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中華傳統節端午節作文精品多篇

中華傳統節端午節作文精品多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一

再過幾天就是我們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說到端午節,大家就會想到糉子。在很多城市,“糉子節”成了端午節的代名詞,以爲端午節就是吃糉子。說到端午節,很多媒體都宣傳這是一個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其實,以上兩種說法都忽略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爲什麼我們會不知道一個有着兩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所蘊含的真實文化呢?爲什麼反而是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等洋節在國內大行其道呢?原因很簡單:因爲長期以來,傳統佳節在國內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05年,韓國“搶”了我們的端午節,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入選爲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名錄,這纔給我們帶來了衝擊,帶來了反思。早在春秋,端午就是一個多民族的節日,除漢族外,還有滿、蒙、藏、苗、等約28個少數民族慶祝這個節日。後來才慢慢傳入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當然,端午節的精神內涵也遠遠不止是吃。

在端午節的活動中,自古以來就有了賽龍舟,用五彩絲纏糉子、纏手足腕,包米糉,採插艾葉,塗飲雄黃酒,調製硃砂酒,採集露水洗眼睛,採多種草藥,人身上及屋內各處懸掛香包等等,以上這些都告訴我們最早端午節是防疫祛病、避瘟驅邪、祈求健康長壽的一個節日,它寄寓了人們平安和順的美好心願。後來,才漸漸加入了紀念地方性名人的內容,例如長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紀念屈原,長江下游江浙吳地端午節紀念伍子胥或紀念越王勾踐及孝女曹蛾。

同學們,一個國家的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與靈魂。端午節就要到了,讓我們一起來重視並過好這個防災祛病、祈求健康長壽的傳統節日,恢復它的文化內涵,讓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珍惜我們的端午文化。

端午節的作文 篇二

端午節到了,傳說,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自殺,後人爲了紀念他,把這一天當作節日,有吃糉子、賽龍舟等風俗。

記得去年賽龍舟的時候,正好是下午,烈日當空,我、媽媽還有淘氣的哥哥,我們三人乘着公交車到了賽龍舟的地方,遠遠就聽見吵鬧的聲音,兩眼望去,那裏人山人海,我們一邊走,一邊看周 圍的景色,看!這兒的人有的在談話、有的在學自行車……真像一片歡樂的海洋!夷?這是什麼?哦,這是比賽用的龍舟呀,龍舟有長長的“身體”,控制船方向的“尾巴”,寬有些窄,並排只能坐兩個人,所以有十排,後面還有一個高大的旗呢!比賽開始了,鼓手用敲鼓的錘子高高舉起,舉過自己的頭頂,然後使勁向下捶,鼓就發出了咚,咚,咚……的巨響,每一次向下捶,划船的人們就劃一下,突然,有兩條龍舟向前衝,觀衆們大聲叫道自己喜歡的隊伍,比賽越來越激烈,終於比賽結束了,可是因爲人太多,我們無法走到終點看哪個隊贏,所以我也不知道誰贏了,後來,天氣熱得人受不了,我們才大汗淋漓地會到家裏休息。到了家,我定睛一看,奶奶正在做糉子呢!做糉子時,要先用二片長長的葉子包成三角形,“三角形"底下那一面不用包,然後用沒包起來的那一面往裏面放滿米飯和綠豆,再用另一片廠葉子把沒包的那一面包起來,接着用細長的繩子包起來再熱一會兒,香噴噴的糉子就做好了,我們吃着各種各樣的糉子,比如:肉糉子、普通糉子……真是美味極了!今年,雖然沒有划龍舟比賽,但是,我、爸爸和奶奶一起去了外祖母家玩,一起過端午節,奶奶和爸爸整理外祖母的房間,我呢?則在一旁玩。

過端午節可真快樂,我愛端午節,更愛划龍舟。

端午節作文 篇三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而設立的,這個日子已經有很久的傳統了。母親告訴我,在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要吃糉子,吃發糕。

我們乘着汽車來到了外婆家,很遠就聞到了一股糉子的飄香。我急切的跑進外婆家的廚房,親切的叫了一聲''外婆好!''就匆匆抓起一個剛出鍋的糉子開吃。剝開糉葉,沾好棉糖,一口咬下去,紅豆的香味和糯米融合在一起,滿嘴洋溢着紅豆糉子的味道。

我迫不及待撕開第二個糉子,好似第一個糉子並沒有滿足我似的。我再次咬了一大口,肉還沒到肚裏,我就聞到了一股臘肉香。''啊~真的好香啊。''我感慨了一句,又像只餓狼似的吃完了第二個糉子。

我吞下口中的糉子,順手又拿起了第三個過了一會兒我的肚子漲的難受,母親問我吃了什麼,我便答道三個糉子。母親的表情簡直對我又愛又恨,她說:''傻瓜,糉子是糯米做的,不能吃太多,糯米會發脹的,吃兩個就夠了。''她寵溺的摸了摸我的頭,愛惜的談了口氣。

我躺在牀上,聞着外面的糉味,咋吧咋把嘴,啊~糉子真好吃。

端午節的作文 篇四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四種,其中以源於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陰曆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之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種傳說是:源於紀念伍子胥、源於紀念孝女曹娥、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五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今天小時老師說要讓我做荷包,我既開心又激動。

首先,老師給我們發了材料,一塊布,桃木球,橡皮繩,還有艾草和流蘇。接下來我們先把桃木球穿進橡皮繩裏,然後繫了一個扣,下面就是穿線了,把線穿進針孔裏面,在最末端又繫了一個扣,開始縫線,把針穿過去,在從後面穿過來,就這樣一前一後,終於縫好了兩面。我把布翻了過來,再把艾草放在了裏面,把橡皮繩和流蘇縫好。這樣一個荷包就完成了,我一定要把它送給媽媽,想起以前,看到我的媽媽在椅子上認真縫荷包,過一會兒,一個美麗的荷包就縫好了。

我原來以爲縫這個荷包很簡單,通過了這次實踐,知道了做荷包這麼困難。

端午節作文 篇六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

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

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裏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裏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爲,我是女孩子。

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爲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糉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七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

這天,我和媽媽到街上去買菜,我聞到一股糉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又有哪些風俗?我便想去問媽媽,而媽媽卻說:“你自己去查書就知道了。“我心裏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幹就幹。“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翻開它,它說:“端午節這天,人們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我看見香噴噴的糉子,情不自禁的唱着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