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端午的味道作文【多篇】

端午的味道作文【多篇】

端午的味道作文 篇一

作爲傳承了數千年的節日,端午節始終具有其獨特的魅力。與其他傳統節日相比,端午節有着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根植於民間,根植於古老的民族傳統,並融入了民族的血液。這便是端午的味道,一種散發着亙古的芬芳,影響了無數炎黃子孫的味道。

端午節的由來,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屈原。屈原因受小人的譏謗而不得重用,終於不堪世風渾濁,投江而死。人們以端午節紀念屈原時,就註定了這種清白、廉潔的品格將被人們銘記,也爲端午注入了一種沁人心脾的味道。

沿着歷史的軌跡,追尋屈原的品格,並體味到端午真正味道的人不勝枚舉。

端午的味道作文 篇二

作爲傳承了數千年的節日,端午節始終具有其獨特的魅力。與其他傳統節日相比,端午節有着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根植於民間,根植於古老的民族傳統,並融入了民族的血液。這便是端午的味道,一種散發着亙古的芬芳,影響了無數炎黃子孫的味道。

端午節的由來,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屈原。屈原因受小人的譏謗而不得重用,終於不堪世風渾濁,投江而死。人們以端午節紀念屈原時,就註定了這種清白、廉潔的品格將被人們銘記,也爲端午注入了一種沁人心脾的味道。

沿着歷史的軌跡,追尋屈原的品格,並體味到端午真正味道的人不勝枚舉。

東晉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因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做了幾年小官便歸隱山林,整日過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生活;詩人于謙也曾留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千古佳句;一代清官海瑞則更是兩袖清風、廉潔正直的官員的典範。

正是由於這種品格生生不息地流淌在世世代代華夏兒女的心中,才使端午節流傳至今。

然而,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端午本來的味道,廉潔之人、清正之人越來越少,端午也已成爲一種形式,這也許有違屈原的初衷吧?而這也正是國人的悲哀。

端午的味道,是中華傳統文明的味道,是清正的社會風氣的味道,是有助於一個民族發展的味道。

希望能品嚐到端午味道的不只是我們中的一部分,而是全體中國人!

端午的味道作文 篇三

一開始在這兒還看見幾只鳥,轉眼間卻已人去樓空,聽到了爆竹聲一陣一陣的,有的響、有的則顯得毫無生氣。

指尖從昨天起就只剩了糉子的溫度,這場獨角戲成了吃糉子的肥皂劇。肉糉子,鹹鹹的。豆沙糉子,甜甜的。香腸糉子,硬硬的。不怎麼好吃,只是能把我撐飽。走到了一條河邊,風吹得人睡意綿綿。

古今之間的距離,猶如夢裏和醒着一般——遙不可及。

楚懷王如果能活久一點,說不定他還能吃到那糉子咧!楚懷王怎麼能活久一點呢?除非楚國不滅。秦國如此強大,只有兩種辦法要麼聯手,要麼獨自發展。當然,第一種辦法肯然比第二種好,但他們的共同點則是需要一位知識淵博的軍師或者說是參謀長。楚懷王如果你當時重用屈原或許會有轉機呢!

那麼,給你一次後悔的機會,你會選擇留下他嗎?你依然會拋棄他嗎?你會不會有“唯願你長呤在側”的心情呢?

望着這隻剩了一點點的藍的天空,藍的那麼搖曳,那麼刺眼。你想留下他了。可你卻也不能嚐到端午的味道,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一醒來,筆墨鋪開寫着那復刻於她魂中天籟的歌了。更不能瀟灑地當着後宮啄詞者了。這一切換來的只是你漫無目地過着的一年、十年、三十年。

雨越成的珠簾現已散去,雖沒有放晴,至少白了一點點,準確說是亮了一點點。

如此這般,豈不是吃不到“端午的味道”。

是啊!是吃不到了。可你不覺得到了些什麼?你可以爲她永歌,寂靜地望着那銀河和星河,可以帶着她去雲遊天下。如果你在當代,你還可以帶她去看那埃菲爾鐵塔,去坐摩天輪,還可以帶她到摩天大樓上放飛象五彩繽紛的氣球呢!

如今,吃不到“端午的味道”,我再問你一句,你後悔麼?

端午的味道作文 篇四

端午的味道,是那種清香,濃郁的傳統習俗的味道。

端午*糉子

離端午還有幾天,大街小巷裏已是糉香瀰漫。各種各樣,應有盡有。這糉子葉的清香和糯米醇香混雜而成的味道,讓我流連忘返。期盼着一個又一個的端午的到來。這陣陣的糉香,讓我魂不守舍,總想吃掉那清香,濃郁的`端午的味道。

端午*艾葉

每到端午時節,家家戶戶的門前總會插上幾束新鮮的艾葉。既能防蚊又能辟邪,真是一舉兩得。同時,灰暗的牆壁也被幾許青綠點綴,便有了端午的味道。直至艾葉枯黃也不取下來,帶來年端午的時候再換上新的。

端午*龍舟

端午,總能聽到隱隱的鼓點從遙遠的地方傳來。遠方的某地一定又在進行龍舟競渡了。幾十個人在一個龍舟上劃,不僅是對龍的紀念,還是端午的味道中的傳統的味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文化,是最濃郁的味道。

這就是端午的回憶,端午的味道,是我最喜歡的幾種味道。

端午的味道作文 篇五

初夏時節最讓人期待的節日莫過於端午節。每年的農曆初五是一個集傳統美食、民俗風情及紀念先人於一體的節日。那晶瑩剔透的糉子,叫人垂涎;那幽香芬芳的艾香,沁人心脾;那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以及賽龍舟、點雄黃、佩香囊,無不體現出端午節特有的傳統與民俗。

端午節包糉子源於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包糉子吃糉子已成爲從古至今、流傳已久的一個重要民俗。我對糉子的味道也印象深刻。包糉子需準備的材料非常簡單,只需蘆葦葉或是竹葉,糯米以及或鹹或甜兩種餡料。端午節那天,我們全家都會早早的起牀,上街採購新鮮的食材用來包糉子。包糉子最重要的就是糯米的選擇。奶奶是經驗人,對選米十分在行,我便跟她一起來到米攤。奶奶告訴我,包糉子有兩種米比較合適,一種是長糯米,一種圓糯米。我疑惑的問奶奶,都是糯米難到有什麼不同之處嗎?奶奶笑了,“這區別可大着呢,長糯米我們以前把他叫作秈糯,你看啊,它比較細長,顏色呈粉白,蒸熟了啊,比較黏;還有這種圓糯,是又圓又短的,不透明的,黏度略遜於長糯米。”我一邊看着這兩種糯米,一邊似懂非懂地點着頭,而腦中則是不斷浮現香噴噴糉子出鍋的情形。我說:“奶奶,這兩種米我們都買一些吧,我想這兩種糉子都一定很美味!”說着奶奶便讓米攤的奶奶稱了我們選定的米,我接過來提在手中。接着我們便去了肉推,挑了上好的鹹肉,其中黑豬肉是精平。糉子的精髓就在於這塊肉,好的陷肉能賦予糉子醇厚的香味。除了鹹味肉糉我們又爲喜愛甜食家人挑選了製作甜味糉子的蜜棗、紅豆等餡料。

回到家,奶奶便開始準備,先淘米,把糯米在水中洗淨,接着晾乾。在包肉糉的糯米中倒入醬油、食鹽、白糖等佐料,用力揉搓攪拌,米在盆中翻滾,每一顆都均勻的沾上了醬油,使醬油和米充分融合,看上去色香味俱全。包蜜棗糉子的糯米則只需放上糖、油,接着讓糯米靜置,讓它慢慢的把味道吸收,使之蒸熟後每一粒米都賦有清香半小時後,我們一家人便圍坐在桌邊開始包糉子。奶奶是包糉子的一把好手,她包的糉子無論形態和口味都讓人讚不絕口,所以首先由她來爲我們示範。一片糉葉,寬大墨綠,味道清幽,在奶奶手中被捲成圓錐形,圓錐形的尖底不能漏,再盛入已經拌好的糯米,加至一半的位置,夾入一塊半精半肥的肉,或是加入一個香甜可口的蜜棗,再加滿糯米,剩餘的糉葉包住封好圓錐形的底,最後用細細的棉線一圈又圈的緊緊紮好。一個有四個角的尖頭糉子就包好了。一片糉葉在奶奶手中翻飛,糯米爭先恐後的跳入葉中,棉線飛快的奔跑,奶奶也變戲法似的,變出一個ヌ一個的糉子。這真是精彩絕倫的一輪生活好情趣。

爸爸和媽媽則是學着奶奶的樣子在一邊半生不熟的包起來。我也迫不及待的拿起兩片糉葉小心翼翼地圍成一個圓錐形,可總是顧了上邊,顧不了下邊,怎麼就圍不成一個完美的圓錐。奶奶又耐心的手把米小鬼又逃了出來。奶奶說包糉子時手一定要捏緊,不捏緊一定會漏經過一番嘗試,好不容易把這個圓錐灌得滿滿當當,就要封口,這時奶奶告訴我封口時要捏好下面的口,食指和中指要封好兩邊的口,整隻手都要捏緊了,千萬不要鬆開,否則就得前功盡棄了。可封完口該怎麼扎繩子,一疏忽,手一鬆糉子又散了。媽媽笑着說:“失敗乃成功之母,繼續啊,我也一個沒包成呢!”我看看他們倆“失敗的樣子”又恢復了鬥志。

包完後,將一個個靈巧的糉子丟入水中煮,約摸煮一個小時,即可出鍋。一個個熱騰騰香噴噴的糉子早已勾起了我的食慾。剝開墨綠的糉葉,露出醬黃的米肉,一口咬下去,軟糯香甜,這便是端午的味道。

整整忙了一個上午後,奶奶忽然又想到還沒在門上貼艾草呢,於是匆匆趕去菜場,買了艾草、菖蒲、石榴、胡蒜,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貼於門上,以用來驅邪,艾草的清香又是端午的味道。

貼完艾草,奶奶又拿出了早爲我們準備好的紅色小香囊,這是心靈手巧的奶奶用紅布親手爲我縫製的小香囊,看上去很是精緻,聽奶奶說裏邊還有硃砂、雄黃等,佩戴於身上十分奪目,而且還清香四溢香囊的奇香,也是端午的味道。

雖然我們家鄉沒有把糉子擲入江中這樣的習俗,但人人心中知曉屈原的故事。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昨夜子歸聲啼催,今朝淚羅帶淚歸。”ー《離騷》一曲哀民生,誰人誦之不傷悲呢。這位本欲厲治草新的偉大詩人,因小人陷害,報國無門,且橫遭流放,眼看國破民苦而無力挽回,痛不欲生,投江自盡,過端午節爲的就是祭屈原,讓後人永遠銘記於心。

千年傳統流傳至今,每一樣習俗都有傳承,端午的味道也被人回憶:可口的糉子、清香的艾草、玲瓏的香囊、以及屈原的故愛國情懷,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作文 篇六

展望歷史的動人畫卷,感受中華的五千年風采,那些傳統節日如香茗般散發着清香,久久纏繞——

品味淡淡的茶香,品味又一年的端午。

今年的端午和往年一樣,我照例和爸爸媽媽去公園遊玩。還沒進門就感受到一股喜慶的氣氛。進入園內,哇,可真是人山人海,而且有許多外國人,我心裏暗自欣喜,今年的端午一定會有新的收穫。

來到長街上,巨大的條幅躍入眼簾:“長跑慶端午,萬人齊報名。”這麼盛大的節目,我當然踊躍參加了。本以爲自己跑得很快,但結果只得了一個鼓勵獎“糉子”。不過還蠻好吃的,端午節的糉子真香啊!

我們又來到了江邊,一列列龍舟像將要離弦的箭,躍躍欲試。舟上有黃頭髮的美國人,他們露着自信的笑容,彷彿一定會勝利,其他外國人也都急切地盼望着比賽開始。我看到中國人正在舒展胳膊,已經勝券在握,心裏暗自爲他們加油打氣。隨着鑼鼓的響起,龍舟奔涌而出,我扯着嗓子爲中國選手吶喊着。他們終於不負衆望,贏得了比賽。外國人雖輸掉了比賽,但依舊伸出了友誼的手,相視一握,傳達出對中華文化的無限讚歎與喜愛。端午節,真自豪。

我們又來到大橋上,這裏有許多人都拿着糉子向江裏投去,眼裏滿是懷念與讚歎,我知道他們是在懷念屈原,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演繹了一曲生動的愛國史詩。我也拿出糉子深情拋下,心想:屈原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我們新時代的英才更應當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端午節,充滿回憶與追念。

最後,我們乘車回家,在路上遇到兩個俄國人,順便搭他們到賓館。下車時他們用不怎麼標準的中國話說:“中國的端午節真熱鬧,中國人真熱情,將來我們還會來中國過端午。”我聽了心裏別提多高興了!

品味端午,品味着那濃香的糉子;品味端午,品味着那淺淺的自豪;品味端午,品味着那淡淡的追憶;品味端午,品味着中華民族舉世矚目的風采,品味着中華文化綿延不絕的傳承……於是,我堅信:中華民族即將成爲東方一頭傲立的雄獅,中華文化即將成爲世界文化中的一朵燦爛之花!

端午的味道作文 篇七

我的家鄉——監利,有着“魚米之鄉”的美譽,那自然少不了美食了,接下來就由我給大家介紹監利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吧。

端午節主要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因屈原提出的意見不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在悲傷至極時,投了汨羅江自我了結;百姓們不想讓屈原的屍體被魚兒們吃掉,於是紛紛往河中投入糉子,倒入雄黃酒,以此來紀念屈原。現在的端午節逐漸演變成了人們吃糉子、掛艾草、賽龍舟的習俗了。

清晨,爸爸媽媽會偷偷在孩子的手上掛上五彩繩,寓意:五福臨門;又會在枕邊放上裝有艾草粉的香囊。爺爺奶奶早已起牀摘糉葉,淘糯米……一直忙到早晨七點纔將包糉子的材料備齊,累得大汗淋漓。

到了八九點鐘的時候,家家都在包糉子,在一旁看奶奶包糉子饒有興趣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身手一番,可奈何眼睛學會了手卻沒有。

我拿起一片糉葉,學着奶奶的模樣捲成一個錐形,放入白花花的糯米,咦?糯米怎麼開始組團“逃亡”了?等米都漏完了我才發覺,錐形的尖尖處有一個小洞洞。我只好從頭再來,我慢慢回憶着奶奶包糉子時的一個個動作,反覆琢磨,多次嘗試,終於一個小巧可愛的糉子出現在了我手中。

煮糉子了!我小心翼翼地將我包的那個糉子放入鍋中,讓它們盡情泡着溫泉,隨着一縷縷白煙從鍋中溜出來了,一串串糉子出現在了竹籃中,我才意識到糉子熟了!我找到我包的那個糉子,剝開糉葉,咬了一口糉子,軟糯的口感在嘴裏瀰漫着,蘸着白糖味道更是錦上添花,美上加美!

吃飽喝足後,我們一大家子來到街上,看着河中鑼鼓震天,熱鬧非凡的划龍舟比賽,心中更是熱血沸騰,熱鬧的氣息在這小城裏飄散開來。

家鄉端午的味道是美味的,甜蜜的,熱鬧的……

端午的味道作文 篇八

時值晚春,繁密的枝葉已被春風吹成深綠,再過不久,便是屈原爲國捐軀的日子,人們爲了魚蝦不撕咬他的身體,向河裏投入大量包好的糯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紀念屈原成爲了中國的節日――端午節。

早在很久以前,人們就不進行向河裏投糉子這種浪費的事情了,端午演變成了一家團圓,享受美味的節日。

南方人吃肉糉,在乳白的糯米糰裏放上一顆肥膩的肉塊,我倒不怎麼喜歡這種口味,油腥味掩去了糯米的清淡,失去了原有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