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改革開放40週年作文精彩多篇

改革開放40週年作文精彩多篇

改革開放40週年觀後感 篇一

改革開放40週年,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的變化。40年風雨征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在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城鄉,變化萬千。除了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更新,人們的日常衣食住行也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有些真實的故事,如今講起來,都成了“笑話”,笑聲中,我們感受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化”。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由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提出的,改革開放的提出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改革開放讓中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提升,讓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我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銳意改革、開拓進取,書寫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篇章。

改革開放40年,我們的祖國強大了,發展了,進步了;人民羣衆富裕起來了,幸福了,笑起來了;我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注重養生了,注重健身了,身體強壯起來了。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當前的幸福生活。春華秋實,老一輩人用辛勤的汗水爲我們創造出今天的優越環境和累累碩果,那我們更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的發展變化,以十足的幹勁去續寫新時代的美麗華章。新時代的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祖國的現狀和肩負的責任,祖國的成長與我們肩並肩一路同行,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奮鬥來譜寫祖國美好燦爛的明天,共築偉大中國夢。

改革開放40週年作文 篇二

每年的這個時候,站在高處眺望,你會看見許多樹上開着又小又紅的“花”,幾乎到處都是。你大概會想:那到底是什麼呢?

它,就是我們大竹縣雙拱鎮的特產——美麗的紅香椿,暢銷全中國,被人們譽爲“樹上蔬菜”!

香椿,又稱“椿芽”,是木本植物。人們把小小的香椿樹種植在地裏,等不上二年,就會開始收穫椿芽了。而收穫椿芽並不複雜:高樹就用一根長長的竹竿,並在竹竿頭上綁一根帶鉤的細鐵絲,鄉親們用自制的這種簡易工具很輕鬆的就把椿芽從樹上“扳”下來了;當然,一人多高的椿芽樹收穫椿芽就很方便了,只需要用手輕輕一摘,一朵朵美麗又充滿清香的椿芽就裝進了揹簍。

當然,家鄉的親人們每年忙裏忙外的收穫椿芽並不是僅僅爲了有一道美食,更重要的是爲了讓更多的中國百姓品嚐到這一無與倫比的“自然饋贈”,還得經過一系列的包裝。首先,鄉親們在家裏將收穫的椿芽用每年積存的幹稻草捆成小捆,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集市上賣給來自全國各地的紅香椿代理商。接着,代理商們會僱傭許多打包的工人,將這些鮮嫩無比的香椿淘洗、稱重、冷凍、包裝。最後,再以最快的速度或長途汽運,或直接走重慶江北機場空運到全國各地的大型超市。所以,一捆小小的紅香椿今夜還在雙拱鎮,明天一早也許就在北京的大型超市的貨架上了。

爲什麼家鄉的紅香椿會這麼受歡迎呢?

據查,香椿裏包含維生素E,具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治療腫熱咳嗽等神奇的功效。所以,不要小看這小小的香椿。它不單是綠色蔬菜,更是自然神藥。在環境日益糟糕的當下,能有這樣一道藥食兩用的美食,難道不是中國人的福氣嗎?難道不是我們雙拱人的驕傲嗎?

現在,四川大竹的紅香椿美名遠揚,而雙拱鎮也成了全國少數幾個紅香椿生產基地之一。我的家鄉也變成了名符其實的“香椿之鄉”。親愛的朋友們,現在正是香椿收穫的大好時機,請到我的家鄉來吧,來品嚐這人間美味吧!

香椿之鄉——大竹縣雙拱鎮,熱烈歡迎您的光臨!

改革開放40週年作文 篇三

改革開放四十年了,在這四十年中,不僅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觀念上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我的外公是一位退休的教師,他的知識非常淵博,每年暑假他都會到我家小住數十天。聽外公講:以前,國家沒有實行計劃生育,當時在農村幾乎每家都重男輕女,爲了生男孩,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五六個孩子,但農民的生活水平很低,收入特別有限,幾個孩子上學的書費、學雜費等都是每個家庭沉重的負擔,這樣一來,孩子上學就成了問題,有的家庭的孩子一天學也沒上過,有的家庭的孩子上到四、五年級就不上了,好一點的家庭能供養一個孩子上大學就是家長最驕傲的事了。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一家只生一個孩子,而且國家還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從國小到國中都可以不用交學費和雜費。而且我們的課餘生活也非常的豐富多彩。平時各式各樣的興趣班應有盡有,每年的寒暑假,又有冬令營和夏令營可供選擇,教育條件越來越好,那真是今非昔比啊!

我還聽外公講:小時候,他的生活非常清苦,每年辛辛苦苦種莊稼,到了秋收時,要交農業稅,家裏沒有錢,只好用糧食來抵壓。這樣一來,一年的收成就所剩無幾了,家人連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就連我現在最愛吃的山芋外公都不屑一顧,說他小時侯吃夠了,也吃怕了,我覺得不可理解。外公說:現在好了,農民種田不僅不要給國家交稅,國家反而按土地多少給農民發放補貼。國家富裕了,大公司、大企業也多了,納稅的企業、納稅的個人解決了國家的稅收問題。如著名的三星電子、海爾公司、還有一些外國企業……都是納稅企業,運動員、演員、歌星……都是納稅人。

改革開放四十年了,我們的道路越變越寬,我們的樓房越蓋越高,我們的精神面貌越變越好。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政府在處處爲民着想,這樣的國家,能不強大嗎!

改革開放40週年作文 篇四

舊歷史已經成爲過去,新中國爲完成偉大的復興之夢,開始了新的篇章,開始了新的征程。作爲中國人的我們,應爲之歡呼,爲之自豪! ---------題記

改革開放,是爺爺那一代的故事,所以每當爺爺說起改革開放時,臉上總洋溢着幸福、喜悅的笑容,神采奕奕。一說就是幾個鐘頭,總是樂不思蜀,百說不厭。

小時候---------美美聆聽

小時候,爺爺抱着小小的我,讓我盤坐在他的膝上,說着改革開放之前的故事。月色皎潔,乳白色的月光下,爺孫倆在月下樂不思蜀。爺爺有時還說着改革開放時全民雀躍的景象。當然,那時候的抗戰童謠爺爺還是能哼上幾句的。那時候的我才牙牙學語,或許我根本聽不懂爺爺在說些什麼,只會哇哇的叫,胡亂的拍着爺爺的手,但我還是會美美的聆聽,以致入睡。

長大後----------嗤之以鼻

後來的我漸漸長大了,我從爺爺講故事的神情裏看到了一絲淡淡的憂傷。爺爺總說,現在的生活太好了,不像以前,以前做夢都別想有這麼大的房子,那時候只要有個落腳的地方,就已經知足啦。還有,那時候,根本沒有閒錢供你們爸爸、叔叔讀書吶,早被柴米油鹽安排的所剩無幾了。知道嗎,那時候哪怕爸爸媽媽給五毛錢買東西吃,早高興的不知道蹦哪去了……爺爺總是一說就是幾個鐘頭,那時候的我早厭倦了,有時還嫌爺爺囉嗦。所以,我總是不以爲意,對爺爺的話嗤之以鼻。

現在-------------深有感觸

直到上了國小,我才漸漸領悟了爺爺說的故事。身邊的大人總說,你們現在錦衣玉食,一點委屈都禁受不了。我們以前穿着破布縫的衣服,只吃着只有幾粒米的粥,早上去山裏看羊看牛,晚上回來還得燒火做飯。這不就是爺爺口中的改革以前嗎?有的時候,我很慶幸,我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不用飽受顛肺流離之苦;有的時候,我有點失落,恨我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這樣我長大後一定會堅強的面對那些困難的。

爺爺說改革開放,爲的就是讓我們不要只想着坐享其成,坐吃山空,要在逆境中求生,不要被困難這一座大山壓倒!相信自己的祖國,只要祖國還在建設發展中,我們一定會解放的!

衷心祝願我親愛的祖國,無論現在還是未來,我們中國人民都永遠敬愛你,以你爲榮!騰飛,中國!

改革開放40週年心得體會:致敬改革先鋒 再攀改革高峯 篇五

他們受邀在主席臺就座,接受中央領導頒獎;當一個個光榮的名字響徹萬人大禮堂時,一個個特寫鏡頭向他們聚焦;當少先隊員獻花時,中央領導集體轉身爲他們鼓掌……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這一幕幕場景,感動了無數人,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的褒獎和尊重,也折射出新時代呼喚更多改革先鋒的熱切期盼。

人們注意到,在這次表彰的百名改革先鋒中,共產黨員佔80%,其中馬善祥、王有德、王伯祥等23位同志曾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孔繁森同志被譽爲“黨員領導幹部的楷模”。他們立足自己的崗位,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建功立業,爲新時代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樹立了標杆。他們是千千萬萬共產黨員的傑出代表,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一面面旗幟,激勵着廣大黨員幹部勇立潮頭、奮勇搏擊,勇做新時代改革開放“弄潮兒”。

致敬改革先鋒,要在攻堅克難中當標兵。經過40年的發展,改革進入“深水區”,啃的都是“硬骨頭”,挑戰愈發嚴峻,任務更加艱鉅。如果瞻前顧後,縮手縮腳,患得患失、不敢負責,前怕狼,後怕虎,遇事“難”字當頭,遇難“退”字當先,抓工作畏首畏尾,謀改革怕擔風險,想發展裹足不前,就會貽誤時機、落後於人。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子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黨員幹部對標改革先鋒,要在深化改革開放中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魄和闖勁,知難而進不言難,迎難而上不畏難,攻堅克難解難題,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和努力,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致敬改革先鋒,要在銳意進取中作表率。40年後的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新時代的改革開放與當初境遇、條件、基礎大不相同,既要突破思想僵化的禁錮,又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既要解除國內複雜矛盾的束縛,又要經受住外部複雜局勢的考驗。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黨員幹部對標改革先鋒,要在深化改革中勇於負責、敢於負責、善於負責,咬定青山不放鬆,以更大的決心和更務實的舉措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致敬改革先鋒,要在擔當實幹中做模範。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幹出來的。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召喚,迫切需要敢於擔當、埋頭苦幹的精神。黨員幹部對標改革先鋒,要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在其位、謀其政、負其責、盡其力,把工作崗位當作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平臺,以投身改革開放的實際行動,爭當腳踏實地的“實幹家”,不做光說不練的“假把式”。堅持重實際、出實招、求實效,擼起袖子加油幹,撲下身子抓落實,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不做表面文章,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更大業績,以新作爲新擔當書寫改革開放的新篇章。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40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站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幹家,帶領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奮進新時代,全面深化推進改革開放踏上新徵程,黨員幹部要像受表彰的改革先鋒那樣,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實事求是,奮發有爲,勇立潮頭,奮勇搏擊,爭當改革開放的“弄潮兒”,團結和依靠人民一起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改革開放40週年作文 篇六

當1978年改革的春風綠了江南岸時,父親剛好22歲。那時的農民都過着一模一樣的生活:一樣的貧窮落後卻又超乎尋常的信心滿滿。門前分的兩畝地,家裏的幾隻雞,成了所有的精神寄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確立,極大地鼓舞了爸媽的幹活熱情。他倆不分白天黑夜地泡在地裏,嘗試着種植一切可能改善生活的農作物:種過梨,栽過桃但是,貧瘠的土地和閉塞的交通並沒有帶給他們想要的結果,不是果子長得不好,就是滯銷價低,這種情況直到村裏修了路,通了電話纔有所好轉。

隨着城市建設的發展,沙子的需求量開始巨增。小河邊建了很多沙場,靠賣沙子,家裏的光景有所改變。但是,每每看到滿目瘡痍的地表,父親總覺得錢掙得不光彩。不再有蝦跳魚躍的小河變得渾濁腥臭,大片裸露的黃土像是得了皮膚病,觸目驚心。上國小的我曾藉着作文,斥責父親破壞環境,父親深感愧疚,卻身不由己。畢竟大家都在這樣做,畢竟可以讓家裏人過得更好一些。待2005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口號後,村裏進行了環境整改,清淺的河水又歡快地流淌起來。父親眉眼俱笑,說這纔是家鄉原本該有的樣子。

2006年取消了延續兩千多年的農業稅,也不用再去公社排隊交公糧。國家對農村實行了精準扶貧,通過發展特色農業和勞務輸出,村裏的木架房變成磚瓦房,城鄉差異越來越小。頭腦靈活又吃苦耐勞的人遠赴北上廣尋找發財致富之路。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有陣痛。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成了他鄉遊子心中永遠的痛和牽掛。留守孩童得不到很好的照顧教育,沉迷網絡或不幸夭折的事兒時有發生。空巢老人得不到好的贍養,只能沒有尊嚴地等着日薄西山,甚至會出現老死家中無人知曉的慘狀。黨和政府很快關注並制定了九年義務教育制度、養老保險制度、新農合制度;開展一系列希望工程建設活動。

時代的車輪轟轟向前,也許現在的成就和不足在後人看來都不足爲奇,但是,總的來說,父親還是覺得改革開放給了他很多機遇和幸福。父親眼中的改革開放在農村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改革開放40週年觀後感 篇七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啓下的關鍵一年,是中國重溫歷史,展望未來的特別之年。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最鮮明的旗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的偉大實踐。

回顧改革開放這一偉大革命帶來的成就,中國面貌翻天覆地的變化便是最有說服力的答卷,其中每個家庭所經歷的改變更是其中的縮影。它所積累的寶貴經驗,讓後人不斷從中汲取智慧,獲得繼續前行的力量。

四十年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也在發生着變化,作爲一個80後,是看着黑白電視長大的一代人。那時候有電視的都沒幾戶人家,我記得那時我家有個14寸的黑白電視機,家裏每天都圍滿了人。《黑貓警長》,《舒克與貝塔》對於80後的我們來說,就是一種幸福了。想想如今的變化那真是天翻地覆。生活中各個方面都能深刻體會到改革開放以來的各種進步和變化。

改革開放四十年值得自豪,但絕對不是自滿的理由,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改革開放快速發展帶來的一些問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突出,爲此,我們實施精準扶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重生態文明,着力解決不平衡的問題。同時處理醫療問題、居住問題等,全面保障人民生活。其次,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黨風廉政建設刻不容緩。只有解決好這些矛盾與問題,才能使我們的發展更全面,更公平,更充分,才能不忘初心,繼往開來,讓社會發展更上一個臺階!

改革開放40週年心得體會作文 篇八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迎來40週年,40年的風雨歷程,40年的開拓進取,40年的破冰遠航。歲月崢嶸道路卓艱,收穫了累累碩果,贏得了事業的輝煌。改革開放的壯舉,書寫了中國發展史上又一光輝燦爛的篇章。

公元1978年,這是一個讓我們銘記的日子,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時刻。黨的十一屆三中在北京勝利召開,一股改革開放的春風,迅速吹佛了神州大地。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春潮涌動,舉國歡騰。吹響了新長征的號角,拉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幕,這是一個具有歷程碑式的大會。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轉眼40年過去了,當我們今天回望40年的改革路,依然是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驕傲和自信,豪情滿懷揚眉吐氣。

40年的奮鬥拼搏,經濟騰飛,國力劇增,國民經濟名列前茅,與世界共舞。城鄉鉅變、萬象更新,舊貌換新顏;科學發展、技術創新、百業興旺,人們的衣食住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世界刮目相看。

40年的探索實踐,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飛躍,還有思想觀念的提升解放,完成了一個劃時代的歷史轉折。

我是共和國的同齡人,與新中國一起長大。我親身經歷和見證了這場偉大的變更,對改革開放以來,祖國建設發展取得的每一項偉大成就,我們是感受最深的一代人。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裏,年輕的共和國剛剛誕生、百廢待舉、物資短缺匱乏,人們的目標、追求的事吃飽穿暖的生活,老一輩們爲此奮鬥了終生。那時候、一日三餐油水不多,沒有現在這些大魚大肉,能吃上一頓餃子,解解饞就像過年了。人們穿的衣服也沒有像現在這樣形式多樣五彩繽紛,大街上普遍都是藍黑灰,色調單一。我們小孩子穿的衣服,是哥哥、姐姐穿過後,大人們再洗洗補補給更小的穿。記得我上國小那年,家裏給我做了一件新衣服,讓我興奮了好幾天。居住條件無法和現在相比,一家三代人,擠在兩間平房裏,公共廁所、公用水管、取暖做飯燒柴和煤球,一住就是幾十年。九十年代末,我作爲知青曾在農村插隊,農民的生活條件還要更艱苦些。改革開放以後,大家逐步住上了功能設施齊全的樓房,帶電梯的洋房。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各類生活用品敞開供應,種類繁多、應有盡有,人們再不爲吃穿發愁,憑票供應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成爲了一個時代的印記,這是多麼大的變化呀!

改革開放40年,計劃經濟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惠及到了每一個家庭,把我們帶入了一個高科技創新發展的新時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改革開放是在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如今,電視、電話、手機、網絡、高速、高鐵走進了千家萬戶,“一帶一路”、拉近了我們和世界的距離,不出家門就知天下事,走出家門就是國門。新生事物如雨後春筍不斷涌現,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你看網上購物、微信支付,好多事情,拿手機掃一掃就搞定,這是過去連想也想不到的。改革開放40年,讓我激動不已的還是我國各項事業的迅猛發展、日新月異。2010年第41屆世博會在上海召開,退休後我和老伴去上海觀博。乘坐的是國產動車,這一輩子,坐過各式各樣的火車,都沒有我們現在的車型漂亮,設施先進,寬敞大方。改革開放爲巨龍騰飛插上了鋼鐵翅膀。如今火車開上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公路網、鐵路網星羅密佈,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千里江陵一日還”,厲害了我的國!

古稀之年,我慶幸自己趕上了盛世,40年的變遷,實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夢寐以求的,從貧窮到溫飽,再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圓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強國夢。

我們感恩黨、感恩人民、感恩祖國給了我們幸福的生活,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期盼。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夢的宏偉目標一定會實現,我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