多問題,都再正常不過;即便是已經“熊抱”現代化的發達國家,也不得不承認,“今天,技術的進步已經使得人類可以往返於地球與月球之間,但我們在處理人類事務方面依然捉襟見肘”。對這些問題拿起批判的武器,正確而且必要。問題是,如果人人都坐而論道,誰來爲我們解決問題?

與解決問題相比,做個“批判家”並不難,對照理想,現實的缺憾俯拾即是。做個“憤青”就更容易,只需加一句“這個社會怎麼了”,微博便會“很有氣質”。但是,複雜的矛盾不會因批判自然遁形,社會的正義更不會因批判自動實現。斯洛文尼亞前總統德爾諾夫舍克說得好,“單靠政治人物的努力是難以改善世界的”。社會的每一根毛細血管,都不能放棄對肌體健康所負有的責任。

批判是通向正義感的捷徑,是體現存在感的絕佳方式,但歷史的責任不允許我們滿足於道德飆車。中國的進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該不該”的判斷,也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尋。制度的改革,社會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衆人一起發力。鞭撻黑暗時,點亮蠟燭;蔑視貪婪時,拒絕同流;痛斥冷漠時,伸出雙手……我們不僅要做提出問題的共同體,更要做解決問題的共同體。

“顛簸於批判主義的無邊波浪之中,我們需要尋找一塊陸地建構自己的理想。”令人欣慰的是,在我們的時代,有18名路人漠然而過的佛山街道,也有大學生司佔傑傾注愛心的麻風病村莊;有彭宇案莫衷一是的質疑,也有碩士生李英強興辦鄉村圖書館的志向;有郭美美炫富的空虛手袋,也有志願者行動的樸實守望;有校園裏“懷疑的時代還需要信仰嗎”的不休爭論,也有新聞界“我是建設者”倡議的強烈共鳴……站在這塊劇烈轉型的不完美土地,有人沉溺於憤世嫉俗,有人習慣於悲觀抱怨,但總有一些人以行動肩起責任,用積極主動的點滴努力,積攢起改造社會的正能量。

時代不僅需要解構,更需要建構。不要把批判的自由留給自己,卻把創造的權利讓給別人。歷史的原野如此遼闊,作爲時代的一員,你完全可以栽下花草、留下芬芳,種下樹木、留下清涼。不僅當一個批判者,也要做一個建設者,每個人的一小步,就是時代前進的一大步。

4、有“問題意識”,也要有“過程意識”

曾有學者慨嘆,我們遭遇了一個“問題的時代”。從大都市惱人的霧霾到田野間空心化的村莊,從“蟻族”、“蝸居”難圓夢想到“舌尖上的安全”屢現危機。翻開報紙,相關討論不絕於耳;打開網絡,種種質疑迎面而來。一時間,問題讓人煩惱,問題使人憤怒,問題令人“絕望”。

如何看待我們時代的問題?

“不迴避矛盾,不掩蓋問題”,最高領導人的要求,是對問題應有的態度。“問題是時代的聲音”,30多年改革開放歷程,可以說正是在解決問題中步步向前。如果眼裏沒有問題、心裏沒有期待,也就不會改革、難言發展。有“問題意識”,是認識能力提升的表現;能暢所欲言直面問題,更是時代社會的進步。

然而,過猶不及。如果“唯以問題識天下”,羣情激憤中,任“問題焦慮症”裹挾成極端情緒,固化爲狹隘認識,演變爲偏執思想,將人人變成易燃易爆品;如果“只讓問題遮望眼”,心灰意冷間,讓“問題悲觀症”驅逐社會自信心,抵消發展正能量,吞噬我們的幸福感,“問題意識”本身就也成了問題。

今天的中國,發展很快,矛盾高發,問題不少。我們固然要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但也不能期望萬年之事、朝夕解決。將問題拖成歷史問題誠不可取,畢其功於一役也絕不現實。任何時候不能忘了,我們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對各種問題,不切實際的空頭支票,超越階段的誇張口號,或是“一招就靈”的萬能良藥,不是天真幼稚,就是輕浮狂躁。

歷史無非就是問題的消亡和解決,現實也無非是問題的存在和發展。從辯證法的角度看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關鍵是要把問題放在中國的現實語境中觀察,與國情對接、跟現實對錶。一年一度的春運最爲典型,一個多月34億人次出行,而人均擁有的鐵路,還不到一根香菸長度。現代化的速度提升了,過程卻無法壓縮,再加上不斷增大的人口規模、水漲船高的期待訴求,都使問題的存在有客觀性、必然性,問題的解決有複雜性、長期性。

希望找到一個總開關,按一下就解決所有問題,肯定是空想。但在充滿糾結的生活中,幾乎每一個問題的細節裏,倒確實暗藏着一個“哲學按鈕”,按下那個按鈕,被遮蓋的意義就會一目瞭然。比如,農民工問題。過去十幾年裏,2.6億農民相繼進城,接近俄羅斯和日本人口的總和。他們的生活要在短時間內超越“綠皮車、編織袋”階段,子女教育與就業,自身醫療與住房,十幾年積累的問題要一下解決,即便是奧林匹克山上的希臘諸神,恐怕也無能爲力。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消化問題同樣需要時間。用辯證法的方式考量社會進程,才能還原事件的真實意義。

解決問題的願望迫切,可以理解,更應該重視。不過,如果能多點“過程意識”,會更有利於看到主流、形成共識。比如教育公平。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中,非戶籍人口占三分之一強。異地大學聯考理應破冰,可如果不加任何限制地開閘放水,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即使翻番,也無法滿足如此激增的就讀需求。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提高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比例。不正是在這樣的日拱一卒中,才逐漸逼近問題的最終解決?

抽象的價值,存留在理論之中;具體的公正,則需體現在每一個人身上,不像喊喊口號那樣簡單。醫療改革既需協調利益魔方,更需面對海量剛需和分佈不均的現實;收入分配改革“分好蛋糕”理念明確,具體調整卻是複雜的系統工程。知易行難,在當前中國,尤其如此。不存在一種簡單化的理念,可以立竿見影搞定所有“中國式問題”。30多年中國的漸進式改革,正是從哲學層面上理清了問題與過程的關係,才摒棄了急於求成的冒進,拒絕了休克療法的誘惑,找到了正確的邏輯和順序。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有時候,我們的確感到被問題“追着走”、“推着走”。這可以理解,轉型期中國問題一大堆,公衆和輿論更加敏感,未來的改革之路肯定也充滿挑戰。但也要看到,正是在對問題的不斷突圍中,國家社會得到了實質性改善。既有“問題意識”,也有“過程意識”,才能讓改革者有更多回圜餘地,纔會對未來更有信心。

5、有“權利意識”,也要有“法治觀念”

這些年來中國社會的最大變化之一,就是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如果說,當年一部《秋菊打官司》的電影,曾讓人們充滿好奇,那麼今天,“討說法”已經成爲社會口頭禪。從主張經濟、社會、文化和消費者權利,到捍衛政治、環境、食品安全和納稅人權利,“權利意識”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深入人心、影響社會、改變國家。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走向權利的時代。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自由平等意識、網絡媒體勃興提供的多元表達平臺、民主政治進步造就的個體意識啓蒙,所有這一切,成爲人們權利意識的萌發、表達和伸張的“時代註腳”。與之相伴,“權利意識”的高漲,也爲樹立法律權威、培養法治觀念、發掘公民意識,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成爲社會進步的催化劑。“一元錢”官司的較真,釐清的是社會是非觀念;“物權”概念的普及,調動起創造財富的熱情;“環境權”的主張,增強着生態文明的羣衆基礎……

與此同時,時代的洪流往往泥沙俱下,在極短時期內高漲的權利意識,也呈現出某種“初級階段”特徵。正如《社會管理藍皮書——中國社會管理創新報告》指出的,“一部分人只注重享受權利,不注重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由此導致公衆權利意識強與社會責任意識弱並存這一現象的存在”。飛機航班延誤,衝上跑道攔飛機;發生醫患糾紛,把棺材花圈擡到醫院;網上討論辯論,動輒粗口相向,乃至暴力威脅……一些人爲了維護個人權益,無視他人權益,罔顧公共利益,甚至更進一步,把他人權益、公共利益當作討價還價的籌碼,以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這種走岔道的極端方式,將“權利意識”異化爲“交相害”而非“交相利”的行爲,讓人遺憾,也發人深思:權利的風帆如何行進,才能抵達文明的彼岸?

“在一個多少算得上是文明的社會裏,一個人所能夠擁有的一切權利,其唯一的來由是法律。”法學家傑里米•邊沁的結論一針見血。“權利意識”的伸張,離不開“法治觀念”護航。在法律的條款中去尋找依據,權利的主張才能水到渠成;在法治的框架下予以推進,權利的實現才能順理成章。反之,把“權利”當作爲所欲爲的通行證,認爲有了利益訴求,就能夠理直氣壯地去衝撞底線、挑戰規則、突破邊界,整個社會又如何做到和諧運轉?

一個成熟的社會,有許多不言自明的遵循:在高速公路開車,儘管車是自己的,但是不能超速行駛;在城市裏蓋房子,儘管土地使用權是自己的,但依然要服從市政規劃。這些常識的背後,是對個人權利的清醒認知——沒有什麼權利是絕對的。任何個人權利的行使,都必須在法治的軌道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權利,不得損害社會的公共利益。惟其如此,自己的權利才能得到保障,他人的權利才能得到維護,社會的福利纔會趨於最大化。

今天的中國,正處於從傳統到現代的艱難爬坡中,法治觀念必須“跟得上”權利意識的步伐。一邊是權利意識已經成爲人們的慣性思維,一邊是法治觀念尚未成爲人們的生活方式,其間的落差,很容易造成社會生活的失序。沒有對公共規則的遵從,我行我素的自由,就會導致“組團式過馬路”的亂象;缺乏對法律程序的敬畏,對化工項目的異議,很可能演變成行爲失控的騷亂。那種只問結果不計手段、“以錯糾錯”式維權,看似“高效有力”,卻會讓更多人不講文明、不守規矩。在這個意義上,權利如果不能正確行使,不僅不能成爲法治進程的鋪路石,反而可能變成社會動盪的導火索。

“哪裏沒有法律,哪裏就沒有自由。”任何社會行爲一旦脫離法治視野,便不可能帶來公共福利的實質增進,也難有公平正義的真正實現。今天,如果說,“權利意識”的啓蒙我們已經完成,那麼“法治觀念”的啓蒙還在路上。這也是黨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深層原因所在。既要“權利意識”,也要“法治觀念”,二者彼此砥礪、相互促進,才能讓法治精神融入社會治理和社會生活,使“權利意識”成爲構建現代公民人格、建設民主法治社會的基礎。

6、守望共同的生態家園

在青海可可西里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不遠處的一座瞭望塔下,有一片天然的石頭灘。上百塊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石頭上面,寫滿了志願者和遊客的留言,“永遠做藏羚羊的保護神”“可可西里:神祕的地方,可愛的家鄉”……歷經風雨沖刷的“碑文”,無聲地訴說着一個共同心願:守護好人類“最後一片淨土”。

這樣的共識,來之不易。時針撥回到20世紀後期,一種名爲“沙圖什”的藏羚羊絨披肩在西方走俏。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即便是“生命禁區”,也難以阻攔盜獵者的貪婪。他們把槍口對準無辜的“高原精靈”,刺耳的槍聲打破了高原的寧靜,觸目的鮮血染紅了聖潔的雪山。倒伏在卓乃湖畔血肉模糊的藏羚羊身影,刻寫着“千湖之地”的累累傷痕。

“藏羚羊數量銳減”“最少時不足兩萬只”“瀕臨滅絕邊緣”……崑崙無言,雪山默默,但疼痛卻總在提醒人們別忘記這段歷史。以至於多年以後,一位作家這樣記錄道,有個攝影師在可可西里看到一隻來打招呼的小藏羚羊,便餵它水喝。突然,旁邊的藏羚羊保護隊隊長兇狠地把小藏羚羊趕跑了。攝影師生氣地質問他爲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你這樣會讓它們以爲人類是善良的。寧願讓它們從此討厭人類,也不願哪天被盜獵者偷襲殺害,如此冷肅的回答,道盡了盜獵行爲給當地帶來的痛楚。

任何一個地方生態的破壞,威脅的終將是人類自身的生存。更何況,相比於平原,高原的生態更加脆弱,一旦破壞,恢復將是難上加難。一位環保工程師便曾指出,在可可西里,“用鐵鍬隨意挖去一塊草皮,要想自然地恢復過來,得等300年。”正是覺察到了這一點,20多年前,時任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縣委副書記的索南達傑在深入瞭解可可西里以後,他提包裏的書,從《工業礦產手冊》變成了《瀕危動物名錄》。促使他走上環保之路,甚至不惜獻出寶貴生命的,並不僅僅是對野生動物的樸素感情,更是守護家園的職責和使命。

保護生態、守望家園,成爲可可西里守護者的沉甸甸責任。正是因爲內心的這份責任,哪怕缺水缺油、沒有信號,哪怕要面對冰天雪地、狂風怒吼、流沙肆虐,每年在荒野奔走上萬公里,巡山隊員依然始終堅守在與盜獵者鬥爭的一線;也正是因爲對可可西里愛得深沉,一批又一批的志願者來到高原,他們踏水而行、碾過風霜,默默付出、守護淨土。他們的努力,就像一座座路標,引導着後來的人守望共同的生態家園。

一個多月前,可可西里“申遺”成功。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評估報告中評價說,這裏保存着完整的藏羚羊在三江源和可可西里間的遷徙路線,藏羚羊可以不受干擾地遷徙。某種意義上,成功“申遺”,不僅意味着可可西里“高原野生動物基因庫”的自然特質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更意味着一代又一代的守護者拯救藏羚羊、保護自然環境的人文精神贏得了認同、引發了共鳴。

漢學家史景遷曾指出,“一個國家之所以偉大,條件之一就是既能夠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又能夠持續保有這種吸引力。”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美麗中國如磁石一樣,始終保有吸引力,這是索南達傑們的心願,也是我們每個人肩負的責任。

人民日報摘抄(高中作文素材 篇二

正如梁啓超在《少年中國說》裏所比喻的,少年之人如朝陽、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長江之初發源。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詞,青年人的字典裏永遠沒有不可能。大學畢業後放棄其他機會,選擇在頤和園當個小小講解員的“80後”姑娘韓笑,以“想給遊客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要求自己,把講解工作做到極致,成了頤和園裏的“金話筒”;年輕的“快遞小哥”田追子,(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衆號:高中作文圈)熱衷鑽研,發明的快遞“神器”節省超七成人工,使水果寄遞出港時效提升1小時;三十來歲的“農創客”楊豔軍,返鄉創業,給內蒙古老家的農村牧區帶去增收致富的新點子、新技能……把人生志向轉化爲奮鬥動力,不怕苦、肯吃苦,耐得住寂寞,經得住風雨,就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微評】排比句式,舉例論證,一幅幅鮮活的奮鬥畫面展現在我們面前,生動形象。

【適用主題】奮鬥;青年

04

《“平凡英雄”構築精神基座》

人民日報盛玉雷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爲可悲。”一個時代擁有一個時代的英雄,他們可能是親密的鄰居親友,可能是陌生的路人過客,可能一身塵土、一臉樸實,但他們用尋常的言行、真摯的情感,書寫了屬於當下、屬於我們的英雄史詩。(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衆號:高中作文圈)這纔是最真實的、最動人的“真人版”英雄。

【微評】引用名人名言,指出新時代的英雄就在我們身邊,立意深刻。

【適用主題】英雄;平凡與偉大

05

《“文化自信”三喻》

人民日報金蒼

文化,可喻之爲河。有源頭活水,有支流匯入,一路奔騰向海,會穿行峽谷掀起巨浪,也會途經平原靜水深流,沉澱下河牀,滋養出沃野,哺育出勃勃生機。理解文化,就需要理解其水有源、其流有勢、其去有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賡續文化的基因。

......

文化,可喻之爲山。壁立萬仞,挺拔巍峨,爲地之鎖鑰,爲天之柱石。山中既有大樹參天,也有溪流邊野花爛漫,可曲徑通幽,更可登臨遠望。(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衆號:高中作文圈)把握文化,就需要把握其高遠之處、其仰止所在,才能在高天厚土間樹立文化的座標。

......

文化,也可喻之爲海。萬川涌入,涓流彙集,因包容而成其大,因豐富而成其廣。可載大舟,亦可浮一葦,“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發展文化,就需要發展其多元、多樣,其寬容、寬廣,才能在兼容幷蓄時更新文化的血脈。

【微評】比喻論證,運用三個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

【適用主題】文化自信

06

《修身立德走好人生路》

人民日報評論部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修身立德沒有捷徑。廣大青年堅持“吾日三省吾身”,做到“見賢思齊”,在提高自我修養方面下一番苦功夫,纔能有所收穫。中共早期領導人惲代英,把記載自己缺點的日誌曬出來,公示己過,在衆人監督下完善自己;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去世後,人們在其病牀的枕頭下發現兩本書,一本是《毛澤東選集》,一本是《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衆號:高中作文圈)這些榜樣矗立起一座座精神豐碑,也爲廣大青年點亮了人生航向。不斷反思自己、不斷加強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我,實現人生價值、成就一番事業。

【微評】解決問題,舉例論證,指出修身立德需要不斷反思自己和加強學習

【適用主題】德育;自省

07

《用美育涵養“美麗心靈”》

人民日報白龍

哲學家以詩意的語言說,“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養成、靈魂的塑造。(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衆號:高中作文圈)美育關乎孩子的快樂幸福,關乎國家民族的未來,需要從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整體美育環境和美育共識。通過春風化雨的美育工作,讓孩子成長爲有信念、有情懷、有擔當的人,成就更加豐富和飽滿的人生。

【微評】引用哲學家的話,描繪美好願景,讓結尾充滿了詩意,韻味無窮。

【適用主題】美育;教育

人民日報摘抄(高中作文素材 篇三

素材積累提示

"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禮記·大學》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范仲淹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張載講“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顧炎武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都是家國情懷在不同時代的經典表達。往大了說,今天我們講的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這種情懷一脈相承。往小了說,我們現在努力學習、爲上岸不懈奮鬥,也是家國情懷的一種體現。

2019年春節團拜會上,向全社會發出了大力弘揚家國情懷的號召:“在家盡孝、爲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

今天推送精選10篇時評,這些時評不僅架構規範,思路清晰,而且文采斐然,表達生動。2020屆高三學子可印發其中若干篇,好好讀記,並融會貫通,從“家國情懷”遷移到“立志”“奮鬥”“修身”“家風”“時代”“胸懷”等主題。

關鍵詞:

家國情懷、圓夢時代、修身立志、立德樹人

觀點集錦:

1、青少年成長的方向:要正“三觀”、守初心、有責任、知擔當。應立鴻鵠志,做奮鬥者,志存高遠,心懷天下。

2、新時代的需求:呼喚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呼喚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呼喚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青年,呼喚飲水思源、感恩回饋的青年。

3、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既聽從內心的召喚,也聆聽時代的號角,突破現實的羈絆,走出拘囿的天地,追求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目標。

4、在“發光的瞬間”“閃亮的日子”“無悔的青春”找到人生真諦、生命價值、事業方向。

5、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闢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魯迅語)。

6、“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魯迅語)

人民日報摘抄(高中作文素材 篇四

據媒體日前報道,某在線旅遊平臺宣佈將從下個月起在全公司推行混合辦公,即每週三、週五員工可選擇在家遠程辦公。據透露,“3+2”工作制將無差別覆蓋公司所有員工,且不做薪資調整。

遠程辦公並非新事物,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半個世紀前。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遠程辦公、輪班制等彈性工作制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被大面積使用,作爲一些企業、組織等度過非常時期的應急手段。

之後,隨着疫情防控的穩定,遠程辦公的人們大多重新回到傳統的辦公室。儘管國外一些科技巨頭試圖將遠程辦公永久化或半永久化——比如facebook曾宣佈花5-10年時間讓半數員工實現永久遠程辦公,twitter也宣佈允許部分員工永久遠程辦公,不過在國內的企業中,如此大面積“正式”地使用彈性工作制,似還不多見。

彈性辦公所自帶的優勢顯而易見。不用跑去物理意義上的規定辦公空間出勤打卡,不僅讓“打工人”們省卻了通勤之苦,並在客觀上達成緩解早晚高峯交通擁堵的結果,由此實現的減碳也是人們所樂見的。而且對工作時間和內容更具自主性的安排,也會增加員工對自身生活秩序的掌控感。

尤其是對那些已經承擔父母責任的員工來說,彈性辦公讓他們更好地看護孩子、料理家務成爲可能。如果父母均爲享受彈性工作制的員工,安排得當的話,獨立在家看護孩子並不是奢望。

更重要的是,彈性空間的存在,讓一個家庭應對各種或日常或意外問題的能力有所提升,之前揹負的心理壓力或得到減輕。對於當下處於“夾心層”的年輕人來說,工作和生活之間哪怕是緊平衡的實現,也會顯著提升他們的生活幸福感。

在當前的諸多話語中,相較於朝九晚五、固定格子間的傳統辦公意象,遠程辦公多被賦予自由自主的色彩與輕鬆愜意的想象。然而,果真如此嗎?

居家辦公看似可以兼顧家庭與工作,但這也在事實上打破了之前傳統工作所建立的工作與生活的邊界。處於“員工”角色的你,隨時都可能被“爸爸/媽媽”“丈夫/妻子”的“角色”需求召喚,頻繁的角色切換勢必影響工作效率。相應的,獨立工作對個體的自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遠程辦公雖然帶來了一定的工作時間彈性,但這也或許會帶來更長的工作時間。而共同的辦公空間的暫時消失,讓傳統的“在場”監督無法實行,那麼監督的成本是否會轉嫁到員工身上,有限的彈性自由是否要以完成更爲嚴格的工作報告、更爲緊迫的反饋要求等爲代價,這也是不少人的憂心之處。

同樣不容忽視的是,長期的彈性工作制或將讓員工之間的關係趨於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尤其是面對面交流機會的減少,並不利於員工歸屬感的形成以及企業文化的構建。

對於個體來說,家庭單位持續縮小,原子化的生存已成現實,在大城市,不少年輕人選擇獨居的生活方式。在此情境下,“單位”已經成爲不少人爲數不多的參與社會化的途徑。傳統工作模式下的辦公室這一“場域”,早已突破了簡單的共同工作空間這一意義,在事實上承載了情感連接、意義賦予、人際關係協調、人際網絡構建等功能。而這些,無論是對個人生活還是職業發展,都至關重要。

當然,這並不是說傳統的辦公室工作模式不能被取代,而旨在強調,彈性工作制表面上看,作爲一種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改變的是工作時空資源分配,但遠不止於此。如果說彈性工作是大勢所趨,那麼它將如何以及在何種程度上改變社會結構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又該如何綢繆應對,值得深思。

人民日報時評文

吉祥物“冰墩墩”徹底火了。近日,新一批2000只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冒雪抵京,緩解“一墩難求”的緊俏景象。

“冰墩墩”何以火爆?從日本記者自稱“義墩墩”,爲“冰墩墩”代言,到摩納哥親王二世請求現場工作人員再給他做一個玩偶;從商場排隊五個小時只爲一“墩”,到外國記者、運動員傾情“帶貨”。“冰墩墩”不僅帶動了產品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也是“國潮”崛起,走出國門影響世界的實踐。

“冰墩墩”之所以能夠火遍世界,也是源於大家對熊貓的喜愛。以熊貓爲原型的主體設計,加上富有時尚和運動感的冰殼造型,既表達了冰雪運動的主題,也充滿了酷似航天員般的科技元素。熊貓與冰糖葫蘆的完美結合,讓博大精深的中華元素在“冰墩墩”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國文化也充分融入到了吉祥物設計中。

北京冬奧會盛大開幕,讓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作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透過北京冬奧這個窗口,世界不僅看到了中國的大國風範,也見證了中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魅力。從開幕式上由300多張照片匯成的影像長河《致敬人民》、二十四中國節氣組成的倒計時,到100名青年代表伸出雙手將五星紅旗傳遞、滴冰藍色的水墨從天而降,幻化爲黃河之水傾瀉而下,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盛情演繹,既貢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也彰顯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無論是開幕式上用心演繹中華文明的表演者,還是“冰墩墩”“雪容融”奧運文化產品的設計師,都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一環。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一起向未來”,從福娃到冰墩墩雪容融,可愛、健康、積極向上的奧運吉祥物與時代和祖國同頻共振,在潛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在砥礪前行中引領風尚,在潤物無聲中培根鑄魂。相約北京冬奧會,促進中華文明與人類文明交流與互鑑,共同爲世界文化發展帶來正能量。

人民日報摘抄(高中作文素材 篇五

薄暮暝暝,我在昏黃的燈光下一遍又一遍地讀你的《涉江》。心靈的底片便慢慢地煙染上一層層殷紅,漸深的暮色也彷彿籠上一層悲慼的色澤。那神奇瑰麗的想象連同汨羅江畔孤獨清高的身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

。”這是一篇百讀不厭的千古名篇。每次閱讀,總有一種感動淹沒我的心。你也如橫空而過的一顆流星,閃爍着淒涼的美麗,劃過我的心空。曾在一個落寞而寂寥的深夜,入夢般的想象一顆孤獨的靈魂在汨羅江畔或是高峻蔽日的深山之中伴隨着自己高遠的理想怎樣孤獨的漫遊。如血般的殘陽拉長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鳴。但你只將凝聚着的憂憤的血淚以及自己遠大的理想抱負從自己的心靈流出,讓一個去國離鄉之人苦難生活的點點滴滴顫動於筆尖,化爲一篇篇瑰美綺麗的文字,流芳千古……

此刻,你的足音正姍姍向我走來,走向千年之後的今夜,走向寒露沾襟的今夜,走向我閱讀的今夜,走向我審視自己靈魂的今夜!依舊是那陣秋冬的緒風,依舊是那般淒寒,你是否依舊一步一回頭地望着你的家鄉,望着你的祖國?你是否依舊在汨羅江畔執着地守望,守望着能回到祖國,再爲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切?那麼,又會有誰能徹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如果說,生命的過程恰好是從激越走向安詳;如果說,人生的歲月必定是從絢爛走向平淡;那麼,你真的走得一路安詳嗎?你那偉大的思想及遠大的理想都隨滔滔不息的汨羅江水一同遠逝了嗎?或許,我們只能在那空濛浩瀚的疏星中讀到你的消息,只能從那瑰奇絢麗的篇章中讀懂你的思想,讀懂你那顆憂鬱而滾燙的愛國心,讀懂你那種長存於塵世間的頂天立地的精神。而這一切,已經足夠了……

虔讀你的一腔熱忱,遙想你短暫一生的苦難歷程,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借文章來抒寫自己蒼涼的人生!文章中那悲憤、抑鬱的傾訴,不都寄寓了你深綰於心的血淚,情濃於心的忠貞嗎?每回在嘈雜喧囂的生活中靜下心來,汨羅江畔的呼聲就縈繞於耳畔,迴響於心際,讓我不自覺地以此來觀照自己。在這個被言情武打以及各種光怪陸離地書籍雜誌充斥的社會,是你在時時提醒我,記着仍浮沉於人世的另一種人生。那些我們時不時就可遭遇的人,不都是在以類似於你的"方式在日漸冷漠的街巷裏蹀躞嗎?

你因《離騷》而不朽,這或許是你不幸的一生中最大的幸運——雖然這是千年以後的事。這也讓我想起了許許多多同你一樣遭際不幸的生命,他們生命中那些閃光的東西卻不爲人知。現代被言情武打、卡通漫畫寵壞了的眼睛是不屑於咀嚼這些傾訴的。由此,我也常常在閱讀你之餘,掬一捧清淚,爲那些無聲消逝了的生命。在光影班駁的現代社會,固守住我生命裏那些最爲本真的東西,真的希望你一直都未曾遠離我們。或許,你正踏着滔滔江水,穿越千年塵世的風霜,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遠遠地注視着我們這羣現代人。

附《涉江》

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寶璐。

世溷濁而莫餘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駕青虯兮驂白螭,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餘濟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餘馬兮山皋,邸余車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疑滯。朝發枉陼兮,夕宿辰陽。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入漵浦餘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接輿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餘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亂曰:鸞鳥鳳皇,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並御,芳不得薄兮。陰陽易位,時不當兮。懷信侘傺,忽乎吾將行兮!

讀韓愈

韓愈爲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寫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讀韓愈其人是從讀韓愈其文開始的,因爲中學課本上就有他的《師說》、《進學解》。課外閱讀,各種選本上韓文也隨處可見。他的許多警句,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導我們的行爲。

樑衡經典散文有哪些

但由文而讀其人卻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韓公祠,祠依山臨水而建,氣勢雄偉。祠後有山曰韓山,祠前有水名韓江。當地人說此皆因韓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韓愈一介書生,怎麼會在這天涯海角霸得一塊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來有這樣一段故事。唐代有個憲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導下國內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規模的迎佛骨活動,就是將據稱是佛祖的一塊朽骨迎到長安,修路蓋廟,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勞民傷財,一場鬧劇。韓愈對這件事有看法,他當過監察御史,有隨時向上面提出誠實意見的習慣。這種官職的第一素質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見獲死罪都在所不辭。所謂“文死諫,武死戰”。韓愈在上書前思想好一番鬥爭,最後還是大義戰勝了私心,終於實現了勇敢的“一遞”,誰知奏摺一遞,就惹來了大禍;而大禍又引來了一連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後名。

韓愈是個文章家,寫奏摺自然比一般爲官者也要講究些。於理、於情都特別動人,文字鏗鏘有力。他說那所謂佛骨不過是一塊髒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羣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豈不盛哉,豈不快哉!”這佛如果真的有靈,有什麼禍殃,就讓他來找我吧。(“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凜然大氣和獻身精神。但是,這正應了我們現時說的,立場不同,感情不同這句話。韓愈越是肝腦塗地,陳利害,表忠心,憲宗越覺得他是在抗龍顏,揭龍鱗,大逆不道。於是,大喝一聲把他趕出京城,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去當地方小官。

韓愈這一貶,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爲這不同於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順,比之李白的懷才不遇,柳永的屢試不第要嚴重得多,他們不過是登山無路,韓愈是已登山頂,又一下子被推到無底深淵。其心情之壞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趕出長安,年僅十二歲的小女兒也慘死在驛道旁。韓愈自己覺得實在活得沒有什麼意思了。他在過藍關時寫了那首著名的詩。我向來覺得韓愈文好,詩卻一般,只有這首,胸中塊壘,筆底波濤,確是不一樣: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癉江邊。

這是給前來看他的侄兒寫的,其心境之冷可見一斑。但是,當他到了潮州後,發現當地的情況比他的心境還要壞。就氣候水土而言這裏條件不壞,但由於地處偏僻,文化落後,弊政陋習極多極重。農耕方式原始,鄉村學校不興。當時在北方早已告別了奴隸制,唐律明確規定了不准沒良爲奴,這裏卻還在買賣人口,有錢人養奴成風。“嶺南以口爲貨,其荒阻處,父子相縛爲奴。”其習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藥,殺雞殺狗,求神顯靈。人們長年在渾渾噩噩中生活。見此情景韓愈大吃一驚,比之於北方的先進文明,這裏簡直就是茹毛飲血,同爲大唐聖土,同爲大唐子民,何忍遺此一隅,視而不救呢?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同在一片藍天下,人人都該享有愛。按照當時的規矩,貶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實實磨時間,等機會便是,決不會主動參政。但韓愈還是忍不住,他覺得自己的知識、能力還能爲地方百姓做點事,覺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這點冤、這點苦反倒算不了什麼。於是他到任之後,就如新官上任一般,連續幹了四件事。一是驅除鱷魚。當時鱷魚爲害甚烈,當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韓愈“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興修水利,推廣北方先進耕作技術。三是贖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錢抵債,錢債相抵就給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錢贖,以後不得蓄奴。四是興辦教育,請先生,建學校,甚至還“以正音爲潮人語”,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推廣普通話。不可想象,從他貶潮州到再離潮而貶袁州,八個月就幹了這四件事。我們且不說這事的大小,只說他那片誠心。我在祠內仔細看着題刻碑文和有關資料。韓愈的確是個文人,幹什麼都要用文章來表現,也正是這一點爲我們留下了如日記一樣珍貴的史料。比如,除鱷之前,他先寫了一篇《祭鱷魚文》,這簡直就是一篇討鱷檄文。他說我受天子之命來守此土,而鱷魚悍然在這裏爭食民畜,“與刺史亢拒,爭爲長雄。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爲鱷魚低首下心。”他限鱷魚三日內遠徙於海,三日不行五日,五日不行七日,再不行就是傲天子之命吏,“必盡殺乃止”!陰雨連綿不斷,他連寫祭文,祭於湖,祭於城隍,祭於石,請求天晴。他說天啊,老這麼下雨,稻不得熟,蠶不得成,百姓吃什麼,穿什麼呢?要是我爲官的不好,就降我以罪吧,百姓是無辜的,請降福給他們。(“刺史不仁,可以坐罪;惟彼無辜,惠以福也。”)一片拳拳之心。韓愈在潮州任上共有十三篇文章,除三篇短信,兩篇上表外,餘皆是驅鱷祭天,請設鄉校,爲民請命祈福之作。文如其人,文如其心。當其獲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時,尚能心繫百姓,真是難能可貴了。

樑衡經典散文有哪些(2)

一個人爲文不說空話,爲官不說假話,爲政務求實績,這在封建時代難能可貴。應該說韓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舉儒家旗幟,是個封建傳統思想道德的維護者。傳統這個東西有兩面性,當它面對革命新潮時,表現出一副可憎的頑固面孔;而當它面對逆流邪說時,又表現出撼山易、撼傳統難的威嚴。韓愈也是這樣,他一方面反對宰相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對當時最尖銳的兩個社會問題,即藩鎮割據和佛道氾濫,深惡痛絕,堅決抨擊。他親自參加平定叛亂。到晚年時還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馬到叛軍營中去勸敵投誠,其英雄氣概不亞於關雲長單刀赴會。他出身小戶,考進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進士,在考官時又三次碰壁,烏紗帽得來不易,按說他該惜官如命,但是他兩次犯上直言,被貶後又繼續盡其所能爲民辦事。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以國爲任,以民爲本,不違心,不費時,不浪費生命。他又倡導古文運動,領導了一場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載道”、“陳言務去”,開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駢文這個重形式求華麗的節外之枝,而直承秦漢。所以蘇東坡說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他既立業又立言,全面實踐了儒家道德。

當我手倚韓祠石欄,遠眺滾滾韓江時,我就想,憲宗佞佛,滿朝文武,就是韓愈敢出來說話,如果有人在韓愈之前上書直諫呢?如果在韓愈被貶時又有人出來爲之抗爭呢?歷史會怎樣改寫?還有在韓愈到來之前潮州買賣人口、教育荒廢等四個問題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馬燈似的換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職超過八個月的也大有人在,爲什麼沒有誰去解決呢?如果有人在韓愈之前解決了這些問題,歷史又將怎樣寫?但是沒有,什麼都沒有。長安大殿上的雕樑玉砌在如鉤曉月下靜靜地等待,秦嶺驛道上的風雪,南海叢林中的霧癉在悄悄地徘徊。歷史終於等來了一個衰朽的書生,他長鬚弓背雙手託着一封奏摺,一步一顫地走上大殿,然後又單人瘦馬,形影相弔地走向海角天涯。

人生的逆境大約可分四種。一曰生活之苦,飢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懷才不遇;三曰事業受阻,功敗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處絕境。處逆境之心也分四種。一是心灰意冷,逆來順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三是見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處之,盡力有爲。韓愈是處在第二、第三種逆境,而選擇了後兩種心態,既見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腳踏實地,盡力去爲。只這一點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層高明,沒有隻停留在蜀道嘆難,江畔沉吟上。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顯,只是奉獻於民,求成於心。有人研究,韓愈之前,潮州只有進士三名,韓愈之後,到南宋時,登第進士就達一百七十二名。是他大開教育之功。所以韓祠中有詩曰:“文章隨代起,煙癉幾時開。不有韓夫子,人心尚草萊!”這倒使我想到現代的一件實事。一九五七年反右擴大化中,京城不少知識分子被錯劃爲右派,併發配到基層。當時震同志主持新疆開發,就主動收容了一批。想不到這倒促成了春風渡玉門,戈壁綻綠蔭。那年我在石河子採訪,親身感受到充邊文人的功勞。一個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歷史絕不會陪你哭泣,而它只認你的貢獻。悲壯二字,無壯便無以言悲。這宏偉的韓公祠,還有這韓山韓水,不是紀念韓愈的冤屈,而是紀念他的功績。

李淵父子雖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沒有聽說哪山哪河易姓爲李,倒是韓愈一個罪臣,在海邊一塊蠻夷之地施政八月,這裏就忽然山河易姓了。歷朝歷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廟建祠,但哪一塊碑哪一座廟能大過高山,永如江河呢?這是人民對辦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紀念。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步連在一起時就價值無窮,就被社會所承認。我遍讀祠內憑弔之作,詩、詞、文、聯,上自唐宋下迄當今,刻於匾,勒於石,大約不下百十來件。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種人物在這裏獎韓公不知讀了多少遍。我心中也漸漸泛起這樣的四句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八月爲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

人民日報摘抄(高中作文素材 篇六

1、看着遠去的公郊車,想想人生,多少人被淘汰了!遙望北方的天空,不見了候鳥的豔影,那能飛去的都飛去了,不能飛去的便被無情的捕殺了,看來,這就是這個世界的原則,物竟天擇,逝者生存!

2、苦難對於奮進者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成功對於永不懈怠的人是里程碑(一次小結),對於驕傲自滿的人是個沉重的包袱,對於不求進取的人是禍害。

3、每一日所付出的代價都比前一日高,因爲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都要更積極。今天太寶貴,不應該爲酸苦的憂慮和辛澀的悔恨所銷蝕,擡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來。

4、不可能是沒思想創造不可能的事的人說的話,有人想創造奇蹟,是會被質疑的,但很多奇蹟的發生同時也告訴我們,沒有任何奇蹟是可以用不可能來否定的。

5、0歲出場,10歲成長,20歲彷徨,30歲定向,40歲打拼,50歲回望,60歲告老,70歲搓麻,80歲曬太陽,90歲躺牀上,100歲掛牆上。生的偉大,死的淒涼,能牽手的時候,請別肩並肩,能擁抱的時候,請別手牽手,能相愛的時候,請別說分開。一生就這麼短暫而已。

6、如果你同時養了貓和魚,貓吃了魚,你除了責備貓,更應該責備自己。同樣的道理,當你明明知道人性有弱點,卻不加防範,而且吃虧的時候,除了怨恨那個人,更應該檢討自己。每個人都是人,都有着人性善與惡,我們永遠不能因爲對方表現得善良,而忘記了他也有人性的弱點。

7、想象遠比知識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卻涵蓋了所有,激勵進步,孕育進化。人生是需要等候的,等候一陣風的拂過,等候一朵花的盛開,等候夢中伊人的來到,等候生命爆發的強音。別再等待明天了,否則你連今天都把握不住。你過去的一切都不再重要。請別再擱淺。請別再拖延。

8、快樂=物質/慾望。這是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的快樂方程式。從經濟學的觀點看,物質消費越大,慾望越小,快樂就越大,正應了中國人的一句古話“知足常樂”。反之,如果一個人的物質消費有限,而慾望無窮大,將會怎樣呢?路瓦栽夫人有那麼多“夢想”,又有那麼多“陶醉”,她怎麼能不痛苦、傷心呢?

9、每一個現在,都是我們以後的記憶。我們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走過的路,遇過的人,都是我們以後的回憶。我們無須緬懷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認真地過好每個今天,說能說的話,做可做的事,走該走的路,見想見的人。腳踏實地,不漠視,不虛度,我們才能爲明天的回憶增加光彩和亮色。

10、有一種信念叫堅持、是帶你走向永遠的唯一途徑。心善自然美麗,心慈自然柔和,心淨自然莊嚴;淡泊寡慾可以養神,寧靜致遠可以養志,怡情適性可以養和,觀空自在可以養心。很多的時候,我們審時度勢,選擇了捨棄,學會捨棄並不意味着全然失去,而是一種更寬闊更博大的獲得。

11、你若愛,生活哪裏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裏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 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12、“尊重”,比較容易做到的是“尊重相似性”,最難做到的是“尊重差異性”,即,當別人跟我不一樣的時候,我仍然會尊重他、接納他的一切,去欣賞這種差異性。如果朋友或親人之間能夠做到這一點,不再強求“相同、一致”,就會更有利於每個個體的心理髮展,有利於達到“自我同一性”的心理髮展階段。

13、爲人不比名利,自尊自愛就好。房子不比寬窄,住得溫馨就好。車子不比有無,一路平安就好。票子不比多少,夠花夠用就好。吃穿不比貴賤,身體健康就好。日子不比貧富,活得開心就好。朋友不比高低,相互真誠就好。相貌不比美醜,心態平衡就好。做事不比圓滑,問心無愧就好。

14、再度去面對紛擾的世界滾滾紅塵的時候,對所有的一切都已顯得淡然。爲了自己想過的生活,你就要勇於放棄一些東西。這個世界沒有公正之處,你也永遠得不到兩全之計。無論你超越了多少次自己,實現了多少你立下的夢想,得到了多少你曾經想要的東西,你還是不會感到知足。

15、有時我們會悲傷,認爲那些原本親密的人應該待我們好些,心涼過後,就想想他們大概是沒有半點害我的心,只是人與人之間本就自然的淡漠,所以我們依舊該保留和感激這份純良無害的情感。慢慢的才知道,很多時候自己遇到不開心事,千萬不要渴望別人同情,大多數人會採取冷漠回敬的。

16、深一腳,淺一腳,歡喜在路上,悲傷在路上。但只要心不走在絕路上,生活也終不會給你絕路走。緣來天註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着面對,不去埋怨。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17、人生旅途上,橫豎都是路,苦辣酸甜都要嘗。任何經歷都是一種積累,經歷的多生命有長度,經歷的廣生命有厚度。經歷險惡的挑戰,生命有高度;經歷困苦的磨鍊,生命有強度;經歷挫折的考驗,生命有亮度。有豐富的經歷,纔有豐滿的人生。

18、自己的心痛只能自己療;最重要的是今天開心;好心情是自身發明的;安心做本身該做的事;別總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不要追逐世俗的聲譽;極端不可取;不要過於計較別人的評價;惡念越多痛苦越深;注意不要活得太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要做願望的奴隸。

19、只有走過彎路,才更確信最想要的是什麼。微小的幸福就在身邊,容易滿足就是天堂。生活的真諦在於創新,生活的理想在於遠大生活的藝術在於選擇,生活的步履在於踏實,生活的樂趣在於追求,生活的安樂在於平淡。學會孤獨沒有誰會把你當寶護着。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纔去堅持,而是因爲堅持了纔會看到希望。

20、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如果有天我們淹沒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爲我們沒有努力活得豐盛。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再長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人生的光彩在哪裏?

21、心善,是大愛無疆的蔓延;心寬,是足智多謀的恬靜。心正,是透明的開誠佈公;心靜,是笑看風雲的舒暢和洗心革面的超然;心怡,是心中總懷一種樂觀向上的獨特情愫;心安,是知足常樂的最大內涵;心誠,是人們最終必須追逐的一種高風亮節。

22、1、付出並不一定有結果。2、過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記,但一定要放下。3、做一個簡單的人,踏實而務實。4、坦然接受生活給你的饋贈,不管是好還是壞。5、可以不美麗,可以不可愛,可以不溫柔,但是一定要誠實和善良。6、喜愛一切美好的事物,讚美並享受它們所帶來的美好。

23、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免費的,次美好的事物都很貴。用心愛人生。人生就是一個大舞臺。不該面對的,應該面對的,都要面對,這是一種靈魂的洗禮一種心境的純澈;不屬於你的,屬於你的,都要爭取,這是一種生存的法則一種生命的搏擊;不該放棄的,該放棄的,都要珍惜,這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24、逆境使人成熟,絕境使人醒悟。麥穗越成熟越懂得彎腰,人越懂得彎腰纔會越成熟。不要把別人對自己的放棄,變成自己對自己的放棄。人生的日子都是越過越少,剩下的日子都是越來越重要。所謂順其自然,並非代表我們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後我們有勇氣接受一切的成敗。

25、對於一些讓自己生氣的事,當怒則怒,該忍則忍,該怒的時候卻忍了,那就是一種懦弱,底氣不足,既缺傲氣,又缺傲骨;該忍的時候卻怒了,那就太魯莽,行事全憑意氣,後果會很棘手。分寸若能拿捏得當,那就說明自己是一個有原則,有立場,有胸懷,曉人情,明大理的人。

26、高山收容每一塊岩石,不論其大小,故能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故能浩瀚無涯。心靈的自由,胸襟的坦蕩,氣質的超然,纔是快樂的人生。

27、美好只是個幻影,我們總是嘗試着把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一切,都歸結於自身。總是覺得世間萬物的饋贈都是理所應當。而當現實的殘酷降臨在自身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在憤怒,上天的不公平。而我們不知不覺地發現身邊總是有那些默默無聞的人,他們不驕不躁,總是在失敗中學會總結。

28、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強求,順其自然,如果註定,便一定會發生。人生之戰不取決於誰跑得最快,實力最強,而取決於你是不是認爲自己能勝利。即使,自己活的不快樂,也絕不去打擾別人的幸福,這是一個原則。

29、跑得再快,也快不過時間;走得再慢,時間也不會催促。活得風光豔麗容易,想要活得優雅從容卻很難。忙到每天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的人,常常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忙中有閒、身忙心不忙的人,纔是真正的瀟灑。修行其實也很簡單,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體現修行,修行時時處於生活。

30、人生的幸福,不在於富足,而在於滿足。滿足不在於多加燃料,而在於減少火苗;不在於累積財富,而在於減少慾念。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而生命卻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盡的慾望,又怎能得到滿足?放下貪慾,追求平實簡樸的生活,是獲取幸福的最簡單的方法。

31、悲觀是瘟疫,樂觀是甘霖;悲觀只能產生平庸,樂觀才能造就卓絕;悲觀是因爲短視而看不清事物的本質,樂觀是因爲卓視而對事物的深入瞭解;從卓絕的人那裏,我們不難發現樂觀的精神,從平庸的人那裏,我們很容易找到陰鬱的影子。

32、看得見,不等於看得透;看得透,不等於想得通;想得通,不等於放得下;放得下,不等於拿得起。我們都渴望白頭偕老的愛情,但有時白頭偕老卻無關愛情。人生最難過的,莫過於你深愛着一個人,卻是永遠的不可能在一起。忍耐是一種深沉的愛,可是卻不是每一個人都是能懂得去珍惜的。

33、人最軟弱的地方,是捨不得。捨不得一段不再精采的感情,捨不得一份虛榮,捨不得掌聲。我們總以爲最好的日子是會很長很長的,不必那麼着急握在手中,不必那麼在意當下的擁有。卻不知,就在我們猶豫和缺乏勇氣的時候,最好的日子竟毫不留情地逝去了。

34、幸福,是一種人生的感悟,一種個人的體驗。也許,幸福是你風塵僕僕走進家門時親切的笑臉;也許,幸福是你臥病牀上百無聊賴時溫馨的問候;也許,幸福是你屢遭挫折心灰意冷時勸慰的話語;也許,幸福是你歷經艱辛獲得成功時讚賞的掌聲。關鍵的是,你要有一副熱愛生活的心腸,要有一個積極奮進的目標,要有一種矢志不渝的追求。這樣,你才能感受到幸福。

35、每個人都會犯錯,你若深愛一個人,無論他如何對你,無論犯什麼錯,你都會原諒,甚至爲他找理由。你若不愛一個人,可能對方只說錯一句話,就立刻翻臉分手。所以,當一個人抓住你的小錯而分手,不是因爲你的錯,而是因爲不愛你。原諒這種事,只和愛的深淺有關。

36、做不了大江大河,就做一條小小的溪流吧,做不了參天大樹,就做一株小小的野草吧;做不了頂天立地的英雄,就做一個平凡的百姓吧。只要不停地奔流、生長、努力,也一樣走過山高水遠,也一樣綠遍天涯,也一樣活得光明磊落。

37、人生路上,太多的爲什麼,沒有答案;有時我們是在付出的路上,是能夠收穫的,是清楚的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或者是不想要的,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寶貴的結果。命運會厚待溫柔多情的人,好過冷漠的一顆心。

38、有什麼樣的心就過什麼樣的日子!如果此時我們有嗔心,我們就過着地獄的日子;如果我們此時的心是善良、美好的,我們就過着天堂的日子;如果我們此時的心是無貪無執的,我們就過着阿羅漢的日子;如果我們此時的心是慈悲空性的,我們就過着菩薩的日子;如果我們的心是究竟圓滿的,我們就過着佛的日子。

39、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裏的歲月,而是歲月中的生活。有時候,你必須跌到你從未經歷的谷底,才能再次站在你從未到達的高峯。有些路,通往哪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會在路上看到什麼樣的風景。

40、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只有相處久了才能看清楚[]身邊的人原本的模樣。這樣說,不是說感情到了一定的瞭解程度分開是必然的結果。反而是想說明,在瞭解對方之後纔是真正付出自己感情的時候。

41、沒有人會知道未來是會怎麼樣的,我們總想設法的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如喬布斯說的“你不能預先把點點滴滴串在一起;唯有你在未來回顧時,你纔是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一個人最好記性不要太好,人這一輩子是短暫的,所以要讓自己健康着、開心着、幸福着,偶爾還要醉着。人生如路,須在荒涼中走出繁花的風景來。

42、悲觀主義者從每個機遇中看到困難,樂觀主義者從每個困難中看到機遇。幸福那麼缺貨,請別肆意揮霍。時間如溪水般淙淙流淌,再美好的時光,都會濃縮爲歷史;再遙遠的等待,只要堅持總會到來。面對外界形形色色的誘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做到眼不見爲淨,隨遇而安,隨心自在,隨緣生活,隨喜而作。

43、有時候,不小心知道了一些事,才發現自己所在乎的事是那麼可笑。寧願像個孩子,不肯看太多的事,聽太多的不是,單純一輩子。若我白髮蒼蒼,容顏遲暮,你會不會,依舊如此,牽我雙手,傾世溫柔。

44、時間過得比你想的快。

45、不論你的生活如何卑賤,你要面對它生活,不要躲避它,更別用惡言咒罵它。它不像你那樣壞。你最富有的時候,倒是看似最窮。愛找缺點的人就是到天堂裏也能找到缺點。你要愛你的生活,儘管它貧窮。甚至在一個濟貧院裏,你也還有愉快、高興、光榮的時候。夕陽反射在濟貧院的窗上,像身在富戶人家窗上一樣光亮;在那門前,積雪同在早春融化。我只看到,一個從容的人,在哪裏也像在皇宮中一樣,生活得心滿意足而富有愉快的思想。城鎮中的窮人,我看,倒往往是過着最獨立不羈的生活。也許因爲他們很偉大,所以受之無愧。大多數人以爲他們是超然的,不靠城鎮來支援他們;可是事實上他們是往往利用了不正當的手段來對付生活,他們是毫不超脫的,毋寧是不體面的。視貧窮如園中之花而像聖人一樣耕植它吧!不要找新的花樣,無論是新的朋友或新的衣服,來麻煩你自己。找舊的,回到那裏去。萬物不變,是我們在變。你的衣服可以賣掉,但要保留你的思想。

46、人生的路上,我們都在奔跑,我們總在趕超一些人,也總在被一些人超越。人生的要義,一是欣賞沿途的風景,二是抵達遙遠的終點;人生的祕訣,尋找一種最適合自己的速度,莫因疾進而不堪重荷,莫因遲緩而空耗生命;人生的快樂,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超越他人不得意,他人超越不失志。

47、別讓別人的一句話將你擊倒,走在人生道路上,要擔負起你的責任。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世界,而真正能享受自己世界的人卻不多。人人都走在自己的世界裏,這世界既是真實存在的,又是深埋於每個人的內心的。一部分可以與人分享,一部分卻是自己獨有的,特有的,即使最親密的人也無法觸及的。

48、每個人的知見都受到自己生長環境、生活經歷的影響,要多理解才能包容,不能強行扭轉他人的想法。若是爲了幫助對方,則應該善巧、婉轉,先付出關愛,令對方對自己生起信心,再慢慢幫助,而不是出於對自己的執着而恨不能一朝之間改變對方。

49、人的一生大多以缺憾爲主軸,在時光中延展、牽連而形成亂麻。常常,我們愈渴慕、企求之人事,愈不可得。年輕時,我們自以爲有大氣力與本領蒐羅奇花異卉,飽經風霜後才懂得舍,專心護持自己院子裏的樹種,至於花壇錦簇、鶯啼燕囀,那是別人花園裏的事,不必過問。

50、爲人不比名利,自尊自愛就好。房子不比寬窄,住得溫馨就好。車子不比有無,一路平安就好。票子不比多少,夠花夠用就好。吃穿不比貴賤,身體健康就好。日子不比貧富,活得開心就好。朋友不比高低,相互真誠就好。相貌不比美醜,心態平衡就好。做事不比圓滑,問心無愧就好。

51、在因緣散了的時候,都要灑脫一點,不去執着,不要結冤,也不要結仇。歡歡喜喜的來,歡歡喜喜的走,歡歡喜喜的說再見,歡歡喜喜的互相祝福。不必談前世今生,也不要去迷惑於未來。把握當下,時時刻刻,保持一顆好心,口說好話,多做好事,隨順因緣,不執着一切,這樣持續下去,惡緣也能漸漸轉成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