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多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多篇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係到大學生個人的成長,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排解心理障礙,培養健康心理素質,成爲高等教育必須承擔的時代使命。本文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範文,僅供參考。

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範文一:

隨着社會開放程度的加大,大學生生存競爭和壓力的增大、文化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心理健康成爲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面對社會發展和競爭的加劇,對自己期望值很高卻對挫折承受力又不強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心理和思想都在發生深刻而劇烈的變化,承受的心理壓力和麪對的心理問題遠大於以前,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所以瞭解和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作爲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應該擁有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這樣才能成爲真正的有用之才。爲此我針對此問題對周邊同學進行了心理健康問卷調查,通過此途徑找出實際問題所在並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希望爲廣大同學提供幫助。

隨着大學生獨生子女及貧困生的大量增加,這些心理問題將更加突出,如果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加以認真研究解決,不僅將嚴重影響未來高級人才的質量,還將誘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心理問題已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才產生了較爲嚴重的威脅,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已成爲當今社會和各高校關注的重點,爲此我對同學之間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通過問題的發現了來解決這一問題,爲廣大緩解心理壓力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一、調研基本情況介紹

本次調查方式是在我的同學之間採取隨機抽樣調查,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本次調查藉助騰訊QQ進行問卷發放,也得到了大部分同學的支持。這次調查一共發放了120份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爲本科及大專的在校大學生,男70名女50名,一共收回108份具有分析價值的問卷。這次調查得到了同學的大力配合具有一定的分析價值和較高的可信度。

二、調研分析

(一)、人際關係問題

根據調查可發現,有的大學生在與同學交往過程中往往表現出自負的心態,待人處事以自我爲中心,總想表現自己,經常抱怨別人不理解、不體貼、不關心。有的大學生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例如調查中發現有4%的同學當自己不受到別人理解時會和別人衝突,缺乏理性,15%的同學會有不同程度的怨憤和心情壓抑!不願和同學交流、合作,一心只讀聖賢書,導致大學生產生自閉偏執等心理問題。此外,大學生之間由於個性、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也容易產生衝突,導致有些大學生相互冷漠,甚至仇視打擊對方,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在內心積聚心理問題,極易產生心理疾病。

(二)、學業問題

調查發現14%的同學認爲大學生活就是三點一線之間教室、寢室、食堂缺乏激情與熱情枯燥乏味。據瞭解學業上的主要問題是:(1)學習壓力大;(2)學習動力不足;(3)學習目的不明確及學習成績不理想;(4)學習注意力不集中。

(三)、戀愛與性的問題

大學生大都處18 ~ 25 歲的年齡階段,生理和心理髮展過程已進入了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趨向成熟的階段,不少大學生開始談戀愛,但在如何處理戀愛與性問題上常常感到困惑。

(四)、情緒問題

在情緒方面調查發現,12%同學不敢在同學面前大聲說話 ,這反映了一些情緒問。進入大學後, 社會角色的換位引起了大學生許多的心理衝突,從而產生內心的痛苦和不安。大學生易出現的情緒困擾主要有:

(1)抑鬱。抑鬱是大學生最爲常見的情緒困擾。如得不到及時的心理諮詢及治療,就會形成嚴重的心理疾病,造成嚴重後果。

(2)焦慮。通常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喪失、失敗感、罪惡感的增加等,是由幾種情緒混合而成的情緒體驗,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

(3)自卑。自卑的人大多性格內向, 常常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總感到別人瞧不起自己;做事瞻前顧後、畏首畏尾;不敢與人交往,不敢實踐,因而抑制了自己的才華和進取的時機。

(4)冷漠。一般表現爲對外界的任何刺激都無動於衷,漠不關心,既不與人交流思想感情,也不多管閒事,一副冷若冰霜的樣子。從表面上看,冷漠的學生是無動於衷,實際上一些學生內心十分痛苦,有很重的壓抑感,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將產生嚴重不良後果!

(五)、做法分析 經驗與啓示 存在問題及原因

據瞭解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社會環境等因素,也有發展過程中自身主觀的因素。社會因素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物質文明在不斷的發展但是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缺失使得他們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處於不穩定階段,心理素質還十分脆弱,容易造成價值觀的混亂和情緒的起伏不定,致使他們心理複雜而動盪不安。家庭因素現在的還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生下來嘴裏就含着金鑰匙是家裏的寶,從小的嬌生慣養導致他們心理承受能力差。

自身因素,大學生個體因素是影響和制約大學生心理個體的人格缺陷大學生的人格結構較複雜,影響因素也很多,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良因素不同程度地影響着其人格的健康發展,導致其人格發展有缺陷。研究表明,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發展缺陷,表現爲孤僻、冷漠、多疑、悲傷、急躁、衝動、固執、好鑽牛角尖、易偏激、驕傲、虛榮、以自我爲中心等。自我意識缺乏客觀性和正確性,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是大學生心理髮展中具有突出特色的方面,是個性發展的最集中的表現之一。

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等。大學生對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有濃厚的興趣,但卻常常缺乏客觀性、正確性。有時自我感覺太好而自負驕傲,自我期望值過高,偏離實際水平,而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時,又因偏離而出現逆轉,走向對立面,產生自卑情緒,自我評價過低,不能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缺乏正確的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問題是大學生最爲關注也最感困惑的問題之一。人際關係的好壞往往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也影響到大學生對自我的正確認知,進而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可以說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大學生產生心理困惑最多、最直接的原因。生活環境變遷,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所處環境的巨大變遷會使個體產生心理應激。生活環境的變遷對新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結論與建議

對於以上調研結果發現的問題我向大家提出我個人的看法以及意見希望能對大家未來就業有所幫助。

1、在處理與他人的關係中,我們應該應當更加積極主動,而不應該等待他人的主動。

而師生關係中學生的積極主動顯得更加重要。大學中老師不再是中學時代與學生朝夕相處的,爲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結合的老師了,大學中的老師自身也有繁忙的工作和學習,任課老師也一般在課堂上才能見到。因此,在師生交往中的主動權就掌握在學生的手中。當遇到心理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的問題的時候,主動找老師尋求解決的方法,有可能的話儘量與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繫,這也是對學生非常有利的。

2、同學之間的長時間相處,尤其是舍友長期生活學習都在一起。

長時間的相處難免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矛盾。當這些矛盾出現的時候,應該積極地尋求解決,而不應該激化擴大矛盾,儘可能地心平氣和地協商解決問題。同時,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時,應該保持一種寬容的心理,設身處地地爲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顧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顧。

3、在處理異性關係,男生和女生都應該主動,不必感到羞澀靦腆。

在人際交往中,異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與異性的交往中應該表現得落落大方。在與異性的交往中,不僅能夠給人情感的滿足感,而且可以讓不同性格類型的異 性互相補充,更加嫩完善自我的性格,培養健全的人格。

4、當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時候,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壓抑,這是屬於正常的心理反應。

此時,自己應該儘可能地與別人增加溝通,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平時的交往中,講究誠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讓他人由衷地感到你是可以信任的人。此外我們在發現自己已經出現情緒低落壓抑等心理問題的時候,應當勇於正視,尋求方式解決。在解決方式的選擇上,儘可能地採取自我調節和與他人交流溝通相結合,解決方式應避免單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式從心理問題的陰影中走出。

5、正確的價值觀是個人健康發展的助推器,是個人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實現奮鬥目標的燈塔。

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學校園之後,就有必要對整個大學生涯進行規劃,對未來的人生、職業有一個較明晰的規劃,確立明確的目標,併爲實現目標而努力奮鬥,堅持不懈。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僅包括個人的人生規劃,還應包括對社會的責任感,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爲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6、無論是大學生活,還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挫折,這就需要大學生較強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儘可能地積累挫折經驗,豐富人生閱歷,讓自己心理日漸成熟,爲培養健全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7、面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如何恰當地處理學習生活是大學生必須正視的問題。

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確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大學生對校園學習生活的評價。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認爲大學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對大學學習生活缺乏熱情與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大學學習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長期的目標,使大學生缺乏奮鬥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動力。另一方面,大學生學習生活的自主積極性不高,或許是受到中學時代教育模式的長期影響,留下了些許後遺症,在一定程度上對老師、父母還存在依賴性,沒有完全從中走出來。因此,有必要努力培養獨立自主意識,這是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同時也是進入社會前的必要準備。

調查總結

大學生處於生理和心理急劇變化的時期,加之社會壞境的劇烈變化,很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和心理失衡。近年來,隨着一系列由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惡性事件不斷髮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分析,總結了一些在實踐收到良好效果的方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優化大學生心理素質、開發大學生心理潛能、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轉變觀念、改善管理、改進教學、拓寬社會活動領域和加強心理衛生知識的普及及教育等多方面入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本人協調配合,共同努力,持續、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範文二: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爲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身心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爲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調查目的:

1.瞭解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發現問題並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

2.分析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的主要問題,爲今後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提供決策依據;

3.分析出現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4.通過調研瞭解學生健康狀況,有利於構建和諧校園;

5.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開展心理諮詢活動,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不斷地加強心理品質修養和鍛鍊,爲成纔打下良好的基礎。

近幾年,隨着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校的校園穩定。接連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種現象已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爲了瞭解我校大學生心理的現狀和心理素質,分析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的主要問題,爲今後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提供決策依據,從而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更好的應對人生和社會的各種問題和矛盾,我將大學生心理狀況作爲此次專題調研。此問卷針對大學生目前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以統計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當前出現的校園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從心理學的觀點看,大學時代是個人的心理斷乳的關鍵期。心理斷乳意味着個人離開父母家庭的監護,徹底切斷個人與父母家庭在心理上聯繫的“臍帶”,擺脫家庭的依賴,成爲獨立的個體,完成自我心理世界的建構。當多重發展任務同時落到大學生身上時,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衝突。作爲現代社會組成部分,現在的大學生有着許多自己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的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作爲國家、社會發展的中堅貯備力量,大學生將會如何認識和處理這些問題與衝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必然會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爲此,針對大學生幾大類心理問題研究設計了一份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我總共設定19條問題,通過爲期兩週的問卷發放調查,最後共回收40份問卷進行分析,希望能通過分析數據初步瞭解到大學生心理狀況以便發現問題並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

由於設定的題目較多,在這裏我就挑選更具代表性、問題更突出的選項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建議以解決本校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問題一你認爲緊張情緒會給你的考試成績帶來影響嗎

由這個表格,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有百分之六十多的人覺得緊張情緒會給考生帶來影響。這也就說明,會有一大半的人很重視考試,他們期望通過考試取得優異成績。那麼,怎麼調整自己的緊張情緒以從容面對考試就顯得尤爲重要。當遇到考試或自己所重視的其他事情我們又過於緊張時,做個深呼吸,並暗示自己,我已經努力了,結果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體驗這個過程,做好每一個細節。這時我們就會放鬆很多,我們離成功就會更進一步。

問題二你對自己的專業是否滿意

有這個問題可以看出,隨着就業壓力的增加,就業形勢的日趨惡化,很多人已不再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專業,所以對現在所學習的專業熱情度不高。

問題三你對自己的外貌滿意嗎

從這個表中可以看出,對自己相貌的人滿意的人很少,絕大多數覺得還好,但還是有一部分人對自己的相貌不太滿意。更有甚者,還會抱怨自己不夠美麗或者帥氣,久而久之,會讓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嚴重者會導致自閉。所以,作爲大學生我們應該明白身體髮膚來自父母,更大部分取決於先天,爲了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我們更應該多讀書,多學習。

問題四上大學後你最大的挫折是什麼

選項

A 學習成績不理想 B 戀愛不成功 C 不適應宿舍生活 D 經濟困難 E就業競爭壓力太大

小計 10 10 4 0 18

比例 25% 25% 10% 0% 45%

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 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爲今後繼續深造或就業做準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中學課程幾年一貫學習僅有的幾門大學聯考課程,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 ,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自律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有一部分人習慣了往日的教學方法,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從而導致成績不理想,失去了老師的重視,產生了一定的心理落差。因此,這就提醒輔導員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學生成績問題不可小視,一旦發現同學有消極情緒,就要立即給學生做好疏導工作。

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 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爲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可喜的是調查結果顯示這部分人只佔極少數。但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要多多關心身旁的人,尤其是那些少言寡語的人,幫助他們融進集體的生活中來。

大學生一方面生理上成熟,有一定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同學們紛紛戀愛也給自身一個刺激,於是想戀愛。但有戀愛的也就會有失戀的,不過總體來說對於失戀問題,大多數大學生很看得開,但因失戀問題而跳樓自殺的也不是沒有,所以對這種問題,同學們也不能小視,當我們遇到這種問題時要及時向周圍的同學或老師尋求幫助,周圍的朋友失戀時也應該及時開導他(她)。

近幾年,隨着社會發展,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讓即將踏入社會的我們感到壓力很大是難以避免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在衆多競爭對手中佔有絕對優勢。

問題五這些心理健康標準中,你滿足幾條(多項選擇)

選項

A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B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C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爲環境所左右

D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E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F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G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H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K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I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

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小計 24 26 8 18 12 26 14 8 18

比例 60% 65% 20% 45% 30% 65% 35% 20% 45%

10 25%

這個問題是我根據心理學家劃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改變的,旨在測試本校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大體狀況。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人都集中在ABF選項上,聽過進一步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本校大學生絕大部分有充分的安全感,對自己有較充分的瞭解,並能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能力,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具備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等。

通過對本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及結果分析,我提出如下建議:

學校角度設:公共課及團體輔導。學校心理諮詢結構的進一步完善。適時的對大學生開展關於心理健康方面的問卷調查,通過問卷瞭解學生心理狀況,對發現問題的學生及時予以幫助。

學生自身角度:要轉變觀念,正視心理問題,及時與輔導老師溝通接受心理輔導。但如果你真的不想與人溝通,那麼你要學會一些自我調節的方法,如:

①自我激勵 ②情境遷移 ③情緒宣泄 ④講究處事技巧 ⑤學會自我放鬆 ⑥要經常自省

心理健康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重要的影響,在接受外界幫助的同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的調節。保持心情愉悅,樂觀面對生活。對於大學生心理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正確的學習觀對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的提高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大學學習是“自學爲主,教師講授爲輔”的自主性學習,因此應樹立大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的觀念。這首先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自我識別、自我選擇、自我培養和自我控制的自主學習觀;其次,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繼承前人知識經驗,更要敢於另闢蹊徑,敢於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

2.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3.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4.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

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範的習慣。

5.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6.正確認識自我,克服焦慮。

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學習能力,調整自己的學習 目標,是克服學習過度焦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習目標制定過高,會打擊學習者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習者對自身學習能力產生質疑;學習目標太低,則會降低

學習者學習效率。學習者應增強自信心,勇於挑戰學習;也要從態度上正確對待考試,提高應試技巧;當出現考試焦慮狀態時,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應對怯場,穩定情緒。

小結: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難以培養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爲“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範文三:

一、基本情況

1、調查背景和目的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斷言:“文明程度越高,人類的心理壓力越大。”在當代社會,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青年,無數這樣或那樣的光環籠罩在他們的頭頂,似乎光環下的青春和生活就沒有一點遺憾和陰影。然而,在這些天之驕子中難道就沒有如“馬加爵“一般內心自卑和孤僻的人嗎?難道就沒有心理扭曲的“馬加爵”還在歧路口徘徊?“馬加爵事件”的發生並不是偶然的,它重重的再次敲響心理教育的警鐘。近年來校園裏因心理問題引發的一系列惡性事件也不只一遍的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心理問題是年輕人成長過程中無法迴避的煩惱,也是大學生成才的一大障礙。請看下列資料:

自殺事件:

1.2002年3月,身爲教授兒子的黃毅留下遺書之後,在自家的樓上墜身而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又一個年輕的生命在校園裏消失。

有關人員向記者證實,黃毅留有一份100字左右的遺書,大致內容是:學習負擔太重,實在承受不了壓力,不想活了。

2.2001年9月17日凌晨,廣州市海珠區某學院一名剛入校兩天的新生無法適應新環境,連續失眠兩天後從宿舍樓跳樓身亡。

3.2001年10月9日約凌晨1時,廣州某高校99級化學系學生石某不顧同學和女友的勸阻,從海印橋上縱身投江結束了年輕的生命,遇難的還有另外一位救他的大學朋友。

經調查,石某先後談了3個女朋友都不順利,加上父親又下崗,覺得自己學習成績又不好,對不起家裏人。

4.2001年11月,廣州某名牌大學新聞系2001屆畢業生樑某,參加工作不到半年在家採用電擊方式自殺身亡。

畢業後,樑某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覺得壓力很大,身邊又沒有特別談得來的同事。面對?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凰承模願衲諳虻乃萇俸圖胰斯低ǎ嚼叢椒獗眨隕睢⑹亂蹈械驕?/p>

5.2001年12月31日上午,廣州市五山某高校2000級研究生墜樓身亡。

據瞭解,他們研究生的每門課要根據成績排名,排在最後5%~10%的學生,給予黃牌,累計三個黃牌就換一個紅牌,得紅牌的學生畢業難度較大。該學生可能是成績太差,受不了刺激。

犯罪事件:

6.2004年2月23日,雲南大學廣西籍學生馬加爵因平日性格孤僻多疑,與同學打牌產生誤會後殘忍用鈍器連續傷害四位同學,近日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馬加爵死刑。

2003年《中國青年報》報道:2003即將畢業的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學生週一超參加公務員應聘,因體檢不合格被取消錄取資格後,竟用尖刀行刺嘉興市勞動人事部門的工作人員,造成1死1傷。

7.2002年3月上午,北京市人民檢察院一分院批准逮逋了涉嫌故意殺人的大學生馬曉明。

只因功課不好被學校“勸其退學”,上個月,自感沒法向家裏交待的馬曉明把自己的爸爸和奶奶殺死了。

8.2002年3月,在長沙市某高校發生了一起殺人碎屍案,犯罪嫌疑人因爲感情的糾葛,殘忍地將同班女友殺害並肢解。

9.22歲的劉海洋,原清華大學機電系學生。

2002年一二月間,他先後兩次在北京動物園熊山黑熊、棕熊展區,分別將事先準備的氫氧化鈉(俗稱“火鹼”)溶液、硫酸溶液,向展區內的黑熊和棕熊傾倒,致使3只黑熊、2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傷熊”案一時間成爲人們口耳相傳的熱點。

我們不願想起這些血淋淋的事實,但不得不面對用生命化成的一個個問號:我們這些大學生怎麼了?我們接受的不是這個時代最多元的教育文化,享受的不是這個社會最先進的物質產品嗎?只是爲什麼在耀眼的光環下,我們的心靈卻如此脆弱?國內關於大學生心理素質狀況的研究起步很晚,直到八十年代後期纔出現,這種狀況又常常被人們模糊地認識着,若走近真實和清晰,我們的思考也許將更有價值,這份調查報告正是由於這樣的目的產生的。

2、調查方法和樣本構成

本次調查選擇了本市南通大學、南通職大兩所高校,共發放45份調查問卷,收回42份有效問卷,無效問卷3份。本次調查採取匿名方式,共調查人數42人,其中南通大學8人,南通職大35人,男生12人,佔28.5﹪,女生30人,佔71.5﹪,年級分佈:大一年級18人,佔43﹪,大二年級13人,佔31﹪,大三年級11人,佔26﹪。調查問卷樣本構成有三個部分,分別是“瞭解自己”“瞭解別人”以及“大學生人格健康測試”(UPI)。

3、調查結果和初步分析

對大學生活滿意度與人格健康測試結果

表一:大學生生活滿意度和人格健康自我評價情況

調查範圍 滿意 基本滿意 不滿意 不滿意,但無法改變 有明顯心理問題 需要關注羣體心理健康

大一年級 11% 44﹪ 44﹪ 1﹪ 44﹪ 12﹪ 44﹪

大二年級 16% 38﹪ 46﹪ 0﹪ 54﹪ 7.6﹪ 38.4﹪

大三年級 9% 55﹪ 36﹪ 0﹪ 36﹪ 36﹪ 28﹪

通大整體 0% 62.5﹪ 37.5﹪ 0﹪ 37.5﹪ 37.5﹪ 25﹪

職大整體 11% 40﹪ 46﹪ 3﹪ 46﹪ 14﹪ 40﹪

(1)大學生生活滿意度。從各年級學生情況看,一、二年級學生生活滿意程度差異較小,感覺滿意、基本滿意的人數比例與不滿意的人數比例基本持平,但感覺不滿意人數比例過大,應引起重視。三年級學生生活滿意程度差異較大,感覺滿意、基本滿意的人數比例爲64﹪,感覺不滿意的人數比例爲36﹪。從整體上看,通大學生生活滿意程度差異較大,職大生活滿意程度差異較小。(詳見表一)

(2)大學生人格健康測試(UPI)。

從各年級學生情況看,二年級學生有明顯心理問題人數比例均爲各年級最高,三年級學生可能有心理問題的人數比例(包括需要關注羣體)高達72﹪,一年級學生有明顯心理問題和心理健康人數比例相同。從具體數據統計,7﹪學生曾經有輕生的念頭,38﹪學生自認爲心理有問題,大三年級學生心理狀況不如低年級學生,女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如男生,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略差於通大。(詳見表一)

(3)大學生生活困擾狀況

從選擇人數上看,大學生感到最困擾的事項是:“人生髮展與職業選擇上有困難”(69﹪),其次是“思想上有困惑”(52﹪),選擇人數比例排序爲3—6位的分別是:“課程學習有困難”(45﹪),“自我管理能力不強”(40﹪),“經濟困難”(35﹪),“人際關係與溝通上有困難”(30﹪)。(詳見表二)

表二:大學生生活困擾狀況

題號 事 項 大一 大二 大三 整 體 排序

1 不適應大學生活 11﹪ 30﹪ 0﹪ 15﹪ 9

2 課程學習有困難 55﹪ 38﹪ 36﹪ 45﹪ 3

3 經濟困難 38﹪ 38﹪ 27﹪ 35﹪ 5

4 思想上有困惑 38﹪ 61﹪ 63﹪ 52﹪ 2

5 自我管理能力不強 33﹪ 30﹪ 63﹪ 40﹪ 4

6 人際關係與溝通上有困難 38﹪ 30﹪ 27﹪ 33﹪ 6

7 與異性交往方面有困難 11﹪ 15﹪ 18﹪ 14﹪ 10

8 家庭變故或困擾 11﹪ 38﹪ 27﹪ 23﹪ 7

9 人生髮展與職業選擇上有困難 50﹪ 84﹪ 81﹪ 69﹪ 1

10 其他 16﹪ 9﹪ 36﹪ 19﹪ 8

(3)大學生對心理輔導的需求情況

根據調查數據統計,有38﹪的一年級學生需要心理輔導,有53﹪的二年級學生需要心理輔導,有的45﹪三年級學生需要心理輔導,顯示還表明,一年級學生不需要心理輔導的人數比例是各年級最高的,可見低年級對心理輔導方面的信心不足。

(4)大學生對生活輔導的需要情況

從選擇人數上看,大學生最需要輔導項目爲:“在我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和“解答一些思想問題”(62﹪),2—4位爲“介紹爲人處事的經驗”(53﹪)“介紹和開放校內外資源”(52﹪)“在我難以自我控制時給予警醒(45﹪)。除了經濟援助這樣非輔導性的項目外,大學生對輔導的需求狀況與他們的生活困擾狀況是基本一致的。(詳見表三) 表三:大學生對生活輔導的需求情況

需要內容 大一 大二 大三 整 體 排序

1.介紹適應大學生活的方法

16﹪ 8﹪ 18﹪ 12﹪ 7

2.介紹和開放校內外資源

50﹪ 61﹪ 45﹪ 52﹪ 3

3.解答一些思想問題

55﹪ 53﹪ 81﹪ 62﹪ 1

4.介紹爲人處事的經驗

50﹪ 69﹪ 36﹪ 53﹪ 2

5.協助解決學習問題

55﹪ 8﹪ 36﹪ 42﹪ 6

6.協助解決心理問題

38﹪ 53﹪ 36﹪ 43﹪ 5

7.在我難以自我控制時給予警醒

44﹪ 46﹪ 45﹪ 45﹪ 4

8.在我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

提供參考意見 88﹪ 84﹪ 63﹪ 62﹪ 1

9.其他

0﹪ 15﹪ 18﹪ 9﹪ 8

二、分析原因

目前,我國普通高校的大學生年齡大多在18—23歲之間,他們的心理髮展水平處於迅速走向成熟但真正完全成熟的階段,有着不同於中學生和一般社會青年心理髮展基本特點:

(1)自我意識增強但發展不成熟。

(2)抽象思維迅速發展但思維易帶主觀片面性。

(3)情感豐富但情緒波動較大。

(4)意志水平明顯提高但不平衡、不穩定。這些特點是瞭解和分析大學生心理狀況的客觀基礎。

大學校園是個多種文化磨礪碰接的地帶,多樣性的價值觀、世界觀在這裏得到延伸或是方向性的改變,,再加上大學生長期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裏,缺乏生活閱歷、生活經驗,其心理適應能力、承受能力、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大學生心理疾患正是在這一特有環境中多種誘因共同作用下發生的。

那麼這些心理疾病和障礙又是從哪裏的呢?

(1)大學階段的特殊性。大學裏的學習生活與中學已大大不同,可以說是一個新的學習方法、思維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轉型期。中學的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教學已經轉變爲自學爲主、老師指導爲輔的學習方法,自覺、自立、自主、創造是大學學習的特點。一些同學在進入大學後未能掌握大學學習的方法,導致考試失利。從而帶來厭學、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問題。有些同學甚至會患上考試焦慮症,從而引發一系列生理上的問題。相對中學單純的人際關係,大學的交往是廣泛的,有同學、同鄉、師生、異性、社會活動團體等。同居一室的有來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鄉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們之間的磨合是個新問題。一些學生個性強以自我爲中心,不會設身處地爲別人着想,而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合羣,孤獨寂寞,經常埋怨自己沒有,甚至想逃避。轉型期是一個動態期,一系列的轉變都可能讓人茫然、憂鬱、甚至恐懼,必然對心理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

(2)家庭教育方式不適當

許多家長寄望於的不僅是自己孩子上大學,出國讀書,更多的是今後的出人頭地、爲家 爭光。然而,家長期望值過高會給學生造成現實和理想的不統一的落差,使他們揹着重重的心理包袱,遇到問容易產生自卑、暴躁的情緒。從讀書開始,學校和家長只注重智力教育,往往忽略子女的健康心理和人格的教育,同時,在教養方式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多采用簡單、粗暴的傳統的家長制手段,這種消極的教養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鬱焦慮、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品質。而上大學後,相當多的家長在子女考入大學後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提供經濟支持上,而對子女的心理成長問題則關注不夠,家庭教育是一個連續和不斷更新的過程,這就要求家長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觀念,瞭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好其心理壓力的調節和疏導工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學校、父母的教育觀念、家庭教養方式之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比關係。

(3)社會現實的影響

從個體發展心理來看,大學生正處於自我確認期,在他們腦海裏設計出美好的未來和前程。然而,現實社會中的種種客觀障礙常阻礙“理想自我”的實現。近年來高校擴找範圍越來越大,時常使之畢業就業出現巨大競爭壓力,大學生變得到處都是,而自己卻什麼都不是?什麼也都做不成?考研、就業、還是出國……衆多學子在這樣的十字路口徘徊。如何面對早晚都要涉入社會的現實,給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定位,是他們心理的一個結。快速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工作學習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部分學生逃避現實,消極頹廢,沉溺於玩樂放縱,甚至滋生自殺傾向等嚴重的心理問題。

(4)人際交往關係困難

當校外網吧成爲了學生打發時間的去處,當日記本成爲自己唯一的朋友,當宿舍只剩下各自的呼吸,才發現原來自己根本沒有可以傾訴的朋友。馬加爵就是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現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爲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造成人際交往困難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學生多爲獨生子女,對其教育不當造成了一些負面效果,如任性自私、爲所欲爲;由於從小缺乏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感與合作精神;家長的過分包辦使獨生子女上大學之後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爲人處世的能力。由於交際困難,一方面導致大學生產生自閉偏執等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因無傾述對象,有問題的學生更會加重心理壓力,還易導致心理疾病。此外,網絡作爲新興的一種通訊方式,已成爲年輕一代的越來越推崇的一種溝通和排譴方式。但我們必須看到,網絡作爲心理排泄的一種方式,具有其兩面性,是一把雙刃劍,,在虛擬的世界中一切都沒問題,回到現實中各種問題卻越來越不能解開。如果過於依賴網絡,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願與人面對面交往,會影響大學生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還可能導致人格分裂。

(5)情感困惑和危機

當前,大學生對情感方面的問題能否正確認識與處理,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大學生正處於青年期,伴隨性發育的成熟,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不成熟之間發生激烈的碰撞,渴望愛情,憧憬婚姻,卻缺乏成熟的愛情觀念,和正確的性觀念和性道德,當遇到這類問題或相關問題時往往會不知所措。其次是大學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這是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戀愛失敗往往導致大學生心理變異,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

(6)高校心理諮詢工作欠缺

本次調查中發現,64%的學生不滿意所在學校心理教育工作,而同樣也有42%的學生需要心理輔導和幫助。學校教育在一個人格的形成過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身心發展趨於成熟,但尚沒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據報道,北京52.2%的高校至今還未設立心理諮詢機構,亦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諮詢教師,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仍被混同於一般的思想問題施以不科學的教導。另外,心理諮詢的一些手段、方法落後、陳舊,適應不了學生的要求,以致學生一旦有了心理問題,也不太願意去心理諮詢中心解決。此外,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跟上時代步伐,要善於針對大學生的不同個性心理因勢利導。

(7)對貧困學生關懷不夠

貧富差距問題作爲一個社會問題同樣也出現在大學校園裏。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現象:同是一個班的同學,一些花錢大方,追求“卓越”的生活,而另一些同學卻省吃儉用,到處尋找勤工儉學的機會,這種落差給貧困生帶來了比較重的心理負擔和壓力。雖然貧窮並不是馬加爵殺人的主要理由,但確實是他產生自卑內向的性格的根源。貧困生出現“心理危機”應該是社會的責任。這些年,城鄉的教育差距也在加大,爲了跳農門,部分農家子弟和農村學校的眼睛只盯着學習成績,而且受制於經濟條件,一些鄉村中國小根本談不上培養學生特長,導致學生綜合素質較差,個性缺乏充分發展,除了學習之外,其他方面的能力都較弱。可在大學裏,評判學生的標準是多元的,這樣一來,很多貧困生進入大學後就感覺自己各方面都很差,變得自卑、敏感、脆弱、封閉。

三、提出建議

(1)全社會應該轉變觀念,更新認識。今後需要加強宣傳力度,使大家知道,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一個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體不適一樣,應該及時去就醫以求得諮詢、疏導,對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會要給予更多的尊重、理解、關愛,不可歧視他們、嘲弄他們。

(2)樹立一個良好成長的家庭環境。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和睦,互愛互助可以爲孩子樹立榜樣的力量;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再像傳統的“棍棒”教育,也不因是獨生子女而過分溺愛,父母與兒女的溝通方式應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對於涉世未深的子女,要多告訴他們社會的複雜性和多面性,使他們對社會能有更深刻的看法和認識,比較及時的洞察自己孩子的各種心理動向。

(3)高校應加強心理學知識、常識的教育和普及。高等院校應加強對心理學、生理學知識的教育、宣傳和普及,根據大學生的特點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講座,通過校刊、校廣播站、校園網等載體,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以便有效的進行自我管理。

(4)高校應完善心理諮詢工作和培養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學校心理諮詢的形式很多,一般有面談、集體諮詢、電話諮詢、通信諮詢等多種形式,通過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特別是對剛入學的新生,應爲他們建立心理檔案,開展經常性的定期心理檢查。據統計,我國每百萬人口中只有2.4個心理工作者,10個精神科醫生。心理諮詢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沒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容易在引導方法上產生偏差,所以培養高水平的專門從事心理工作的人員隊伍迫在眉睫。

(5)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和探索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學校和家長要從根本上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過正常有益的生活,幫助他們選擇多樣性的校園生活,參加豐富生活的社團,勇敢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爲同學增進交往、接觸社會、鍛鍊能力提供更多的機會和舞臺,以有利於他們個性心理的發展。特別是要鼓勵大學生們與各種不同類別的羣體進行充分溝通與交流,瞭解自己以外的人羣的生活生存狀態。

(6)強化法制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大學生犯罪事件提醒我們,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使之對自己的行爲產生約束和責任感,提高自己的自控和自律能力。

(7)加強學校內部管理。特別像一些比較特殊行業的學校,如軍事院校、警校等,軍事化管理制度下的學生易生產焦慮和壓抑的心理狀況,學校應在規章制度上多地爲學生着想,注意加強班級、宿舍的整體建設,充分發揮學生會、社團的作用,積極開展心理互助活動,爲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和人文關懷空間。

(8)增強自身調節能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免疫力,也許並非解決心理疾患、壓力的唯一途徑。面對太多的、更嚴重的心理疾患的時候,打消掉心理疾病不是病、看心理醫生丟人的觀念,去勇敢地面對心理醫師可能更爲必要,但是心病需要自己積極主動的調整依然是解決問題重要的一環。

結束語:我們每個人這一生要面對的問題實在太多了,承受的壓力也實在太多了,並不只是在大學階段。評價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是簡單的問卷調查可以得出的,也不是某個時間段可以體現的,而即使是不健康,也不是看幾次心理醫生和上輔導課能完全解決的,做這份調查報告只是想告訴大家,告訴自己一個答案:面對問題和壓力,不要選擇逃避,只有承擔,纔會發現自己原來能夠舉重若輕。重視自己的心靈,溫暖自己的心靈,心理健康離我們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