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中華文化的傳承作文【多篇】

中華文化的傳承作文【多篇】

中華文化的傳承作文 篇一

當我們踏上這片土地,站在新世紀的春風裏,沐浴着新時代的陽光下時,我們每個人都肩負着一種使命,那就是: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

回顧過去,無數革命先烈、無數仁人志士爲了守護我們的家園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雖然沒有槍林彈雨,但也有像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那樣的人默默地奉獻;在新世紀,更有做好人不留名的人出現。他們都儘自己的微薄之力造福於社會,而我們,擁有美好生活的我們,享受着他們創造的未來的我們,是否也要考慮一下爲我們的生活添加一些色彩,爲社會做點什麼呢?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輝煌,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借用南懷瑾先生的一句話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淪爲萬劫不復,永遠不得翻身。”說的很對,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生存的條件,是每個國家都必不可少的。我們的責任就是傳承,重視古文訓練和中國傳統思想的薰陶,以培養“德、智、體、羣、美”均衡發展爲宗旨。我們的任務,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瞭解中華傳統文化,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領略中華傳統文化!

但是說來容易做來難,中華的傳統文化慢慢地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社會裏日益冷清,這怎麼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麼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我們必須重視起來,不可怠慢,不可輕視,應好好學習,珍惜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好中華文化的傳人。中華民族孕育了幾千年的博大文化,21世紀中國文化,就在我們手中,我們要共同傳承,讓中華文化發揚廣大!

一個文化古國、文化大國並不等於文化強國。我們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如果光自己人瞭解別人不瞭解,就不會對我們的文化給予認同;如果我們在對外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中,始終停留在“自說自話”的層面,中華文化就不可能真正被世界所認同,因爲它缺乏感染力和影響力。文化是一種軟實力,文化傳播就是一種製造和傳播軟實力的能力。海外華文媒體雖然只是傳播中華文化的“民間大使”,但其特有的屬性和力量不可小覷。它把中國文明推向世界,讓中華文明在世界也佔有重要地位。但是不要以爲這只是海外華文媒體的任務,宣傳中華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的任務,我們也要積極參加。要知道,儘自己的能力造福於社會,你也是雷鋒。

作爲一名中學生,我們應以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爲己任,優秀的文化不只屬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它更屬於世界,我們要盡力讓中華文明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加油!

傳承民族文化作文 篇二

太陽徐徐升起,帶着些朦朧的,柔美的光暈,在初醒的萬物上點起層層明媚的暖意,罩上人們的眼眸,喚起心中最遙遠的記憶。遠處,古蹟舊樓中的一磚一瓦也講述着自己的故事,中華文化的`印跡正在全國的各個角落熠熠生輝。

依稀地,往昔幼時的家鄉模樣在眼前浮現:也曾踱步房中努力背誦王之渙的詩句,只因他代表着家鄉永恆的驕傲;也曾捧書細閱《西廂記》中的每一情節,只因被這如同家鄉諸多純情一般的愛意所打動;也曾漫步於永樂宮中觀賞每個壁畫,只因這一描一畫間蘊含着豐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漸漸地,年齡增長了的我,明白了詩句的豪壯情懷,懂得了愛情的可貴質樸,理解了壁畫的情節道理。

我知道在我所處的這片土地上擁有着怎樣無與倫比的美麗,文化背後所該有的歷史與情誼,在幾千年的時間裏滌盪,留下了屹立不倒的優秀與光明。所有被埋藏的祕密,正等待着重見天日的時刻,而每一個人,也應不斷髮掘未知的美好和感動。我們以往的祖輩父輩,將他們畢生所領悟的道理,攢簇成一個個淺易的文字,記錄中華最初的文明,一年年,一代代,文化在堆積,在傳承。然而,也有可能會被部分掩埋。

輕撫歷史遺留的建築樓宇,一種與祖輩產生的共鳴微微相應,也許我們每個人身中流淌的一腔血脈,也正與文化流傳之河有所相依,我們骨子裏的氣質與風情,也在天地間迴盪。我們因此而自豪,願以己之力努力傳承。

當春風拂起,行走在校園間,不時地看到傳統文化的輪廓與影子,細聽隱約傳來的讀書聲,也感受到了經典的代代相傳。將相和的故事在教室中演繹重現,關羽的俠肝義膽可昭日月,我們在文字中領悟着運城有名文化與精華,懷揣着閃現的過往光影,惦念着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土地的文人驍將。這一切,即使是在今天,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也未嘗遺失了它的獨特韻味。作爲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應當秉以對文化的尊重和喜愛,努力地發展傳承,使其不斷適應當代潮流。

文化長河漫長而悠遠,我們每個人也終將成爲歷史的片段,願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在中華文化中找尋到自我,使之發揚與流傳。願中華文化長河永不枯竭,在陽光下永遠熠熠發光!

中華文化的傳承作文 篇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承載着國家的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讓文化的傳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釋放中國活力。如此,蘭州拉麪物質文化的傳承與共享正是展現出了中國活力——脫貧。但是,在中華文化傳承中難免出現偏差——蘭州拉麪的總體質量,如此,我們更需讓中華文化傳承不失“風味”。

現有歌傳,“有一個老人在南海畫下了一個圈”,隨後迎來了中國偉大的改革開放,向世界敞開了門戶——中國,飛躍發展!隨之而來,不僅是經[]濟的衝擊,更是文化的碰撞。面對着這些浪潮,我們更需要提高自身經濟與文化的競爭力,才能擁有一席之地。而曾經有一篇文章提到,蘭州拉麪是老百姓的改變命運的“聚寶盆”。既然是能改變百姓命運的“聚寶盆”就更需要提高自身競爭力,滿足人們和時代的需求,才能讓這一碗“脫貧面”擁有持久的活力,才能讓蘭州拉麪的物質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才能讓中華文化傳承不失“風味”。

林清玄的文章中講到乾隆皇帝與一位禪師的對話:“長江一日有多少船往來”皇帝問。“兩條。”禪師道,“一條爲名,一條爲利。”

如今,人亦多爲兩種,不爲名則爲利。但生活,不只是有銅臭那副醜陋的嘴臉,亦有詩畫的遠方。憑着一部紀錄片走紅全國的章丘鐵鍋,人人爭相購之,“鐵鍋之迷”甚多。當鐵鍋供不應求之際,商家便開始摻假製假售假,以便獲取更多的利益。而張氏父子,即便處於“鐵鍋熱浪”之中,依然能堅持初心,用心打好每一口章丘鐵鍋,不受賄賂。後者所爲於公有利於中華文化傳統手藝的傳承,於私他們問心無愧,實乃君子;而前者,造假售假獲取利潤,實屬助長社會歪風之焰,無益於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可謂痛心!不禁反問:何爲中華文化傳承之意?何爲傳承之道?不爲名不爲利!中華文化傳承不容得絲毫馬虎,不容得弄虛作假,如此方能讓中華文化傳承不失“風味”。

文化乃是一個民族的根基,不可動搖。即便身處改革浪潮,金錢熱浪,亦不可屈志焉。即便是一碗小小的拉麪,一口小小的鐵鍋,其蘊含着的豈只是文化,更是國家民族的根基。林清玄有言:一杯蜜都是煉過幾只蜂的。若一碗麪、一口鍋都不能用心去“煉”,這何嘗只是面與鍋的問題呢?一個國家若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被同化,不被質化,就必須“煉”好文化,“煉”好中華文化傳承之意,“煉”好中華文化傳承之道,讓中華文化傳承不失“風味”。

奚以知其然也?縱橫歷史,守住文化方能守根護基。讓我們攜手前進,共舉“中華文化傳承不是‘風華、風味’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