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課程作業論文精品多篇

課程作業論文精品多篇

課程作業論文 篇一

關鍵詞:交通工程;教學方法;科技論文寫作;綜合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1-0082-02

一、引言

交通工程設施作爲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了安全、管理、服務、收費、監控、停車、景觀以及照明等衆多方面,對提高運輸效率、保證運輸安全、改善服務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是交通工程專業重要的專業必修課。

目前,國內各高校不斷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方法改進,以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倍受青睞”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案例式、啓發式、研究式、互動式(討論與指導相結合)、因材施教等。

然而,筆者發現,上述教學方式仍存在一定的侷限性,收效甚微。如今學生學得知識很寬泛,但學習效果並不理想,學生經常處於上課疲勞、倦怠狀態,“左耳進右耳出”,課後作業抄襲現象嚴重,獨立思考能力差等。

針對上述現象,筆者將“科技論文寫作”作爲一種教學方法融入本科教學中,提出此教學方法應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一些細節和原則問題。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很好地緩解上述現象。

二、現有教學方式存在的不足

(一)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重視不夠

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與學關係的結合度,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何正確處理兩者的關係,充分調動教師授課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於課堂教學尤爲重要。而現有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中“學”的主體作用。調查顯示,大部分高校均有相應的教學質量評估體制,其評估的重點主要是教師授課水平、課件質量、師生互動情況及學生聽課情況等,儘管體制中也包含了學生學習狀態、學習效果和綜合能力培養等方面,但是這些主要取決於學生上課是否“專心”聽講、考試成績是否“合格”層面,而學生對專業知識是否真正掌握、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否真的提高難以判定。

(二)實踐教學環節效果不盡如人意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專業素質、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縱觀各高校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有課程設計、各類實習以及畢業設計等,儘管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但因其通常會放在大三第二學期和大四進行,而這個階段通常是學生最繁忙、壓力最大的階段,考研、找工作、實習等事情接踵而至,在某種程度上存在學生“無暇顧及”、“敷衍了事”、作業抄襲等現象,而某些代課教師因“充分理解學生難處”和“放學生一馬”的“寬容”態度或多或少加劇了上述現象,這不僅使我們的教學工作“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不利於大學生成長成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的僥倖心裏,抹殺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一步造成了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下降。

三、“科技論文寫作”結合傳統教學手段

爲了改變傳統的教學、教育模式,筆者提出了將“科技論文寫作”與傳統授課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主要實施過程如下:

第一,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結合課程內容,拓展知識,提出相關工程或設計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第二,給出題目,明確要求:給出相應的科技論文寫作主題,要求學生查閱、研讀資料,嚴格按照標準論文格式和寫作規範完成作業;第三,不合要求,推倒重來:對作業中存在的大小問題要求學生一次次的修改完善,直到符合要求爲止;第四,製作PPT,師生換位:要求學生將最終完成的科技論成PPT,以論文答辯的形式進行講解,老師和學生均可在每小組講解過程中進行提問或給出建議;第五,嚴慈相濟,因材施教:對各小組及組員的表現和收穫進行總結,鼓勵學生再接再厲。

四、教學實踐

筆者在本學院2010級交通工程專業的《交通工程設施設計》課程中進行了教學實踐。整個實踐環節和應該注意的細節如下:

(一)摸清基礎,循序漸進

在講述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時,引出課本中未涉及到的低噪聲路面技術相關知識,並給出了本課程第一次科技論文寫作作業――低噪聲路面技術。這次作業要求較低,除了培養學生主動廣泛地閱讀專業文獻、拓寬知識層面外,更主要是想了解學生關於文獻檢索、論文寫作、Word應用和PPT製作等基本功。爲了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信心、鍛鍊團隊協作能力,作業以小組爲單位完成,任務分配由各小組自行安排。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在講述完道路交通標線分類、功能、材料組成和施工工藝後,引出教材中未涉及到的標線清除技術的提問――爲什麼要清除舊標線?如何清除?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環節應該注意的問題有,提問要緊密結合課程內容和實際生活,問題要循序漸進,不能太難、太抽象,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但不能讓學生覺得問題太難而放棄。

(二)要求明確,自主完成

第二次論文寫作題目定爲“標線的清除技術”。此次寫作對文獻檢索數量做出明確要求,參考文獻不少於10篇;寫作內容自由發揮,創新性不做強制要求,可以整理、分析、總結文獻,也可大膽設想,說明實現原理,但須結構完整、層次分明、語言凝練;論文排版要求按照標準論文格式完成,促使學生熟練應用文字處理軟件。對於論文寫作和排版中遇到的問題,組員之間共同探索學習,也可向老師諮詢。

第二環節要注意的問題是防止抄襲,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其一是警告學生抄襲的後果,強迫學生不敢抄襲;其二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主動、出色地完成任務,通過點名表揚和加分等方式鼓勵學生。

(三)不厭其煩,多次修改

對於論文寫作,筆者要求學生對其完成的作業做了三次大的修改。第一次提交上來的論文,主要存在的問題有:摘要內容不符合摘要寫作要求,寫成引言,且不完整;論文格式均不正確,有三組同學的論文沒有摘要,論文大標題、小標題以及正文文字字號、段落行間距不符合要求;圖、表不符合要求;參考文獻數量不夠且格式不對。對於上述問題筆者均在論文審閱時給予一一指出,並反饋給學生要求進行修改,並規定按照太原科技大學學報論文格式進行修改。

這一環節一定要堅持“認真批改論文”及“論文寫作不合要求,推到重來”的原則。

首先,爲什麼要認真批改“作業”?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對2340名在校的和已經畢業的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部分大學生對待作業敷衍了事的原因,有51.7%的人認爲“老師無暇認真批改作業,沒能及時對作業進行反饋,加劇了學生應付和抵制作業的情況”,26.8%的人認爲很多大學生不認真做作業,是因爲各類作業太多,有牴觸心理,還有部分人認爲是“高教管理”等其他方面的原因。由此可見,老師對待作業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因此,筆者認爲對於一些“重要的必須做的作業”,代課教師應該認真審批並予以反饋。

其次,之所以要堅持“論文寫作不合要求,推到重來”的原則原因有三:(1)使學生掌握科技論文寫作格式,熟練使用Word進行論文排版,爲日後發表科技論文和完成畢業論文及工作打基礎;(2)使學生學會主動學習,能利用學校的資源(如網絡、圖書館、老師等)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3)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培養其精益求精的作風。細節決定成敗,萬事從小事做起,從細小處着手,做到精益求精,不折不扣。而這是一個長期積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老師及時的引導與指正。

(四)注重表達,師生換位

筆者要求學生把自己寫的科技論文製作成10頁左右的PPT,每小組派代表在課堂上講解,老師和學生均可提問。在這次實踐當中,有兩組學生做的PPT比較簡單,其小組代表在講解時因有些心慌、緊張,導致語無倫次、邏輯不清,但是另外兩組做的PPT背景豐富,內容完整,而且還應用了一些簡單的動畫和視頻,最主要的是學生代表的講解出乎老師意料,邏輯清晰、繪聲繪色,板書與PPT並用。

這一環節主要目標有兩個:(1)鍛鍊學生製作PPT的能力;(2)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在如今的實際工作中,PPT是現代大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如何對自己製作的PPT進行講解說明,更能考驗學生的綜合能力。口才往往比文采運用更直接,因此,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說”的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說”的能力,使之成爲善於交際、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五)適時表揚,寬嚴相濟

各小組作品展示結束,要適時點評。這一環節,一定要堅持以鼓勵爲主,對於表現比較好的同學一定要予以表揚,表現欠佳的同學,找出長處予以勉勵。

堅持鼓勵的原則是因爲,在上一環節中,筆者對於學生的要求非常嚴格,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使某些學生產生自卑感,不敢或不願站出來承擔責任,或者造成學生牴觸、逆反心理,就得不償失了。因此,在這一環節,要堅持以鼓勵爲主,適當放鬆標準尺度,儘量做到嚴中有寬、寬中有愛、愛中有教。

五、結束語

在充分發揮老師引導、監督作用的前提下,重視學生“學”的主體作用,提出將“科技論文寫作”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具體的綜合教學方法,並指出在實踐過程中應該注意和堅持的細節和原則問題。實踐證明,該方法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讀、寫、用、說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精益求精、認真嚴謹的專業素養,爲今後的就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精品課程論文範文 篇二

作爲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品課程的建設需要彙集優質的教育資源,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使學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在這樣的精神指導之下,我國的外國文學精品課程有着較高的定位和嚴格的評審要求。因此,能夠滿足我國精品課程建設指標要求並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各級精品課程及其相關資源,需要引起英語文學課程授課教師的重視。與傳統教學成果不同,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充分融合了網絡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文字與影像以多元化的手段向學生呈現課程內容。在高校英語文學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極強的示範性當前在我國高校中,與英語文學課程教材相匹配的教學光盤、電子教案和課件不多,有些教材甚至沒有教學參考書,因此各校英語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課程進度通常是由任課教師根據教材自行擬定。這種做法容易造成該課程在內容選擇上受教師個人主觀喜好的影響,課程進度和學時安排上隨意性較強,實際授課與學生成績評定等方面缺乏具體的參考和標準,這不僅增加了該課程的教學難度,也使對其進行教學評估的客觀性和有效性難以保證。相比之下,每一項外國文學精品課程都是經過相關專家、學者嚴格評審後脫穎而出的,雖然各具特色,但總體上都具備內容豐富、結構清晰、安排合理、教態良好、發音準確、考評科學、可操作性強等方面的優點,因此具有極強的示範性。各校英語文學教師可以借鑑精品課程的相關內容,廣泛吸取各家所長,並根據自身所授課班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設定較爲合理的課程計劃和考評標準。

(二)與英語文學課程的互補性英語文學涉及各個歷史時期、不同文學流派的作家和作品,因此任課教師很難在教學中對全部內容進行詳細講授。同時,由於每學期固定課時的限制,英語文學課程也無法涵蓋文學史上所有的作家和作品。在實際教學中,任課教師往往會以教材爲基礎,根據個人研究方向或喜好,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進行精講,這勢必會影響到學生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廣泛性。另外,如果學生對作品文體、語言風格等方面的喜好與任課教師存在差異,則課程內容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這必然會有損課堂教學效果。相對而言,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能爲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它內容多、範圍廣,有效利用這一資源可以從客觀上彌補當前高校外國文學課程在上述兩個方面上的缺憾。

(三)較強的針對性莊智象等(2007:22)認爲有效整合並利用多媒體資源是成功實現多媒體外語教學的關鍵。現實的狀況是,在信息化時代,學生雖然可以通過互聯網檢索到豐富的外國文學材料,但是這些信息過於分散、體系過於龐雜,要對這些內容進行甄別、分類非常耗時耗力。相對而言,外國文學精品課程的針對性較強,能夠從具體的學科領域出發,科學地架構相關知識條目;與課程相關的各類材料都經過高校教師團隊的認真編輯、處理,知識要點及重點相對清晰,便於師生瀏覽學習。任課教師借鑑共享課件的結構和部分觀點,可以縮短備課階段資料蒐集的時間,集中精力去講授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則可以充分利用相關文本、音頻、視頻資料做好課前的預習與課後的複習。

(四)利用精品課程的時空優勢藉助網絡系統平臺,外國文學精品課程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有助於學生髮展個性化的自主學習。蔡基剛和武世興(2003:5)認爲,“網絡系統一般是在運用了最先進的教學理論、總結了最優秀的教學經驗基礎之上開發的,學生都能從中得到最好的外語資源,接受最好的外語專家指導,享受到名牌大學的精品課程”。對外國文學精品課程系統的充分利用可真正實現資源的跨校共享,這不僅能夠克服當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不利因素,也有助於我國高校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

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與英語文學教學的互惠作用

如上所述,作爲一種優秀的網絡教育資源,我國的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具備了獨特優勢,對它的有效利用可促進英語文學課程教學。值得注意的是,將這類優秀資源引入英語文學教學的優勢進一步體現在它與英語文學教學的互惠作用上,具體來講,這種互惠作用主要體現爲三個方面。

(一)促進教師發展孔令翠等(2010:52)認爲精品課程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師隊伍建設。這裏所說的教師隊伍建設不僅僅是指某項精品課程主講團隊的建設,還包括衆多在教學實踐中借鑑了該課程體系、內容、資源的所有英語文學教師的隊伍建設。精品課程的示範性能夠帶動高校的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借鑑外國文學精品課程,每位教師都可以便捷地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並結合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安排教學內容和設計教學模式,完善自身的課程體系;在借鑑他人和進一步開展教學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教師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在指導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方面發揮着獨特的作用。

(二)改善學生的自主學習針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陳堅林和谷志忠(2008:6)認爲計算機網絡應與英語課程整合起來,使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正常化”。這樣的主張同樣適用於英語文學的教學。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之外,外國文學的授課還可以採取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模式,這也符合新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1對教學模式改革的要求。另外,精品課程資源能爲學生提供海量的相關信息,是對課堂教學內容有力的補充,也是輔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素材。藉助多媒體系統,任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精品課程資源,在修讀英語文學課程之前嘗試自學,並在課程結束之後持續關注相關信息,形成長期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一模式的轉換也有助於緩解部分學生對厚重文本的恐懼心理,方便他們在文學領域裏自主探索。

(三)加速精品課程的優化精品課程資源能夠促進英語文學教學,但是兩者之間的影響不是單向的。英語文學的教學實踐可以反饋有效信息,優化現有的外國文學精品課程體系。雖然精品課程資源具備多方面優勢,但這不意味着它們已經達到了最完美的狀態。孟臻(2006:15)曾呼籲多媒體外語教學建設應杜絕“形象工程”的虛榮,要求精品課程接受長期監管,不斷進行優化。如果各高校英語文學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師生共同就該資源的信度、效度、廣度和深度給出客觀的評價和建設性的改進意見,這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監督精品課程的建設和維護,還能進一步促進精品課程在內容上的充實和結構體系上的完善。

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在課堂教學應用中的挑戰

儘管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能夠對英語文學教學起到較好的輔助和促進作用,但是國內學術界目前對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應用的探討還處於起步階段,相關論文和專著很少,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教育者不能只看到它的優勢特徵,還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所需要應對的挑戰。首先,多媒體內容對傳統文本閱讀形式的挑戰。隨着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推廣,不少教師把精品課程資源中的電影片段賞析引入了英語文學的課程教學,甚至長時間播放,讓電影成爲文學課程的主要內容,這樣做嚴重歪曲了英語文學課程的性質。杜瑞清(2004:9)認爲要理解文學作品,就得閱讀文學作品,既閱讀原文,也閱讀一定的評論文章。該課程性質決定了英語文學教育的重心在文本,而網絡和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學工具。李嘉娜(2008:64)也指出,無論是電影還是電化教學都只能是輔助手段,不能與文本作根本切換。因此,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應該對學生文學文本的閱讀和理解起到輔助作用,而不能喧賓奪主。歸根到底,外國文學是一門以閱讀爲基礎的課程,在其教學中不能用多媒體教學取代文本閱讀的中心地位。其次,我國外國文學精品課程的建設還不完善、仍需進一步優化。雖然我國高校的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已初具規模,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資源的品質和效用還有待評估。一些學者已經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各類實證研究,提供了一些較爲客觀的反饋意見。例如,針對我國的英語語言類精品課程,宗雲(2010:67-68)展開調查研究,發現它們在“互動模塊、學習評價、學習輔助、交互性和資源更新”等方面存在嚴重不足。針對這類問題,陳華沙(2003:36)認爲網站內容的定時更新與擴充和及時的信息反饋極爲重要。雖然與知識更新較快的學科課程相比,英語文學經典相對比較固定,英語文學教學也相對關注經典作家,但這並不意味着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就可以不用更新資源。相反,隨着社會的發展,文學評論也會涌現新的見解。這些內容需要在英語文學教學中得到關注,而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在建設過程中也不能忽視這些發展動態,應隨時更新,做到與時展同步。如果處理好這個問題,精品課程資源自然會吸引衆多教師和學生的關注,從而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因此,如果在英語文學教學中引入精品課程資源,任課教師需要充分了解這些資源的優勢與不足,並依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指導。最後,精品課程資源共享中的學術倫理問題值得關注。雖然教育部要求精品課程共享資源1,但是這不意味着任課教師可以不假思索地將共享課件下載使用。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也不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在英語文學教學中引入精品課程資源,教師的學術道德意識也有待加強。以良好的學術倫理爲保障,精品課程體系的進一步推廣纔可以全面鋪開。

結語

課程論文模板範文字 篇三

時間是你我都浪費不起的成本之一,在已過去的時間裏可能沒有太多的人認識你,但只要你在以後的時間裏做夠的努力,足夠的用心,有一天你會獲得所有人關注的目光!

1自我認識:

(一)

a. 興趣愛好:喜歡運動、音樂、看一些勵志書籍、交友、逛街等。

b. 優 點:學習和適應能力強,勤于思考,做事仔細、認真、塌實和負責,積極主動性強,時間觀念強,自信心強,考慮問題深入而全面,待人友善。

c. 缺 點:交際能力一般,做事過於執着頑固,有點保守缺乏足夠的冒險精神,辦事略顯急噪,有點惰性。

d. 生活教訓:少一點抱怨,多做點實事。

e. 揚長避短:在大學三年中,要揚長避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長處與優勢,積極加強與人的溝通交流,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使自己更加自信,克服因性格內向帶來的交際能力的問題,同時努力學好各門學科專業知識。 (二) 在班級,我是學習委員;在私下,和他們是最好的朋友。

在同學眼裏我是發言具有一定的信服力;在老師的眼裏,我是一個愛學習,態度認真的好學生;在班主任眼裏,我是她的好幫手,對待她所交代的任務,能按時按質完成。

在系裏,我是學習部的委員,也是總的團支書。

在學習部,完成自己應盡的責任;團支書這一職務,我更多的理解就是不

斷提高自己的組織管理能力,完成系領導佈置的工作。在課餘時間多與同學們溝通,組織一些活動曾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在社會,我是衆多兼職大學生衆多中一員,促銷方面的工作是現今大

學生都會參與的兼職之一。面對促銷我拿我的真誠對待所有來的消費者,讓他們體驗到不一樣的服務。同時總結領導組織、管理、分配工作的方法,

爲我今後的工作做準備。

2 職業生涯規劃條件設計:

a. 家庭環境分析:對於剛開始選擇的這一專業,家裏麪人有點不能理解,

電子商務是一個新的一個發展前景,對於一對農村夫婦來說是不能體諒的,但是,我堅持了,通過我對電子商務的淺層的理解,說服了父母,現在他們對於我以後的就業更多是支持,他們說只要你活出自己的亮點,做出自己的風格,他們都會義無反顧的支持。

b. 學校環境分析:安徽建工技師學院是國家重點教育基地,對於機電系電

子商務專業的教師是高級的電子商務高級師,正因爲她是電子商務專業的老師,她可以在課堂上貫穿所有電子商務的知識,從而能提高我們知識的銜接能力,以至於我們對電子商務更加的瞭解。不僅如此,學校爲我們能更好的學習電子商務,讓我們擁有自己的專業機房,爲提高電子商務專業操作能力,購買了有關實訓的應用軟件,使其操作更加的透明化,提高我理解的能力。

c. 電子商務專業環境分析:因電子商務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學校也

課程作業論文 篇四

關鍵詞: 教師教育語文專業方向 《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 課程實踐教學

教師教育專業方向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理論課程,在高師院校的課程體系中,該類課程的專業實踐教學一向都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原課程體系多以理論講授爲主,而與課程緊密相關的課程教學實踐內容卻有隨意化和被弱化的現象,這顯然不利於培養專業化的教師。在教師教育專業化研究向縱深發展的當下,這個問題再次凸顯,雖然大家都已形成這樣的共識――進行課程的實踐教學成爲提高師範生教學素養的關鍵環節,但對具體的展開方式仍然認識模糊,本文以《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課程實踐教學爲例,展開探討。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在本文的理論探討框架內,教師教育語文方向專業課程是以原高師院校中文專業的《語文教學論》或《語文教育學》等本科核心課程爲基礎的,但對原課程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其中主要突出了課程的針對性,強化了對中學語文課程理論與實踐方法的理論學習和認知,爲此更名爲《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同時,爲了加快教師的專業成長,培養學生的中學語文教學的專業技能,將更加重視與課程同步運行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設置安排和實踐內容的組織方面,目前都處在實踐探討階段,本文擬結合南京師範大學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課程計劃和創新構想,嘗試建立比較系統完整的課程實踐教學體系。

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除了需要中文專業知識、教育理念的涵化與學習之外,更爲重要的是要在實踐中去體驗和認知,我們把專業實踐類課程的邏輯框架設計爲體驗、參與、實施和研究四個累進上升的層次,在這一框架內,結合課程理論學習內容,設置相關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並以固定課程的形式展開。如何構建課程實踐理念?如何組織課程實踐內容?下文將圍繞這兩個問題加以探討。

一、《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實踐教學理念和目標

(一)實踐教學理念

作爲教師教育語文專業方向的核心課程,《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迴歸實踐,重視實踐性知識的教學。實踐性知識並非理論知識(學問知識)在實踐中的直接應用,僅僅依靠學問知識並不能形成實踐能力,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係從來就不是直線式地一一對應的關係,因此,課程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操作的整合與統一就成爲創新所有理論實踐類課程的關鍵之舉。基於這一認識,我們在本課程的實踐教學設計中就有必要樹立如下教學理念。[1]

1.實踐性課程的知識基礎應當突出實踐性特徵。有了理論知識並不意味着一定就有實踐能力。實踐性知識是包括技術規則、經驗、情境知識、判斷力知識等在內的實踐化了的學問知識,實踐過程即是一個在實踐化的學問知識背景下使技術規則和經驗通過判斷力與具體情境相結合的過程。這就要求實踐性課程應當把與實踐過程密切聯繫的實踐性知識置於核心位置。以實踐性知識爲基礎的實踐性課程環節並不是在理論性課程後面簡單地加上一個實踐環節,而是要以實踐性知識爲核心,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科知識的學理性和前瞻性,並圍繞實踐性知識統籌安排相關的實踐性教學內容,構築全新的實踐性課程框架體系。“教師教育實踐性課程的基本特徵是迴歸實踐,即職前教師和職後教師在具體的中國小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尋求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方法”。[2]因此,作爲專門培養師範生中學語文教學能力的《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就應當突出課程的實踐性特徵。

2.實踐性課程的教學實施應當突出實踐性教學。以實踐性知識爲核心的實踐性課程的教學實施應是基於問題情境、以解決真實問題爲核心的實踐性教學,實踐性教學不同於理論教學,“理論的研究對象被認爲是一般的、普遍的,是不會‘時過境遷’的。……而實踐的內容總是具體的、特定的,並且是受環境影響的”。[3]因此,實踐性教學要求教育者擺脫空洞說教的理論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與時俱進的實踐智慧與創新能力,換言之,實踐性教學應儘可能提高教學情境的真實性程度。爲此,本課程應當充分利用南京市中學語文教學名師和南京市教學研究室教學專家等強大的人才資源,以及南京外國語學校等教師教育專業發展基地學校的支持和幫助,爲課程教學提供實踐場所。課程任課老師也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實踐能力,在有限的條件下,儘量嘗試探索使用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新的教學形式。

總之,在《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課程內容和教學實施中,我們應當始終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的整合與統一,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作爲課程設計和教學實施中不可缺少的兩翼。理論教學離開實踐會趨向空洞,實踐教學離開理論支撐會走向空泛。實踐性課程環節不可能遊離於理論課程內容而獨自發揮作用,更不可能完全取論課程環節,我們應當充分利用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各自優勢,把二者在《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這門課程的設計及其教學實施中有機結合,既充分發揮理論課程傳授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優勢,又充分發揮實踐課程在開闊學生視野、形成語文教育實踐能力、教師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方面的作用,注重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實踐性、針對性和豐富性,緊密聯繫中學語文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關注中學語文教師的發展和成長需要,注重培養師範學生的中學語文教學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本課程在學時設計上採取了“2+1”的形式,即課內理論性知識講授與實踐性知識體驗操作的學時比例爲2∶1。這一點也是南京師範大學教師專業化教育新課程系列的主要特徵之一:以固定學時的方式強化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切實保證學生學有所用。《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這門課程在內容和教學設計上也力求突出這一特徵,使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整合與統一有課程制度的保障。

(二)實踐教學目標

在課程內容上,《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這門課程綜合吸取了語文教育學、語言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文藝學、寫作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以中學語文課程的教與學爲主線構建了新的知識構架,旨在向師範生傳授有關中學語文課程教學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是非常明顯的,因此,在學習上述理論知識的同時,我們就必須調用各種相關手段來加強師範生對相關知識的實踐體驗,凸顯《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實踐性理論課程的特點。有必要解釋和強調的是,在師範教育的傳統觀念裏,實踐性課程往往指那些以技能訓練爲任務的課程,如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等,而事實上,隨着對教師“實踐性知識”的認識不斷拓展,我們認爲,教師教育實踐性課程不能狹隘地理解爲僅是技能訓練,而應理解爲以發展人的實踐智慧、形成人的實踐能力爲宗旨。因此,所有的理論課程都應當以服務實踐、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爲目的。建立在學科課程基礎上的課程實踐教學,就應當具有一種獨立形態的課程內容,它超越具有嚴密的知識體系的學科界限,着眼於對教育教學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課程實踐教學,既發展學生對具體教育教學情境的思維判斷能力,又促進學生形成教育教學過程中適宜的行動能力和應變能力。爲此,我們將《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培養具有語文教學實踐智慧的行動者。《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實踐性課程內容與教學安排就是爲了培養在校師範生綜合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教學論知識,熟悉和掌握中學語文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具備中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能力,不斷積累語文教學實踐的智慧。“教師對教育教學情境敏銳的觀察與判斷,對問題分析的清晰與透徹,對學生狀態和心態的準確把握,對突發事件的恰當處理等教育智慧均來自於實踐。”[4]因此,在實踐中提高師範生的中學語文教學的行動能力和行動智慧,這既應當是課程教學的目標,又應當是課程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揭示了達成此目標的途徑和方法。

2.培養具有語文教學反思能力的教育實踐者。由於具體條件所限,教師教育專業課程不可能擁有更多的教學現場,因此課程教學實踐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將在反思教學的逆向實踐形式中展開,而反思是教育行動的前提和準備,“教師對自己所傳遞給學生的知識,必須經過自己的思考,從而使這些知識成爲個人化的智慧。個人化的智慧,纔可能影響作爲個體人的學生”。[5]由此可見,教學反思能力是構成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和教學影響力的基礎,基於這一認識,本課程的實踐教學應通過課案觀摩、經驗介紹、體驗認知等環節,不斷強化師範生反思教學的意識和能力,並在不斷反思和模擬實踐中,不斷提高其自身的語文教學素養。

3.培養具有道德素養和專業精神的敬業者。道德素養是教師的重要素養,師德培養是教師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當前社會轉型、人心浮躁,功利主義思想甚囂塵上,整個社會道德水準有向下趨勢的情況下,在教師教育專業化的浪潮中,無論將師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何種高度都是不過分的,但問題在於,我們要通過什麼樣的途徑纔可以有效實現教師教育中師德培養的目標,這是當前教師教育改革中值得關注與思考的問題。很顯然,只通過單純的理論知識學習是遠遠不能達成這一目標的。職業道德(德性)需要在和實際生活密切聯繫的個體實踐活動中不斷養成與提升。因此,《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力圖通過實踐性課程的環節把師德培養作爲重要目標來實現。在實踐性課程環節中,師範生不僅能養成良好的個人修養,而且會對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充滿成就感,對未來的工作充滿神聖的使命感、高度的責任感和崇高的自豪感。

二、《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實踐教學內容和計劃

如前所述,《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擬將對原漢語言文學師範專業的《語文教學論》等課程的內容進行改造和重組,[6]力求其理論教學內容更加切合中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調整後的課程的主要內容將由如下三個模塊組成:(一)中學語文課程理論。包括中學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目標,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中學語文教材研究,中學語文課程與學生的發展,中學語文課程改革與發展趨勢研究,等等。(二)中學語文教學理論。包括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學語文知識教學,中學作文教學,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學語文教學評價,中學語文學習心理和學習方法,現代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教學,等等。(三)課程教學實踐。課程教學實踐主要根據相應的教學進程和教學內容安排教學實踐活動,可以在課程內容模塊中穿插安排如下幾個固定欄目:傳經送寶(中學名師及語文教學專家學術報告)、走進現場(教學現場觀摩及課案觀摩點評)、我教我秀(模擬授課比賽及學習成果交流彙報展示)、動感地帶(中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學習輔導與中學BBS論壇交流活動,等等)。

調整後的《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理論教學內容和與之相配合的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如下表所示。

與此教學內容和計劃相關,課程的評價方案也凸顯注重實踐的特點,建議理論考試內容和課程實踐內容各佔百分之五十。同時強調課程理論考試內容和課程實踐內容的相關性,強調運用多元評價方式,注重學生課程實踐作業檔案的積累,特別是類似課堂教學觀察,教學反思筆記、學校學情調查訪談、課案設計、微格教學錄像、在線網絡討論、學生作文批改複印件等的收集和整理。通過這些課程實踐作業,完整呈現學生中學語文教學專業能力成長的過程,並在此基礎上給予合理評價。

通過上述課程實踐教學的理念和目標,以及課程實踐教學的內容和計劃,我們嘗試構建了《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實踐教學體系。

必須指出的是,教師教育語文專業方向課程的實踐教學目前仍處在實驗探索階段,我們將不斷積累經驗和認識,不斷充實和完善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儘可能縮短教師入職前的職業準備時間,爲培養成熟、優秀的中學語文教師服務。

參考文獻:

①本部分內容參考了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楊躍博士主持編寫的《中學生髮展》課程標準。

②李孔珍。教師教育課程不容忽視的內容:實踐性課程[J].課程・教材・教法,2007,(9):74.

③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93.

④楊騫。教師專業發展五步曲[J].教育研究,2006,(4):80-84.

⑤李學農。教師入職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8.

精品課程論文範文 篇五

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課程改革則成爲永恆主題。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歷史任務不同,課程改革的主題必須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理論上,無論課程改革的歷史任務和時代主題如何變化,職業院校只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常態運行機制,就能確保課程改革因地制宜地持續推進,不斷產生改革的預期成效,不至於產生忽冷忽熱、欲速不達、越搞越難的局面。但由於當前各校尚未建立起課程改革的運行機制,有些做法重在短期而非長效,更多的是依賴經費投入推進課程改革,因而常見課程改革盛裝登場而舉步維艱,興師動衆而成效不大。課程改革問題分析模式遷移難以立足外國職業教育已經產生一些公認的成功模式,如德國模式、美國模式、加拿大模式、新加坡模式等,引起國內職業教育界關注,甚至將其遷移到本地本校,依樣畫葫蘆搞課程改革,卻發現總是“水土不服”。

由此可見,課程改革無固定模式,一切因時、因地、因人而變。脫離現實環境和校本實際情況的生搬硬套,就不會產生預想的效果。只有精心耕耘自己的土壤,借鑑別國的經驗,才能產出理想的成果。精品課程一枝獨秀精品課程是在一般課程普遍提高基礎之上的好中選優、精雕細琢。若全校各專業的普通課程教學尚未達到較高教學水準,就集中力量打造一兩門精品課程,企圖以點帶面,促進其他的專業課程改革,實際等於放棄全部、攻其一部,結果是一枝獨秀。只爲追逐精品課程的光環,課程改革的戰略定位就發生了偏差。增加投入不見功效表現是:不惜工本投入,不斷刺激生長,多年磨難不見功效,一朝結題束之高閣。課程改革機制變成經費投入機制,結果經費投入了,成果未出來。事實證明,經費投入機制是課程改革的成功道路之一,但不是課程改革的源動力。

課程改革需要經費投入,改革成果也會產生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但課程改革不能成爲跟風行爲,跟風往往只會導致簡單地增加經費投入。要從動力機制的創建開始,課程改革成效方能顯現。上緊下鬆沒有聯動表現是:上級主管部門緊鑼密鼓,層層敦促,課程改革的行動方案、規劃、措施、獎勵辦法紛紛出臺,但基層常規教學卻按部就班,課程改革無動於衷。課程改革成爲脫離現實的宣傳廣告,上下之間沒有聯動,沒有從思想意識上提高認識,沒有在運行機制上採取根本措施,課程改革動員成爲裝點門面的宣傳。潛水不深不知底細課程改革的關鍵不僅在於上級文件的執行力度,更在於理念、動力、人才、機制四項基本要素的合理運作。任何文件提出的都是課程改革工作的一般要求,各校務必深入聯繫本地、本單位實際,分析課程改革的基本元素,創建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才行。課程改革既要全員參與,積極行動,也要有專家深入基層,摸清底細,共同籌建常態的運作機制。如果照本宣科或淺嘗輒止,課程改革將成爲時尚擺設或海市蜃樓:表面飄渺有,實際全爲空。超級祕書網

課程改革運行機制課程改革的運行機制是指課程改革的內在運動規律。任何規律都有基本特點,一是反映本質,二是循環運作,三是持續生效。若能夠認識並體現上述三點,課程改革的規律就能被發現並掌握。課程改革就能轉變成因勢利導、順水推舟、持續發展的常態工作。課程改革如能進入常態工作軌道,要做的事情就是與時俱進,及時更換時代主題。社會需要是課程改革源動力課程改革的本源就是教法的優化改進。教法因社會科技進步、教育理論和技術手段更新、教育組織機構健全等而與時俱進。當前職業崗位的需要就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源動力。源動力具有不可抗拒性,它必定會滲透並深刻影響到課程改革的具體過程。一所學校若不搞課程改革,則最終會被開展課程改革的學校取代。科研融入教學常規路徑課程改革常態運行的內在機制在於將科研融入教學過程。一般寫作論文認爲教學是常規工作,科研是畫龍點睛;教學是教師的本職工作,科研是附帶工作;教學爲主,科研爲輔;先做好教學工作,有精力時做研究工作。這種認知是課程改革的障礙,將嚴重阻礙課程改革的推進,導致課程改革舉步維艱,前後脫節,久無成效。課程改革必須將科研與教學融通。課程教學中的問題,通過研究活動加以解決;研究的成果用於教學,形成良性循環。

如此,課程改革才能不斷生效。課程改革運行機制見圖1。課程改革是圍繞人才培養進行的。人才培養進入教學過程,研究活動隨之開始。科研融入教學的路徑爲:教學過程提出問題,在問題中選擇主題,選定主題深入研製,這需要學校、系部、教師、學生齊心協力、共同完成。

參考文獻:

[1]王秋陽。高職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改革的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7,(11):108-109.

[2]胡麗純,伍聶。提高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措施[J].職業教育研究,2007,(1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