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抓好“護、看、研、傳、演” 營造全社會傳承紅色基因濃厚氛圍

****在我省視察時,專門對“推進紅色基因傳承”提出要求,他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全中國人民也要不忘初心,不忘我們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不忘我們的革命前輩、革命先烈,不要忘了我們蘇區的父老鄉親們。”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不僅是黨員幹部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也應當成爲全社會的共同價值追求,在遙問先烈、叩問靈魂中不斷感悟、鞏固和昇華理想信念,牢記紅色政權是怎麼來的、新中國是怎麼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堅定不移地用“四個意識”導航、“四個自信”強基、“兩個維護”鑄魂,把先烈先輩們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抓好“護、看、研、傳、演”    營造全社會傳承紅色基因濃厚氛圍

目前看,抓好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存在黨內抓得緊、黨外相對鬆,體制內成效顯著、體制外意識淡薄等問題。歷史昭示我們,價值觀的形成並非憑空產生,也非自發得來,而是始於文化認同、基於文化實踐、歸於文化自強。因此,在全社會範圍內加強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必須進一步營造紅色文化氛圍,在“建陣地、強保障、創作品、促宣教、引資本”等五個方面下功夫、求實效。

建陣地,“護”紅色文化。革命舊址和文物是永不消逝的紅色記憶。**有着豐富的紅色資源,全省革命舊址(不可移動)2960處,革命文物(可移動)38167件(套)。這些革命舊址和文物,是我們推進用紅色資源教化育人,在全社會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陣地,必須着力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一方面,要貫徹落實好頂層設計。認真貫徹中辦、國辦《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實施方案》,特別是最近由中辦、國辦、中央軍委辦印發《烈士紀念設施規劃建設修繕管理維護總體工作方案》精神,成立由省委領導任組長的**紅色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從更高層次上更加有力地抓好紅色陣地建設。另一方面,要“全鏈條式”進行保護開發利用。實施好**黨史文物保護展示、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革命文物主題保護展示、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精品、革命文物宣傳傳播、革命文物平安等六大工程,實現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狀況顯著改善,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舊址保護利用經驗得到積極推廣,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管理、使用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紅色旅遊在全國繼續領跑,打造成爲全國紅色文化傳承創新高地。

強保障,“看”紅色文化。由於歷史的原因,我省許多革命舊址,尤其是縣區級舊址在保護上存在經費投入不足、設施年久失修、各界關注度不夠等現實問題。讓革命舊址和文物“活”起來,統籌推進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文物本體與周邊環境保護,確保革命舊址和文物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是傳承紅色基因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一方面,要着力抓好國家級、省級革命舊址的開發、宣傳與利用,積極爭取中央對口單位加大對我省29處國家級革命舊址的投入,着力抓好444處省級革命舊址的保護,從人、財、物等多方面予以保障。另一方面,要統籌抓好其他革命舊址的保護修繕與資源整合。按照就近整合原則,把地理上相對靠近或史實脈絡上相對緊密的市、縣革命舊址併入相應的國家級革命舊址,成立舊址羣,以爭取更大支持和更多關注。要總結革命舊址保護利用與紅色精品景區建設相結合的瑞金、井岡山模式,與特色鄉鎮建設相結合的寧都模式,與休閒農業旅遊相結合的金溪模式,與傳統村落保護相結合的青原模式等,按照全國革命文物片區保護利用的要求,推進全省革命舊址的連片保護、整體展示、示範引領。

出成果,“研”紅色文化。藉助優秀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創新性研究。一方面,要加強碎片化史料的整合。文旅、黨史研究部門要在開展革命舊址普查工作基礎上,抓緊組織力量編纂出版《**省重要革命遺址通覽》等書籍,爲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提供權威史料。要充分藉助現代科技手段,把革命舊址和文物的相關資源收集整理並進行數字化加工,使這些極具文物及革命歷史文化價值的資源得到有效保護,使我們英勇先烈的革命精神得到永續傳承和發揚。另一方面,要深化研究闡發。在省社科規劃項目中單設“**紅色精神研究”專項,每年列出20-30個選題(其中重點選題佔比1/5),加大對**紅色文化的研究支持力度。以各級黨校、黨史研究室、革命博物館等教學科研單位爲主體,積極組織開展紅色文化課題研究。加強與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黨校和三所幹部學院等合作,調動各方力量深入研究闡發**紅色歷史。

促宣教,“傳”紅色文化。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紅色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對於豐富活躍廣大人民羣衆文化生活,提振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精氣神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做實基礎工作。結合革命舊址和文物的保護利用,着力打造一批黨性教育基地,編寫一批特色教材,開發現場教學、紅色故事會、訪談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讓廣大黨員到這裏尋根問本、錘鍊黨性。將紅色文化作爲重要內容,納入全省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工程,打牢爲民、務實、擔當的職業素養。統戰部、工商聯加強非公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定期組織到革命老區接受紅色教育,觸及思想靈魂,堅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要實施“紅色文化傳播工程”。定期舉辦全省性領導幹部紅色家風報告會、紅色家風學習研討等活動,帶動各行各業形成誦讀紅色家書、追憶紅色故事的濃厚氛圍。自2020年起每年舉辦“紅色精神集中宣傳季”活動,深入推進“紅色足跡大家走”“紅色故事大家講”“紅色精神宣講進校園”等系列活動。發揮全省各級文藝院團作用,積極鼓勵文藝工作者從紅色基因資源寶庫中提煉主題、獲取靈感、汲取養分,運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創作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紅色文化精品。

引資本,“演”紅色文化。近年來,一些影視娛樂公司籌集社會資本投資拍攝的主旋律影片在各大院線火爆上映,取得了社會效果和票房收入的雙豐收,這一現象充分說明,紅色文化作品不僅可以“叫好”,也可以“叫座”,關鍵是要創新傳播方式方法。一方面,要提供政策支持與引導。宣傳、文旅部門牽頭,積極主動聯絡境內外知名影視傳媒企業,採取“政府部門出政策、黨史部門創劇本、社會渠道籌資本、傳媒企業產作品”的方式,通過“財稅讓利、企業得利、羣衆受教”,讓沉睡的紅色素材走上熒幕,走進百姓生活。另一方面,要更加主動地用好新媒體、自媒體在信息傳導中的特殊作用。自2020年起,每年舉辦一屆“中國紅色電影盛典活動”,打造**文創新品牌。聯絡並資助網絡傳媒、“大V”來贛籌拍紅色微電影、短視頻,推動紅色視頻進網絡,讓紅色基因傳承工程成爲“可以膾炙人口的思想建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