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春節的風俗作文(精品多篇)

春節的風俗作文(精品多篇)

春節風俗作文 篇一

“春回大地千峯秀,日暖神州萬≤≥物榮”。春節到,羊年到,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迎來了新的一年。

我隨着爸媽一起去姥姥家過年,爸爸貼對聯,媽媽幫姥姥做家務,整個院子裏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和節日的歡樂。

除夕之夜,我們一起吃團圓飯,大家讓我和表哥一人說五個關於羊年的成語,我說:“喜氣洋洋,三陽開泰,順手牽羊,洋洋得意,問羊知馬。”我表哥學問可好了,他說到:“爭雞失羊,千羊之皮鳥道羊腸,羊腸鳥道,羊落虎口。”好,大家都爲我倆鼓掌,這時我的模樣簡直是神氣極了!

放過鞭炮,吃完餃子,喜氣洋洋的我再給大家秀了一段《小蘋果》,這次我還當上舞蹈老師吶,我和表姐表哥一起跳,姥姥和爸媽都認真地看我們表演,我在前邊領舞,當上真正的“女一號”,我心裏像是喝了蜜,總是美滋滋的。最後我們給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晚上,家鄉的天空有數不清的星星,像是會眨眼的小朋友,歡迎我這遠道而來的客人,家鄉的人好,夜景真是讓人陶醉啊!

直到很晚,我才漸漸地進入夢想,在美夢中,我還祝大家新春快樂,羊年大吉大利呢!

春節風俗作文 篇二

春節,人們俗稱“過年”。那麼,人們過年一般幹什麼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習俗了。

在大城市裏,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清潔自己的房子,貼對聯,購買年貨,然後把買來的新花草擺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豐富的團年飯。人們吃完團年飯後,就

在規定的路段上放煙花,或者在家看電視轉播的春節聯歡晚會。

鄉村的除夕是這樣過的:大清早,人們就起來了。換上新衣裳以後,就在自家的門前貼對聯,家家戶戶的院裏都掛上了紅燈籠。晚上,家家戶戶的燈籠都亮了,紅紅火火一片。每家門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聲。人人挨家挨戶到處串門,好不熱鬧。

大年七年級,城市與鄉村的人們,都帶年貨,有的去廟裏上香;有的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還有的一家一起出去遊玩。

這就是中國人們過年的習俗。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三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春節的風俗可有不少。

家鄉的春節,總是要到除夕這天人才會陸陸續續的回來。村子裏從快要吃晚飯時開始放鞭炮了,再豐盛的晚宴也按捺不住孩子們那顆激動的心,胡亂的吃幾口飯就奔出去玩了。男孩子的手裏總要捧着一堆“小金魚”,“嘭嘭嘭”的炸炮聲不絕於耳,從村東到村西。而女孩子們則會圍在一起看煙花,煙花在哪裏,女孩們就到哪裏。煙花“啪”的一下驟然綻放,萬丈光芒,絢爛無比。五顏六色的光團一個接一個躍入天空中,由細緻粗,變出無數花樣。看!天上有一顆金色的柳樹,柳樹以小光團爲中心,朝着四面八方射出柳枝,自然垂下,金燦燦的柳枝如同一條條金絲製成的細絲帶,連上好的綾羅綢緞在它面前也不過如此。

七年級的清晨,孩子們早早的起牀,快速的吃完一碗餃子,便會拿着幾個袋子,急匆匆地往外跑。大公雞“喔喔喔”得叫了,就是這個時候,每家每戶把大門敞開了,孩子們也拉着同伴,挨家挨戶的拜年去了。你以爲是去討紅包了嗎?袋子裏要裝的可不是錢,而是各樣的年貨。“叔叔,嬸嬸新年好!祝你們新婚快樂!”“爺爺奶奶,新的一年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孩子們從不會吝嗇自己的話語,偶爾有小孩說了吉祥話,主人必定笑的合不攏嘴,一把一把往袋裏裝零食。要是拜訪到熟悉的人家,定要讓孩子在家裏吃掉一個蘋果,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越臨近中午,孩子們也就更加激動了,每年會有一家包了村裏人的年飯,家家輪流辦。雖說每年只有一家,可來幫忙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了,阿姨們和奶奶們在廚房裏下功夫,邊聊邊做,煙霧也遮不住她們的歡聲笑語。院子裏的爺爺們也都忙着帶小小孩,也總是聽到這樣一些話:“我孫子第一句話說的就是爺爺!”“這有什麼,我孫女天天圍着我要抱呢!”總讓我忍俊不禁,爺爺們也有一顆未泯的童心。吃飯時,大人們坐在一起聊天,聊着新一年的美好願望,就像是一大家的敘舊,其樂融融。等到最後一道“酸湯”上來後,人們也就慢慢地散了。

晚上,小孩們在村裏你追我趕,玩的不亦樂乎,爺爺們在一起打麻將,鬥地主,奶奶們則是成羣結隊的在一起散步。大年七年級也就在歡聲笑語中悄悄地走了。

春節風俗作文 篇四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人們最重視的節日,它代表着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這一天會有很多的講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我就來介紹家鄉的飲食小風俗。

春節這天,人們會早早的醒來,在開口說話之前,一定會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點,吃上一兩口,我們稱之爲“開口糕”。薄薄的糕點吃在嘴裏,軟軟的,甜甜的,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口,從嘴裏蹦出的話也一定是甜甜的了。“糕”與“高”同音,幼童吃了開口糕,預示着新年中個子長得高,成績節節高;大人們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運高、財運高”;老人們吃了則希望來年“福壽高升”。正是因爲人們對新年的這些渴望,吃開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

放完開門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後,都圍在桌子旁吃團圓飯,也就是吃湯圓或餃子了,人們把餃子稱爲“萬萬順”,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會順順當當。“順心”的心願也就寄託在這常見的餃子上了。吃湯圓則預示着新一年中全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春節習俗—九年級作文:春節的風俗習慣700—800字3篇。這喝茶也有講究,落座時,北面的位置必須空着,聽媽媽說這是爲了給竈神爺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一年裏竈臺上總是滿滿當當的。喝茶快結束時,每個人的碗裏須留下一些餃子或湯圓,預示“年年糧食皆有餘”。

不管是吃開口糕也好,稱餃子爲“萬萬順”也好,還是給竈神爺留位也罷,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它們雖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但這些飲食上的小風俗正是人們對新年中豐收、平安、健康、幸福的一種美好願望吧!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繼承和發揚呢?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五

中國各地都有自己的節日習俗,我的家鄉在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這裏的春節和其他地方很不一樣。

在小芸,春節期間避免說不吉利的話。如果孩子不懂事,說了不吉利的話,用紙巾擦嘴。同時,避免吵架、打罵、摔盤子。如果不小心打碎了盤子,你應該把碎片收集起來,放在石臼裏。你要嘴裏念着“年年平安”,用“破”和“老”的諧音化惡爲善,才能維持一個平安快樂的天氣。

正月七年級,新年伊始,家家戶戶放鞭炮,稱爲“鄭愷”,在門前備茶、糖果、香火,稱爲“拜鄭錚”。第一天,大家早起,穿上新衣服,點上香和蠟燭,祭拜天地祖先。小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立馬給紅包。

在“開放”時間,一家人應該吃點紅糖麪湯。糖的意思是甜;行,意爲長壽,意爲祈求全家幸福長壽。

第一天不吃粥,避免冒雨出門;不要在室外傾倒垃圾,避免“財富流失”。此外,還有不討債、不打罵孩子等禁忌。

……怎樣?天上的春節精緻搞笑。此外,你可以在網上和書上了解更多不同的習俗,豐富你的知識!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六

我的家鄉是龍巖市永定區湖山鄉,那兒住的都是客家人。“百節年爲首”,春節是客家人最隆重和歡樂的節日,在客家山村,從農曆十二月二十日開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家家戶戶男女老少聚集在土樓裏,歡歡喜喜過大年。

臘月二十這天,湖山鄉舉辦一年一度的傳統大集市,家家戶戶派人去買年貨,俗稱“交流圩”,一大早象湖村和三來村就人頭攢動,來準備好充足的年貨。

傳說臘月二十三竈神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一年來一家人的吉凶善惡。爲讓竈神爺多說好話,人們一大早就把竈臺洗刷乾淨,擺上清茶、酒肉、蔗糖等,在竈前燒香、點燭,舉辦“送竈神”儀式。這時,奶奶便邊燒香邊唸唸有詞:“一杯清茶三枝香,歡送竈神上天堂;竈神上天說好事,來日下凡降吉祥。”

在臘月二十八,客家人每家每戶都殺雞宰鴨,將十幾只雞、鴨在鍋裏煮,有時還加上豬肉、牛肉一起煮,熟後撈起來抹上鹽巴晾乾。煮過的湯加上海蕨菜再熬上一陣,放涼後凝結成凍羹,就做成了美味的“蕨菜。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家家燃響鞭炮,在大門、小門、窗戶、廚房、竈臺都貼上大紅春聯,大廳、臥室、客房貼上新年畫,在豬圈、雞柵、果樹甚至廁所都貼上寫有“財丁兩旺”、“六畜興旺”等紅紙。我每年回鄉都能在這一天見到許多孩子買來小炮,放一些枯樹枝來炸着玩,一派喜氣洋洋的歡樂景象。

大年三十的晚餐團圓飯,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家宴。長輩們坐上座,按輩份往下排,上座還得留幾個空位,放幾個空碗筷,讓先祖也來團聚。如果不慎摔了碗筷,大人就邊拾邊念:“歲歲(碎碎)平安,大吉大利!”吃飯時,晚輩祝長輩健康長壽,長輩祝孩子學業有成,充滿祥和、敬老愛幼的氣氛。飯後,長輩們給孩子們發“利是”(客家話中的“壓歲錢”),成年晚輩也給老人包“利是”,意味着“人人有錢”。發“利是”時要用新紙幣包在紅紙袋中分發。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大年七年級,爆竹遍地開花,大家吃紅豆,寓示一年紅紅火火;吃年糕,寓示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湯圓,寓示全家團團圓圓。這一天,人們穿得整齊漂亮,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賀,真是其樂融融!

正月十五,春節接近尾聲。客家話“燈”與“丁”同音,元宵節“鬧花燈”,寄託客家人子孫後代人丁興旺的心願,老家舉辦“迎古事”,小孩化妝成古代人物,由大人們擡着跑,在鑼鼓和鞭炮聲中你追我趕,緊張激烈,這是客家山村的狂歡節。

我喜歡在家鄉過熱鬧、喜慶的春節!

春節風俗作文 篇七

說起我的家鄉徐州這邊過春節的事,那真是太有意思了!我們喜歡把過春節說成是“過年”,而且是“紅紅火火過大年”。

“買年貨”是最最重要的。每到過年,媽媽都會把家裏的大冰箱塞得滿滿的,雞、魚、肉、蛋、蔬菜、水果應有盡有,我們徐州人過年講究年年有餘,準備食品那是多多益善。另外就是要給全家人添置新衣,當然購買春聯、鞭炮等喜慶物品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除塵”,其實就是“大掃除”。媽媽會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打掃衛生,把家裏裏裏外外、從上到下,全部擦洗一遍,而我一有時間就被抓去幫忙,每次都把我累得腰痠腿疼!媽媽說,這就叫辭舊迎新。

貼“春聯”和貼“福”字這兩個活也是我的,得大年七年級一大早就貼上。“福”字還得倒着貼,意思是“福到了”。屋裏屋外、門上牆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福”字,顯得很是喜慶,寄託了我們徐州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放鞭炮”和“拜年”是我最最喜歡的了。響炮、花炮,長的、短的,別人不敢放的我都敢放。拜年!那是爲了賺“壓歲錢”,每年這時候我都是滿載而歸!特“爽”!

說到“守歲”,那我可就是“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了,有的人一過了十二點,就困得上下眼皮直打架,早把自己說過的。話丟到九霄雲外去了!但是我覺得其實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吃喝喝、聊天、玩遊戲,時間是過得很快的!而且對春節的期待與喜悅是可以消除我的疲勞!

最後就到了元宵節。吃元宵(我們徐州人叫吃“湯圓”,是團圓的意思)、點花燈、猜燈謎是我們徐州的習俗。我的書櫃裏有一個用面做的“老鼠燈”,是小時候帶我的保姆奶奶給我做的,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真是神奇極了!

過完了元宵節,春節纔算真正過完了。而每年的這時,我都是意猶未盡,真恨不得再重來一遍,沒有辦法,只好掰着手指頭盼着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

關於春節的傳統習俗作文600字 篇八

春節就是農曆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春節降臨,萬象更新,象徵着一年的開始;標誌着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春節之所以是一個極爲重要的節日,是因爲通過這個節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繫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日。春節的慶祝活動,從農曆正月七年級開始到農曆正月十五,一連15天。

古代帝王繼位,爲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曆法,使之統一。今日我們所採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後,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

歷代皇室慶祝“春節”的場面往往反映出那個朝代的強盛、穩定與繁榮,國家越富強,慶祝儀式就越隆重。

爲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家家戶戶都在節日前把住家裏裏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一些家庭還在門上貼上春聯,寫上吉祥聯語,祈求好運,年年豐收。

春聯在我國華人社會已逐漸簡化了。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徵吉利的“春”“福”等單字當作裝飾品掛在門上或牆上,有者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爲“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聲聲三羊開泰羊羣來鞭炮陣陣萬馬齊喑馬兒過。

春節風俗作文 篇九

立春,俗稱“打春”,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年節被稱爲“春節”的重要原因。

農諺講“春打六九頭”,就是說“立春”之日一般在冬至後46天左右,即從冬至日開始數九,到第六個九日便是立春。這個時日一般在農曆臘月底前後。立春,就表明春天開始了。春天的開始,象徵着萬物的生髮,一冬的沉寂即將結束,因此“立春”是農時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據《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記載:“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還反,賞公卿大夫幹朝,命相佈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兆於民,慶賜遂行,毋有不當。”由此可知“立春”

是古代朝野極其重視的重要節日。朝野的重視又使立春這日產生和傳衍出許多豐富的習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打春牛、搶春

打春牛,在民間又稱爲“鞭春牛”、“鞭土牛”。這一習俗可以追溯到上古。《禮記·月令·季冬》中記載的“命有司大灘,旁碟,出土牛,以送寒氣”,應當是古代“打春牛”的濫觴。

到了唐代,“執杖鞭牛”的習俗又成爲立春日的重要景觀。所謂“執杖鞭牛”,就是在祭祀儀式完畢後,拿鞭子抽打用土堆雕成的牛。

唐代大詩人元鎮的《生春》一詩中就有“鞭牛縣門外,爭土蓋春蠶”之句,這恐怕就是對當時這一習俗的生動描繪。到了宋代,尤其是宋仁宗頒佈了《土牛經》之後,這一風俗更是廣爲傳播和流行。清康熙時期的《濟南府志·歲時》中對打春牛習俗的記載更加詳盡:“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於東郊。作五辛盤,俗名春盤,飲春酒,替春花。里人、行戶扮爲漁樵耕諸戲劇,結綵爲春樓,而市I小兒,着綵衣,戴鬼面,往來跳舞,亦古人鄉灘之遺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擊土牛者三,謂之鞭春,以示勸農之意焉。爲小春牛,遍送絡紳家,及門鳴鼓樂以獻,謂之送春。”看來,在古代立春日“打春牛”活動中,官方和民間還有衆多的其他祈豐驅災活動相伴。

由上述可知,立春日打春牛的意義,不只是送寒氣,促春耕,也有祈福驅災的含義在內。因此,各地對這一活動極其重視,製作春牛的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有用土堆雕的,也有用秸稈和紙紮糊成的“紙牛”。打春牛之後還有搶春的風俗,即把土牛打碎後,人人爭搶春牛土搬撒到自己的田中,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爲最吉利。浙江境內迎春牛的習俗是,迎春牛時,觀看的民衆依次向春牛叩頭,祭拜完畢,衆百姓一擁而上,爭相將春牛弄碎,將搶得的春牛泥土帶回家撒在牛欄內。山西晉南一帶則用“紙牛”祭春,並在牛腹中裝滿五穀雜糧、紅棗、栗子、核桃、花生等乾果,紙牛被抽打碎裂後讓孩子們爭搶而食,形成“搶春”的又一種習俗。在農耕時代,牛是農家最重要生產工具,在立春日拜土牛,並爭搶堆砌土牛的土和紙牛腹中的五穀雜糧和乾果,既是表達對耕牛的尊重和敬意,也是用牛的任勞任怨、埋頭耕耘的精神來激勵自己在新的一年中開拓奮進。

咬春

咬春講的是在立春日的飲食。立春對農時的重要性,決定在立春日的飲食也比較講究。農人的飲食講究和耕種土地上生長出的各種產品是聯繫在一起的。一般人家這日講究吃蘿蔔或生菜以及由蔥、蒜、芥、姜、韭五種辛辣味的菜拼成“五辛盤”;用菜作餡,用小麥面作皮包成的鋪蓋卷形狀的食品稱爲“春捲”,可蒸可炸。人們食用這樣的食品稱爲“咬春”或“吃春盤”。也有的地方在這一天吃用素餡包的餃子,也稱爲咬春。古俗這一天忌吃葷,以表達對耕牛五畜和各種動物的尊重,也表示這個季節各種動物已進入繁殖期禁止獵殺的意思。

“咬春”的。風俗早在唐代就已經盛行,大詩人杜甫在《立春》一詩中說:“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詩中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菜傳纖手送青絲”等句就是描述當時立春日咬春的習俗。將春捲列爲立春日食品,始於唐,盛於宋。據周密《武林舊事》記載:“(春捲)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由此可知,古人對於春捲的考究程度以及對“咬春”活動的重視。

咬春的習俗一直到今天,仍在各地流傳沿襲。每逢立春,家家都要備上美味可口的春捲,配以蘿蔔、生菜等新鮮蔬菜調配的菜餚。

蘿蔔以及“五辛盤”等新鮮蔬菜食物,在中醫看來都是屬於“驅寒殺菌、健脾寬胃”的飲食,在象徵冬去春來的“立春”日吃這些菜蔬,既象徵着對美好新生活的追求,又表達着對來春“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的期盼。

由於我國把國際公曆和中國農曆兩套曆法並行,並把我國的節氣按照陽曆排列,每月兩個節氣,日期相對固定,而這些節氣在傳統農曆中的日期卻仍在不斷變動,從而造成了有的農曆年份出現“一年兩頭春”或“無春”的現象。例如農曆丙戌年(俗稱狗年),立春是正月初七(2006年2月4日),而下年的立春時間是農曆臘月十七日(2007年2月4日),雖然立春的時間從陽曆講不是一個年份,但從農曆講卻是“一年兩頭春”。同樣的道理,也有在農曆一年中沒有“立春”之日的現象。這本是由於陽曆和農曆計算時間的差異而造成的個例,是正常的歷法演變所致,與吉凶無關。但在舊社會這種曆法演變的個例現象,常被一些宣揚迷信的人利用,說成有大災難降臨,純屬無稽之談。

春節的風俗作文 篇十

要是說傳統節日,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了!春節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餃子,還可以貼上紅紅的對聯,還可以放五彩繽紛的煙花,還可以放鞭炮,拜年時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吧。

大年三十大家就開始貼春聯了,貼春聯時我幫爸爸拿着膠布,不一會兒,每個門上都被我們貼上了紅紅的對聯。貼完春聯,我們就上爺爺家,給爺爺奶奶拜年。爺爺笑眯眯地拿到一個大紅包給我,裏面裝滿了壓歲錢,我高興地拿到手裏,喜滋滋的數着自己的壓歲錢。晚上,媽媽做了一頓很豐盛的年夜飯,饞嘴的我想立刻吃。媽媽說,需要放完鞭炮才能吃。我們放了鞭炮,就開始大吃起來了。晚上我們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們還需要守夜,媽媽說,守夜可以使我們在新的一年裏更加幸福。早上,我們很早就要起牀,給親戚們拜年,我還可以收到許多壓歲錢。當然,我也能遇到很多朋友。我最喜歡的就要數玩鞭炮了,鞭炮噼裏啪啦的響着,我和朋友們每次都玩的很高興。

春節就是這樣,到處洋溢着幸福。我很喜歡春節,我想你們也一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