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消費狀況的調查報告多篇

消費狀況的調查報告多篇

消費狀況的調查報告篇1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羣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爲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改進……

二、問卷情況

見附錄(含調查問卷和結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問卷共發放42份,收回有效問卷31份。發放以我們周圍的同學爲主,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

我們在下面對有代表性的幾項進行了具體分析

三、數據統計和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間,對於一個基本上的純消費羣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爲,合適的人數分佈峯值應該出現在500——800區間,其他區間應該符合正態分佈,兩種極限情況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正態分佈規律。

2.恩格爾係數

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350——4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羣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羣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這一數據受限於我們學校的物價水平,並且與個人飯量的關係較大,但還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通訊開支

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擁有手機的同學居然佔到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這個數據尚有餘地),可見大學校園手機的普及率之高。然後,在擁有手機的羣體中,月花費高於100元的佔到43,已經接近一半。對於這部分人,按照每條短信0、1元,話費每分鐘0、3元計算,月平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着每天要打十幾分鍾電話或是發幾十條短信,顯然,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說,在手機消費方面,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還是存在而且頗嚴重的。相比之下電話卡的開支就比較小了以我們的感覺,似乎大一的時候電話方面支出較多,而大二除了極個別人外似乎這方面的支出銳減,而我們的數據也基本反映了這個特點,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別達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學每月都很少打電話,或每個電話時間較短。即使考慮到目前的手機普及率,大家這方面的消費還是比較的合理,這可能與在校生平時時間緊張有關。

4.打工目的方面

最高的選項是增長社會經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於經濟方面,而只是爲增加社會閱歷,由這點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足夠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一下這些資金的來源,於是我們設計了下一個問題。

5.生活資金來源及家庭收入

其實出這個問題之前,答案就在我們意料之中了,不過九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數據還是說明了一切,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爲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爲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儘早經濟獨立,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大部分同學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較高,因此,再回頭看前面大額的、驚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們還要問一個問題,是不是賺得多了,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大手大腳的花錢?

6.自我評價

結果顯示,71的被調查者認爲花銷較大,與自己的預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這種花費勢頭,這也算是大學生消費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現。

四、更進一步的思考

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的大學學子目前正受到市場經濟的強力衝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學生羣體,包容着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像雞尾酒一般拉開層次,並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不僅取決於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徵,而且也是地域經濟差異性的反映。但是大學生作爲一個羣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的。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爲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4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據調查,武漢大學生中其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28500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爲8383.96元。這其中有92.7%的大學生把家庭供給作爲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佔其總消費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call機或手機等方面的消費上。這點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豐富大腦不惜錢調查中我們發現:

由於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現在一些大學生讀完專科升本科、讀完本科讀碩士,成批量地買回參考書。還有一些學生則在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學科,爲自己就業積累知識資本。在旁聽課程、購買資料等消費項目上,他們出手大方,而且家長對此項消費的投入也是樂此不倦。

4.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爲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爲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廣州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2名女生中,66、7飲食費用在350元以下,有的爲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爲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5.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爲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爲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爲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6.戀愛支出過度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5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爲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7.經濟獨立意識較差,儲蓄觀念淡薄例如,取樣調查中有7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而且那些作過家教的同學裏面,多數是爲增長社會經驗,以“補充家用”爲目的的比例極低。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極爲淡薄,比起歐美髮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爲明顯。可是,換個角度思考,這也是我們提高大家經濟意識的一個突破口,需培養和加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爲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討論會上,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五、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爲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1.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裏,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爲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爲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爲。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

3.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可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爲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另外,校風建設範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除了在個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羣體從衆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羣體心理和行爲特徵。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爲,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六、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他們在質量、價格、品牌、情緒等諸多影響購買的因素裏面,他們首先考慮質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與情緒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大學生充滿的是感性而略摻有理性的消費觀。而對於流行與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危險的影響。那麼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能提出什麼建議呢

1.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緒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擡不起頭來。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爲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3.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爲的培養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消費狀況的調查報告篇2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顯得尤爲重要。伴隨着高校的不斷擴招,從1998到x年,短短7年,中國大學生僅總數就從108萬激增到x多萬。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愈加作爲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出現。同時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羣體,具有表率和示範的作用。

他們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觀的新變化,又具有不同於同齡人的消費觀。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有益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因此全面細緻地瞭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已成爲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則成爲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的重點。

當代大學生不僅消費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費結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會選擇將越來越多的支出用於網絡通信、交際、戀愛等諸多方面。針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較高的現象。

x學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對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個學生做了一項“在校大學生月生活費多少”的調查,調查發現,月費用1000元以上的人佔20%,月費用500-1000元的人,佔50左右%,月費用500元以下的人,佔30%左右。在他們班的學生當中,超過35%的學生擁有電腦、約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因此網絡與通信費用支出較以往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佔據了更大的份額。

調查表示,在中國,一向都是“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孩子考上大學了,就要錢給錢,要物買物,這不僅導致部分家庭財政透支,還容易使孩子養成大手大腳花錢、貪圖享樂的壞習慣。他的研究發現:大學生消費中的趨同心理、攀比心理。

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由於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由於自身的羣體化特徵,往往採取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消費行爲,多數同學在消費過程中“從衆”性較強,這也就是大學生消費時的“趨同心理”。趨同心理表現爲消費者看到別人購買某種物品時,哪怕這一物品自己本身並不那麼需要,也會隨大流購買,以保證自己與羣體的一致性。

而趨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就會發展成爲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對物質生活的高x——追、追流行。許多大學生就是這樣以擁有各類(而不是用優異的學業或特殊的才華)作爲炫耀的資本。

x則認爲大學生的消費行爲呈多樣化的現象,主要表現爲以下幾種:第一是早熟消費:消費水平和質量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費,消費內容過多過快,向高檔型消費傾斜;第三是豪華型消費,追求不切實際的奢侈、氣派;第四是炫耀消費,把高消費當做現實社會優越感和虛榮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懸空消費,追求一種脫離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個人消費承受能力的消費;第六是情緒化消費,把對消費品的佔有、享樂作爲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

消費狀況的調查報告篇3

隨着社會經濟的縱深發展,大學生作爲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其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其一生的品德行爲。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爲導向,培養和提高“財商”,就成爲高校的重要課題。

1.消費方式已經進入網絡電子時代

隨着社會經濟的飛躍發展,社會消費方式已經從原來單一的現金交易向現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樣化的交易方式轉變,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更趨方便快捷。當代大學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開放的思想意識,從不落後於時代的發展。那麼在消費方式上是怎樣的狀況呢?在調查中發現,作爲特殊的消費羣體,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網絡電子時代。許多大學生都有校園ic卡、交通ic卡、銀行取款卡、上網卡甚至運動健身卡等,“刷卡”時代使大學生的消費行爲瀟瀟灑灑,用某些同學的話來說,就是“卡一刷,錢就花”。

2.消費多元化傾向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步入這一時代的大學生們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儘管書籍仍是主要的消費對象,但已不是首選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費項目。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手機、旅遊、電腦、影音娛樂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調查中,當問及“在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旅遊”,其次是“買電腦”,反映出大學生具有想走出校園、融入社會與自然、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爲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更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消費狀況的調查報告篇4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和消費習慣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他們的消費結構和習慣,對未來主要社會消費羣體的消費情況有着直接的影響和反射作用,因此關注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是很必要的。對次我們協會做了以下調查。

1關於每月的平均生活費

根據調查,大學生的月生活費消費,城鎮學生消費水平明顯高於農村學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費在500元以下的僅佔4.5%,1301元以上的佔5.5%,大部分學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費在500元到1300元,其中501元—800元的有53.7%,801元—1300元的有36.3%.可見大學生平均月消費還是比較合理的。

2生活費的主要來源

對於生活費的主要來源, 有88%的大學生選擇了父母,5%的學生靠獲得的獎學金來填補生活開支;,15%的同學通過兼職打工補貼日常開銷,另有2%的同學還有其他的經濟來源。由此可看出,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然而隨着年級的上升這一比例略有下降,且來源趨向於多元化。

3每月的主要消費項目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從調查問卷可知,在每月的消費項目中,95%的學生伙食佔每月消費額的50%;學生服裝消費在10%--20%左右;書籍、各類培訓費用大二、大三的在每月消費額中佔有一定的比例,大概5%-20%,大一的佔用每月消費額相對較少;娛樂、交際在每月消費額中佔有相對較高的比例,15%的同學有30%的花費在這方面,75%的學生這方面的比例爲10%,10%的學生在10%;對於購物花費在普遍在10%-30%,通訊費用佔用5%左右。由此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娛樂、交際消費將成爲學生每月消費的很大一部分,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4採取消費的形式

隨着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於消費的主要形式,15%的學生熱衷於網絡消費,64.5%的學生還是願意選擇大型超市或其他的百貨商場,14.5%的學生會選擇專賣店或品牌店,其他的6%則大多數選擇小商鋪。世界經濟的不斷髮展,學生的消費形式也日漸增多。

5理財的情況

在被調查者中,85%的學生表明從來沒有記賬的習慣,13%的學生則有隔三差五的記賬習慣,只有2%的學生會堅持每天記賬。對於每月的生活費,大部分學生還比較理智。70.3%的學生是一邊花一邊打算,12.3%的學生是想花就花,12.4%的學生能省就省,5%的學生則會全部計劃好再花。從調查的情況來看,面對相對寬裕的經濟條件,學生花錢也相對隨意。

6消費時產生的顧慮

消費時總會存在一些顧慮,在被調查者中,85%的學生看中的是商品的性價比,15%的學生會考慮資金的問題,10%的學生也會考慮商品的時髦度,在本次調查中,沒有學生會考慮其他同學是否也擁有。可見,隨着年齡的增長,大學生的心理更加成熟了,攀比現象也少了。

7消費的心理

一般情況下,76.7%的學生表明在確實有需要的情況下會去消費,12.3%的學生會看心情去消費,9%的學生會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去消費,2%的學生則會選擇打折促銷是去消費。面對諸如“光棍節”商品瘋狂打折季,85.2%的學生選擇了看當是有沒有需要的態度,7.3%的學生會選擇冷靜觀戰的態度,還有5.5%的學生存在一定的購物慾望,2%的學生則選擇瘋狂購物,在所不惜。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相對來說還比較成熟。

結論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爲,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大學生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着方方面面。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同樣大學生消費市場隨着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範併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現在就有關大學生消費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提以下的幾點建議 :

(一)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爲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於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進入大學,已經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爲屢禁不止,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二)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爲研究不足 “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三)對於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範市場秩序,爲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無論從哪方面講,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已嚴重影響着高校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

(四)對大學生來說還應加強合理儲蓄的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爲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消費狀況的調查報告篇5

一、大學生使用信用卡的基本情況

我國信用卡市場已經初見雛形,但與境外成熟信用卡市場相比,我國信用卡市場的市場規模還很小。不過中國信用卡的增長速度卻非常驚人,以標準貸記卡爲例,到20xx年中國信用卡已經突破一億張。隨着各大商業銀行髮卡量的不斷提高,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死卡比重大、各大銀行無序競爭、學生透資難以還清貸款等等。爲了更好了解大學生使用信用卡情況,正確引導大學生信用卡消費,我對內蒙古財經大學09級大學生信用卡的現狀、存在問題等內容進行了調查,重點對大學生信用卡消費狀況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本次調研活動採用了問卷調查法,並採用了隨機調查的`方式, 共發放200份調查表,調查對象主要是目前在內蒙古財經大學09級就讀的大學生。

二、大學生使用信用卡情況的調查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過度

圖1 大學生使用信用卡消費金額情況

從調查結果看,大多數學生每月消費額度大約爲300-600,其中佔了57%。但我們應該知道,在校大學生沒有固定收入,大學生信用卡很容易陷入債務問題,而往往發生後,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大學生消費過度,普遍認爲刷卡消費沒有付現金的那種心疼感,消費起來大手大腳。這致使家長受累,由於大學生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消費一般要靠父母。使用信用卡的不理性消費,不但不能培養其理財意識,反而助長了他們的過度消費行爲,給家長造成經濟負擔。

(二)信用卡市場業務開展拓展困難

據調查顯示,當前阻礙辦卡的原因有12%是申請的途徑不方便或手續麻煩, 11%得不到父母的同意,23%的學生認爲附近可用信用卡消費的場所不多,使用不方便,54%擔心刷卡引起的過度消費,引起經濟困難。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是不知道國家已經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在使用中往往因爲未按時還款而被記錄黑名單,對將來的個人金融活動造成比較大的影響,也使大學生對使用信用卡產生反感。大學生對國有銀行以外的其他商業銀行的信任度不高,使其他商業銀行市場拓展任務艱鉅。整個信用卡業務各大銀行的之間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而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人們對農業銀行的熟知度是最高的達45%,依次排名分別爲工商、建設、中國、招商,其中中信的知名度相對而言極低,而擁有者更是少之又少,僅佔2.5%。

三、對大學生使用信用卡的建議

目前,信用卡的業務僅僅侷限在透支、刷卡、分期付款等方面,而當前大學生的合理花費又主要集中在學費、上補習班費及考證費用上。因此,銀行應拓寬信用卡的業務渠道,使更多需要吸取知識而又一時缺乏資金的大學生能夠利用信用卡進行學習,更大程度上發揮大學生信用卡的積極作用。

大學生信用卡是把雙刃劍,如果處理得好,對銀行既保證了一定的收入和擁有了一個潛在的優質客戶而對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達到科學理財的目的;但是如果使用得不恰當,銀行不僅會有一筆呆帳,而且光死卡費用就令人擔憂,而大學生的過度透支、逾期不還會對他的一生產生負面影響。根據對大學生使用信用卡情況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議:

1.學校應相應地對大學生進行關於“消費道德”、“理性消費”及“誠信”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爲了避免大學生濫用信用卡造成攀比之風與拖欠款項,高校應從加強大學生的道德理念着手,開設相關課程,將“消費道德”、“理性消費”及“誠信”教育引入課堂,教育即將真正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們如何正確、理性、合法地消費。

2.由於大學生對於因刷卡產生的債務,自己基本上無力償還,建議將他們所辦的信用卡,與其父母的銀行卡捆綁,使其可以在刷完卡後,不必頭疼還款問題。但爲了防止,因此而產生的責任風險,可以根據父母或本人意願規定其每月的刷卡總額,不論是否透支,中止刷卡功能。

3.許多學生並無能力或根本沒有使用信用卡,使所辦的卡成爲睡眠卡,因此常爲交年費而煩惱,導致有一部分學生會將信用卡註銷。對此,我們建議是否根據大學生的學年,免去他們在校期間的年費,以留住潛在客戶。有一部分學生因爲家庭狀況,對於所辦的信用卡只有沉睡或註銷的結果,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資源浪費,吃力不討好,建議根據狀況對一部分學生髮放信用卡。並且政府、銀行與學校要共同監管大學生信用卡的發放過程,努力建立有關信用卡和銀行卡使用的法律環境、支付基礎環境、信用風險評估和徵信管理體系。

四、結論

1.高校大學生信用卡市場將是一個十分具有前景的潛力市場。通過調查我們可以得出,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的高校大學生持有信用卡,並且大部分都只擁有一張信用卡,所以信用卡的發展空間是相當大的。信用卡在大學生中產生與流通是不可避免的。

儘管在校大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職業和資產,不符合銀行發放信用卡的申請標準,但是大學生知識結構高,畢業之後可以迅速補充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爲社會的中堅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學生就是發展信用卡市場上的一個潛在的優質客戶羣,與其高風險高收益的內涵相吻合。從長遠意義上看,高校大學生是未來的中高收入者,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應用新產品的意願也比較強,他們將成爲未來銀行卡持卡人的主力軍。因此,從誠信角度與長遠角度上考慮,高校大學生信用卡市場的開發前景相當巨大。

2.從一定意義上講,信用卡在高校中的流通與使用,確實給高校大學生的消費結構與觀念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刺激了大學生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擴大了總需求,刺激了經濟的增長。實際上,發行真正的信用卡,其實就是對中國傳統觀念的挑戰。而如何從正面健康地引導,樹立起新一代人正確的理財與消費觀念,是包括教育機構、髮卡銀行在內的所有社會成員應當思考的問題。

消費狀況的調查報告篇6

?內容提要】 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對阜陽師範學院的在校大學生消費構成、特點等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大學生消費的主流是科學的,合理的,但也有一些不健康的消費觀,而且大有上揚趨勢。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新變化,而多層次消費水平對大學生又有雙重影響。通過分析影響大學生消費的因素,得出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大學生消費心理,並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關鍵詞】 大學生 消費觀 消費構成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隨着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人民羣衆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這一變化必然通過在校大學生物質文化生活的消費現狀得到反映,也必然要引起大學生消費觀念、消費行爲和消費心理的新變化。大學生消費觀體現着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和道德觀,在一定程度上展現着青年一代的精神文明程度。因此,重視大學生消費觀的新變化,並有針對性地加以正確引導,便是本問題提出的依據之一。

大學生是個特殊的消費羣體,他們的消費來源主要依賴於家庭。大學生的消費觀既受到家庭消費的影響,同時也受到社會消費的影響,特別是受到來自不同消費水平家庭的大學生的消費觀的影響。同時,在校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同樣在消費倫理觀上也還需有正確的引導,這是本問題提出的依據之二。

大學生是他們同齡人中的特殊消費羣體,他們的消費現狀以及消費觀,既表現出18-25歲處於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現狀以及消費觀的新變化,又表現出具有不同於同齡人的消費現狀及消費觀。由於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知識文化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羣體,因而在同齡人中就會具有表率和示範作用。重視大學生消費觀,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爲,不僅有益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對社會消費行爲及消費觀的正確引導,也必將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這是本問題提出的依據之三。

二、調查對象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的是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以問卷調查爲主,並結合口頭調查,網絡調查等方式做出分析。問卷設計的着眼點在於瞭解阜陽市大學生消費的各方面情況,以及對大學生消費心理的影響因素。問卷內容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受訪者的個人特徵以及消費的基本現狀;第二部分則是消費心理、消費行爲以及影響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爲的因素等。

阜陽是個中等城市,消費水平中等偏上。本研究採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調查範圍阜陽師範學院的本科生,具體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四個年級的學生,共涉及文,理,工科的相關專業。問卷調查於20xx年3月底實施,歷時3周。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91份,有效回收率爲97%;網絡調查問卷瀏覽者107人,回覆23份,有效回收率爲21%;口頭調查46人,有效回收率爲100%。然後運用統計分析法對調查結果進行分類篩選歸納,對比分析。

三、大學生消費構成調查

(一)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額

大學生月消費額調查統計表

300以下/月

300元-500元/月

500元以上/月

合計

94

184

82

360人

26%

51.2%

22.8%

100%

根據以上統計結果,按1年在校10個月計算,一般大學生在校日常消費每年少則3000元左右,多則在5000元,少數大學生還會更高一些。

通過對阜陽師範學院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師範生的日常消費比非師範類的學生低一些。師範生學費相對低廉,另外每月學校補助稍高一些。師範生消費在150元以下的佔20%,在250元左右的佔35%,在300元左右的佔34%,400元以上的佔11%。

從月消費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呈現出兩頭小,中間大的狀況,即在大學生中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水平爲中等,月消費水平過低和過高的都只佔少數。

消費狀況的調查報告篇7

一、消費狀況調查。

在現在物質經濟高度發達的社會,大學生們追求物質消費,也注重精神消費。雖然說沒有高素質的消費者,就沒有完善的市場經濟。但是,當代的大學生畢竟是一個特殊性質的消費羣體,他們那種沒有經濟基礎的消費再加上他們全方位的與社會接觸,如果沒有正確消費觀的引導,後果將不堪設想。

根據某一地區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顯示:

1.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家庭人均收入在300~500元左右,來自農村的學生家庭人均收入在500~800元左右,來自城市的學生家庭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

2.大學生的生活費90%源自家庭供應,僅10%是勤工儉學或是獎學金。衆多家庭條件比較優秀的學生對打工掙取生活費表示出無所謂的態度,他們中甚至認爲大學生打工是件很丟臉的事情。

3.7%的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是100~200元, 而生活費在200~400元的人約佔24%,400~600元的超過40%,600~800元佔20%,800以上佔9%。

4.大學生每月生活費主要用於基本生活、通訊、上網、買衣服和交友, 只有極小部分是用於購買書籍。

5.75~85%的學生追求時尚和名牌。

6.大約75%的學生每月有盈餘,其餘者或多或少都會有透支狀況,甚至是負債累累。

7.衆多大學生心目中合理的消費狀態認爲只要夠花就行,很少有人會訂出比較詳細的消費計劃使自己每個月有結餘。

8.超過70%的學生對現在的消費狀況表示不滿意,希望“月收入”能大於800元。

由此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能力普遍較差,花錢沒有計劃,經常借錢。他們大把大把的花錢,高度追求物質享受,尤其偏愛名牌商品。一部分人認爲名牌產品質量好,可信度高,是財富的象徵,又可以展示自我形象,因此將名牌作爲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以個人消費和生活方式來評價他人和自己的價值。顯然這部分人是進入了消費觀念的誤區:作爲學生,我們還沒有經濟基礎,所擁有的財富僅是父母的勞動所得,對一個依靠父母生活的人來說,我們對自己最好的證明是學業和素質修養,而不是外在的物質高消費。一切外在的東西都是他人提供的,而不是自己的。如果感覺到只有名牌才能證明自己,那麼我想,這個時候大學生需要的應該不是名牌,而是對自己深刻的反省:父母親掙錢多不容易,那點微薄的收入既要維持家庭正常開銷,還要供我們上學。父母親對待自己是吝嗇的,不捨得吃、不捨得穿,而對待我們卻是那麼的慷慨,毫不猶豫地將一大筆錢塞到我們手中,希望我們在外吃好穿好,卻不曾考慮是否要給自己買一件名牌衣服。

二、上網狀況調查。

網絡時代的來臨,這已經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所謂計算機網絡是通過互聯通道相互通信,從而實現數據和服務共享的一些分佈的,智能的計算機所組成的集合,其關鍵是對數據和服務進行共享。處於世界顛峯的internet爲人類提供了許多幫助:獲取各種信息,另外還可從許多網站上下載無數免費的軟件。信息的發佈;信息的交流,象網上語言系統、聊天、網絡電話、視頻、電視、傳真圖片、會議等。internet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然而它也有不利於人類的一面。無形的網絡雖是一個無限的信息資料庫,可安全、高效地傳遞信息。可同時網絡的安全問題,也暴露了出來:網絡病毒的蔓延;網上人物的真實身份令人質疑;大量信息被隨意地纂改。 從對當代大學生的調查來看,網絡中的娛樂板塊,最受大學生的歡迎。qq、網絡遊戲、在線影視、廣播、網上體育世界等。而其他的則利用較少。據調查,大學生中除極個別的人之外,7/8以上的人上網主要是出於娛樂休閒的目的。一些學生能神采飛揚的在網上了一下午,然而所談的也不過是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在聊天的過程中網戀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再者,網絡遊戲,原本是帶給人快樂,可是現如今帶來的卻是傷害。據調查,1/5以上的大學生長時間甚至通宵達旦地上網打遊戲導致第二天上課沒有精神,影響學習的同時也使身體健康狀況大打折扣。

我想我們作爲新世紀的青年,必須以積極的、清醒的態度來面對網絡,堅決抵制網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儘量減少通宵上網的機率,自覺地控制自己不進入不良網站,最重要的是多學習電腦知識,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這纔是新世紀的優秀青年面對網絡最端正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