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多篇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最新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

一、調查方法和內容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西華大學各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和藝術專業的在校本科生。本次發放問卷80份,收回68份,問卷有效率85%。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方式來回答問題,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二、調查數據分析

某高校網站bbs上發表一百兩百貧困戶,四百五百剛夠用,千兒八百是扮酷,兩三千是大戶。這的確是當今大學生消費的真實寫照。

三、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爲主。而伙食費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卻出現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各種服飾、化妝品,數碼產品消費成爲日常消費大頭。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爲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

除此,消費也玩張揚個性。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裏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大部分同學有mp3。調查還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爲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第2篇】對當代大學生理財的調查報告

從大學生來講個人理財的範圍包括:賺錢,用錢,存錢,借錢,省錢,護錢即保險與信託。

一、調查的對象、時間、方式

(一)對象:我院大學生

(二)時間:xx年8月

(三)方式:問卷調查形式

二、調查情況:大多數願走理性消費路線

就月平均生活費而言,五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500元,並且300~800元這個區間是大學生最爲普遍的花費區間,即使在這個區間內,最高消費和最低消費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學生之間的消費差距不小。在飲食方面的費用最多。

1、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絕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追求物美價廉。

2、消費也玩張揚個性

“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裏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大部分同學有mp3.

調查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爲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另外,許多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在消費中也玩張揚個性,愛上了高消費。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月花費基本沒有節餘,其中50元以下節餘的佔81%,有200元以上節餘的僅佔1%。對於節餘的錢,45%的同學選擇休閒娛樂,選擇買書的不到佔十分之一。 少數同學遇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從銀行透支,或預支下月費用。

4、大多數人大學生理財觀念淡薄,財商不高

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麼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並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認爲能做好資產保值已經很不錯了。

5、新理財人異軍突起

約有90%的調查的大學生作過兼職工作,56%正在做兼職。從經濟投資學來說,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付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乎沒有什麼風險性。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財務本金,爲日後的消費等方面埋下伏筆。無疑,這種新興的大學生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爲大學生理財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理財過程中的一個高級階段。

在調查中也有同學自稱爲“理財達人”的。他在校園做業務代理,網上開店,趁今年股票形勢好,開戶成爲新股民。在詢問中瞭解到,他涉足股市並不是爲了掙錢,主要是爲了解投資市場,爲今後的個人理財積累一些經驗,投資額基本在5000至1萬元,資金來源是家裏人從炒股資金中抽出來額外提供的,在現在的股市行情中,已經盈利10%了。

三、原因分析

從消費情況可以總結出,理財能力弱,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分析(一)家庭原因:許多家長始終認爲,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着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常常是“心太軟”,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並且從國小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從來都是家長一手包乾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不知道什麼應該花什麼又不該花的。如果孩子在沒有問過家長的情況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錢,也會受到家長的訓責。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纔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跟着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學生上。

對當代大學生理財的

【第3篇】大學生理財實踐調查報告

大學生理財實踐調查報告(一)

一、調查背景

爲了瞭解在校大學生的對於目前市面上的理財產品的需求情況,熟悉大學生的理財理念,我們組織了這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組織

1.調查時間:2022年4月1日——2022年4月3日

2.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3.報告完成時間:2022年4月3日

三、調查與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的數據及相關資料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取得,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採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1.抽樣的方法

此次調查採用隨機抽樣方法

2.問卷的設計

問卷由8個問題構成,主要涉及大學生生活費是否夠用,剩餘的錢如何分配,有沒有理財觀念,是否瞭解諸葛理財等問題。

四、結果與分析

1.數據結果分析

(1)大學生一般沒有剩餘的錢,有55%的人沒有剩餘的錢,甚至還不夠花。30%會剩餘一部分錢留下當下個月生活費。15%的大學生會留有錢做部分投資。

(2)大部分大學生沒有理財觀念,也對理財不感興趣。意識較淺薄

(3)在此次的調查對象中,有21人已經註冊了諸葛理財佔總人數的40%.當然我本人也參與了投票。

2.發現的問題分析

(1)大學生對諸葛理財缺乏深度認識。諸葛理財作爲一種新型的理財方式,首先需要被人們認識及瞭解。只有對諸葛理財有一定的瞭解以後,人們纔會去考慮是否使用諸葛理財。很多人因爲不知道什麼是諸葛理財、怎麼使用諸葛理財及諸葛理財的用處等方面,對諸葛理財持待定或否定的態度,這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用戶對諸葛理財的使用,並制約了其未來發展。

(2)大學生缺乏理財知識。大部分的人在會將一部分閒錢放置在銀行卡里面,但真正想利用起來這看似不起眼的閒置資金的人卻很少。有的人認爲沒必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在這上面。

(3)人們對諸葛理財缺乏安全感。諸葛理財使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受其安全方面的影響。人們考慮安全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諸葛理財的投資風險,人們想確定投資後會不會虧損;第二是諸葛理財賬號受木馬、病毒等原因被盜號的安全問題,人們關心的是被盜號後在諸葛理財丟失的資金能否追回或有人擔保。這兩個問題在被解決之前,諸葛理財不能給人們帶來安全感。

(4)諸葛理財方式過於單一。因爲諸葛理財在2022年7月剛推出,所以在功能等方面還不夠完善。讓人們在對資金進行投資理財時,沒有更多的選擇方面。從這一點上,諸葛理財做的不夠到位,不同的客戶羣體對資金理財的要求也不一樣,單一的投資方式讓用戶沒有選擇的機會,很容易造成現有用戶的流失及影響有投資意向的用戶。

五、相關建議

1.倡導理財,幫助養成理財習慣。

首先可以通過各種網絡手段,在互聯網上發起活動,主題定位在理財上。例如,可以將'你認爲哪種理財方式好'這個話題加入在微博的話題討論中去,讓網民參與其中,討論彼此對理財的看法,從而引導大家關注理財;另外,目前app應用受大多數人的青睞,許多人花在手機上的時間遠大於電腦,我們可以設計諸葛理財的app應用,來幫助用戶設計理財方案,記錄理財過程,來慢慢養成理財習慣。讓更所的人注意到理財的重要性,也幫助別人養成合理理財的良好習慣,對自己的未來認識有好的規劃,創造更多的財富。

2.加大諸葛理財宣傳力度,普及使用知識。

爲了讓更多的人更深入、全面地認識瞭解諸葛理財,並知道怎樣使用諸葛理財。應加大對諸葛理財的宣傳,在網絡各個角落,論壇、新聞資訊、網購頁面等處宣傳諸葛理財,從而慢慢發現諸葛理財的價值所在,並最終成爲諸葛理財用戶。具體方案可以如下:首先通過報紙、電視等方面的廣告形式大力推廣宣傳諸葛理財,讓更多的人聽說了解諸葛理財;其次可以製作視頻講解諸葛理財的使用方法及步驟,讓各類人羣全面地瞭解如何使用諸葛理財;最後在諸葛理財頁面增加各類問題諮詢,幫助用戶解決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六、總結

通過此次活動,激發了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我對此次活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對大學生理財有了初步認識。也對自己的理財做了相對的規劃。也對諸葛理財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對其有了興趣。

大學生理財實踐調查報告(二)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爲主。而伙食費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卻出現'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各種服飾、化妝品,數碼產品消費成爲日常消費大頭。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爲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麼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

許多家長始終認爲,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着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常常是'心太軟',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並且從國小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從來都是家長一手包乾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不知道什麼應該花什麼又不該花的。如果孩子在沒有問過家長的情況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錢,也會受到家長的訓責。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纔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跟着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學生上。可這些主要出現在那些問題上呢?

(一)學校問題

學校在教育學生成材的同時,卻沒有教他們怎樣理財。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認爲理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還不適宜涉足這種事情,或者認爲理財的事情孩子長大以後自己也能學會。更多的人認爲,青少年時期應該是'一片淨土',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知識、長身體,其他的都應慢慢來。並且學校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的活動極少學術性強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所以在學習上的消費不多。

【第4篇】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

一、調查方法和內容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西華大學各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和藝術專業的在校本科生。本次發放問卷80份,收回68份,問卷有效率85%。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方式來回答問題,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二、調查數據分析

具統計本次接受調查同學中男生佔32人,女生佔36人;而其中文科類佔34人,理科類佔11人;藝術類佔4人,工科類佔19人;大一、大二佔45人,大三、大四佔23人。

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月消費在300元以下的沒有;300-500元的18人,佔27%;500-800元的44人,佔65%:800元以上的6人,佔8%。消費在300-500元的同學伙食費佔不到1/2,在交際費和衣飾費等方面支出較多,生活相對寬鬆。500元以上的學生伙食比例降低,用於其他方面費用較多,部分有享樂主義觀。在學習用品、書籍方面消費佔100元以上的僅有15.7%。在回答“您有花錢記賬的習慣嗎”時,僅有28.5%的大學生回答“有”,64.8%的大學生回答“沒有”。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家庭供給,佔到被調查人數的63%,有18.2%的學生是家教、兼職或勤工儉學及貸款和獎(助)學金。

某高校網站bbs上發表“一百兩百貧困戶,四百五百剛夠用,千兒八百是扮酷,兩三千是大戶。”這的確是當今大學生消費的真實寫照。

三、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顯示,主要

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爲主。而伙食費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卻出現“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各種服飾、化妝品,數碼產品消費成爲日常消費大頭。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爲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

愛情是神聖的,但也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一些男生爲了愛一擲千金,甚至不惜負債。“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即使三天不吃飯,也得給買花送女友”已經成爲一種信條,用時下流行的一句歌詞可以形容爲“戀愛大過天”。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泡吧娛樂等方面,禮品消費是戀愛消費中絕對的“大頭”,逢年過節(情人節、聖誕節等)或是倆人過生日及特殊的紀念日,戀人之間必要互送禮物,此項花費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在戀愛消費中,支出較大的還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150-200元。

除此,消費也玩張揚個性。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裏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大部分同學有mp3。調查還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爲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第5篇】大學生理財實踐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理財實踐調查報告(一)

一、調查背景

爲了瞭解在校大學生的對於目前市面上的理財產品的需求情況,熟悉大學生的理財理念,我們組織了這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組織

1.調查時間:20**年4月1日——20**年4月3日

2.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3.報告完成時間:2017年4月3日

三、調查與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的數據及相關資料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取得,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採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1.抽樣的方法

此次調查採用隨機抽樣方法

2.問卷的設計

問卷由8個問題構成,主要涉及大學生生活費是否夠用,剩餘的錢如何分配,有沒有理財觀念,是否瞭解諸葛理財等問題。

四、結果與分析

1.數據結果分析

(1)大學生一般沒有剩餘的錢,有55%的人沒有剩餘的錢,甚至還不夠花。30%會剩餘一部分錢留下當下個月生活費。15%的大學生會留有錢做部分投資。

(2)大部分大學生沒有理財觀念,也對理財不感興趣。意識較淺薄

(3)在此次的調查對象中,有21人已經註冊了諸葛理財佔總人數的40%.當然我本人也參與了投票。

2.發現的問題分析

(1)大學生對諸葛理財缺乏深度認識。諸葛理財作爲一種新型的理財方式,首先需要被人們認識及瞭解。只有對諸葛理財有一定的瞭解以後,人們纔會去考慮是否使用諸葛理財。很多人因爲不知道什麼是諸葛理財、怎麼使用諸葛理財及諸葛理財的用處等方面,對諸葛理財持待定或否定的態度,這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用戶對諸葛理財的使用,並制約了其未來發展。

(2)大學生缺乏理財知識。大部分的人在會將一部分閒錢放置在銀行卡里面,但真正想利用起來這看似不起眼的閒置資金的人卻很少。有的人認爲沒必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在這上面。

(3)人們對諸葛理財缺乏安全感。諸葛理財使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受其安全方面的影響。人們考慮安全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諸葛理財的投資風險,人們想確定投資後會不會虧損;第二是諸葛理財賬號受木馬、病毒等原因被盜*的安全問題,人們關心的是被盜*後在諸葛理財丟失的資金能否追回或有人擔保。這兩個問題在被解決之前,諸葛理財不能給人們帶來安全感。

(4)諸葛理財方式過於單一。因爲諸葛理財在2014年7月剛推出,所以在功能等方面還不夠完善。讓人們在對資金進行投資理財時,沒有更多的選擇方面。從這一點上,諸葛理財做的不夠到位,不同的客戶羣體對資金理財的要求也不一樣,單一的投資方式讓用戶沒有選擇的機會,很容易造成現有用戶的流失及影響有投資意向的用戶。

五、相關建議

1.倡導理財,幫助養成理財習慣。

首先可以通過各種網絡手段,在互聯網上發起活動,主題定位在理財上。例如,可以將'你認爲哪種理財方式好'這個話題加入在微博的話題討論中去,讓網民參與其中,討論彼此對理財的看法,從而引導大家關注理財;另外,目前app應用受大多數人的青睞,許多人花在手機上的時間遠大於電腦,我們可以設計諸葛理財的app應用,來幫助用戶設計理財方案,記錄理財過程,來慢慢養成理財習慣。讓更所的人注意到理財的重要性,也幫助別人養成合理理財的良好習慣,對自己的未來認識有好的規劃,創造更多的財富。

2.加大諸葛理財宣傳力度,普及使用知識。

爲了讓更多的人更深入、全面地認識瞭解諸葛理財,並知道怎樣使用諸葛理財。應加大對諸葛理財的宣傳,在網絡各個角落,論壇、新聞資訊、網購頁面等處宣傳諸葛理財,從而慢慢發現諸葛理財的價值所在,並最終成爲諸葛理財用戶。具體方案可以如下:首先通過報紙、電視等方面的廣告形式大力推廣宣傳諸葛理財,讓更多的人聽說了解諸葛理財;其次可以製作視頻講解諸葛理財的使用方法及步驟,讓各類人羣全面地瞭解如何使用諸葛理財;最後在諸葛理財頁面增加各類問題諮詢,幫助用戶解決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六、總結

通過此次活動,激發了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我對此次活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對大學生理財有了初步認識。也對自己的理財做了相對的規劃。也對諸葛理財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對其有了興趣。

大學生理財實踐調查報告(二)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爲主。而伙食費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卻出現'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各種服飾、化妝品,數碼產品消費成爲日常消費大頭。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爲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麼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

許多家長始終認爲,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着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常常是'心太軟',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並且從國小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從來都是家長一手包乾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不知道什麼應該花什麼又不該花的。如果孩子在沒有問過家長的情況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錢,也會受到家長的訓責。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纔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跟着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學生上。可這些主要出現在那些問題上呢?

(一)學校問題

學校在教育學生成材的同時,卻沒有教他們怎樣理財。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認爲理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還不適宜涉足這種事情,或者認爲理財的事情孩子長大以後自己也能學會。更多的人認爲,青少年時期應該是'一片淨土',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知識、長身體,其他的都應慢慢來。並且學校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的活動極少學術性強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所以在學習上的消費不多。

(二)社會問題

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遊戲機廳)的存在等,往往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經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繫越來越緊密。學生們受到社會上鋪張浪費現象的影響,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擺闊。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麼自己也買。只爲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誘人的。,使得許多同學都想去一一嘗試。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在途中迷失方向。

(三)自身原因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不強、自我約束力不夠、缺少主見。虛榮心、攀比心強等。大學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裏的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顯示他們的理財能力的缺乏。

對大學生理財的建議

(一)做好整體規劃

每個月可以使用的資金爲多少,每月的經常性開支爲多少,留取每月資金總額的20%作爲備用資金,以應該計劃外支出,如外出、購書等。做好個人財務賬本。這樣不僅能清晰的.看出每個月的支出狀況,同時能更好的預測未來幾個月大概的支出情況。

(二)養成儲蓄習慣

可以有計劃地將自己不用的錢存成三個月定期儲蓄或活期儲蓄,然後按照計劃有規律地進行支取。另外,還可以開一個帶有自動理財功能的'綜合理財賬戶',這樣,家長寄去的錢可以自動轉爲定期存款,而支取的時候,銀行電腦系統會自動計算,支取損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實現資金的有效配置。

(三)樹立勤儉意識

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條件更是貧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應該把有限的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亂花。除了4年間的學費2萬元、基本生活費(吃飯、學習資料錢按500元/月計)約2萬元,建議額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學生通過打工掙得。

(四)學會精打細算

大學生活的消費中有很多省錢的竅門,比如買二手貨、選擇優惠電話卡、辦購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學習省錢竅門,儘量別花冤枉錢,更多地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電子產品,能用學校的就用學校的,或者幾個同學合買、淘二手貨,把奢侈消費壓縮到最低。

(五)學會記賬和預算

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堅持把收支情況整理並記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支出,對症下藥,對今後的開支做出必要的修改,達到控制的目的。

(六) 勤工儉學

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進行勤工助學活動,學會自立,不但能減輕家庭負擔,還能使學生從勤工儉學中體會父母的辛勞,由此樹立自立、自強的上進心,爲今後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良好基礎。這種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爲大學生理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從調查結果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大學生消費中還存在着很大的問題,大學生的消費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哪些可以提倡。哪些要堅決杜絕。都還不清楚。總體上說大學生的消費還處於一個成長健全的時期。理財是一輩子的事,對於沒有收入來源(大多數依靠父母提供)的大學生來說,大學階段的財商培養只是日常的訓練和比賽前的演練,而不是看重輸贏結果的比賽。所以,我們一定有理財實踐,有良好的理財習慣,等到今後走出校園,與普通人相比,一定會表現出高人一籌的財商來。

【第6篇】大學生理財方案設計調查報告

大學生理財方案設計調查報告

對於不少90後來說,邁入大學校門,意味着自主打理財富的開始。以下關於大學生理財方案設計調查報告是小編爲各位讀者們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歡迎閱讀與借鑑。

大學生理財方案設計調查報告

90後的大學生追求互聯網的便利快捷,已經有很多大學生選擇p2p理財。由於p2p理財門檻低、收益高、流動性好,目前,已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這個理財的隊列。

報告通過對全國2325所高校的分析發現,在全國2500多萬在校大學生中,超過35%的人在過去一年嘗試了互聯網理財,其中,浙江大學的學生理財成績最好,過去一年全校僅通過螞蟻聚寶平臺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收入就高達1069萬元,成全國財商最高的大學,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緊隨其後,分列第二和第三,收入分別爲847萬元和577萬元。

很多學生的理財,已經不是“小打小鬧”,據統計,有超過1萬的學生,過去一年的理財收入在4000元以上,換言之,在9月的開學季,這些90後學生僅靠自己的理財收入,就已經能夠基本覆蓋新學期的學費了。

90後漸成互聯網理財主力

對於不少90後來說,邁入大學校門,意味着自主打理財富的開始。根據螞蟻聚寶的數據,在開學前三週時間裏,共有109萬大學生首次使用餘額寶,開始藉助互聯網的方式,管理自己全年的生活費,而且越是臨近開學,開通人數越多,在開學前一週,新增餘額寶用戶中,大學生佔比達到34%,創全年最高值,大學生也成爲餘額寶新增用戶的最大族羣。

如果加上已經畢業,剛剛邁入職場的90後,那麼,在這三週時間內,整個90後羣體更是佔據餘額寶新增用戶的50%以上,佔比是80後的兩倍,顯示出90後已逐漸成長爲互聯網理財的主力。甚至在門檻較餘額寶略高一些的定期理財平臺招財寶上,也有32.6%的用戶是90後,這個數字高於70後用戶的佔比,僅次於佔比44.8%的80後羣體。

螞蟻聚寶數據分析師佘振龍表示,“相比於80後,90後理財意識的.建立明顯來得更早一些,他們不願意等到有足夠本錢了再理財,哪怕本金較少,他們也會嘗試理財;另一方面,由於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大發展,理財的資金門檻、操作門檻都大大降低,這也爲90後更早地接觸理財提供了極大便利。”

浙大學生一年網上理財賺出1069萬元

全國範圍看,浙江、上海、福建、江蘇、北京五地的學生,理財觀念最強,嘗試互聯網理財的學生佔比超過40%,分列前五,北京的佔比爲40.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各省學生理財普及程度的排名和經濟發展程度的排名也並不完全匹配,福建超過江蘇,重慶超過廣東,分列第三和第六。

數據顯示,全國高校過去一年理財收入排名前十分別是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在北京,北大和清華兩所高校躋身全國高校財商top10,分列第二和第七,其中北大學生過去一年互聯網理財收入超過了800萬,北京財商位列第三到第五的高校分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

大學生幫父母理財賺出學費

在外界看來,學生理財,本錢不多,理財收入也必然不高,但實際情況是,有上萬的大學生僅僅通過互聯網理財,就可以賺出一整個學期的學費。

有意思的是,這些學生的大數據畫像顯示,他們身上最顯著的標籤並非“富二代”,而是“高材生”。因爲這些學生主要都來自一些211、985的名牌高校。

他們是如何賺到高收益的呢?一個很主流的方式就是幫父母理財。在用戶調研中,一位來自上海交大的學生介紹了自己的理財方式,“爸媽給了我20萬元資金用於理財,我將80%的錢用於招財寶定期理財,20%用於餘額寶活期理財,平均年化收益7%,我按照年化4%的收益還給爸媽,多出的才留給自己,一年收入也有6000元,而且爸媽也不虧,這比他們存款的收入還多一些。”

佘振龍表示,“90後作爲互聯網的原住民,往往比自己的父母更擅長互聯網理財,而不少父母也願意信任自己的子女,甚至有意識地撥出一部分家庭資產來培養子女的理財能力。”不過,佘振龍也提醒,90後在幫助父母理財時,一定要考慮父母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儘量將資產多元化地合理配置,基金、股票等風險較高的投資方式,在資產配置中的佔比不宜超過30%。

據國內知名實名制社交網站人人網近日發起了一項2017年輕人理財調查顯示,半數喜歡互聯網金融理財90後表示,會拿出20%以下的可支配資金進行理財;表示會拿出20%-50%資金理財的90後超三成;另有近兩成的90後表示會將50%-80%的可支配資金進行理財。

談到理財的目的,53.9%的90後表示是爲了讓自己的錢保值增值;稱理財是爲了進行更大額消費的90後則佔25.6%;表示爲了鍛鍊自己理財能力的90後佔20.5%。

調查顯示,90後的理財方式比較多樣化,銀行定期/活期、互聯網金融p2p產品、銀行理財產品是他們最傾向選擇的理財方式,分別佔比61.5%、53.9%和38.5%。投資基金以30.8%的佔比成爲90後位列第四的理財選擇;購買債券佔比15.4%;投資股票則佔7.7%。

中潤互聯網金融平臺理財師表示,日漸豐富的互聯網理財產品讓90後大學生的理財意識增加,收穫了理財收益帶來的快樂。與此同時,不少90後大學生也開始考慮把更多閒置的錢投入線上理財中獲取收益,並且還表示會嘗試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90後線下理財較少,他們更多偏愛線上理財,無論是餘額寶這類互聯網寶寶類產品還是投資p2p平臺,在90後羣體中已經佔據了很大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