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於無聲處聽驚雷作文800字議論文(精品多篇)

於無聲處聽驚雷作文800字議論文(精品多篇)

於無聲處,聽驚雷作文 篇一

當我徜徉於早春寒露的草葉時間時,總在心裏想着夏日沁脾的荷香;當我穿梭在金秋的紅葉間時,總在心裏想着降冬時屋檐下可愛的冰柱。我總是這樣貪婪地幻想着,希望把我愛和愛我的東西全部都集結在我身邊,只是除了那道令我魂牽夢繞的家鄉菜,可它又總於無聲處霸佔着我心中的一隅。

閩之小城,依山傍水,自然總少不了些許或粗或細的吃食,外鄉人總是固執的認定那裏只有雷茶、燒賣……卻一點也不知道,那道令我着迷的韭菜包子。

每次回到故鄉,外婆總會爲我好好蒸上一大盤韭菜包子,因爲她知道我愛吃。其實我以前對於它的喜愛並沒有像現在這樣癡狂的地步,只是隨着我年齡的增長,功課繁重,回家的機會少了,總是隔上好長一段時間纔可以見到外婆外公,才越發感到它的美味。

韭菜包子樣式簡單,造型可愛,陷是亮晶晶、翠綠翠綠的,總夾着一團團豬肉的紅,它的做法簡單,卻又異常耗時,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外婆坐在圓圓的餐桌旁,一板一眼給我包韭菜包。手指間的一壓一按,那樣的靈巧卻又讓人看了心安而有力。好不容易把做好的韭菜包放上蒸籠,外婆才終於得了空閒,在洋溢着米粉香和韭菜香的廚房中,我看着外婆不住揉捏着痠痛的肩時,我心中難免有些感傷,走過去挽起袖子,用我那還不夠結實的手爲她揉肩,在氤氳的水汽裏,我看見的是她那蒼白的頭髮和日漸佝僂的背影,我的眼在瀰漫的水汽中模糊了,輕聲說:“婆婆下次別做那麼多了,太麻煩人了。”可婆婆總是說:“哎呀,傻丫頭,哪會呀,這道菜是你最喜歡吃的,做起來一點也不累人,別擔心哈!”我幾乎有些固執的說,:“婆婆,別做了,實在不行,下次回來的時候,去外面買點吃就好了。”外婆用她那有些蒼老的手握着我的手,轉個身對我說:“丫頭呀,外面做的哪有家裏做的乾淨,自己孫女吃的不能馬虎。”水汽氤氳,外婆的笑是那樣的溫暖,於無聲處滋潤着我的心,讓人安心而有力。

後來媽媽也在超市買了米粉、韭菜,累得腰痠背痛,卻總做不好,味道遠比不上外婆。是家鄉的水更好嗎?其原因總說不清,我不知道外婆究竟有什麼魔力,可以把平凡的菜做成我心中永恆的記憶,總於無聲處提醒我,對那鄉那人的記憶。

於無聲處,聽驚雷作文 篇二

我親愛的小姨終究被辭退了。

紅色的塔夫綢裙是西方古典小說裏的關鍵詞,如今已失去了摩擦時“窸窸窣窣”的聲響,被姑娘的哭聲淹沒在房間的角落裏。

還能依稀記得小姨當時成功入職時穿着這條紅裙時的囂張氣焰。畢竟,在小姨人生的前十幾年一直過得順風順水,是將“我自橫刀向天笑”掛在嘴邊的新時代女性,而我心甘情願地將這個做什麼事都力求“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小姨當作精神偶像。

但是,但凡是精彩的故事都會有套路的轉折。

名牌大學的大學生一畢業就入了最有名的報社,就進了自己最愛的時政部,本該成爲家裏人向鄰居周邊炫耀的談資,卻漸漸成了家裏人的“心病”。整天見其忙碌來忙碌去,卻始終難見其稿件被刊登。好歹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給主編扣上一頂“不識千里馬”的大帽子。帶着憤恨的心情,我翻開小姨的筆記,心想總是要找出十個八個優點才能讓外婆親自同主編對峙,這應該不難。

後來看了筆記,我就在心裏立刻給主編大人道了個歉,千萬個不是都在我們。小姨跑時政,見着水利局長問的問題是“您覺得如何才能提高城區綠化率”;見着財政局某科長問的問題是“您覺得當前道德建設應如何規避拜金主義”。原來,小姨爲力求突破,力求“於無聲處聽驚雷”,翻遍過往資料才找出幾個旁人從未提過的問題,想要憑這幾篇採訪,名震時政圈。真心心疼我小姨,也心疼主編大人。

不久,某天早餐,小姨面無表情地宣佈了大家以後不要再追看時政版了,她被調去娛樂部的消息。真好!娛樂圈的那些紛紛擾擾衆說紛紜的故事正合了我小姨力求“突破”的性子。娛樂版!娛樂版!到我們家卻成了“苦樂版”,每天我們都兢兢業業地跳過文章找署名,然而眼裏除了失望還有小姨晚晚熬夜的辛苦。沒辦法只好我再次出馬探探前線消息。

這次看了筆記後,我就張羅着給小姨找另一份工作了。我可愛的小姨準備對着一個正當紅的一線小生問“你覺得橫店產業鏈是否能真正推動當前經濟發展”,彷彿能看見我生猛的小姨一個箭步穿過人羣,在千萬個娛樂記者的夾擊中成功突圍,卻提了一個如此“悲壯”的問題。

成功者說去另尋它路吧,小姨去尋了,卻把“莫名其妙”奉爲“突破”,爲了使“無聲處”變得喧鬧而去喧鬧。執者失之,有時候擁擠的道路並不就是不好,荒村野路也並非捷徑,要明白的是什麼時候需要什麼,要有度。

失業後,小姨幾次三番想把那條紅裙送我,我都咬緊牙關不接受。只是怕那熾紅灼了我的心智,偏執地想要找那條荒村野路去了。

於無聲處,聽驚雷作文 篇三

於無聲處聽驚雷,與驚雷處覓無聲。前者是靜謐中的喧鬧的靈啓,後者是喧鬧中靜的解讀。

只有“無聲”處才聽得真正壯麗的“驚雷”,也只有見識過“驚雷”纔可覓得真正靜好的“無聲”。靜與喧鬧,本就不可分割,它們在彼此的糾纏中蛻變得更爲豐滿,更爲深刻。

喧鬧是人類文明的產物,越得知宇宙的廣袤與寂靜,這方小小天地中溫暖的喧囂便顯得格外珍貴。人是羣居動物,喧囂是生活的節奏,是情感的節奏,是交流的節奏,是社會作爲一個整體源源不絕的見證,是文化於時間長河裏瀰漫與傳承的根源。

即便對於個人,喧囂同樣有着不可或缺的意義。從古至今,永遠不乏批判喧囂的文人墨客,永遠不乏圖求安靜的歸隱之士,可總有人忘記:靜的思考終究取材於世間的喧囂。從高爾基到海明威,從李白到莫言,哪個驚世鉅著是於平平靜靜中寫出的呢,君不聞“小隱於林大隱於市”,正是喧囂的豐富成就了靜的深沉……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靜”中的思考與鑽研又將“喧”中綻放出絢美的火花。美國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百分之八十的靈感和重要發現都並非誕生於埋頭苦幹的實驗室中,而是在總結交流會上甚至是咖啡廳等魚龍混雜之地。爲何會怎樣?是因爲“喧”給予不同思想交匯和碰撞的可能,給予各類成果碰撞發出更大光芒的機會;因爲一加一在這種時候從來大於二;因爲不同的人“靜”的沉澱在“喧”的交流辯駁衝擊中會發生類似化學反應的變化,生成那取材於喧,沉澱於靜,又再次綻放於喧,並將昇華於靜的產物。

是的,取材於喧,卻需要沉澱於靜。靜的默默踏實也是當今社會中人們忘記尋覓的極重要一點,喧若不被靜的思考沉澱,必將淪爲淺薄的浮躁。達爾文在一朝聊天中如夢初醒的頓悟畢竟經過了長達七年之久的埋頭研究,曹雪芹回首紅樓喧囂後畢竟讓數年心血靜靜醞釀與提煉。研討會上的靈感發現畢竟須在靜的鑽研工作付諸實踐,驚雷之處,畢竟得先覓得無聲,方可顯驚雷之絢爛。

喧成就於靜,靜亦成就於喧。

於無聲處聽驚雷,於驚雷處覓無聲。於是,無聲處自有驚雷之豐富,驚雷處亦得無聲之深刻。

於無聲處,聽驚雷作文 篇四

嶙峋絕壁之上,一簇簇潔白,立於無聲處。

望着海平線遠方寂靜的小島,耳邊伴隨着船機的轟鳴聲和嘶叫的海風聲,在炎炎烈日下的小船快速靠岸。

汽笛,風帆;燈塔,濁浪……

一切都安靜,無聲。只有樹叢間偶爾傳來的兩三聲鳥鳴,就連一向呼嘯而行的風也低調下來。我登上這座無人島開始漫步,探索。

路,是人走出來的。依照魯迅先生所言,我便開始“伐竹取道”,這無人島上,實在沒有路可以言,遍地爬滿了荊棘,一不小心就會留下一道血色的劃痕。在吃了幾回苦頭之後,我走得很仔細。小島並不大,在沙灘上隨意走走,也就繞了一圈。但是由於這崎嶇的山“路”,我走了半天仍不見有下山的趨勢。

隨着高度不斷上升,我感覺太陽彷彿就在頭頂。都說海邊的陽光最毒,我的脖脛、後背已經烤得通紅。四周仍舊寂靜得聽不見一點兒聲音。林子也漸漸稀疏起來,連鳥也消失了。

我艱難地翻過一塊巨石,就像來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在山的另一面是近乎垂直的斷崖!在石壁上生着一片接一片的白色低矮植物。在烈日下反射出耀眼的白光,我被這眼前的景象所震驚。

那是多麼純粹的白!在這島上無聲的立着,如同嚴冬的雪一樣靜謐,好像已經恭候我多時。我一路無聲前行,他們也同樣無聲地等待着我,我尋了一處落腳點從懸崖上下來,靜靜地欣賞。

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雜音,絲竹悅耳,卻分了心神。做一次無聲之旅是多麼難得。看着眼前的夢幻,我忽然明白了。

每個人都在前行,有的半路折退,有的誤入歧途。只有把自己置於無聲中,才能聽見自己的內心,才能像這無聲的白,屹立在懸崖之上,風吹、雨、日曬都不倒。

回到家中,我馬上查那抹白色的由來,一番周折,終於查到了。

許久以後的某天,路過喧鬧的街,看見花店裏一個綠色的身影,我忙詢問是否是那個名字,得到肯定後,我不禁感嘆,隨後搖頭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