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精彩多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精彩多篇)

端午節 篇一

黃馨妍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一個十分有趣的節日。

傳說是爲紀念屈原而辦的節日:屈原是楚國的高官,他發現這個國家命數不久了,便對楚王君:“可以停止戰爭。”楚王不聽,執意而爲。屈原悲憤被貶,滿腔愛國之情無處可表,寫下《離騷》,就跳河自盡了。戰敗後人們想在河裏找回屈原的屍體,但一無所獲,爲了紀念屈原,便有了這一日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而那糉子原本不是給人吃的,而是給魚兒吃的。人們在糉子上戳出小洞給魚兒吃,防止魚兒吃了屈原的屍體。正因爲如此也就有了划龍舟投糉子的風俗。

那年去長壽時,正好趕上端午節,長壽有一池湖,叫長壽湖,上面正在上演一年一度的端午龍舟賽。我和爸爸媽媽便去那裏看了賽龍舟。

只聽裁判一個哨聲,兩隊便開始了激烈的比拼。龍頭前的鼓手有節奏地打着,後面的隊員喊着一二一、一二一,手也有節奏地擺動着。每個人都滿腔熱血,勝利只有幾步之遙。這一切在我們看來十分簡單,但是對於他們來說一定十分艱難,每個人都咬緊牙關、大汗淋漓的。

其實以前我一直有個疑問:爲什麼龍舟會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保留下來,成爲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呢?現在我親眼見到便明白了:賽龍舟時人們的滿腔熱血,正如當年屈原爲國家吶喊的滿腔熱血。

端午節是一個有趣又有意義的節日。

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500字 篇二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一個衆所周知的節日。在這一天,我們的家鄉有着許多風俗。如:做香囊,包糉子,賽龍舟等。

其中家家戶戶都會參與的,就要數包糉子了。包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本是一個忠臣,可是得不到重用,不忍看到國家衰敗,最終在國家被侵略時,不願做亡國奴而投江自盡。屈原投江後,漁民們馬上沉船下水打撈他的屍體,同時也有許多老百姓往家裏拋灑食物和飯糰,希望江裏的魚有了食物吃就不要吃他的屍體,就這樣有了端午節賽龍舟和包糉子的習俗。我十分喜歡吃糉子,也跟着奶奶學包糉子,將豬肉切成小塊放入盆中,加入鹽、生粉、料酒、蠔油、生抽,打入兩個雞蛋攪拌均勻醃製糯米需要提前浸泡兩個小時,紅豆提前一夜浸泡,加入鹽、生抽、蠔油、食用油拌均勻將洗淨的糉葉邊折一下,捲成圓錐狀,填滿餡料壓實,再取一片糉葉圍上面,左手壓下左邊糉葉,右手壓右邊對摺,綁上棉繩就完成了。還有蜜棗餡的,做法也是一樣的,就是把肉換成蜜棗就可以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看着奶奶熟能生巧的樣子,我做起來總是有一些問題,不是葉子捲起來對不上縫,就是繩子扎不緊一會兒就散開了。在經歷無數次失敗之後,一次次的累積經驗之後,我也成功地包出了成品的糉子。下鍋煮了以後吃上自己的包的糉子,那真是香啊。

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帶香囊灑雄黃酒,每一個習俗都是家鄉的傳統,中國的每一個傳統讓我們難以忘懷。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六年級 篇三

端午節有包糉子和賽龍舟的風俗。我們淳安縣雖然不賽龍舟,但還總是包糉子吃呢!

對我們淳安來說,糉子不僅在端午節包,在其他時候也包。不過,在端午那天會包多一點,有時吃到明年都不稀奇。

糉子是種吃食,主要由糯米、糉葉、五花肉、棗、慄來做。有時包臘肉香腸,少時還會放紅豆排骨。糉子是從古代屈原跳江之後有的食物。傳說,屈原跳江以後。楚國百姓怕魚把屈原吃了,就包了糉子投進江中,希望魚吃糉子就不吃屈原了。所以,糉子就傳到至今。

我喜歡糉子。不僅僅是因爲糉子的美味,糉子的多樣。還因爲這表達了楚國百姓對屈原的敬愛與讚美。屈原不在了,但糉子卻從兩千多年前,一直傳到今天。

我們家經常包糉子。首先是準備好原料。把肉切塊放鹽和老抽醃漬一個晚上。把綠豆和糯米混合原料基本準備好了。將兩張糉葉捲成一個鬥狀。往其中加糯米,儘可能填滿,放上小塊的醃肉。蓋上,抓緊,手不能鬆。如果折口太小,還能再加一張糉葉。拿根繩子,要足夠長,首尾相連。把繩子尾巴的那兩股扭在一起,然後開始繞。繞到最後在另外兩個角上打個八字形。最後抽繩首,拉緊就好了。

還有一個步驟,就是品嚐糉子。糉子雖然有點難做,但吃起來卻很美味。單看那樣子,聞聞那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在嘴裏品嚐着人間美味呢!

我相信,家鄉包糉子的風俗,會一茬茬往下傳,直到永永遠遠!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六年級 篇四

俗話說的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到傳統節日來的時,家鄉的風俗不同,總能勾起人們在那一天的花生笑語和美好的回憶,而春節的風俗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放鞭炮,貼春聯等一些習慣,而煙花鞭炮更更釋然,寫了我們春節熱鬧的場面和歡樂的氣氛,“啪,啪,啪”這幾聲,只見一下的煙火從漆黑的天空劃破,打破了原本的寂靜和黑夜,瞬間空氣中充滿了濃濃的氣味,我正在陽臺上眺望着窗外,擡頭看看燦爛的煙花,耳邊傳來家人們打麻將的聲音,還有孩子們的歡呼聲,看着這樣的氣氛心裏高興的想着這就是春節該有的氣氛,這時姥姥喊大家快過來吃年夜飯了,香噴噴的餃子下鍋了,回頭一看,一桌子的美味,我的口水一下子流了出來。

但是春節也有一個傳說話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鬥長觸角尖牙利齒異常兇猛,直到有一個人說這年啊,怕三件法寶火光對聯兒。和鞭炮,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貼上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在遂,於是這民俗越傳越廣,同時也成了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

春節的前一天是除夕,家家燈火通明,熱熱鬧鬧,雖忙但是樂在其中,在零點時煙花伴隨人們的歡呼聲在空中綻放,同時也代表新的一年的開始。

家鄉的習俗意味着每一個人都能平安,幸福意味着每一個在新的一年要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意味着每一個家庭都能幸福美滿。我們也一定要把這些家鄉傳統習俗傳留下來,讓更多人知道,然後把它發揚光大。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五

我的家鄉在貴州,那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在四周都有青山環抱,空氣清新,景色優美。

我家的四周都是青山,最有名的黃果樹大瀑布。這裏除了風景好之外,在我們當地,各種各樣的習俗是十分有趣的。像新年和元宵兩個節日。在新年的前一天,每家每戶都會貼上紅紅的對聯;威嚴的門神;各種各樣的“福”字剪紙。在新年那一天,人們會把長長的一串鞭炮從山上鋪到山腳(只鋪四米長)然後點燃,聽外婆說這是和山裏的山神一起過年,求山神保佑,來年的田地五穀豐登。在這一天,人們還會做餅、打餈粑、吃長壽菜。整條街都十分喜慶,這一切無疑透露着人們對新年的重視,新年對人們的重要。過了新年,就是又一個高潮――那就是元宵。

元宵在我們那邊,也是一個長輩們重視的日子。在我們那裏“元”同“圓”諧音,所以長輩們這一天,就想一家人團團圓圓。這一天,長輩們,還會自己親自包湯圓,她們會在湯圓裏包上各種各樣的餡,還會在湯圓裏包一些別的東西,像錢、桂圓、花生等,花生預示吃苦耐勞,就會有好結果;桂圓圓圓滿滿,則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錢,希盼來年財源滾滾。元宵那天,還會養魚,養一天後放生。爲什麼不在新年養呢?新年養魚年年有“餘”嘛。長輩告訴我:新年吃魚,有了一個“餘”,那個時候養魚,兩個“餘”就抵消了,就沒福氣了。所以在元宵養,就一直有好福氣,又給元宵一個新的意味。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真是應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六年級 篇六

我的家在東北的一個小鎮上,那裏雖沒有都市的繁華,卻有着自己獨特的韻味,尤其是家鄉的大秧歌,更是小鎮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大秧歌也可成東北大秧歌。“它是東北人,熱情豪放,樸素情感的體驗。”提起大秧歌,在我的家鄉那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家鄉的男女老少,個個都能跳上一段!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小鎮大大小小的廣場上便響起了咚咚的鑼鼓聲和優美的嗩吶聲。

這聲音像一種號令不一會兒,人們便陸陸續續的來到了廣場上。有的是十幾個人一夥兒的,有的是幾十個人一隊的,甚至還有100人以上的大場面。他們有的手中拿着局子和手絹,有的寫着妻子和兒女。小商販們乾脆在周邊擺起了攤兒。一時間,廣場上變得熱鬧非凡。

大秧歌扭起來了。雖然隊伍中多是中老年人,可他們腳步輕盈姿態優美,動作極爲協調,尤其是手中的局子和手絹,舞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別樣的風采,盡情的揮酒着他們內心的喜悅和幸福。此情此景,引逗的一些青年和孩子心裏有些發癢,也爭着加入秧歌隊伍當中,那一條條彩色的“長龍”也越來越長了。

家鄉的大秧歌,不僅是人們每日的精神大餐,也是節日慶典必不可少的節目。每到節日,秧歌手們便身着彩裝,那些孩子們喜歡的“大頭娃娃”“孫悟空”“豬八戒”等,紛紛登場,爲節目增添了無限的喜慶氣氛。

啊!家鄉大秧歌,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陳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了家鄉人的心。

過春節 篇七

嚴春雨

過春節有很多習俗,掃揚塵、烤臘肉、插桂花……而我最喜歡的習俗都與吃有關。

第一個就是——吃湯圓了。老話說的好:“麻雀都有一個三十夜”,說的是連麻雀在這一天都要回家過年。所以作爲人類,這一天不管在天涯海角,都得回家,吃上一頓團圓飯才圓滿。

在北方,這一天一定是要吃餃子的,但重慶不,要吃湯圓,意爲團團圓圓。湯圓有很多餡兒:有紅糖餡兒;有奶茶餡兒;焦糖餡兒……每一種都極招人喜愛。吃的時候,上學的學生,要吃三個,意爲三步登科;上班族得吃四個,意爲四季平安……

我外婆包湯圓可厲害了! 那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可算是見到了外婆的真本事了。外婆一手拿着麪糰,一手拿着擀麪杖。只見她的手不停地挪動,擀過去擀過來,一個餅就好了,將這餅裏裹上一些好吃的餡兒,在手心和成圓型,再放入水中煮上一會兒,就大功告成了。

除了湯圓,我愛吃的還有煮豬頭。每每殺了年豬後,家裏都會醃起來,不能提早開吃,必得留到大年三十這一日才行。如果誰家年三十沒吃煮豬頭,就會顯得那家格外寒磣。

除夕的美食還有很多,年糕、燒魚、個個都是我的心頭好。而這一日的中國,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都正開開心心地吃着團年飯呢……

家鄉的風俗 篇八

在一年之中什麼是最重要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我們又會幹什麼?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毋庸置疑——是春節。

盼啊,等啊,終於盼來過年。我記得去年的大年七年級,天氣格外的晴朗,天是那麼藍,空氣是那麼清晰。早晨,到處紅紅的鞭炮紙,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是喜迎新春的紅紅的對聯。

在正月七年級的下午,我當然會和媽媽一起快快樂樂地包餃子,切一塊雪白的和好的面,通過仔細地捏,輕輕地搓,再切成大小均勻的小麪糰,接着將這些小麪糰擀成圓形的薄片兒,那就是麪皮。餃子最重要的還是餡,餡是很講究的,取新鮮的豬裏脊肉,都拍碎撒好蔥花,在這裏要拿幾個硬幣包起來,誰吃到了就會在新的一年裏財源廣進。把餃子放進鍋裏後,我覺得時間過得好慢,便和爸爸一起出門放鞭炮。

爸爸點上火說:“準備好了,要開始了,快捂住耳朵!”我還沒反應過來,淘氣的鞭炮就“噼裏啪啦”一頓響,餃子也快煮好了,我和爸爸準備收拾好後,去買個東西。

我們回家後,“哇,好香啊!”我和爸爸衝進廚房,卻沒有直接吃,而是拿出也不知道多久的泡蒜。“嘿嘿,沒有泡蒜的餃子是沒有靈魂的!”我邊嬉笑着邊吃着。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每聽到這首詩,我就會想起春節的好。

家鄉的風俗 篇九

我是個土生土長的內蒙人,我非常愛我可愛的家鄉,我們的家鄉習俗更是不用多說,既有趣又莊嚴。

其中我最愛的,節日是元旦,中秋和元宵節,因爲我知道元旦和元宵節中的元代表着一家人團團圓綠色作文網圓生活,和和美美。這兩個節日還意味着出遠門的老爸可以回家和家人團圓了,這是我最期待的。

元旦是個所有人都喜歡的節日,因爲元旦可稱爲跨年,跨年就是意味着新的一年要開始了。每一次和同學在一起迎元旦,就提前感受到了年的味道。

過年那天,所有人都是吃年夜飯,和家人有說有笑的,坐在一起眉開眼笑地聚餐,這天,人們不離不棄地和家人在一起,與2021年告別,展開了新的一年的新生活,向着新生活,向着幸福出發。

元宵節是個軟軟糯糯的節日,因爲這天人們也會吃上一碗熱乎的芝麻湯圓,吃湯圓是元宵節的習俗。元宵節那天,人們還會唱一首特別經典的歌曲,應該是叫《難忘今宵》。上了歲數的人應該都知道,也許那還是他們美好的兒時回憶呢。

中秋節是個各種各樣口味的節日,爲什麼說各種各樣口味的節日呢?因爲中秋節要吃月餅,月餅又有許多口味,數不勝數,口味重重。如果你要買月餅,那會讓你眼花繚亂,中秋節當晚的月亮非常圓,而且像太陽一樣,很明亮,你可以和家人一起坐在夜深人靜的晚上,靜靜地聽,彷彿可以聽到牛郎織女的談話,還有千萬不能忘記中秋節是幾月幾日哦。

我愛我的家鄉,更喜歡家鄉的習俗。

重陽節的習俗 篇十

郭啓航

流傳至今的中國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中,我覺得重陽節最具代表性和神祕感。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西漢時期長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觀景的風俗。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爲民間的節日,此後沿襲至今。

重陽節那日,人們習慣登高遠眺。在這秋高氣爽之際登山,總是令人心曠神怡。平原之地若無山可攀,人們便吃糕紀念。“糕”和“高”諧音,最早取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後演變爲步步高昇的吉祥之意。此外,重陽賞菊賦詩亦爲古代時尚,唐詩宋詞中有不少吟詠重陽的名篇,比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蜀中九日》《過故人莊》……

重陽節從歲時節日漸漸演變成民俗節日,儘管各地有不同的過節習俗,但核心文化價值始終是平安和諧,從未改變。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傳說,重陽節來源於一個道教的神仙故事:

東漢時有一個叫桓景的小夥子,爲了戰勝瘟魔,拯救百姓,進山刻苦修煉。九月九那天,他讓全村百姓登高避難,拿着師傅傳給他的茱萸葉子和菊花酒戰勝了瘟魔。從此人們就有了重陽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風俗。

隨着時間的流逝,登高望遠的習俗慢慢淡去,但重陽節思念親人的習俗卻保留至今,所以今天的重陽節,更多的成了“老人節”,表達尊重老人,孝敬長輩之意。

這精彩的故事,豐富的習俗,時日的變化,可不讓端午節成了最有代表性和神祕感的節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