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記憶中的年味作文精品多篇

記憶中的年味作文精品多篇

記憶中的年味徵文 篇一

年,不僅是中國古老傳統的團圓節日,還是記錄歲月的標識和載體,映射漫長歲月里人們生活狀況的鏡子。

在童年的記憶裏,從進入臘八這一天就預示着忙年的開始。這天清早,母親會將浸泡好的八種糧食倒入我家那口大鍋中。和往常一樣,10歲的哥哥用力拉着風箱,伴隨着“咕嗒、咕嗒”的節奏聲,竈膛中伸出了長長的火舌,驅散了嚴冬的寒意。

那時,城市居民幾乎家家養着家禽。我家養着6只蘆花母雞和12只小白兔,每天清早我都會拎着竹筐到菜店撿拾菜葉、白菜根,如果能撿到胡蘿蔔,我會特高興,那可是小白兔最喜歡吃的。回來後,將撿來的東西洗淨切碎拌上玉米麪放進鋁盆裏,雞籠裏的雞就“咕咕”叫着,拼命向外伸頭,貪婪地注視着它們的早餐。每當我把籠門打開的一瞬間,母雞們就箭一般衝向鋁盆。之後,我會順手將幾個白菜根投進兔籠,裏面立馬就展開了一場爭奪戰。

“臘八蒜”是這一天必須要做的。頭一天把大蒜用溫水浸泡,第二天就很容易去皮了。一個上午,滿滿一盆大蒜剝了出來,母親把剝好的蒜瓣裝進準備好的廣口玻璃瓶,倒滿醋密封起來。到了大年三十這天,瓶子裏的蒜瓣全都變成了翠綠色酸脆可口,泡過蒜的醋則是蘸餃子、拌涼菜的調味佳品。

吃過了臘八粥就要忙着“掃灰”,也就是大掃除,要把家裏牆壁地面和各種物件全部清掃一遍,爲乾乾淨淨過新年打好基礎。掃灰這天全家總動員,把能搬動的物品搬到門外,房間基本清空以後,父親戴上口罩揮動着掃帚,沉睡了一年的灰塵會隨着掃帚在空中瀰漫,待塵埃落定,再把搬出去的物品搬回原位。

掃完灰就要忙年貨了。那時候,魚、肉、蛋、油甚至花生、瓜子都是按人或按戶定量供應。每年這個時候,我們總要去排長隊購買年貨。有一年,每戶供應半個豬頭,排在我前面的人買的豬頭乾乾淨淨,好不容易輪到我買時,眼前的豬頭卻全是毛。我對售貨員抱怨道:“換一個,像個猛張飛。”售貨員笑了:“你不吃虧,你沒見給你的半個張飛頭要頂一個劉備臉嗎?”

臨近年根的幾天最忙,蒸饅頭、做花捲、薰魚、炸蘿蔔丸子常常都是通宵達旦。那時麪粉供應量少,做饅頭時先把白麪粉和好擀成皮,再把黑麪團包起來,蒸熟後從外表看一個個雪白的。大饅頭真是喜人。那時候我們和外公住在一起,每天吃飯時,外層的白麪皮都要剝下來讓外公吃,這是母親給我們訂下的規矩。

每年這個時候,父親總要蒸上一隻雞,這可是我們家過年時的主打菜。做法很簡單,將已掏空內臟的雞腹填足大料,然後用厚厚的白菜葉裹緊放入鍋中,蒸熟冷卻後再將雞肉、白菜撕成絲裝入罈子放在室外以延長保質期。父親做蒸雞味道獨特、鮮美可口,是我童年記憶裏過年時難忘的美味。

期待已久的除夕夜終於來臨,全家人坐在熱炕上,吃着父親做的韭菜炒雞蛋、涼拌白菜絲、蒸雞、蘿蔔丸子,說着、笑着、喝着、吃着,盡情享受着美食,體會着濃濃親情的溫暖。

吃完年夜飯,母親就給我們拿出新衣服,再每人發一個紅包,裏面有五角錢這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父親會拿出幾掛鞭炮分給我們,這一刻是我最幸福的時光,因爲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們不需要忙年了,可以盡情玩耍了。

過年,是當時的孩子們最快活的日子,對我來說就是新衣服,就是壓歲錢,就是平常吃不到的好飯菜,就是無拘無束地撒歡瘋玩。如今,人們再也不會爲新添一條滌卡褲子而興奮,也再不會爲買幾斤凍魚起大早在寒風中排上幾小時的隊。但是,我們也慢慢淡化遠離了往日那濃濃的“年味”,心中不免生出一縷淡淡的惆悵。

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篇二

過新年了,我和爸爸媽媽回到俞源老家,近距離親近了傳統的年味兒。

傳統大年,排第一位的當然是吃的嘍。過新年最重要的菜非豬頭莫屬。俗話說:“有錢沒錢,買個豬頭過新年”。豬頭雖說其貌不揚,但是豬頭肉卻是傳說中的美味。爺爺用力將煮熟的豬頭掰開,把豬舌頭、豬耳朵、豬拱嘴、豬臉等等不同部位的肉切成片。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肉塞進嘴裏。哇,那個美味啊,實在沒有辦法找個合適的詞語來形容。豬肉燒豆腐是另外一道超級美味。你們知道豆腐是怎麼做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首先要把黃豆磨成豆漿,再把豆漿放入大鍋中煮熟。這時,需要“魔術師”--奶奶出場了。只見她把一小勺鹽滷化開,倒進豆漿裏,攪拌幾下,過了幾分鐘,豆漿神奇地變成了豆腐腦。奶奶再把豆腐腦倒進一個木框裏,蓋上蓋子,上面壓上石頭,大概過了半個小時左右,揭開蓋子,香噴噴的豆腐就新鮮出爐了。

吃飽喝足了,就該去看大戲了。熱鬧的開場鑼鼓後,孫悟空翻着斤斗上場了,他實在是太厲害了,幾下子就把妖魔鬼怪都打跑了;畫着花臉的將軍,穿着鮮豔的鎧甲,背上插着四面小彩旗,神氣極了,正帶領着士兵和敵人激烈地戰鬥;最受大家喜愛的,還是臉上塗着“土豪金”的財神,捧着一個巨大的金元寶,忙着給大夥兒拜年……

這就是我看到的新年,又好吃又好玩的傳統大年。

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篇三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大家一年的奔波忙碌中,年也漸漸的到來了。

還記得在農曆十二月初八時,也就是臘八時,家家戶戶都少不了喝臘八粥。在那一天中,大家都漸漸拿出自己屯的年貨出來了。孩子們也期待着一學期的結束。年,也就漸漸地開始了。

時光的腳步總是那麼快,就到了年三十。我看着大人們將對聯貼到外門,意味着對新年的期待。還會將“福”字倒貼門上,意味着福進門來。這一天對於父母來說是最忙碌的一天。一大清早,他們就準備着今天所需的材料。

大人們忙碌着,我們也不能清閒,幫忙打打下手。年夜飯中少不了年糕,比起買的,自己做的最好吃。於是我就準備好麪粉、雞蛋、肥肉、南瓜、糖,將它們柔和在一起,捏成一個團,再給大人們下鍋炸。這樣就意味着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高。

在這一天鍋子和砧板幾乎沒有空的時候,剁東西的聲音,炒菜的翻炒生,整個屋子都飄滿了魚肉菜香。讓人感到熱鬧與喜慶。

臨近黃昏,外公會擺好桌子來拜神和祭拜祖宗。會在桌子上擺好雞、魚、肉在正中間。後面擺上三碗米飯。最後就是三杯酒。前面左側會在勺子上點好油燈,正中方會上三炷香。祭拜完會將酒灑到地上。

正當我們在玩耍中,一聲“開飯了”使我們回了神。全都在家中坐好,盯着桌上那十道菜蠢蠢欲。擺在最中間的是羊肉火鍋,意味着紅紅火火。旁邊還會有紅棗桂圓烏雞湯,意味着富貴。它的對面有一盤筍子炒肉絲,意味着節節高升。一盤扣肉,意味着團團圓圓。

接下來我們會全家團聚圍着電視看春晚,並在這中途中,長輩們會給我們壓歲紅包和祝福語。我們都一個個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顏。

午夜倒計時,家門外爆竹聲響起,濃濃的年味飄逸在心頭。

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篇四

透過窗看着外面飄灑的紛紛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樹上,車上……鋪上一層潔白的婚紗。看着這如此詩意的美景我不禁回憶起那逝去但又難忘的年味。

零食和煙花

過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麗燦爛的煙花。那時小小的我常常看着牆上的日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過年的日子早早到來。終於過年,我和附近的小盆友們都在家前的廣場集合,身上能裝東西的口袋裏都裝滿糖果、瓜子、花生。每個人的臉都跟大花貓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們也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煙花,衝到門外,高高興興地點燃引線。“撲”地一聲,煙花向一隻輕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後“啪”的一聲,分成許多個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輕輕地,飄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個金玉滿堂,拿在手上,“砰”、“砰”,十聲炮響,響徹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經成兒童的世界。

祝福與餃子

過年的年味則成爲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熱騰騰的餃子。過年,早早來到爺爺奶奶家,並送上一句吉祥的話:“祝您,春節快樂!”祝福頓時溫暖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爸爸喚進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鮮陷餃子,欣賞着豐富多彩的春節晚會節目。爺爺,老叔還有爸爸舉杯暢飲,奶奶笑眯眯的雙眼變成兩條縫,一家人都是滿面春風,一家人其樂融融。

在飄飄落落雪中,年雖早已過去,但年味兒仍舊是揮之不去,仍給我無盡的回味。

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篇五

記憶中的年味是美好的,是歡樂的,也是充滿愛的。

每逢過年時,所有的小朋友都十分高興、激動。新年裏,走在大街小巷,家家戶戶的窗戶源源不斷地飄出甜甜的年糕兒、油煎帶魚的鮮味兒、燉雞湯的香味兒。.。.。.我剛吃飽的肚子又“咕咕”地叫了起來。

平日裏,大人們忙於工作、接送孩子、操持家務,孩子們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親朋好友相聚在一起的機會還真不多。於是,人人都期盼着大年三十那頓溫馨的團圓飯。今年的年夜飯,因爲久未相見的親人聚在一起,格外熱鬧。長輩們在飯桌上舉起酒杯祝福、談天說地;孩子們在飯桌旁說笑、做遊戲,氣氛好不熱鬧,每一張臉上都洋溢着歡樂和幸福!我那98歲的太奶奶身體依然健朗,她那飽經滄桑的皺紋裏也溢滿了欣慰和滿足。

大年初五是財神日,凌晨起,“劈劈啪啪”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開心果”炸個崩兒脆、“海鷗”直衝雲霄、“霹靂陀螺”在半空打着漂亮的旋兒。.。.。.聲聲爆竹、朵朵禮花伴着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祈盼,飛向無垠的天際。

那沁人心脾的年飯味兒,還有那溫馨甜蜜的團圓味兒,融成了最香最濃的年味兒。年味兒便是祖國繁榮昌盛,人民美滿安康的幸福味兒!

年、春節、壓歲錢、都是那麼美好,壓歲錢不在多少,而在於生活情趣。這就是記憶中的年味——美好、歡樂,充滿着溫暖和愛。

記憶中的年味徵文 篇六

年味,似乎總是和童年靠得很近很近。

童年的家,是一個很大的院子。院子裏住着我的奶奶、二奶奶、大伯、叔叔們等九家人。九家人圍成一個圓,青灰色的瓦一片連着一片,組成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進入臘月,院子裏熱鬧起來,母親和嬸嬸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廚房、井臺、竈爐間,她們或是炒花生、瓜子;或是穿針引線爲我們幾個小毛頭做衣服和鞋子;或是揉麪、蒸饅頭;或是製作着各自拿手的年糕、風味小吃……

衣服做得最好的是三嬸,她是個天生的裁縫,做的衣服又挺括又合體,所以直到除夕夜,她都在飛針走線。

母親會做一種很好吃的點心,叫散子。母親和父親一起把配好的水、面、糖等均勻地揉和在一起,面揉好、餳好後,母親切下一小塊,用刀劃一下,把中間劃出一條條的縫,散開,再弄另外一小塊面,兩塊面合在一起擰一下,一個散子就製作好了。鍋裏的油熱後,母親把散子放進鍋裏,一會兒那擰着的小面片,就在鍋裏變成了金黃色,中間劃的小縫經油一炸也裂開了,就像一把小扇子。等母親撈出,我就迫不及待地拿一根送進嘴裏:甜甜的、酥脆酥脆的,真香!面全部做完後,母親吩咐我挨家挨戶給送去,聽着別人的稱讚,我替母親謙虛地應承着,心裏美美的。

過了臘月二十,爺爺去趕年集,買回來紅紅的春聯、彩色的福祿壽禧,還有鞭炮、糖果。奶奶把鞭炮分給那些男孩子,給他們不太多的糖果;分給女孩子很多糖果,如果想要鞭炮她也會分給幾個。我們得了“便宜”,一溜煙地跑到街上找夥伴們炫耀、嬉戲,滿足而幸福。

除夕夜,我們九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濃濃的親情伴着歡聲笑語,熱熱鬧鬧慶祝普天團圓。

除夕的鐘聲敲響新年的時候,我們晚輩一起給長輩們磕頭拜年,欣喜地接過長輩們遞過來的紅包裝在口袋裏,還不時地摸啊摸,怕它會飛走……

年味,滲透其中的是濃濃的愛,這愛回味悠長,每次想起,都讓心裏升騰起別樣的溫情。

“歡樂歡樂中國年,歡歡喜喜過大年……”你看,每個人的臉上都透着喜氣,街道邊已掛起紅火的燈籠,我們和年靠得很近很近,呼吸間,年的香味飄進了心裏……

記憶中的年味徵文 篇七

不知不覺又快到過春節了。現在人們的日子好了,年味卻不像從前那樣濃了。走在街上,看着人們忙着辦年貨的熟悉身影,總不免想起記憶裏那些難忘的年味。

記憶裏最難忘的年味是每年一進臘月家家戶戶廚房裏飄出的熱騰騰的香味。我的家鄉在鏡泊湖山區。蒸年糕是家鄉由來已久的風俗。貧苦的日子缺少細糧,人們就用自家地裏種的黏苞米磨成黏米麪,摻上烀熟的豆餡,包成一個個雪白軟糯的“黏豆包”當作年糕。條件好的人家,還把包好的黏豆包壓成餅狀,放到油鍋裏炸成酥粘的“油炸糕”留着過年吃。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的日子漸漸好了,過年前每家都要用白麪蒸上滿滿一大缸豆包、包子或饅頭,其中豆包最常見,我家也不例外。每年過年前,母親都會用酵母發好兩大盆白麪,烀上一大鍋紅豆餡,然後一家人齊一陣,和麪、下劑兒、擀皮兒、包餡……忙得不亦樂乎。包好的豆包還要放到木製“模子”裏刻出精美的花樣,煞是好看!新蒸熟的豆包剛出鍋時,熱氣騰騰,白淨暄軟,香味誘人,讓小孩子禁不住口水直流。爲了襯托過年的喜慶勁兒,母親還要用麥稈蘸上紅顏料,在一個個蒸好的豆包上點上鮮豔的“紅點”。這樣既好玩又輕巧的活兒,也往往成了我們小孩搶着乾的“俏活兒”。

除了蒸豆包,蒸花樣年糕也是母親最拿手的。母親將和好的面,擀成兩張籠屜大的圓餅,將泡好的紅棗,一個個均勻排在一張麪餅上,然後再蓋上另一張麪餅,放到鍋屜裏蒸熟,就變成一個又圓又大的年糕。蒸好的年糕,隨意用刀切成各種形狀,白麪裏夾着透紅的紅棗,不僅外形好看,吃起來也有濃濃的大棗甜味。

除了蒸年糕,家鄉人還有過年前“跑油”的習俗。就是把豆腐、土豆切成塊,放到油鍋裏烹炸。炸好的豆腐、土豆放到外面的大缸裏冷藏,過年吃的時候,在鍋裏放兩片肉輕輕熘炒一下,就是一道上好的菜餚。剛從鍋裏炸好的豆腐塊,油香軟嫩最好吃,常常成了我們小孩爭搶的美食。

記憶裏最難忘的年味,除了誘人的美食,還有母親用巧手爲我們縫製的新衣裳。那年月,家裏條件不允許買新衣裳。過年前母親就會用積攢的零錢爲我們每人扯上幾尺新布料,比照着身高尺寸一一裁好了,用家裏唯一的“大件”——縫紉機,給我們手工縫製新衣裳。大人的布料多是藍色或黑色的“迪卡”布,小孩則多是厚實耐磨的“唐絨”布。爲了趕做一家老小的新衣,臘月裏母親幾乎每天要踏着縫紉機一直幹到夜深人靜。做好的新衣服,不到大年七年級這一天是不能穿的,所以看着母親做好的漂亮新衣,我們小孩天天掰着手指頭盼過年。七年級一大早,母親從櫃子裏拿出一家人的新衣裳,大人小孩興高采烈地穿在身上,在鏡子前照了又照,然後一起出門拜年,別提多高興了!

記憶裏最難忘的年味,還有過年時喜盈盈的年畫和紅彤彤的鞭炮。年畫是那年月家裏最講究的裝飾品,無論日子再怎麼緊巴,每到過年家裏總會花上塊八毛錢到集市上買一幅新年畫貼在牆上。年畫生動有趣,色彩鮮豔,多畫的是鯉魚、荷花或者粉嘟嘟的胖娃娃、慈眉善目的老壽星,預示着連年有餘、五穀豐登、延年益壽等吉祥的祝福。放鞭炮是小孩的最愛,過年了小孩總會纏着大人買鞭炮。價錢便宜的“小鞭兒”紅彤彤的一串,小孩子爲了節省,就將成掛的鞭炮拆成一個個小炮兒,然後拿了火柴,到房前院後的空地上和小夥伴三五成羣的放起來,此起彼伏“噼噼啪啪”地鞭炮聲,讓年味在寒冷的冬天一天比一天更濃了。

記憶裏最難忘的年味,似一罈陳年老酒,無論時光怎樣流逝,始終在我的心底散發着醇濃的幽香,讓我對過年有了一種懷舊,一種追憶。

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篇八

最近的陰雨天氣確實不怎麼令人高興,可過新年的喜氣早已滿滿地擠進了陰雨的天空,有時看見了街上的人們都提着大包小包的東西急匆匆地往家趕,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笑逐顏開,他們的手上還提着新衣服,這不禁使我聯想到過新年穿新衣的習俗。

小時候穿新衣總是那麼高興,不管新衣的式樣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會歡欣不已,就會覺得是過新年最好的象徵,是一年裏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節降臨前,爲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我們都會把家裏的裏裏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還會在門上貼上一幅春聯,祈求好運。傳統的對聯是在紅紙上寫上黑色或金色的聯語,什麼“財源廣進”“步步高昇”“富貴滿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話語。

送竈神是過春節前的一件大事。聽奶奶說,送竈神是在農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這天竈神迴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人們都希望竈神上天能替他們說幾句好話,因此這一天人們都會特別準備些豐盛的供品拜祭竈神。

除夕這一天對人們來說是極爲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年飯能充分地表現出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在吃完團圓飯後,就開始守歲了。

最值得小孩子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新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爲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大人們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說是收紅包,因爲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大人們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裏的錢多少並不重要,主要是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爲它象徵好運。

在爆竹聲中,春節就早已過去了,但年味兒兒仍是揮之不去,仍給了人們無盡的回味。

標籤:多篇 精品 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