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故鄉的野菜高中作文【精彩多篇】

故鄉的野菜高中作文【精彩多篇】

故鄉的野菜作文 篇一

每年春天,我都會想起家鄉的野菜。尤其是這個週末的下午,當我在澗河畔的公園裏散步,不經意間發現草坪上的幾株薺菜時,懷舊的思緒,濃郁的鄉愁,立刻淹沒了全身的每個細胞。

我一直認爲,在那些清貧的歲月裏,野菜是造物主對鄉下孩子特有的恩賜,更是給我們帶來無限童趣與純情記憶的朋友。東風吹來滿眼春,此刻若在故鄉,他們早已在春風中折射着墨綠油亮的光澤,搖曳着嫋娜多姿的身段了。我的久違的老朋友們,我怎能不憶起你們呢?

舊時老家的民謠裏說:“富正月,貧二月,青黃不接三四月。”到我們兒時,雖然不像民謠中說得那樣艱難,但日子過得並不寬裕確是實情。這不,忽如一夜春風來,簇簇野菜道邊開,我的老朋友們趕來救急了。

首先登場的是薺菜,這也是最受鄉親們喜愛的野菜。不但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且適應性極強。房前屋後,田間地頭,井臺邊上,甚至是瓦礫堆上,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似乎只要有塊空地, 他們就能紮根生長,全然不介意土壤是否肥沃,水分是否充足,那種堅毅頑強的生命力,不由得讓人生出幾分敬意。做出的薺菜雞蛋餡餃子,更是難得的時令美味,鮮香撲鼻,回味悠長,令人讚不絕口,久久難忘。而這,不正是我的薺菜朋友對大地母親的感恩和回報麼?

綠油油、肥墩墩的麪條菜也很值得一提。像這樣的大好時節,放學後和小夥伴們一塊兒,挎個籃子,帶上剷刀,隨便到哪個田埂地頭,蹲下來小心尋挖,很快就可以挖上一滿籃子。擇好淘洗乾淨,放在沸水鍋中淖一下,稍顯毛糙的麪條菜立刻變得光滑細膩起來,拌上香油、食鹽、蔥薑蒜等佐料調好,在麪條煮到九成熟時倒入攪勻,不大一會兒,清香醇厚的氣息便氤氳開來了,很能刺激人的食慾。

最奇特的要數茵陳。農諺裏說得好:“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割了當柴燒。”陽春三月是吃茵陳的最佳時節。這時的茵陳色澤灰綠,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故又稱綿茵陳,性味苦辛、微寒,不但能夠做菜,還能起到清溼熱、利膽保肝、降血脂、降血壓和抗菌等作用,具有很高的食療價值。淘淨後拌上面,均勻地攤在鋪了幹高粱葉的篦子上,用大火猛蒸,半個多小時後,一篦子鬆軟嫩潤、辛香可口的茵陳蒸菜就做好了。母親總會提前把大蒜、青椒、生薑搗爛後加水調勻,再放入油鹽,給我們做好調料。往往是蒸菜還沒盛好,我便迫不及待地夾上一筷子,再蘸一下調料,往嘴裏一送,味道真是好極了。回想起來,那是種蒸菜的辛香與調料的清香、香油的醇香相融合的味道,讓人越吃越愛吃。

這還只是地面上長的一部分野菜,樹上還有香椿芽、榆錢、槐花,河壩裏還有水嫩鮮脆的菱角,都被我們做成調劑生活的`各類美味。回想起來,故鄉的野菜真是豐富得很啊!是他們讓鄉下孩子清貧的生活充滿了樂趣,讓我們融入自然,感悟生活,熱愛生活,更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了淳樸堅毅的品性。他們不愧是我們可敬的朋友,無言的導師。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正是對他們最好的註解麼?

現在,兒時的夥伴們都去了南方打工,鄉親們的物質生活有了顯著改善,但村裏卻更加空寂了。只有這些可愛的野菜,仍在堅守着這片寂寞的土地,仍在爲故鄉奉獻着春意,只是很少會有人去採挖他們了。有時我就想,如果沒有農村生活的體驗,沒有與大自然長期的親密接觸,尤其是沒有野菜們的陪伴,我的人生將是多麼的殘缺,將會缺失多少美好的記憶。這種記憶,在這個日益浮躁與冷漠的世界裏,愈發令人倍感溫馨。

故鄉的野菜作文 篇二

雨水過後是驚蟄。春風吹過,綠了依依楊柳,跟着就是萬木競秀、千卉爭妍了。此時,小麥應該正在分櫱拔節,田間隴上各類野菜也應破土萌芽了。靜坐書桌前,蹙一蹙額鼻,我彷彿又聞到了故鄉田野裏那野菜的的清香。

春天,最早的野菜當屬薺菜。早春二月,乍暖還寒,在田間地頭、路旁溝畔,不經意間,會驚喜的看到薺菜已綠葉葳蕤了。以薺菜包餃子,蒸包子,那清香,妙不可言。吃薺菜,要趁早,一旦開花,就不可食用了,但賞薺菜花,也別有情趣。薺菜花,小碎白花,普通質樸,羞羞怯怯,雖然在羣芳譜中籍籍無名,但是別忘了“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薺菜花,也有春天,她在春風裏明媚、清新。

品罷薺菜,接着就該嘗麪條菜、水蘿蔔棵和灰灰菜了。在田中的麥苗長得還掩不住喜鵲前,採擇此等野菜最好,因爲此時它們最翠嫩。若晚了,一起莛,一開花就老了。麪條菜,顧名思義,其葉形如麪條,顏色深綠。水蘿蔔棵,葉形似鋸齒,顏色鮮綠。灰灰菜——雅稱藜,在古詩文中常與豆葉“藿”連用,稱作“藜藿”,顏色灰綠,其名字也可謂名副其實了。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味甜,其中尤以水蘿蔔棵甜度最高。鮮嫩的麪條菜、水蘿蔔棵、灰灰菜,經沸鍋焯水,做涼拌菜,清新爽口;拌麪粉做蒸菜,就蒜汁蘸辣醬,風味別具。最使我難忘的還是用這些野菜與麪條、玉米麪、黃豆一起煮的糊塗麪條,既有五穀的馨香,又有野菜的清鮮,那滋味,美!如果再加上些芝麻鹽,那就更美了。

吃罷甜的,再品嚐苦的。這苦的野菜就是曲曲菜和刺芽菜。曲曲菜,又名苦菜、苣蕒菜,莖葉清苦,其根尤苦。刺芽菜,雅稱小薊,葉有小刺,稍微帶點兒苦味。將鮮嫩的曲曲菜和刺芽菜經過焯水、侵泡,然後用醋和蒜汁伴食,氣清口爽,敗火去燥,清心明目。

苦辣酸甜,人生本味。馬齒菜正可滿足食酸的需要。辣椒炒馬齒菜,酸辣滑溜;馬齒菜焙小鏊饃,酸香兼具;馬齒菜伴野莧菜、掃帚苗烙菜饃,蘸蒜汁或辣椒,最是美味。

地下野菜美,樹上菜也好。春風吹,柳絲飄,柳穗嫩黃,正是吃柳絮菜的好時光。將嫩柳穗和柳葉先焯水,再浸泡,拌做涼菜,青鮮中透出淡淡的苦味,特別清爽。吃過柳絮菜吃榆錢和榆葉。榆錢串串黃,榆葉枝上青。榆錢榆葉做菜,濡滑清香。要論香,還是吃香椿。香椿分紅香椿和青香椿,二者相較,紅香椿香氣更濃。香椿以頭茬最好,因爲經過一冬的養料儲備,品質最好,最嫩最香。至於二茬香椿,不僅口感發柴,香味也差多了。香椿做菜,一般有醃香椿和香椿炒雞蛋。春意老,夏天到。春末夏初,洋槐花一嘟嚕,一串串的滿樹流。摘一串嘗一嘗,滿口流蜜。槐花蒸菜,清甜適口……天地無言,至德廣被,謝謝大自然的恩賜!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野菜是極普通的,不被人重視,但它們又是最堅韌的,從不選擇環境,荒野瘠地,一樣蓬勃生長。細想來,野菜之對於人類,恩惠至大。千百年來,多少災荒年,不知有多少人曾靠其果腹充飢,保全了生命。百姓如此,聖賢不免。唐堯因食“藜藿之羹”,而彰其與民同甘共苦之大德;孔子厄陳蔡,雖無粒米,而因其有藜藿可食,方能七日絃歌不絕;伯夷、叔齊因采薇而成就其不食周粟的節操與高名。“采薇采薇”,遠古先民的風雅;“一杯藜粥茅亭上,臥看南山飛白雲”,曠懷詩人的野逸。野菜,天地之華!採野菜,沐春風、觀白雲、踏青歌、嗅野芳,樂在其中。食野菜,可以強身健體、祛欲養德,散抱抒懷,陶性怡情。

故鄉的野菜,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夢;綠影眼前搖,清香齒間繞……

故鄉的野菜作文 篇三

我的故鄉在一望無際的魯北平原上,這是渤海灣海水退去後留下的土地。幾百年過去了,這片土地還保留着出生時的鹽鹼,每當二月開河,大地解凍,遠遠望去白花花泛着一片鹽花。但一場春雨過後,軟綿綿的土地上一夜間冒出一簇簇的野菜。把大地染成嬌嫩的青綠色。

二十多年前,初春的農村青黃不接,農人們糧食尚且短缺,更不要說新鮮蔬菜。這時節,母親便領了我們,提了竹籃到坡裏挖野菜,有嫩生生的曲曲菜,灰菜,掃帚菜,陽溝菜,婆婆丁等。

把它們蒸着吃,煮着吃,或摻在糧食裏充數,都有原野的清香,真是既節約了糧食,也改善了一個冬天寡淡的口味。

母親最早教我們辨認曲曲菜:它有長條的帶齒輪的葉片,帶了微弱的苦澀,卻越嚼越香,像一顆袖珍的小油麥。曲曲菜總是一小片一小片聚集在一起生長,那是一朵花的種子被風吹到了這裏散播後長出來的,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那時候菜油還是稀缺品,大部分的農戶吃的是豬油。心靈手巧的母親便用豬油熗了鍋,調了面,做一鍋野菜粥。我們姐弟幾個總是手臂支了飯桌,託着一大海碗的粥,一邊喝一邊聽故事。母親說那時候的我們簡直是“粘粥罐子”,一碗一碗喝不夠。村子裏也有飲食不講究的主婦,直接把野菜,黃豆,麥子米放在一鍋清水煮,這樣的做法口味是寡淡些,但清香和維生素也是有的。不管哪種食用方法,一鍋野菜粥,一篦子餾開口的紅面饅頭,一疊醃蘿蔔條便是農戶晚飯的標配。

除了做粥,母親還用野菜蒸菜糰子,把新鮮的野菜洗淨切碎,摻了麪粉或棒子麪,團成團,放在篦子上清水蒸。這時候已經到了春耕時節,爲趕時間春播,農人多半中午不回家的。在給他們送往地頭送的飯菜裏,經常是冒着熱氣的野菜糰子和幾塊鹹蘿蔔乾。這樣的飯菜他們也是高興地,也是生機勃勃的。

天氣一天天回暖,農人地裏自種的蔬菜長起來,野菜才暫時退出了飯桌,變成了家禽的飼料。母親擅長飼養家禽,每年都要養五六隻鴨子和十幾只母雞。她是非常疼愛這些雞鴨的,每天黃昏她都親自趕它們回家,點了數才放心。這時我們都已經上學,挖野菜的任務就都落到母親身上,母親在幹完農活都要挽一簍子的野菜回來。無論中午太陽多麼毒辣,晚上光線如何模糊,遇到風雨時歸家多麼急切,她是從不空手的。回家後母親第一件事就是蹲在地上剁野菜,把碎碎的野菜摻了麥麩或棒子麪攪拌,餵雞餵鴨。她的手從春天野菜發芽到深秋莊家凋落都是綠色的,那是一天天挽菜或侍弄莊家留下的痕跡。剁菜用的案板也由於經年的菜汁浸染,綠色再也褪不去了。母親養的雞鴨肥壯高產,每個早晨都能在雞窩裏拾出10來個雞蛋,在鴨欄裏拾出五六個青殼的鴨蛋。母親把雞蛋擦乾淨,贊起來,拿到集市上換錢,同時買回家裏的油鹽,香皂,我們的鉛筆,作業本等。鴨蛋腥味較重,在農村並無多大市場,母親便洗淨醃在瓦罐裏,二三個月後,我們餐桌上就有了流油的鹹鴨蛋。

到了夏天,麥子收割後的田地裏種了玉米,隨着玉米一起瘋長的是大棵的馬筧菜。馬筧菜在中藥裏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治療急性痢疾最有效,在大酒店裏也經常見到他們影子,我的出身城市的朋友以爲他們是珍貴的中藥材。可在我故鄉,玉米地裏,大豆地裏,甚至田間地頭,房前屋後,它太普遍太氾濫。母親總會在估算好未來幾天無風無雨的日子裏,挽回一簍子的馬筧菜,洗了放大鍋裏煮。馬筧菜在滾燙的開水中由碧綠色變成暗紅色,卻也脫去土腥味留下成熟後醇香。母親找來梯子,吩咐我們在地上扶穩,她便放心地爬上爬下,把煮熟的馬筧菜平攤開晾曬在房頂上。這個過程中葉片極容易脫落的,只剩下馬筧菜的莖能收存起來,所以這一簍子的新鮮野菜最後只能得到一小籃子。到了冬天以蘿蔔鹹菜度日的時候,母親便泡開了幹馬筧菜,細細切碎,拌了粉條,豆腐,還有少許五花肉包成包子。那些青春發育期的日子我的食量驚人,經常在晚自習回家後飢腸轆轆。這時候鍋裏篦子上經常爲我留着這樣的包子,咬一口,香氣順着熱氣升起來,好吃極了。那時艱難歲月裏難以遺忘的記憶,包含一個母親細膩的愛,也是一個普通農婦生存的智慧。

家鄉有一種叫黃金菜的野菜,葉片細小多汁,像多肉植物。它們天生適合生長在鹽鹼的土地裏,看一塊土地的鹽鹼度,只要看黃金菜的長勢就知道大概。在遠離村子的大荒場裏,一望無際的黃金菜在這裏自生自滅,生生不息。借了夏天的雨水,一棵黃金菜能長到一米多高,鋪散出一大抱。到了秋天結出一層紅色的種子,遠遠望去叢林盡然,一片蒼涼。農人們忙完秋,便開始四面八方聚集來收割這些熟透的黃金菜,我們叫做拾草。它們最終在農人院子裏剁成草垛,成爲冬天取暖或做飯的柴火。而他們的種子早已遺落在生前的土地上。春風吹又生,明年的春天又擠滿了憨憨嫩嫩的小芽,開始又一茬宿命的輪迴。

有一次超市裏,我看到久違的曲曲菜。他們三五顆一小把,包在保鮮膜裏,價格不菲。從寬大肥美的葉片看,是人工施肥澆水的產物。我買回一把,學着母親當年的樣子,油鹽熗了鍋,調了面芡,卻怎麼也嘗不出應有的清香,那是混合了大地和春天的香氣。我不甘心,又把剩下的和了面蒸菜團,依然不是當年的味道。我恍悟:卑微野菜只能生在貧瘠的田野裏,任憑風風雨雨,兀自生生滅滅,才能沉澱出歲月的苦澀與清香交融的真滋味,一如我那卑微的父老鄉親,一如我那此時蹲在地上剁菜餵雞餵鴨的母親。

故鄉的野菜作文 篇四

凡是我生活過的地方,我都稱之爲故鄉。寧夏是我兒時成長的地方。陝西則是我婚後生活了兩年的地方。提起野菜,就不由得想起寧夏與陝西來。

在寧夏,母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般農村經濟上雖不富裕,但在吃食上挺是豐富。農村的蘋果,櫻桃,核桃,玉米,豆子,南瓜 ,土豆等等,以及自種的各類蔬菜應有盡有。真誠勤勞的農民親手耕種的有機綠色蔬果和糧食,足可以溫飽一家人的生活。每年春來,農忙的母親很少顧及太多野菜,大多吃食還是以自種的爲主,偶爾想嚐鮮,便尋到自家地裏,低頭剜些剛出頭的苜蓿嫩芽,回家開水焯後攥去水分,撒上蔥花,薑末,少量醋,食鹽,辣椒麪兒,經滾燙的胡麻熱油一澆,再淋點蒜汁,清香便撲鼻而來,讓你不由饞得只吞口水。剛出鍋的酸湯蔥花面片就着涼拌野菜,吃着盡直爽到心裏去。

寧夏的春,來得相對遲緩一些。等到榆錢滿枝,我們幾個大孩子往往爬上樹去捋榆錢串兒吃,比較小的孩子便等候在樹下,待大些的孩子從樹上折了榆枝投下去,樹下的小孩便歡呼地搶着嚐鮮了。在寧夏,榆錢大抵沒什麼特別的吃法,春來農活忙,母親操勞得多了,顧不得吃榆錢飯。若是從地裏回來,往往會揹回來一些新鮮的苦苦菜,擇洗乾淨了也是焯水涼拌。當時一般也並不是特別在意野菜的營養價值,只是傳統的一些吃法與習慣罷了。記得那時一家人的生活要靠母親操勞,太多農活就夠人忙了,因此母親常常累得精疲力盡,往往沒太多閒情關注野菜。

關於美味的野菜,還要說我在陝西的日子。婆婆是個很要強的人,自從退休後,心手不閒的她竟尋得一方小地,開墾後自己種了些簡單的日常蔬菜,用她的話說:“自己種的無污染,吃着放心”。婆婆常說,老來也沒什麼大的興趣,種點小菜看它生長是很快意的一件事。只是初春,還不到自己種蔬菜的時候,婆婆便和那些年齡相仿的老人一道兒去挖野菜。自從我和婆婆一起生活後,婆婆倒是和我同行的多了,領了一歲的女兒,跟着婆婆也去挖野菜。在水泥的城市久了,忽然置身北方的山間,看天更藍,看水更清,就連鳥兒的叫聲都更加悅耳似的。北方的春,初曖乍冷時,不畏嚴寒的白蒿倔強地破土而出,宣告春的訊息。 白蒿爲菊科植物,主治腫熱咳嗽;咽喉腫痛;溼熱黃疸等。《本經》曰:"白蒿主五藏邪氣,風寒溼痹,補中益氣,長毛髮令黑。療心懸少食常飢。"婆婆和我一道兒挖白蒿時告訴我:春來食白蒿,消咳補陽氣。 在民間大多都是傳承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於是剛冒出頭的白蒿成了人們春來食野菜的首選。挑2CM多肥嘟嘟的白蒿挖回家去,擇洗乾淨涼乾和了白麪拌勻,鋪上籠布放蒸鍋裏蒸,待25分鐘熟透捏住籠布四角出鍋後抖在瓷盆裏,然後撒上蔥花,薑末,蒜末,食鹽,辣椒麪,經菜籽熱油一澆,香噴噴的蒸白蒿就可以一飽口福了。不過我總覺得還是胡麻油拌的更好吃,也有利於老年人的心血管病,所以當我回寧夏時總不忘給自己和婆婆帶些胡麻油到陝西或珠海。

白蒿可食的期限性很短 ,長到4—5CM後就不可食了。不過接下來薺菜,香椿,榆錢,蒲公英,車前等次第登場,就構成了春來食野菜的盛宴。單薄的薺菜挖多一些,擇洗乾淨切碎和上雞蛋,粉條,拌上調料就做成了餃子或小包子吃,喜歡葷的就薺菜加上豬肉末和蔥,也是別有風味。香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並有潤滑肌膚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好食品。香椿的嫩芽炒上雞蛋可健脾開胃,是春來不可多得的一道頗具營養價值的好菜。捋來的榆錢婆婆會做成精緻的榆錢卷,香甜適宜,爽滑可口,是我最喜歡的食物了。等到紫花地丁,蒲公英和車前遍野時,採回家便可做湯,涼拌或製成可口的鍋貼都是不錯的選擇,它們清熱解毒涼血利尿,是最平凡又極具養生意義的野菜。婆婆春來餐桌上從不缺少這些,讓我因此有了大飽口福的機會。其實挺感謝婆婆的能幹和她優秀的廚藝,讓我今生有了無窮的回憶。

五月槐花掛滿枝,碗底添香數槐花。 四月末五月初,常常就看到大羣的人扛了竹竿去山裏捋槐花。竹竿長約3—4米,竿頭有特製的鉤子,方便於鉤住槐枝捋槐花。婆婆說吃槐花得趕在花苞未放時纔好,花若大開香氣疏散自然香味不夠,若花苞緊合,此時做出來的槐花餅或槐花捲才最好吃也最有營養。初看槐花,像掛了一樹鈴鐺,讓人不忍吃食。槐花花期大約15天左右,一串串潔白的槐花綴滿枝頭,空氣中瀰漫着淡淡的清香,直沁心脾。我知道,從古至今有很多吟誦槐花的篇章,但我還是忍不住聊以數字略慰心音,便道:忽聞槐花滿枝芳,遠觀樹兒換白裝,最記母親喜種槐,頓牽柔腸盼歸鄉!是的,槐花掛枝,常常就不由得想起故鄉的母親和婆婆來。槐花味道清香甘甜,富含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肺、降壓、防中風的功效。將其採摘後可以做湯、拌菜、燜飯,亦可做槐花糕、槐花捲,槐花餅,槐花羹等。記得婆婆常常把槐花和雞蛋混合製作成槐花煎餅,那味道真是太讓人懷念了。放蜂的人趕忙又製成槐花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所以槐花常常是養生的必備。

互聯網的應用惠及了大江南北,前些天我看到河北一朋友談美味的野菜,在珠海的我不由得想起故鄉的野菜來。雖然已是多年不曾嘗及野菜的味道,但記憶中故鄉的野菜卻一直不曾褪色,並且成了我經年記憶的美好與溫暖。這不,昨夜夢裏又一次聞到了故鄉野菜的清香。

故鄉的野菜作文 篇五

春天來了,人們到家鄉遊玩,多喜歡去山莊野外就餐。青山秀水悅人心性,那剛吐芽還帶着泥土芬芳的新鮮野菜,更是讓人眼前[文祕站:]爲之一亮。走進山間的草棚架下,尚未靠近飯桌,聞到野菜那誘人的清香,心早已醉了,不用什麼佐料,從山間小溪流淌的清水裏洗一下,放入口中,整個身心都融入了田野,融入了大自然。

若有興致,三朋五友,帶上小鐵鏟、竹籃,踏青山坡,呼吸着溫煦的陽光裏鄉村田野所特有的氣息,哼唱着歡快的《鄉間小路》,一會兒,竹籃就滿了野菜。故鄉就是故鄉,融入這春風、陽光、青山、野菜的畫卷裏,曾經埋藏着的遙遠的鄉村記憶和思念便都鮮活了起來。

故鄉的野菜象童年那優美的歌聲,一串一串。薺菜、苦菜、菇渣菜、人興菜、灰菜、山韭菜、苜蓿、馬踏菜、蓬毛衣…。。許多、許多。以上均爲我所食過,掛漏必多。薺菜是最早上飯桌的。童年時,記得,春風剛起,正是"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季節,我們抖擻精神,提了籃子,帶上鐵鏟,來到山坡、田邊。走近了,會驚喜地發現,還枯黃的荒草裏已摻雜了青青的薺菜。它們那單薄的身軀,正冒了微寒的東風,擁擠着、嘻鬧着趕春來了。於是,大家你呼我喚、熱熱鬧鬧地涌上前去,彎腰挖採。那情景,在我的記憶中清晰如昨。

薺菜,耐寒力強,野生於田野,具有樸實、生命力強的品格。田邊、地頭、蒿草叢裏,它都能頑強的生長,它從不佔好的土地,那些貧瘠、不爲人看中的荒地野坡纔是它的去處。一點陽光,一滴水份,一縷春風就足可以生存。有時你帶土刨出一顆,根莖上的土竟是粉末一樣幹細,它卻還是青翠着。我不知道它是靠什麼汲取營養賴以生存,是日月之精華?或是大地之靈氣?薺菜性涼,味甘美,做出菜來微辣、清香爽口。家鄉的做法一般是將薺菜清洗乾淨,去掉根部,調入蛋清和麪粉、精鹽、放油煎薺菜餅,這樣煎來不失原味,又當飯菜。炸薺菜、涼拌薺菜則是下酒的佳餚。家鄉人用來包薺菜水餃更是上乘的吃法。吃慣了白菜、芸豆、蘿蔔等家菜水餃,若能吃上一頓薺菜水餃,那真是你的福氣。辭海上介紹,薺菜全草含薺菜酸、生物鹼、氨基酸類營養成分,有涼血止血的功能,近用治腎炎、乳糜尿等。多食,不僅讓你細緻地領略了野味,更有其藥用價值。

幾乎與薺菜同時返青的是苦菜,童年時,看電影《苦菜花》,聽那首"苦菜花開遍地黃,受苦人何時得解放"的電影插曲,從大人們那裏懂得了舊社會受苦人的日子似苦菜一般苦。幼小的心靈上對這普通的野菜便生了幾分厭惡感。後來,隨了年齡的增長,父輩們告訴我,春天易上火,吃苦菜可清火。有時害牙疼,便去屋後山坡上採些來吃,對它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感受。讀的書多了,方知原來它還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涼血的功能。爾雅雲:"荼,苦菜也。生於寒秋,經冬歷春,得夏乃成。葉似苦菊而細,斷之有白汁,花黃似菊。"它一般春夏間開花,全部爲黃色舌狀花。我國各地普遍野生。食用,一般是清洗乾淨,帶根清沾甜醬。初嘗,微苦,沾了甜醬入口咀嚼,那滋味,口中有若含了薄荷的清香,提神爽口。

人興菜、灰菜、蓬毛衣、菇渣菜,要來的遲一些,這四類野菜,一般用麻汁、大蒜,放鹽、味精作涼菜拼盤,可謂色香味具佳。人興菜、灰菜也可做炒菜和用作家鄉人常吃的小豆腐,先將豆粉用醋點漿成小豆腐,再用蔥、姜熗鍋,放入野菜,吃來特別清鮮。

故鄉的野菜很多,吃法亦不同,如果你吃厭了油膩葷腥,不妨到我的家鄉,來一趟綠色飲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