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調查幸福的調查報告多篇

調查幸福的調查報告多篇

調查幸福的調查報告篇1

“你幸福嗎?”近日,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發佈了xx年成都市民幸福感調查報告,報告顯示,xx年,成都市民的幸福感已連續兩年持續提升,總體評價達82.15分,較之xx年提高了1.58分,較xx年提高了5.48分。

青壯年幸福感最低

報告顯示,16-19歲的青少年幸福感評價最高,爲83.63分,其次爲50歲-59歲的老年人羣,幸福感滿意度爲82.95分,再次爲20歲-29歲和40-49歲年齡段人羣,幸福感滿意度分別爲82.60分和82.00分。而幸福感最低的,則是處於30歲-39歲的“75後-85前”的青壯年,僅爲81.23分。針對青壯年幸福感的低滿意度,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高級統計師喻志強表示,對於邁向中年的“75後-85前”羣體在七個方面評價分都最低,特別是在工作環境和幸福感知項目滿意度較低,分別爲71.19分和77.47分,分別比最高分少了3.21分和4.32分。

而幸福感較低的人羣中,還有離異人士。報告顯示,離異人士的幸福感得分僅有78.94分。未婚人士得分爲82.46分;已婚人士幸福感得分爲82.29分。

收入與幸福感成正比

針對此次調查,喻志強說,調查發現,“收入與幸福感成一定正比。”他表示,從調查結果看,收入在xx元以下的三分組低收入羣體幸福感較低,而收入在4000-4500元和45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羣體幸福感最高,其中4500元以上收入的幸福感得分爲86.54分。

此外,根據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成都市的恩格爾係數持續下降。xx-xx年,成都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爲35.4%、35.1%、34.8%,xx年該係數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

多重因素影響幸福感

記者注意到,此次調查中,影響成都市民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收入水平、生活壓力、物價、個人意願是否得到滿足等多方面。多達32.9%的市民對自己的工作工資收入不滿意,41.3%的市民認爲與其他行業相比,自己的工資水平不高。同時,生活壓力大也成爲影響人們幸福感知的重要因素。調查顯示,有近五成的市民感覺當前的生活壓力較大。

對幸福影響比較大的因素

報告中,在被問及對幸福影響比較大的因素方面的問題時,68.88%的市民認爲“家人健康”、47.70%認爲是“子女教育”。

此外,調查顯示,家庭環境10項評價中的“親朋來往”和“家庭收入”得分較低,分別爲69.33和71.74。對此,喻志強表示,只有切實解決居民在健康醫療、教育、住房、食品、社保、養老、社會治安等民生方面涉及的具體問題,才能改善市民生存、社會環境,減輕市民生活壓力,保障市民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諧,提升市民幸福感。

調查幸福的調查報告篇2

摘要:

幸福指數是人們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衆主觀生活質量的核心指標。目前西方很多國家紛紛研究並計劃設立衡量人們幸福感的指標,使它與gdp一樣成爲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主觀幸福感,是個人依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總體評價,是反映某一社會中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心理學參數。大學作爲大社會中的一個小社會,對於其成員——大學生的幸福感,理應給予關注和重視。特別是隨着社會的高速發展,當代大學生面臨着學習、就業、家庭、婚戀、人際關係等多方面的壓力,對幸福的追求歷程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爲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幸福狀況,提高大學生追求幸福的品質和能力,幫助大學生實現對幸福生活的建構。我們五人小組從性別、年級以及整體三方面入手,展開了系列調查。並基於調查,提出增強當代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調查的基本情況:

1.調查目的::通過調查大學生對幸福感的理解和詮釋,研究影響他們幸福感的因素,提出科學的教育對策,使大學生對幸福有更深遠的解讀,從而幫助他們最大程度地獲得幸福。這對於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提高幸福感水平具有深遠的實踐意義。

2.調查對象:本校大學學生,其中低(一、二)年級20人,高(三、四)年級2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

3.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等,其它情況如健康狀況、人際關係、性格、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總體感覺等自我評定以及對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觀幸福感狀況,對目前狀態是否滿意、生活中最不理想的因素等等。

4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均採用選擇題形式,分爲單選和多選。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4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40份。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彙總並獲取了所有有效被調查的學生基本資料,如性別、年級等。

調查過程及預想:

由於時間匆忙和實踐經驗不足,我組成員只能在實踐中摸索前進。經過討論,確定了問卷試題。並對四十名大學生(其中每年級10人)進行問卷調查,因爲人數較少,對於所得數據也許會有所偏差。預先估計,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尚可,而造成部幸福的主要因素主要來源於就業壓力和學習中的困難。調查後,又經小組成員共同統計,得出結論。

結果與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

對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滿意的佔70%,感到一般的佔15%,不滿意的佔15%.上述數據表明有7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家庭狀態總體上持滿意或肯定的態度,而有3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家庭的滿意程度處於中等偏下的態度。

對大學所選專業及以後就業預想32.5%的人表示對自己專業滿意,而17.5%的大學生則處於茫然狀態,40%的人則認爲專業不滿意對未來就業表示堪憂。這說明爲數衆多的大學生覺得自己的專業不滿意並且對未來的發展抱有悲觀色彩。

對生活中不幸福的因素,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家庭關係、生活成就、人際關係、經濟狀態、精神空虛、現實理想差距、沒有戀愛、沒有參加團體活動(可多選)分別佔75%、85%、35%、70%、23.2%、17.5%、35%、67.5%、2.5%、10%、13%,從中可以看出,影響大學生幸福指數的因素中,就業壓力首當其衝,其次是學習壓力,再者生活品質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對於追求幸福做過的努力(可多選),80%的學生表示樂於關心他人,75%的學生覺得自己在努力學習,45%的學生勤於交友,獲得幸福。只有12.5%的學生表示通過參加志願者讓自己獲得幸福。

對現在大學生活狀態的滿意程度,27.5%的人認爲忙碌而充實,60%的人認爲普通平淡,7.5%的人覺得不滿意,與理想之間有一定差距。這間接證明了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並不很滿意。因此加強大學的教育體系以及改善大學活動安排是必要的措施。

不開心時解決不幸福能力,40%擅長解決,15%不擅長解決,而45%的大學生不知道是否具備此能力。這些數據很鮮明地反映了我們廣大的學生羣體中大部分人缺乏處理引起自己不幸福的問題的能力。

對於覺得幸福的人該具備的特點(可多選),97.5%的人選擇了樂觀開朗的心態和和諧的人際關係,87.5%的人認爲幸福的人應該努力奮鬥,72.5%的人則選擇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由此看出,普遍大學生都認爲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是獲得幸福的關鍵,但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而大多數的人也都認爲只有樂觀的心態是不夠的,需要後天的努力來實現幸福。

對目前的幸福感打分,0%的大學生打100分,12.5%的大學生打80~99分,67.5%的大學生打60~80分,17.5%的大學生打30~60分,0%的大學生低於30分。

注:此結果真實有效,且從整體來看,與預測狀況基本符合。

總結

綜上所述,大部分大學生都感覺自己的生活還算幸福。而讓大學生對自己感受的不幸福進行歸因時,基本上有兩種不同的歸因風格:一種是將自己的不幸福主要歸因於外部因素,如就業壓力大,學習壓力大,運氣不好,社會競爭激烈,課餘生活單調等;另一種是將自己的不幸福歸因於內部因素,如人際關係太差,主觀努力不夠,缺乏明確的追求目標,精神空虛等等。在內因與外因之間,大多數大學生都把導致自己不幸福的內因排列在最前面,這反映了大學生對於幸福認知的一致性,同時也說明個人努力、明確的生活目的感,對精神世界的明確的理解、預測和內部的控制對於大學生幸福感的重要性。

1.快樂感對生活質量高低的影響是不容質疑的,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樂,生活充滿樂趣。然而,面對同樣狀況,不同的大學生的快樂感程度卻有所不同。這主要是由自身的心態以及自己追求決定的。比如有的大學生覺得畢業後前程似錦,有的大學生覺得可以養活自己,而其他人抱有消極心態。由此可見,一個天性樂觀豁達、凡事易於滿足、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的困難和未來的人相較於具有悲觀的心態的人的幸福感要強。一個人的性格特質是個人所特有的內在心理特徵,是影響個人主觀幸福感的內在原因,也是影響一個人主觀幸福感的直接原因。從問卷調查他們對幸福進行的主觀定義中,我們進行總結認爲人格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重要成分。

2.就業壓力對幸福的影響。就業是民生之本。面對越來越強的就業競爭,大學生們似乎顯得無可奈何。寒窗十幾載,好不容易擠進大學的校門,如今就要走向社會,面對父母的期望,面對自己的理想,卻不知道路在何方。由於競爭激烈、就業矛盾突出,不少高校畢業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有一部分畢業生在新的就業體制和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心理準備不足,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心理偏差,有的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這些心理偏差反過來又影響了他們的就業。不幸福感的產生也因此而生。

就業壓力一方面來自社會,一方面也來自大學生錯誤的就業觀。高校教育者應通過就業指導和心理指導,轉變大學生錯誤的就業觀念,使大學生認清形勢,認識自我,平衡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和諧的心理狀態,從心理上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進而減少就業壓力對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

3.重要的生活事件會引起幸福感的變化。對於大學生來說,尤其是大學和家庭生活的事件影響了他們對幸福的看法和感悟。如當大學生遭遇掛科,失戀等負性生活事件時,可能會產生抑鬱、悲觀、無助等消極情緒,導致幸福感降低。但個體的幸福感一般不會長期下降。同時由於一些正性生活事件得到大家的認可,生活中有成就等又會使幸福感提高,最終其幸福感會穩定在某一水平上。

4.生活目標。調查表明,無論男大學生還是女大學生都把生活目標作爲影響自己幸福觀的因素。並且在對自身的不幸福歸因時,認爲缺乏明確的生活目標是導致他們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沒有了目標,大學生會整天精神空虛,無所事事。而降低他們的自信心,影響對自身的判斷,使自己對生活更加迷茫,從而帶來循環效應,加劇了大學生的煩惱和負擔,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5.金錢、享受對幸福的影響。不可否認,金錢和物質財富是個人幸福實現的物質基礎,也是培養正確幸福觀的物質前提。一個生活在物質匱乏社會中的人,爲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處奔波、居無定所,他不可能會體會到人生的幸福,對他而言生活就是痛苦的感覺,幸福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是,物質財富應在幸福生活中佔多大比重?性別比較發現,男生比女生更注重金錢在幸福中的作用,這與男女生未來的社會角色有一定關係。調查中,只有17.5%的人爲自己的經濟狀況煩惱。應該說他們在物質生活上是豐富的幸福的,然而,我認爲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大學生在此方面的關注度應該會增加。

如今的大學生現在所持幸福觀點中容易把吃喝玩樂、揮霍金錢與幸福混爲一談,幸福價值觀偏頗。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幸福觀的主流是積極的,是適應和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但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由於商品大潮的衝擊和西方價值觀念的影響,不可避免地要對正處於人生觀形成和發展時期的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我們無不憂慮地看到,大學生羣體在幸福價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似有擡頭傾向。在什麼是幸福的問題上,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爲幸福就是吃喝玩樂,幸福就是爲所欲爲、揮霍金錢,甚至有人癡迷那種"不修今生求來世"的錯誤觀點,對身體和物慾的滿足成爲學生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這些觀點否認了幸福要靠腳踏實地的勞動和創造來獲取、追求幸福的過程就是努力拼搏的過程。學生體驗幸福的過程、態度和情感不正確,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學生對幸福的理解。

對大學生自身提升幸福感的建議:

1. 要重視人格的培養和塑造。與其他因素相比,主觀幸福感更多的依賴於人格。例如個人的自尊,樂觀,自我控制和生活目標。外傾性的人能更多的體驗和感受幸福,培養和塑造健康的人格,讓自己有積極的自我觀念。喜歡並相信自己,恰當的認同和接納別人,能夠理性的面對和接受現實。大學生應該以學習爲主,不斷地汲取知識,知識可以讓人聰慧、充實更能體現自身素養。

2. 積極的改善社會關係,尤其是舍友關係和朋友關係。要能正確處理得到社會支持與付出社會支持兩者之間的辯證關係。這也是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人際關係的一個集中反映。它關係到大學生是否能夠有個愉快的心境度過整個大學生活。因此通過擴大人際交往,結識朋友,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更多地使自己接觸人羣,改善人際交往關係。

3. 職業生涯規劃。嚴峻的就業壓力是大學生幸福指數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大學生希望在畢業時能夠有一個好的選擇,就應該儘早的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進行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確定職業發展方向,並據此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在不斷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讓自己充實、自信,提高幸福指數。

4. 休閒。要學會在忙碌的學習中分出想當的時間來享受生活上的休閒。例如參加體育鍛煉,看電影,參加社團活動,聽音樂,參加志願服務等。這些工作都能增加個人的身心健康。

5. 培養積極情緒。情緒是人們看待和處理事物的一個放大鏡,好的情緒總是作爲一面積極的暖色鏡來加工所面對的事物。在這種狀態下人們往往會表現出更大的寬容性、耐性和持久性,而更傾向使事物朝好的方向發展。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經常去聽、看、經歷一些能夠激起積極情緒的美好事物,使自己漸漸的處於一種良好情緒的循環圈中,會提升人們的幸福感。

對其他方有助於提升大學生幸福感的做法建議:

中國大學生的幸福感不僅影響其個人的前途,更涉及到社會的發展和取向,所以社會各方要給予共同的關注,並做好其協助工作。如 教育者要重視增強其自我效能,讓同學在價值展現時,體現快樂,重塑自我。提升幸福感。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對自己學習能力的估計和期望,提高學業成就,而學校應轉變傳統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從積極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挖掘現實中的積極因素。去感受生活,體驗幸福。國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扭轉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局面。此外,社會支持能讓人內心感到快樂和幸福。大學生作爲沒有經濟獨立的羣體,外界的社會支持會使他們更好的處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學生與父母親子關係密切,更能體驗幸福。

我認爲。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也是對人生髮展方向、對社會實踐認知的啓蒙期,此時可塑性極強,如果從現在開始就對他們進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幸福的獲取以及看問題的視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這種積極的、科學的、發展的思想和理念將影響他們的一生。從人的本性出發、重視人的個性發揮與中國大力提倡的大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相結合;讓同學們去積極地奮鬥,而把艱苦的過程轉化爲幸福的感受才能真正使其幸福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調查幸福的調查報告篇3

幸福是什麼?錢和一臺新的冰箱,就能買來幸福。這是英國的金融時報的總結。金融時報爲何這樣總結?日前,美國的皮尤研究中心在今年對全球43個國家進行了有關幸福的調查。調查結果如何?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皮尤研究中心在今年的3-6月份對43個國家47643名18歲以上的民衆展開了問卷調查,讓他們自評幸福等級。美聯社稱,該機構早20xx年也進行過類似的調查,對比可發現人們的幸福感的趨勢。“亞洲新興國家日益找到發達國家多年前的感覺——金錢和購物能夠帶來幸福,至少可以帶來滿足感。”調查結果顯示,感覺自己生活幸福的墨西哥民衆比例最高達79%;埃及最低,僅11%。歐美日韓等10個發達國家中,以色列民衆的幸福比例最高達75%,希臘最低爲37%。發達國家平均有53%的民衆自評生活幸福。24個新興國家,平均有50%的民衆自評生活幸福。9個發展中國家,平均有34%的人自評生活幸福。金融時報稱,59%的中國受訪者自評生活幸福,比20xx年增長26%;印尼民衆中58%自評生活幸福,較20xx年增長35%;在馬來西亞,這個比率由20xx年的36%增至56%。相比較在日韓,分別只有43%和47%的受訪者自評生活幸福。

不過調查結果統計分析也發現,當個人所得超過一定程度後其所能帶來的幸福感將大打折扣。調查結果顯示,56%的馬來西亞人自評生活幸福,而在人均gdp遠遠超過馬來西亞的德國。這個比率爲60%,僅比馬來西亞高出4%。美聯社稱,亞洲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民衆優先考慮的是健康、子女教育和安全等。這些國家中很少有人認爲互聯網接入、擁有汽車、有空閒時間或有錢旅遊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金融時報的研究人員表示,儘管財富似乎會帶來幸福。但結果也表明,金錢絕非幸福的唯一因素。比如女性往往比男性幸福感更強,已婚者比未婚者更幸福,中年人比年輕人和老年人更幸福。

總而言之,不同國家的現狀不一樣,人們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就會有明顯差異。對於自己的生活幸福程度,還是要看自己的想法定義和實際付出。更多社會調查,就上!

調查幸福的調查報告篇4

爲了瞭解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大學生在社人際關係、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基於調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一、調查研究內容、對象及方式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係、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xxx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採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爲97份,有效回收率爲97%.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對於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裏的奮鬥拼搏就是爲了以後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着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爲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1.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二)大學生對主觀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爲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於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爲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於幸福感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羣體,而大學生人羣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於90年代中後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爲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徵以及時代特徵有關.

(三)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福快樂的主要原因,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着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大,因爲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因爲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大,因爲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麼就業壓力,因爲船到橋頭自然直2戀愛問題方面,20.62%的人認爲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認爲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認爲還可以,17.53%的人認爲不能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可見就業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爲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三、建議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係,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係,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於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係,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並及時爲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爲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爲與社會規範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爲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係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爲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鬥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於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於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後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爲主旋律.

調查幸福的調查報告篇5

中國最早的一批涉外四星級賓館之一,在北京地區也是影響巨大的,不論從歷史還是資歷還是整體勢力,在中國酒店業裏也算是一個比較知名的航母。在對經濟型飯店核心競爭力要素的調查中,持續保持的產品與服務質量受到了各家企業最多的關注,反映了經濟型飯店企業經營者的日益成熟,品牌間的競爭已從單純的產品和技術層面,提升到了支持系統和管理體系的競爭層面上。

一、總體水平

(一)市場供應:根據調查估測,中國住宿業市場上共有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型飯店連鎖品牌50家,已開業飯店數超過600家,已開業房間總數達50000間。目前,中國經濟型飯店市場上前十名品牌企業的成立時間都不長,平均年齡爲四年,投資方有飯店行業背景的比例爲50%左右,擴張模式主要以直營爲主,直營店比例爲70%,企業間尚未出現重大的品牌收購交易。

(二)分佈情況:中國經濟型飯店市場的飯店與客房區域分佈,突出反映了中國經濟型飯店典型的商務特徵,經濟和土地價格上漲最快的華東地區佔領了我國經濟型飯店的半壁江山,達60%以上。緊隨其後的是華北區和華南區。其中,由於華北的經濟型飯店平均體量小於華東區域,因此,華北區飯店比例爲16%,而客房比例爲12%。受土地和客源供需矛盾的影響,這種區域格局在短期內將進一步延續。

二、產品特徵

(一)來源與規模。根據調查數據,在現有各品牌企業直營店改造前的物業中,屬於酒店改造的比例爲51%,而新建物業爲13%,說明了中國經濟型飯店的良性發展,對改善原有飯店行業資產質量、盤活國有資產、提升社會資源使用效率所起的重要推動作用。在現有經濟型飯店的物業中,89%是通過租賃來取得經營權,既減少了資金成本,又縮短了建設週期,但同時,也可能失去通過持有物業而獲得的物業升值的潛在贏利機會。

調查中發現,不同的品牌企業主流店態的主體規模、大堂、餐廳面積差距較大。當然,這種差距不排除由大部分物業爲酒店改造而帶來的先天性差異,但在客房這一核心產品上差距較小,有較強的趨同性。在衆多參與調查的所有企業中,能提供正餐服務的單店比例僅爲38%。

(二)服務項目。在調查中發現,公共休息區域、公共衛生間、停車場、中央消防系統、電梯、電視、電話、分體空調、室內衛生間、24小時熱水已成爲所有經濟型飯店都配置的基本設施。在覈心需求得到滿足的前提下,商務服務和自助服務設施的提供比例較高。但在提供的具體設施設備性能和服務品質上,不同的品牌表現不盡相同。

(三)市場趨勢。通過調查經營者對各項選址標準重要性的排列次序表明,目前主流經濟型飯店品牌關注的重點是商務型經濟型酒店,而對旅遊型經濟型飯店和社區型經濟型飯店的關注度較低,同時,對日益高漲的物業租賃價格也給予了較高的關注。

(四)人員狀況。在調查的經濟型飯店企業中,單店每間客房的人房比平均值均在0.5以下,其中,0.3~0.4的區間比例最大爲54%。說明在勞動生產率的控制上,各品牌企業都給予了極大關注,並保持了一個適度的平衡。從業人員中18%的農民工、10%的城市下崗再就業人員的來源,生動地說明了中國經濟型飯店市場對弱勢就業人羣具有的較強吸納能力。

由於前述在經濟型飯店物業中50%以上爲酒店改造,所以對36%的原酒店從業人員的來源也不難理解,同時,也進一步說明中國經濟型飯店對飯店資源的整體整合能力。

(五)客源情況。相對於國際上經濟型飯店市場50%以上的商務散客來源,中國經濟型飯店37%的商務散客的比例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同時,隨着國內自助遊和休閒市場的升溫,休閒度假散客的比例也有望提升。調查中發現,92%以上的經濟型飯店市場的客源爲國內客人,8%爲入境客人,現階段這樣的客源結構給了本土經濟型飯店極大的發展機遇。同時調查結果還顯示,平均逗留天數爲1.92天。

三。酒店內部崗位

前廳部:

接待訂房、散客入住客人,接待團隊,辦理問詢,寄存行李,處理訂房,處理投訴。部分酒店將前廳收銀也列爲正常管理之內。

客房部:

清掃客房、日常報修,預訂會議室、安排場地佈置,辦理入退房手續,預訂鮮花,清洗布草等。

餐飲部:

分爲中餐、西餐還有特色餐廳如日式餐廳等,合爲一個部門,通常是獨立管理覈算,接訂餐宴,會議室預訂,場地佈置,外賣團體訂餐安排等。

娛樂部:

接訂生日、婚禮、喜慶卡拉ok包廂預訂,散客表演場座安排酒水服務,點歌花籃預訂等業務。

保安部:

分爲內保外保兩種,人員上面沒有明顯規定,通常輪班制,有時在外面曬太陽,有時在大廳內吹空調,職責就是車輛安排,如遇突發事件緊急處理,監控監視,員工安全安檢培訓等。

銷售部:

銷售酒店內可以出租、經營的任何產品,主要與旅行社、公司主要負責人進行聯繫,有司機。銷售部還進行定期酒店營銷活動的組織與安排。團隊的預訂等。

人事部:

負責人員招聘解聘、入職員工培訓,與勞動部門協調並定時跟蹤酒店一切人事規定是否與勞動法密切掛鉤。負責人員晉升,人事考勤等。

財務部:

負責酒店營收支出,還得管理各個營業部門安排的收銀員的日常工作。

後勤部:

分爲醫務室、洗滌部、員工飯堂、醫務室員工飯堂。

行政部:

通常爲酒店最高決策層部門,負責酒店行政規定、參與人事調動統籌、銷售營銷方案批閱,行使總經理權力。

工程部:

負責酒店設備設施維修。

採購部:

獨立覈算的一個部門,與後勤部掛購,又受財務部經濟管理,服務於各個營業部門的物品採購。

調查幸福的調查報告篇6

1、調查背景

國民幸福指數(gnh)最早20世紀70年代是由不丹國王提出的,他認爲政策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爲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gnh)指標。如果說生產總值體現的是物質爲本、生產爲本的話,幸福總值體現的就是以人爲本。完全受經濟增長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慾的陷阱,難以自拔。

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存在相同的問題,但是我們決不能悲觀。因爲世界上存在着惟一一個以物質和精神的富有作爲國家經濟發展政策之源,並取得成功的國家,這就是不丹。該國所謳歌的squo;國民幸福總值squo;遠遠比國民生產總值重要得多。不丹在40年以前還處於沒有貨幣的物物交換的經濟狀態之下。但是,它一直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現在已經超過印度等其他南亞國家,是國民平均收入最多的國家。在世界銀行的排行榜中也大大超過了其他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成爲第一位。不丹給我們地球人展示了許多高深莫測的東西。

我國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許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幸福指數、羣衆滿意度等新的評價指標,總的來看雖然有點簡單,但這件事做起來總比不做強。中科院院士程國棟在去年年初,就提出了一份《落實以人爲本,覈算國民幸福指數》的提案,建議國家組織有關部門研究制訂一套國民幸福指數的評價體系。

2、調查意義

通過對居民幸福指數的關注與調查,有助於人們對自身幸福狀況的瞭解和對於更高層次幸福的追求。並且對於政府來說可以由此更爲貼切的瞭解民衆的需求,從而可以更好的去滿足,明確了政府的發展方向。並且這樣各國有利於政府和國家政權的穩定,也使人民的幸福指數上升,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3、調查分析

此次社會實踐,我選擇了一個傢俱城,通過與這裏的工作人員的交流並且發放了調查問卷,我獲得了這樣的信息。從前這裏的中高檔傢俱並不走俏。而近幾年,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水平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也對於家居用品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也通過了近一個月的親身體驗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這些中高檔的傢俱。對於生活的物質、精神領域都有着自己的規劃和更高層次的追求。

隨着市區的改造,人性化的設施也越來越多。城市中乾淨的免費公廁、環境優美的街心公園、越來越多的城市綠化、越來越齊全的健身設施、越來越便捷的交通設施,這些都是對於政府滿意度和幸福指數提高的依據。

影響居民幸福指數的主要因素

經濟收入和身心健康:

經濟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會物質條件中對幸福感影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語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體、積極樂觀的心態是人們對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對幸福感影響程度頗深,也就是說對於普通公衆來講,能夠擁有穩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社會保障、家庭和睦及社會環境:

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社會保障制度直接關係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居民生存幸福與否的起碼條件。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給人帶來的感覺是影響人們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穩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無疑會促進幸福感的提高。

人際關係和自我價值實現:

說明良好的人際關係能緩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壓力,增強自信心,自然也就能提高社會幸福感,最終影響幸福指數的大小。居民對自我價值實現充滿信心或有較高預期,說明對未來是積極樂觀的,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自然會提高幸福指數,自身優勢多,能力得到發揮,內心的滿足感會增加,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影響幸福感因素排序

⑴收入的高低直接影響百姓幸福指數,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強烈。幸福指數最低的是收入1000元以下的居民,而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羣,由於其物質生活和個人價值實現程度相對較高,則其幸福指數總體相對高一些。隨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數呈現出階梯式增長,也充分體現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⑵不同年齡的人羣其幸福感有着顯著的差異。其中幸福指數相對最低的人羣主要是40-59年齡段的居民,此年齡段正面臨子女教育、老人贍養、事業發展等各方面的問題,生活、工作壓力過大,且對自身的期望要求較高,導致身心疲憊,這是其幸福指數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70年齡段的人羣幸福指數最高,18-29歲之間的次之。

⑶女性的幸福指數略高於男性,大多數女性在家庭承擔着主內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圍繞着家庭,主要從家庭成員身上獲得幸福感;而男性更關注收入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且社會壓力較大。因此,女性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的體驗較男性強,故其幸福指數要高於男性。

⑷幸福感較強的是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在校學生,幸福感較弱的職業是自由職業者、下崗失業及無業人員、國有企業和農民。前者有固定收入,職業穩定性較強,社會地位高,有着完善的社會保險,這些方面都優於其他職業,進而增加了他們的幸福感。在校學生對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壓力還沒有太多機會體會,故其幸福感較高。而對於幸福感較低的相關職業,如何提高這部分人對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從幸福率看,超過八成被訪者感覺生活幸福

所謂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數量的羣衆中表示幸福的羣衆所佔的百分比,是用來測評羣衆幸福廣度的一種方法,其單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數=效用/慾望。慾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它分爲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慾望的滿足。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爲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如果我們的慾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慾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即個體根據自己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爲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別有23.92%和59.07%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較幸福,7.70%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僅9.31%的居民覺得自己不幸福。

4、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政府在制定和落實幸福指數的過程中熱情超乎想象,將幸福指數與官員政績直接掛鉤,有的甚至出臺了幸福指數一票否決制。爲了在城市幸福指數評比中取得好的名次,一些地方官員紛紛現身各種媒體和公衆中間,爲提高本地幸福指數拉票造勢,展開了新一輪的幸福指數排名爭奪。這種熱情的背後隱含着對幸福指數的數字依賴和指標崇拜。

有些地方在確定幸福指數時,想當然地設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內容,將幸福指數調查統計變成了數字遊戲。有些官員爲了突出自己的政績,到處宣傳炒作,作秀造勢,搞華而不實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衆還未評定,已提前將自己所在城市宣佈爲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這種到達了頂點的幸福指數評比帶來的只能是官員的幸福,紙面上的幸福,對老百姓則毫無幸福可言。

幸福指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衆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但幸福指數並不等於幸福感本身。民衆的幸福感歸根結底不能靠官方數據一錘定音。幸福是什麼?幸福在哪裏?只能靠老百姓說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裏,幸福在百姓的心裏。

各級政府和領導者,讓幸福指數變成百姓幸福的唯一辦法就是將幸福指數工程真正變成爲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數作爲測試百姓冷暖的溫度計,設身處地地體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經常想一想,在這些數字背後,還有多少羣衆看不起病,多少家庭買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學,經常問一問,羣衆能否能用上乾淨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對羣衆的冷暖,感同身受,對民衆的困難和問題,逐項解決落實,只有這樣,才能讓幸福從冷冰冰的數字變成充滿溫暖的切身體驗。

對於幸福指數中的生活滿意度、價值實現感、需求滿足感等主觀的抽象的指標,決策者要以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準確反映百姓的實際感受,以此作爲加緊完善政策措施、糾正偏離的基本依據。

5、改進建議

雖然對於生活的幸福指數有所提高,但是物價的瘋長、工資的平穩態勢也成爲了大衆的後顧之憂,政府應更多的社會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險制度,讓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養。這樣人民的幸福感增強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擁護。

6、自身的總結與體會

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體會到個人力量的薄弱,團隊合作纔是一個有利於工作開展的形式。在這次活動中,我也有了機會更深入的與各個階層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這一捷徑我能夠走進社會接觸社會和了解社會。雖然說我們在大學裏已經不再扮演新生這一角色,但是在社會這所大學裏,我們臉上的稚嫩把我們徹底的出賣了。在這裏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東西,在這裏沒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做事纔是生活的真諦!

調查幸福的調查報告篇7

近幾十年來,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人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說白了就是資本主義的美化詞,現在的中國國情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社會主義岌岌可危。

也有人說這幾十年來,中國愈發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都是走了社會中國特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人們一直把幸福看作人生的終極目標,人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追求幸福。那麼在我們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人民的幸福感有多少呢?是不是人們的幸福感也可以做一個判定我們所走道路對錯的指標呢?

爲此,我在中國特色主義的前沿陣地廣東做了關於幸福感的調查。

"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是廣東省"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核心。如何在保證經濟平穩發展的前提下,實現民生福祉的持續改善?如何使社會經濟發展的考量從"血汗g d p"的數字標籤到宜居"幸福指數"的人文標籤的轉型?如何將"幸福"的概念轉化爲民衆切實感受的幸福生活?這些都將是未來需要正視和解決的問題。

一、七成半人感到幸福,整體幸福感接近"比較幸福水平"

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人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爲14.9%,回答"比較幸福"的比例最高,約佔六成,爲59.2%,兩項相加爲74.2%,也就是回答傾向於認爲自己生活得幸福;有13.6%的人做了介於幸福和不幸福之間的選擇,9.8%的人認爲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2.5%的人選擇了"不幸福",傾向於不幸福回答的比例爲12.3%.

調查中從"不幸福"、"不太幸福"、"說不清"、"比較幸福"和"非常幸福"分別計分爲1—5,結果顯示被調查者的平均幸福水平爲3.74,標準差爲0.912,也就是說整體平均分接近"比較幸福"水平。

二、從不同羣體的幸福感來看

⑴ 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本次調查樣本的男女比例爲男性52.9%,女性47.1%.調查結果顯示,兩性被調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異,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比例均高於男性,而回答"說不清"、"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於男性,經卡方檢驗,男性和女性之間幸福感的差異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平。男性的平均水平低於女性,爲3.71低於總體平均水平的3.74,也低於女性的3.78.

⑵領導羣體的幸福感最高

統計分析發現國家機關黨羣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服務人員和不便分類的其它從業人員,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低的是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和農林牧漁水產生產人員。國家機關黨羣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組,專業技術人員組,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組,商業服務人員組,農林牧漁水產生產人員組,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組和不便分類的其它從業人員組的平均幸福感得分爲3.95、3.82、3.77、3.77、3.69、3.63和3.65.

三、影響幸福感的因素

1.離異居民幸福感最低。從婚姻狀況來看,已婚居民選擇"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爲15.3%,其次是未婚居民,爲14.9%,和喪偶居民,這一比例爲11.7%,離異居民的比例最低,僅爲 5.4%.把"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合併來看,未婚居民傾向於幸福評價的比例爲65.30%,已婚居民爲77.40%,離異居民爲53.10%,喪偶居民爲61.70%.做負向評價的趨勢與此相同,離異居民傾向於不幸福評價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離異和喪偶各組居民平均幸福感分別爲3.58、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爲幸福感正向影響。從有無子女受教育一項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在選擇"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比例高於沒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反向評價上結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組選擇"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於無受教育子女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的幸福感平均值爲3.78,沒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的這一數值爲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於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組在選擇"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上的比例均高於租房居民組,比例分別爲15.3%、13.7%和61.4%和47%;前一組選擇"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也低於後一組。有自有住房居民組的幸福感平均數爲3.8,租房居民組爲3.5.

4.家庭收入差別。把被調查居民分爲月收入1000元以下組、1001—20xx元組、20xx—5000元組、5001—10000元組和10000元以上組,結果發現幸福感評價與家庭收入高低有線性關係,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組幸福感平均值分別爲3.40、3.62、3.78、3.89和3.95.各組在幸福感各選項上的選擇比例與這一結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選擇"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比例越高,選擇"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

考慮到家庭人口的不同,進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發現,家庭人均收入與幸福感的評價呈低度相關,相關係數爲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評價波動較大,隨着收入增加表現爲從低向高震盪變化,特別是人均20xx元以下變化複雜,之後的變化幅度減小逐漸平緩,達到一定高點後不再變化,甚至略微下降。

四、對於幸福感調查結果的討論

(一)經濟發展水平與幸福感

本次調查發現廣東省東、北、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異,基本上可以認爲,幸福感的高低與地區之間的發展水平有關。

經濟發展水平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很複雜。美國人總體上要比新西蘭人富裕,但並未覺得更幸福。更富的奧地利、法國、日本和德國人並不比巴西、哥倫比亞和菲律賓人更幸福。從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長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卻幾乎沒有增加。

這並非說經濟發展水平與主觀幸福感之間沒有任何關係,研究發現,富足國家的人們明顯比那些貧窮國家的人們幸福。對那些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於10000美元(1995年)的國家來說尤其明顯。沒有任何富足國家的人們的幸福平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國家中較高人均收入似乎並不對幸福值又太明顯的影響。而在低端,許多發展中國家和過渡階段國家的人們對生活表現出較低的滿意度。

雖然,經濟發展水平與幸福感之間並非簡單的線性關係,經濟的發展並不能不斷升高人們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爲基礎的,社會的發展應該以社會均衡發展爲目標,致力於提高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的經濟、生活狀況,提高全民整體幸福感。

(二)民生與幸福感

在較低經濟收入階段,經濟收入與幸福感之間是有正相關的,在經濟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這種相關程度就很低了,收入對幸福很少甚至沒有影響。

布倫諾·s·弗雷等人的多國對比研究發現,幸福感與收入的相關爲0.20;在較低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平,但一旦年收入達到1.5萬美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對幸福感的影響變得相對較小。

本次調查發現家庭收入與幸福感之間的相關爲0.106,幸福感隨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對於發達國家,我國還處於經濟收入較低階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衆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

此外,收入雖然是一個可以用貨幣單位衡量的量化指標,但是,收入的高低卻是一個需要對比才能獲得的,而和誰去比卻是因人而異的,由於每個人的這種個體差異性,同樣的貨幣量化的收入卻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說,個人或家庭收入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心理指標,而不應該看作是一個經濟指標,相對收入是一個比收入絕對數更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成爲影響相對收入,進而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當前社會條件下,調節社會成員收入差距處於合理範圍,避免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是提高社會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這些都說明,民生問題與居民的幸福感之間存在着密切的關係。

總結:

從這次調查可以看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例如貧富差距問題,社會的不公平問題等等,如何正確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點。

調查幸福的調查報告篇8

學院:xxxx學院

姓名:xx 班級:xxxx 學號:xxxx

近日我小組進行了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活動,全體成員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次調查活動當中,每個成員都分配到了任務,都做好了自己的任務,找資料,搜圖片,統計數據等,下面就是我們的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追求幸福是人類永恆不變的主題之一,隨着人們對自身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幸福日益成爲人們關心的話題。而大學生作爲社會中的重要羣體,祖國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正處於人生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生活質量水平和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受到關注。大學生主觀體驗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影響着他們的學習、情感、生活和未來預期。從個體自身的發展來講,大學時期是大學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從簡單的學校生活到複雜的社會生活的過渡期,也是他們完成學業和完善學業的關鍵時期。從社會大環境方面來講,我國目前正處於社會的轉型期,各種競爭空前激烈,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致使他們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因此,對大學生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變得至關重要。

調查對象:這項研究的總體是北京地區包括清華,北大,人大,交大在內的20所高校近千名學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之後對結果進行彙總,並且一項一項的認真統計,雖然數據量很大,依然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客觀的說調查結果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應北京地區各個高校的學生對待幸福的看法,以及自身感覺幸福與和諧社會的關係和幸福程度。

調查內容:

1) 性別 2) 性格

3) 幸福與和諧社會的關係 4) 對未來目標 5) 幸福主要關聯因素 6) 戀愛幸福感 7) 幸福程度,等等。

下面爲調查問卷的具體內容

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總結:

1,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爲與父母關係特別好或很好(近93%)。 2,近90%的學生認爲大學生幸福感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3,不少同學對未來的目標不明確。

4,近一半的學生認爲學習是充實的,但是也有不小一部分人爲學習是枯燥無味的。

5,大部分學生認爲經濟與幸福關係緊密,在現在這個商品經濟充斥各個角落的社會,這點的確很讓人深思。

6,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不是很幸福,或者說一般幸福。 調查結果分析:

影響大學生幸福感有幾大素,即學校學習、人際交往、戀愛、工作與社會適應、家庭環境。其中,人際交往與家庭環境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最要因素,均消費上差異顯著次之,專業、年級上差異不顯著。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大學生都常有幸福的體驗,但是幸福指數不是很高,大都是感覺一般幸福,只有3~4的學生認爲自己很不幸福。說明大學生這個羣體整體是健康的,大學生羣體是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羣體。不健康的比例符合我們在生活中的觀察。在性別差異上,女生的幸福感基本和男生比例相同。 家庭關係

衆所周知想要有所成就必須有個好的家庭環境,這樣才能心有餘力全心全意做其他的事情,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就是與父母的和睦程度,調查顯示,只要是和父母關係很好的,很大一部分都感到幸福。古人云:欲治其國者,先治

標籤:多篇 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