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漢字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漢字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一

一、問題的提出

我姓黃,讓我來看看我排第幾名“趙、錢、孫、李……”黃這個姓氏怎樣排在那麼後面,哼!我倒要看一看,按什麼在排,於是我對姓氏的排行做了一份研究報告。

二、研究方法

1、翻書查看

2、上網尋找

3、詢問身邊人

三、資料整理

最開始記錄,我國漢族姓氏的一本書是《百家姓》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啓蒙讀物。該書每次四字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學習和記憶。

據說百家姓這本書成於北宋初年,是一位姓錢的書生編著的,裏面收錄的姓氏有中國大部分的姓氏。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順序並不是依據,當時的人口數量排列的,而是依據當時的政治地位,因爲當時的作者生活的地區還是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管轄,而當時的皇帝姓“趙”,“錢”是吳越國國王姓氏,“孫”是吳越國國王正妃的姓氏,而接下來的”周吳正王”四個姓都是開國國王的妻子姓氏。

而此刻還有一種百家姓叫新百家姓,新百家姓是按姓氏人口數量,從大到小進行排行,20xx年統計,王姓位居第一人口超過一個億。

四、研究結論

1、百家姓是按當時的政治地位去排行的地位越高就在越前面。

2、新百家姓就是按姓氏人口去排行的,20xx年姓王的最多。

漢字的調查報告 篇二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多種多樣,可以組成各種有趣的東西,我最近在網上知道了一種詩,叫藏字詩,可藏字詩是什麼呢?有哪些類型的藏字詩?藏字詩有什麼用?帶着這些問題我對藏字詩進行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網絡查找

三、信息整理

1、什麼是藏字詩:藏字詩屬於“異體詩”之一種。將組成所要表達的某種意願的一個詞語或某個字,藏在句子一定的位置,並按某種題材,以詩的格式表達出來,即謂之藏字詩。

2、藏字位置的分類:(1)藏頭類;(2)藏尾類;(3)藏中類;(4)混合類如藏頭藏尾類等。

3、藏字詩舉例:

(1)蘆花叢中一扁舟,俊傑俄從此地遊。義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難逃可無憂。

(2)笑看坎坷風雨年,口出話語注重輕,常翻萬卷自信永,開心十分把愛駐。

(3)衆人皆醒我獨醉,心有靈犀最珍貴,邂逅真情愛不悔,今生只爲你相隨。

(4)後生可畏牛仔人,知易行難爲散民,後漲先伏優質股,覺悟股道做股神。

4、藏字詩的用處:(1)表白;(2)祝賀;(3)傳遞祕密信息;(4)作爲文字遊戲。

四、研究結論

藏字詩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暗含其它意義的詩歌,它體現了中國漢字的趣味性、靈活性和含蓄性,可以鍛鍊人的思維能力,我們應該繼續傳承創新這一類詩歌,可以讓小朋友學習創作。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三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漢字,從古至今,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了,那麼漢字的演變過程是什麼呢?他們都出生在那個炒蛋,在那個時候是使用的高峯期呢?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搜尋資料。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資料

漢字的演變過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篆書(秦)―隸書(漢)―楷書(魏晉)―行書,以上的七種字體被稱爲“漢子七體。”

1、甲骨文商朝時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高峯期在商朝後期。

2、經書是商朝時刻,住客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鐘鼎文。高峯期在周朝。經文有粗有細,點畫圓渾,比甲骨文更規範。

3、大篆西周晚期,經文形體軸向線條化,筆畫比較整齊、均稱。高峯時期在西周晚期。

4、小篆李斯按照秦國文字標準,制定的文字,高峯期在秦朝。

5、隸書:隸書構成與戰國晚期,通行於兩漢。他的筆畫簡化,書寫方便。高峯期在東漢。隸書,構成了漢字發展史上的分水嶺。

6、新書,古代行書四大高峯期是魏初,魏晉,唐代、宋代。行書最早是出此刻東漢末年。

7、楷書:魏晉時期,有了看書。楷規矩的意思,所以楷書字行方陣,筆畫規整品質,比例書更便於書寫和認讀。高峯在南北朝。

四、研究結論

1、漢字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楷書。

2、他們分別出生在商代、周朝,西周、秦朝、戰國、魏晉、東漢。

3、高峯時期,分別在商朝、周朝、西周、東漢、魏晉。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四

一、提出問題:

(1)漢字的字體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2)漢字的字義也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3)漢字發展的基本過程是怎樣的?

(4)漢字的優點和缺點。

二、研究和調查的渠道:

我利用書籍、報刊、網絡、電視上的專家點評節目等渠道研究漢字的發展以及演變。

三、具體的研究報告:

漢字從商朝開始發展,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書、楷書、行書到我們此刻使用的簡體,一共經過了3000多年的演變。

最早的漢字就是象形字,然後就到了指事、會意、假借、轉註還有形聲,每一個造字法的意義都十分不一樣。

漢字的特點

1、漢字跟音節、語素是相對應的。2.漢語是沒有形態變化的語言,語法意義、語法關係主要經過詞序和虛詞表示。3.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4.漢字還有較強的超時空性。

漢字的優缺點

漢字跟漢語相通,但由於漢語無法將同音字區分開,所以漢字的記錄就能夠做到這一點。不一樣的地區方言無法相互溝通,漢字還能夠給人們相互溝通的機會。但漢字數量太多,沒有統一的表音,難免會給人們帶來一些不便。

四、研究結論

1、漢字字體的演變不僅僅體現出漢字的悠遠歷史,還令世人發現各個朝代的變遷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一種通用字體。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出現了文字異體的局面。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便他的統治,下令丞相李斯把不一樣的文字整理統一爲小篆。

2、漢字字義的變化就更加大了,從一開始的象形字(即用線條來描繪事物的形狀)到如今的形聲(即字義用偏旁表示,讀音用同音字代替,再與偏旁合成字),處處體現出人類思維的提高。比起以前的象形字,形聲字更加好的把這個字的字義解釋出來,這何不是人類的一種巨大的提高?

3、如今的漢字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此刻還有很多異體字出此刻大街上,可是字典又沒有明確地標註這屬不屬於漢字。可是中國此刻的提高越來越快,我相信在將來的一天,漢字的不足之處都會被修訂好!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五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的創制和應用不僅僅推進了中國的文化發展,還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所以我們應當研究一下漢字的來龍去脈。

二、主要研究的問題

1,漢字的來源

2,漢字的發展

三、研究方式:網絡。

四、研究結果

上古時期,黃帝部落,沒有文字,只能結繩記事。有位大臣名叫倉頡,雖然他很能幹,也所以很苦惱,無法解決結繩記事不能記錄的事情,只能在門外飲酒解悶。他看見天上飛的鳥和水裏遊的魚頓時有了靈感創造出了一種和動物相似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金文是商朝晚期出現的,主要體此刻龜殼上。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更“複雜”了一步,一向到了戰國時期才結束。

西周晚期出現籀篆,即大篆。石鼓文是大篆與小篆之間的過渡字體。之後,秦國將大篆轉化爲小篆,並且在竹簡上刻小篆。

隸書之前是戰國字體,有金文,篆書,還是簡牘帛書,也稱爲古隸。秦隸是在秦簡基礎上改善而來,到東漢時隸書完備。三國戰亂隸書埋沒在了烽煙之中,被大家遺忘了。

楷書在三國時期開始出現,以鍾繇爲代表。東晉“二王”將其發揚光大,成爲“書聖”,唐楷最爲繁榮。楷書一向繁盛到了21世紀,才慢慢的演變成了現代的簡體楷書。

寫一份關於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六

我愛你,中國字——方

方銘辰

我們中國的漢字,落筆已留下五千年的歷史,一撇一捺都是故事,現在全世界各地,到處都有中國字,黃皮膚的人驕傲的把頭擡起來,我愛你,漢字。你是中國人民的代表,也是全世界的代表。你知道,我喜歡的漢字是哪一個嗎?他就是我的姓氏—方。

方,最早出現於甲骨文,讀作fang。一部漢字字體演變史,也是一部中華文明傳承和演變的歷史。方的甲骨文,形狀如同一個人,站着筆筆直直,左手、右手、頭頂都拿着一個小棒,抵擋四面八方的攻擊。俗話說:“篆書如圈,”可方的篆書,卻方方正正,像是違背了篆書的規律,讓我難以忘懷。方的草書,是我見過第一個如此奇怪的字,看起來並不像“方”,更像是“才”。我想:如果王羲之寫方時,別人會不會誤認爲是才。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像這樣含有方的詩句還有很多,最出名的,無疑是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他告訴我們,要在學習時期,展現自己,好好讀書,珍惜一分一秒。這句話正好和我的想法如同一轍,對我有很深的啓迪,所以我對這句話格外喜歡。“方”是我在詩歌中最喜歡的一個字。

方的詞語有很多,比如:正正方方,大大方方,四面八方……其中,“正正方方”一詞,對我烙印下了很深的印象,它代表着寫字寫的工工整整,而我之前寫的字歪歪扭扭,東倒西歪,簡直不堪入目。於是,我被這個詞而有所啓發,一天又一天的練習,讓我的字變得越來越規整,越來越好看了!

方,是我的姓氏,也是我名字的第一位。我熱愛籃球,中國男籃中就有一名隊員,名叫方碩,他代表中國國家隊參加了男籃世界盃,並且表現十分出色。我希望我也能像他一樣,代表中國隊比賽,爲國爭光!

我愛你,中國字,偉大的中國字,你是中國的榮耀,更是全世界的榮耀!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七

一、調查緣由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中國的漢字是十分有趣的,漢字不僅是我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工具,還是我國一種獨特的文化,但我們也對漢字有很多的問題,如:漢字是怎麼變化而成的呢?是誰發明的漢字?爲此我做出了一些調查。

二、調查結論

我通過調查研究,知道了漢字的由來。

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那時都是象形文字,後來隨着朝代的變更,漢字也在發生不斷地改變,歷經多個朝代,漢字不斷地演變才形成了我們現在的漢字。

具體地說,漢字是以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演變而成的,簡略歸納爲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古人之所以發明漢字,是因爲人們需要更好地溝通和交流。簡單的結繩記事,繪畫記事,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因爲人們覺得太麻煩了,所以古人們就發明了文字,後來漢字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進化和演變,形成了我們現在的漢字。

三、我的想法

我覺得中國先民實在是太聰明瞭,漢字值得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驕傲。通過不斷地演變,現在的漢字十分簡單,美觀,不愧是國家的寶藏。

我們生活在這麼好的陽光下,擁有現在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爲國添彩,讓中國的漢字發揚光大。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八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有幾千年的歷史,由最開始形象複雜的甲骨文到今日簡潔易懂的楷書,共經過五個主要階段。由簡單的一到一百七十二劃的字。有字如畫,畫如字的美稱,但依然讓很多人懵懂。所以有必要展開調查來研究一下漢字的來龍去脈。

主要研究問題如下:

1、漢字的由來。

2、漢字的發展。

3、漢字的使用。

二、研究方式

1、圖書文獻查閱。

2、網絡搜索。

3、諮詢父母。

三、研究結果

1、漢字的由來

(1)發明人倉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負責管理糧食。

(2)發明漢字的原因:倉頡負責管理糧食,由於華夏民族的強大,牲口糧食的儲藏日漸增多,光憑腦袋已經記不住了。最開始倉頡用堆石記事,再結繩記事,又用貝殼。他覺得貝殼挺好用,一連用了好幾年,黃帝看他挺能幹,於是將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都交給倉頡負責。繩子和貝殼慢慢的也不夠用了,受到三位老人的啓發,倉頡創造了符號文字,又創造了甲骨文。漢字所以誕生了。

2、漢字的發展

甲骨文書寫不方便,又不統一,於是金文代替了甲骨文。後又出現了大篆、小篆、隸書、行書、草書,纔到此刻的楷書。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僅有幾千字。

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xx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則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3、漢字的使用

漢字在全世界有15億人口使用。其中中國有14億多人使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也有廣泛使用。近年來,由於中國的影響力日漸升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

4、結論

漢字由倉頡發明,由開始的甲骨文到現代的楷書,經歷了五個主要發展階段。漢字總數有十萬個左右,常用漢字有幾千個。時至今日,全球有15億人在使用漢字,並且隨着中國影響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加入到使用漢字的人羣裏。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九

關於漢字演變的調查研究報告

問題的提出:漢字我們天天都用,可漢字是怎樣來的呢?好奇心驅使着我們,使我們想查出這個問題。

調查方法:上網查閱資料

調查人:秦子翔,賀子輝以及四組全體成員

一、前言

漢字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文字,今日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鑄在銅器上的文字。據考證,原始漢字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產生,到它發展成初步的文字體系,大約經過了近2600年之久。二、漢字的演變

漢字的變化好像路的變化一樣。路是人們走出來的;路走出來之後,人們隔一段時間就得修繕一次;修繕之後,路又漸漸發生一些變化,如變寬、變直、損毀,或者出現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繕。此外,隨着時代的發展,以前的路漸漸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需要建設新的道路,如鐵路、高速公路等等。修路相當於漢字的改革,而路漸漸自然變寬、變直、損毀、分支等變化,相當於漢字的自然流變。這兩種變化過程有着不一樣的性質、趨勢、規律和作用,所以過去我們籠統地把這兩種變化放在一齊討論漢字的歷史演變。

三、漢字的演變過程

古代漢字的演變大致分爲: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的過程,下頭我就這些不一樣時期的文字進行簡單介紹:

1、甲骨文:古代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此刻發現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盤庚時期的甲骨文。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會意字,形聲字只佔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體,筆劃不定。

2、金文:古代稱銅爲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鐘鼎文、銘文。金文始見於商代二里崗的青銅器,可是商代二里崗發現的青銅器有金文的僅有少數幾件。殷墟出土的青銅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時,青銅器上金文已經較爲普遍。商代金文多爲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會意字。這些字像一幅幅圖畫,生動逼真,渾厚自然,有的呈團塊狀。

3、大篆:大篆是西周晚期的一種文字,形體與金文大體一致,具有筆畫繁多的特點。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

4、小篆:小篆是由大篆簡化而成。相對於大篆而言,小篆的形體結構簡明、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發生必須的變異和合並。與大篆相比,小篆的圖畫性已經大大減弱,每個字的結構已經比較固定。相傳小篆是戰國時期秦國宰相李斯負責整理出來。如果小篆的確是在短時期內整理出來的,則在秦國國內必然有一個主動推廣小篆和主動摒斥包括大篆在內的古字的改革過程。

5、隸書:隸書相傳爲秦未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爲方,筆劃改曲爲直。改“連筆”爲“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隸書盛行於漢朝,成爲主要書體。作爲初創的秦隸,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髮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基礎。

6、草書:草書,是爲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書體。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爲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爲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

7、楷書: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字形由扁改方,筆劃中簡省了漢隸的波勢,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今,長盛不衰。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爲撇、捺、且有了”側”、“掠”、“啄”、“提”等比劃,使結構上更趨嚴整。如《武威醫簡》、《居延漢簡》等。楷書的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所以稱爲楷法,一向沿用至今。

8、行書: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爲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所以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綜上所述:漢字經過六千多年的變化,發展成七種不一樣的結體方式。“甲金篆隸草楷行”稱爲“漢字七體”。我們能夠看到:漢字字形的總體發展趨勢是由繁到簡,漢字在不斷趨於定型化、規範化。

由於發展的需要,繁體字簡化爲簡體字。簡體字一般是指中國現代中文的法定標準寫法。繁體字的簡化,減少了漢字的筆畫數和漢字的數目,因而降低了漢字學習的難度,同時加快了書寫速度,有利於普及教育。

四、結論:經過這次研究性學習,我們瞭解了漢字的演變、中華民族文字的輝煌歷史,也使我們對中國古代源遠流長的歷史充滿了好奇心,讓我們想不斷去探索和追求;從中使我們獲得更多關於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的知識,讓我們受益匪淺。同時也增進了四組成員的合作本事,使我們能互助互利,體現團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