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高中語文必修四課本作文活素材+趨勢預測

高中語文必修四課本作文活素材+趨勢預測

趨勢預測:新聞閱讀將現身今年大學聯考語文全國卷

近日,各地2017年大學聯考《考試大綱》《考試說明》相繼發行,語文學科變化之大令人咋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聞閱讀很有可能爆冷出現在2017年大學聯考全國卷的試卷裏。大學聯考這種牽動千家萬戶神經的國家級考試,筆者可是不敢妄言的。之所以敢這麼說,是有原因的。

原因一:新聞類閱讀,在新考綱中排位超過了傳記

考綱中關於實用類文本要求的表述由瞭解傳記、新聞、報告、科普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變成了瞭解新聞、傳記、報告、科普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細心地你,一定發現了吧!傳記和新聞的順序調整了一下!對,就是調整了一下順序。常年研究大學聯考的都知道,考綱中的任何蛛絲馬跡的變化都是一個提醒。順序這麼一調,那就意味着新聞逆襲成功,超躍了傳記這個高富帥。想一想就激動,同志們,傳記可是自有全國課標卷以來一直佔據着實用類文本的頭把交椅,年年考呀。新聞能撼動傳記的位置,排位提前一個位次,實屬不易。

原因二:傳記閱讀自從新課改以來被畸形寵溺

當初設置實用類文本和文學類文本選考的根本原因是,體現教學中對選修教材的設置,體現課標中對培養學生個性特點的要求,這也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的。但是,自從2007年有選考以來,絕大多數考生都選做實用類文本,在教學中一度出現了老師只講實用類文本的傳記閱讀,不講文學類文本的怪現象。這樣,選做題的設置就失去了意義,大大出乎當初設計專家的意料,後來,幾經糾偏,比如,加大傳記文本的難度,增加相關鏈接加大閱讀量等。結果都事與願違,有一年某省甚至出現了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選傳記的現象。

今年,終於使出了必殺技,選考變必考。這種情況下,實用類文本會接着考傳記嗎?尤其是在把新聞放到傳記前面的情況下。我判斷,考傳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高中語文必修四課本作文活素材

第1節

(1)隱忍與反抗——《竇娥冤》

竇娥以三樁誓願的形式對她所生活的社會進行了堅決的反抗。和竇娥所不同的是,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隱忍或者反抗,放棄一些不重要的,換取一些認爲重要的。生命如果可以盛開得更加絢爛,就不能讓自己提前枯萎。人生有時很無奈,有的人順勢隱忍積極面對,最終成就一番偉業;有的人消極放縱就此沉溺,徒得一聲嘆息;大多數人在隱忍和反抗中苦苦掙扎求索,卻也找到了活着的意義。有時候,如何忍耐和反抗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智慧和勇氣,只是太多人明白了卻做不到。

這則材料還可用於“公平、公正”“執政爲民”“善惡美醜”等有關的話題、命題或材料作文的寫作中。寫作時可以適當結合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大事,結合當前社會的熱點對比闡釋。原文中的許多語句、竇娥臨刑前的三樁誓願等都可以引用到作文中去。

(2)人生與關愛——《雷雨》

在周樸園的眼裏,利益或許永遠高於愛情和親情;在曹禺的《雷雨》中,周樸園對身邊的人更缺少真摯的關愛。人生中,離不開愛和被愛。愛,是潤滑劑,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因爲愛,我們的心田碧波盪漾;因爲愛,我們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爲愛,我們的靈魂熠熠生輝;因爲愛,我們的學業蒸蒸日上……

(3)直面與思考——《哈姆萊特》

“生存還是毀滅”這個困擾着哈姆萊特的選擇,也時常擺在我們每個人的面前。面對這樣的選擇,我們需要直面現實,思考人生。人之所以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關鍵在於人的社會性,在於人有思想和靈魂。而作爲人,本無高低貴賤之分,正是由於人們的內心世界的巨大差異和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與否,才分出了高貴與平庸,乃至尊貴與卑鄙。人生需要面對的內容很多,這是人生的大思考,也是生存的大選擇。有了這樣的思考和選擇,猶如在試金石上磨礪過,我們的意志纔會堅強,脊樑才能挺直,思想纔會深邃,生命纔有價值。對生命意義的追問與思考,爲我們的心靈提供了無窮的精神營養。

面對生存與毀滅,是活得熱烈而豐富,是要生活得豐富充實、興致勃勃,還是生活得枯燥委瑣、貧乏無味,活得像行屍走肉,那都取決於我們自己!

(4)送來與拿來——《拿來主義》

對待文化遺產以及西方文化,我們應持什麼態度?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給了我們很好的啓示。魯迅的見解,跟毛澤東同志“古爲今用”、“洋爲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的意見是一致的。時至今日,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輝,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鑑。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打開後,西方文化不請自來。對於這些送來的東西,我們應批判的吸收。全盤拿來和全盤否定都是不對的。對於西方文化的糟粕,我們要無情的加以摒棄;對於西方先進的東西,如發達的科技,科學的管理,規範的制度等等,我們要加以學習、借鑑,爲我所用,從而促進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

上述材料可用在“繼承與創新”“如何對待外來文化”等相關話題的寫作中。在打開國門,走向世界的征途上,不可避免地遇到如何借鑑外來文化,如何繼承傳統文化的問題。面對種種疑惑,重溫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定將大有裨益。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創新。只有不斷“拿來”,借鑑,吸收,才能創新。

(5)情感與理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母親的愛,是無私的,無條件的。父親的愛是理智的,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紀律等事物的世界。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關懷和安全感。父親給孩子指出通往世界的路,樹立孩子挑戰生活的自信。我們綜合了這兩種愛,才讓我們走向自立和成熟。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在享受這些愛的同時,也試着去愛護和關心父母以及身邊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這個世界也因爲有了你我的愛而無比溫馨,你我也應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上述材料可用在“父母之愛”“親情”“愛之偉大”“感恩”等相關話題的寫作中。“父愛如山,母愛似海。”雖然父愛和母愛的表達方式有別,但對子女成長的付出是相同的。請不要忘記,在你腳下,有一塊自由的大地;在你頭上,有一片無垠的藍天,這一片天地便是愛。愛,這令人陶醉的字眼,創造了多少五光十色、斑斕絢麗的生活花環。釀造了多少甘甜芬芳、醇香四溢的幸福美酒。父母之愛,偉大的親情成就了我們每一個人。

(6)渺小與偉大——《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法國的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在空間和時間上,宇宙囊括了我們,由於思想,我們囊括了宇宙。”脆弱的人生因爲思想而區別於萬物,獲得了人作爲萬物靈長的尊嚴。沒有了思想,我們就失去了做人的尊嚴。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其實分爲兩個層面。說人是強大的、有尊嚴的、有意義的,主要是指人類所擁有的文化、藝術和思想,在這個層面上人是強大的;說人如蘆葦般脆弱,是指肉體的生命太脆弱,太容易腐朽了,在“一萬年太久”的歷史長河裏,一個個體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強大的外力面前肉體往往表現的那麼不堪一擊。所謂人的偉大和不朽,都只能來自精神層面,剔除了人的精神層面的東西,載負着生命的肉體就變得空洞、虛無和沒有意義。

第2節

(1)美景與美政——《望海潮》

柳詞給我們的印象是婉約,是“楊柳岸曉風殘月”般的無奈、悽清與孤獨。然而,柳永的詞也有大氣磅礴的豪放,如本首《望海潮》便是。這首柳永自創詞牌而成的詞,將杭州市區繁華、錢塘潮涌和西湖景美充分展現,顯現出詞人婉約之外的另一風格。在這首詞中,詞人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表達了對太平盛世安樂生活的熱情讚美。

(2)離愁與相思——《雨霖鈴》

詞人以冷落的秋景作爲襯托,表達和情人難分難捨的離愁別恨。在傾吐深深離愁時,抒發了對自身遭遇的感慨和壓抑的憤懣。仕途失意的抑鬱心情和失去愛情慰藉的痛苦交織在一起,情調悽惻,哀婉,意致綿密。

(3)懷古與思今——《念奴嬌赤壁懷古》

既認知人生如夢,又極寫人生之輝煌,使人難辨其究竟消極還是積極,人生功業雖輝煌而終歸於夢,但縱使如夢畢竟曾經輝煌,也許如夢的輝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嚮往。古往與今來,哲理與人生,在雄長豪宕壯麗恢弘之中,隱然一種低徊婉轉深隱幽微的情思綿綿不盡。

(4)風雨與人生——《定**》

人生不經幾番風雨,便難徹悟。東坡一生多遭困頓躓踣,仕途幾經沉浮。這首詞,詩人以小見大,由偶然遇到的一場風雨,想到了人生路途中的風風雨雨,透射出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充滿了人生哲理。此等佳構,非大家而不能爲。

(5)孤獨與憤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全詞登臨感懷,眼底江山與心頭抱負兩相融會,孤獨、寂寞、悲愴、憤慨之情溢於言表,讀來令人扼腕、浩嘆!是對辛棄疾生活着的那個時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較真實的現實內容。

(6)苦悶與理想—《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一是抗敵救國的雄圖大志,二是對恢復大業的深謀遠慮和爲國效勞的忠心。詞人堅決主張抗金,而又反對冒進輕敵的思想,既有對淪陷區人民的同情,又暴露南宋政治的腐敗,亦流露出詞人報國無門的苦悶。

(7)相思與秋意——《醉花陰》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不是一個多愁善感、心事重重的人嗎?重陽佳節,把酒賞菊,那份淒涼,那份寂寥,又讓人怎能說得盡呢?

(8)遭遇與呼喊——《聲聲慢》

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她和着血淚寫下了這千古絕唱——《聲聲慢》。全詞透過對殘秋景象層層的描述,以表現詞人離亂的苦楚,和憂患餘生的悲哀。

(9)忠勇與團結——《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強暴的英雄形象和他深明大義、“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高貴品質以及廉頗忠於趙國、勇於改過的可貴精神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人生的歷程中,我們當以國家集體利益爲重,必要時哪怕犧牲個人利益也要顧全大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美好的品德。同時,通過學習本文也讓我們明白內部的團結對於一個國家的鞏固和安全是多麼重要。

(10)信念與氣節——《蘇武傳》

兩千年前,在北海邊上,有一位杖節牧羊的老人,他堅守着熱愛祖國、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在飢寒交迫中艱難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體現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傳統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氣節,令人肅然起敬。他沒有在敵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沒有在金錢、富貴面前動心。爲了遠大的理想、爲了親愛的祖國,他餐冰臥雪、不辱使命,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堅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來,這種英勇義舉激勵着千秋萬代的華夏兒女奮然前行。可以說,蘇武,真正稱得上是我們民族的脊樑。

(11)治學與人格——《張衡傳》

張衡的高尚品德表現在:

(1)“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寫作上“精思傅會”,科學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貢獻卓越;

(2)“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不慕當世”;

(3)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諫王侯,整治法度收擒奸黨。

一 句 話 點 評 課 文 活 素 材

1、陶淵明《歸園田居》《歸去來兮辭》

不爲五斗米折腰,毅然跳出塵網,守拙歸園,從此,構建文人的“烏托邦”式的理想的精神的桃花源,爲多少仕子詩意棲居築上一道籬笆。

2、曹操《短歌行》

領兵南征北戰,渴望一統天下,然而,人生苦短,人才難求,嘆一聲“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

這個飄逸的詩意不羈的坎坷的詩人,飄然把自己的理想浪漫在天姥山的上空。

4、白居易《琵琶行》

商人的愛情總是站在天平上,對女子而言,一邊是悠閒,一邊是傷悲。於江州司馬,泣的是否就是自己的影子。

5、王維《山居秋暝》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在自己的詩畫意境中,隨意的擷取山村一片明月,看村姑浣衣,看蓮動下漁舟,看人間的溪雲起落。

6、杜甫《登高》《蜀相》《兵車行》

百年多病之軀,歷經滄桑,用渾濁的的淚眼,淒涼的心境,悲萬里清秋,憐天下蒼生,以沙鷗的姿勢深沉棲在頓挫之中。

7、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已是夢中的往事,朱顏的凋落猶如昨夜的風雨,打溼了曾經的美好,夢醒時分,愁如春水。

8、柳永《雨霖鈴》

登科落第,對長亭晚,滿腔心緒化作千種風情,執纖纖細手,酒醒處,傷感冷落飄零。

9、李清照《一剪梅》

國仇家恨,婚難業孤,黃花秋月中尋尋覓覓,悽風哭雨成一座亂世中的極致美神。

10、辛棄疾《永遇樂》

金人的鐵蹄踏破中原,也踏痛了多少愛國志士的忠魂。曾經,橫槍槊馬,金戈錚錚,氣吞萬里;而今,斜陽草樹,雨打風流,往事不堪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