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多篇】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多篇】

消費觀念複雜,感性消費佔優勢 篇一

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30%擁有手機但對手機的消費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擁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信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大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報告 篇二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顯得尤爲重要。伴隨着高校的不斷擴招,從1998到20XX年,短短7年,中國大學生僅總數就從108萬激增到XX多萬。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愈加作爲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出現。同時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羣體,具有表率和示範的作用。

他們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觀的新變化,又具有不同於同齡人的消費觀。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有益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因此全面細緻地瞭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已成爲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則成爲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的重點。

當代大學生不僅消費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費結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會選擇將越來越多的支出用於網絡通信、交際、戀愛等諸多方面。針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較高的現象。

xx學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對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個學生做了一項“在校大學生月生活費多少”的調查,調查發現,月費用1000元以上的人佔20%,月費用500-1000元的人,佔50左右%,月費用500元以下的人,佔30%左右。在他們班的學生當中,超過35%的學生擁有電腦、約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因此網絡與通信費用支出較以往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佔據了更大的份額。

調查表示,在中國,一向都是“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孩子考上大學了,就要錢給錢,要物買物,這不僅導致部分家庭財政透支,還容易使孩子養成大手大腳花錢、貪圖享樂的壞習慣。他的研究發現:大學生消費中的趨同心理、攀比心理。

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由於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由於自身的羣體化特徵,往往採取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消費行爲,多數同學在消費過程中“從衆”性較強,這也就是大學生消費時的“趨同心理”。趨同心理表現爲消費者看到別人購買某種物品時,哪怕這一物品自己本身並不那麼需要,也會隨大流購買,以保證自己與羣體的一致性。

而趨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就會發展成爲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對物質生活的高慾望——追名牌、追流行。許多大學生就是這樣以擁有各類名牌(而不是用優異的學業或特殊的才華)作爲炫耀的資本。

xx則認爲大學生的消費行爲呈多樣化的現象,主要表現爲以下幾種:第一是早熟消費:消費水平和質量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費,消費內容過多過快,向高檔型消費傾斜;第三是豪華型消費,追求不切實際的奢侈、氣派;第四是炫耀消費,把高消費當做現實社會優越感和虛榮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懸空消費,追求一種脫離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個人消費承受能力的消費;第六是情緒化消費,把對消費品的佔有、享樂作爲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

基本調查情況 篇三

(一)調查時間:20xx年8月3日至8月12日;

(二)調查地點:XX民族師範學院;

(三)調查對象:對政法系10級本科班、漢語系09級(2)班本科、音樂舞蹈系10專科(1)班學生共計128人的每月生活費進行實踐調查。

(四)調查目的: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

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羣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爲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改進

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篇四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髮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範例 篇五

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有調查表明學生手機擁有率不低於4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他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同學的話來形容,他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

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等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佔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爲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 篇六

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生活質量在不斷地提高,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有關大學生消費的調查報告。與此同時,消費領域中也出現了崇洋消費、炫富消費、奢侈消費、攀比消費等不理性的消費方式。20xx年伊始,浙江省工商局和省消保委在全省範圍內掀起了一場“新消費運動”,其核心就是要大力倡導新的消費理念,引導人們將消費和科學發展、和諧構建結合起來,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實踐消費觀念的變革,培育具有理性、文明、責任消費觀念的新消費主體,催生健康、品質的消費模式,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消費文化,促進人和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中的特殊羣體,他們既是當前消費主體之一,有着獨立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特點,也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消費觀念與消費模式,對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消費文化的構建都會產生及其重要的影響。爲真實瞭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爲導向,使更多的大學生了解、關注“新消費運動”,培養大學生形成科學、理性、文明、責任的新消費理念,促使他們成爲“新消費運動”的踐行者、推動者。爲此,我們進行了一個專門的調查。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是從自己校內以及本市區的其他學校的大學生進行調查,通過發放調查卷,以及訪問的方式,涉及的人較多。

二、調查總體情況

(一)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男性大學生佔65.71%,女性大學生佔34.29%,被調查者中,42.7%來自農村、27.75%來自鄉鎮、29.55%來自城市,家庭收入以1000-3000元居多,佔39.74%,3000-5000元佔23.26%,1000元以下的佔21.25%,5000元以上的佔15.75%,調查報告《有關大學生消費的調查報告》。

(二)大學生總體消費情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月平均生活費集中在1000元以下爲主體佔65.83%,1000-20xx元佔25.64%,20xx-3000元以上的佔7.84%。

有74.6%的同學生活費全部來自父母,有5.23%的同學靠勤工儉學來賺取生活費,還有4.2%的同學的生活費來源於每年的獎學金。三者兼有佔15.94%,此外,少數(大約佔4%)困難的大學生靠助學金來維持生活。也就是說,有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經濟來源是依靠家庭。當問及到“花父母錢,心中有何想法”時,有25.6%的大學生選擇了“理所當然”,有52.5%的選擇了“無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學生選擇了“希望今後有所回報”。

被調查者中,吃喝、娛樂和消費品(服裝、化妝品、飾品)三項,是大學生的主要消費項目。其中,吃喝佔比例爲47.65% 。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費外,有29.25%的大學生把錢花在了娛樂上,而這一現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學生中尤爲明顯。另外,27.9%的大學生(女大學生佔多數,尤其是高年級的女大學生)把錢用在服裝、化妝品、飾品等消費品上。

三、調查結果分析

現在的大學與社會已經沒有了圍牆,市場經濟到處充滿了誘惑,學生們的消費觀念受到極其重大的影響。調查發現,無論是從經濟來源、消費結構,還是理念和水平來看,大學生消費都呈現出超前、實用、多樣化等特點,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學校園內也正在形成不同層次性的消費羣體,各自擁有不同的消費觀念,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結構、客觀環境等對學生們的消費觀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

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儘管講牌子擺闊氣等社會風氣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園,致使部分大學生受到影響,但大多數同學的消費還是較爲實際、理性的。當問及”購買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時,有54.3%的大學生選擇了“質量”,有20.2%的選擇了“價格”,有15.59%的選擇了“品牌”。由此可見,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學生的消費來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還處於“溫飽”狀態,沒有太多額外的費用開銷。所以其在購買東西時必定先考慮到商品的性價比,然後纔會做出合理的選擇。但消費趨勢是在慢慢變化的,許多同學的消費已經在向“小康”過度,越來越多學生加入高消費行列,購買昂貴的MP3、電腦、手機等用品,這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費已在慢慢增加。

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範文 篇七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對近年發表在各學術期刊上的數篇關於大學生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爲研究的學術論文進行梳理和分析。從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角度出發概括了這段時期大學生消費觀念研究的基本情況和特點,並且歸納總結大學生消費的觀念與消費行爲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指出已有研究在理論、方法、研究對象和範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觀念;消費行爲;學術論文;綜述

一、研究概況

1、基於消費心理的大學生消費行爲研究

從消費心理研究消費行爲重點分析消費者的心理過程, 一般採用的研究工具是價值系統(Value System)。價值觀與消費者行爲有着密切的關係,價值觀在消費者行爲學研究領域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衆多專家和學者的認可。例如,美國消費者行爲學家亨利·阿塞爾(Henry Assael)認爲一個社會的價值觀會影響其成員的購買和消費模式[1]。從消費心理和價值層面研究大學生消費行爲的代表性研究有:澳門學者吳紹宏對大學生消費心理、行爲和模式的研究,臺灣學者許家銘對大學生消費決策型態與價值觀關係的研究、樑伊傑對臺北市大學生參與休閒運動消費行爲的研究、羅博銘對大學生綠色消費品消費行爲的研究、任麗美對大學生生活型態差異對移動電話消費行爲的影響研究等,大陸學者朱麗葉對大學生感性消費和理性消費傾向的研究、楊傳忠對當代大學生消費觀的研究、宋紹成關於大衆傳播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研究、李光南等對大學生價值觀與消費者行爲模式的研究以及劉世雄對大學生消費存在聚羣現象的研究[2]。以上研究的共同特徵都是把研究重心放在消費者本身的消費決策的心理過程上,而產品只是參與研究的一個工具。

2、基於特定商品的大學生消費行爲研究

這類研究主要聚焦於大學生對不同商品的功能屬性的偏好以及購買使用習慣等。在研究方法上,這類研究主要採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方法揭示大學生消費行爲和特徵,以定量研究爲主[3]。例如,西方學者埃斯科菲( Escoffery Cam) 和米勒(Miner Kathleen R)對大學生上網獲取信息的消費行爲作了實證研究,得出了上網消費行爲的差異與迷戀上網程度的差異之間存在緊密聯繫的結論[4]。陳新光(ChenXinguang)、李小明(Li Xiaoming)、斯坦頓( Stanton Bonita)等學者研究了大學生的吸菸消費行爲和心理,發現了大學生吸菸具有被動性、從衆性和虛榮心等特徵[5] ,黃小波、李一玉等實證研究了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爲,發現體育消費具有齒輪效應,喜歡運動的人會越來越喜歡[6] ,霍力、杜文廣實證研究了大學生旅遊消費行爲,發現大學生旅遊消費具有較大情緒化特徵[7],弓太生等實證研究了大學生鞋類產品的消費行爲,發現大學生的鞋類消費具有追求時尚性特徵[8]。以上研究管都從特定產品(服務)出發研究了大學生消費行爲和心理特徵。選擇特定商品研究大學生消費行爲的優點是研究結論貼近市場、實踐性強。本文試圖吸收上述兩方面理論的優點,將大學生消費心理和特定商品結合起來

分析湖南省高校大學生消費現狀和特點。

3、消費心理和觀念的研究

以消費結構爲專題研究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心理學爲背景進行的,或者爲商業市場服務而展開,基調卻基本一致,總體認爲大學生的消費心理是不成熟的。徐蘭賓認爲大學生的消費心理不穩,個性化、感性化特點明顯;左新榮等認爲還存在攀比心理、放任心理、虛榮心理、鬱悶心理,而餘展洪認爲大學生的儲蓄觀念薄弱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注: “ 財商”一詞由羅伯特·清崎提出“ 財商與你掙多少沒有關係,它是測量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爲你工作多久的能力”)。閆纓概括爲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爲“ 趨同心理”,即大學生生活的社會化,使得他們的消費心理在社會環境和社會羣體的影響和壓力下產生着相互的影響,並呈現出趨同現象。這種趨同現象,使得大學生們搭上宿舍、朋友、老鄉的班車不停地“ 消費”着,在趨同心理影響下的消費行爲,帶來的問題是大學生的消費除滿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外,有的大學生忽視經濟能力,在超出基本需要的前提下進行消費,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大學生的消費心理是大學生消費的原動力,不同的學科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加以解釋和研究。心理學可以採取試驗的方式考查大學生消費的心理動機,社會學可以研究外界社會環境在塑造大學生消費心理的作用,教育學可以通過教導灌輸的方式來

二、分析與思考

我國關於大學生消費的研究是在xx年代後半期興起的,從各個學科角度對這一對象進行研究,在調查實踐和理論上取得了相當有價值的成果,給後人留下了厚重的基礎。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爲:

( 一)理論深度不夠

在已有的研究中,80.5% 是建立在實證研究基礎上,並且多半是進行一次簡單的數據收集,或者描述性研究,而在更加深一層次的理論探討還很缺乏,調查後達到的'結果總是給人以“ 相似”、“ 千篇一律”的感覺,人們似乎可以在一開始瞭解到要研究的對象時就知道結論是什麼了,於是每次研究的特殊性和個性消失了;雖然有19.5% 是以理論爲主的非實證研究,但是經過查詢後,這些研究基本上是教條式的論述。總的看來,大學生消費研究較多停留在經驗性的表面研究,理論挖掘比較少,探討深層的文化理論因素更是幾乎沒有。

( 二)研究方法缺乏綜合性、多樣性

從研究方法實施來看,多是採取概率抽樣對大學生消費者個體進行選取,這樣雖然可以獲得較多大學生消費的基本情況,但是所採取的統計方法多是描述分析以及雙變量相關分析上,或者比較膚淺,或者與理論隔離;另一方面,已有研究中幾乎沒有詳細的個案分析,於是可能會存在探討的變量有錯位,或者不完整。因此,已有的大學生消費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對於探討大學生消費的真實情況的可信度不高。

( 三)研究領域的延展性

通過文獻回顧,知道已有研究已經從各個方面對大學生消費情況進行較爲全面的分析,但是,從文獻研究內容的分佈比例看出,多是對大學生消費的綜合考慮,而對大學生消費的情況的具體研究不足,可以從幾個方面加以考慮。第一,大學生消費文化。大學生消費者是社會的特殊消費羣體,但是同其他羣體一樣也要受

到傳統和現代文化、家庭和社會風俗的影響,甚至在其審美觀上當然也是後天形成了,因此,從文化上考慮大學生的消費行爲是一項很有意義的研究;第二,研究領域可擴展性。已有研究的主題過於老成,多是重複同一問題進行沒有新意的 反覆討論,雖然已有研究中可以看到與時俱進的影子,如對網絡和信息消費的研究近兩年來已有出現,但是無論從深度和廣度上來說還是遠遠不夠,如具體到短信消費,數碼產品購買等消費行爲卻還是沒有出現。另外,已有研究都是隻看到大學生消費的現狀和其他因素對其影響,對於大學生羣體消費特徵的形成對社會以及環境的影響卻被大多數研究所忽視,這是值得拓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 何結南、陸漢文:xx年代大學生消費研究述評《。 青年研究》,199(9 4)。

2 李慧英等:大學生的消費———談艱苦奮鬥引導《。 瀋陽醫學院學報》,199(7 11)。 3 劉志偉: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特點及企業營銷策略《。 商業研究》,200(2 2)。 4 盧思錚、何耐銘:大學生消費行爲的分析與引導《。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3 1)。 5 彭慧蓉、鍾漲寶:大學生消費方式的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分析《。 經濟師》,200(4 7) 6 彭錦霞:大學生消費狀況分析《。 湖南商學院學報》,200(4 5)

7 施應玲: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爲調查與分析《。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199(8 4)。 8 餘展洪: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消費———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 思想理論教育》20xx

9、對當前在校大學生消費結構的調查與思考 餘奎、李誠 學學報 第 23 卷

10、論大學生的消費行爲及其社會心理特點 趙富才 20xx:聊城大學學報 第 6卷

調查分析: 篇八

一、理性消費是主流:

大學生由於很少有自我收入來源,大多數的消費金額來自與家庭,於是,大學生們的消費質量就與家庭收入不可分割,誠然,現代社會的人均收入水平不斷上升,然而,中等收入家庭還是佔到了大多數,所以,學生們的消費也有一定的固定性,大多數學生的消費在500—1000元。

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多數學生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儘量找到物美價廉的商品,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消費觀念相對是比較理性的。

二、消費差距較大,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

社會是不斷進步的,我們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品也是在不斷提高的,消費結構也在悄然發生着變化。

調查結果明顯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同學每月生活費不超過400元,而有一部分同學消費超過了2000元,雖然這兩部分人的比例只佔少數,但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會越來越明顯。但我們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通過網上的資料顯示,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那就是以飲食和生活用品爲主。而在女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爲了減肥或者其他的目的,在飲食上的花費會有所減少,在衣服、化妝品以及娛樂等方面的消費大大提高,男生則將消費逐漸偏向了通訊以及網絡方面。

三、消費中的不合理現象:

網上的資料顯示,大學生消費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在瞭解了一部分學生以及他們身邊的朋友的消費心理之後,我們小組總結出幾點大學生不健康的消費行爲:早熟消費,消費水平和質量超過了個人實際經濟水平;畸型消費,消費項目過多過快,向高檔型消費傾斜;豪華消費,追求不切實際的奢侈、氣派,滿足自身的社會優越感和虛榮心理;情緒化消費,把對消費品的佔有、享樂作爲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

在我們的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有趨同心理,追求消費趨同化,這一行爲表現爲看到別人購買某種物品時,哪怕這一物品自己本身並不那麼需要,也會隨大流購買,以保證自己與羣體的一致性;還有就是大學生中很明顯的存在的攀比心理,表現在他們對高檔商品的需求性,以此作爲炫耀的資本,事實上這只是一種超越自我價值的自我虛構。這些不健康的心理都可能導致消費得入不敷出。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篇九

一、調查背景、目的

1、背景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旅遊業正迅速發展, 旅遊消費也在日益增加,出外旅遊已成爲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當代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經濟獨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對寬鬆的時間,具有更多的冒險精神和追夢遐想。而且大學生作爲思想最活躍、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強、旅遊審美水平較高、閒暇時間較多和潛力巨大的一個羣體,在旅遊羣體當中充當着旅遊生力軍的角色。

那麼大學生選擇旅遊的目的是什麼?旅遊消費方式又是怎樣的?影響他們作出選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所以針對以上幾點問題,我做了相關調查。

2、目的

此次調查的目的在於瞭解當代大學生產生旅遊消費心理的動機以及旅遊消費行爲方式,爲了解大學生旅遊市場現狀提供直接有效的數據參考。

同時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更加深入瞭解當代大學生旅遊消費心理現狀,並據此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議,使大學生旅遊消費更加合理健康。

二、調查方法

1、時間:X年X月X日至X月X日

2、地點:XX市

三、調查對象

調研對象爲易於接受新事物,興趣愛好廣泛,作息時間規律,對於網絡有着高使用率,喜愛聊天交友的XX市XX名在校大學生。

四、調查過程

1、實施過程

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通過互聯網網站製作一份大學生旅遊消費行爲調查問卷,利用QQ、朋友圈等社交軟件發佈問卷網站鏈接,邀請在校大學生進行網上填寫問卷。經過爲期四天的問卷調查,登錄問卷網站系統進行自動整合生成數據,然後對結果進行了一個數據收集。

2、調查內容

(一)調研結果及分析

(1)大學生旅遊目的地與時間

調查顯示,58%的大學生偏愛自然風景區,26%選擇繁華城市區和海濱城市區,15%的大學生旅遊目的地選擇民族風俗區;反而紅色旅遊革命區和高校校園不大受大學生的歡迎。這表明大學生更願意與大自然親近。

在對於時間的安排上,49%選擇寒暑假期出遊,27%選擇國家法定節假日出遊, 16%選擇平常的週末出遊,其他時間佔8%。選擇寒暑假期出遊的人多的原因可能是寒暑假的假期長,大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自由分配,有利於旅遊後調整時間休息。其次則是國家法定節假日出遊的人也較多,原因是節假日相對於平常的週末時間長,空閒時間較平時多。平常週末和其他時間選擇出遊較少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時間較短,沒有充分時間做好旅遊前的準備工作和旅行後的休息調整,不利於出遊,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留在家看電視看書而不外出旅遊;另一方面,由於大學生的課業比較重,一般會利用週末進行復習或預習新知識,還有相當部分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做兼職或參加各種活動。

(2)大學生旅遊消費費用的來源及構成

調查顯示,高達74%的大學生外出旅遊消費的費用來源於父母的支持,除此之外,38%的費用來源於平時生活費的積攢、兼職所得(26%)、其他來源(12%)等。由此可見大部分大學生的經濟尚不能獨立,旅遊費用的來源大多依靠於父母出資。少部分大學生會利用課餘時間做兼職來賺取旅遊費用。

他們的消費水平整體不是太高,旅遊消費費用的構成經調查顯示爲:交通(42%)、住宿(46%)、餐飲(74%)、景點門票(58%)、購物(30%)、娛樂(24%)。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旅遊消費費用主要花費在吃、住和門票上,而購物和娛樂花費較低。出遊的主要目的還是爲了開闊眼界、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親近大自然。

(3)大學生出遊的交通工具的選擇

調查顯示,大學生出遊選擇汽車(30%)和火車(56%)的較多。其餘交通工具如自行車(4%)、飛機(10%)則較少一些。按照大學生消費能力分析,原因可能是飛機價格較貴,汽車適合短途旅行,價格適中。火車可以長途運輸且價格經濟實惠。

(二)大學生旅遊消費心理及行爲分析

1、大學生自身個性因素 一般來說,具有外傾向個性的人性格開朗、活潑,容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對立性較強,旅遊需求比較廣泛,而且在旅遊中喜歡結識新的朋友與旅伴;而內傾向個性的人性格比較沉靜,做事謹慎,不愛交流,旅遊需求相對保守。

當代大學生作爲即將走入社會的一個新羣體,大部分受開放性文化知識的影響,性格屬於外向型或中間型的。

大多數大學生旅遊羣體就其消費者主體而言,都是知識水平較高、思維活躍的羣體,追求自由崇尚知識的特點突出,重視旅遊中的個性化與參與性,傳統的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方式不能滿足他們的旅遊要求。具有強烈的旅遊需求,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旅遊中注重的是一種經歷及旅遊所帶來的幸福感和自我滿足感,並且有尋求刺激,獲得知識,體驗新的環境特點。他們當中大多具有較強的獨立自主意識、嚮往自由,喜歡無拘無束,求知慾旺盛。這也就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願意走出校園去進行旅遊活動。

2、、資金因素

由於大學生還沒工作,經濟上不獨立,學費、生活費等主要來源於父母。大學生各自的家庭經濟情況的好壞,就直接決定了他們旅遊消費能力的高低。因此,大學生出遊的花費主要根據自身的經濟承受力。在大學生決定出遊時總會首先考慮價格,其消費主要以吃、住、行等基本消費爲主。其他的消費需求相對較低。旅遊消費水平普遍較低。

3、社會安全因素

安全問題比其他層次遊客壓力更大雖然大學生基本上都已經是成年人,但由於我國大部分大學生在入校前都是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之下成長起來的,社會閱歷少,再加上大學生生性好奇,喜歡冒險,在旅遊過程中會脫離團隊自己活動,危險性就大大的增加了。雖然是成年人,但是由於大學生特殊的身份,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必將涉及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層面,因而大學生旅遊時的安全問題比其他層次的遊客壓力更大。

4、旅遊需求方面

當代大學生的旅遊需要層次較低,談到對此次出遊的意義評價的時候,有的大學生認爲出遊“有意義有價值”;有的同學認爲此次出遊是“浪費時間、耗費精力”。相對於較高的滿意度,這似乎自相矛盾。但是,“對旅遊地滿意度高”不等同於“此次出遊有意義有價值”。大學生出遊動機主要集中在“休閒放鬆、擺脫乏味生活”,對出遊“滿意”是因爲達到了“擺脫乏味生活”的目的,而並沒有從根本上滿足他們“求知、求所得”的深層次心理需求。因此,普遍感覺“出去樂一樂”並不是他們所認爲的“有意義”。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分析大學生旅遊需要的層次關係時發現,當今大學生的旅遊需要仍徘徊在“社交的需要”層次,即擺脫孤獨、繁重、枯燥的學業生活。但在某種程度上,多年教育的結果又讓他們背上高層次需要的包袱,努力追求“尊重”“自我實現”,於是出現了調查結果中的“對旅遊地滿意度高”,“此次出遊意義不大”的矛盾現象。

5、朋友因素

大學生們都喜歡結伴和朋友一起出去旅遊,一來可以相互交流,增加感

情,二來可以共同分享快樂,欣賞旅遊景觀的魅力所在;百分之一十五的人喜歡獨自旅行,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真正放鬆自己,感受自由;百分之五的人選擇旅行社組織的旅遊,這多爲學校或班級組織的活動。

6、時間因素 大學生出遊時間相對集中,閒暇時間多,大多集中於寒暑假、五一、十一長假及雙休日,旅遊目的地大部分還僅僅是省內的旅遊景點,或是大家口中所經常說道的幾個出名的景點,

7、景點方面

大學生更偏重於自然景觀,他們傾向於與大自然的一種近距離的接觸;而對各地的民俗風情的喜愛也佔相當大的比重,他們希望瞭解一下當地的風俗習慣和自己的家鄉的差別,以此來開闊視野;對文物古蹟的喜愛者佔到百分之四十這些人大多是歷史愛好者,對以前的文物、古蹟比較感興趣;而只有少部分的大學生有去看人造景觀的想法。

8、旅遊花費 主要集中在旅遊交通費、餐飲費、門票費、住宿費以及買紀念品上。而出遊的花費也依據不同的旅遊點所花費的錢不經相同。同學們所接受的價格也有高有低,這些都要根據他們對是否值得來評價。但大學生在旅遊過程中的購物及娛樂花費都普遍不高。

五、調查結論

在旅遊業發展迅速的今天,具有旅遊意識的大學生羣體,正因其對旅遊產品心理需求的同一性而慢慢形成一個 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旅遊市場。然而,由於大學生特殊的心理、生理、經濟等特點,使其旅遊消費行爲呈現出和其它羣體截然不同的特點。

作爲當代大學生,作爲消費者、旅遊者的我們要對旅遊消費行爲有所認識與瞭解,它不僅是消費,不僅僅是享樂,也是無形之中的學習與長見識的新途徑。面對旅遊消費行爲的影響因素以及應對策略,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總結和調整,不斷改進,使其更有利於大學生旅遊者的消費行爲,服務於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及壯大,對大學生的旅遊給予正確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旅遊觀。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篇十

在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爲特殊的消費羣體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紀輕,羣體異常,於是有不一樣於社會其他羣體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爲,能夠反映社會消費方面的很多問題。爲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情景,我們對身邊的同學進行調研活動,對大家的消費進行分析和總結。

調查時間:20xx年7月1日

調查地點:xx職業學院

調查方式:調查問卷

調查羣體:xx職業學院會計系大一400名學生

調查結果與分析:

(1)調查的對象

在400名學生中,月平均生活費在500以下佔比例10%,500到1000佔比例69%,1000到1500佔比例19%,1500到2000佔比例2%。大部分同學的消費水平並不高,由此可見,社會上一些輿代表着高消費,代表着奢侈浪費的看法是片面。

(2)生活費的來源

有2%的同學生活費來源於勤工儉學與兼職打工,選擇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有59%的選擇了家中補給,39%的選擇爲家中給予和打工兼得。由此可見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源於家庭,少數同學經過打工有獨立意識,然而,大學生在家庭中始終都是孩子的身份。

(3)消費的用途

消費是生活的主流,當70%的人選擇了將生活的主要用途用於學習,飲食與生活用品,就說明了當代的大學生,消費的結構是健康的,淳樸的。有22%的人將服裝作爲主要的消費方式,說明了衣食住行,在消費中絕對的重要性。

(4)手機通訊費

手機是日常消費的另一重大要素。有71%人每月通訊費在50元以下,25%在50到100元之間,消費水平偏低,表達了一種好的消費方式。

(5)對花銷的記錄

生活中的花銷常常沒有什麼痕跡,月底時驀然回首,才發現錢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殆盡。在調查中24%的人能夠做到計劃消費,經常記賬,59%的人在生活中偶爾記賬,另外17%的人從不記賬。說明了我們對自我花錢的方面還沒有異常的關注,沒有注意到做好消費記錄的重要性,當代大學生,還擁有年輕的心,對生活並沒有多少經驗,所以也沒有對錢有很強的概念,沒有能夠對錢認真控制和記錄。

(6)對餘額的做法

在此次調查中,81%的人選擇存入銀行或者轉入下月生活費,5%的人選擇了立刻花掉,14%的人表示月底沒有餘額。大部分同學能夠物盡其用,是一種好的體現。

(7)購物的態度

在逛街時看到喜歡的物品,有5%的人選擇不假思索就買下了,80%的同學能夠做到理性思考,看性價比與實用性,15%的人選擇了便宜就會買,體現了同學們較爲成熟的購物意識,不至於亂花錢亂購物。

(8)買單方式

當與朋友聚會時,72%的人選擇了AA制,15%人選擇了主動買單,10%的人選擇的是無所謂,不在意這些事情,能夠看出我們對於人情世故的好的見解,也能夠看出我們還是能夠分辨錢與感情的區別。

(9)網購頻率

61%的同學選擇了0-2次,25%的同學選擇3-5次,5%的同學選擇6次以上,6%的同學選擇不網購。購物是女生的天性,但僅有很少的女生選擇了每月有多次的購物經歷,也體現了我們大學生的理性消費。

(10)在你所熱衷的方面,你會控制不住的大肆花錢嗎

32%的同學選擇會,68%的同學選擇不會。這證明了我們花錢的態度,理智永遠高於不理智。

(11)當購物時錢不夠用,你會向家裏要錢嗎

6%的同學選擇向父母要錢,41%的同學選擇自我存錢,7%的同學選擇向別人借錢,47%的同學選擇理性思考不買了,大部分同學都選擇的自我存錢和不買了,僅有很少很少的同學選擇跟父母要錢,突然覺得有小小的感動,因爲我們無論是來自於斑駁的大城市還是風光無限好的農村,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明白我們的家人給的錢都是來之不易的,誰都不想讓愛自我的家人們爲自我擔心。

調查總結:

(1)理性消費仍爲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學習與生活方面,而玩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明白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爲主,而不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本事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爲謹慎,儘量精挑細選,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爲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2)大學生消費有其不理性的一面,理財觀念淡薄。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構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本事不強,隨機消費,衝動消費也有很多。

(3)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爲當代大學生學習之餘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爲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大學生消費不僅僅關係到自我,學校,還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問題。對此,提出幾點提議:

(1)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理智的對待自我的消費。要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儉、科學的消費意識,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主要來源於家庭,所以消費要研究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本事和自制本事,不要盲目的感性消費,克服攀比心理。

(2)樹立維權意識。大學生也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的欺騙等不法行爲屢禁不止,作爲消費者,應對複雜的世界,要學會維護自我的合法權益。

(3)社會,學校和家庭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的培養。進取有效的指導,有利於大學生更好的應對問題。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爲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4)合理規劃自身的消費,對消費建立計劃性,明白消費的目的,增強理財意識,儲蓄意識。

結語: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有着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爲。大學生的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在影響着方方面面。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人生觀,價值觀還在定型中,具有可塑性,需要社會,教師,家長的教導和培養。所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僅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學生消費才能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