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精選 篇一

調查目的: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調查地點:xxxx

調查時間:20xx年1月14日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發放50張問卷

調查內容:通過對大學生日常生活的行爲習慣的調查進而瞭解他們在社會公德方面的表現,反映社會現象並提出建議改善措施來提高所欠缺的地方。調查結果:

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6%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30%的人認爲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爲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

(1)助人爲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爲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爲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爲善最樂”、“博施濟衆”等廣爲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爲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爲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爲榮,以損人利己爲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2%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28%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20%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着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調查問題中,調查數據中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2%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2%的同學認爲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2)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6%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62%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30%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爲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二者之和佔了92%,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3)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90%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4%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30%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60%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0%的人乾脆不理它。再比如當發現有流浪動物時有66%的人會把它領走或自己養或送走,剩下的人會不去管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爲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4)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52%的同學認爲舞弊不足爲怪,能夠泰然處之。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爲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還有在其他方面如:在旅遊時是否會亂刻亂畫,有76%的人不會,其餘的16%的人偶爾會。這表明在外出旅遊時大部分學生都能嚴於律己不亂刻亂畫。還有在有關是否隨地吐痰的問題上有56%的人偶爾會,16%的人經常會。這表明在隨地吐痰的問題上同學們的自覺性比較差,生活習慣不好造成的。

提高社會公德的意義:

首先,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有利於提高公民素質,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社會公德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其發展和完善程度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影響着全體公民素質的提高。同時社會公德的好壞,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甚至整個社會的發展起着促進或延緩發展的作用——良好的社會公德有利於促進社會的發展,不良的社會公德則阻礙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這一點已被社會歷史的發展所證明。

其次,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有利於維護社會秩序。社會秩序的維護需要藉助於多種形式,如:法律制度的約束、輿論監督等,但是所有這些都不可能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可能具體到一個人的一言一行。因此,那些帶有道德意義的要求,如遵守秩序,處理鄰里關係等,只有靠提高公民的社會公德修養,才 能得以維持,如果法律制度所不及,而公民又缺乏相應的修養,則容易引起社會的混亂無序。

再次,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有利於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提倡敬老愛幼,先人後己,自重自立,寬以待人,謙誠相讓等,這是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具備這些基本要求,可以有效地調節人際關係,舍此則容易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甚至導致人人自危。

如何提高社會公德的建議:

自身方面:一、瞭解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鄧小平理論,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力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二、做爲當代大學生,應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良傳統,因爲道德建設離不開這些優良傳統。

三、增強自己的法律知識。法律、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

四、增強集體主義意識,因爲集體主義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也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應把個人理想與奮鬥融入到人民的共同理想與奮鬥之中。

五、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因爲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爲準則。

六、多參加一些道德實踐活動。在自覺參與中,思想感情會得到薰陶,精神生活會得到充實,道德境界會得到昇華。

學校方面:學校是育人的場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年輕一代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是學校的首要任務。但是,目前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學校仍然片面追求升學率,放鬆對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致使一些學生走上社會之後不僅不能給社會作出有效的貢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有的甚至在校就表現出非常不文明的行爲。雖然這一部分公德意識淡薄的學生的存在,不能完全歸咎於學校教育,但是作爲傳播人類文明的陣地,學校應充分認識其形成年輕一代良好社會公德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努力促成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形成。同時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修養,使他們能以高尚的形象影響學生,以正確的方法引導教育學生,改革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完善德育機制,切實提高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提高一代人的道德修養,充分發揮其在社會公德建設中積極促進作用。

社會方面:強化輿論導向: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社會公德的遵守,有自覺主動的,甚至堪稱楷模,如拾金不昧,見義勇爲等。對此社會各界應給於充分的肯定,典型的人物,還應給於表彰、獎勵,甚至在生活、學習、就業等方面提供方便,以弘揚社會正氣,強化良好的公德意識。而違背社會公德要求,破壞社會公德的行爲,則應利用新聞媒介或其它方式公開暴光,甚至相應地與物質利益掛鉤。對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提出讓公衆討論,使當事人明辨是非,讓公衆受到啓發、教育,引以爲戒,防患與未然,如此揚善懲惡,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整個社會風氣的好轉,形成人人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局面。

完善公共設施:當我們的公民遵守社會公德的自覺性還未達到一定程度時,能否爲其提供遵守社會公德的便利條件,直接關係到公德的遵守效果。本人對此也有切身的體會,比如到一個很髒、很亂的地方,隨地吐痰,亂扔果皮,就可能無所顧忌,而到一個非常乾淨的環境,如掃拖乾淨的居室、一塵不染的大廳,不將衛生的行爲就會大受抑制。所以,我們在要求公民遵守社會公德的同時,還要想方設法爲其提供遵守社會公德的便利條件。調查問卷

(1)你是如何看待當今大學生的?

A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28)B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15)C不瞭解(7)

(2)你是否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A經常參加(26)B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14)C不參加(10)

(3)對待無常獻血的看法?

A積極參與(26)B想去但沒時間(18)C醫院在掙錢,不去獻(6)

(4)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

A積極讓座(31)B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15)C不讓座(4)

(5)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

A找到垃圾箱後再丟(45)B隨手丟掉(2)C找個角落再丟(3)

(6)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

A會馬上弄乾淨(15)B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30)C乾脆不理它(5)

(7)當看到別人隨意丟棄垃圾時你會?

A上去制止(24)B你會把垃圾撿起來(12)C不管(14)

(8)當看到有流浪動物時你會?

A把它領到家中自己養(15)B把它送到收養它們的地方去(18)C不管(17)

(9)你對待考試舞弊的態度

A強烈反對(18)B舞弊不足爲怪,能夠泰然處之(26)C視情況而定(6)

(10)看到有人破壞公物你會

A立即制止(17)B進行舉報(15)C事不關己(18)

(11)你會在旅遊時亂刻亂畫嗎?

A從來不會(38)B在不易發現的地方會(8)C經常會(4)

(12)你是否隨地吐痰

A不會(14)B偶爾(28)C經常會(8)

(13)在路上見到老師是否會主動問好

A會(43)B不會(7)

注:選項後面括號裏的數字是選擇此項的人數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二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會公德問題

1、環境與衛生問題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瞭解到衛生與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爲:任憑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在汽車站牌、廣告招貼畫、建築物上亂塗亂畫、隨地吐痰、亂扔雜物、將咀嚼過的口香糖隨處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垃圾分類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環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亂扔廢舊電池、善待花草樹木等每個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環保行爲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衛生問題的(否則也不會反映這些問題),但從這裏我發現了一種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強的環境衛生意識,吉林市的環境衛生現狀卻值得我們憂慮。這是不是反應出了這一現實:大家都認識到了環境衛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責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和行爲,但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卻可能自己也有違背環境衛生公德的行爲?

2、文明交通問題

文明交通問題也是吉林市民認爲比較嚴重的社會公德問題,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爭搶、擁擠或行人闖紅燈、行人斜穿馬路或翻越交通護欄等是反應猶爲嚴重的問題。

3、文明禮貌問題

調查數據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禮貌方面仍需繼續努力,以減少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爲。文明禮貌問題主要表現爲:遇事圍觀、起鬨,夏天在公共場所光膀子、脫鞋、抽菸,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在公共場所爭吵、說髒話,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排序

從總體上看,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現象佔第一位的仍然是隨地吐痰。市民最討厭的不良行爲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後,主人不予清理;亂扔雜物;乘坐公共交通時爭搶、擁擠;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

三、公德實踐與公德認識的比較

在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許多羣衆自發地、積極地向我們反映他們所遇到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但是當被問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爲時,您會怎樣?時,回答結果並不不盡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會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則僅有5%的市民會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會隨大流,有人出面時也出面,沒人出面就不出頭;33%的人因爲怕打擊報復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認爲制止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爲是有關部門的事,與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數吉林人還是屬於理論上的長子,行動上的矮子,光說不做。按照調查項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在保證自身利益情況下會出面制止;第二類是能夠爲了維護社會公德,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類是不顧個人利益,同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做鬥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數人屬於第一類,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

四、違背社會公德現象產生的原因

違背社會公德現象時有產生的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規則不合理。對於違法行爲來講,我們有明確的制度來管理、制裁違法分子,但對於違反公德行爲,僅僅侷限於輿論譴責,對於部分不文明行爲並無規定認定那些行爲不文明;還有一些有規定的行爲,諸如禁止隨地吐痰,但處罰力度遠遠不夠,遂使這些不文明行爲得不到根治;相反對於亂搭亂建這樣的處罰措施過於嚴厲,使得這些不文明行爲變得更加隱蔽,不利於有關部門地查處,問題仍得不到解決。

2、管理措施執行不力。對於有處罰措施的,一些職能部門並不積極履行職責,對於罰款低的違規行爲視而不見,行政不作爲,使管理措施成爲空中樓閣。

3、公共生活設施不完備或設計時爲使用者考慮的不周全。

(二)個人修養

1、公德意識不夠。有的違背社會公德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是不文明的,比如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膀爺在大街上隨意走動,許多膀爺本來覺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與別人不相干,並沒有意識到這一行爲是不文明的。

2、對公對私標準不一樣。室內天堂室外垃圾場就是這一點的典型寫照。許多人將自己的家佈置得富麗堂皇,猶如天堂;樓道里卻被他們堆滿雜物,猶如垃圾場。

3、公德行爲不能自覺化。有人監管時能遵守公德,無人看守時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覺的、習慣性的公德行爲。

(三)整個社會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有偏斜。社會的道德觀不正確,金錢觀過於嚴重,人們優點自私自利,使得社會公德淡化。

(四)輿論導向不正確、輿論壓力不夠。

(五)教育的失敗。現在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於書面口頭教育,缺乏道德實踐教育,所以現在在學校那樣的場所,公德執行情況也不好,校園裏也充滿了不文明行爲。甚至有些教師、家長本身就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自身就有許多不道德行爲。還有些家長把違反社會公德、佔小便宜的錯誤思想當作人生哲理教給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對策

社會公德,是爲社會的全體公民所公認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範,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維持公共生活、調節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一系列準則。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內部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社會公德作爲全社會統一的道德規範,其意義更爲重要,作用更加廣泛。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尊重社會公德是公民的義務。

關於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三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會公德問題

1、環境與衛生問題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瞭解到衛生與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爲:任憑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在汽車站牌、廣告招貼畫、建築物上亂塗亂畫、隨地吐痰、亂扔雜物、將咀嚼過的口香糖隨處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垃圾分類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環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亂扔廢舊電池、善待花草樹木等每個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環保行爲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衛生問題的(否則也不會反映這些問題),但從這裏我發現了一種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強的環境衛生意識,吉林市的環境衛生現狀卻值得我們憂慮。這是不是反應出了這一現實:大家都認識到了環境衛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責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和行爲,但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卻可能自己也有違背環境衛生公德的行爲?

2、文明交通問題

文明交通問題也是吉林市民認爲比較嚴重的社會公德問題,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爭搶、擁擠或行人闖紅燈、行人斜穿馬路或翻越交通護欄等是反應猶爲嚴重的問題。

3、文明禮貌問題

調查數據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禮貌方面仍需繼續努力,以減少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爲。文明禮貌問題主要表現爲:遇事圍觀、起鬨,夏天在公共場所光膀子、脫鞋、抽菸,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在公共場所爭吵、說髒話,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排序

從總體上看,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現象佔第一位的仍然是隨地吐痰。市民最討厭的不良行爲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後,主人不予清理;亂扔雜物;乘坐公共交通時爭搶、擁擠;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

三、公德實踐與公德認識的比較

在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許多羣衆自發地、積極地向我們反映他們所遇到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但是當被問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爲時,您會怎樣?”時,回答結果並不不盡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會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則僅有5%的市民會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會隨大流,有人出面時也出面,沒人出面就不出頭;33%的人因爲怕打擊報復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認爲制止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爲是有關部門的事,與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數吉林人還是屬於“理論上的長子,行動上的矮子”,光說不做。按照調查項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在保證自身利益情況下會出面制止;第二類是能夠爲了維護社會公德,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類是不顧個人利益,同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做鬥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數人屬於第一類,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

四、違背社會公德現象產生的原因

違背社會公德現象時有產生的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有如下:

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規則不合理。對於違法行爲來講,我們有明確的制度來管理、制裁違法分子,但對於違反公德行爲,僅僅侷限於輿論譴責,對於部分不文明行爲並無規定認定那些行爲不文明;還有一些有規定的行爲,諸如禁止隨地吐痰,但處罰力度遠遠不夠,遂使這些不文明行爲得不到根治;相反對於亂搭亂建這樣的處罰措施過於嚴厲,使得這些不文明行爲變得更加隱蔽,不利於有關部門地查處,問題仍得不到解決。

關於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四

調查課題:

社會公德問題

調查時間:

xx月xx日xx月xx日

調查對象:

社會所有人員

調查類型:

問卷調查形式

調查地點:

xx

社會公德作爲維護社會關係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主要表現爲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這5個方面。我們小組就這5個方面做了問卷調查並作出以下報告:

本次社會公德問卷調查我們第五小組共發放問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問卷103份,回收率爲98.1%。其中男士52份,佔50.5%,女士51份,佔49.5%。通過對回收問卷的統計、分析、計算,我們對數字進行處理並進行以下書面說明。

在文明禮貌方面,被接受調查的民衆中,認爲文明禮貌在現實生活中重要的佔99.02%,其中98.1%的民衆認爲自己平時做到對別人講文明,有禮貌。但是當問及您平時會不會說髒話和粗話時,8.74%的民衆表示會說,33%的民衆表示不會說,58.3%的民衆表示偶爾會說。另外就平時見到師長會不會主動問好方面,81.6%的民衆都表示會主動問好。在文明禮貌方面相對做的不好的就是髒話和粗話方面,其他方面也還帶進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爲樂方面,被調查人羣中,79.6%的民衆都有過助人爲樂的經歷,只有少部分民衆表示沒有過助人爲樂的經歷。在公交車上,68%的民衆表示願意爲老弱病殘孕等弱勢羣體讓座,還有29.1%的民衆會看情況而決定爲不爲別人讓座,只有2.9%的民衆表示不願爲弱勢羣體讓座。在當問及馬路上有人學要幫助,你會不會伸出援手時,只有31.1%的民衆表示會伸出援手,6.8%的民衆表示這種情況是不會伸出援手,看情況來定的民衆佔63.1%,就這個問題,當繼續追問如果您決定不上前幫忙時的理由時,大多數的民衆都表示怕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世界太複雜,好心辦壞事的事件太多了。結果表明,在助人爲樂方面,最嚴重的主要是當今的誠信問題缺失,導致許多人需要幫助,但沒人敢去幫。要解決這類問題還得從誠信方面做起。

在愛護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壞公物你會不會去阻止時,34%的民衆表示會上前阻止,在這方面,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員更爲主動一些。看情況再決定的民衆佔了51.5%,他們表示當時情況下能阻止儘量阻止,不在能力範圍就算了。還有14.6%的民衆表示這種情況自己不會去阻止。當碰倒標語牌時,絕大多數的民衆表示會把它撿起來放好,面對生活中的公共財產物品,73.8%的民衆表示會好好珍惜,23.3%的民衆表示有時會珍惜,低於2.9%的民衆不會珍惜公共物品。根據調查結果,說明在愛護公物方面還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衆的公共財產意識不強,還將有待進一步的加強。

在保護環境方面,只有22.3%的民衆認爲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強,75.7%的民衆表示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只是一般,甚至還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沒有任何環境保護意識。在公共場合,還有6.8%的民衆表示會亂扔垃圾,偶爾會會亂扔的民衆也還高達38.8%,只有54.4%的民衆在公共場合是不會亂扔垃圾的。民衆針對我國的環境保護做得怎麼樣的問題,普遍都認爲不好,其中,69.9%的民衆認爲做得一般,24.3%民衆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處理問題上,68%的民衆表示都是直接就傾倒了,會分類在處理的民衆只佔1/3。就當今我國的保護環境問題,已經是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保護環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對於我們每個人也是一樣。也許微不足道,但是每個人的努力會匯成全人類的努力,憑藉着等同於征服自然的信心,來還自然環境一份清白。

在遵紀守法方面,調查顯示,僅有41.7%民衆做到從來不闖紅燈,絕大多數民衆都會不同程度的闖紅燈。在提到道德對公民的制約作用時,只有33%的民衆認爲道德規範對民衆的制約作用很大,絕大多數的民衆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應該是很大的,但是在當今誰會,它的作用不大,甚至還有0.97%的`民衆認爲道德對公民沒有作用。在公共場合,61.2%的民衆表示不會插隊,6.8%的民衆有時會插隊,4.9%的民衆經常插隊,27.2%的民衆表示會偶爾插隊。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衆僅佔17.5%,絕大部分民衆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還有0.97%的民衆表示自己完全沒做到。就遵紀守法方面而言,從調查數據上來看,我們這方面確實存在許多的問題。

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我們對當今的社會公德意識有了一定的理解。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當今民衆大部分都不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對社會公德的五個主要內容(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大部分民衆都還不能夠意識到加強社會公德的重要性。特別是面對一些社會中的不良現象時,能夠主動指出並制止的爲數甚少,大多數民衆僅能做到自律,而在社會責任感方面有待提高,在實際行動上,還需進一步加強。

在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中,禮即公德,《論語》中孔子告訴世人不學禮,無以立簡簡單單幾個字,足以說明公德的重要性。作爲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關注社會公德問題,擁有一顆公德心,親身力行成爲社會公德的實踐者。隨着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髮展,社會公德教育與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已經成爲當前影響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當今社會物質財富正在極大地豐富人們的生活,但卻在一定程度上貧乏了我們的精神世界。當然,目前雖然存在着一些不盡人意甚至令人擔憂的現象,但是,社會公德總體上是好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民的精神財富也能像物質財富一樣不斷豐富。

總之,我們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社會公德是整個民族的艱鉅工程。單獨依靠一個教師、一所學校亦或是某個地區是無法完成歷史重託和社會所賦予的重任的。這需要全體民衆共同投身於社會公德的建設中去,更需要政府發揮其巨大的引導作用,這既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更是爲我們的子孫後代繼續創造這筆巨大而寶貴的精神財富。

社會公德遵守情況調查報告 篇五

摘 要:本次研究採用調查問卷的形式,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300名本科生爲研究對象,調查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現狀。社會公德遵守情況調查報告社會公德遵守情況調查報告。結果表明: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是還存在諸多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提高當代大學生公德意識的若干途徑。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道德是維繫一個社會不斷髮展的基本保障。我國素有 禮儀之邦 的美譽,但是自古以來,一直是私德繁榮,公德匱乏。隨着時代的變化,社會公德在當今社會已然成爲人的立身之本、社會和諧發展之基、治國安邦之道。在日新月異的21世紀,社會公德更要與文化氛圍,環境狀況結合在一起。當代大學生作爲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社會公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如何直接關係到21世紀我國的面貌和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實現。《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教育大綱》: 現在和今後一二十年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他們的思想道德和學科文化素質如何,直接關係到21世紀中國的面貌,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能否實現,關係到能否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這樣的評價和預估是科學明智的。那麼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究竟如何呢?我們做了相關調查,以期在瞭解到大學生社會公德現狀的情況下,分析原因研究對策,爲大學生公德建設獻計獻策,最終促進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的公德意識進步和發展。

大學生公德現狀調查及分析

各文獻中對大學生社會公德的定義略有不同,這裏採用的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 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這一定義。針對各個方面分別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17個問題,面向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本科生髮放問卷300份,收回291份,其中291份有效。

積極方面占主導地位

從調查問卷反饋的結果來看,應當說大多數人具有比較正確的公德意識,能夠在日常行爲中遵從社會公德。主要表現在:

在文明禮貌和助人爲樂方面。被問及 在學校見到老師或者同學,會主動打招呼嗎? 83.5%的同學能夠做出積極正面的回答。以及 上課時,你會把手機調成振動嗎? 高達88.7%的同學一定會調成振動。說明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夠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禮貌待人的重要性。同時73.2%的同學願意積極參加各種校園公益活動,還有89.7%的同學會主動給有需要的人讓座。從這些數字中就能看出,當代的大學生具有很高的文明素養和助人爲樂的奉獻精神。

在環境保護和愛護公物方面。83.5%的同學不會在景區隨意扔垃圾,77.3%的同學對於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的行爲非常反感。高達75%以上的比率說明,隨着近幾年國家在環境保護和愛護公物方面的大力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當代大學生的保護環境和愛護公物的意識得到了穩步提高,形成了非常明晰的環保概念和意識。

在面對網絡言論方面。72.1%的同學都會 非常謹慎 地在網絡上發表言論,74.2%的同學能夠不受網絡上一些抨擊社會的言論的影響。在被問及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這種行爲 時,72.2%的同學表示反對,對於網絡上的不文明用詞85.6%的同學都表示非常反感。這些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在面對網絡世界的一些偏激言論和不健康內容時能夠保持基本的公德認識,不受影響和蠱惑,堅持自我認識事物的標準。

在誠信方面,當被問及 如遇到路人問路,你會如何作答時 ,87.6%的同學都選擇了 如實回答 ;被問及 如何看待網絡抄襲行爲 ;69.1%的同學都表示堅決反對;這說明大多數大學生都恪守誠信準則。

缺失方面有待提高

雖然現階段,當代大學生的整體社會公德水平是很高的,主流是積極進步的,但是依然存在着諸多問題,很多地方值得深思,並不斷改進我們的教育教學方式。主要體現在:

責任感和正義感的缺失。在調查中,當被問及 如果發現有人作弊通過六級考試,你會如何? 時,僅有17.5%的同學選擇 立即舉報 ,33.0%的同學選擇 裝作不知道 還有49.5%的同學選擇了 會告訴其他人,但是不會舉報 。還有在被問及 在公共場所遇到小偷,如何做 時,僅有10.3%的同學選擇了 奮不顧身去抓小偷 。這一數據表明,絕大多數大學生都選擇了明哲保身的做法,缺乏主人翁意識,並沒有極強的責任感和正義感。衆所周知,責任感和正義感是一個人應有的優秀道德品質,但是調查數據顯示的結果令人十分擔憂,一羣沒有責任感和正義感的青年人如何能夠承擔起國家的未來和命運。

公共責任意識不強,在問卷中,當被問及 你會打掃宿舍的公共區域嗎? 僅有62.9%的同學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相比於其他社會公德問題,平均低出15個百分點。我們認爲公共意識是現代公德意識的前提和出發點,是對自我意識的昇華,同時又是對自身以外事物的肯定。我們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能夠將外界與個人聯繫在一起,纔是真正做到了實現自身的價值。而相當一部分同學,並不能認識到公共意識的重要性。

法制觀念不強,這一點在問卷中表現得極爲明顯。當被問到 在無人看守的十字路口,會闖紅燈嗎? 僅有37.1%的同學回答 一定不會 ,4.1%的同學回答 一定會 ,而58.8%的同學回答 沒有車輛通過就會 。這一數據暴露了,當代大學生法制觀念的模糊和法律意識的淡漠。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全體人民的奮鬥目標。遵紀守法是對每個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公民道德規範的底線。當代大學生作爲整個社會羣體中的高知識階層,理應有更加過硬的法律道德意識,但是依然出現爲一己方便而不遵守法律的現象。

原因研討

當代大學生本應該是國民表率,社會棟樑,但卻依然表現出與實際知識水平不相稱的道德水準,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這不禁使我想起司馬遷在《資治通鑑》中曾提到: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造成當今大學生社會公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複雜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

社會的多元化

目前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文化呈現多元化趨勢。社會多元化導致大學生對於社會公德的認識有向碎片化發展的傾向。尤其是市場經濟所帶來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影響,更是對廣大正在由青年人向成年人轉變的大學生產生了侵蝕和動搖。同時我們注意到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形形色色的價值觀念融入大學生生活中,大量的負面信息 一切向錢看 寧願坐在寶馬裏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 衝擊着大學生的道德底線,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產生不健康的心理預設。

家庭教育觀念陳舊

在中國家庭中,家長大都抱着 學而優則仕 的封建思想,寄希望於孩子能通過上大學,找好工作來光宗耀祖。很少甚至沒有家長把真正提高孩子自身的道德修養才作爲教育的最終目標。另一方面生活上父母的大包大攬,使得大多數學生成了只會學習的工具,缺乏道德養成的機會。再由於獨生子女政策,使父母給予孩子太多的愛,造成大學生思想的不夠成熟,最終可能釀成大禍。馬卡連柯曾說過: 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愛不夠,子女會感到痛苦。但過多的溺愛雖然是偉大的感情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學校教育模式的不完善

學校本應是有意識、有目的進行道德教育的主戰場,可是當今中國的高校將學生的成績當作評價一個學生的唯一標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道德素質教育。如清華投毒案、馬加爵事件,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反映了中國高校在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教育上存在的缺失。

探索增強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途徑

當代大學生公德意識的缺失,雖然不是主流,但確確實實地存在着。讓人痛心疾首。但在歷史變革時期,我們既要認真對待,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也要放平心態,客觀地看待事實。筆者認爲,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積極開展社會公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防止社會公德教育在大學生中斷檔

應在大學課堂中加入社會公德認識與實踐的課程,使同學們首先在校園中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如協助宿舍管理員共同清理宿舍樓,杜絕在公共場所摟摟抱抱等不雅行爲;然後再到社會上參加實踐活動,如義務獻血,幫助環衛工人。通過身體力行的實踐活動,達到社會公德教育的目的。

發揮家庭作用,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

一直以來都存在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悖的情況。這種現象使廣大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困惑。如,面對暴力行爲,學校教育要求學生要勇於與惡勢力鬥爭,而家庭教育則要求孩子知難而退,明哲保身,這樣的結果是無論大學生怎樣做,都不能得到整個社會的共同認可。而對於青年人來說,得到社會各層的認可是十分重要的激勵,所以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對廣大學生灌輸正確的社會公德思想,也要對廣大家長們輸入正確的理念,帶動整個社會公德意識的提高。

優化社會環境,爲提高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的滑坡,與當下社會存在着大量不正之風有密切的關係。腐化現象,網絡上抨擊社會的言論,沒有道德底線的娛樂節目和八卦新聞,都對當代大學生產生了極爲不好的影響。作爲媒體人和娛樂人,應該樹立先進的典型,傳遞正能量。如近幾年央視的《感動中國》節目就對全國人民,特別是大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筆者認爲應該多多弘揚先進感人的事件,而不是去大肆宣傳負面消息,這樣才能真正起到媒體應有的作用,將社會風氣向積極健康的方面引導。

健全獎懲機制,真正做到獎罰分明,扶正壓邪

對於那些嚴重踐踏社會公德的同學必須有相應的懲罰機制,起到 殺一儆百 的作用。打擊校園存在的不正之風,以幫助、教育同學爲目的,加強他們的社會公德意識和自律能力。對社會公德方面表現突出的更要給予精神或物質上的鼓勵,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公德意識和行爲。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六

南華大學

覈資源工程學院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班級:

授課老師:

小組成員:

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一。調查地點:南華大學

二。調查時間:12月8日到12月14日

三。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四。調查方法:

1.上網瀏覽,再網上查一些有關數據。

2.查找書籍、報刊,瞭解。

3.實地調查訪問。

五。調查內容:大學生的社會公德

六。調查問卷:見附錄一

關鍵詞: 社會公德 助人爲樂 文明禮貌 環境保護

參考書目: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遵紀守法

一。問題的提出

社會公德是一種人人都應該遵守的行爲規範,大學生的言行和道德修養,對周圍的人產生着影響。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的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衆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爲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已進入又好又快的運行軌道,這種“好”字當頭的快速經濟發展方式,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的實踐中既要依靠科技進步、管理創新,更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提高以思想道德素質爲核心的勞動者的整體素質。

作爲道德力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公德與經濟交融爲一體,成爲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源泉。在這樣的大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社會公德便備受關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

二。社會公德的具體體現

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是指在人類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要求每個社會公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衆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在本質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羣體,在歷史長河

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澱下來的道德準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它對維繫社會公共生活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作用。與“私德”相對,這裏的“公德”是指與國家、組織、集體、民族、社會等有關的道德;而“私德”則指個人品德、作風、習慣以及個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助人爲樂 俗話說:助人爲快樂之本,助人爲樂是一種美德,助人要從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爲。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爲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爲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博施濟衆”等廣爲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爲樂。把幫助別“爲善最樂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爲榮,以損人利己爲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着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見到老師主動問好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積極讓座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爲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需要做好。

環境保護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作爲公民來說,我們對於居住、生活環境的保護,就是間接或直接地保護了自然環境;我們破壞了居住、生活環境,就會間接或直接地破壞了自然環境。爲了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環境整潔、舒適和乾淨,保障社會成員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爲規範。講究公共衛生,造成優美環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是社會風尚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七

調查起因:在學習了《遵守社會公德 維護公共秩序》的基本內容後,同學們非常渴望了社會公德的現狀,在史華紅老師的積極倡導下,我組進行了校內調查實踐活動。

調查目的:瞭解我校社會公德水平的基本現狀,在實踐中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

調查時間:20xx年11月17~22日

調查地點:xxxxxxxxxxxxxxxxx

調查對象:在校學生

調查人員:敬業隊全體成員

調查方法:訪談、口頭提問調查

調查過程:在校內隨機找同學進行訪談

文明禮貌:

1、在路上碰到老師是否問好?

2、在公交車上是否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

3、在同學有困難是否積極主動幫助?

保護環境:

1、是否會隨手丟垃圾?

2、碰到垃圾是否主動撿起?

3、是否踐踏草坪隨地吐痰?

遵紀守法:

1、是否熟知校紀校規?

2、是否有過打架鬥毆行爲?

3、是否有過考試作弊行爲?

調查結果: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0%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90%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0%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爲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有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爲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爲舞弊不足爲怪,能夠泰然處之。

調查總結: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學生社會公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一名當代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但仍有許多方面的不足,針對一些問題,我們應該繼續大力倡導社會公德意識,時刻謹記社會公德的標準,並按這種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優點,彌補不足,讓自己變的更完美更好的做一名社會公德形象大使。

關於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八

摘要: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接班人,更應該遵守以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爲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培養社會公德意識。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努力做社會公德規範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關鍵詞:公共生活,社會公德,社會公德意識,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時間:20xx年xx月xx日星期一

目的:瞭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增強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

對象:大學生

形式:問卷調查

通過調查問卷設計,調查實踐,數據統計,我順利完成了“大學生社會公德”的問卷調查。從調查的結果看: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未來接班人的主幹羣體,80%左右的被調查的同學具有較高的社會公德意識;僅有10%公德意識薄弱。在文明禮貌方面,接近90%能做到尊老愛幼。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標準,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相關,也是樹立中國人良好國際形象的迫切需要。

在助人爲樂方面,大學生作得更是出色。近93%的人能做到助人爲樂。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助人爲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

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是每個公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它既顯示出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也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但40%的同學在愛護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態度,要不要愛護公物還要看情況而定。僅有50%會明確如何對待公共財物。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根本上說保護環境是對全人類的生存發展利益的維護。作爲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大學生要牢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但僅僅有15%的同學纔會自覺地保護環境,主動撿起乾淨教室中的碎紙屑。20%的同學會視而不見;其餘被調查的同學會考慮去撿,但不一定會付諸行動。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接班人,更應該遵守以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爲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培養社會公德意識。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努力做社會公德規範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公共生活是指超越了私人生活的侷限,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和透明性,對他人和社會的影響更爲直接和廣泛的生活空間。而社會公德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準則。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範是每個大學生的義務。作爲有較高素養的大學生,我們應當自覺培養公德意識,養成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行爲習慣。

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公德的修養和實踐水平有更高的期望與要求。同學們一定要把這些期望化爲提高自身強大修養的強大動力,努力培養社會公德意識,樹立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形象,爭做鹼性社會公德的模範,以實際行動推動我國社會公德建設。

在實踐中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培養社會公德意識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應當在實踐中不斷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努力做社會公德規範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在實踐中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參加志願者服務等公益事業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了解社會、拓展實際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強社會責任感有極大的幫助。大學生培養社會公德意識的實際活動有很多具體方式,既可以參加社會公德的宣傳活動,普及社會公德規範、傳播文明新風,也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服務社會、回報社會;既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入各種社會公益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公德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可以從實踐中體會到什麼是符合社會公德規範的言行,什麼是不符合社會公德規範的言行,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公德素養,並帶動他人,影響社會。

從小事做起,從小節做起,帶頭踐行社會公德規範。社會公德所規範的行爲包括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爲細節,這些細節極容易被人們忽略,而它一旦被社會羣體中的大多數人所忽視,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因此,社會公德意識要在點點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養,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其實,踐行社會公德並不難,提升敬人禮讓的境界同樣不難,比如,見到老師、長輩主動問候是講社會公德;乘坐公交車主動爲老幼病殘孕乘客讓座是講社會公德;在銀行、郵局等公共場所排隊時自覺站在“一米線”外是講社會公德;最後離開教室時隨手關燈是講社會公德;外出旅遊時不在景點設施上隨意刻畫是講社會公德,等等。社會公德的境界,就是在這些不起眼的一舉手一投足間慢慢昇華的。

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中,有着社會輿論的監督,我們大學生或多或少會因此更講社會公德。但在缺少監督的網絡空間裏,遵守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着更重要的意義。

隨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成爲重要的信息平臺與交流工具。網絡生活中已成爲大學生課餘生活的重要內容,成爲大學生學習、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網絡活動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問題。遵守網絡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義:對維護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有積極作用;保證大學生的業餘學習和生活健康、豐富發展;有利於大學生活拓展視野,增強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避免個別大學生誤入歧途。

大學生應當積極倡導網絡文明,堅持文明上網,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上網習慣,在網絡生活中加強社會公德自律,做到:正確使用網絡工具。大學生應當學會利用網絡這一先進工具獲取知識和信息,使之成爲提高自己學習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網絡上存在不少虛假、低級庸俗甚至反動、浮穢和色情的內容,同學們要提高鑑別善惡美醜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網站,不瀏覽不良的內容。健康進行網絡交往。網絡已成爲一種人際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收發郵件、實時聊天、視頻會議、網上留言、網上交友等。網絡交往要做到誠實無欺,不侮辱、誹謗他人,更不能參與網絡色情遊戲、賭博等活動。同學們應通過網絡開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動,在網絡交往中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自覺避免沉迷網絡。適度的上網對學習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長時間沉迷於網絡對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損害。現實中存在着一些同學上網成癮,沉迷於網絡而不能自拔,進而導致耽誤學業、甚至放棄學業的現象。值得同學們警惕的是,沉迷於網絡尤其是遊戲已成爲近年來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學生應當從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學會理性對待網絡。養成網絡自律精神。網絡的慮擬性以及行爲主體的匿名隱蔽特點,不利於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使得道德規範所具有的外在約束的效用明顯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個體的道德自律成了維護網絡道德規範的基本保障。大學生應當在網絡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監督的網絡空間裏,自覺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道德是分領域和層次的。不論在哪一領域哪一層次,大學生都應當自覺培養公德意識。《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社會公德作爲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當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我們大學生理應養成遵守社會公德良好行爲習慣,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公德意識。

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問卷

同學你好!

我們作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更應該遵守以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爲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培養社會公德意識。此次調查爲了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無比珍視填寫,謝謝您的真誠合作。

1、乘坐公交車,當你也很累想坐着休息時,你還會爲長者或兒童讓座嗎?

a、會b、不會c、看情況

2、在圖書館,你撿到了一個價值不菲的錢包,你會()

a、佔爲己有b、在見到錢包的位置耐心等待回來尋找的失主

c、有人認領,什麼都不問就給他d、仔細詢問,確認失主後再歸還

3、在校園裏閒逛,你突然發現一種自己非常喜歡的花,你會去摘嗎?

a、會b、不會c、看情況

4、在已打掃過的自習室裏(1)如果有一張廢紙,你會主動撿起來嗎?

a、會b、不會c、看情況

(2)如果有很多張廢紙,你還會去撿起來嗎?

a、會b、不會c、看情況

5、在qq聊天時,我們一般選擇匿名。你認爲最可能的原因是()

a、避開社會輿論的監督

b、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也不用考慮後果

c、維護自己的隱私權利,不想陌生人知道自己更多

d、在缺少外在監督的網絡空間裏,培養自己的網絡自律精神

關於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九

社會公德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廣義的社會公德是指:反映階級、民族或社會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會、一定國家特別提倡和實行的道德要求,甚至還以法律規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視和推行。狹義的社會公德是特指人類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積累起來的、爲社會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簡單、最起碼的公共生活準則。它一般指影響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禮貌、清潔衛生以及其他影響社會生活的行爲規範。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生活最基本、最廣泛、最一般關係的反映。在階級社會中,儘管存在各種不同階級的劃分,存在着各種不同的分工,但處於同一時代的同一社會環境裏的全體社會成員,爲了彼此的交往,爲了維持社會的起碼比活秩序,郡必須遵守爲這個時代和這個社會所必需的起碼的簡單生活規則。

社會公德是指在人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舉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作爲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說: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爲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報告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爲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助人爲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爲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爲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爲善最樂、博施濟衆等廣爲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爲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爲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爲榮,以損人利己爲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着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採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說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乾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係,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着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爲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爲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爲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爲舞弊不足爲怪,能夠泰然處之。在20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爲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在這裏,希望我們所有太原理工大現代科技學院的全體學生一起遵守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十

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的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衆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爲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着廣泛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着廣泛深刻的變革。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廣大民衆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使社會公德建設凸顯爲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課題,使社會公德建設的價值具有了鮮明的時代色彩。在這樣的大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社會公德便備受關注。

作爲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我們小組於半個月時間裏對本校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出問卷55份,共收回有效問卷55份(問卷有限,所作分析和結論僅供參考)。調查對象涉及校內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調查內容包括大學生的社會公德認識以及個人道德實踐等方面。

(一)、行爲文明方面

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圖書佔位子是一種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爲。圖書館是很多愛好學習的同學常去的地方,一般來說圖書館的環境是相當的不錯的,絕對是同學們看書、做作業的首選之地。這樣問題也就來了,如果看書的人很多,小小的圖書館怎麼能保證每個看書的同學都有座位呢,佔位子的現象也就隨之而來。在我們的調查之中有3.6%的同學認爲應該這麼做,這樣做的話更有利於自己的學習,50.9%的同學認爲大家都這樣,見怪不怪,32.7%的同學認爲沒什麼自己也曾這樣做過,12.7%的同學認爲這種行爲是不道德的,應該受到譴責。

文明、禮貌,這些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的同學心理面是知道怎麼做的,但是在行動上卻沒有起到起個表率的作用,長時間的這種佔座行爲習慣讓大家都麻木了,同學們的態度變得很無所謂。明知道這個行爲是不道德的,沒有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圖書館的資源,但是沒有實際行動去改變這一不道德的行爲。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行爲文明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二)、愛護公物方面

校園中的“課桌文化”或旅遊景點處的“塗鴉”我們已經司空見慣。在我們的調查中有3.6%的同學認爲蠻不錯的,它展現了個人風採,並且可以自由的宣泄感情,有54.5%的同學認爲這種行爲是不好的,它破壞了公物,造成了不良影響,有20%的同學認爲沒什麼大不了,我也幹過,有10.9%的同學認爲這是很隨便的事,關注自己就行,10.9%的同學認爲要想辦法杜絕這種不良行爲。

從數據和生活的觀察上來看,大學生在愛護公物方面心理上是能夠接受的,落實到實踐中絕大部分大學生做的還是好的。對於自己的東西每個人都很愛惜的,但面對公共財產時,人性的弱點就顯示出來了,有時爲了發泄自己的情緒,公共財產就成了犧牲品,這是一種極其自私的行爲,近三成同學的卻對這種行爲持無所謂的態度,這是很可怕的,這是低端的個人素質。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爲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保護環境等方面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在公共場合製造了垃圾,有64%的同學表示“一般不會扔”,有6%的人選擇“經常仍”,另外有9%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周圍沒有人的時候會仍”,有21%的同學認爲“只有在找不到垃圾箱的時候纔會扔”。 數據表明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這個現象應該是和社會現象一致的,當今社會就是一個以自我爲中心的社會,很多人爲了一己之利不擇手段,當然不否認還存在許多爲社會服務的人,正是因爲如此,我們更要以當代大學生去影響下一個時代,而不是隨波逐流,保護好環境,從自己做起。

活動總結

雖然這次調查活動,涉及範圍比較小,調查對象比較侷限,數據量有限,但是通過此次活動,還是發現了許多問題,暴露出了許多不足之處,爲我們今後的公德教育指明方向。