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學生心理的調查報告多篇

學生心理的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當前農村中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報告論文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4月份,對我居住地周圍的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澄西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爲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爲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中學生具有較爲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爲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爲,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爲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爲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爲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爲“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97%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3%的學生選擇就業,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爲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四、對調查結果的體會

(一)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中學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農村中學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爲興奮,因爲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爲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爲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爲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中學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爲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衆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數側重於學業成績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多,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戶外、學校緊張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中學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爲,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爲不斷提高,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爲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中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中學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不透徹,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爲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爲了升學轉到以爲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爲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中學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爲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中學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覈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爲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覈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中學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

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爲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覈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2篇】當前農村中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概況

我於4月份,對我居住地周圍的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澄西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爲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爲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中學生具有較爲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爲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爲,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爲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爲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爲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爲“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97%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3%的學生選擇就業,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爲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四、對調查結果的體會

(一)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中學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農村中學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爲興奮,因爲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爲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爲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爲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中學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爲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衆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數側重於學業成績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多,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戶外、學校緊張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中學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爲,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爲不斷提高,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爲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中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中學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不透徹,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爲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爲了升學轉到以爲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爲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中學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爲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中學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覈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爲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覈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中學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爲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覈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所研究的學習心理是指農村國中生在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等方面的影響下,對現實學習的態度和對未來教育產出的期望。

《[圖文]當前農村中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報告

【第3篇】大學生消費行爲和心理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消費行爲和心理的調查報告

摘要隨着網絡媒介的不斷髮展完善、網絡營銷手段的不斷充足和成熟,網絡購物已成爲當今社會購物的一種時尚,並逐漸被大多數人所接受,走入尋常百姓家。而大學生作爲社會中極爲活躍的一個羣體,更是帶來和促進了網購的熱潮。文章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成功收集了198位同學網購的狀況和態度,分析當下大學生網購的現狀和網購存在的問題,進而引導當代大學生理性合理消費。

關鍵詞大學生;網購;消費;心理

大學生思維活躍、心態開放、易於接受新事物,有充足的課餘時間和可自由支配的生活費用,加上這是一個龐大的羣體,在網絡普及、電子商務急速發展的時代,網購已逐漸成爲高校學生購物的主流形式,在其中,必然也會存在和產生一些問題。

一、大學生網購現狀

據中國互聯網絡中心(cnnic)發佈的《20××年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3.32億,較2013年底增加2962萬人,半年度增長率爲9.8%。與2013年12月相比,我國網民使用網絡購物的比例從48.9%提升至52.5%。與此同時,手機購物在移動商務市場發展迅速,用戶規模達到2.05億,半年度增長率爲42%,是網絡購物市場整體用戶規模增長速度的4.3倍,手機購物的使用比例由28.9%提升至38.9%。網購用戶中大學本科學歷者佔比較高,爲35.9%。其次是大專學歷和高中/中專/技校學歷,所佔比例分別爲25.7%和23.7%。大學生已經成爲網上購物的主要力量。在接受調查的名學生中76.5%的同學表示經常或偶爾進行網購,極少和沒有參與過網購的學生比例分別爲17.3%和6.2%。

二、大學生網購的動機和心理

(一)內在因素:求廉、求便心理。在接受調查的位學生中,絕大多數表示廉價、打折、方便促使他們更傾向於網絡購物。據數據顯示,由於網店成本相對較低,同時在巨大競爭下,網絡的.商品價格比在實體店購物消費的金額要低20%一30%,在生活費用並不高的學生羣體中,這無疑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吸引力。同時,學生擁有手機和電腦的比例巨大,在信息如此通暢的背景下,學生們隨時隨地、足不出戶就可以一覽當下低價且不失時尚的物品。同時,如網上購票、網上訂餐等更是給學生羣體帶來了諸多便捷和閒適。灑脫而無約束、簡單而便捷正是學生羣體所追求的。

(二)外在因素:商品多樣、商家營銷策略的驅動。在回收的有效調查問卷中,網絡購物平臺擁有全國各地商家的店鋪,商品種類多樣、形式多變,更有平時市場上所不常見的新奇物品,在商家的相機下,這些商品顯得格外誘人,激發了人們的購買興趣。同時商家店鋪別具一格的裝扮、溫和親切的溝通、以及承諾的七天無條件退貨退款、包郵、註冊會員送優惠券、好評返現等營銷策略讓學生倍感可信,從而產生購買行爲。

三、大學生網購時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雖然都到了獨立的年齡,但容易人云亦云,辨別和獨立能力還相對較差。在選擇商品時,容易被商家的巧語所打動、被買家所謂的“好評”所矇騙,購物渠道選擇缺乏多樣性、購物結構不盡合理。在購物遇到欺騙和不合意時不善於用法律武器捍衛自身的權利,容易造成利益受損。

在接受調查的198位學生中,網購月消費在300元及以上的達到了13.2%,據瞭解,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用大多在1000元左右,300元以上的月網購消費很明顯較大的限制了大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花費支出。這可能影響到學生們的正常生活和交往。

同時,66.5%的學生經常網購的物品爲服裝、鞋子、化妝品上,花在購買書籍上的只有13.5%,出於某些諸於擔心食物變質和質量的原因,只有1.1%的學生選擇經常在網上購買食品;有18.9%的學生選擇了其他。可見衣着服飾在學生羣體當中的吸引力和關注度,據2017年2月27日淘寶數據盛典顯示“每分鐘賣2358件衣服,全年出售衣服連起來的長度可以往返月球兩次”。

可見在對網購前景的預測中,有52.3%的同學認爲網購的發展空間很大,會被人們所接受;35.5%的人認爲網購發展前景不好說,畢竟存在很多問題;4.7%的同學認爲網購在短期內不會有較大發展;還有7.5%的同學表示並不關心。如此顯示,在多數學生學生看來,網購擁有很好的未來,從心理層面講,他們對網購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和認可,甚至走向依賴。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在網購時考慮的多是購物的便捷性和求廉、享受的心理,其在購物結構和花費上需要做些調整。同時,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在網購時要擺好心態,不能一味的求廉,要增強辨別能力,在權利受侵害時要有維權的行動,才能更好的進行網購活動。從社會來說,要加強網絡監管,保證網購的交易安全和及時處理網購中的糾紛,保障物流的安全和速度,服務好網購人羣,推動網購健康發展。同時,從學校和家長而言,要加強對學生消費的指導和理財教育,讓學生知道錢來之不易,理性合理消費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也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消費習慣,我們才能更好地走向社會,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服務社會。

【第4篇】中國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及求職心理的調查報告

中國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及求職心理的調查報告

在本次調查後推出了《20xx年中國大學生擇業價值觀及求職心理調查報告》,富有針對性地重點對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和就業壓力等內在動因進行了考察。其中主要發現包括:

1、中國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三因素模型

發展因素、保健因素和聲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響着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其中屬於發展因素的“個人發展與晉升空間大”成爲大多數大學生擇業的首要標準。中華英才網總 裁、著名人力資源專家張建國表示,大學畢業生正處於在初次就業時期,未來發展、物質 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時支配着大學生的求職行爲,對於促成大學生與企業匹配的機構, 需要從多層面解釋和把握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

2 、大學生就業預期偏高

大學生就業預期普遍偏高,體現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調查反應出,大學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00-3000元,碩士、mba和博士則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檔位,同時,他們願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數爲1800元。而對照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去年12月發佈的《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的數據,專科畢業生起薪爲1333元,本科畢業生爲1549元,碩士、博士分別爲2674元和2917元。顯然,大學生薪酬願景仍實際情況存在相當的差距。

中華英才網人才研究中心專家指出,這種情況也印證了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史密斯.霍爾伯特(smith herbert)的論斷:由於大多數大學生都認爲自己的資質高於平均水平,從而導致整體收入預期水平的偏高。張建國談到:“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大學生對自身價值的認識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對自身收入形成一種理性的預期。”

另一方面,張建國還認爲,大學生每年接受大學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學費 、食宿費用等)約10000元,四年就達40000元。這樣,大學生只有尋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彌補這高昂的大學成本以保持淨預期收益不變。因此,大學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學生就業期望偏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3、兩大因素造成大學生就業壓力

本次調查研究分析了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所遇到的壓力問題,主要分爲兩類:一類是客 觀實際的'問題,如求職競爭激烈、家庭需要、愛情與好工作難以兼顧等,張建國認爲,這 些問題通過訓練或者諮詢是難以解決的。但針對另一類由主觀原因引起的壓力,如自我認 識不清、缺乏求職技巧和經驗、認爲自己專業不對口不利於就業等,張建國則表示,這些 問題能夠通過專業的訓練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9.3%)的大學生自我認識不清,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對 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中華英才網在報告中指出,“從治本的角度來說,或者我們應該反 思當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從治標的角度來看,學校和院系的相關部門應該更多的與大學 生進行交流,幫助他們弄清楚未來工作的方向。”

4、實習鍛鍊有助於就業

報告顯示,近八成大學生畢業之際選擇就業;而招聘網站是大學生獲取招聘信息的第一 渠道。但是否有過兼職、實習經驗,對大學生的就業有着不小的影響。中華英才網在調查中發現,在校期間沒有兼職經歷或兼職時間短的學生對自身的認識相對更模糊,更缺乏求 職技巧和經驗;而有過一定兼職或者實習經歷的大學生的獲取渠道相對更爲豐富,就業壓力 相對較小。

張建國認爲,這個結論體現出大學生在求職上的積極性以及準備的充分性,也爲改善大學生就業壓力提供了借鑑依據——兼職或實習就是一個很好的爲未來工作的先期準備,在兼職過程中積累的工作經驗會在一定程度上給正式求職帶來多方面的幫助。

【第5篇】中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報告

中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報告

中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概況

我於xx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實習調查報告。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爲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爲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爲,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爲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爲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爲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爲“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實習報告《實習調查報告》。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

教育實習調查報告範文

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爲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第6篇】學生購買手機心理的調查報告

學生購買手機心理的調查報告

隨着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和移動通信服務的發展,我國的移動通信市場增長迅速,手機日漸普及。中低齡層手機普及率的增長要明顯高於中年層的居民,而且,手機潛在消費羣有低齡化的趨勢,可以說青少年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現在在校園裏,大學生基本人手一部手機,高中生擁有手機也很常見,甚至在國中生中,也有不少同學擁有手機。網上資料顯示目前學生手機年消費量約在50萬部左右,約佔市場總消費量的8.2%。

根據調查問卷顯示,在學生市場份額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學生市場份額偏高的品牌有諾基亞34%、摩托羅拉21%、三星11%等,這幾個品牌無一例外都是主要以低端機衝擊市場,目前國產品牌在學生市場中認可度也在不斷提高。衆多手機廠商與經銷商都認爲低價位款式造型又比較時尚的手機就是學生手機。

1,大學生購買手機主要考慮因素

是時尚個性化款式、功能、價格、品牌等,這也成爲學生購買手機的四個基本準則。在調查中表明,大學生選擇手機時最看重的是手機的外觀設計,如形狀、大小、厚薄、材料、顏色等,佔45%;但大學生也並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內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機功能也佔有一席之位,佔40%;其次看重的'是價格,而較少看重的是品牌。

2、傾向於尋求方便

學生在選購手機的過程中,也越來越注重手機的使用是否方便這一方面,如手機的菜單是否方便簡單,手機的功能是否全面、方便實用等。像電子詞典(漢英互譯),電子書(可下載),超強短信息,學生用計算器,筆記薄記錄本(可儲存公式或其他筆記),智能時間表(計時、提醒)。智能中文輸入、來電顯示、電話簿檢索、鬧鐘功能、內置震動和振鈴、和絃音樂、智力遊戲等。女生比較愛拍照,比較關心的是手機的像素,男生比較關心的是遊戲。

3、消費心理還存在一定的攀比和麪子問題

愛面子和喜歡攀比是年輕人的特點,這也表現在學生對手機的選購上。學生選購手機,品牌問題也成爲其考慮的一個因素。很多同學經常在一起談論手機,那麼那些手機檔次較低或沒有手機的同學就會覺得沒有面子,而欲買手機的同學就想買個好於其他人的手機。在身邊的同學之中,每個人能接受的價位都不同,家境好一點的同學能接受到2500左右,大多同學的手機在1000左右,而家境一般的同學的手機都是300以上,600以下的,攀比也是要靠實力的。

4、學生購買手機的主要目的:

學生買手機一般是爲了交流、溝通,用途多爲發短信和聯繫親朋好友及方便學習、求職。

手機短信非常熱火,似乎有戰勝普通通話成爲手機主要功能的架勢。學生也是手機短信的偉大貢獻者,學生生活單調和無聊,發發短信解解悶成了手機一族無聊時候的休閒生活;而同學之間、親朋好友之間的聯繫現在也主要依靠手機短信,畢竟寫信太麻煩了,發郵件沒電腦還得跑到網吧上網,打電話又太貴了,所以手機短信就擔當起了這個橋樑與紐帶的任務。

5、主要購買羣體爲畢業生和追趕時尚的學生

學生手機市場裏的消費者主要爲畢業生和追趕時尚的學生。據調查問卷顯示,2000名大一,大二學生中,手機擁有率高達42%,而大三學生中就有更多人有手機,手機擁有率有90%,可見,高年級的大學生手機擁有率明顯要高於低年級學生。學生比較喜歡追求一些時尚的東西,特別是在手機短信流行之後,手機短信的流行加速了這些學生追逐流行的念頭,據調查有63%的學生購買手機是爲了收發短信,也就是說是短信帶動了手機的消費。

6、學生希望產品提供的利益:

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所以學生都希望手機能爲自己的學習帶來方便也希望產品能提供的利益如能夠提供與學習有關的功能,例如電子詞典、學習計算器等,這些可以爲學生學習提供方便,也是學生所希望的物有所值。

學生手機就是在功能上能夠爲學生的生活學習提供方便,在外觀上爲學生所喜愛,在價格上能夠爲大部分學生所接受,在環保方面能夠做到對學生身體無傷害保證健康的手機。即具有時尚、實用、價廉、環保特色的手機才能夠稱爲真正的學生手機。希望商家能做出真正爲我們學生所喜愛的學生手機。

【第7篇】國中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報告

國中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報告

我們於19xx年3月~5月,對漁峽口鎮的兩所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漁峽口鎮第一、第二初級中學進行,共發問卷1021份,回收有效問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爲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爲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爲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爲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爲,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爲高中中專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爲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爲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爲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爲“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爲“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爲“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爲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爲:七年級爲69%,八年級爲58%,九年級爲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爲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爲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爲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爲興奮,因爲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爲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爲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爲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第8篇】大學生心理的調查報告範文

一項針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17%的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交際困難、學習就業壓力大、戀愛情感波動、人格缺陷成爲困擾大學生的四大心理問題。這項調查結果是6月25日發佈的,調查由福州博智市場研究有限公司完成,共訪問了福建師範大學、福州大學、福建金融職業技術學院、福建醫科大學、福建工程學院、福建農林大學等6所大中專院校的1200名大學生。

調查顯示,約有23%的大學生在人際關係上存在一定問題。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願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爲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除交際困難外,學習就業壓力大、戀愛情感波動、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擾大學生的重要問題。約有30%的大學生感覺壓力很大。他們的壓力部分來自於所學專業並非所愛,這使得他們長期處於內在衝突與痛苦之中。另外,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各種大小不斷的考試、嚴峻的就業形勢等,都會給他們帶來壓力。

即將畢業的小張,已經參加了4場招聘會,都沒有找到合適的職位,心情極度沮喪。“我今年要從醫大畢業,卻沒有辦法進入好醫院工作,我甚至不敢想明天會是什麼樣子。我不是*子,但卻是擇業時的盲人。”

還有近35%的大學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戀愛失敗導致的大學生心理變異是最爲突出的現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在大二時,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黃的學生說,“我始終無法忘記那名女生,至今覺得無法解脫。”

調查發現,14%的大學生出現抑鬱症狀,17%的人出現焦慮症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而且,學生心理問題分階段各不相同,一年級大學生集中表現爲新生活適應問題,兼有學習問題、專業問題、人際交往問題;二年級出現的問題依次爲人際交往、學習與事業、情感與戀愛;三年級集中在自我表現發展與能力培養、人際交往、戀愛與情感問題;四年級則以擇業問題爲多數,兼有戀愛問題、未來發展和能力培養問題等。而和城鎮大學生相比,農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要更多一些。

過度的壓力使大學生們在情緒上容易失落苦悶。一名接受調查的大二學生說:“我總是有一種難以言狀的苦悶和抑鬱,感到前途渺茫,對一切都覺得索然無味,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來,即使遇到喜事,也毫無喜悅的心情。現在我睡不好,經常做噩夢。”

針對本次調查中顯示出來的問題,心理測評師、哲學碩士張小平分析說,從個體身心發展的角度看,大學生處於青少年向成年的轉變時期,這一階段中,會出現自豪感與自卑感的矛盾衝突,強烈交往的需要與孤獨感的矛盾衝突,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衝突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矛盾衝突如果存在過於強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種刺激時,就容易出現心理障礙,影響個體的健康發展。

從現實生活來看,大學生們在中學時形成的優勢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脅,也會使之產生失落感和恐懼感。此外,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佔了很大的比重。獨生子女常常帶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缺乏社會鍛鍊,心理較爲脆弱,也容易引發上述問題。

【第9篇】大學生心理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心理的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心理的調查報告範文1

一項針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17%的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交際困難、學習就業壓力大、戀愛情感波動、人格缺陷成爲困擾大學生的四大心理問題。這項調查結果是6月25日發佈的,調查由福州博智市場研究有限公司完成,共訪問了福建師範大學、福州大學、福建金融職業技術學院、福建醫科大學、福建工程學院、福建農林大學等6所大中專院校的1200名大學生。

調查顯示,約有23%的大學生在人際關係上存在一定問題。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願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爲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除交際困難外,學習就業壓力大、戀愛情感波動、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擾大學生的重要問題。約有30%的大學生感覺壓力很大。他們的壓力部分來自於所學專業並非所愛,這使得他們長期處於內在衝突與痛苦之中。另外,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各種大小不斷的考試、嚴峻的就業形勢等,都會給他們帶來壓力。

即將畢業的小張,已經參加了4場招聘會,都沒有找到合適的職位,心情極度沮喪。“我今年要從醫大畢業,卻沒有辦法進入好醫院工作,我甚至不敢想明天會是什麼樣子。我不是*子,但卻是擇業時的盲人。”

還有近35%的大學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戀愛失敗導致的大學生心理變異是最爲突出的現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在大二時,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黃的學生說,“我始終無法忘記那名女生,至今覺得無法解脫。”

調查發現,14%的大學生出現抑鬱症狀,17%的人出現焦慮症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而且,學生心理問題分階段各不相同,一年級大學生集中表現爲新生活適應問題,兼有學習問題、專業問題、人際交往問題;二年級出現的問題依次爲人際交往、學習與事業、情感與戀愛;三年級集中在自我表現發展與能力培養、人際交往、戀愛與情感問題;四年級則以擇業問題爲多數,兼有戀愛問題、未來發展和能力培養問題等。而和城鎮大學生相比,農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要更多一些。

過度的壓力使大學生們在情緒上容易失落苦悶。一名接受調查的大二學生說:“我總是有一種難以言狀的苦悶和抑鬱,感到前途渺茫,對一切都覺得索然無味,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來,即使遇到喜事,也毫無喜悅的心情。現在我睡不好,經常做噩夢。”

針對本次調查中顯示出來的問題,心理測評師、哲學碩士張小平分析說,從個體身心發展的角度看,大學生處於青少年向成年的轉變時期,這一階段中,會出現自豪感與自卑感的矛盾衝突,強烈交往的需要與孤獨感的矛盾衝突,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衝突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矛盾衝突如果存在過於強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種刺激時,就容易出現心理障礙,影響個體的健康發展。

從現實生活來看,大學生們在中學時形成的優勢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脅,也會使之產生失落感和恐懼感。此外,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佔了很大的比重。獨生子女常常帶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缺乏社會鍛鍊,心理較爲脆弱,也容易引發上述問題。

大學生心理的調查報告範文2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4月份,對我所在大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準確地把握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澄西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教育價值觀

部分大學生具有較爲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爲了找到更好的工作,16%的大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大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爲,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爲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爲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爲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1、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爲“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

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二)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大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大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大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大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找到好工作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大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第10篇】關於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的調查報告

內容摘要:畢業大學生逐年增多,面對各種畢業就業壓力,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如何,擇業方向又會有怎樣的變化。衆所周知,隨着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原有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統包統分”,“包當幹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體制逐漸被“雙向選擇,競爭上崗,擇優錄取”的新的就業制度所取代。同時,面對着國家大規模的高校擴招政策和每年龐大的高校求職大軍,各高校畢業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業心理壓力,在求職擇業過程中表現出了種種消極心態。作爲大三的學生,一年後就要面對這些問題,對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進行調查,有利於幫助我們緩解壓力、解決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 畢業 就業 心理壓力

調查目的:通過對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進行調查,分析影響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的主要因素,並深入研究產生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從而找到緩解這些心理壓力的方法。

調查結果:

(一)調查對象:目前在校大學生,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在校大學生。調查他們的學業水平、擇業要求及其它考慮因素。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這次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學生的性別、學歷、專業、所在年級、就業水平、就業還是創業、工資水平要求、工作地點、工作是否與專業相關、是否繼續深造、就業方式、家庭因素、是否擔心找不到工作、缺乏的能力。調查問卷收集方式主要以網絡收集爲主。資料收集時間爲一個月。後續工作包括:數據統計,數據分析,主要因素歸集,調查造成因素的原因,總結所分析的內容,收集各種解決心理問題的建議,總結收集到的解決方法和建議。

(三)調查數據分析:

1.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男女比例:男同學佔46.2%,女同學佔53.8%。說明調查的學生當中女同學比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接近一比一,有利於後續數據分析的準確性。

2.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學歷:本科生佔73.8%,專科生佔26.2%,調查的學生當中本科生較多,而我們目前所讀的是本科,此數據說明後續數據的分析比較接近我們的狀況。

3.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在的年級:大一佔10.8%,大二佔33.8%,大三佔41.3%,大四佔12.3%,其中大三的學生較多,其觀點比較接近我們大部分人目前的觀點,說明後續數據有可取性。

4.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讀專業:外語佔6.2%,電子佔9.2%,化藥佔6.2%,計算機佔7.7%,會計佔10.8%,金融佔9.2%,其它專業佔50.8%,說明調查的大學生中所讀的專業種類繁多。

5.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選擇畢業後就業的佔83.1%,選擇畢業後創業的佔16.9%,說明大部分大學生選擇就業,但仍有一部分大學生選擇創業。選擇就業的大學生大多都因爲創業有一定風險且需要資金而選擇就業,選擇創業的大學生則大多都有資金支持且願意接受創業的風險並相信創業能帶來就業機會而選擇創業。

6.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選擇畢業後就業的佔83.1%,選擇考研的佔7.7%,選擇出國留學的佔9.2%,說明大部分大學生都選擇畢業後就業。另外一部分選擇考研的學生,大部分都覺得讀完研究生後找工作會比較容易,且願意多讀幾年書;一部分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則大部分家裏比較富裕,有足夠的資金供其出國留學,且普遍認爲出國留學歸國後會比較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7.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選擇畢業後留在畢業城市工作的佔61.5%,選擇畢業後回家鄉城市工作的佔38.5%,說明大部分同學都打算留在畢業城市工作,原因包括:覺得在畢業城市找工作較容易,在畢業城市工作比較有發展潛力,家鄉城市較落後等,更有部分人認爲沒有一番作爲就回家鄉很沒出息。

8.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工資水平要求:1000~2000元的佔26.2%,2000~3000元的佔41.5%,3000~4000元的佔9.2%,4000~5000元的佔9.2%,5000元以上的佔13.8%。說明大部分學生都認爲2000~3000元比較適合,主要原因有:剛畢業,工作經驗不足;認爲不能勝任很高收入的職位;工資太低的會覺得自己跟沒讀過大學的人待遇一樣等。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比較保守,但又不會太低,足夠解決日常用度的工資水平。

9.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很擔心、焦慮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佔7.7%,有點擔心但覺得還是可以找到工作的佔72.3%,不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佔20%。說明大部分學生雖然擔心畢業後就業問題,但是對就業還是抱積極態度。

10.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家庭因素的看法:認爲就業因自己決定而不該由家庭因素決定的佔18.5%,十分重視家庭因素及家裏人意見的佔21.5%,視情況而定的佔60%。說明大部分學生都在乎家裏人意見,但有時考慮到實際情況,還是不能完全聽從家裏人意見。顧家的思想在中國人心中依然根深蒂固。

11.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就業方式:選擇參加現場招聘會的佔53.8%,選擇上網找工作的佔12.3%,選擇親友介紹的佔27.7%,選擇上門推銷自己的佔6.2%。說明大部分學生選擇參加現場招聘會或親友介紹的就業方式。上網找工作同樣要面試,參加現場招聘會可以馬上把握機會;親友介紹的工作比較大可能會被錄用。

12.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缺乏的能力:認爲自己缺乏創新能力的佔36.9%,缺乏組織能力的佔23.1%,缺乏交際能力的佔24.6%,缺乏獨立能力的佔15.4%。表明認爲自己缺乏創新能力的學生居多,中國目前的教育方式主要還是以“填鴨式”爲主,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較少。

13.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工作是否該與專業相關的看法:認爲必須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的佔24.6%,認爲只要找到工作,不管是否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都可以的佔29.2%,想找與自己專業相關,但找不到也不強求的佔40%,本來對自己專業不感興趣,想從事其他工作的佔6.2%。說明想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學生佔多數,不管其立場是否堅定。但考慮到目前畢業找工作困難的情況,較多的學生還是會選擇先找到工作,再考慮是否與專業相關。

總結及建議:

v 調查結果總結:調查的男女比例相對均衡,其中本科生居多,大部分是大三的學生,多選擇畢業後就業,會擔心就業問題,但相信會找到工作,打算參加現場招聘會的人較多,在考慮家庭因素的同時,也會結合現實情況再決定工作問題,由於經驗不足等問題,對工資要求不會過高。

v 影響因素總結:大學畢業生逐年增多,同樣學歷的人比比皆是,但崗位不足,導致競爭激烈;剛畢業,工作經驗不足,很多企業都招聘有工作經驗的人,機會相對較少;家庭壓力和感情壓力,各種抱負太多,心理壓力太大,往往影響在面試中、工作中的表現;初次步入社會,感覺彷徨無助,適應能力不強,面對社會複雜容易手足無措;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太難的崗位沒有能力勝任,太低的職位又不願意嘗試。

v 消極心理總結: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引起的鬱悶心情,對畢業找工作的焦慮心情,休息不好所引起的浮躁心情等。

v 建議確定方向:要確定好自己的目標,這樣可以避免方向不定所引起的彷徨和焦慮,還可以及時做好準備,有針對性的學習更多對自己有幫助的知識,大好基礎,積累經驗。

v 建議多做運動:多做運動不但有利身體健康,促進新陳代謝,同時提高學習效率,緩解疲勞。勞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

v 建議多交朋友:交際能力在以後的工作中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多交朋友,不但可以提高對社會的認識度,在以後的工作中相互幫助,同樣會讓你事半功倍。

v 建議參加實習:多參加實習工作,不但可以讓你更快的熟悉專業工作,而且還可以積累社會經驗,這對畢業找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同樣的學歷,企業總會選擇有經驗的人。

v 建議多與人交流:與人交流不但可以傾訴心事、緩解疲勞,還可能會得到朋友的幫助,這樣又能減輕壓力與煩惱。

隨着時間的推移,就業情況會有所改變,調查的結果也會有所不同,收集到的建議也會更多更完善。以上的調查報告雖不能絕對錶明目前大學生的畢業就業心理,但仍然反映出目前大部分大學生的畢業就業心理狀況。總結出的建議不一定能解決所有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但希望這些建議能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提供一點幫助。這次調查報告的完成,讓作爲大三的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