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漢字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漢字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漢字的調查報告 篇一

一、調查背景

漢是中華文化延續進步的根本,而對於中學生來說,正確的書寫尤爲重要。《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求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姿勢和良好的寫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但由於應試教育的強大勢力和一些學校不重視學生書寫能力的培養,寫情況及其效果不盡人意,走進教室,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寫時腦袋歪着、本子寫着、手捏着筆尖、眼貼着桌面,姿勢及不正確;翻開作業本,有的筆走龍蛇、龍飛鳳舞,似秋風咋起,吹亂一地稻草;錯別在學生的作業本中隨處可見,特別是作文時更突出。作爲中學生連一些基本的常用都弄不清楚。種種原因,使中學生在規範漢書寫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跡潦草、不整潔、錯別太多等等。

二、調查內容

1、跡潦草的原因。

2、如何規範寫。

3、對規範些的看法。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對200多學生進行了問卷,情況如下:在校時間經常動手寫的佔59%,偶爾動手的佔15%,老師佈置作業了才寫的佔26%;堅決反對寫錯別的佔22%,認爲情有可原,有事難免會犯點小錯誤的佔78%;認爲整體上寫跡工整程度一般的佔96%;很工整的佔4%;認爲寫時出現錯別的佔70%,很少出現錯別的佔30%;學生認爲導致寫漢跡潦草的原因是寫態度馬虎的佔85%,漢難寫,書寫效率低的佔11%,習慣用電腦打的佔26%,漢書寫能力規範化不受重視的佔67%;學生認爲寫跡潦草對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的負面影響很大的佔30%,較大的佔56%,一般和較小均佔7%;當寫遇到不會寫或有疑問的時,查典後再寫的佔74%,用電腦(手機)查證在寫的佔85%,問身邊的人後再寫93%,不查不問,寫下有疑問的的佔4%;如果學校採取措施對中學生寫行進規範要求,學生認爲經常舉辦書寫比賽的佔19%,開設書法課的佔81%;學生認爲規範書寫漢對於民族文化的傳播和延續意義重大,見證了華夏語言文體的藝術美的佔89%,意義較大的佔11%。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經常動手寫,反對寫錯別,但由於平時作業量大跡工整程度不夠,跡不工整有情可原,作文時出現錯別的佔多數,這與學校不重視規範書寫能力有很大關係。根據《中學語文新課標》中學應開設書法課,傳播和延續民族文化。

四、應對策略

充分利用語文課時間指導學生寫好漢,佈置作業時,減少作業量,要求學生規範書寫每一個,掌握所學漢,從頭練起,規範寫姿勢,蒐集名家作品欣賞,或請相關老師講座,讓學生對寫感興趣,定期進行書法作品競賽,對優秀作品予以獎勵,並把作品展出,讓學生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建議學校開設書法課,專業老師任課,系統訓練,提高學生規範書寫的能力。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二

一、研究的問題

漢字已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但它的起源是什麼呢?又經歷了哪些演變呢?帶着這些問題,我進行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式

1、上網查找相關資料

2、翻閱相關書籍

3、詢問相關人員

4、其他

三、資料整合

漢字的起源

最早的文字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出現的,這時構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

漢字的演變

甲骨文是古代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廣泛使用於殷商後期,爲最古老的文字。

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叫鐘鼎文、銘文。其如圖畫一般,生動逼真、渾厚自然,在西周時期廣泛使用,就繼甲骨文後第二種被發現的文字。

大篆,又稱籀文,爲周朝史籀所創,其散見於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鐘鼎彝器中,廣泛使用於西周晚期。

小篆,是由大篆簡化而成,由秦國宰相李斯整理。其形體結構簡明、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其廣泛使用於秦國時期。

隸書,爲秦朝程邈所整理。其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廣泛使用於更東漢時期。

楷書也叫正楷,其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其始於漢朝末年,一向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

四、調查結論

1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它出此刻公元前14世紀,是漢字的祖先。

2漢字的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簡體。這些字由甲骨文開始,演變地逐漸平整、公正,最終成了今日的漢字。

漢字的調查報告 篇三

LED點陣顯示屏作爲一種新興的顯示器件,是由多個獨立的LED發光二極管封裝而成。 LED點陣顯示屏可以顯示數字或符號, 通常用來顯示時間、速度、系統狀態等。文章給出了一種基於MCS-51單片機的16×16 點陣LED顯示屏的設計方案。包括系統具體的硬件設計方案,軟件流程圖和部分彙編語言程序等方面。在負載範圍內, 只需通過簡單的級聯就可以對顯示屏進行擴展,是一種成本低廉的圖文顯示方案。

一、背景介紹

1.LED及LED顯示屏

LED 就是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管)的縮寫。在某些半導體材料的PN結中,注入的少數載流子與多數載流子複合時會把多餘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從而把電能直接轉換爲光能。PN結加反向電壓,少數載流子難以注入,故不發光。這種利用注入式電致發光原理製作的二極管叫發光二極管,通稱LED。發光二極管是由p 型和n 型半導體組成的二極管。在LED 的p - n 結附近,n 型材料中多數載流子是電子,p 型材料中多數載流子是空穴。p -n 結上未加電壓時構成一定的勢壘,當加正向偏壓時,在外電場作用下,p 區的空穴和n 區的電子就向對方擴散運動,構成少數載流子的注入,從而在p - n結附近產生導帶電子和價帶空穴的複合,同時釋放出相對應的能量hν(h 爲普朗克常數,ν爲光子頻率)而發光。該能量相當於半導體材料的帶隙能量Eg(Ev) ,其與發光波長λ(nm) 的關係爲λ= 1239. 6PEg。

LED顯示屏是一種通過控制半導體發光二極管的顯示方式,用來顯示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行情、視頻、錄像信號等各種信息的顯示屏幕。

LED顯示屏分爲圖文顯示屏和視頻顯示屏,均由LED矩陣塊組成。圖文顯示屏可與計算機同步顯示漢字、英文文本和圖形;視頻顯示屏採用微型計算機進行控制,圖文、圖像並茂,以實時、同步、清晰的信息傳播方式播放各種信息,還可顯示二維、三維動畫、錄像、電視、VCD節目以及現場實況。LED顯示屏顯示畫面色彩鮮豔,立體感強,靜如油畫,動如電影,廣泛應用於車站、碼頭、機場、商場、醫院、賓館、銀行、證券市場、建築市場、拍賣行、工業企業管理和其它公共場所。

它的優點:亮度高、工作電壓低、功耗小、微型化、易與集成電路匹配、驅動簡單、壽命長、耐衝擊、性能穩定。

2、MCS-51系列單片機簡介

2.1 MCS-51系列單片機及其特點

①可靠性高:

因爲芯片是按工業測控環境要求設計的,故抗干擾的能力優於PC機。系統軟件(如:程序指令,常數,表格)固化在ROM中,不易受病毒破壞。許多信號的通道均在一個芯片內,故運作時系統穩定可靠。

②便於擴展:

片內具有計算機正常運行所必需的部件,片外有很多供擴展用的(總線,並行和串行的輸入/輸出)管腳,很容易組成一定規模的計算機應用系統。

③控制功能強:

具有豐富的控制指令:如:條件分支轉移指令,I/O口的邏輯操作指令,位處理指令。 ④實用性好:

體積小,功耗低,價格便宜,易於產品化。

2.2 單片機的發展歷史簡介

①第1階段(1971年—1978年),以MCS-48系列爲代表,稱4位單片機。在片內:CPU有4位或8位;ROM有1KB或2KB;RAM有64B或128B;只有並行接口,無串行接口;只有1個8位的定時/計時器;中斷源只有2個。在片外:尋址範圍只有4KB;芯片引腳有40個。

②第2階段(1978年—1983年),以MCS-51系列爲代表,稱8位單片機。在片內:CPU有8位;ROM有4KB或8KB;RAM有128B或256B;有串/並行接口;有2個或3個16位的定時/計時器;中斷源有5至7個。在片外:尋址範圍有64KB;芯片引腳有40個。 ③第3階段(1983年以後),以MCS-96系列爲代表,稱16位單片機。在片內:CPU有16位;ROM有8KB;RAM有232B;有串/並行接口;有4個16位的定時/計時器;中斷源有8個;增加了D/A和A/D轉換電路。在片外:尋址範圍有64KB;芯片引腳有48個或68個。

以上MCS-51系列以其優良的性價比,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二、功能要求

本設計利用單片機對整個系統進行控制,將要顯示的字符和漢字按照需求進行顯示。其中顯示的內容由單片機輸入,其中亮度以及穩定性主要由硬件電路完成。點陣採用的是單色顯示,顯示器電路特點是:單片機控制硬件電路動態掃描發光二極管,頻率高,因此亮度也高,並且亮度可通過限流電阻來控制。通過單片機和時鐘芯片或者溫度傳感器通信來顯示時間和溫度。由於系統的設計要求其獨立穩定地顯示要求的內容,並且能控制LED漢字的動態顯示,因此控制部分設計成爲以單片機爲核心,驅動電路以及需要的傳感器等爲外圍掛件,形成了點陣顯示屏的'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採用了價格低廉、擴展性強、功能強大的AT89C52單片機。該單片機內部集成了8KB的FLASH程序存儲器和256B的隨機存儲器,採用CMOS工藝,具有低功耗、高可靠、超低價、安全性能高、工作頻率高等優點,其存儲器大小滿足設計所需。

此係統是以單片機 AT89C52爲核心控制芯片,由DS1302和DS18B20完成時間和溫度的測量,單片機分別讀取它們的時間和溫度,並將信息顯示到LED屏幕上,行驅動採用的是74HC154和非門提供足夠大的電流,列驅動採用用74HC595級聯傳送數據,利用串行傳輸數據。點陣屏幕採用的是8塊8×8的單色LED點陣組成的16×32點陣顯示屏。

此係統的主要功能是:能顯示當前的時間並且可定製鬧鐘和整點報時,顯示所處環境的溫度,顯示可調節速度地滾動顯示字幕,顯示靜態顯示字幕,顯示動畫等功能。

三、方案實現

從理論上說,不論顯示圖形還是文字,只要控制與組成這些圖形或文字的各個點所在的位置相對應的LED器件發光,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顯示結果,這種同時控制各個發光點亮滅的方法稱爲靜態驅動顯示方式。16x16的點陣共有256個發光二極管,顯然單片機沒有這麼多的端口,如果我採用鎖存器來擴展端口,按8位的鎖存器來計算,16x16的點陣需要256/8=32個鎖存器。這個數字很龐大,因爲我們僅僅是16x16的點陣,在實際應用中的顯示屏往往要大得多,這樣在鎖存器上花的成本將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因此在實際應用中的顯示屏幾乎都不採用這種設計,而採用另外一種稱爲動態掃描的顯示方法。

動態掃描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逐行輪流點亮,這樣掃描驅動電路就可以實現多行(比如16行)的同名列共用一套驅動器。具體就16x16的點陣來說,把所有同1行的發光管的陽極連在一起,把所有同1列的發光管的陰極連在一起(共陽極的接法),先送出對應第一行發光管亮滅的數據並鎖存,然後選通第1行使其燃亮一定時間,然後熄滅;再送出第二行的數據並鎖存,然後選通第2行使其燃亮相同的時間,然後熄滅;以此類推,第16行之後,又重新燃亮第1行,反覆輪迴。當這樣輪迴的速度足夠快(每秒24次以上),由於人眼的視覺暫留現象,就能夠看到顯示屏上穩定的圖形了。

採用掃描方式進行顯示時,每一行有一個行驅動器,各行的同名列共用一個驅動器。顯示數據通常存儲在單片機的存儲器中,按8位一個字節的形式順序排放。顯示時要把一行中各列的數據都傳送到相應的列驅動器上去,這就存在一個顯示數據傳輸的問題。從控制電路到列驅動器的數據傳輸可以採用並列方式或串行方式。顯然,採用並行方式時,從控制電路到列驅動器的線路數量大,相應的硬件數目多。當列數很多時,並列傳輸的方案是不可取的。

採用串行傳輸的方法,控制電路可以只用一根信號線,將列數據一位一位傳往列驅動器,在硬件方面無疑是十分經濟的。但是,串行傳輸過程較長,數據按順序一位一位地輸出給列驅動器,只有當一行的各列數據都以傳輸到位之後,這一行的各列才能並行地進行顯示。這樣,對於一行的顯示過程就可以分解成列數據準備(傳輸)和列數據顯示兩部分。對於串行傳輸方式來說,列數據準備時間可能相當長,在行掃描週期確定的情況下留給行顯示的時間就太少了,以致影響到LED的亮度。

解決串行傳輸中列數據準備和列數據顯示的時間矛盾問題,可以採用重疊處理的方法。即在顯示本行各列數據的同時,傳送下一列數據。爲了達到重疊處理的目的,列數據的顯示就需要具有所存功能。經過上述分析,就可以歸納出列驅動器電路應具有的功能。對於列數據準備來說,它應能實現串入並處的移位功能;對於列數據顯示來說,應具有並行鎖存的功能。這樣,本行已準備好的數據打入並行鎖存器進行顯示時,串並移位寄存器就可以準備下一行的列數據,而不會影響本行的顯示。爲顯示屏電路實現的結構框圖。

四、LED點陣驅動原理

發光二極管的結構主要由PN結芯片、電極和光學系統構成。我們知道,發光是一種能量轉化現象。當系統受到外界激發後,會從穩定的低能態越遷到不穩定的高能態;當系統由不穩定的高能態重新回到穩定的低能態時,能量差以光的形式釋放數來,就會產生髮光現象。製作半導體發光二極管的材料是重摻雜的,熱平衡狀態下的N區有很多遷移率很高的電子,P區有較多的遷移率較低的空穴。由於PN結阻擋層的限制,開啓一個LED在常態下,二者不能發生自然複合。而當給PN結加以正向電壓時,導帶中的電子則可越過PN結的勢壘進入到P區一側。於是在PN結附近稍偏於P區一邊的地方,處於高能態的電子與空穴相遇後便產生髮光復合。這種發光複合所發出的光屬於自發輻射,輻射光的波長決定於材料的禁帶寬度Eg。LED 發光二極管分爲正負二個腳當正負之間加入一定的電壓時LED 會點亮。

+5V(a)

LED符號

LED顯示原理 LED發光電路

LED發光時一般電流爲3 至30mA 左右,LED 有一定的穩壓作用點亮時LED 的正負之間的電壓爲1.8V至2.1V 左右,LED 加入電壓時必須限流,否則會損壞LED。 根據發光亮度的需要,LED 的限流電阻可爲1K至3K之間這時流過幾毫安的電流,當需要較高亮度的顯示時,可加入較大的電流。例如使用+5V 供電串接100R 的限流電阻則在100R 的電阻上有3V 的壓降,因爲LED 壓降約爲2V 則電流約爲30 至50mA,LED 點陣由數個LED 按一定規律排列而成。LED顯示屏以發光二極管爲像素,由LED點陣顯示單元拼接而成。最常見的LED點陣顯示單元有5×7,7×9,8×8結構,前兩種主要用於顯示各種西文字符,後一種常用於顯示各種漢字字符。

該點陣爲共陽極紅色的點陣模塊:

68×8 LED點陣外觀

其中8個LED 的正極接在一起,一共有8×8共64個LED組成。LED 的正極1至8條線循環加入正電壓,這8 個正電壓在一定的時間內只有一條有效的,其餘都無效。8 條線是逐個加入正電壓,8 個爲一個週期一般每個週期爲10ms 至20ms 左右,稱之爲掃描週期。利用人眼的視覺暫留,人們會看到8路LED 都會點亮,但其實只有一路是點亮的,當每條掃描線即LED 正極加入電壓時,如果在負極也加入負電壓則相應的LED 會被點亮,掃描電路就是利用這個原理,通個8條正極及8條負極控制64個LED的點亮及熄滅。現在我們較常用到32×32的LED矩陣控制1024個LED, 因爲每個LED 是亮的時間只有1/32 ,故在LED點亮時可以加入較大的電流,100R 的電阻可以得到30至50mA的電流。LED 有了1/32 的時間是不點亮的,故可以得到較長的使用壽命。屏體的主要部分是顯示點陣,還有行列驅動電路。系統顯示點陣採用 8×8顯示單元,按照每行 2個字,共計16 行的方式來組織的2×256 LED 象素的顯示屏,因此能夠顯示2個16×16 點陣漢字。控制電路採用動態掃描驅動方式驅動 LED 器件,每兩行一個控制器,控制完成整個顯示電路的行列驅動。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四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華夏兒女都自稱是龍的傳人。作爲龍的傳人,關於“龍”這個字,我的心中充滿了疑問和好奇。“中國人爲什麼喜歡自稱龍的傳人?“龍”這個字是怎樣演變而來的?“龍”這個字的背後有什麼歷史文化淵源呢?帶着這些疑問,我對“龍”這個字的演變歷史做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

2、訪談法

三、資料整理

1、起源

“龍”字在古代是一個象形字。這個形主要來自於一種神異動物,《說文解字》說龍是鱗蟲之長,它和“麟、鳳、龜”並稱爲禮記四靈之一。能大能小,會飛會游泳,能吞雲吐霧“雛形期,也稱夔龍期。主要是夏、商、周時期,距今已由5000多年的歷史。它的特點是:抽象、神祕,但也具有現代龍的雛形,其用途主要是,作爲青銅器上的裝飾花紋。

2、演變

商朝時期龍形構成期,也稱飛龍期。主要是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距今4000多年左右。它的特點是:粗狂、雄健,其用途是用於貴族墓葬品和其他工藝品的裝飾圖案。

隋唐的龍,豐滿雄健、氣勢逼人,其用途是除青銅器以外,還有建築物和工藝品的裝飾圖案。隋唐時期是“龍”構成期。

最初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裏,“龍”字還是很形象的,就是一個“龍”的形象。甲骨文中“龍”字爲獸首蛇身之狀,頭頂着一個表示刀狀器的“辛”字符號。

甲骨文、金文、篆體、繁體龍字雖多有異形體,但演化卻有一條明顯的規律,主體是龍的頭部,爲巨口有牙,頭上方有“辛”字頭,右旁是彎曲之身。

四、研究結論

1、“龍”字在古代是一個象形字。這個形主要來自於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異動物。

2、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已經有8000多年的歷史了,我們中國人都自稱是龍的傳人。封建時代用龍作爲帝王的象徵。

3、龍字的演變過程:

4、此刻很多“書法大師”喜歡寫這個龍字,寫起來龍飛鳳舞,很有表現力。對“龍”字雖經多種藝術性處理,但主體形態沒有實質性變化,傳承脈絡清晰。

漢字的調查報告 篇五

漢字有五千年的歷史,被世人稱作活化石。因爲每一個字的讀音不同,結構不同,意義不同,所以每一個漢字都有它獨特的魅力。不僅如此,漢字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呢!

首先要說的是字謎。字謎是一種漢字遊戲,我們可以通過一句話來猜出其所對應的字。如:十個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難都不怕!謎底是“克”,這個字上面一個“十”,下面一個“兄”,“兄”也是哥哥,正好是十個哥哥,“克”字能代表克服困難,也能對應“一切困難都不怕”,也再一次強調出了謎底正是“克”。猜字謎的方法也有很多,有組合法,拆分法等。

漢字的有趣可不僅僅在於猜字謎呀!還有歇後語這一大將。歇後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它一般將一句話分爲兩個部分來表達含義,前一部分是某一種現象,後一部分是解釋。有些利用諧音的歇後語,藉助同音字或音近字,產生俏皮風趣的表達效果。就比如“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本來應是一青二白,這裏利用“清”和“青”的讀音相同,用非常獨特的表達方式比喻十分清白,亦比喻十分清楚。這樣能更加形象生動地表達,使人加深理解和記憶。這些歇後語幫助我對漢字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

漢字這麼多,難道只有這些地方很有趣嗎?當然不是!還有漢字巧用法沒有出場呢!漢字巧用法是把某個詞中的某個字替換成同音字或音近字,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人都在合理運用漢字巧用法。比如給服裝店起名,就可以把“依依不捨”換成“衣衣不捨”;給餐廳打廣告就可以把“十全十美”換成“食全食美”。把漢字用得恰到好處,不光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還可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豈不是兩全其美嗎?

中國的漢字蘊含着一個又一個的精彩故事,每一筆,每一畫都是古人們的智慧結晶,能夠學習和使用這有趣的漢字,我無比自豪。

漢字的調查報告 篇六

一、問題的提出

木子李、弓長張、文刀劉、三橫王……天南地北共一堂。有首歌謠這樣說道:“張王李趙遍地劉,世世代代傳不休。”現在,全國劉姓人口大約7000萬,是中國的第四大姓,古往今來,劉姓人才輩出,燦若繁星。雖說我姓劉,但對劉姓的認識並不是很深,藉此機會尋根問祖,做一番調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起源及演變相關資料。

2、蒐集與劉姓人物相關的資料,篩選、確定有代表性的劉姓人物。

3、瞭解劉姓人口數量以及在我國的分佈情況。

三、調查研究情況

(一)起源及演變

1、最早的一支來源於祁姓,帝堯之後,封於劉國(今河北唐縣),其子孫以國爲姓。

2、出自姬姓,周王室其中一支封於劉邑(今河南偃師),其後裔以邑爲姓。

3、外族的改姓,如:項羽的叔父項伯,因在鴻門宴對劉邦有救助之功,劉邦賜其家族姓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的複姓獨孤氏改爲漢字劉姓,成爲當時大姓之一。

(二)歷史上的劉姓名人

“大風起兮雲飛揚”,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的漢高祖劉邦;“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三國時期,叱吒風雲的劉備劉玄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詩豪”劉禹錫風骨傲然;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神機妙算的劉伯溫……人才輩出,如恆河沙數,數不勝數。

(三)劉姓人口數量以及在我國的分佈情況。

劉姓人口衆多,在我國超過7000萬,大約佔漢族人口5.4%,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劉姓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北、西北、華南地區;另外,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也有分佈,世界上,劉姓人口多達9000萬,是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姓氏。

四、研究總結

1、劉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來源衆多,最早的一支形成於夏朝。

2、劉姓人才輩出,劉邦、劉徹、劉備、劉禹錫、劉伯溫……,燦若繁星,光耀中華。

3、劉姓人口衆多,是中國第四大姓,世界劉姓人口超過9000萬。

4、劉姓人口分佈很廣,但不均衡。

5、一部分劉姓是少數民族後裔。劉邦和親,一些匈奴貴族從母姓劉;北魏孝文帝將鮮卑族的獨孤氏改爲漢字劉姓。劉姓海納百川,蓬勃向前。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七

一、問題提出

我在重慶、巫山等地方都遇到過跟我同姓的人,雖然我姓羅,但也有不明白的問題。“羅”姓的歷史名人有哪些?“羅”姓在中國排第幾呢?帶着這些問題我對“羅”姓進行了一次研究報告。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

2、上網查詢。

3、詢問身邊對歷史有了解的人。

4、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四、研究結論

1、看來姓羅的人還真是人才輩出啊!當任何官的都有,做任何事情的都有。各個時代,地方都有名人。

2、以前,姓羅的人有點少;此刻,姓羅的人還是比較多的了。比較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八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有幾千年的歷史,由最開始形象複雜的甲骨文到今日簡潔易懂的楷書,共經過五個主要階段。由簡單的一到一百七十二劃的chao

字。有字如畫,畫如字的美稱,但依然讓很多人懵懂。所以有必要展開調查來研究一下漢字的來龍去脈。

主要研究問題如下:

1、漢字的由來。

2、漢字的發展。

3、漢字的使用。

二、研究方式

1、圖書文獻查閱。

2、網絡搜索。

3、諮詢父母。

三、研究結果

1、漢字的由來

(1)發明人倉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負責管理糧食。

(2)發明漢字的原因:倉頡負責管理糧食,由於華夏民族的強大,牲口糧食的儲藏日漸增多,光憑腦袋已經記不住了。最開始倉頡用堆石記事,再結繩記事,又用貝殼。他覺得貝殼挺好用,一連用了好幾年,黃帝看他挺能幹,於是將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都交給倉頡負責。繩子和貝殼慢慢的也不夠用了,受到三位老人的啓發,倉頡創造了符號文字,又創造了甲骨文。漢字所以誕生了。

2、漢字的發展

甲骨文書寫不方便,又不統一,於是金文代替了甲骨文。後又出現了大篆、小篆、隸書、行書、草書,纔到此刻的楷書。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僅有幾千字。

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則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3、漢字的使用

漢字在全世界有15億人口使用。其中中國有14億多人使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也有廣泛使用。近年來,由於中國的影響力日漸升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

4、結論

漢字由倉頡發明,由開始的甲骨文到現代的楷書,經歷了五個主要發展階段。漢字總數有十萬個左右,常用漢字有幾千個。時至今日,全球有15億人在使用漢字,並且隨着中國影響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加入到使用漢字的人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