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淺析魯迅的景色描寫

魯迅畢生創作的三個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總共收錄33篇小說,絕大多數篇章都有別出心裁的風景描寫,發揮着不同的藝術功能。小說的寫景一般都有目的性,或寓理,或抒情,或創造氣氛,或展示民俗,或刻畫人物。魯迅作爲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開創人,他的小說在風景描寫方面具有承上啓下、探索開創的立範意義。概括起來,魯迅小說的風景描寫大致有以下一些類型,發揮着多方面的藝術功能。

淺析魯迅的景色描寫

魯迅的《狂人日記》是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其中寫意傳神式的風景描寫簡約而寓意深刻,獨具魅力,是典型的象徵寓理之景。

在魯迅作品中,《狂人日記》的景色描寫較有代表性。首先,在開頭,魯迅寫道:“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見他,已經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我怕得有理。”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這一句十分簡短,其實並不能稱作普遍意義上的景色描寫。但是它像“起興”一樣引出了下文,這是景色描寫對文章結構的作用。因爲明月照亮了黑暗,所以,狂人的精神世界“爽快”起來,有了思考能力,可以自覺地評判自我(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和世界(趙家的狗看了兩眼,怕得有理)。在這裏,月光如明鏡,讓狂人照見了自我,開始思考他的處境。月色風光成了引發狂人思想活動的火花。“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此處則是一個寫景與寫心理的總領句,引發出後續內容。此時,狂人已經覺醒,因此他逐漸陷入思考當中。而且,由於景色描寫的暗示,我們也可以看出他的思考總是荒誕地與月色聯繫在一起。

魯迅的景色描寫還具有象徵意義,拓展了文章的意蘊。第十一節一句“太陽也不出,門也不開,日日是兩頓飯”獨立成一段,從風景描寫的角度強化了景象格調,同時,還隱藏着更深刻的寓意。“太陽”在中國文化中有“天子”、“人君”、“領袖”、“光明”、“救世主”等寓意,沒有“太陽”、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社會是暗無天日。“門也不開”,則寓意中國社會的保守、封閉、愚昧、落後;“日日是兩頓飯”,表明國民社會生活的平庸、單調、無生機、死氣沉沉。這些看似隨意點綴的幾句風景描寫,已經構成一種潛在文本,發揮了象徵寓理的功能,使看似荒誕的狂人心理世界得到了巧妙的整合。

魯迅的景色描寫也具有一種創新性和疏離性。魯迅作爲文學先鋒,寫作於他就如同充滿可能性的化學實驗,總有犀利而經典的表露。《野草》中的文章《秋夜》裏那句:“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尤爲經典。這句景色描寫好在兩處:首先,清冷的秋夜裏,後園裏的兩株葉子與果實已落盡、但枝幹卻似鋼筋鐵骨一般刺向天空的棗樹,不僅是寫實,更是一種意象。首先,重複的寫作手法可以達到強調的作用,可以加深情感的表達,並不意味着囉嗦。如魯迅的《華蓋集》中寫道:“二十年前到黑市,買得一張符,名叫鬼畫符。……今年又到黑市去,又買得一張符,也是鬼畫符……”。這樣重複的寫法,其實是一種遞進與強調,強調這種符的粗製濫造,強調這樣的事情經久不衰,感慨了國人的愚昧。

這處景色描寫,在觀察順序上而言,也是極其別緻的。通常,人們的表達方式是“兩株棗樹”,但魯迅使用了打破常規的表達方式,利用“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使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並不只關注院子裏有兩棵棗樹這一結果,而是彷彿身臨其境,隨着作者的視角,獲得了先後看見兩棵棗樹這一動態效果。

從寫景的題材而言,魯迅對鄉間景色的刻畫,也是細緻入微,可圈可點的。魯迅總能捕捉住常人無法注的細節,“太陽收盡了他最末的光線了,水面暗暗地回覆過涼氣來;土場上一片碗筷聲響,人人的脊樑上又都吐出汗粒”。魯迅抓住陽光和水面兩個視覺上的元素進行環境描寫,而後結合聽覺,對氛圍進行補充,角度豐富,給讀者帶來強烈的體驗感,彷彿瞳孔吸收了光線,涼風從水面吹來,而自己正坐在土場中央感受汗的流淌。在《藥》當中,魯迅則將環境描寫的氣氛渲染作用發揮到極致,例如:“微風早經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一絲髮抖的聲音,在空氣中愈顫愈細,細到沒有,周圍便都是死一般靜。”,這段文章尾聲處的環境描寫,渲染出蒼涼空洞的氛圍,緊接着前文中象徵夏瑜的烏鴉,進行墓地意境的深入刻畫,有如被雨水打溼的渺遠鐘聲。

魯迅先生作爲文學巨匠,大筆如椽,淺析其景色描寫的過程中,似乎走進先生的文學世界,變成掉進兔子洞的愛麗絲,陷入奇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