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苦纔是人生作文(精品多篇)

苦纔是人生作文(精品多篇)

《苦纔是人生》讀後感 篇一

前一陣子,其實自己過的非常痛苦,內心十分掙扎和糾結。說到是哪些事情,有朋友之間的,如覺得能夠給自己正能量和善良互助的朋友實屬難遇;有工作方面的,如看到各自利己,誰也不想吃了虧而顯現的各種一時的也好不一時的也好,那些不快等等,大多是有關人生態度方面的。也想過許多的方式想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找朋友吃飯,和朋友誑街,去看電影、去購物,但那些許的快樂只是曇花易謝,迴歸安靜後,那份痛苦的感受依舊清晰深刻的印在自己的內心。

那時候,就感覺自己走進了一片霧霾,不知哪條是自己的出路,迷失。而迷失的痛苦,真的很折磨內心。就像是一個小天使和一個小惡魔在打架,非要分出個勝負吧!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回想,我果然慢慢地在變壞,人就是有着劣根性不可否認。以前做利他之事,不會那麼計較,就覺得自己吃點虧,也不少塊肉不痛不癢的沒什麼,但是在那個時候自己認爲我有利他之心,但他人並不領情,一次倆次,便開始心生恨意,不再想做利他之事,覺得是一種浪費或有時候甚至變成狗咬呂洞賓。漸漸的,自己的價值觀開始動搖,開始有惡劣的思想,這個社會人吃人,我真的有必要有善念嘛?真的有必要幫助他人嘛?真的有必要爲他人着想嘛?大家都是自己顧自己,自己的利益高於一切不是嗎?因爲現在的社會,薄情寡義、暗藏心機、投機取巧的人多的是,自己若不融入,練就一身“本領”豈不成了傻瓜白癡?可偏偏,我內心就是討厭那種人,我可能想成爲那種看上去左右逢源,嘴巴會溜鬚拍馬,很受人喜歡愛戴,有自己狠手段的“智慧”之人,但是我想着想着,內心就是痛苦不堪,我不想成爲那種人啊!但是我又想成爲那種人。

我從小就覺得與佛有緣,當然這也就是一種自我感覺,因爲從小每次去外婆家,都會聽外婆說觀音,念觀音經,由於不時的會去外婆家,所以小時候就莫名的信了,長大了也依然堅信着,但那真是一種迷信,沒有說作爲一種信仰來認識。說來也巧,真的是機緣巧合,命中註定一樣,就在我苦苦找不到出路之時,讓我與我一學佛法的好友有那麼一段時間相互交流,本來應該是沒有這段時間的,擁有這段時間也是機緣巧合的我的另一個朋友沒有空了才臨時坐下來隨便聊聊的。我說了我的經歷,她就幫我分析,說了很多佛法給我聽,可能也不是非常準確,但大致的意思我是領會到了。就是那天,她把這本《苦纔是人生》借給了我。現在已經讀完了,可謂是讀了就再沒有停下來過,直至把它看完了。我真心非常感謝我的這位善友,我想這一輩子我都會感恩她所指引給我的。

《苦纔是人生》,我只讀了一遍,我想這本書我一定會再會讀上個千萬遍吧,上師寫的文字簡單易懂,道理真的很簡單,但是有大智慧。我的理解,它主要是講述,人生來都是苦的,再富有的人,再有地位的人,生活對他而言還是有痛苦的,比起窮人的肉身之苦,他們所要承受的可能是精神之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何在人生苦旅中,獲得快樂?他書中寫到,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苦樂皆由心造、安忍的智慧等;佛是怎樣爲人處事的: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爲別人着想是最大的利己、不遠離小人你就可能變成小人等;隨緣之心:努力過了,付出過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感謝無常讓我們少受折磨;在說話中修禪:惡語傷人會造惡報、閉嘴、若說悅耳語(委婉溫和的話),成善無罪業等;父母就是菩薩;爲什麼我們的日子過的那麼難……

最想要說的,是佛法中說到的因果輪迴。說道,人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結什麼樣的果。多行善會有福報,而多作惡自然會自食其惡果。佛法中說的惡,並不是我們理解的如搶銀行,盜竊,等爲我們所熟知的犯罪才叫做惡,比如你口出惡語,挑撥離間,心生貪念,嫉妒之心,氣憤生嗔恨之心都是人可能會種下的惡因,甚至是你自私自利、甘於墮落、貪圖享樂,雖沒有害他之心,但也是替自己種下了惡因。那有些人問:我們就看到好人沒好報,惡人照樣吃喝玩樂開心的不得了。佛法說,人都受着輪迴之苦,今生生命用完了,來世會繼續投胎,至於投入人道,道還是鬼道,就要看你的功德福報了。有些惡人,作惡多端但看似好像沒有報應,可能他前世的功德保佑他現在能夠免遭惡報,但功德不是一直存在的,前世積累的功德用盡了,又造瞭如此大的罪孽,必定有惡果。人在不停的輪迴中痛苦着,解脫輪迴之苦,才能登極樂。對於這一點,我半信半疑,因爲似乎有些神呼,但是書中也寫到不能因爲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我們就否定它,認爲是不存在的,就如同人類第一次說地球繞着太陽轉,地球是圓的,那時候的科學並不能證明着就是真的,那我們能否認嗎?因爲地球確實現在被證明是圓的,並且繞着太陽轉。對於因果報應和生命輪迴,現在的我只能成不解狀態,並不是完全相信,但也不是完全不信。

書中還有一點,是我着重去思考了的,就是說道:人對於自我的執着。因爲太過於執着於自我,而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痛苦。比如別人是富二代有房有車,自己什麼也沒有就會多多少少感到失落;別人天生麗質,臉蛋好身材好,自己沒有,當看到別人能穿很漂亮衣服時,總有些恨自己鐵不成鋼的感覺……包括由於對自己太執着,一心想着自己和自己的利益,就會產生恨、嫉妒、貪、哀等等情緒。俗話有說,錢財乃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當初聽到這樣的話,完全沒有感覺,甚至覺得風涼話誰不會說?但是,接觸了佛法後,這句話的真諦很少人能真正懂得,更少人能真正做到。姑且視作是我相信輪迴一說。人活着,難道就是爲了金錢、地位和過奢侈的生活(這裏說的有錢有勢人是那些只爲了自己享受的人),這就是人所謂的快樂,但是有金錢,有地位,過着奢侈生活的人就真的天天像活神仙一樣一點痛苦都沒有?既然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有着痛苦,你拼命用盡各種手段成爲了那樣的人後,你面對的還是痛苦,永遠不會滿足,試問你終於買到自己夢想已久的名牌包後,愉悅一時,那之後呢?你就因爲你得到了這個名牌包而一直快樂下去了嗎?沒有,你還有新的追求,產生新的痛苦。人活着的這幅皮囊,錢財都是空的,唯有自己的心是一直跟隨自己到死和甚至是死亡後的世界。佛法中說的今生,它只是輪迴中的一輪,太渺小了,人的一生過的很快,你過的再奢侈又怎樣,過完了,你就離開又從頭開始。那有人問,人活着有什麼意義呢?不追求這些確實可以給人帶來一時快樂的東西,我們又能追求些什麼呢?我的感悟是,追求人心的修行,因爲心是能一直跟隨你的東西,跟隨你輪迴的東西,而不是錢財地位權勢。想着,人有時候真的很可惜,爲了自己買名牌、爭地位、比權利、甚至姐妹間那麼一點點的矛盾,或無聊的看不順眼而勾心鬥角,忙的“不亦樂乎”,而錯過了今生自己心靈脩行的如此短暫時間,真的很可惜。心靈的修行爲了什麼,我們暫且不說爲了積攢功德福報,修成正果,永登極樂這種難以理解的大話,就說爲了我們的心活的真正的快樂、自在。

不禁要回想之前的我,想想自己真的做過許多錯事,我想是種下了不少惡因吧。記得在學校的時候,有位同學一直看我不順眼,不知道爲什麼,就是天生的強生的,對他再容忍對他再好,都沒有用。所以在幾個月的相處中,很多事情覺得自己被侮辱了,到我發現他還在別人面前假裝可憐,挑撥離間的證據後,一下子火冒三丈,嗔恨之心大發,那時候的情緒真如洪水猛獸,雖沒有正面和他發生衝突,但是在朋友面前開始怒斥他的惡行和缺點,而且在幾個同學面前也數落過他的德行,當時有些同學早已有這樣的感覺,還覺得產生了共鳴心裏彷彿很高興,現在想想我真是大錯特錯!一個人無緣無故討厭你,注意重點是討厭排斥而不是當你是空氣,當然很多時候確實想把我當空氣,無論他承不承認這點至少他給我了這樣的感覺,你對他釋放的善意他可能直接忽略,或態度好個1小時,下一秒又開始。我那位學佛法的友人說,這很可能就是你的違緣,可能你前世種的惡果現在嚐到了滋味。現在想想,感覺非常懊悔和懺悔,當初真的不該那樣說他,我想他其實不是故意的,可能他是假想着我威脅到了他的某些東西而本能的反應,其實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也是一種對自我太執着的做法,或者就像我朋友說是,就是違緣。我當初的做法,無疑是冤冤相報的做法,這個在佛法因果輪迴中是非常恐怖的事情,舉個書中的例子,大致是這樣的:

有一家人家養了只雞,雞下蛋,人就把雞蛋拿走吃掉,因此雞心生恨意“下輩子我也要把你孩子一個個吃掉!”;到了下輩子,人投胎成了雞,而那隻雞投胎成了貓,一旦雞生蛋,貓就把但偷走吃掉,貓又心生恨意“這隻惡貓總是吃掉我的孩子,來世我也要如此!”;又到了下輩子,貓成了母鹿,而雞成了豹子,母鹿生的孩子豹子會毫不留情地吃掉,在釋迦摩尼出世時,那母鹿因惡意又轉生爲羅剎女,豹子則投胎爲女人,羅剎女又去吃女人的小孩,女人抱着孩子惶恐地逃到佛陀前尋求救護……

如果真有輪迴這麼一說,那冤冤相報真是太可怕了!不禁爲我做過的事情後悔萬分。

這本書,寫的非常通俗易懂,可能這本書放在1年前給我讀,我並不會與之產生如此大的共鳴,但如今它就像是那霧霾中的引路明燈,我相信,不,應該是堅信,它能帶我通向光明的地方。

我剛接觸,我想要一個信仰,但是我不能說它現在是我的信仰,我覺得它的精神在現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更像是一種教育,對人心的教育。書中寫到一句話特別好,大致是說:我不是要人們相信佛,而是把佛所知道的事實說出來。而且,佛法並不是讓人安逸於現狀,天天打坐唸經,念念經天上就會掉黃金,佛祖就會保佑我們,那真是迷信。我覺得它是一種態度和心靈的修行,與拼搏事業,積極進取並不矛盾,可以很好的相互融合。覺得非常好,會繼續學習。

修心,佈施。

苦纔是人生 篇二

你問我怎麼好的,我還真說不上來。

就是有一天夜裏,還是失眠,我打開手機看書,翻到一本先前三多哥推薦的書,叫《苦纔是人生》。我當時還不屑,聽這名字就不想看。但我還是下載了,存在手機裏,一直沒看。睡不着實在太無聊了,就隨便翻開來看看。你問是不是看完書我就幡然醒悟了?還真沒有,我甚至沒耐心讀完一個章節。你知道的,喜歡給別人講大道理的最討厭聽別人講大道理。你說是不是書裏的哪句話叫我醍醐灌頂,好像也沒。我只是一邊看書一邊在琢磨書名這五個字:苦纔是人生。是的,我問自己,苦嗎?真苦。要不要活下去?要。大概也就是那一刻,我意識到還是要活下去,活着就得接受這苦澀。你可以抱怨,可以哭泣,但就是沒資格放棄。因爲每個人的人生都很苦,老天又不是特地給你加菜。憑什麼就要事事如意,不好又怎樣,不開心又怎樣,一樣要活下去。因爲,苦纔是人生。

你問我焦慮和抑鬱有什麼區別。我還真說不上來。我就是覺得你願意主動尋求幫助,說明還是積極的。,還會變好。

你問我什麼時候好。我也說不好。抑鬱和感冒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但大部分時候不吃藥就能好。大概就是這樣。希望你感冒快好。

苦纔是人生 篇三

其實生活中的那些困苦,也就如同跑步,當困苦拖住了我的腳步,讓我們步履維艱時,奮力沖沖,你定能跑到幸福的懷抱裏。你的故事,我不願意在這裏重述,因爲你已經在信中給我講得很清楚了。我尊重你,理解你,並不是要你改變自己,你的靜默、羞澀、膽怯、恬淡、溫雅、善良都是你的本色,其實羞澀只要不影響你和別人的交往,不影響你的生活,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呢?

佛學大師索達吉堪布寫過一本書,書名是《苦纔是人生》,他說:“懂得人生皆苦,實際上,對每個人來講至關重要。假如你一直看不清這個世界的真相,認爲它應該充滿快樂,一位地矇蔽自己,以‘苦’爲‘樂’,那永遠也離不開痛苦。而只有認識痛苦、正視痛苦,纔是邁向快樂的第一步。”

誠然,索達吉堪布大師是參悟了人生的高僧,但是我們普通人也能珍視生活中的種種體驗,當我們懷着感恩的心,去懷念過去時,那些苦也成了甜,那些甜也就慢慢淡忘了。生活不斷在繼續,我們行走在人世間,最重要的是安頓好自己的心,不放肆,不庸俗,不害人,坦然活在珍貴的人世間。

你說:“遇見你之後,我突然想‘笑’一次,你感染了我,你對生活的態度感染了我。”

與其說是我對生活的態度感染了,還不如說,你的心開始朝向了陽光,開始恢復痛感,開始理解自己,理解家人了。索達吉堪布說:“有些人喜歡追求一帆風順,卻不願面對任何苦難,這樣的期望不太現實。人生在世,風風雨雨總是難免,磕磕絆絆也是尋常。所以,人活着就是一場修行,不論世事多麼複雜、生活多麼難忍,都要學會爲自己開個‘藥方’。”

倘若你問我,這個藥方是什麼?我不能告訴你,因爲自己纔是醫治自己內心的真正醫生。我不能去想當然地去幫助你,我只是在像朋友一樣注視着你,伴隨着你,緊握住你的手,帶着你向夢想的方向走,我們一起改善各自的生命質量,因爲我們都是人世間的普通人。

讀《苦纔是人生》有感 篇四

對於索達吉堪布這位佛學上師曾經略有耳聞,讀《苦纔是人生》這本書自己纔對這位佛學大師產生了無限崇敬,對人生的領悟纔有了一點點的清晰,一點點的頓悟。“放自己一馬”是讀完此書我最想說的一句話,我所說的“放自己一馬”不是對生活喪失熱情後的無奈,不是對凡事都無所謂的無聊,而是努力後的順其自然,不怨尤、不躁進、不強求,是把握機緣後的隨行隨喜,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

書的第一章說,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痛苦與否和追求的方向有關,追求對了當然就幸福。天地之間,一切都在變化,身體、財富、名聲、親眷等皆無常,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有自己的心才與自己生死相隨。可遺憾的是我們的心往往都不曾想明白:急於成長,然後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用金錢恢復健康;活着時認爲死離自己很遠。臨死前又彷彿從未活夠;明明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眼下的幸福。所以要遠離痛苦,就要從心開始。心結打開了就什麼都明白了,痛苦就自然遠去了。自己未曾學過佛法,也不曾開悟,偶爾的頓悟就只能算是人生的驚喜罷了,《苦纔是人生》讓我從心明白日月圓缺的無常歲月裏,我們必須自己學會珍惜眼前的幸福,感受身邊的幸福,這也是遠離痛苦的最佳良方。如若不然我們可能就一直糾纏在失去後的惋惜、遠離後的遺憾中,痛苦的指數就會成倍的增加。這時候我們必須學着放自己一馬,如果你不能改變自己的面容,那就改變自己的表情吧,因爲陽光出現在哪裏都會帶來溫暖,溫暖別人更溫暖自己。

書的第二章說,佛是怎樣爲人處事的,原來佛從不責備別人的小錯,不揭發別人的隱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這三者不僅可以培養德行,還能讓自己遠離禍害。我們都不是佛,將來也不能成爲佛,所以我覺得我們不必就苛求自己做的和佛主一樣好。只要我們在生活中時時處處都盡力與人爲善,與人方便,與人快樂,在不違反法規和道德的前提下能放別人一馬的時候,就是放自己一馬。生活中對於身邊人的小錯,我們覺得可能會釀成大錯的時候,那就善意的提醒一下,委婉的糾正一下,不要小題大做的妄加責備;別人的隱私之所以叫隱私,就是想隱藏起來不願公開的私人祕密,何苦要去說來道去呢?傷害了別人的同時也降低了自己的德行;一切都會過去,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揪住曾經不放的人就沒有美好的未來。日子總要向前走,自己和身邊的人一樣都各有性情,生活中我們經常是能理解自己的所有做法,能爲自己所有的過失找個理由,那麼爲什麼不能爲他人也找個可以理解的理由呢?放一馬吧!大家都快樂!

書的第八章說,爲什麼我們的日子過得那麼難,這個世界上,80%的幸福與金錢無關,80%的痛苦卻與金錢息息相關。我們身邊80%的人認爲自己的日子過的難都是覺得自己沒有錢。可是有錢了就幸福嗎?沒錢的時候我們都覺得答案是肯定的,可真的有錢的時候覺得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可能就在大家苦苦爲錢所累的過程中損失了很多再也找不回來的東西。其實理性的思考,我們的日子過的並不難,讓我們爲難的是我們的心,我們的無止境的慾望,有了一棟房子,還想再買一棟,有了一輛轎車,還想再買一輛更好的——,爲了這些可有可無的東西,耗盡了自己的一生,也錯過了本該擁有的幸福。其實你看古人在造字時,就已告訴我們關於幸福的答案了,“幸”字,上方是“土”,下方是錢的符號;“福”字,左邊是“衣”,右上是“一口”,右下是“田”。也就是說,有地、有錢、有衣、有食,而且全家團團圓圓,這就是幸福。如此看來我們大家都是幸福的,讓我們的心幸福起來,擁有幸福的心,才使追求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成爲可能。

苦纔是人生 篇五

活着是爲了更深切的體會人生,感受生的意義。活着不是爲了抱怨。——題記

夜深了,思想開始異域的活動,脫離了束縛它的肉身,在黑夜狂歡。

剛纔一故友傳來訊息——“好累”。一刻的心疼,兼之而來的惆悵。原來情緒果真會產生共振,即使異域他鄉相隔甚遠,亦能感染至此。大腦第一時間想到辦公室一同事曾遊西藏結緣一書名爲——《苦纔是人生》,時日不久前拿來借與我閱讀,由於種種事由,一直擱置書桌一隅尚未開啓封面。不過書名卻是飽含哲理髮人深思的。

苦纔是人生——有多少人願意摘得此道真理?有多少人陷於迷茫與自我設限的障礙裏不願自拔?

珍貴的禮物之所以珍貴是因爲它的得之不易;醇香的陳酒之所以甘甜,是因爲常年封存經得起歲月的沉澱;亦然,幸福的人生之所以幸福源自它背後含淚的鐫刻。生活需步步爲營,腳踏實地穩紮穩打。以汗水洗滌的幸福乃真幸福;以血淚書寫的人生,方真人生。

凡是付之以真誠的必回報真誠,付之以汗水的必收穫喜悅,付之以艱辛的終將沐浴幸福。

喜悅較之快樂有根基,幸福比起開心更醇香。彌留的從來都是發酵而來經得住錘鍊的;飄逸的浮萍只會噪世一時無法惹人駐足;收穫的從來與付出對等。

人生亦如此,要想尋得圓滿,必捨得付出這許多的苦,拋灑這許多不可言狀的眼淚。

末了,感觸亦多情亦深,言辭鑿鑿不逢時;幾多滄桑幾多愁,哪敵一紙金言赤子心?望潮起潮落幾經浮華眼前過,嘆興盡悲來識乎盈虛之有數。吟昨日滄海桑爲天,唱今朝破浪會有時。豈知老當益壯;勿忘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沒人能隨隨便便的成功。雄鷹搏擊長空,羣魚翱翔淺底,是大自然生存之法則。順道而爲,順勢而作,痛且快樂着!

苦纔是人生,痛纔是蛻變!

——謹以此文獻吾友,但祝君人生路上多珍重!

苦纔是人生讀後感 篇六

年初在爾雅書店買了一堆書,其中有一本最讓我喜歡,雖然這本書和教育教學關係不大,但我卻對人生、對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正確定位很有幫助。今天我就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這本書是由着名的藏傳佛教大師索達吉堪布所着。作者在序言中寫到這樣一句話:”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索達吉堪布是藏地偉大的佛學上師,被譽爲”當代玄奘“。他在《苦纔是人生》這本書中,向我們講述了很多藏傳佛教中解決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有高峯就會有低谷,磕磕絆絆也是尋常之事。苦難,它是障礙,是難關;卻也是機遇,是挑戰,關鍵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謂一念起則萬法生,當你把苦難當成修行,當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驗,則會有很多解決痛苦的不同方式,戰勝它,其實並不難!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些時候免不了會感到很痛苦。比如,有朋友之間的,如覺得能夠給自己正能量和善良互助的朋友實屬難遇;有工作方面的,如看到各自利己,誰也不想吃了虧而顯現的各種一時的也好不一時的也好。這些不快等等,大多是有關人生態度方面的。很多時候也想過用許多的方式想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找朋友吃飯,和朋友誑街,去看電影、去購物、去旅遊,但那些許的快樂只是曇花易謝,迴歸安靜後,那份痛苦的感受依舊清晰深刻的印在自己的內心。

讀了這本書後,自己想通了許多,也放下了許多。作者在書中這樣寫道:”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於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於杯子一半是滿的。“這其實就是個心態問題,索達吉堪布一語道出了苦與樂的真諦。一個人的人生是苦是樂,並不是由外境決定的,關鍵在於我們的內心。在我們的人生中,抱怨工作環境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把所有工作中的煩惱與不快歸根於工作崗位的不好,卻較少捫心自問:我的心境怎麼啦?堪布上師告訴我們,與其一味地怨天尤人,總想改變外境來讓自己快樂,倒不如靜下來調伏自心。因爲,這比什麼都管用!在微信的平臺上,我也收藏了這麼幾句話:”生命中有很多事情足以把你打倒,但真正打倒你的是自己的心態。“”人生不只有快樂,還有悲傷。兩個心房,一個住着快樂,一個住着悲傷。須知,福兮禍所依,得意不可張狂“。在你人生在世,要學會調心,要學會知足常樂,多點阿Q精神。

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清貧,作爲教師行業的我們,工資待遇不高,還要和各種家長打交道,從事着腦力和體力工作的雙重壓力,不幹這行不知其中的苦楚。這種種都是讓我們不停煩惱與抱怨的話題。面對這種工作上的”苦難“,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如何去面對這種種委屈。有位同事,無論碰到怎麼樣的事情都不會去發脾氣,我們就問她是怎麼做到的,她說了句另我至今難忘的一句話:”爲什麼要用他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這就是面對”苦難“,所給出的不同態度。今天我在微信上發了一句話:”生活累,一半來源於生存,一半來源於貪婪和慾望“,結果一個朋友跟帖,說是”生活累,全部都是無奈,爲了父母,爲了孩子“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她真的需要調節自己的心境……

面對苦難,有的人始終保持心境的平和,微笑面對,而有的人卻因爲他人的過失,產生委屈、憤怒或者失望的各種負面情緒。而你這態度的一些不同往往決定了最後,你是打敗苦難還是被苦難所打敗。還記得書中那位國王夢中的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對於種種得失榮辱,用不着放在心上,因爲,一切都會過去的。“苦與樂,一切皆由心造。寵辱不驚,笑看成敗,這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苦纔是人生》,我只讀了一遍,我想這本書我一定會再讀的,因爲其中蘊含着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